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2 11:42: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业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业发展趋势

篇1

1 国际化趋势

1.1 绿色物流

如今,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传统物流相比,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属功能;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订单变得越来越小,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善于创新,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招商引资,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产业,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既不能放任其发展,也不能过多干预,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投资,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合格的实践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有效重组、规划

篇2

21世纪的中国已是集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身的社会,发展物流的客观障碍越发减少,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法律规章的不断完善和制度的不断健全、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流发展和物流合理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作为催化剂的参与下、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物流开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制定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科学、健康、长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物流业的相关概述

1.1物流业定义

世界普遍认同的“物流”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所定义的:“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中国现在使用的“物流”一词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没有对“物流行业”的明确定义,而关于物流到底是行业还是产业这个问题,学术界也多有争论。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服务性以及综合性的产业,物流业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等;第二类是小行业。在不少小行业中,物流产业扮演着双重身份,既属于这一大行业,又在另一大行业中。如快递业、仓库业、铁道运输业、拆船业、汽车货运业、远洋货运业、沿海船运业等。

1.2物流业的特点

1.2.1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运作网络。例如马士基物流公司2002年在中国获得大连﹑南京﹑宁波﹑重庆和成都五个分支机构的营运执照,至此共有14个分公司和两个代表处,是至今为止在中国最大外资物流商。

1.2.2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

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均为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物流业在2002年时出现转机,我国大举调整经济结构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双重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在扎实的前提下风风火火的发展开来。

1.2.3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创新绩。

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也积极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1发展一体化物流

现代物流业涉及到众多部门,像一张横竖交错的网,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综合体。物流网络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条件就是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将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优势资源,运用现有成熟经验,共享市场,进而分享更大份额的商业利润。同时,先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牵手中小型物流企业结成市场同盟,利用已相对稳定和完整的营销体系,开发更为广阔的市场资源。基于此,竞争对手便成为同盟军,物流网络就成为一个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

2.2发展电子商务物流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应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新要求,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改变传统的物流作业运作方式,在物流作业的各个方面体现电子商务的要求,为社会提供高速和一流的物流服务。

2.3发展绿色物流

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过度开发,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各国政府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也是日趋重视,提出了很多保护环境的策略,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重头。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长久、健康发展也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一个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与环境共存的和谐状态。绿色物流是指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总目标,理由科学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物流活动。这一举措既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也减少了物流成不,一举两得。

2.4发展国际化物流

篇3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br>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3.2 企业物流需求大,物流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沭阳县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因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3.3 企业物流经营理念正在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由于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正在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沭阳县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在催生第四、五、六、七方物流的发展。

3.4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增大农村物流的需求。商务部2005年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沭阳县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开拓了稳定的新农村市场,为完善农村市场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沭阳县的区位 、交通、产业、新农村建设等优势明显,积极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的物流园区模式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规划统一的具有我县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

4.1 整合资源,兴建物流园区。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资源,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路各自的优势,突出各种物流方式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套,坚持建设物流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与专业配送中心有机结合,互动发展。2012年,在沭阳县南部新城区规划了10.47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该园区的规划形成,必将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2 明确目标、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县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根据全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特色及物流流向流量的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并确定各自的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及布局要能够满足本地需求,服务于本地产业,也要构筑对外通道,辐射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县市,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4.3 打造全新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流市场环境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物流发展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间的协调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三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四是以增量发展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与服务周边的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五是积极探索以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一园,五中心”物流基地的物流网链建设;六是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体系;七是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达到物流作业的无缝连接。

随着沭阳县物流产业园的即将建成,全县将小、散、乱、弱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进园经营,对无证的物流企业将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治理,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后引导其

篇4

进入21世纪,随着贸易壁垒的解除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货物运送变得更为经济而且便捷。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竞争的大市场,物流管理的新面貌也从传统工厂内部的仓储和运输,扩展到公司,整合与供应链有关的合作者,将产品研发、订单、采购、生产计划及控制、顾客服务连成一体。在全球经贸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欧洲,其物流发展与进步影响世界物流走向。

