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7:31: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校长德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瓶颈”,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乃至小学语文教学,同时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掌握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平时积累得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运用的时候就会越得心应手,效果就会越好。要使小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来写作,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学习报》等刊物,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获。课外读书小组、写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正确引导,为学生习作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厚的写作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塑造了学生唯真唯美、天天向上的品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会有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生活中的积累,用心灵去感受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活的底蕴,是一种能力,更是长期观察、感悟生活细节的一种习惯与本领。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强调“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写作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等现象,正是小学生的悟性差,感觉能力不敏锐的缘故。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不能仅仅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而是要重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又源于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更是一种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多储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横跨多个学科,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先行人。可见,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当引导,进行科学地结合,使几种学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定会让学生获得极大受益,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激活。如:学会了写日记,不妨让小学生将自己观察和亲自照料植物、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鼓励小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美术、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其中收获各种体验;热爱天文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办一个“天文知识图片展”,相信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五、用老师积极的评价,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1.日常性:儿童天性的
赫勒及我国学者衣俊卿都认为非日常生活是自为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而日常生活是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但“自为”也可能“为”错了方向,也可能妨碍了人性的实现。比如,制度虽然是人的创造物,但被创造出来的制度有时有了自己的生命和逻辑,可以屏蔽、遮盖甚至扭曲人性。科学世界是人的创造性得以展开的领地,是人的创造性开辟的天地,但在这一领地里人及其本性容易被遗忘。而一般情况下的日常生活是人本性的自然,是人的原始而本真的生命和情感的展开,是人在“钢筋混凝土森林”式的现代物质与制度环境中得以喘息、静思的家。
学校生活日常性首先是儿童天性的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其生活本身就具有日常性,他们还不适应制度化的生活。踏入学校以后,在不得不过的制度生活中,他们的天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和阻隔,但儿童时刻都在寻找时机释放自己的天性,在这种制度生活上涂上儿童的、日常的色彩。从另一角度看,儿童不可避免地要将学校之外的日常生活带入学校生活之中,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日常生活的惯性。正是因为在日常性的生活中,人的本性得以,使人与人得以真实相会,避免了诸多遮蔽、掩盖和面具。
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本性的显露使得学校生活有了日常的色彩,这一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意义。首先,就像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留下自己的气味使之成为“自己的”的一样,儿童在相对刚性的学校制度生活中留下一些日常的色彩和气息,使学校生活有了一些“属己”的成分,进而获得一点安全感和文化的适应感。其次,在日常性的学校中显露的本性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各种品性的儿童无遮蔽的相互作用,通过暗示和接受暗示、非反思等机制,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悄然发生。第三,在日常性的学校生活中,儿童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外在化,但这一过程不会是单向的,对象化的同时也有“内在化”,外在的环境和人必然会与外在化的“本质”互动,进而丰富、发展这一“本质”。
2.与道德时刻照面
制度生活中,制度是人与道德之间的一堵墙,使得人与道德“隔墙相望”,不能直接照面。鲍曼深刻地指出,在制度生活中,“行为者不是面对另外一个人,而是面对一个‘言明的要求’;真正的联系发生在行为者和规则之间,而另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或目的仅仅是权利和义务的棋盘上活动的棋子”。[1]也就是说,在制度生活中,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与其他人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与制度发生直接联系,通过制度再与他人发生间接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人及道德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了。与此不同,在日常生活或具有日常性的生活中,制度这堵墙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相联系,人与道德也是时刻照面的。与制度生活中制度和理性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主导调节因素不同,日常生活中道德和情感则是主导的、直接的调节因素。[2]在具有日常性的学校生活中,儿童将他人当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这就必然导致对他人的“感通”与尊重,而这正是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当然,这种与道德的时刻照面,或者说对他人的“感通”与尊重,有时并不一定是刻意为之的,可能以自动化的、习惯化的不假思索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恰是道德与人融为一体的一个阶段。
在日常生活或具有日常性的生活中,人与人由陌生变得熟悉而有相互依恋的感情,变成了一个“熟人社会”。如果说陌生人之间的伦理是一种理性伦理,比如公正、公平、礼貌等,那么“熟人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伦理则具有显著的情感性。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通过日常的和制度性的交往,已经变成了熟人,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也是情感关系。一个儿童对另外一些与自己共同生活的儿童的关心、牵挂、体贴对自己是一种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方式,对对方也是一种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过程。
