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7 18:0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解剖生理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解剖生理学论文

篇1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培养口腔工艺技术学生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在设计上注意学习任务与岗位实际需求一致,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模拟义齿制作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打破传统以单纯模仿雕牙教学为主,教学场地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固有模式,把实践教学放在校内仿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和校外全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让师生都以职业人员身份开展教与学,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把做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有机事整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2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必要的牙体形态雕刻训练,可以逐渐熟悉与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与特征,对每一颗牙达到理解并诠释其特征的程度,牙体雕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对牙体形态的基本认识,到再现每颗牙齿的细微结构都来源于熟练的牙体雕刻技术。通过反复训练,将牙体解剖形态雕塑作为实训课程是实现培养合格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接受的慢,理解有困难,而且学生厌学枯燥的牙体解剖知识。这就需要在实验课上把学生没有理解吸收的理论知识弥补回来。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简单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的是适应岗位的能力知识。所以实践教学不能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去模仿雕刻一颗牙,而是锻炼学生对牙体形态的应用能力、对事物的明锐观察力,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智商,还要兼顾学生情商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团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

2.2.1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

实践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完全对接,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郑晓梅(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毕业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中让学生学到最有价值的实践技能技巧知识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在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仅从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教学中以校内实训课堂为主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辅以知识讲授课堂解决学生必备的职业理论知识。以竞赛课堂为延伸,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37-02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该课程应采用以项目导向、以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牢固而扎实的牙体解剖学及相关理论及知识。课堂讲课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动画及像片、投影、实物教具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的模式,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并按教学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先教会学生怎么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会操作,再要求学生在学会做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2.2.2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积极改善口腔解剖生理的实践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光盘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配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适应时代的要求,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2.3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法

教师示教只是教会了学生雕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雕牙的方法步骤,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而雕牙过程中很多技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与总结。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右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形态练习为例,我们的实践教学是这样开展的:先从视觉上使学生知道这颗牙的大体形态:观察牙体模型,之后理解牙体形态,在纸上描绘三倍大牙体形态,进而缩小描绘二倍大、一倍大的牙体形态;如果有学生绘画基础较差,可描绘5倍大甚至更大的牙体形态,直至描绘标准为止;为便于学生的操作,先进行放大三倍的牙体雕刻,再缩小进行一倍大的牙体练习;最后在石膏牙列上进行滴蜡塑形的练习。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层次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雕刻进度参差不齐,雕刻作品的质量有高有低。对此,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雕刻技术好的同学为组长,帮助、指导本组成员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助的助教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2.4开放实验室,设置竞赛课堂

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而课堂时间有限。为便于学生的练习操作,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雕牙;实验室随时开放,确保学生有地方练习雕牙。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感受,生命价值的体现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价值所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共同来体验和享受这种学习活动的快乐,保持和坚定学习的信念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答案是比赛。比赛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践教学中设置竞赛课堂,可大大激励学生练习和操作的积极性,营造学生竞相练习的氛围。每月举办的牙体雕刻技能大赛,精神抖擞的、激动人心的竞赛场景,使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竞争,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每年举办的省级比赛、国家级牙体雕刻比赛都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积极练习的过程中,早已超越了参加比赛的境界,而是转化为脚踏实地的练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团结协助、朝气蓬勃、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能鼓励他们满怀信心扫除障碍、解决困难并且提高自我解惑能力。

2.2.5与时俱进,信息网络必不可少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运用信息网络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传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验课同样离不开网络。该校已建立校园网,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供教师和学生随时使用。校内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本课程实践教学相关教学资源已在学校网站运行多年,网上开通良好,教学资源丰富。利用网络技术,我们还将建立课程网络,把课件、雕牙视频、参考资料、习题集等教学相关材料挂在网上,开设学习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很好的网络互动平台。

篇2

医学属于实践科学,以生命为其研究目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通过解剖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之后,并没有沿着“解剖”的路线发展出与其相对应的生理学,而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方士”的影响下,与古代“天人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以“气化学说”为学术特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界曾对中医生理学的学科构建作出努力,但最终因无法对解剖形体作出合理解释而失败,以至民国时期,中医界人士也开始怀疑和批判中医“生理学”的合理性。通过了解中医“生理学”的学术沿革,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医学解剖形体与气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完善中医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1中医学术特点的衍变