一、影响欧洲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1.互联网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这也正在改变欧洲市场的面貌。消费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产品并且比较他们的价格,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取决于消费者而非生产商。而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日益复杂,他们青睐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制造商也就必须在其产品种类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在目前强调“个性化生产”的竞争态势下,要以传统营销学的方式将消费者划分成几类目标客户越来越困难。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方式因人而异并且不断变化,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正在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2.全球性采购及制造。制造商们通过重整其全球供应链来顺应全球化趋势,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所谓重整全球供应链也就是整合生产和物流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灵活机动性、提高整体效率,从而提升客服水平。这种做法导致了工厂数量的减少,但却更趋于专业化、合理化和产销弹性。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几年的全球生产高峰期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趋缓,厂商面临大幅削减成本、提升利润,对顾客忠诚度的竞争加剧和建立战略合作的紧迫性也日益增大。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同时以全球布局的角度与供应商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这一举措显然对全球和欧洲的物流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物流业,由于欧盟内部的统一和管理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整合风潮,货运、仓储、配送和整体物流等领域呈现出集中管理的趋势。

3.企业利用物流加强整体竞争力。物流直接影响公司企业成本,据调查显示,工业界的物流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约11%;对贸易经销公司而言,其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在欧洲的物流成本占公司营业额的6%~8%,最高的物流成本是电子业方面,占8%;最低的6%是化工业。物流管理的最佳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4.欧洲区域内物流需求多样性。2004年5月,中欧和东欧(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简称CEE)地区有10个国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欧盟,自此,欧盟成员国总数已达25个国家。中欧和东欧十国的加入,扩大了欧盟网络范围,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数量。虽然东欧市场开放,更加速欧洲整合,欧洲经由物流结构网络连结在一起,但是整个市场,仍无法达到预期的一致性,而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配合其物流结构和个别服务的要求,以达到整体性的目的。

二、二十一世纪欧洲物流业的发展

1.欧洲物流业结构优化。各个行业在欧洲市场建立供应链各有不同标准。第一标准通常是交货时间,例如,电信运营商若遇故障暂停业务时,需要马上调用关键零部件进行修复,不能长时间等待关键零部件的到来,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的补货时间通常都是在24小时到48小时,因此物流仓库最好是接近顾客所在地。第二标准需要考虑的标准是产品的价值,高价值的产品通常存储于中央控制中心,以便降低资金成本。现今在欧洲物流供应链主要有三种结构,第一种为由一处大型配送中心为分布在各地的卫星仓库补货;第二种为由中央仓库直接向整个市场供货;第三种为地区配送中心,由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仓库直接从货物来源地取得产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通信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企业能够建立在对上述供应链进行集中管理。

2.欧洲物流业发展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物流业起飞,也提高顾客对物流服务要求。顾客已从过去只要求低价位,进步到如今要求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在欧洲,尽管已成为一个大市场,但其地理空间还是相当的分散,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对产品要求也各有不同。为了及时响应各地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需要制造商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物流配送中心所储存的不再仅是最终产品,也存储大量的一般通用零部件,等待客户的确切订单后,才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这种延迟制造的做法的是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库存的合理调配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欧洲物流业提供不断完善的增值服务。集中式欧洲配送已被证明是非欧洲本土企业服务欧洲市场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大多数的跨国企业正采用这一模式组织起欧洲物流。然而,欧洲的商业环境不断改变,新的市场需要和产品特点意味着集中式欧洲物流配送已不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仓储、交叉配送、合并运送等其他方式也正被运用,以加强供应链的及时响应能力,满足大量产品定制的要求,传统供应链正向复杂、集中管理、需求驱动的结构演变。欧洲物流新发展过程中,存货地理位置并不是关键因素,传统的欧洲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开始发挥另一种作用。除了作为存货地点,还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中心,创造着附加价值。欧洲物流业不仅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明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受益。SanDisk是一家美国的闪存产品生产商,这类产品广泛使用于各种高科技设备,如MP3播放器、照相机、录像机、音频设备、PDA等。SanDisk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SanDisk一直由其设在美国加州的Sunnyvale总公司来提供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欧洲SanDisk采用了两种销售渠道:代工业务和通过经销商来销售自有品牌,但其从市场营销和成本节约两种方面考虑。SanDisk认为应在欧洲当地建立一个运营中心,以支持其零售渠道。于是,开始在欧洲寻找服务合作伙伴,后来SanDisk在荷兰阿培尔顿地区找到了理想合作伙伴ModusMedia公司。ModusMedia 公司不但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和点对点的运作透明度等物流基本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各种管理解决方案,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报关和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近三年中,SanDisk在欧洲的销量实现了从300万到3,000万美元的飞速增长。