3.日常性与教育的无痕性
正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日常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显露,并以道德作为调节彼此之间关系的主导因素,所以学校生活所具有的日常性对师生人格的孕育具有无痕性。这种无痕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是有意为之的,二是接受影响也是不知不觉的。大家在一起生活,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别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生活的目的在于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教育别人。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在这种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各种影响和教育,虽然这种接受里有主体非自觉的选择和过滤。
无痕性与低逆反心理、低抗拒和有效性相联系。日常性所附带的教育性是“无意为之”的,是按理所当然的生活要求所获得的效果,这对受教育的一方不构成额外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受教育者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教育滋养的,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有意识的影响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的影响或者说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是能够清楚意识到其目的和动机的,自主的受教育者在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逆反与抗拒”。没有逆反和抗拒,影响的施加和接受又都是无意间完成的,而且这一过程是长期的,所以这种教育的有效性是可靠的。我们可以说通过这种过程所形成的品质是“德性之知”,是深入人之“骨髓”的人之“第二天性”。当然,必须承认,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和教育并不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是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的,使人的整体人格呈现出一种多种成分共存的张力结构。
二、学校日常生活道德教育功能发挥的障碍
作为日常性的学校生活和学校日常交往在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作为一个“软”区,很少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学校的教育实践却知道如何削弱、损害其作用。
制度无限膨胀,试图把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如前所述,无论是从应然还是实然的角度,制度都是有边界的,这一点是再“霸王”的制度也无法突破的极限。但在学校实际生活中,制度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已经极大地压缩了日常性的生活空间。比如,课间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学校制度已经不满足于在课间时间的隐形存在,而是将课间时间据为己有。可怜的课间十分钟被学校做眼保健操的规定给吞噬了大半。不是被学生戏称为“眼保气”的眼保健操本身招人讨厌,而是其占用了本应该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本可以自己由着性子游戏玩耍。成年人出于儿童健康的考虑所制定的做眼保健操的制度,在学生心里还不如厕所里的臭气受欢迎![3]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证实在课间做眼保健操比儿童自己玩耍放松更能使儿童的眼睛健康得到保证。
我们到小学去调研,常遇到小学生眼睛都不看你却把手举过头顶行队礼,嘴里还嘟囔一句:“老师好!”还没等你回一句“你好!”他已经跑远了。这是制度化的规定对儿童日常行为的过度干预。“见到老师要行队礼”这项干预学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有时让学生无所适从。比如,一些小学生对在厕所遇到老师要不要行队礼感到矛盾和困惑。[4]
三、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作用
1.有所不为
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强调在各个方面的主动作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之所在。但学校教育这种作用的发挥好像已经过了头,就像我们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部门,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方面都要操心,结果是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则管得更乱。学校日常生活或具有日常性活动道德教育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学校主动的教育活动不应该管的事情,应该是学校自觉的教育活动“所不为”的方面。
学校教育“所不为”的方面很多,包括:
(1)个人交往。个体儿童在学校中会自然交往,与一些儿童比较亲密,与另一些儿童相对疏远,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学校教育最好不要横加干涉,搞什么“传帮带”、“结对子”一类的“搭配”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个人交往中也有自己的自然的、不自觉的选择,何况儿童?
(2)自由支配时间。现今的学校教育将儿童的时间切割成不同的块分给不同的学科,再加上各种补习活动,属于儿童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就是本该属于儿童自由支配的课间和家庭时间,也被学校教育过多侵占了。这种侵占导致了儿童生活的“空壳化”,导致儿童生活中日常性的流失,导致儿童与日常性相关的个性发展的障碍与缺失。
(3)日常生活的范式。儿童的日常生活有自己的自然范式和伦理行为模式,学校教育对此应该持尊重的态度,不能用自己所倡导的生活范式和行为模式来规训、宰制儿童的日常生活。
(4)儿童游戏与语言方式。儿童有自己发明创造的游戏和语言方式,成年人不能以自己喜欢与否作为标准来进行取舍与改造。只要不出现危机和伤害,学校教育可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有所为
“有所不为”并不意味着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视而不见,学校教育应该对儿童的这种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教育干涉提供依据和时机。儿童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然行为方式表露出来,这是学校教育了解真实的儿童的机会。但学校对日常生活中的儿童的了解不能采取监视等制度化的方式,应该走日常的路子,即在与儿童一起过日常的生活中加以了解。
对儿童日常性的生活总体上应顺其自然,但也并不排斥适度干预。但干预应该用在问题和危机出现的时候。比如,儿童在日常交往中受大众传媒和成人世界的影响,可能会给同伴取各种各样的外号,这种外号对一些儿童的伤害有时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时候,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干预并不一定都是直接干预,也包括对制度化的学校生活的反思。比如儿童语言交往中出现了“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缺胳膊少腿,祝你越吃越肥”、“祝你出门被车撞死,洗脸被水淹死,吃面条被噎死,喝水被呛死,看笑话笑死”这种情绪倾向时,教育者就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儿童的这种看似是玩笑,但却流露出潜意识中的冷漠与不正常心态。
3.对日常形式的借用
日常生活和具有日常品性的生活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不露痕迹性和效果的扎根性是任何有意为之的活动所不具备的。学校教育可以吸取这些特点,通过借用日常生活的形式来实施自己有目的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很多活动可以采取儿童所喜欢的儿童方式来进行,借助儿童天性乐意为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来影响儿童,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影响。有时,一个游戏比一箩筐的语言教导和苦口婆心的规劝更有效。比如,对学校的归属感教育,一个校徽或学校吉祥物设计游戏,可以比得上校长和班主任的多次的长篇大论。游戏是儿童自己的方式,学校教育的很多任务,如果能用游戏的方式来处理,使儿童没有疏离感和抗拒感,教育效果就会好得多。
注:
