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1 19:10: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宣传文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宣传文化论文

篇1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程式化现象严重在高校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而学校的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内容的写作和播报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写作模式,导致了高校新闻媒体工作的内容出现程式化,广大师生的新鲜感降低,兴趣消失,新闻宣传工作失效。

(三)高校新闻宣传策划意识不强在进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写作和报道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对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进行详细地策划,以便新闻宣传工作能够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积极引导校园文化舆论,传达信息。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媒体工作的策划不够重视,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策划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新闻报道不够深入,不能给广大的师生留下全面、深刻的印象,不能给观众、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启迪。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

(一)树立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在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高校的党政领导和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相关负责人都要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一种务实的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理念,要重视宣传学校在落实和贯彻党政工作要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先进的个人和事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把学校先进的发展事例经过文字组织和内涵提炼出来,宣传出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改革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只有树立起这种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才能走出一条有高校特色的新闻宣传之路。

(二)加强新闻媒体与校园文化资源整合

1.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强化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不同媒体形态的宣传效果也不尽相同,例如,报纸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深度挖掘相关的新闻信息,其劣势就是时效性不高,受众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短、平、快”,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扩大了受众的覆盖面,但对新闻内容的挖掘深度不够,这都是由新闻阅读者对不同媒体形态的接受程度和习惯来决定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建设需求,选择适当的新闻宣传媒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满足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努力实现高校新闻媒体宣传工作效果的最大化,校园媒体平台根据自身优势,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实现优势互补。

2.在新的传媒环境下加强文献资料的积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因此,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物化的载体。而高校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中恰恰形成了大量的文本和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都是记录了学校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的宝贵资料,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见证。因此,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对新闻宣传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处理,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观念转变,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与新闻宣传工作良性互动在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应该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互动发展机制,努力探索互动发展的路径,打造一支校园文化建设与新闻宣传工作良性互动发展的队伍,不断地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文明就是在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中进行的。“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环境,赋予它们人的因素。这是大自然的人化过程。二是社会的文化,即人类建立社会、组织生产、创造自身活动条件的群体智慧与业绩。这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构建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化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往往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创造不同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创造精神文化既是人类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的机制,是人类精神智慧的表现,也是通过空间扩展和通过时间延续人们关系的手段。如果某种文化的传播停止了,那么,这种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人类创造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化,而文化传播也始终伴随着、推动着文化创造。有声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口头语言文化的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书面文字的传播与书写符号文化的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影视报刊等传播方式与近代大众媒介文化的创造,也是互为因果、互相推进的。因此,文化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是对新的文化结构的缔造。

“文化既然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和手段,那么,文化智慧的表现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类‘以文化治天下’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用语言、文字、音响、图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改造的成果符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文化知识成果,也可以说是精神产品,如图书、期刊、报纸、杂志、.画展、文艺节目表演、文化陈列等各种具体的文化建筑物。这些成果,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交流与传播,并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编辑活动是参与人类文化创造的社会活动。编辑活动的基础是文化生产,编辑活动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编辑的成果又是可以传播的文化成果。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文化生产正是通过人类的编辑活动而缔结为成果,构成文化系统,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我们从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及程序中,可以看出编辑活动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传播的各种载体中,编辑主体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由于编辑工作的对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于是便分出诸如学术编辑、文艺编辑、美术编辑、新闻编辑等等不同类型的编辑。其中,新闻编辑是各种编辑最基本、最大量的一个类别。无论从事哪种新闻工作的编辑,都是以新闻信息为对象的、在有意的文化传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闻编辑的广泛性。新闻编辑是建立在广泛采集新闻素材的基础之上的。新闻编辑的对象是新闻稿件,新闻报道要求把人们日常的各个方面—生产劳动、政治关系、经济活动、科学技术、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自然环境、甚至宇宙、太空所发生的各种重要现象报道给人们。其范围之大、之广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被新闻机构、新闻编辑(记者)采集出来,构成新闻编辑的素材,这些素材越是广泛、越是丰富,新闻编辑的用武之地就越广阔,编辑的基础就越雄厚。

