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政治指导员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1 19:10: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政治指导员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政治指导员论文

篇1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肩负高职教育任务的各类高职院校目前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自己,将不会在竞争中取胜。

首先,与同属高教系统的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着诸多劣势。各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有些院校还是由各类成人院校、培训类院校转过来的,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比不上普通高校。虽然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部分,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地位,但是人们在观念上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有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学费是普通高校的二至三倍,如果加上吃、住等费用,高职生的人年均消费达9000~11000元。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自身独立的学历、学位教育体系,这使得高职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高职毕业生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且高职院校在生源范围、质量及毕业生分配、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比普通高校更大的困难。

其次,中国加入WTO后,还面临来自国外竞争者的竞争。一方面,国内教育需求将进一步国际化。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得不到国际就业市场的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将加重高校生源市场的流失。另一方面,国外将对国内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给。事实上,许多国外教育机构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入世”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国外教育机构抢滩国内市场,它们将争夺一部分特别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优秀生源。

第三,高职院校还面临着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竞争。另外,还有许多普通高校都开设了高职班,这无疑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

根据目前状况,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做到:

一、创建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办学特色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较之各方面的竞争对手,高职院校实力普遍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巧取,即尽量避开竞争的焦点去另辟蹊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优势确定办学特色。那么,什么是特色呢?

1.特色应当是“人无我有、独一无二”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是我们目前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突出能力本位。高职教育人才的定位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上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还应具备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及“双帅型”的师资队伍等等。但是,高职院校仅仅具备这些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是高职教育的共同特色,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有的特色。就目前情况而言,创建特色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能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即使专业在名称上不能做到与众不同,也应根据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考核标准、授课内容、考核方法上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或者我们可以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特色还应当是“只有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

要想使自己的特色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其特色就应当不容易被任何竞争者学习和效仿。当我们的办学特色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学校因此而受益时,竞争者们就会竞相效仿,一旦效仿成功,我们的特色也就荡然无存,特色优势也只能是一时的而不会持久,因此特色最好具备不易模仿性。但是,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必须在具备特色硬件(如: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及特色软件(如:教学管理方法等)的基础上,达到教学各部门、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协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把特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还要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此,我们的特色就不会被轻易地复制了,因为复制一个部分容易,复制一个系统很难。

3.要想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从战略的角度看,创建办学特色需要明确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任何企业都很难生产所有的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小企业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的地位与小企业相类似,其产品是毕业生,其市场是用人单位,它没有足够实力培养所有类型的学生去满足用人单位的所有需求,而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这就是定位。定位的本质就是牺牲,只有主动放弃某些东西,才能建立起一个独特的位置,而且放弃的越多,留下的越稳固。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在自己的优势上纵深发展,把有限的力重集中起来,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这样才能把特色搞好。但是目前的情况刚好相反,很多高职院校不从长远考虑,只要眼前有利可图就去做。比如:在专业设置上,哪个专业是热门就开哪个,不懂得扬长避短,这样做的结果致使原有的定位变得模糊了,因此必然要损害院校在原有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柔性教育

1.使专业教学计划柔性化

目前的情况是:专业一旦确定教学计划也就随即确定。也就是说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周安排、课程的学期安排等被确定后,还须根据教学计划编制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编写讲义,以便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说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还可以这样墨守成规的话,那么现在这样做就不符合时代要求了,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可能会使我们的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如:我们的课程(科目、安排)可能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根据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还要随时增加本学科领域中新的科研、科技成果的有关内容;同样,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用人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目标的确定也必须随之作出反应。如果把教学计划定得很死,并要求教学各部门、各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那么我们将难以在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中迅速调整计划,教学活动也只能一成不变地进行。因此教学计划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