目前,有关中医学理论起源的问题,大多认为可远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建立。战国至秦汉,国家完成了统一,“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渐融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完善。《黄帝内经》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书的,后世医家的学术思想,都是在该书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因此,《黄帝内经》一直被看做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标志。

1.1中医生理学的内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1]。《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内容,多散见于各个篇章,不成系统,但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大体包括:①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机制,如以“天癸”为中心的男女七八节律;②人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其机制,如根据气血的盛衰和形体的变化总结出以“十岁”为基数的“好走”“好趋”“好步”“好卧”等生理特点(《灵枢?天年》);③饮食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及呼吸机制;④人体气血运行的日节律(营卫的循行)、月节律(气血与月之阴晴圆缺的关系)、季节律(五脏主时规律)及精神活动与形气盛衰的关系、形体与气化的关系等有关人体生理的多方面内容。因此,有人把《黄帝内经》看作中医生理学的古典巨著[2]。虽然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在民国至建国前后作出了尝试,但由于中医界自唐宋以来对解剖形体的忽视,始终没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生理学理论体系;而中医藏象学和中医基础理论都没有对脏腑实质等形体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因此均不能取代中医生理学的意义。

1.2中医生理学的理论特点《黄帝内经》有关人体生理学内容的特点为注重“气化”,即人体生命活动是在“气化”作用下完成的。“气化”的结果,通过颜色、气味、功能、形体变化等形式在“形体”上表现出来,重视“形神并重”或“形气并重”。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保留了汉代遗风,在医学上仍有《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只不过对生理基础的态度,已不能与汉代同日而语。首先,人们对形体解剖的认识逐渐淡化;其次,方剂学的发展也导致对医学理论的探讨从生理转向了病理和临床。受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及《伤寒杂病论》的广泛流传,宋代以后医家出现了“重病理”和“重气化,轻形迹”的医学观念。《伤寒论》是历代医家推崇的中医临床著作,其重要内容正如恽铁樵所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可以说“六经”是打开《伤寒论》理、法、方、药一体性的钥匙。晋唐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多从运气、病理、方法论等角度立论,从人体生理学角度解读六经的少之又少。试看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所参考的书籍———《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所研讨的内容———五运脏腑、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等,可以推知张仲景掌握的医学内容涉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疗等多方面;而其所讲的六经,不会限于多数医家所认为的诸如经络、六气甚或辨证方法等。如果站在人体生理的角度看六经,可以说三阴三阳理论是在“形体”与“气化”基础上,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即“藏象系统是由五脏结构性器官按六经脏腑经络三级阴阳规律组成,内合脏腑,外应五行阴阳,六气标本是其属性”[3]。宋代以后中医学的变革,除了唐代方书盛行引发“不重辨证”的时代影响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发展和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对中医生理学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命门学说”。以儒家为中心,旁采佛、道两家融会而成的宋明理学,针对宇宙的本原问题,产生了“理”与“气”的争论;而“命门学说”即是明代医家对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结果。但是与理学家一样,主张“命门为人身之大主”的医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纠缠,一直没有进入“无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黄帝内经》建立起的中医生理系统,并没有因为“命门学说”有所动摇。此外,北宋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以五脏为单位划为五大系统,开启了后世部分医家著书立说的基本模式。近现代“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及部分医家的“中医生理学”等教科书,大都为此模式。但张元素并非首创,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可以看作该模式的雏形。严格说来,这种模式是以“气化”为中心的中医“解剖学”,仍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中医生理学系统,并且忽略了脏腑实质和解剖形体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论”、朱震亨的“相火论”及其他医家对脾肾关系的论说等,基本都属于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某个部分或个别单位的功能的发挥。综上所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学术特点也因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衍变。中医生理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含了“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对生命的全过程及生命活动的具体机制都有详细的描述,但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唐宋以后,众医家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充实了中医生理学的内容,但对“形体”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后世对中医理论的准确理解。直到今天,中医的“形体”仍是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2中医“生理学”的渊源

