城乡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2 17:59: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乡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乡教育论文

篇1

2、结论城乡体育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我国教育、体育协调发展的因素之一。无论是从客观因素还是从主观态度上来看,城市的体育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都明显的好于农村地区,要实现城乡体育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就要加强对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

二、加快城乡少年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和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如何使城乡体育教育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是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中,需要重视和处理好的问题。

1、政策的倾斜与转变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使得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在国际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一政策却也使得农村的体育教育事业落后了下去。在当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因此,由“优先”向“一体化”的转变,才能更符合新时期的国家体育教育发展。因此,在政策上,国家应当加大对于农村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工作,把重心由城市转为城乡并重,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2、加大农村体育教育投入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滞后性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农村地区的投入不足。在促进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将重点放在加大农村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之上,完善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体育设备拥有量,实现城乡体育发展的物质公平。

3、专职体育教育师资优化专职体育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职责,专职体育教师其师资力量的优劣程度,关系着学生体质、素质教育的发展。农村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缺乏、能力欠缺使得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出现滞后。要适应新农村教育的时代需要,就应当解决农村专职体育教师的优化问题,让农村体育教师结构优化、专业优化——优化体育教师的年龄层、性别层、学历、职称等,提升其体育专业知识与教育水平,完善专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专职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及水平。

4、统筹区域特色结合本土优势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先天匮乏,充分开展体育教育事业仍然举步维艰,在此种情况下,就更应当结合当地特色,提高体育教育课程的区域性与推广性,并发挥本土优势,使体育教育与当地先天自然条件相结合,适用替代性教学模式,并可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充分发扬地区优势,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5、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体育教育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要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就需要从多方面来加强体育精神文化的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转变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观念,重视体育精神的培育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改变体育“副科”思想和“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以及体育课经常“被占用”现象,把学校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体育教育发展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之上,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同时,还需要秉承现代的“科技体育”、“人文体育”、“绿色体育”三大理念,进一步促进城乡少年体育教育事业的均衡、一体化发展。

篇2

1.2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评价指标模块学校体育资源的评价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将学校的体育资源从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四方面定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为体育教师的人数、体育器材等,三级指标制学生的人均占有量等。通过体育资源的投入和体育资源的配置、学生人均的体育经费以及学生人均的体育资源占有量等因素进行计算、评价。

1.3体育资源配置的供需分析模块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分析,找出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器材的需要程度、政府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的投入程度等,确定初步的体育资源的配置方案,争取投入最少的财力,获得最大的效益。

1.4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案评价模块体育资源配置方案初步确定之后,从学生人均占有的体育经费以及人均占有的体育设备的数量,体育教师的学历、职业、收入,体育教辅人员的数量,人均室内场地面积,人均室外场地面积,人均标准场地面积,人均非标准场地面积,每千人体育设备的数量,每千人体育读物的数量境等作为配置方案的评价指标,对初步配置方案进行优化,建立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优。

2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实现

通过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系统需求的进行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并结合开发效率、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等一些实际问题的考虑,最终选择了Windows2007AdvaneedServer+11S6.0++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实现方案。

3体育资源配置系统中的传输研究

传输技术主要是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际协议,它是互联网实现的基础,并规定了在不同主机之间进行消息传递时的语义和语法规则。TCP/IP协议共分成七层,在应用中通常使用四层,这四层分别是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层和链路层。两个主机通信之间的物理接口是通过链路层来进行规范的,物理接口包括电缆、无线信号、光纤等。所以链路层也被称为数据链路层或者是网络的接口层,链路层的协议包括地址解析协议即ARP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即RARP两个。网络层就是不同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接口,包括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选择,包括了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等。网路层只是保证了在网络中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只是保证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不对接收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验。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对这些数据包进行检验,保证这些数据的正确性,各个数据包按照顺序接收,并且保证不重复进行接收。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所以应用层的功能就是负责处理数据包传输之后的应用情况。其中包括超文本文件传输协议即HT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即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即FTP等。在本系统中的传输模块采用了socket技术,其实现的过程为:服务器端创建socket套接字,端口和本地地址的绑定通过bind(),端口监听通过liste(n)进行,客户端的连接申请通过监听端进行回应;客户端创建建socket套接字,服务器端的连接通过connec(t)函数发起请求,客户端监听连接请求,若监听到连接请求则通过accept(),建立连接,开始传递数据。