我们可以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使学生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修课程,通过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来达到学制柔性化;通过在不影响学习连续性和知识系统性的情况下,允许学生颠倒课程进修顺序来实现教学安排的柔性化,通过使教学大纲框架化,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目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柔性化等等,这样我们可能获得一个相对柔性的教学计划。除此以外,我们最好把教学计划仅仅当作是预测性计划而不是执行性计划,也就是说,在实施计划时我们可以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要想真正在教学管理中引入柔性机制,单靠制订一个柔性的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计划的执行方式、下达方式具有足够的柔性,要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那么,如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呢?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50年代,为了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柔性地组织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超级市场运作方式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这种与工业生产毫不相干的商场运作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组织与生产过程控制,设计出独特的“倒过来”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各工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供—求”关系;作为供货者的前道工序必须在作为顾客的后道工序需要的时刻向其提供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生产计划仅下达给总装配线,总装配工序的作业人员根据这一计划在必要时刻到前道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必要零件,前道工序再依此类推地操作。这种逆向控制方法不仅把相当孤立的各道工序的生产同步化衔接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柔性。因为一旦生产计划需要修改,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只把新的计划通知总装配线就可以了。

我们的教学过程即对学生培养过程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这如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如图1所示: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即先明确符合市场需求的产成品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确定为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在第三培养阶段即前道工序中,需要且只需传授给学生哪些专业知识及培养何种专业技能;同理,我们必须根据第三培养阶段的需求来确定在第二培养阶段学生必须拥有什么样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下一阶段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得以顺利进行。依此类推,最后我们要确定的是入学新生(原材料)的类型。在此过程中,前一个培养阶段开设课程的数量、科目、时间安排、课时量大小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等等都必须视后一培养阶段的需要而定,同时,前一阶段必须在培养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向后一阶段做出保证.前后阶段必须紧密配合、积极协调,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目标。当教学计划需要调整或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我们只须把信息传达给最末一个培养阶段的教学及管理人员,这一由各阶段有机组成的“教学组织链”就会自行做出迅速、准确而有效的反应。

虽然教育行业有着与其他产业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把生产管理的方式、技巧生搬硬套于教学组织、管理过程,但是这一“倒过来”的逆向思维方式对我们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利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可以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还可以增强教学系统本身的柔性;而且由于各培养、教学阶段是供与求的关系,前一阶段必须向后一阶段保证其教学质量和知识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这样无形中就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个刚性约束;最后,由于每一阶段都只传授后一阶段必需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这一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杜绝了过度教育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魏大鹏.丰田生产方式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MichaelE.Poter,“WhatisStrategy”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6.

篇2

近年来,泌尿生殖道疾患中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日益增多,支原体是引起此类炎症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有Uu和Mh,感染支原体后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支原体的培养检测和药敏试验,对明确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作者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对本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2例患者中男150例,女182例;年龄21~61岁。

1.2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1周内未使用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用男性拭子插入尿道2~4cm、女性拭子插入宫颈管内1~2cm处采集分泌物,取材时旋转拭子并停留>20s,取出拭子置于无菌试管立即送检。

1.3试剂和方法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Mycoplasma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

1.4判定标准培养结果判定: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培养基由橙黄色变为红色且清亮透明为阳性;药敏结果判定:当指示孔变色,两药物孔不变色,表明敏感;两孔均变红,表示耐药;低浓度孔变红,高浓度不变表明中度敏感。

2结果

2.1支原体培养结果见表1表1332例患者Uu、Mh、Uu+Mh感染情况

2.2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表2115例患者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率注:S(高度敏感)I(中度敏感)R(耐药)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能通过滤菌器,且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在形态上可呈多形性。支原体感染与许多疾病有关,特别是泌尿生殖道感染与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和不孕均有关系[1],迄今已发现的支原体有150多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支原体至少有4种,其中常见的支原体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本组33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率为34.6%,与国内其它报道相符[2]。在11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病例中,以单纯Uu感染为主,占86.1%,略高于其它报道[3],单纯Mh感染为4.4%,Uu+Mh混合感染为9.8%,表明Uu是主要病原体,Mh是次要病原体。女性患者的Uu、Mh与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7.4%、1.6%和3.8%,男性分别为20.7%、1.3%和2.7%,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支原体,和相关报道一致[4],这可能与女性泌尿生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关。