清代考据之学的兴起,影响了医学界对经典的回顾[4]。部分医家并不满足于仅对理论进行解读,更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体察阴阳的变化,感悟医学的真谛,对人体的生理基础进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轩岐救正论》中总结了中医学“气化”特点。清代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不仅发展了中医学的“气化论”,同时对阴阳的变化、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之道、经络对“形体”与“气化”的沟通等生理基础性问题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此后陈修园、唐宗海等多尊崇该学派的“气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间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视为以“气化为中心”的生理学内容。此后,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中医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反思。尤其是以后,西医“生理学”书籍由日本传入中国,更加促进了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

2.1生理学的概念“生理”一词,中国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备医学意义。医学上的“生理”在光绪年间已经出现,如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1896年)载有“生理门”,严复在1898年题为“西学门径功用”的演讲中提到“生理之学”,1907年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编著的人体生理学著作《生理学课本》。该时期“生理学”实由日本传入,“斋田氏、高桥氏之《生理学》流传坊肆”。在此之前,“欧美新说东渐,通行之生理学为全体新论、全体阐微、全体通考等”[5]。此后,“生理学”作为学科名称逐渐在中国医学界确立,中医界相关著作也相继问世。西医入华之前,中医学界多用“医理”“理”“道”“医道”等概念来概括包括养生、生理、病理、诊疗、处方、用药等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内容,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意义相近的名词是“内景”,但其内容主要介绍各脏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称及饮食的代谢过程,是人体生理的小部分内容。实际上,中医学对中医生理学的认识,受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

2.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生理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秦汉是诸子思想相互融合与各家学说逐渐统一的时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此背景下日渐完善,《黄帝内经》是其代表作。中国文化向来被认为源于“伏羲画卦”,至黄帝时期进入“初期集成”,中国原始科学文化也在此时建立。尧舜时期,不仅继承了早期的“科学”,同时发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观念,便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6]。因此,属于实践科学范畴的中医学,具备人文哲学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医学属于生命科学,从考古发现和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在其理论建立之初,已经对形体解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7];而中医学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学”,除了中医学对“形体”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不同之外,与其带有人文特点的“气化”思想有关,这并不代表中医学轻视“解剖”。后世医家对“形体”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医学的理论包含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而气化理论则与形体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体的附庸。因此,“形气并重”成为秦汉之前中医学最大的理论特点,这也是中医生理学的重要内容。该时期中医生理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养生修炼和临床诊疗作理论指导,与后世医界只重临床有很大差别。清末汇通医家,都“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本位参合中西医学,达到形理或形气兼备的理想目标”[8]。这与中医生理学“形气并重”的特点不无关系。建国以后,伴随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基础理论,即中西医生理学的结合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目标[9]。

参考文献:

[1]袁媛.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36.

[2]闪增郁,张智,陈燕萍,等.《内经》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生理学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888.

[3]许济泽.六经藏象系统揭秘[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2-3.

[4]李经纬,张志斌.中医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74.

[5]张如青,黄瑛.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生理学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

[6]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四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45-154.

[7]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44.

篇3

医学属于实践科学,以生命为其研究目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通过解剖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之后,并没有沿着“解剖”的路线发展出与其相对应的生理学,而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方士”的影响下,与古代“天人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以“气化学说”为学术特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界曾对中医生理学的学科构建作出努力,但最终因无法对解剖形体作出合理解释而失败,以至民国时期,中医界人士也开始怀疑和批判中医“生理学”的合理性。通过了解中医“生理学”的学术沿革,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医学解剖形体与气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完善中医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1中医学术特点的衍变

目前,有关中医学理论起源的问题,大多认为可远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建立。战国至秦汉,国家完成了统一,“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渐融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完善。《黄帝内经》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书的,后世医家的学术思想,都是在该书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因此,《黄帝内经》一直被看做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标志。