篇3

主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选择

通过查阅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农村群众体育健身、农村体育人口等相关资料,获取文献资料基础数据;根据研究内容实地调研绥化地区所辖各农村、相关政府网站,了解掌握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比较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结果分析

2.1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首先,人的因素:绥化市正在努力改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缺失问题。但是,相对于百万人口的农村来说,目前培养的体育人力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水平。此外,绥化市农村人口分布格局也存在着差异,在距离城镇边缘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普遍良好,农村的体育参与意识也比较高。与城市人口的体育参与意识差距较小,而相对于距离城镇较远且是贫困县(例如明水、望奎、青冈)的乡村,由于经济状况、资源环境、场地设施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人口体育参与意识相对淡薄,体育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与城镇之间的差距明显较大。其次,物的因素:根据2014年4月下旬,绥化市体育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开展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反馈数据可知,目前各市县部分乡村存在场地器械面积不准确、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健身的实际需要等问题,并已经成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大部分乡村也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修保养不及时、部分器械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科学合理使用等问题,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使农村体育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再次,财的因素:资金投入是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绥化市各市县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但是从整体上看,资金用途比较单一,用于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明显较多。而用于培训体育人力资源、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体育文化活动站和乡村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扶持共建等专项经费较少,这就使全面开展农村体育教育活动受到了限制。最后,制的因素:目前,绥化市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大部分乡村没有体育管理机构,而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的主要存在于乡村中小学,这使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管理,教育活动缺乏科学性,存在盲目性。也给国家体育政策的学习、宣传与实施带来了困难,使农村人口对于国家体育政策导向不了解,逐渐形成边缘化的趋势。

2.2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2.2.1人才培养

绥化市各级乡镇政府应积极注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员、体育教师等方面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与开发,使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针对贫困县农村体育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出专门政策,采用专人负责的态度,对人力资源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进行专门培训,这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之间体育人力资源的差距,实现均衡一体化发展。

2.2.2健身俱乐部

在农村构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根据目前农村体育人口分布及类别,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引入、传授与普及体育健身项目,转变观念,增强健身意识。

2.2.3社会支撑

目前,体育教育资源最丰富、最先进的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农村体育教育可以依托地方学校丰富的教学、训练、科研、人力等资源,在农村体育场地设计开发、高校体育社团服务农村体育、农民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农村体育竞赛训练、体育社会指导员等方面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支撑,例如体育健身机构、体育职业技能机构、科研机构、体育企业等力量,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募捐和筹划等服务,提高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宣传面和支撑面,拉动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速度。

2.2.4少数民族体育

目前,绥化市农村可以根据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农村现存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实施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使农村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教育的实践基地。这不仅继承发扬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而且也使广大农村人深入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2.2.5扶持共建

绥化市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走出去,利用省外发达的乡村与绥化市乡村进行联合扶持共建,实行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经验,在体育人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健身指导、体育产品,基本经验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对接扶持共建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差距,而且还能够使我国农村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2.2.6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

绥化市欠发达地区主要指所辖范围内的贫困县(包括明水、青冈、望奎、兰西)内的乡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使其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的农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快绥化市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网络信息化,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体育法制、价值观、欣赏、保健等体育知识教育。在资源、环境、人才、资金等领域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

篇4

农村小学生师比为平均为13.6,县镇小学生师比为14.9。农村学校因学生不足、班额小,师资数量相对县镇而言较为缺乏,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配备不全。从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反映的师资水平,县镇学校远远高于农村。据调查,惠民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专科及以上46人;高级职称及以上2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以下91人。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7人。可见,县镇小学师资水平的人员配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远好于农村小学。

(二)教学条件城乡差距明显

惠民县教学资源配置农村小学均落后于县镇小学,小学教育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显著。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图书蔵量分别为14.0册和8.3册,农村学生生均图书为城镇学生的58.8%;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751元和1774元,农村学生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城镇学生的47.3%。体育用场面积、理科实验室仪器,县镇所有学校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农村小学达标率分别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乡镇差距较大

惠民县小学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7.30hm2,小学在校学生6.28万人,生均校舍面积2.75m2,远远低于7.43m2米/生的全国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地区尚有部分小学亟待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学生宿舍及其配套设施、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技术装备落后。