2、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编辑的直接结果,是使新闻情报信息进人传播渠道,参与社会交流。因此,新闻编辑必须注重时效。新闻的时效性,其特点就是新。让最新的情报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产生社会效益,是新闻编辑不同于其他类别编辑的特殊之处。如果编辑新闻的过程拖得过长,那么,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因为新闻的本源就是事实,事实总是同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动相联系的,迅速及时的予以报道,才能体现新,新才能产生时效,才能在受众中引起反应。

3、新闻编辑的导向性。新闻导向有正负之分,具有不同质的导向结果。编辑主体作为“传播与受众统一体”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传播关系,并在传播场中控制传播流向;另一方面,编辑将选择、加工并通过物化(载体)的新闻产品,有意识地向受众进行信息、知识和思想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编辑主体以社会文化代表的资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新闻稿件的采编程序,裁决其可否进人社会文化传播系统。这样就决定了编辑导向的基本含义:W充任社会文化的代表,对社会具有协调、稳定的功能;(2)对将进人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产品按一定标准进行鉴审和传播流向的调节;(3)以民族的传统理性,社会的一般常规,完善或控制公众的人格、志向和规范行为;(4)以文化功能启发蒙昧,引导舆论。

篇3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文明就是在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中进行的。“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环境,赋予它们人的因素。这是大自然的人化过程。二是社会的文化,即人类建立社会、组织生产、创造自身活动条件的群体智慧与业绩。这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构建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化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往往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创造不同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创造精神文化既是人类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的机制,是人类精神智慧的表现,也是通过空间扩展和通过时间延续人们关系的手段。如果某种文化的传播停止了,那么,这种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人类创造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化,而文化传播也始终伴随着、推动着文化创造。有声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口头语言文化的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书面文字的传播与书写符号文化的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影视报刊等传播方式与近代大众媒介文化的创造,也是互为因果、互相推进的。因此,文化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是对新的文化结构的缔造。

    “文化既然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和手段,那么,文化智慧的表现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类‘以文化治天下’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用语言、文字、音响、图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改造的成果符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文化知识成果,也可以说是精神产品,如图书、期刊、报纸、杂志、.画展、文艺节目表演、文化陈列等各种具体的文化建筑物。这些成果,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交流与传播,并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编辑活动是参与人类文化创造的社会活动。编辑活动的基础是文化生产,编辑活动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编辑的成果又是可以传播的文化成果。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文化生产正是通过人类的编辑活动而缔结为成果,构成文化系统,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我们从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及程序中,可以看出编辑活动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编辑的特性

    在文化传播的各种载体中,编辑主体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由于编辑工作的对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于是便分出诸如学术编辑、文艺编辑、美术编辑、新闻编辑等等不同类型的编辑。其中,新闻编辑是各种编辑最基本、最大量的一个类别。无论从事哪种新闻工作的编辑,都是以新闻信息为对象的、在有意的文化传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闻编辑的广泛性。新闻编辑是建立在广泛采集新闻素材的基础之上的。新闻编辑的对象是新闻稿件,新闻报道要求把人们日常的各个方面—生产劳动、政治关系、经济活动、科学技术、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自然环境、甚至宇宙、太空所发生的各种重要现象报道给人们。其范围之大、之广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被新闻机构、新闻编辑(记者)采集出来,构成新闻编辑的素材,这些素材越是广泛、越是丰富,新闻编辑的用武之地就越广阔,编辑的基础就越雄厚。

    2、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编辑的直接结果,是使新闻情报信息进人传播渠道,参与社会交流。因此,新闻编辑必须注重时效。新闻的时效性,其特点就是新。让最新的情报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产生社会效益,是新闻编辑不同于其他类别编辑的特殊之处。如果编辑新闻的过程拖得过长,那么,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因为新闻的本源就是事实,事实总是同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动相联系的,迅速及时的予以报道,才能体现新,新才能产生时效,才能在受众中引起反应。