4.欧洲物流的外包也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外包,让企业公司专注在本身的核心能力部分,进而提高生产率,并改善对顾客的服务品质。据德国联邦物流协会(BVL)对世界各国的一项问卷显示,其中70%的受调查公司,把货物运送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有50%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共用仓储,希望透过这样的合作方式降低成本。此外,大部分的公司把外包限于传统功能,如产品控制、供应链和顾客服务,有10%~20%的受调研公司,引进更进步的物流功能技术,把公司内部运载、生产计划和订单完成等工作,交由服务业者去做,希望藉此带给公司竞争优势。

可以说,欧洲的物流业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数字革命和新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她正在做出积极的响应。

参考文献:

篇5

 

1 引言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2 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2.2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3供应链管理薄弱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科技论文。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实力薄弱,很难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当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动都由批发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算是供应链的核心主体。然而多数批发市场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有一部分早己实行了改制,但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本色,大量的自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还基本被分割为两段:一是“生产一—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一—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在两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诱发了诸多问题,从而注定了供应链只能是一条断裂的链。

3.解决问题的对策3.1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没有物流主体,就不会有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运作主体缺位。为此,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意识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和壮大物流主体,使其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情况,物流主体可以是以下几类企业:(1)国有流通企业。(2)民营物流企业。(3)品牌知名度高、上规模、上水平的外资物流企业。 (4)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不同于工业品的特性来说,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知识、技术、设备、专业人员以及系统化的物流规划和管理水平,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专业化服务,让它们来整合物流市场,效果是非常积极的。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减少流通中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将商品从企业直接送往零售商的货架,甚至消费者手中。还可以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企业发放订单,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实现“订单生产”。根据当前形式,国家或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的方式,将以上一些物流主体,改制成专业物流公司壮大物流队伍。

3.2 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实践证明,合理完善的供应链下的物流是一个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并且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顺畅运行提供了保障。合理性和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使得在这一环境下的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工业品有着相似之处,针对目前生产、销售较为分散、复杂、流通不畅的状况,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对于推动物流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产生于我国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企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即以市场为纽带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还保持着传统的竞争关系,各个经营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缺乏适宜的利益连接机制,往往是一条断裂的供应链。科技论文。供应链则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3.3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大多数一般都要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1)扩展加工环节、提高加工和包装技术。未经加工的,无论是流通时间还是流通效率,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为保证高效运输,零散销售,集中将运往售点进行新包装、分装加工,即大包装改小包装,散装改小包装等。因此,只要在这些精加工、细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储藏时间,扩大销售半径,最终价值将得到明显提高。科技论文。(2)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和对外窗口,发展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4. 结论我国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物流管理理论,特别是物流成本核算理论,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先进的物流理论并将之不断应用到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只要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才能强化对物流的管理,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好的物流管理理论。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引入物流理论,但必须看到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物流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这也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落后状况。

参考文献

[1] 焦文旗. 美国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4,(03).

篇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反映,2008年我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2007年回落6.7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9 96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2007年下降4.5个百分点;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 54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2007年回落4.4个百分点。除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严峻的金融危机、我国物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发展、亟待规范等突出问题都是引发物流业指标回落的因素。国家为了应对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物流业规范化长远发展,2009年专门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目前,国内物流市场国际竞争已经白热化,他们凭借强大的管理技术和资本实力,在中国步步为营,攻城拔寨,大力拓展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如:DHL通过和中外运的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在国内建立了最大的合资快递服务网络,拥有56家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主要城市,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更高达40%以上,目前在中国的物流市场已占36%的份额。现在,他们已稳居中国航空快递业的霸主地位,还有TNT为扩展其地面运输网络,将中国的最大公路运输企业华宇物流收购。同时将中国总部从北京搬迁至上海,将旗下的快递、物流、直邮业务统一管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UPS在中国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已连续几年保持在35%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快递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一块大蛋糕。世界主要物流公司都将目标瞄准了中国。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快递业务年均增长达30%以上,市场规模达500多亿元。所以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战略市场。