(四)农村生源流失问题突出

惠民县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根据惠民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惠民县全县小学正常转入44人,转出96人,分别占全部小学人数的0.11%、0.24%;初中阶段转入164人,转出276人,尚有辍学125人,分别占初中阶段学生总人数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布局特征

(一)农村小学分布密度差异显著

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分布不均。各镇小学数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镇16所小学,其次是石庙,全镇13所小学,还有李庄、何坊,全镇各有10所小学。小学数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镇仅4所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14所,平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2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1.3个,服务的人口数量为5629.9人。除县城外各乡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1.75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0.67个,服务的农村人口数量5110.9人。县城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多,达11308.6人。各镇办中,麻店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7522.3人,李庄、魏集、大年陈、辛店、皂户李等5个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超过5000人,胡集镇小学数量最多,每个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少,为3750.9人。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和自然村数量比较,姜楼最多,分别为26.6km2和23.6个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别是8.6km2和5.9个自然村。惠民县县镇学校规模比较大,在校生人数多;乡镇学校在校生人数少,特别是某些村级教学点规模偏小。有的小学只有1个年级或2个年级,如桑落墅镇的明德小学只有一年级55人,苏堡小学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共60人,徐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83人;胡集镇的于桥小学四个年级仅63人,白桥小学四个年级76人;李庄镇大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136人;石庙镇奎星刘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73人,九龙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33人;淄角镇大魏小学只有六年级13人。惠民县村级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个别小学或教学点的学生不到20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农村小学与村落空间分布不协调

惠民县小学达到了4.8km的全覆盖,其中距离小学1.2km以内的村有600个,占47.73%;1.2~2.4km的村庄有529个,占全部村庄的42.08%;距离小学2.4~3.6km的村占9.22%;距离小学3.6~4.8km的仅有12所。可见,惠民县小学集中分布在距离村庄2.4km以内。总体看来,惠民县农村小学能满足大部分村庄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但部分村庄上学距离偏远,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部分村庄。

(三)农村小学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县小学主要设置在乡镇中心驻地附近的村庄,围绕乡镇中学驻地出现聚集趋势。以5.25km为半径,孙武镇大孙小学邻近村庄最多,有25个;其次是何坊街道办小学邻近村庄24个,大年陈镇孙家中心小学邻近村庄21个。邻近村庄最少的小学是清河镇中心小学,只有1个邻近村庄;其次是胡集镇东西屯小学,有3个邻近村庄。桑落墅镇明德小学、魏集镇中心小学、清河镇学区小学各有4个邻近村庄,有11所小学邻近5个村庄。个别乡镇小学数量过多,部分区域小学存在过度聚集。如桑落墅镇的徐家小学附近的村庄可以被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和苏家堡小学、韩龙章小学覆盖;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三所小学处于聚集现象;石庙镇的梁家小学和老关赵小学存在聚集现象等。

三、惠民县小学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化解城乡教育差距必须从单项制度的改革转化为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惠民县城乡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因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调整城乡小学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惠民县农村小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学校的合理规划,本着“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布局,适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跨村联办”的布局调整思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从农村小学生的身心条件来看,低年级学童单程徒走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约2公里为宜。如以上述标准考察惠民县的农村小学,则以低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身心条件,惠民县所有乡镇的小学数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级的身心条件,则有姜楼镇、麻店镇、辛店镇、大年陈镇、皂户李镇等高年级小学数量偏少,其余乡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均能符合小学生步行的距离要求。对于小学相对聚集的区域,如桑落墅镇徐家小学、苏家堡小学、明德小学,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石庙镇的梁家小学、老关赵小学等,应在不违背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条件下,将小学在校生人数少、规模小的学校合并到邻近的小学。但对于小学数量本来就偏少、学生入学距离远的区域,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则应考虑增设学校,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二)增加农村小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小学的校舍条件和各种教育设施条件,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惠民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少,难以保证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县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本县经济甚为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惠民县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满足城乡教育一体化对财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小学倾斜,促进惠民县城乡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规模和质量。

篇5

2新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考虑,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遵循省(区)级构建设计标准,建立了新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实现与主站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远程实时双向交互教学,可组织收看主站播放的教学节目[4],通过进行聊天,BBS讨论或内部电子邮件,给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在线答疑。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运行,因其优势明显,通过几年的运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学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大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但是由于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在全国正式运行也不过几年,在方方面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将新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2.1学习缺乏自主性