[1]齐格蒙·鲍曼著,郁建兴等译:《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二、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现实营销调研活动为主线,把书本的教学转变为实际操作的任务训练,按照“明确调研主题—编制调研计划—调研组织与管理—调研总结评价”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八个任务:①确定营销调研主题。②编制营销调研计划。③选择营销调研方法。④设计营销调研问卷。⑤抽取营销调研样本。⑥实施营销调研。⑦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⑧提交营销调研报告。按照这八个任务模块,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具体营销调研活动实践课,课程的宏观组织按照营销调研活动的主线展开。第一步,学生分组。学生几个人为一组,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明确具体的实践项目。第二步,营销调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根据教学进程,教师给学生明确项目任务,从撰写营销调研计划书,到营销调研活动方法的选择、营销调研问卷设计、抽取营销调研样本,到实施营销调研计划,到最后整理调研资料、总结营销调研活动和提交营销调研报告。第三步,任务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从态度、能力、绩效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同时组织学生互评,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思路,提升技能。通过“以岗位需求设计教学项目,以工作流程设计教学环节,以真实任务为教学载体”教学思路,可以让《市场营销调研》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1)任务一:确定营销调研主题。
通过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由同学分组明确调研主题,列出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步骤的提纲。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的含义、种类和程序,掌握确定营销调研主题的步骤和方法。
(2)任务二:编制营销调研计划。
学生明确了各组营销主题后,要求学生分组编制一份营销调研计划书。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格式,理解编制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要求和原则。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评价方法。
(3)任务三:选择营销调研方法。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恰当的营销方法并实施。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理解各种不同调研方法的特点、形式和应用,并能够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和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并能对各种营销调研方法进行评价。
(4)任务四:设计营销调研问卷。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独立设计一份符合调研项目主题的调研问卷。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问卷的类型和一般结构,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重点掌握营销调研问卷的设计技巧。
(5)任务五:抽取营销调研样本。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抽取调研样本。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重点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应用。
(6)任务六:实施市场营销调研。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对访问人员的培训,收集调研数据。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组建好调研团队,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对调研工作进行初步的评估。
(7)任务七: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
根据学生收集回收的调研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审核、校订,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录入和处理缺失值。能够利用Excel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8)任务八:提交营销调研报告。
学生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撰写营销调研报告。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调研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6-01】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百句教育名言”第81句是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有能力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是一流的教师。”面对体育班普遍存在的“学生上课睡觉问题”,教师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其课堂调动的效果——“唤醒”的艺术,否则所有的精心设计可能无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唤醒”的艺术。
一、课前调动不可忽视
1.课前吸氧 振作士气
或久雨天晴,或瑞雪飘飞,或春雨濛濛时,我会提前10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下课,然后带领他们下楼去赏景,或在花园边散步,或在操场滑雪、打雪仗,有时天气沉闷时,也在课前陪着学生下楼去做做游戏,或去操场跑一圈,我还从生理学角度给他们讲这种活动的重要性,以便驱赶学生的疲乏,振作他们的士气。
2.大声朗读 抖擞精神
我给学生反复强调坚持课前诵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前预备铃响后,由科代表起头,或朗读或背诵与教学内容、进度相关的诗歌、散文、名言警句、满分作文等,要求他们坐端正,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整齐,读出气势、感情,这一方面培养了语感,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振作士气,使他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有时他们也会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乱七八糟,这时我就给他们声情并茂地示范,或叫个别疲倦的学生起来单独诵读或背诵,以起到“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3.丰富活动 激发热情
每天课前由一名学生在黑板右侧写一首诗或几句名言,上课后讲给大家。后来每天课前由一名“小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由他组织学生以故事为材料来考虑作文观点,拟出作文题目,我注意到这种方式学生热情高,气氛活跃,讨论积极,且对于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题目拟定、素材积累大有帮助。坚持训练,体育班学生也能拟出诸如《成功之花在宽容的枝头绽放》、《把爱进行到底》、《快乐是一种能力》等生动的作文题目,也能写出一段富有文采的读后感,驰骋操场的健将初步收获了笑傲课堂的喜悦。
4.心理沟通 拉近距离
走进教室,如果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没精神,我会让他们讲讲笑话,来个脑筋急转弯或猜谜竞赛等,来刺激一下疲惫的学生,引出他们的笑声,逗出他们的笑脸,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沟通,问问他们训练累不累,作业多吗,看到他们有了说话的欲望再上课,对体育生而言,我认为这不会浪费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调动要想方设法
1.搭建平台尝试成功
对体育班,要适当降低授课难度,提出学生经过努力易于达到的课堂小目标。如篇幅长的文言文第一课时,我给他们定的目标为: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老师巡回了解、检查、提问,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全班为之鼓掌,老师也为他们翘起大拇指,使他们沉浸在难得的喜悦之中,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谁还能睡得着呢!