    3、新闻编辑的导向性。新闻导向有正负之分,具有不同质的导向结果。编辑主体作为“传播与受众统一体”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传播关系,并在传播场中控制传播流向;另一方面,编辑将选择、加工并通过物化(载体)的新闻产品,有意识地向受众进行信息、知识和思想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编辑主体以社会文化代表的资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新闻稿件的采编程序,裁决其可否进人社会文化传播系统。这样就决定了编辑导向的基本含义:W充任社会文化的代表,对社会具有协调、稳定的功能;(2)对将进人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产品按一定标准进行鉴审和传播流向的调节;(3)以民族的传统理性,社会的一般常规,完善或控制公众的人格、志向和规范行为;(4)以文化功能启发蒙昧,引导舆论。

    三、新闻编辑选择及其社会价值

篇4

旅游产品宣传是旅游业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开拓市场,吸引旅游者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各种活动。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商品市场。它不但可以树立起旅游产品的具体形象,提高市场知名度并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从而缩小经营者与顾客,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激起消费和购买的欲望,还能加深消费者对旅游地的了解,增加旅游消费,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的情趣。旅游宣传具有特殊的促销作用,能否把旅游市场做大,不仅取决于旅游产品能否适销对路,而且取决于宣传促销是否到位。对于旅游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旅游宣传活动称为旅游业的“开路先锋”。

河北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

有“燕赵”之称的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其历史影响了河北深厚的文化积淀。河北也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温和宜人的气候,造就了河北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它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0处,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居全国第三。此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加强整体宣传意识、促进旅游企业参与合作、共同促销。旅游是需要联合发展的,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和旅游产品难以有所作为,只有以政府为主导,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社会共同参与,各方加强联合促销,依靠整体力量,形成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共同开展联合促销,这才是“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促销”实现结合、产生最大效益的必有之路,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浪费。

注重外宣与内宣相结合。宣传推广不能只是“眼睛向外”,外面的声势很大,而家里的雨点不多。要注重旅游宣传的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成员在宣传旅游形象中的积极作用。在对内宣传上要形成配套的城市旅游宣传服务体系,除了注重利用传统型的节庆节日、学生假日、双休日等机遇做宣传②,还要在个市区内树立大型的旅游形象广告和标牌,在大型商店、超市里摆放独特新颖、上档次的旅游宣传品③,增加市民对自己居住的省市了解度,同时加强同社区的合作,提高市民对旅游城市的重视率、对游客殷勤度、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市民的自豪感。

加强对公众的宜传,注重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旅游市场扩大的根本在于对公众的宜传。实际上,只要公众有需求,旅行商就会顺应市场并且开发产品扩大市场。在利用媒体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时,要注意宣传的内容。首先,要打好季节时间差,以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吸引游客。可以组织名作家、记者或专人,深入景点景区对整个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挖掘,然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有创意的专题性或通俗易懂的小说、历史故事等文体,并在一切可以利用的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刊播,进行长期地广泛宣传。同时,要不断创新宣传促销的方式:在某些重点景区(点)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摄影等类型的比赛等;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宣传与推介。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全民参与。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离不开高素质、会经营、懂管理、善导游的人才去挖掘推介。要把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作为旅游战略的首要工作来抓,按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编制人才培训规划,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教育、再教育,建立中高级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旅游立市、旅游立县”认识,营造“旅游为人人,人人为旅游”的良好氛围,让旅游业的发展与市民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宣传深入人心,激发公众参与构建河北特色旅游文化的热情,提升公众的文化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特殊环境和文化的认同和善待,自觉认识到地方文化和文脉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同时教育市民纠正不良习性,陶冶高雅情操④。(编辑

注释

①李顺芳:“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促进龙岩旅游经济发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篇5

二.活动背景

che(古巴英雄切格瓦拉英文名),切,是一种文化,一种年轻人的文化,一种彰显自我,完善人格的文化。che之家轮滑俱乐部—最新潮运动的代表。轮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比起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差甚远,所以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始终以英雄切格瓦拉为榜样,并不懈的努力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队员在缅怀英雄的同时感受切格瓦拉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发扬传播轮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切格瓦拉,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轮滑这项运动中来。并组织俱乐部成员通过表演节目以期以此为契机宣传切格瓦拉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丰富兰州工专校园轮滑文化,并借此活动带动同学们学习切格瓦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四.活动安排