因为新疆地处边疆,互联网的较广泛普及相对内地的发达地区稍有落后,加之全疆气象系统员工年纪参差不齐,有相当大一部分、经历的是互联网从无到有的一个时代,所以对互联网的体验度较低,对于更新的互联网远程培训的体验度更是缺乏,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需要指导和帮助。难以做到自主安排过程,而且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不知该如何针对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选择,从而造成学习的盲目性,与远程培训的初衷相违背[1]。

2.2缺少优质课程

自远程教育培训平台自建立以来,虽然上传的课程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课程数量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基层员工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内容上,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基础,缺少前沿性课程和精品课程。同时现有的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缺少具有经验的气象专业骨干[3]。课程设置上也缺乏全球性,缺乏对全球气象发展研究走向的指导。在形式上,学习形式相对单一,目前课件形式主要有流媒体课件、视频光盘课件和交互式课件,三分屏的流媒体课件占了绝大多数,交互式技术媒体的作用与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还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录像教学的方式,这样在形式上无益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疏感,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2.3缺少特色性的课程

在这里的特色性主要只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员自身的知识贮备和学习能力以及其工作性质的差异,造成学员对于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地处祖国的内陆地区,其气候在全国气候范围内有其独特性,所以在气象工作的开展上与其他地区也有差异性。另外由于新疆南部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单纯的由国家提供的培训课程,难以满足新疆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

2.4缺乏较为有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新疆网络培训平台的课程学习,还未与工作考核相挂钩,即缺少远程学习的激励机制,从而难以带动员工们在平时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气象远程培训简报[5,6]上,关于“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课上,新疆的参与度在2012年相对较低,参考率也只有37.23%,可见在提高大家认真,自主的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并参与考核,我们还需要努力。同时网络课程的考试大多以考试的形式,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反映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新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对学员远程培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

由于远程教育培训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所以这个时候一个较为完善的远程培训模式显得尤为的重要。对于新疆部分学员对于网络课程的体验度较低,对于课程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员的体验度。国外的远程培训经验告诉我们,在自主性的网络培训中,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估是保证学习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学习控制环节,可以采用大致1∶10的比例,给每个课程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负责网上答疑,批改作业和定期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时刻让老师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展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相对应的学员的远程培训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从而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3.2开发优质远程教育培训课程

网络课程的组成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开发基础就是优质课的开发。对于这一点,可以引进和引用国内外优质的课程,对于国外的精品课程可以予以翻译或请专家进行讲解,让学员们可以了解气象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开拓学员的视野,激发创新。同时也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网络课程开发。现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培训学校和南京信息工程学院开展的“局校合作”,即利用干部学院和高校之间“局校合作”,请对气象工作建设有帮助的专家进行授课,开发精品课程软件,便是一种比较好的引导。同时远程培训必须依托气象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来推动远程学习资源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简直教师,形成师资库。

3.3用problem-base(以问题为基础)的理念来建设有特色性的课程

由于培训学员自身和地域的差异性,所以单是国家提供的培训课程,难以满足我区培训学员的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坚持和大量的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作为省级培训中心,必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创新,与省级培训中心一起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配套的运行机制,做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利用problem-based(以问题为基础)的理念来进行指导,选取工作人员感兴趣和在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作为课程的设计的起点,把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问题和能力的提升上[1]。这样不仅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还能增加学员与培训人员间的互动,通过模拟体验式的学习,能快速且长久地取得教学效果。

篇6

做任何事情思想首先是第一位。有人说“苏北与苏南的差距在于人的思想上。”于是我们通过办学习班,印发宣传材料、出版报橱窗,向农民传递外面形势和致富的信息。使它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要我致富”变成“我要致富”。

(二)以点带面,树立典型

俗话说“光说不做是空话”。在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后,我们紧接着做的是点上培养。近几年来我校与县水产局,镇水产站,农推中心,劳动所等单位挂靠联系,并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无偿地向他们提供技术。并扮演了“红娘”的角色,将他们同有关科研院校联系起来。使这些基地真正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致富道路。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真切的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就是财富”。