支原体无细胞壁,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对支原体无效,如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并能获效的主要是干扰蛋白质或DNA合成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主要是拮抗支原体DNA旋转酶,抑制支原体DNA复制,从而杀灭支原体。本研究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单纯Uu感染的患者中敏感率最低,分别为5.1%、28.3%,此结果与少数相关报道不符[5],可能与该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多、时间较长及治疗不规范有关。在通过干扰病原体蛋白合成而起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偏低,而交沙霉素、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四环素类药强力霉素、四环素敏感率较高,仍可作为抗支原体感染的经验用药,值得一提的是,Uu、Mh、Uu+Mh感染各自具有不同的耐药谱。

近几年来,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同时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支原体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故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尽早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从而对更加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减少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

2余敏君,吴移谋,尹卫国,等.8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活性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3):158.

篇3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广泛借鉴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科学及各种不同文化中在认知的发展及运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的这一概念,并在之后逐渐形成了多元智能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针对传统的单一、可量化、整合于的智力观,反驳其认为的智力的范围就仅仅局限在语文和数理逻辑方面[1]。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它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能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能包括: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空间视觉智能 、音乐韵律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与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并且认为还可能存在着其他多种智能,并不是仅仅局限与以上的八种。[2]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 虽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但是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性向,客观公正地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可以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让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长的学生能够高效地、有意义地愉快地学习。这一理念,与我国历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十余年来,这一理论在美国获得了许多专业团体的关注与认可,全美亦有不少学校也将多元智能并入他们教学的方案中。在中国,多元智能等许多理论的核心理念被应用到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中,并进一步被丰富和深化,为新课程和新语文带来了一些清新的空气。

二、语文整合的内涵

整合,简单而言,是整理融合,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在各科当中,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广域性、开放性、实践性、工具性、累积性和外显性等特征,有着文以载“文(文化)”、文以载“道”以及文以载“情”的功能。

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语文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渗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自觉性,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与学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单调性、封闭性以及限制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之间的整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

三、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整合这一思想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语文整合过程中缺少可依靠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以更为丰富生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但它只是一个有效的工具,若缺少能让这个工具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那么这种课堂与原来传统的课堂并无太大区别,最多也只是增加了些展示方式而已。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种缺少一指导思想的语文整合课堂。由于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有很多的切合点,因而,将其作为整合的指导思想,将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语文整合。

四、多元智能与语文整合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已经走到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学科教学领域,全面的语文课改开始了。国家、省、市级实验区越来越多,新的课程标准编定,新的教材纷纷出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认为智力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发展性,并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及时发现、发挥、发展。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整合的要求一致。1996年大纲中提出指导教学的视角提出六条教学原则:(1)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2)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3)语文训练中语文知识教学同能力训练密切结合。(4)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5)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6)语文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这些原则的达成提供了可能性和参照性。而这两者之间又有很多的结合点,如:读写听说――言语语言智能;阅读理解训练――数理逻辑智能;直观教材――空间视觉智能;音乐渲染情境――音乐韵律智能;研究性学习――人际交往智能;写观察日记――自然观察智能;排演课本剧――肢体运动智能;学会反思――自我认识智能。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以上各种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理念体系完全可以作为语文整合中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的特征,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邹羽燕,多元智能对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J].中学语文,2004.5.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2-133.

[3]周祝瑛,张雅美.多元智能理论在台湾中小学之实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

[4]邹羽燕.多元智能对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J].中学语文,2004.5.

