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4 17:37: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生是所有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同样的,化学作为一门基本科学在高中课程,其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而展开的。与其它基础科学一样,化学教学更加强调探究性学习,但是高中生不仅要面对各门学科的沉重的负担,而且还要面对高考的压力,使得他们更加紧张,而缺乏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我国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加之对学习紧张,学生对化学学习没有内在的动力,导致化学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资料与教材要求不一致
对于新课程标准,很多化学教辅资料中的习题,经常出现表述与问题等方面与教材的内容要求不一致或甚至产生严重偏差的情况。而且,很多教师所用的教辅资料编写草率,质量不过关。有的教辅资料内容与标注不一致,有的是以旧教材为基础而进行的重组,因此辅助教材中的习题的难度通常非常高,学生解决起来感到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到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
实际上,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自我学习高中化学教材中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的能力。学生可以在自我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对相关知识点更有效地掌握,而且也可以提升学习乐趣。对于稍显困难的知识点的教学,就需要教师让学生生成问题与兴趣,再加以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自学或交流中完成。对于非常深入而专业的知识点,学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时,一般无法通过自学或与同学交流完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要这时候针对所遇问题加以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是为了将传统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主动吸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的给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与合作,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教学
化学现象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地将生活中相关实例引入课程及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体现出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实用价值。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结合高中生的阶段的特点与生活经验,设计出创新而符合他们认识规律的问题。有机地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结合,表现出教材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高中生对自然现象与生活中未知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生活与教材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如:“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在房屋修建时,常会将木头柱子的一端烧成黑色埋入泥土中,请问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将木头烧黑后有什么作用呢?他们运用了什么原理呢?这一现象表明碳元素有什么样的化学特性呢?如此,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投入于积极地探求学习。
(三)重视实践教学
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教学的乐趣,并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化学知识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来的。例如,当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收集对自己身边或新闻中的火灾事件作为案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案例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并就此提出自己就预防火灾事故的各项方案与措施。
新课改主要着重于素质教育方面,改变了以往将教学知识排版的模式,更加贴切实际的生活。以较多的话题作为开展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讲解专题2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将海水作为情景介入的话题,并且知识编排的较为松散,学习的范围主要围绕着某一条线。但是在化学概念以及理论部分联系的不够紧凑,而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2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由于化学这门学科涉及大量的实验,而实验必须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方式。
1.3学习气氛较差
新课改要求化学教学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但是目前化学教育中的学习氛围十分沉闷和紧张,使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化学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没有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
2高中化学新型教育模式
2.1活动教学的方式
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必须要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教学活动就是学生的活动,教育的形式必须具备教育和实践以及创造和操作的形式,使学生在进行教学时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参与和实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探索的能力。
2.2探究问题的模式
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采取问题探究的新模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将所学过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框架探索未知的知识。化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并解决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然后通过自己的自主的思考从而获得实践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优化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机构和框架。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结果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而教学的过程就是指获得结果的过程。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的并且主动的发现提出问题,假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推测,从而在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一系列相关的知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2.3探究合作的教育模式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探究合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给予学生主体地位高度的重视,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将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理念。在探究合作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和学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形式将发现的问题解决,从而获取新知识,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是学生接受的知识较为被动。进而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讲解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相应的小组组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这种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随后各小组之间再由组长代表进行合作探究。经过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与化学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从而由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并且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采用这种教育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同时,推进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2传统教学的效率太低
在我国的教学中,高分一直是衡量化学教学水平的标准,这种方法是不对的,高的分数致使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分数不能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水平。
3化学教师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对与教学理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虽然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对于固有的理论也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校建立的化学试验室,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问题是亟需解决的。
4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曾经有人说过,实验室对于培养全面的化学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学生经常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学生才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见证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神奇之处。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化学试剂的操作,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化学这门学科的作用,解决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4.2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结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多,我们的地球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等,这些都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化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很重要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将化学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来。例如:为了检查煤气是否泄漏应该用肥皂水,可以让学生用化学理论进行解释。不能单单从高考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教学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又要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授课以前先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4师资力量的培养
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既要改变老教师的传统观念,又要注重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并使教师熟练运用实验室中的设备,向教师灌输“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只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带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学》等多种教材处都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等一系列的规定,都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氟里昂和N0x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等环保试题,但由于这类题目取材新,学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环保知识的教学。