(三)确立为民服务的观念

在成人教育上农民最反对也最不能接受的是有偿服务。如果听说某一学习班要交多少费用,他宁愿睡觉也不愿去。针对他们这一想法,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各方努力,几年来共无偿面向广大的农民举办了有关水产养殖,水稻培育,裁剪与缝纫,产业结构调整、WTO知识等几十期讲座。受训人数多达6000多人次。对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经过不断努力效益已初具成效。

二、乡镇农村建立健全网络,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由于我们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所以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开门办学。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以及其他教育不同,我们把它总结为五个不固定(学员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教师不固定,层次不固定)。为了避免这个缺陷,提升成人教育品味,达到成人教育效果,我们以本校作为成人教育主阵地,建立了镇、村、组的三级教育网络,专人负责,层层落实。镇级成人教育专门成立了成人教育办公室,设立了校长室,培训处,专门负责各村组成人教育联络、全镇成人教育学习班的举办、成人教育自考以及成人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成人教育领导工作。村级成人教育由村支部书记挂帅负责。设立专门场地配备有关图书资料和设备。在镇成人教育中心的领导下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并有创造性的开展计划生育、思想道德建设等思想教育活动和本村组的一些致富能手的经验交流会。在时间安排上,主要利用农闲季节以及长假双休日,便于各类人群参学,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篇7

(二)课程项目设置介绍以《实用英语口语(二)》为例,教材中的授课内容见表1,教师在每一个单元设立一个小项目,称为五级项目,也可以称之为单元项目,每3个或4个单元设置一个单元组项目,也称为四级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强化复习之前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会有一个三级项目,且以三级项目的考核代替课程考核,占整个课程总成绩的40%,其余60%为形成性考核,分布在每一个项目成绩当中。按照单元授课的内容,笔者设置了3个单元组项目和1个三级项目,对应关系见图1。

(三)课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从第一次授课开始,教师参考《实用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人意见进行人员分组,小组成员为异质群体,即按照英语能力优差结合,具体的操作流程见图2。

二、CDIO项目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中实施的意义

第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明确了课堂学习的目标,令课堂教学效果直观。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是以项目为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楚。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围绕项目主题进行集体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协调下,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到与自己英语水平较为匹配的任务,得以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展示中,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身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鼓励者、协助者和评估者的教师能够更加直接地把控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通过异质小组的组合,团队合作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伊始就形成的异质小组实现了优势互补,课程项目得以按照个人能力来分配任务,保证任务对个人能力的适当挑战性,兼顾了高、中、低不同水平间的差异,使学生有个满意的课堂学习效果,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了教学效果。第三,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有利于追踪一体化的教学效果。由于衡量口语教学效果的尺度在大多数高校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组织所有学生参加同一种口语水平的测试也不现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注重了考核的梯度性,课程的三级项目是各个单元四级项目的融合,且三级项目考核代替课程考核囊括了学生平时所学的内容,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与一体化课程考核相结合更有利于准确追踪教学的效果。

篇8

二、教学相长,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学员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来自社会上各个优秀的行业,在社会上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经历,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比较成熟。这些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好的生活阅历和实践能力,对于发生的事件有比较主观的认识,调控、选择、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些便利条件是其他教育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成人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是教育者,教育者能够从学习者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者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很好的话语权,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帮助学习者提高专业水平。教育者能够意识到学习者在很多行业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他们的很多优点是教师所不具备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和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教学中互相学习,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限制,将所有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关键环节,成人教育学习要鼓励社会企业一同进行办学,让社会各界在政府的号召下参与到成人教育过程中,将现有的理论和经验传输给优秀的学习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加贴近实践的资源。高校也要认识到成人教育中重要的优势,派遣专业的高校教师担任成人教育的教师,学生传输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在成人教育目标之下,更好地为职业岗位服务。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学习者的优秀能力,和自己的教学进行融合,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篇9

诚信的内涵,老师在课堂上或多或少有讲解过,学生肯定也了解到何为诚信,如何保持诚信。老师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老师模拟的诚信情境中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课堂归课堂,在课后,不诚信的学生依旧撒谎欺骗他人,完全将课堂教育抛在脑后。学生诚信的丢失,学校也难辞其咎。例如江苏一带的学校,尤其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因为学生成绩提升学校知名度就可以提升的原因,就将诚信抛在后面,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

(二)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干扰

社会进步肯定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就使得许多人不走正道,为了一己私欲,欺骗消费者,做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例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诚信教育,转而进入生活中却遇到如此的欺骗我们信任的事情,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中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没有系统正确的形成,这会干扰他们,转而让他们为了自己而走向不诚信的道路。

(三)社会公民的三关扭曲

有多少人还能背诵出八荣八耻,其中有一条讲的就是诚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极度的扭曲。例如:之前新闻报道有一个少年劝导几个成年人,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反被责骂说读书读傻了吧?少年伤心的哭了。我看到了很不是滋味。如果正确的价值观阻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谁还会讲诚信树新风呢?

