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8:09: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士培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7家医院的952名外科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岗外科护理人员。排除标准:抽样医院非本院的护理人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病假、事假、产假者;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30名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重测信度系数为r为0.824,表明信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1)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等级、护士的族别、性别、担任职务、已获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等;(2)护士培训需求,对医院培训的满意度、外科护士期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有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共10个项目)(3)期望采取的培训形式(1项或多项选择)。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均在半小时内填写完,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样本资料的统计描述分别采用率、构成比、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
调查问卷调查了新疆地区77家医院,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52份,问卷回收率为99.20%,有效问卷952份,问卷有效率100%。952名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满意者920名,占96.64%;不满意者32名,占3.36%,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2.2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
10项培训内容中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质量、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础知识、礼仪服务意识与沟通。
2.3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比较
不同等级医院的外科护士除了在护理管理知识、护理质量方面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面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外科护士,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外科护士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好的培训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护理查房、面授讲座。
3讨论
3.1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本调查显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培训工作满意者占96.64%,不满意者仅占3.36%,说明目前新疆地区各医院对外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总体比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院等级不同,外科护士对医院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不同,其原因为二级医院的外科护士对目前医院的培训满意度相对较低。二级医院大部分为县级医院,对于一般的以及发病较急的外伤病人都会先送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成了一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枢纽。近年来,国家援疆政策的实施,为县级医院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使得许多县级医院发展迅速。但是,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护士的学历都为中专或大专,又因外科患者一般起病急,发展速度快,使得外科护士应对困难。李琼兰等认为护理职能的转变和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对在职护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培训工作作为护士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成为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3.2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成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本调查共10项培训内容,根据选择的频次进行排序,发现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排在首位。入住于外科的病人常常病情急、病情变化较快,专科治疗中本身难度大,预后差,病人家属要求高,期望值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近年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审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医护人员必须在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医患间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协调,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3不同条件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
本调查显示,医院等级不同,护士期望培训的项目有所不同;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职称的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最高学历的外科护士,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工作年限的外科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需求有所不同。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应多征求护士意见,减少培训的盲目性,根据护士的情况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内容,保证护士的培训需要。
3.4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85.40%),参观考察、远程讲座、自学所占培训方式的比例较低。外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1.1.1筛选标准根据全院不同的科室,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纳入标准:临床护理工作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病假、产假等长期不在岗的护士。
1.1.2岗位分级目前我院执行的是国家推荐的分层级护士岗位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N1~CNS五个级别,各级别岗位的资质要求。
1.1.3一般资料根据筛选标准,本研究共抽取我院350名不同岗位级别护士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29.89±6.11)岁;护理工作年限1~36年,平均(9.21±8.13)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阶段:1~10年197名,11~20年117名,21~30年31名,30年以上5名。按照岗位级别分为:189名N1级,71名N2级,52名N3级,34名N4级,4名CNS级。按职务分:护士长22名,总护士长1名,无职务327名。按职称分:护士148名,护师137名,主管护师61名,副主任护师4名。最高学历:硕士1名,本科309名,大专40名。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步骤查阅文献,确定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本研究的基础。以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基础,初拟可纳入《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条目,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护理专家,最终确定《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160位护理管理者,确定最终版的《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本研究组织分析的工具。利用《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工具,调查护士学习意愿和能力以及护理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行组织分析。采用自制的《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咨询护理专家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同时调查不同层级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训需求,进行个人分析。利用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比较分析护士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的差距。根据护士培训目标和需求为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该问卷包括三大框架:知识、技能、能力。知识框架下设“人文知识”“规章制度”“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技能框架下设“临床专业技能”“沟通技能”;能力框架下设“基本素质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每个维度下设置1~8个条目。在进行当前工作需求得分和个人发展需求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很不需要”:1分,“不需要”:2分,“不确定”:3分,“需要”:4分,“很需要”: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在进行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不好”:1分,“不太好”: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
1.2.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与注意事项,调查对象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后,立即收回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5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与当前水平得分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的护士群体对其当前工作的需求得分达(200.59±4.70)分,对其个人发展的需求得分达(200.38±4.80)分,而其当前水平的得分仅为(172.04±23.52)分。
2.1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维度得分的比较中,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中,“知识”“技能”“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各维度和各框架得分也呈递增趋势。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结果亦类似于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的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
2.3不同级别护士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
通过组间比较,除了“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各级别护士当前水平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和三大框架评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的业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级别的提升,业务水平逐渐提升。