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部

活动摄像工作——影像部

活动结束后经费预算工作——策划部、办公室

五.活动内容

(1)前期宣传工作

在学校以宣传板和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同学们认识切格瓦拉,了解切格瓦拉文化内涵以及che之家轮滑俱乐部的相关信息。

(2)活动的开展

轮滑队队员自己编排节目,进行轮滑表演。

拓展训练营进行一次野外拓展训练。

六.活动的注意事项及流程

1.表演开始前教练需向队员说明有关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

2.表演开始前有相关人员检查场地,避免杂物引起安全问题。

3.表演开始前队员需好好检查自己的装备,确保装备齐全。

4.表演结束后场地清理工作。

七.活动对象

校内轮滑爱好者、俱乐部轮滑队队员

八.活动地点

南校区篮球场

九.活动时间

xx年10月9日

十.经费预算

宣传资料30元 彩笔 4元

纸、墨 10元

合计:44元

篇6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文化宣传 信息化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宣传,不能坐等人们来闻其香,等得时间久了,只能延误时机,影响发展。在信息时代,供电企业必须学会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国家电网系统的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推进以“五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使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心中落地生根,为推动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当前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是影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首要因素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都认为,其主要职责是对电力进行生产与输送,因此更加关注对电力生产与输送领域的运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非常浅薄,这一问题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更加突出,很多企业领导以及职工都认为只要按照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执行好就可以,但在实践中才发现文化落地工作无从下手,这使得基层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团队,这对于当前我国国家电网施行“三集五大”战略的落实是一个不利的负面因素。

(二)基层供电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文化落地

基层供电企业由于地处基层,面临的压力与困难都是非常艰巨的,其具育经营范围广、管理流程繁琐、经济效益不高以及面临的客户误解众多等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基层供电企业的职工结构也多以技术型员工为主,主要是负责维护当地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营,而缺乏擅长于行政管理与企业文化构建的高层管理者,同时基层的技术型职工很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只能够将日常的本职工作做好,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也经常发生矛盾问题,这给供电企业的文化落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供电企业文化与市场脱节导致缺乏竞争力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性行业,为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国家一直对电力企业实行垄断,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经济方式均是以产品为导向,而缺乏市场营销与服务品质,这种心态也使得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过于主观化,基本与市场脱轨这种问题在我们基层的供电企业中更加明显近几年随着我国电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人,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一些服务措施已无法满足用电客户的现实需要。

二、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脉搏,着力整合资源

社会资源丰富,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多元化,保持科学发展。企业要加强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使社会更加了解企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不断学习到前沿的、先进的文化宣传信息化方式方法,使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二)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营造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将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将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契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扎实推进“只有企业得发展,职工才能得实惠”的指导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严格规范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制度规范,从纵横两项,由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由内到外,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制度。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路。此外,完善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方能显现出制度体系的效果。企业在制度规划化的同时,必须增强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规范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到规范管理。

三、结语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企业风采。

参考文献:

篇7

国际旅游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马诗远,2010)。它是旅游者最大程度上直面异域文化的平台。当旅游者到达一个新的国度,他们将置身于一个崭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并且在其中生活游览。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出国旅游的原因,甚至相对国内旅游而言,出国旅游为一种更为高层次,高体验,高收获的旅游方式。在国际旅游中,入境旅游占很大的比例。2012一年,入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3240.53万,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不仅如此,入境旅游是完全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于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旅游宣传,因此,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宣传片就是最为生动和直观的广告宣传方式。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宣传片进而提出对于旅游宣传的一些实践性的建议。首先,本文将论述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出跨文化交际因素分析对于入境旅游有深刻的指导影响意义。第二,通过实例说明跨文化交际因素在入境旅游宣传片中的应用。最终,从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的因素,提出对于国际旅游宣传片的改善建议。