二、诚信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结合,只能是空洞乏力的。我们教师的课堂诚信教学,这个缺点是一直伴随着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诚信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一定要多搜寻资料,多创新备课,再和学生探讨的时候能够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我们可以就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实践得以加强这样的思考。例如: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季布又是谁,为什么得到黄金一百斤都不如他一个承诺?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探讨,并且让学生抒发感想,希望不希望做这样的一份工作。由之可以开展辩论会,可以开展情景剧等多项课外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加强对这句话理解程度。我们也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黑板报的创设。我们甚至可以在学生对于诚信活动的事情充满激情的时候,进行诚信讲座,将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演讲者请到学校进行演讲。在极具渲染的演讲氛围下,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得到化学反应,空前的加强。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一天之内接触最多的环境。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贴上诚信的名人名言,在学校内建设历史上诚信典范的雕塑和事迹。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内生活,每时每刻都会被这些潜在的诚信教育所影响,自然而然会收到诚信教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出《三字经》、《弟子规》的时候得到加分的奖励活动,鼓励学生背上这些诚信守则,让诚信这一美德得以一直传承。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心教育的根源在于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新型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市场将会一片黑暗,人与人之间将不会有公平买卖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着重宣传诚信,利用媒体舆论的巨大作用力,让公民每天都能够接收到诚信的教育。例如: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在媒体上可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只有诚信在大环境下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我们大环境没有好的导向,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够是杯水车薪。

篇10

2问卷的结果统计

2.1大学物理实验在工程教育体系十分重要,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对《大学物理实验》在现代工程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问卷调研,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工科专业中,认为《物理实验》十分重要的为61.9%,比《普通物理》高出12.2个百分点(同时进行了关于普通物理课程的问卷调查,在该调查中,认为普通物理课程十分重要和重要的样本分别占总样本的49.7和38.1)。认为《物理实验》十分重要和重要的总和占总数的93.4%,这表明《物理实验》在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国内的工科院校,一般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且学生有大量的实践环节,使得学生普遍存在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这表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地位及具体作用是不能做出十分准确地评估的,这也说明以各领域的专家为调查对象更能准确地给出关于《物理实验》各方面的信息。从本项问答可以明显的看出《物理实验》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学生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从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点正是工科院校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矛盾。要解决上述矛盾,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革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大学物理实验》和他所学以及以后所用到的知识密切相关。(2)制定严格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该课程。(3)设一些和专业特色有关联的实验内容。

2.2《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从表2问卷结果来看,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认为“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思想”最重要的比例分别为36.5%和35.4%,二者相差不大。关于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面,认为《大学物理实验》中“能力培养”和“实验技术”都重要的达49.7%,单纯选“能力培养”的为36.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专家强调《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两个基本功能: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关于《大学物理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面选项最多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反映了《物理实验》不同于理论课的独特作用,这也是其单独设课的原因所在。此外,这也说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如前所述,在很多院校由于学生不能对物理实验有正确的认识,以致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些抄袭、篡改数据的行为。这就需要一线教师一方面给学生阐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原始数据、独立完成报告。

2.3关于《大学物理实验》中分层次教学的调研根据2008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划分,物理实验可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四个层次。分层次教学同时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目前,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实践模式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广大一线教师形成的共识是这两类实验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表3是分层次教学调研结果。从表中看出关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开课方式,选择“实验室开放学生自由选题”的占64.1%,说明这是多数专家认可的开课方式,这有可能源于该开课方式能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这两种实验的开课方式还受到诸多条件比如课时量、实验资源的制约,因此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开课方式在各院校不尽相同,注意到,也有部分老师选择“独立设置选修课”和“在物理实验课程学生选题”,这表明对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开课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基于网络的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本次调查中,关于网络教学方面,选择对“所有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5.9%和27.1%,这表明了专家们对虚拟网络实验的重视和对公平教育理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