篇4

一、专科院校采取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公共必修课必须要和一些专业性的学科有所区分。但是,一直以来,有些专科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思政课的教学按照传统的学科化教学模式进行,使得当今的大学生,对照本宣科的传授更加“畏葸不前”,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也严重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加强,同时也导致思政课教学逐渐的被淡化,因此,专科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可行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以应对这方面的不足。

二、专科院校进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挑战

1.对专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挑战。

专科院校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思政课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依照教材的编排进行备课,单向度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模式。授课教师需要进行大量资料的汇总,以及要求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去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设置,方可完成对专题更加精确的提炼。同时关于课堂的组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相关问题是由学生主要参与互动去完成的,整个课堂的氛围会更加的活跃,需要老师去更好的把握课堂秩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组织过程的顺畅。

2.对专科院校学生的挑战。

专科院校的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为问题的设置需要认真分析,方可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专科院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被动接受教师宣讲的“依赖症”,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挑战,因此专科院校的学生必须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对专科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了新要求。

进行问题式教学需要改变过去大合班上课的模式,教学组织上应该是以小班上课为最佳方式,这就要求专科院校的授课教室有充分的保障。同时对于专科院校一些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数字资源以及相关的资源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科院校思政课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

三、解决专科院校进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挑战的对策

1.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进行问题式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尤其是要充分结合专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文化素质,不断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生的思想现实问题出发,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问题式教学的组织者,思政部教师首先要具备“通观全局”的组织意识;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文史哲相关的内容以及不断进行问题式教学的研究,以此来充盈自身的知识储,从而可以更加从容进行问题式课堂教学”。①思政课还应该更加重视和本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思政部教师进行问题式教学相关运用方法的交流,从而促进自身能够更好的把握“问题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2.立足专科院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院校的学生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面对相同问题所站的角度不同时,其分析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有很大的偏差;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的不同,其对问题的把握会存在不足或者缺陷。因此,在整个授课环节,需要思政课教师循循渐进的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

3.不断去优化专科院校的教学资源,为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问题式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问题”。②采用问题式教学需要采用小班教学,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合班,这就要求专科院校必须提供足够多的授课教室。同时对思政课教师的人员需求会进一步提升,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引进工作需要加大一定的力度,同时对专科院校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数字资源以及相关的资源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4.思政课问题式教学的考核机制上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模式,建议采用操行考核和水平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操行评定包括学生的出勤率、玩手机、看小说。乱说话等相关情况的考核。水平考核包括对学生问题的回答、实践任务的完成度以及平时的阶段性测评构成。通过操行评定可以有效开展课堂的纪律组织,通过水平考核促进学生实际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而言,课程考核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题式教学过程的成败以及教学效果。两种考核方法的共同推进,可以有效的推动问题式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超.基于问题式学习初探[J].职教论坛,2010,(7):45-47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篇5

 

任职能力训练是各类任职教育学员的需要,开展任职能力训练是任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也是能力训练的必然要求。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应当把握以下一些问题。 

1 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 

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关键是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对学员要有引导性,能够引导他们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发现、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学会深刻分析的正确路径;设计的问题应该有挑战性,新疑、巧妙、有趣、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员研究、学习、解决的兴趣,不是能够“一眼看到底的”;设计的问题要有系统性,围绕一个问题,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学员所关心的、部队建设所需要的、实际工作会遇到的、教员能够驾驭的、学员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当是能够牵引组合该类任职教育学员核心能力建设学科知识的;设计的问题还应该有好的呈现方式,是能够将热点问题上升到抽象思维表达、抽象问题能够用形象思维显示,能够让学员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 