1.1中医生理学的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1]。《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内容,多散见于各个篇章,不成系统,但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大体包括:①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机制,如以“天癸”为中心的男女七八节律;②人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其机制,如根据气血的盛衰和形体的变化总结出以“十岁”为基数的“好走”“好趋”“好步”“好卧”等生理特点(《灵枢•天年》);③饮食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及呼吸机制;④人体气血运行的日节律(营卫的循行)、月节律(气血与月之阴晴圆缺的关系)、季节律(五脏主时规律)及精神活动与形气盛衰的关系、形体与气化的关系等有关人体生理的多方面内容。因此,有人把《黄帝内经》看作中医生理学的古典巨著[2]。虽然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在民国至建国前后作出了尝试,但由于中医界自唐宋以来对解剖形体的忽视,始终没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生理学理论体系;而中医藏象学和中医基础理论都没有对脏腑实质等形体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因此均不能取代中医生理学的意义。

1.2中医生理学的理论特点

《黄帝内经》有关人体生理学内容的特点为注重“气化”,即人体生命活动是在“气化”作用下完成的。“气化”的结果,通过颜色、气味、功能、形体变化等形式在“形体”上表现出来,重视“形神并重”或“形气并重”。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保留了汉代遗风,在医学上仍有《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只不过对生理基础的态度,已不能与汉代同日而语。首先,人们对形体解剖的认识逐渐淡化;其次,方剂学的发展也导致对医学理论的探讨从生理转向了病理和临床。受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及《伤寒杂病论》的广泛流传,宋代以后医家出现了“重病理”和“重气化,轻形迹”的医学观念。《伤寒论》是历代医家推崇的中医临床著作,其重要内容正如恽铁樵所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可以说“六经”是打开《伤寒论》理、法、方、药一体性的钥匙。晋唐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多从运气、病理、方法论等角度立论,从人体生理学角度解读六经的少之又少。试看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所参考的书籍———《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所研讨的内容———五运脏腑、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等,可以推知张仲景掌握的医学内容涉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疗等多方面;而其所讲的六经,不会限于多数医家所认为的诸如经络、六气甚或辨证方法等。如果站在人体生理的角度看六经,可以说三阴三阳理论是在“形体”与“气化”基础上,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即“藏象系统是由五脏结构性器官按六经脏腑经络三级阴阳规律组成,内合脏腑,外应五行阴阳,六气标本是其属性”[3]。宋代以后中医学的变革,除了唐代方书盛行引发“不重辨证”的时代影响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发展和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对中医生理学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命门学说”。以儒家为中心,旁采佛、道两家融会而成的宋明理学,针对宇宙的本原问题,产生了“理”与“气”的争论;而“命门学说”即是明代医家对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结果。但是与理学家一样,主张“命门为人身之大主”的医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纠缠,一直没有进入“无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黄帝内经》建立起的中医生理系统,并没有因为“命门学说”有所动摇。此外,北宋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以五脏为单位划为五大系统,开启了后世部分医家著书立说的基本模式。近现代“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及部分医家的“中医生理学”等教科书,大都为此模式。但张元素并非首创,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可以看作该模式的雏形。严格说来,这种模式是以“气化”为中心的中医“解剖学”,仍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中医生理学系统,并且忽略了脏腑实质和解剖形体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论”、朱震亨的“相火论”及其他医家对脾肾关系的论说等,基本都属于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某个部分或个别单位的功能的发挥。综上所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学术特点也因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衍变。中医生理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含了“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对生命的全过程及生命活动的具体机制都有详细的描述,但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唐宋以后,众医家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充实了中医生理学的内容,但对“形体”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后世对中医理论的准确理解。直到今天,中医的“形体”仍是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2中医“生理学”的渊源

清代考据之学的兴起,影响了医学界对经典的回顾[4]。部分医家并不满足于仅对理论进行解读,更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体察阴阳的变化,感悟医学的真谛,对人体的生理基础进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轩岐救正论》中总结了中医学“气化”特点。清代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不仅发展了中医学的“气化论”,同时对阴阳的变化、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之道、经络对“形体”与“气化”的沟通等生理基础性问题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此后陈修园、唐宗海等多尊崇该学派的“气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间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视为以“气化为中心”的生理学内容。此后,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中医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反思。尤其是以后,西医“生理学”书籍由日本传入中国,更加促进了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