一、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关系

探讨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论证“入境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命题:一从入境旅游的本质出发证明入境旅游是跨文化的行为;二从交际的特性出发,论证入境旅游与交际活动拥有许多共同功能和性质。最终,确定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一)入境旅游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基于本文研究旅游宣传策略,所以对于旅游概念性的考察不仅需要从旅游业经营的角度,而且需要从旅游的社会文化角度。对于旅游供给地效益而言,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从旅游者的角度,旅游一种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者所追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其生活环境的经历和体验(马诗远,2010)。所以,入境旅游就是旅游者,出于消遣,休闲,商务等各个原因,到其他国家进行的旅游活动,此活动为该旅游目的国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当然,不同的国家意味着文化的差异性。入境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国在不同文化体系和经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文化差异性贯穿整个旅游活动中。

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2013年,中国旅游客源市场也有强劲的发展。以下的统计数据表是2013年7月和8月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情况。可见,韩国,日本,俄罗斯是中国三大旅游客源国。地理历史文化都是吸引韩国,日本,俄罗斯旅游者前往中国旅游的动机。中国与韩国,日本虽然都属于东方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生活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俄罗斯更是如此。然而,位于表中第四位的美国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历史背景上都与中国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文化体系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两种文化体系,旅游者属于西方文化,而旅游地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旅游者处于高阶文化,而旅游地多数属于低阶或者中阶文化(欧阳康,1997)。

所以,无论是来自同一文化体系中日本,韩国的旅游者,还是不同文化体系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旅游者,入境旅游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

(二)入境旅游是一种交际行为

探讨入境旅游的交际性,可以从交际的定义和特点分别来剖析。人们在文化里学会交际。文化是交际的源泉。本文认为,交际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交际的文化社会性的角度,交际与旅游拥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任何一项旅游活动不可能脱离交际而存在。交际遍及整个旅游过程。自从旅游者踏上旅游地的那一刻,交际伴随而来,从与旅游地当地人民的咨询,与导游人员的互动,到与服务人员的沟通等每一步甚至整个旅游过程都处于一种交际中,交际保证了旅游者的旅行质量和效果。可以说,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入境旅游更是在交际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使外国旅游者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和旅游咨询,其次是来自于亲朋好友的传播(何燕,马腰峰,孙根年,2006)。从旅游资源的获取方式上来看,旅游是一种交际行为。

综上所述,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入境旅游更是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像一双无形的手引导旅游者在整个入境旅游过程中,同样,入境旅游也将通过跨文化交际为旅游地带去文化的冲击,文化的交融,一定程度上加速文化的发展。而旅游宣传片作为重要的旅游营销方式之一,不仅包含了旅游吸引元素,也体现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与内涵。所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旅游宣传片对于增加旅游地收入和提升旅游地形象,加快旅游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跨文化交际交际角度分析旅游宣传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国家旅游局拍摄了长达八分钟,命名为“中国,魅力永存”的中国国际旅游宣传片,其中涵盖了中国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以直接画面和间接画面的形式介绍了所有中国的世界遗产,一共39处(2008年)。毫无疑问,“中国,魅力永存”是一个杰出的旅游宣传片,推出后不久,各地区就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旅游宣传片。然而,是否所有的宣传片都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中国的地方特色,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值得进一步商榷。每一部旅游宣传片中都涵盖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信息,只有进行科学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宣传片质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分析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礼仪两个方面对于旅游宣传片的影响。

(一)“中国,魅力永存”非言语交际分析

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非言语交际占到大约70%,而面部表情更是占到了55%(刘芳,2007)。不同的文化对于非言语交际影响很大。根据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国家对于直接接触有不同的习惯(窦卫霖,2005)。对于中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国日本和美国,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很少用肢体接触的方式,而中国对于肢体接触没有严格的界定。所以在旅游宣传片中有过多的肢体接触的镜头需要避免。以下是关于面部表情,身姿,服饰的非言语交际元素的具体分析。