可是,反观国内的物流企业,其市场表现着实令人忧心忡忡。尤其是国内航空货运,在国内的货运市场份额节节败退,已经下滑到10%左右,国外航空货运公司承运的货物市场份额超过80%。在民航快递市场上,邮政EMS在业界的市场占有率从最高的95%下降到20%。而民营快递公司,由于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最大的民营快递顺丰公司营业额已达到43亿元。第二位的申通超过40亿元。北京的宅急送也已经超过11亿元。从国内航空物流企业整体分析,普遍缺乏端到端的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不少航空物流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交通运输者”,不能进行流程管理和系统整合,进而提供扩展性合作方案,也就无法满足大客户的要求,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增长源泉,从而导致同国外大物流公司同台竞争时毫无竞争力。在新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方面,我国以“物流”企业命名的有70多家,但这其中仅有1%的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其余的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运输或仓储经营者。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水平,加之不断增长的油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在价格制定上也上下两难,已经失去对外资物流企业的价格优势。

篇7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接着简要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物流企业深入展开,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

(二)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三)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整体看,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配置和服务水平低,尚不能真正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物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企业物流意识薄弱。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少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增加,而不是产品增值。

(二)缺乏规模经济。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物流效率不高。多数运输企业经营范围小而全,业务重叠现

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效益。

(三)标准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转贴于

(四)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虽然近几年通过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物流学历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但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相比,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较低,物流研究落后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招聘高端物流人才难度大,尤其是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企业物流职业经理、物流工程技术等中高级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迫。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能给物流需求者提供部分或全部的外部服务,各大公司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不仅提高了物流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益,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2)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产业的企业,有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上比单一企业更专业、更广泛,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3)强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它的独立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供应链的效能,使之从市场整体中分离出来,经过独立发展之后更加完整地补充了市场的范围和效能。(4)第三方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欧洲,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而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市场潜力大、成长性高的朝阳产业,将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篇9

企业物流管理就是企业为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谋求良好经济效益而理顺各种关系的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国的物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极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开始认识到了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作用,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1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经过二十几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物流实践在最近的几年内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我国的企业物流仍是一个明显薄弱的环节。如企业管理者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我国物流还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物流学科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相应的物流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物流的正常运行;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我国物流业的协调机制、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等等。

2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政府部门要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政府要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再次,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政府部门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以物流系统为一个大系统,协调物流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和利益。积极借鉴和参考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的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加大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使企业、行业都能看到物流标准带来的利益,配合物流标准的实施。

2.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作为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约仓储和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因此,要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就必须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

2.4 建立健全企业的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采购、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料处理、运输、信息管理、供应计划。这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但是分属于各个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为了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企业必须对这些业务进行重组,统一归属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化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的时候,能以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优为原则,而不是只考虑到某个部门、某项物流活动的效益。

3 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实现现代物流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在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日益渗透到现代的经济活动中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3.1 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物流系统化是把物资流通中的多种功能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使物流过程最优化,以系统总成本最低来实现物流服务。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使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物流系统化是确保社会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3.2 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要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企业物流管理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3.3 物流的自动化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引入,使物流管理发生新的变革,电脑的普遍使用和自动化分拣系统、无人驾驶叉车,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等等,构成了物流管理高度的自动化趋势。这种把物流配送和自动化、电脑化结合在一起,是物流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3.4 物流的共同化趋势

篇10

关键词:物流企业;现状;发展趋势;北京市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Beijing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36-02

0 引言

物流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考,也是评价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1 物流的概念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实现了将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

2 北京市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技术、理念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2.1 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经过调研,北京市的物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要协调多个部门,而且要经常面对跨行业和地区的情况,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具有综合协调的能力,去协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运行模式,各个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物流企业起步比较晚,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在企业内部还处于条状管理或者块状管理的模式,物流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被限制在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自我管理,没有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合与互动,没有形成高效率的合作,严重影响了北京市物流企业的发展。