2.1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一词,中国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备医学意义。医学上的“生理”在光绪年间已经出现,如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1896年)载有“生理门”,严复在1898年题为“西学门径功用”的演讲中提到“生理之学”,1907年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编著的人体生理学著作《生理学课本》。该时期“生理学”实由日本传入,“斋田氏、高桥氏之《生理学》流传坊肆”。在此之前,“欧美新说东渐,通行之生理学为全体新论、全体阐微、全体通考等”[5]。此后,“生理学”作为学科名称逐渐在中国医学界确立,中医界相关著作也相继问世。西医入华之前,中医学界多用“医理”“理”“道”“医道”等概念来概括包括养生、生理、病理、诊疗、处方、用药等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内容,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意义相近的名词是“内景”,但其内容主要介绍各脏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称及饮食的代谢过程,是人体生理的小部分内容。实际上,中医学对中医生理学的认识,受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

2.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生理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秦汉是诸子思想相互融合与各家学说逐渐统一的时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此背景下日渐完善,《黄帝内经》是其代表作。中国文化向来被认为源于“伏羲画卦”,至黄帝时期进入“初期集成”,中国原始科学文化也在此时建立。尧舜时期,不仅继承了早期的“科学”,同时发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观念,便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6]。因此,属于实践科学范畴的中医学,具备人文哲学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医学属于生命科学,从考古发现和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在其理论建立之初,已经对形体解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7];而中医学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学”,除了中医学对“形体”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不同之外,与其带有人文特点的“气化”思想有关,这并不代表中医学轻视“解剖”。后世医家对“形体”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医学的理论包含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而气化理论则与形体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体的附庸。因此,“形气并重”成为秦汉之前中医学最大的理论特点,这也是中医生理学的重要内容。该时期中医生理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养生修炼和临床诊疗作理论指导,与后世医界只重临床有很大差别。清末汇通医家,都“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本位参合中西医学,达到形理或形气兼备的理想目标”[8]。这与中医生理学“形气并重”的特点不无关系。建国以后,伴随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基础理论,即中西医生理学的结合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目标[9]。

[参考文献]

[1]袁媛.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36.

[2]闪增郁,张智,陈燕萍,等.《内经》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生理学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888.

[3]许济泽.六经藏象系统揭秘[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2-3.

[4]李经纬,张志斌.中医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74.

[5]张如青,黄瑛.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生理学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

[6]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四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45-154.

[7]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44.

篇4

当前,临床医学本科五年一般要学习如下课程: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心理、病理生理、病理、预防医学、微生物、免疫、诊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神经病、精神病、统计学等。基本上分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基本课程包括解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后两年以临床课程为主,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药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最后1年以临床实习为主。

二、当前临床医学本科五年课程设置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这种课程设置方法确有很多的优点,实践证明足以把学生培养成材。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的学生多数都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掌握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处理本专业多发病和常见病以及危急病症,有一定的预防知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缺点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课程设置方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一些学生针对课程设置在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

下面仅对学生吐槽最多的一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进行优化的地方。

学生反映最多的是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严重的问题。很多学生戏言,这可以使得他们掌握的知识点非常扎实、牢靠,比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学习更为深入。

下面以基础课程里的病理学、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其中人体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任务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基本技能,要求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位置与形态,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之。

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构成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及其规律。掌握和利用这些机制、规律,可以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

在以上三门课程里,均讲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其中知识点显而易见有所重复。一旦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沟通不畅,对学生的要求就会出现重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烦的情绪。

三、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以从教材选择,教师要求等方面着手,既能让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到相关知识,而不出现各种重复的知识点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加强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国内临床八年制医学本硕博连读在本科四年的一些专业课设置方法我们也可以进行借鉴。

我国临床八年制医学本硕博连读实行八年一贯制的教学安排。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临床通科实习、临床二级学科实习、科研训练、论文答辩等。各个院校对各阶段的学习时间安排均有所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八年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人体疾病与健康基础、系统整合、基础实验、临床医学等。其中第二学年主要开设人体疾病与健康基础,包括人体构造、分子细胞与组织、代谢、遗传等课程。第三学年主要开设系统整合,基础实验等课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课程。第四学年主要开设临床医学等,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等。