1、旅游宣传片中表情的应用

除了宏大的场景外,在“中国,魅力永存”宣传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演员脸上的微笑。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只要有人出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微笑的表情,这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乐观的民族特征。而且微笑是一个世界普遍接受的幸福,欢迎的象征。Dale Carnegie更是提出,微笑是拉近人们距离的最好方式(Dale Carnegie,2009)。因此,微笑是一个成功的旅游宣传片不能缺少元素。

2、旅游宣传片中的身姿的描绘

在”中国,魅力永存”宣传片中,演员的身体姿势向旅游者描绘了三层含义:首先身姿是一种独特的民族特色。画面中,书法展示,琵琶弹奏,茶艺表演都是典型的中国艺术。宣传片通过演员的身体姿态表演,向入境旅游者展现了民族特色文化,这无疑是旅游业强大卖点之一。第二,身体姿势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宣传片中无时不捕捉了外国游客在中国的行为特征表现,这些姿势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国之行的满意程度,而获取身心愉悦一直是旅游者最大的旅游动机,身体姿势的传达符合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第三,身体姿势体现了真实的生活。宣传片中小朋友手牵着手列成长队过马路的场景可以使旅游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和谐的生活。

另外,宣传片中大量民族服饰出演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

(二)“中国,魅力永存”跨文化礼仪分析

跨文化的礼仪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它成为了社会文明的标志和国家形象的体现。“中国,魅力永存”中也有大量的迎来送往的礼节,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比如,黎族的火把节体现了黎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而以茶会友更是中国传统礼节之一。但是要想让全世界的旅游者都可以了解并接受中国的独特的欢迎礼节方式,首先需要了解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条件,数据显示,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国主要吸引入境旅游者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文化(张宏梅陆林,2009)。而从网络上了解中国文化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观看中国旅游宣传片。所以,在宣传片中用适当的语言解释说明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篇8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思想宣传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通过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才能让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可以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修正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目前来看,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二是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三是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的培养。基于目前的困境,本文所探究的是如何融合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思想文化的宣传并不重视,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刚性的管理条例和奖惩措施。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效果更为长期,很难在短期有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容不讲究实质,没什么作用。

(二)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还有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思想文化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不能展示公司的特性。因此文化没有号召力,缺乏匹配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凝聚力自然就不足。企业特色文化应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

(三)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个困境是太崇洋,只注重对于国外企业的一些文化内容进行复制,而不注重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公司发展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加班不给工资,发生事故就逃避责任。更有一些企业制造伪劣商品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企业是不能够真正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外界的尊重的。

三、社会转型期,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探析

(一)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忽视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诚信是中国企业道德的核心,现代企业的价值观也应是义利并重。要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当作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使命,并自觉去遵守国家的方针,遵法守法,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思想。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要求企业为社会负责,不能做假冒伪劣商品,也不能污染、破坏环境,更不能欺骗民众,不守信用。实现生态企业文化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需求。

(二)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凝聚企业民族精神。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思想的精华。比如,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新”就是从《论语》汲取的。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加强职业道德,强化员工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和尽心服务的意识,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团结敬业的民族精神为基础,从而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素质、经济效益的合面提高,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最终目标。要驱除企业消极、保守、封闭的文化形式,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篇9

关键词 武术文化 传承路径 保护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武术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武术有的健身、自卫、养生等功能一直以来蕴育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哲学特色,武术中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也一贯秉承着我国传统道家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本体论思想。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和和汲收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具有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我国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不仅因为自身的风格独特,流派众多,更重要的是我国武术文化中所独具的文化思想和深层的文化底蕴是千百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下来的思想智慧结晶。

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路径选择

我国武术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其主要的发展基础来源于武术文化精神的绵延相传。基于开放性的国际环境和现代生活转变的强烈冲击,我国武术的传承方式和路径选择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基于传统的武术习得,大多来源于血脉以及门派相传,也更加注重保护本土武术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语境下,我国传统武术的生成空间不再是单一的面临门派、家族之间的传承,而是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优势,让其文化传播范围不再单一局限于国内范围的传承,而是让世界人们能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精神。