3讨论
3.1护士群体的当前水平偏低,培训需求大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态度进行调查,包括从事社区护理服务的工作意愿、对社区护理职业前景预测、对自身胜任社区护理工作的自信度等。同时采用考核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总分为100分。
1.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从培训前的(68.1±8.2)分提高到了(91.2±5.7)分,培训后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从事社区护理的相关态度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社区工作意愿、对社区护理工作前景预测及对自身胜任社区工作自信度评价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社区护理作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社区护理专业,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缺口不断增大,临床护士走入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了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但是二者之间的工作重点又存在着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护士主要服务对象是就诊的患病人群,而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则是全社区人群,除了患者外,同时还要面对更多的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要考虑的不单单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时更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障碍;
(2)工作侧重不同,医院护士主要为患者群体提供以三级预防为主的服务工作,以协助医生治疗为主要工作重点,而社区护士则主要是提供一级、二级预防服务,不但要从事常规护理处置,更要融入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防治措施;
(3)护理观念不同,医院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深度,而社区护士则更要求护理知识的广度,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更要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医院护士转型为社区护士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转型护士的资质偏低,社区护理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较低,参加转型的护理人员往往是各大医院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很难达到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其次是角色转变不到位,医院护士对于医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转入社区之后很难适应当前的工作角色,只能担负起咨询、组织、协调的角色,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服务人群,加上沟通能力欠缺,在了解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上往往存在障碍;最后则是缺乏必要的急救能力,社区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往往需要护理人员独立做出应对,而转型期护士往往存在缺乏相应经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问题。在培训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让护理人员了解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同感,发自内心的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1.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个专门科室抽取护理人员30名,4个科室分别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肤外科。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6±3.4)岁,学历方面专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护师5人,初级护师15人,初级护士10人。工龄为1~20年,平均为(7±1.4)年。参与调研的4组护理人员在生理及学历,经验等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规范,熟练及有良好的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度。
1.2.2培训方法
4组每组分配2至3个专科护士来进行指导教学,对每个护士进行详细了解,对其所负责位置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专业辅导,强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对设备对仪器对器械的认知,熟练其应用与保养,并加强互相之间手术的配合,手术时进行指导,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护理人员对手术的辅助更加专科专业化。
1.2.3专业课的教学
①该专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学的讲解,及病例状况下的改变。②专科的手术所需器械使用摆放及保养。③手术时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讲解。④对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应对,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药说明以及无抢救药物时的代替手法说明。
1.2.4培训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训过程中由护士长与专科培训护士组长分多次对该阶段的培训进行测试,如器械维护使用,应对措施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代表。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手术室操作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器械掌握程度、保养及应急能力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培训时间为3个月,针对糖尿病知识方面由内分泌专家、护士长、糖尿病教育师共同规范培训内容、讨论活动方式、制定活动目标。培训过程分为三步:
1)理论知识考核和满意度调查;
2)传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多媒体培训、看图对话工具培训;
3)培训3个月后再次进行理论考核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程基于《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中国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指南》,《看图对话工具》及辅导书。传统组进行多媒体授课,计划安排6次(半月1次),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及治疗的“五驾马车”相关内容。实验组围绕看图对话的7幅主题图画进行讨论式学习,其分别为“什么是糖尿病”“与糖尿病同行”“和胰岛素同在”“健康饮食和运动”“糖尿病并发症护理与风险因子”“糖尿病足部护理”“家有I型糖尿病”及相关的辅导用书和卡片。看图对话授课计划安排12次、每周1次(每次2组)、每组人数在10~13人。由经专业培训的辅导员负责,学员围绕辅导员就坐,主题图画摆放中间,正对参与者,由辅导员引导展开讨论,参与者相互讨论,过程中辅导员主要负责提问、引导、总结,进行讨论式学习。两组人员在理论培训结束后均参加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多媒体和看图对话教育课,培训后进行理论考核。
1.2评价方法
试卷由院内5名护理专家2次对其内容进行审阅、修改,Cronbach’sα为0.98,重测信度为0.79。试卷包括2部分:
1)理论试卷由内分泌护士长和糖尿病教育师根据授课内容制定,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与运动;药物;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共5份试卷,每份满分为50分。
2)满意度调查包括10条目:包括以上理论5方面的教育情况,外加糖尿病基础介绍;护士沟通能力;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是否注意效果的反馈;护士是否注意患者需求共10项进行评分。每条款评分为10分,由高到低,糖尿病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评分,最后计算得分百分数。
1.3数据统计
统计数据将用简明统计软件1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
2结果
1)两者培训前糖尿病各项知识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对照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患者满意度。2组在培训前后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传统组的满意度上升了13.68%,而对照组上升了25.04%,明显优于传统组。100%低年资护士对看图对话形式表示满意,认为利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培训其内容生动,便于理解、有利于增加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提升专业知识。
3讨论
糖尿病看图对话是一种新型互动教育模式,它的使用对以往培训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讨论的方式促进每名学员积极参与,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工具中的目标卡片及知识卡片能促使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尽快掌握相关内容。而多媒体培训,往往是说教性的,在培训过程中强调的是理论灌输,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强化,限制了学员思维创新的进一步发展,缺乏预见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反馈性,护士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积极性调动效果差。看图对话工具不仅可以应用于患者的教育,更可以应用于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是一种较好的培训模式,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等形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患者对低年资护士教育的满意度。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中国分类号:G451