篇5

2005-2006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担任学院体育部部长;

2006-2007学年,单位学校计算机协会会长;

2006-2007学年,负责学校校园网站二期工程

2007-2008学年,在微软中国实习体验

专业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植物生理学解剖生理学解剖生理学实验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等

公共课程

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A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军事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科技写作等

选修课程

C语言、C++、数据库技术原理与SQLServer2000、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电工、电子技术(数电、模电)、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视频技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多媒体技术及运用、Web技术及网络出版、色彩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技能专长

绘画:国画、水粉、素描、油画等。

擅长写作,曾在院学生会新闻部、晨帆诗社编辑部工作。

熟练运用Word、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能使用C语言编辑基本程序。

课外曾协助老师和独立作过研究工作,熟悉部分生物技术药品、仪器、基本原理及流程。论文《关于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研究》获得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毕业论文《产碱性果胶酶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酶活测定》获得优秀。

个人爱好

读书、绘画、下棋、辩论、听音乐、看电影、讲故事等

自我鉴定

性格:沉着稳重,勤学好问,乐观自信,做事仔细认真,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和极强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自我评价

诚实守信、塌实肯干、肯吃苦、做事细心、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上进心强、性格开朗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年轻的我希望点燃自身的热情来使贵公司发光发热,一定会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我真诚的向您提出求职的恳求,以我拳拳寸草心,浓浓赤子情期待与贵公司共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

工作态度:

诚实守信,敬业乐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荣获奖励

2004年11月院大学生辩论赛最佳风度奖

2005年5月院环保征文二等奖

2005年3月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

社会实践

课余时间从事家教工作,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

工作及实习经历

2003.7青岛野外实习

2006.2-2006.6毕业实习

2006.7中国水产烟台海洋渔业分公司家工厂实习一周

2006.8-2007.2烟台好利洁水性涂料有限公司化验员

外语水平

篇6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847

国内刊号:43-1266/Q

邮发代号:42-1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7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课程真的很多!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者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链接:有趣的牙科历史

篇8

药学心理学必须掌握相关专业药学知识外,还包括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心理障碍,药物滥用,儿科及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药学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包括6个领域:神经药理学,毒理学,社会行为药学,包括研究和诊断中所应用的评估方法,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和药剂学。这些涉及到3大知识体系。心理学药师必须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必须掌握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知识。

1.2物理学和化学知识

一些心理疾病的评估技术和物理疗法需要物理学的先进知识和实践,包括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地的测量,受体结合的鉴定,疾病状态的体表标志,脑波记录,大脑成像技术和电惊厥的技术等也是心理学药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另外,还必须掌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

1.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知识

对药学心理学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药物治疗技术,环境和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学测试等知识及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效果时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同时,对心理学药师来说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把药物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心理学药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药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包括:①根据基础药学知识,如精神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结果的能力。②获取及传递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评价药学文献的能力,确定其合理性。⑤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⑥有效沟通的能力。⑦能熟悉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3心理学药师的作用

在不同的岗位以及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学药师的责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学和药理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加以解释,并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②对相关医学,药学文献进行评估,综合整理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加强沟通,以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④开展临床查房,与治疗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的有效沟通,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⑤从事学术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9

医学形态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人体正常或病理情况下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致病机制。形态学课程学习的核心就是掌握其“形”,不管是在大课上还是实验课上,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

1.1形态学科的大课教学“百闻不如一见”,随着IT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前教科书上呆板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PPT展示出来;电镜照片、三维动画更是弥补了手绘图、模式图不够直观准确的缺点。计算机应用于大课教学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普及,所以笔者在此不做详述。重点想谈一谈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即以实验分组为单位,在带习老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有关的基础医学科学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临床知识,更不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临床问题。在我校,CBS应用最成功的是病理解剖学。在总论或各论讲授之前,老师都会准备一些典型的病例,从病理解剖大体、镜下所见,到内科症状体征描述,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器官组织病变及其对整个机体影响的认识,从微观的组织变性到宏观的机体机能紊乱,承前启后,切实落实了病理解剖学在基础和临床间的桥梁作用。