2.2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物流成本可以降低到企业运营成本的10%左右,有些企业可以更低,但是在我国,这个指标是比较高的,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说明我国企业在物流成本这个方面已经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了,这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在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物流企业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对象的成本。

2.3 缺少物流增值服务

北京市物流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仅仅提供单一运送和仓库储存服务,这些传统业务附加值比较低,而并没有将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信息咨询、成本计算与控制等增值服务融入企业的业务中,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服务还没有全面开展,这两种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导致北京市某些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初级阶段。

2.4 物流地域发展失衡

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比较重视市区范围的物流服务开展,而对农资物流和农村物流业务的开展并不重视,业务发展比较滞后,城乡物流差距比较明显,形成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北京市农村的交通运输网络还有待建设的完善,农村的物流设施和物流设备还比较落后,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市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在储存和运输等物流环节过程中的损失率接近3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这也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北京市针对农产品的专业物流企业几乎没有,这也为现有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思路,扩展经营范围,着力开展农资物流的市场。

3 北京市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物流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物流企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加速了物流全球化的进程,将物流服务延伸到全世界。

3.1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的全面业务中,并将信息化努力建设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北京市的物流企业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借助政府的资源和能力,实现物流信息的整合,实现跨区域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数字化通道的畅通。

以北京市区为中心,建立城区与村镇之间、物流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联系渠道,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广泛的的物流信息化网络。北京市的物流公司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信息、资源、技术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完成其对物流需求的规划和设计,为服务对象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高效率地完成物流过程,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打造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良好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北京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经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北京市的物流企业要积极实施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整合战略,努力建设具体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体系,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营造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与环境,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以“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阳光和原则,加强物流产业一体化战略。

3.3 加速物流标准的制定

物流标准化,关键要建立物流行业的标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物流行业的运营成本,也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物流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不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可以单独进行的,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引导和协调各个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北京市物流企业要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适应物流发展形式的需要,物流行业要积极制定物流标准。第一、构建包括物流设备、物流技术、服务标准、物流信息等在内的物流技术指标和服务标准。第二、构建包括物流术语、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物流流程等标准的制定。第三、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规范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与国际接轨。

3.4 建立企业绿色物流系统

进入21世纪,很多经济领域都在倡导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物流行业也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向绿色物流方向发展。近些年,国际上很多国家都积极关注和研究“绿色物流”,有很多专题的研讨会和论坛,绿色物流理论和相关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业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传统物流行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保护环境,还要加大自身企业的净化,充分实现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

北京市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努力做到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全新的绿色物流系统,在运输到仓储的经营过程中提高运行效率,在资源和信息的流动过程中提高循环效率。实现绿色物流就要在物流过程减少物流各个环节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净化物流体系,更充分的利用物流资源。目前,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正在不断提高绿色经营观念,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提高绿色消费理念,绿色物流正在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很多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正在发生着改变,选择更加绿色的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低排放量的小型货车进行运输,降低了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选择更加绿色的包装材料,使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进行包装,提高包装材料的可降解效率,注意包装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选择更加绿色的加工模式,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作业方式进行绿色加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5 强化企业协同创新

有学者提出“物流全球化”的概念,当今的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生产、制造和服务正在逐步实现一体化,大规模制造和标准化服务使传统和分散的物流活动不断拓展,物流的规模变得复杂和日趋庞大和复杂,物流企业的协同化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发展方向。

北京市物流企业要拓宽协同创新的视野和范围,不要仅仅局限在物流企业之间的重组和并购层面上,还要整合物流资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整个产业链进行服务、行业、资源和市场的协同整合;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联合与并购,扩展物流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比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物流网络,依托供应链理论协调多个企业的协作经营;积极与国际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谢睿.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业发展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15(7).

[2]程永伟,穆东.北京市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低碳效应――基于全产业链的SDA分解技术[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3]赵静,唐友莲.现代物流业与跨境电商的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5(7).

[4]刘敬严,赵莉琴,李占平.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物流技术,2015(6).

[5]董琳娜.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5(6).

[6]田雪,塔阳,杨江龙.北京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业互动需求分析[J].商业时代,2014(2).

[7]林有来.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特点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

[8]鞠颂东.物流网络协同运作与北京市物流业健康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