引言:互动式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还能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冷峻现实,我们力图以新课标探究式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也能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能够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需求量也日趋加大,互动式语文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传统的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知识的移植,复制,而互动式培训则指向个人素质和内涵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注重参与的过程和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受训者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理念,并在他们自己今后的教学方法中运用新方法,融入新理念,以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互动式教师的必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全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普及下,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内涵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上的发展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然受到全国教师教育工作的广泛关注。语文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个语文能力差的人绝对不可能学好别的任何一门学科;而在其他学科中学习成绩鹤立鸡群的,一般来说,必定要有相当不错的语文基础。当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走上社会或是继续深造时,语文水平之高下,对他人生的新阶段会有更深远的影响。“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语文”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是根本行不通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渐进性,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鼓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徒的关系是不可侵犯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课堂上学生必须无条件地要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权威且不可质疑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互动式的教学理念的重点就在于营造多边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权威者转换成了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成果的教学目的。互动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中调整教与学的平衡,使教学双方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新型的互动式语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教学双方的互动,主题作为互动教学的中心点,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思维都围绕其展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提出主题内容(可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让学生活跃的提出与主题有关的各种问题――思考并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可以无标准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教育主题明确,条理明晰,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时学生所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可能对教学进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要解决这一点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另外,也可以剖析经典文章从而展开教学双方的互动。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经典文章,请学生广泛思辨并尝试提出对文章发展方向的新思路,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经典文章解说――设置悬念――让学生提出新的思路与想法――剖析方案――理论学习。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自由度大,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使课堂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补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时,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环节,讲好开头和结尾几分钟,用提问式开头,小结式结尾,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问题,精确地讲解,巧妙地传授,创造性地展示知识美,要对教学内容做好教法加工,努力提示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理论、活的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同时,注意反馈环节,及时查缺补漏,调整教学法对策与进程,这样,使教学富于探索性、激励性和创造性。
三、在成人教育中的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
成人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在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培训需要培训者首先尊重和了解他们原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他们表达自己,通过平等民主的方式讨论出适合他们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在语文教师的培训中这样的尊重更显重要,因为培训者和受训教师的语文知识都有鲜明的主观性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相同文本的感悟呈现差异性。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能够促进教学双方甚至受教者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互动式语文培训设计更应该与教育教学时间靠拢,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而非再去探讨一些枯燥的学术理论。在语文教师培训中,多方的互动能够促进对文本内涵更深层次的解读,因为阅读者交流的越深入,对文本的解读才能越接近真实。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抱着对教育事业和自身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新教学模式的互动培训,为语文新课标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准备。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的理念新颖超前,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并一一克服。但任何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作用都要依靠一定的条件,没有最优也没有最劣,我们要探讨的是哪一种模式针对什么目标可以取得什么效果,不骄不躁,不断充电,争取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
[2]林健,互动式教师教育模式初探.[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12.
[3]徐忠明,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
[4]俞国良,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教育研究,2000(5).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146名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综合ICU工作的158名护士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本院正式职工且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在综合ICU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3)接受过ICU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并能胜任ICU护理工作。排除标准:(1)在综合ICU工作不满3个月调出者;(2)因生病或者妊娠请假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中所有医护人员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提供资料均真实可靠。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科研模式,即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及科研兴趣和能力进行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设计、搜集数据及论文撰写等。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科研小组模式,主要包括:(1)成立科研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科研小组,包括护士长、护理业务骨干,邀请科室内主治及以上职称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生担任科研小组顾问,科室内所有护士为成员。共有5位医生参与,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4人。由护士长在科室晨会上公开宣布科研小组的成立并向医生发邀请函和聘书,扩大在科室内的影响力。(2)定期组织科研活动。主要由医生进行统计学相关知识和统计软件操作、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相关内容及科研设计讨论等,并对小组成员组织科研内容相关考试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策略;定期举办科研讲座,分享最新文献,实现信息共享。(3)定期组织科研讨论。包括每季度1次的科研设计和每月1次的科研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对于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了解进度及其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4)加强医护合作,建立临床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料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医护交流沟通,共同商讨建立关于某些疾病的临床数据库,如脓毒症、心脏术后患者、颅脑损伤及心力衰竭等者,分工合作进行数据搜集和统计,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5)加强医生对护理论文的指导。对于护理人员撰写的论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修改,协助进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推荐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在后续的论文修改中给出指导意见,便于论文及早接收。
1.3观察项目。(1)两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有无行政职务等。(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4]来评价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包括6个方面,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两组护理人员共发放量表304份,回收304份,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回收后均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采用一致性用于进行评价和统计。(3)两组投稿情况:包括投稿数量、投稿动因(基于晋升职称需要或者个人兴趣)、论文录用数量、投稿至录用时间(即第一次投稿至接到录用通知的时间)、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及一次投稿成功率(即第一次投稿即被接受录用的论文数量/投稿总数量×100%)。(4)两组质量:按照的杂志级别和质量分类,包括国家级及以下期刊、二级中文核心杂志、普通及核心杂志(即一级核心中文除外中华系列杂志)、中华系列杂志及SCI杂志。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Version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人口学特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2.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比较.观察组在问题发现、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资料处理和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强于对照组(均<0.05)。
2.3两组投稿情况比较。观察组投稿数量、录用数量和一次投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投稿至录用时间和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投稿动因主要为自身兴趣,这一点也与对照组明显不同(<0.05)。质量比较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