2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应当把握“授鱼不如授渔”的原则 

任职教育学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丰富的部队任职经历,对其中相当多的人来说,院校教育训练不需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只应该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该做什么。因此,作为教员,既要教思考什么,更要教如何思考;要教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更要教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在军事领域,战略和战役级领导者和高级机关参谋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不可预测的,不可能预先就有现成的答案,只有那些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成功地应付未知事件的挑战。因此,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对师旅级领导干部和军以上机关干部学员而言,应当十分重视对其思维能力和谋略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规则”的原则,启发学员靠自己的思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训练其学习意识,站在前人和同时代的肩膀上思考问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训练其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其批判意识和张力意识,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创造超越;训练其境界意识,尊重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遵守法律法则;训练其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对各种意外应付自如。对师以下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而言,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也不应局限于具体业务能力如办文办事办会能力的培养,而应当培养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及个性与社会能力等,使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熏陶与锤炼。政治指导员还应当培养其做基层党务工作、依靠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协调内外关系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组织指挥战斗、军事训练和执行各项任务的能力;政治机关干部则应特别培养其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要把握好阅读环节提升学员学习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阅读。问题是阅读的牵引,阅读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应当牵引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训练学员的学习能力,学员不再是“被学习”。人的能力都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是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的。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总和构成学习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院校抓任职教育学员任职能力训练,最根本的就是抓学习,抓学习最重要的是提升学习力。

提升学习力贵在提高五种能力:注意力,即能够长时间地把精力专注在学习上的能力;吸纳力,即广泛地、及时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吸纳知识的能力;观察力,即善于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悟规律的能力;思考力,即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的能力,学习中不迷信不盲从,带着问题边学边思,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创造力,即通过学习创新思路、推动实践。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学习力的本质所在。阅读是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的基础。要引导学员把阅读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带着思考阅读,带着工作阅读,带着压力阅读,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和工作双向强化;要加大对学员的阅读量的要求,学员知识的主要部分不能从教员嘴里得到,图书馆和实验室才是知识的主要源地。学员无论是上讨论课,还是能力训练,都必须根据教员开的必读书目和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使学员在对各种材料的对比分析中,吸取知识,启迪思维,实现由学习创新、思维创新到工作创新的三级飞跃。 

4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还应当把握好讨论、应用环节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员为中心,讨论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员是讨论课的主人,许多讨论课可以由学员自己主持。这种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学员的思维,较好地培养和训练学员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自主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口头表达水平。教员与学员的关系,是“信息交换与对话”的关系。教员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探讨问题的合作者、解决疑难的顾问和获取信息的咨询者。②在课堂上,教员与学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尤其注重鼓励学员参与教学活动。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员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员提出问题,鼓励学员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组织和参与相互之间的辩论与探讨。 

应用,是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应用环节的核心是“体验式学习”。 在应用性教学中要做到逼真地模拟现实,并要求学员充分地进入角色,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应用环节,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和演习实现。也可以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来实现。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行为导向教学观基础上的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它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学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学会如何将那些似乎大得无边的问题分成可以处理的小问题,如何分别处理后再将其重新组合起来,使学员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懂得学者的弱点,增长实干家的才能,在完成具体岗位任务的过程中,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比如军队政治工作网站建设作为一个项目,可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课程的核心能力训练内容,能力训练时贯彻项目教学法,以构建政工网站作为能力训练内容设计的主线,围绕军队政工网站建设,将政工网站建设任务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或者模块交予学学员具体负责,要求学员大量搜集、阅读材料,群策群力,从筹划、筹备、设计、建设、管理每一个环节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最终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形态美观、科学实用、管理严格的政工网站,教员起到咨询、提示、提醒、指导、示范与解难的作用;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进行,使所有学员都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以虚拟的形式让学员体会政工网站建设过程、技术、理念,实现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最大学习效果。 

 

篇6

任职能力训练是各类任职教育学员的需要,开展任职能力训练是任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也是能力训练的必然要求。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应当把握以下一些问题。

1 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

基于问题开展学员任职能力训练,关键是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对学员要有引导性,能够引导他们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发现、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学会深刻分析的正确路径;设计的问题应该有挑战性,新疑、巧妙、有趣、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员研究、学习、解决的兴趣,不是能够“一眼看到底的”;设计的问题要有系统性,围绕一个问题,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学员所关心的、部队建设所需要的、实际工作会遇到的、教员能够驾驭的、学员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当是能够牵引组合该类任职教育学员核心能力建设学科知识的;设计的问题还应该有好的呈现方式,是能够将热点问题上升到抽象思维表达、抽象问题能够用形象思维显示,能够让学员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