2.讲练结合多管齐下
对体育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单向活动时间长,即便读《阿Q正传》他们也易于疲劳。如果老师讲的时间长,或让他们默读时间长些,他们就会乏困,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最好是讲练结合,且任务要明确,限时督促他们完成,及时检测反馈再转入下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动口读,动笔写,多管齐下,如动脑思考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动口描述诗歌的优美意境,动笔翻译文言语句。还要鼓励学生会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忙忙碌碌,自然留不出时间睡觉。
3.小组合作热情高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尝试组织学生三四人一组,结合课注,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相互交流、提问,老师走动检测,相机点拨,我发现他们积极行动,无一人睡觉。分组时要注意到学生基础、性格、以及性别的男女搭配,学生们写查议记,热情高涨,学有所获。
4.小组竞赛争先恐后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或按男女分组,或按横向纵向座位分组,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抢答、抢背、辩论,小组长互相提问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刺激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驱赶瞌睡虫的光顾。
5.张弛有度适时调节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么开个玩笑善意提醒,要么问个他容易回答上的问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精力欠佳时,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彼此鼓鼓劲,或齐唱一首歌,或做深呼吸,或学猫伸懒腰,或相互拍手等,赶走疲劳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表扬激励增强自信
卡耐基认为赞美与鼓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甚至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是区分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体育班学生在文化课课堂上,更需要也更渴望来自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表扬、激励,老师给个微笑,拍拍肩膀,翘起拇指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所以我总是努力寻找每个体育生身上的优点,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充满期待,努力给他们创设展示优点的平台。设计好他们易于完成的问题,创设条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持续强化他们成功的欲望和感受,以唤醒他们内心沉睡的学习文化课的自信心。
三、课后调动也必不可少
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场所,也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推动力。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评价、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动机和企业家进行产融结合的主要动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评价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基本态度、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对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的评价。
1、企业家认为参与资本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并存
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体现在:首先,企业家比较认同“借助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3.74,括号内数值为得分均值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下同。);其次,企业家也比较认同“资本运作存在很大风险”(3.73);最后,多数企业家并不认同“企业上市就是获得了成功”(2.37)这一说法(见表16)。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家认为,参与资本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营战略,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做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和评价,是企业家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2、企业家认为资本市场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都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就制度建设方面来说,企业家不太认同“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82)以及“中介咨询机构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2.77)的说法(见表16)。这表明,在制度建设和服务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咨询机构还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格式范文数学小论文,上述分析都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一致性,相关结论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基本上都成立。其中,大型企业对“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问题的判断更为正面(3.07),而中小企业的评价值仅分别为2.84和2.76,这可能与我国政府更重视对大企业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有一定关系;不同行业对“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问题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评价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评价值为3.11,评价最低的是房地产业,评价值为2.53(见表16)。
表16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基本认知(认同程度,5分制)
企业上市
就是获得了
成功
借助资本市场,可以
实现企业
跨越式发展
政府在
企业融资
方面提供了
良好的
政策环境
资本运作存
在很大风险
中介咨询机构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总体
2.37
3.74
2.82
3.73
2.77
东部地区企业
2.38
3.72
2.81
3.73
2.77
中部地区企业
2.45
3.78
2.93
3.68
2.81
西部地区企业
2.29
3.79
2.72
3.79
2.78
东北地区企业
2.22
3.68
2.81
3.79
2.63
大型企业
2.21
3.71
3.07
3.66
2.94
中型企业
2.33
3.75
2.84
3.74
2.75
小型企业
2.43
3.75
2.76
3.74
2.76
国有独资企业
2.32
3.71
2.91
3.73
2.9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2.38
3.75
2.81
3.74
2.76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2.35
3.77
2.90
3.68
2.85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2.37