1.2形态学科的实验课教学如果光是靠大课积累的理论,不去亲自操作显微镜看一看切片,形态学的教学也不可能很成功地开展。这样一来,实验课教学对于形态学的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实习,既可以加深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使呆板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可加强记忆,同时实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一节实验课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学生在课下对实验内容预习的情况,也和带习老师的准备有密切的关系。学生预习,除了复课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参照实习指导和图谱,然后依葫芦画瓢,去自己的切片中寻找所谓的典型细胞、组织特征。但是图谱,特别是实习指导上对于一个结构的描述,往往是搀杂了一些编书老师的主观意识在里头,学生在镜下所见并不一定能与之描述相吻合。作为学生,在发现自己的切片中有不明确的结构、细胞时询问老师,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老师以“你看到的这个不典型”作答。每张切片在制作时因为取材和技术的限制,多少会出现差异,特别是在病理切片上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所以这就要求带习老师在一次实验课前尽其所能地熟悉他所带全部同学的切片,作好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带习老师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将典型结构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PPT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的讨论,群策群力,也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非形态学科的教学

非形态学科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与形态学科不同,它们是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和阐述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因为不是直观可以感受的东西,学生往往都反映“很抽象,很枯燥,很难学”。但是这些学科又都是基础-临床过渡课程,不打牢这些基础,随后开设的临床专业课程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掌握并能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熟练地应用这些知识,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1非形态学科的大课教学非形态学科令学生最头痛的地方就是阐述机理,无论是生理学上的生物电的产生机理,还是分子生物学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都是可以学到让人“feelsick”。讲授这些知识的多是专家,他们本身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也许是不屑于对这些基础的理论深入探究,也许是他们自己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但是无法将合适的信息传输给我们,于是造成恶性循环:老师讲得力不从心,学生也听得怨声载道。因此只要处理好这个矛盾,非形态学科的学习将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笔者认为,不能迷信老教授、老专家,应该大胆启用年青教师,承认教育难点的难度,并且报着一种探讨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来看待难题。老师方面,课前应该把下次课要讲解的重点难点告之学生,有条件的尽量出书面的材料,对课中将出现的一些专业名词(包括英文、缩写),应该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就是常识,学生不知道就是他自己的责任,任何一个初学者都经历着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熟悉过程。在课上,可以先告诉学生本次课的要点,给出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考虑先讲解重点难点,而不是依循教材编写的顺序;或者根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把重难点分散到课时的适当时候讲解。在下课前,给出一个小结,让学生明白已经学习的哪些是重点,把学生从对含混不清的教学大纲的纠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掌握真正重要的知识。在教学技术的应用方面,可以尝试着利用动画的方式来表现一些机理过程,或者引导学生用一种联想记忆的方法,把晦涩的知识点与直观通俗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印象。学生方面,除了做好预习、复习、上课认真听取老师讲解和作好笔记以外,可以通过易位式教学与老师互动,更可以大胆地设想,学生能不能通过诸如戏剧演出的方式体会一些生理生化过程,也许听起来太幼稚,但是寓教于乐也不失为一种创造双赢的好办法。