2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应当把握“授鱼不如授渔”的原则

任职教育学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丰富的部队任职经历,对其中相当多的人来说,院校教育训练不需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只应该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该做什么。因此,作为教员,既要教思考什么,更要教如何思考;要教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更要教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在军事领域,战略和战役级领导者和高级机关参谋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不可预测的,不可能预先就有现成的答案,只有那些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成功地应付未知事件的挑战。因此,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对师旅级领导干部和军以上机关干部学员而言,应当十分重视对其思维能力和谋略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规则”的原则,启发学员靠自己的思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训练其学习意识,站在前人和同时代的肩膀上思考问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训练其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其批判意识和张力意识,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创造超越;训练其境界意识,尊重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遵守法律法则;训练其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对各种意外应付自如。对师以下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而言,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也不应局限于具体业务能力如办文办事办会能力的培养,而应当培养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及个性与社会能力等,使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熏陶与锤炼。政治指导员还应当培养其做基层党务工作、依靠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协调内外关系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组织指挥战斗、军事训练和执行各项任务的能力;政治机关干部则应特别培养其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要把握好阅读环节提升学员学习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阅读。问题是阅读的牵引,阅读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应当牵引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训练学员的学习能力,学员不再是“被学习”。人的能力都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是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的。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总和构成学习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院校抓任职教育学员任职能力训练,最根本的就是抓学习,抓学习最重要的是提升学习力。 提升学习力贵在提高五种能力:注意力,即能够长时间地把精力专注在学习上的能力;吸纳力,即广泛地、及时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吸纳知识的能力;观察力,即善于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悟规律的能力;思考力,即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的能力,学习中不迷信不盲从,带着问题边学边思,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创造力,即通过学习创新思路、推动实践。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学习力的本质所在。阅读是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的基础。要引导学员把阅读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带着思考阅读,带着工作阅读,带着压力阅读,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和工作双向强化;要加大对学员的阅读量的要求,学员知识的主要部分不能从教员嘴里得到,图书馆和实验室才是知识的主要源地。学员无论是上讨论课,还是能力训练,都必须根据教员开的必读书目和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使学员在对各种材料的对比分析中,吸取知识,启迪思维,实现由学习创新、思维创新到工作创新的三级飞跃。

4 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还应当把握好讨论、应用环节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员为中心,讨论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员是讨论课的主人,许多讨论课可以由学员自己主持。这种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学员的思维,较好地培养和训练学员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自主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口头表达水平。教员与学员的关系,是“信息交换与对话”的关系。教员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探讨问题的合作者、解决疑难的顾问和获取信息的咨询者。②在课堂上,教员与学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尤其注重鼓励学员参与教学活动。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员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员提出问题,鼓励学员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组织和参与相互之间的辩论与探讨。

应用,是基于问题开展任职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应用环节的核心是“体验式学习”。 在应用性教学中要做到逼真地模拟现实,并要求学员充分地进入角色,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应用环节,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和演习实现。也可以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来实现。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行为导向教学观基础上的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它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学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学会如何将那些似乎大得无边的问题分成可以处理的小问题,如何分别处理后再将其重新组合起来,使学员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懂得学者的弱点,增长实干家的才能,在完成具体岗位任务的过程中,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比如军队政治工作网站建设作为一个项目,可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课程的核心能力训练内容,能力训练时贯彻项目教学法,以构建政工网站作为能力训练内容设计的主线,围绕军队政工网站建设,将政工网站建设任务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或者模块交予学学员具体负责,要求学员大量搜集、阅读材料,群策群力,从筹划、筹备、设计、建设、管理每一个环节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最终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形态美观、科学实用、管理严格的政工网站,教员起到咨询、提示、提醒、指导、示范与解难的作用;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进行,使所有学员都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以虚拟的形式让学员体会政工网站建设过程、技术、理念,实现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最大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