3.76
2.80
3.74
2.75
农林牧渔业
2.42
3.77
3.02
3.60
2.75
采矿业
2.58
3.81
2.83
3.62
2.94
制造业
2.36
3.74
2.84
3.75
2.7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42
3.67
3.11
3.68
2.73
建筑业
2.29
3.76
2.70
3.63
2.8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1
3.69
2.90
3.73
2.9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32
3.83
2.83
3.68
2.83
批发和零售业
2.34
3.81
2.72
3.85
2.83
住宿和餐饮业
3.09
3.81
3.03
3.73
2.71
房地产业
2.50
3.81
2.53
3.64
2.9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7
3.51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7
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是大中华做人之美德。但今天的少年儿童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是爸爸妈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天性,哪里受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由几十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组成,生活、学习、活动中总少不了摩擦和矛盾。让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团结,让孩子们宽容,这是我教学小学语文的初衷。下面我就一个实例展开对通过辩论会培养学们宽容心的阐述。
有一次,我提前5分钟站到教室门前等待上课的铃声。几个活泼乱跳的男生你追我打,正玩得开心,不料确把一个女生给撞倒在地。一个男生好心过来拉女生,却被女生吐了一脸的唾沫。这男生扯开喉咙大喊:“喂,谁是她十年后的老公?快来扶扶她吧!”女生听男生这么一喊,气得倒下地又哭又滚。我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她劝进教室。女生还在嚎啕大哭,委屈得死去活来。于是,我临时将语文课与班会课作了调整,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十年后你的老公是谁?”几个大字。同学们一看这几个字,有的拍手大笑:“老师的精神出问题了。”有的大惊失色;有的一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待我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后,才把上课前的一幕一五一十地给同学们述说了一遍。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字说:“今天,就是这句话惹出了事端。这节课,就让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开一个小小辩论会。正方同学是持以这句话不道德的观点,认为千万不能这样说。反方同学是认为这句话并没有不道德的因素,说这句话并没有侮辱人格的意思。”于是,同学们自动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位女生说:“这句话乍听起来,十分刺耳,让人难以接受。细细一想,十年后,我们已经是二十二、三岁的大姑娘了,有的已经结婚了,是有一个老公了。但同学之间开玩笑不应该这么说,我认为说这句话的男生应该给那个女生道歉。他应该懂得要尊重别人,说话要先想一想什么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反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下课时间开玩笑嘛,又不是真的,何必就这么认真呢。如果我是一个女生,有谁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会大大方方地告诉他,十年后,我会指给你看,我的老公就是他,这不就完了吗?”
就这样正方说,反方驳,反方说,正方驳,辩论会上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连刚才哭得似泪人儿的女生也卷进了这场舌战之中。经过三十分钟的辩论,同学们好像突然懂事了许多。正反两方的同学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同学之间的关系及产生了矛盾后的见解。
那位说了这句话的男生和气得泪如泉涌的女生又重归于好,坐到同桌的原位。男生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开玩笑。”女生也笑着说:“没关系,其实是我太小气了。今后我一定要大量一些。再说,我的个性太内向,这次的辩论会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使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待人的重要性。”
这次小小的、临时的辩论会不但使同学们对文明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养宽容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了我一个提醒:是否可以尝试以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宽容心,塑造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就这次实战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式。辩论会中,我们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在一个大集体中生活,他们的个性、想法、情感等的表现方式均不同。可以说,学生之间并没有那种了解、默契、共鸣。辩论会中,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畅所欲言。这将会为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埋下伏笔,也会给学生们各自带去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辩论会中教师们还应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原点出发,用信念拯救信心
我是在2007年接任藕塘中心小学校长的,之前,我在藕小做了五年的校长助理和副校长,对藕小可谓是知根知底。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处在城郊接合部的普通农村小学,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其生源、师资、设施、环境等在无锡地区相对都比较薄弱。在区划调整、撤点并校、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学校的优质师资、优质生源不断流向繁华的城区,另一方面,外来务工新市民子女不断增加,导致学校硬件和师资更加捉襟见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受到极大挑战。拿什么去拯救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心?如何去办一所值得信赖的好学校?这是我加入藕小后,不断苦苦求索的问题。
让我豁然开朗的,是我在读书时偶然看到的一句话:只有真正找到并把原点问题想明白,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于是,我和行政团队一起去寻找和探讨藕小教育的原点问题:藕小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什么?什么是更有意义的藕小教育?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学校教育?如何理解教师与儿童的角色和关系?什么是更优质的藕小课程?什么是好的教学与评价?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如何理解成长与成才?当下的藕小,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内部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最适切当下藕小发展的方向与方法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辨析争论和民主集中,我们确立了对藕小发展的信念和信心,描绘了藕小美好的发展蓝图:为普通百姓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探索新鲜经验。在学校城市化进程中,着力凸显“求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