2.2非形态学科的实验课教学非形态学科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各方面的知识都有融会贯通,因此其实验课的设置,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综合因素。比如在复制一个失血性休克的模型时,就要应用到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的相关知识。我校在这方面采取的是在学习了一定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开设机能学实验课,既综合了所学相关学科知识,又节约了经费,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学生在机能实验课上是对基本功的操练,真正要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要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3基础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基础医学生以后的一个就业方向是从事高等医学院的教育工作,所以当完成一定基础的生物医学课程后,学生可以尝试进行易位教学,即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学科、章节,几人一个小组,明确分工,推举发言人在全班进行演讲。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疑问、参与讨论或补充不足和遗漏。如《免疫学新进展》的学习就进行了这种易位教学的尝试:全班分成十个组,挑选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搜寻素材,制作PPT,试着像老师那样给全班同学讲授该章节的知识点,听讲的同学就其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讲解的小组或者老师辅助回答,实在不能立即回答的就通过下去进一步查阅资料然后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另一种形式就是开展“journalclub”,即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中文或者英文专业文献,将其研究对象、试验方法等整理介绍给其他同学,通过这种讨论学习可以了解某个专业的最新进展以及常用的实验技术。还有一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通常是由老师提出的对某个专业领域新进展的思考或临床的病案讨论开始,先将要讨论问题大声朗读,在确信大家都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后开始第一次讨论,以弄清所需讨论问题的涵义,然后各小组下去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一个阶段的自学(自学的基本资源有:教材、相关论文、专家、计算机系统、模型和相关讲座、实验室),之后开始第二次的讨论,仍以问题开始,逐项评判最初的解释或假设,阐明以前的正确部分,合成新的知识。PBL的优点在于:在有上下联系的情况下学习,容易记忆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吸收新知识;学生可以在课程设计宗旨范畴内能自行制定学习目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10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课程。通常《内科护理学》都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的前一学年学习。作为一名内科护理学教师,应该尽力克服难题,努力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和谐、自然、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的良好教育气氛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充实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基础知识多,几乎涉及所有的医学基础课,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节,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课之后研究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为临床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状态下的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同时,根据目标化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最终使学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该病的护理(包括正确的护理评估,准确的护理诊断,确切的护理目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就给教案的书写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知识讲授难。

患病机体表现出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别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识来认识疾病,而必须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内科疾病本身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并非能通过语言、动作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讲授中抓住侧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正确地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内容较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对第一年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对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关系缺乏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出现脱节现象,对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彻的了解。例如在讲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章时,讲述到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问题,涉及解剖学的心脏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态和心脏的血液循环、生理学的心动周期和正常心脏泵血过程,内容多且抽象,从而形成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2.对策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了以下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前要重点精读并熟悉教材中的重点掌握内容。其次,认真书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都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作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抓住教材内容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出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难点的讲授内容,对涉及的其它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备课,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护理,在讲授前,首先应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本课有联系的解剖生理等有关内容,通过教学课件中一些生动的解剖图片、简易的机制图体现出来,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如常见症状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从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把症状的护理作为重点详细讲授,注重与临床紧密联系,为以后循环系统各个疾病的护理打好基础。

2.2把握学生程度。

从实际教学出发,了解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护校的学生既有单招录取的学生,又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前者仅接受过中专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她们在中专阶段曾系统地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后者接受过高中教育,人文知识有一定底子,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开课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程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进行一次医学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过教学实践,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触类旁通,从而激其情,发其智,增其识,会其能。

2.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在每个系统疾病的讲解中,都由一个病例引入,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先导入病例,再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谈其诊断、治疗,追其病因、诱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指导,例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先介绍实例:患者,男,45岁,原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发作与饮食、季节有明显的关系。某次出差途中饮啤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该患者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所需讲授的消化性溃疡的内容。使学生从观众、听众的角度,转变到了责任护士的角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2.2角色扮演式教学: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实际存在的困难,《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论课后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应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憾。在教学中,对于患者资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释、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所,为学生创设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境,两人一组,分别表演护士和病人,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创设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的情境,在表演中不仅使学生联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还增加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无形中进行了职业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贴近临床护理工作,避免学生进入临床时的“纯理论状态”,以尽快适应医院工作。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要善于总结归纳,运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讲授,把容易混淆的、难以记忆的内容,按发展先后或内在联系串联起来。例如,在讲到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时,可将“促进排痰”的措施总结为“咳、拍、湿、引、吸”五个字,学生将这五个字记住了,就能说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与胸壁震荡、湿化呼吸道、引流、机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可以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在板书中加入一些简易图,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化、清晰化。如在讲解“感觉障碍的六种类型”时,分别画六个人形图案,将每种类型对应的感觉障碍的部位涂黑,学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类型感觉障碍分布范围的特征。在讲解“引流护理”时,通过患者示意图,学生能明确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为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自愿学习、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一些情感激励,对学生表示肯定与赞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有些紧张,结束后,我点评道:“这名责任护士很称职,为患者讲解得既详细又明白,其他责任护士要争取做得更好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和就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贴近临床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施丽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3.

[2]贾小莹.浅析《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北京卫生学校护理学科(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