(一)秉承内外兼修,提升传承主体意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传统武术文化精神,这不仅来源于对武术文化本身的情感依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武术文化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张力。我国传统武术传承方式更注重的是地缘、血缘、业缘、师缘传承演变方式,这种特定、严格的师承方式所形成的内部组织,在一定程度囿于了我国武术文化拓展。因而,在当前多元一体文化的格局下,不但要加强自身武术文化实力,还要调动更多的积极力量去关注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这不再是单一的武术传承人自身责任,而是在更广泛的力量内集结所有能够为我国武术文化传承做出力量的团体或者个人。在这个力量中,不但有武术传承人主体的自主意识提升,更应该有政府层面对武术传承的法律决策,同时,大众的媒体宣传更是当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播力量。

(二)突破传承理念,注重异质文化吸收

武术文化已不再是过去的单纯技术较量,而是作为文化发展中一个整体力量进行衡量和比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国的武术文化面临着跆拳道、泰拳、空手道等众多武术项目的冲击和压力,这些外在文化力量让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选择上不得不做出保护好自身武术文化的行动,还要坚持以平等、自信交往心态去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武术文化。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我国武术文化精神的传承靠的不仅仅是传承者信念与意志的同行,更来自于广大社会和民间力量的整理和挖掘。

二、我国武术文化如何在传承中保护发展

时至今日,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武术文化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而,在内外文化压力下,努力建构我们自身武术文化体系在当务之急显得尤为重要。回望历史,我国武术文化中倡导的传统“天人合一”观念在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利益驱使下受到侵蚀,武术文化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受到了西方文化发展下的新式武术文化冲击,因而,建立我国自上而下的武术文化学习体系就显得尤为关键。一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需要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因而,在现有的层面上,国家应该努力构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保护,并在物质层面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其次,青年时代教育是支撑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教育渠道将其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青少年发展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我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每一个国人身上都肩负着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的重任。在未来的武术文化发展保护中,不仅需要我们自身保持和秉承传统武术文化固有的文化内涵,更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站在全球化发展的视角下,不断审视自身武术文化的发展态势。其次,整体上不断提升国民对武术文化的高度认知,能够更好的把握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文化精髓,更需要在现代生活中与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相得益彰。最后,在全民整体意识上要不断加强武术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性,需要的是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不断反思自身武术文化传承的不足,更需要切合实际的展望我国未来武术文化发展前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在保护和发展更应坚持全方位相结合得方式,注重营造传统武术文化生态的氛围,在创新中秉承科学传承方式,使其在全世界武术文化体系内形成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从而能够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篇10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经过连续六届的成功举办后,今天又以分论坛的形式移师杭州,并且得到了在座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向前来参加论坛的仲呈祥先生、董长侠先生、陈汗青先生,以及各位院校长和各位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和在座的各位一同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作为当代有作为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我们的艺术家要用眼睛去观察,用笔去书写、记录,给历史、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的作品,无论水平高低,应是对生动的社会现实的记录,它的价值就在这里。百年以后,我们在研究这些作品时,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对当时所处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体悟。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贡献。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同样都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记录,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为什么要“三贴近”?为什么要进行“走转改”?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的体验生活,反映鲜活的内容,这些鲜活的内容正是人民群众平凡的生活的凝练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吸收营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眼进行剖析、提升,来反映社会。我们这个论坛、包括杭州发展基地,就是要给各位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开放的氛围,让大家的思想和意识无限奔驰,给大家一个广阔的空间,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社会、为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正常的文艺批评是允许的,正常的文艺批评是激发我们改进和创作的基础,激发着我们如何深入生活,反映最鲜活的生活当中的精华,是帮助我们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要吸引大家的参与,大家的参与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对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责任感和担当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基地,能够有一大批传世佳作,若干年以后,我们这里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对国家、对杭州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好这个基地,成就艺术创作生涯中辉煌的一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凸显。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文化蓬勃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大众层面来看,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丰富而巨大的成就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被历代文人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原本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因为拥有了“天堂硅谷”“动漫之都”等文化名片而享誉全国。杭州在文化建设上出奇制胜,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一踏进这座城市,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对文化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衣食住行,无处不在。我想,这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果用我们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可能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