以道驭术,让教育更有意义
我刚任校长时,适逢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如何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去建构学校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去追求质量与效能的统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藕小?我想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早在1999年,我还在杨市的村小当校长。记得在上海中山北路的泉山宾馆,我参加了一个由无锡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其中有一个讲座,是华师大赵中建教授给我们介绍国外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当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许是我曾在校办企业呆过的缘故,这个源自美国、源于企业的管理理论从此一直让我牵肠挂肚。2007年,我辗转找到了赵中建教授,和儒雅随和的赵教授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于是,从2008年开始,在赵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多次对话碰撞中,我和学校管理团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致力于校本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2011年,经赵教授介绍,我又和郑杰校长相识相知,我们协同探索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致力于打造藕小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全参与、全岗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机制。
一、坚持先“理到位”再“管到位”
工作做不好,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没有标准,第二是职责不明,第三是执行不力。为此,我的观点是:学校管理,既要“管到位”,更要把各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和每一项工作的标准“理到位”。
为了实现“理到位”的目标,我的行动策略是:一是基于学校实际,绘制学校的组织机构图,使学校内部、外部,决策、执行、操作各层面的组织机构一目了然。二是基于无交叉重叠又无疏漏留白的原则,界定各组织机构的职责职能。三是基于事为中心、因事设岗的原则,梳理学校每一个岗位的设置,厘清每个岗位的职责。四是基于传承发展、理性演绎、简明实用、民主集中的原则,系统设计学校的办学理念,梳理确立学校的纲领性制度、奖评性制度、流程性制度和规范性制度。特别是各项工作的标准建立,紧扣过程、结果和条件三个方面去界定和说明,并且要接受实践与时间的逻辑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检验。五是编印《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全面质量管理教师手册》,全体教职工人手一本,作为学校的最高法治文件,统领学校中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项工作。这些工作,貌似有点小题大作,简单事情复杂做,但这里面体现的是科学、理性、逻辑、精确、实用的思维方式。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到位,对持续提升工作品质和组织效能有很大好处。
有了规范实用的制度,如果没有到位的落实执行,一切也只能归零。为了实现“管到位”的目标,我的策略:一是奖评统领。通过全员聘任、绩效奖励、金荷叶银荷叶奖、感动藕小十大故事评选等指向教师团队和个人的奖评机制,引领教师主动到位地履行职责。二是查核反馈。通过值周巡查、一日督导、工作日报、年级部日例会等查核反馈机制,发现并改进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三是数据说话。通过“工作目标用数据讲话、工作过程用数据对话、工作结果用数据说话”的精确表达和精准沟通机制,提高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二、坚持“持续改进”
所谓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能否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来研讨和改进,决定了这个组织的品质和效能。日本丰田公司,坚持60年的持续改进,人人为集体奉献智慧,铸就了丰田汽车的品质和辉煌。我校坚持的持续改进行动,一是基于PDCA的有序改进,二是基于当下问题的及时改进。
学校每学期、每学年或整体、或条线的工作,都是一个“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封闭循环。首先,我认为办学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不管是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还是某一部门条线具体工作的计划方案,都需要在客观分析外部的机遇挑战,内部的优势不足基础上,找出关键和重点,精心制订可操作、能达成、有挑战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其次,办学的品质是做出来的。完善的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务实和到位的落实和执行,需要可靠的实施机制作保障。第三,办学的品质是依规定、依标准、依计划查核出来的。要定期查核各项计划实施的实际过程与结果,和设定的目标及标准作比对,看是否吻合。管理者要善用查核得到的数据事实,与执行者作对话分析,以明晰改进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办学的品质是对问题作纠正和预防处理,改进改善出来的。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进行全面回顾和管理评审,总结需要坚持的理念和经验,明晰还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留待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
除了日常的教师值勤值周巡查等内部质量查核机制,我们还聘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不定期走进学校,全方位督查学校各项教育服务工作。此外,学校专门成立质控中心,一方面要独立开展质量查核工作,采用调查访谈、问卷抽测、现场察看等方式,搜集日常学校各部门条线管理运营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负责汇总各部门条线质量自控的反馈信息、值勤值周情况、家委会查核情况、家长投诉、上级反馈等各方面信息,基于客观的事实数据,每天汇编印发《学校工作日报》,实时反馈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要求。
三、坚持“文化牵引”
学校制度,是保障教职工的行为指向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制度无法把什么都管到位。因为制度更多是体现了一种规范和约束,必然会导致组织中的一部分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而选择用底线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无形的学校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师生员工为学校作贡献的意愿,进而激励和促使师生员工主动采取有利于办学目标实现的积极行为。为此,我一手抓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一手抓文化重构和文化牵引,提出了“法治藕小、文化藕小”的学校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双向突破,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我们提出了构建以“品质”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藕小之“品”,是学生、老师和家长每一张笑脸。藕小之“品”,是履行责任、承担义务上追求“零缺陷”;是沟通合作、环节流程上追求“零耗损”;是人际交往,团队协同上追求“零抱怨”。藕小之“品”,是“真真切切、和和美美”之校风;是“言有物,行有恒”之教风;是“守时守诺、好学好问、敏思敏行”之学风。也许这种理想化的“品质”文化永远无法成为藕小的现实,但并不妨碍我们把这样的品质文化作为藕小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追求方向,去付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全部努力。
数据对话,超越空泛随意
藕塘小学是新课改首批38个实验区的实验学校之一,我们率先接受了新课程的洗礼。如何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经历了激动盲从、怀疑迷茫到积极参与、理性探索等反复的过程。从2007年起,我们在华师大崔允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课改探索。
一、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
在课改初期,大家没有深刻认识课程标准的意义,迷失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中,以至于出现“盲人骑瞎象”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为此,我们确立了“评价牵引四维改课”的课改思路。立足“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教材、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出发点,着力“目标定位精准简明、教师教学简洁智慧、学生学习自主有效、课堂文化和谐尚美”四个维度,探索指向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真实、朴实、扎实、厚实”的课堂变革。我们强调“基于课标、目标导引、评价先行、先学后教、自主体验、合作探索”的藕小教学主张。
二、建好资源库、工具库
为减少教师低水平重复劳动,加强相互间的有效协作支撑,我们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不断调整充实和持续优化,减少了教师无谓的智力付出,有力支撑和改善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研制并不断修改完善藕小《各学科“四维”课堂观测量表》。围绕课堂教学四个维度下的各评测点,分析确定可观测、能记录、可统计的具体观测点,分项设计每一个观测点基于评估需要的教师课堂观测记录表。同时,编写各观测指标评测说明书,设计学生课堂感受调查表,设计家长听评课记录表等观课评课工具。系统建构了开放、动态的教师教学评价工具库,以支持教师基于证据的课堂变革和教学改进。
三、用数据对话教学
我们要求全体班主任,以学期为单位,建立和更新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业情况数据库。我相信,只有掌握和了解学生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理解和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倡导教师要“多做教练,少做教授”。我所说的教授,指的是只立足教师自身,仅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太关注学生具体情况的老师;我所指的教练,就是能立足学生,会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当下问题,给予针对性地改进建议和训练方案,帮助学生得到满意的结果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用搜集的学习数据,去和学生对话分析,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整合资源,做我们可以做的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就意味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对学生而言,怎样的课程才算“优质”?国家课程更多是社会取向,而校本课程则更能实现个体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对象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丰富性与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天赋潜能。但是个体价值不能脱离社会价值而存在,所以学校也应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与态度。
记得在1999年的秋学期,偶然中我发现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居然不知道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对村前屋后及校园里的很多花草树木基本上也都不认识。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已经漠不关心了。朦朦胧胧中,我觉得不能让这些孩子迷失在课本教材里,我需要为此做点什么。
当我知道我一个学生的外公是县中的退休生物老师后,我立刻去登门拜访。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的兴趣小组,聘请这位生物老师为校外辅导员。大家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甚至在星期天,自发集合在一起,捧着个相机,到村间田头、屋前屋后、河畔丘岗、荒草野地等农村的角角落落去转悠,去拍照画图,去采集样本,去调查访谈,去请教老农民、老教师、老中医。照片冲洗后,我们去研究每一张照片中的植物名称、科属、药用价值及入药方法,了解有关典故轶闻,归整相关资料。最后,我们筛选了车前草、半枝莲、无花果等60种药用植物,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展板,供全校师生观展。
第八次课程改革在2001年轰轰烈烈拉开帷幕后,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改亮点和难点,我们结合学校周边的苗圃、菜园和茶场等资源,开展围绕花草苗木、果蔬茶菜等的种植管理,尝试开展劳动实践、社区服务和相应研究性学习。我们把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命名为藕小百草园课程。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师资配套等诸多困难和现实问题,很多课程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003年,藕塘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我们争取到了学校旁边一块空地,也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投入。我们与江苏省农科院协作,建设了占地15亩的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少年农学院。建设了科普长廊、方桌田、养鱼塘、小桃园、小花房、爱心植物林、蔬菜大棚、葡萄长廊和老物件陈列室等九大项目;编制了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每学期课程实施纲要、少年农学院管理控制程序,编印了十二册校本教材《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并以省市立项课题研究为牵引,提炼了课程开发实施的九大行动策略,全方位促进和保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有效落实。少年农学院课程建设也收获了成果:2010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少年农学院课程开发获得的经验和启示,自2007年开始,我们着力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育人理念相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努力挖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介入和支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少年农学院、少年军校、少年书画院三大校本课程的点上突破。
一是传承并重构了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早在1995年,藕小就与驻锡部队军校共建,成立了藕小少年军校。基于对少年军校这一特色的传承和重构,我们于2007年确立了少年军校作为统领学校德育工作的校本课程定位,并编制少年军校课程标准,系统界定少年军校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2010年,在少年军校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重建了少年军校陈列馆,全面梳理和展示了少年军校的发展历程、育人理念和活动风采。2012年,建设了模拟两万五千里的少年军校学生拓展训练基地,选取了、爬雪山、过草地、等九个项目,将国防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体育锻炼、意志毅力、心里品质锻炼和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基于少年军校开展德育体验性学习有了一个安全和有趣的课程学习基地。
二是开发了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藕小少年书画院课程建设始于2007年。我们利用无锡籍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廖静文先生来校考察,并签署合作协议。2008年,学校挂牌“徐悲鸿美术学校”“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实验协作基地”,被评为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2009年,新建1800平米的艺术教学楼,配置了陶艺教室、国画教室、书法教室、创作室等十多个专用美术教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学习和社团活动,定期举行书画创作比赛,为学生编印画册画报,利用校园及居民小区楼道陈列展示学生书画作品,在无锡博物院、钱桥影剧院和藕乐苑社区等场馆举办学生画展。每年学生书画作品在无锡市以上发表或获奖的人次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打造三大校本特色课程中,我们紧扣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给学生以选择和尝试,让学生去亲历和体悟,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出发点,以“可操作、能达成、有趣味、有挑战”为衡量标尺,围绕编制课程标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教与学参考用书、课程管理机制及教学活动方案等,探索和建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领导等机制。
在2011年课改十周年之际,我对学校二期课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整体构建学校课程,系统深化教学改革的课改总目标。总体思路是:围绕“一切为了成全学生的成长”的核心;紧扣“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让教师过有品质的专业生活”两大目标;着力“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园生活”三个维度;抓实“课堂教学、学生社团、专题活动、社会实践”四项实施载体;用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群团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单项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等五种评价方式,研究“系统建构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变革策略、因地制宜与面向未来兼顾策略、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多元开放与分层设计策略、融入和共享策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策略”等六大策略。
开放视野,多建管道少喊口号
新课改启动之初的藕小,教师缺编严重,代课教师众多,教师年龄结构两头多,中间少,35周岁以上正式师范毕业的老师寥寥无几。之后的几年,学校每年都有老教师退休,一批新师范生上岗,教师队伍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如何激励这批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何打造藕小有品质的教师团队,一直是我们面对的最关键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07年,我做校长的第一轮三年规划,没有选择直接去啃这块硬骨头,确立的学校发展战略重点是课程建设,通过特色课程开发,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2010年第二轮三年规划,我还是没有选择去啃这块硬骨头,而是把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2013年第三轮三年规划,我认为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的基础已经夯实。受华师大钟启泉教授“衡量老师专业化的程度有两大标志,即教师的专业化涵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观点的启示,我以“立足校本,团队合作”为基本理念,通过“确立标准、规划引领、抓实科研、着力课例、引进教练、奖评促进”等举措,抓好全岗位的校本培训,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一、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在制定了藕小《教师专业标准》和藕小教师发展目标等基础性文件后,2013年,我们修订了《创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2013-2016三年行动计划》。我们确立了行动总目标: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立不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发展成为“爱岗的标兵,心灵的导师,教学的能手,成长的典范”,把学校建设成激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设定了四项具体目标,规划了六大行动策略。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团队、班主任团队及骨干教师团队,立足自身团队文化建设和发展要求,修订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要求相一致的团队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每一位教师依据《藕小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行动计划要求和自身实际,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修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项目导向团队修炼
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是以组织学习与文化引领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进行对话、分享交流的平台。我们以多元自主、扁平生态为原则,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主要有:按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组成的教师团队,按职龄分层组成的教师团队,按骨干教师、班主任、党员行政、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组成的团队。各团队在团队首席的带领下,确定团队学习修炼的项目抓手,制订团队计划,设定团队修炼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评价。通过项目和伙伴关系的确立,有效引导全员参与和协同发展。
三、任务驱动个人成长
为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个人修炼成长,我们设置读书、写作和专业能力量化修炼三项任务,并具体规定了每项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奖评。
一是为提高教师阅读和讲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书。读什么书在专家推荐基础上由教师自己确定,并自主通过恰当的渠道借阅或购买(学校报销书费)。书读完后,要求老师在团队集体学习研讨时,进行读书分享:要求通过3―5张PPT,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背景故事、收获感想、实践启迪和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进行10分钟左右的脱稿讲演,并回答探讨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二是为提高教师的观察、研究和写作能力,我们规定每位教师要完成一定数量并达到一定质量的写作任务。除设计基础教案,编制配套练习与测试外,我们规定的写作任务主要包括四项:读书笔记,案例故事,学科论文、课题论文和德育论文,宣传报道。每一项写作任务,会针对不同的团队和不同的教师,作不同的针对性个性化要求,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会提出更加高一点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