1.2加强环境教育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如光化学烟雾、世界公害、近几年在我国各海域都曾发生过的赤潮等常识都不甚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中此内容涉及的很少。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必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1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学习NOx时,可按介绍NOx的性质介绍其毒性和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介绍吸收防治方法(NH3吸收法及碱液吸收法)的步骤有机渗透。使有毒的NOx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少的物质,为人类所利用。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2.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昀要求。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菩,再提出相关的法律制裁条款,最后给出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导致大气巧染,进而产生酸雨,教师在介绍酸雨危害的同时,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的规定,最后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
2.3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改进实验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装置等,尽量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向绿色化学方向发展。如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产生的SO2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可以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
第二,发展微型实验。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和改进各种实验为微型实验,如教材中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改成在小青霉素瓶中完成该实验,效果也很好。利用这些微型实验用量小、污染小等特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效果更好。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渗透环保教育。如高一讲授环境保护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课题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去研究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固体废弃物等几个大方面中的个别子课题去研究。如蔬菜杀虫剂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市内垃圾种类及处理、废旧电池的污染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这样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数据、有事实、有图片、有调查报告、课件等,形象生动,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环保知识充分联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将做不了的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如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l2中中毒死亡,还可利用网上和一些书中下载、扫描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通过播放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在化学习题中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环保内容的习题集中起来。在平时检测和练习题中逐渐渗透。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可作为专题教给学生,特别是有关国内新闻报道的热门环保话题更应多予注意,因为它常常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两大基础,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教育本就应该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而目前,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我们则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应以教师思路的转变为起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强行的生搬硬套都不尽科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准确地说是语言习得的主体。以书为书,不问目的不加思考地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变甚至摒弃。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以充分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精髓为驾驭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某人学会多少单词,多少句式,若能让他们学会自动学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且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驾驭和评价,那么我觉得英语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现实的味道。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思路转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受到考试极大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中的英语教育更是因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惨烈而紧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此,我们从相当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忽略了对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死记硬背,以高考考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神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单纯以考点强化为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教学可谓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里面,在学生中间比比皆是。
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甚至是为考而生,可悲!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其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习,也达到了优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来优化。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pr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过程。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PWP教学过程可以用以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教学过程,也可以用于词汇、语法、课文等学习过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过程的中心。PWP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白教师的作用是指点和引路,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训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是看法:
1.学会控制授课时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英语教育基础设施都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是不用电教,课堂时间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入正式的授课之前,我们需要导入和铺垫,而学生也需要有准备和预热。而在一定的讲授和点拨之后,我们更需要给他们缓冲,思考,理解乃至运用实践的空间。
2.学会分层授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点的东西弄明白搞透彻,也并非高一的学生就应该一下把某个词的高考考点掌握。
3.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高中的教育应该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更是首当其冲。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过于形式,就是为了考试,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要引导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里面,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高中的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为终身学习打下最实在的基础。: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
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G633.41
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基础积累的时期,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还不太紧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语言现象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离开文化背景的学习,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带来一系列障碍,影响学生英语进步的速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其中,与英语教学联系紧密,影响较大的关于文化的提法有两种:成就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及科技等)和行为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团组织等)。后者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代表,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应从其文化人手,对其进行研究。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向其进行西方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还应对其进行中式文化的巩固。
中式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穿插有利于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中式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一方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新实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课程学习目标之一,较之以往,更突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符合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文化理解所导致的。虽然近十几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讨论并获得共识,但过去英语教学中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通过学习,使高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和外国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充分理解、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利用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教材是英语课堂中最有效的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实施新课标、贯彻新理念,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意味着教师能更有效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英语资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仅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内容普遍比以往更加丰富生动,呈现方式更灵活多样。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而且会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新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涉及到科技、航天、地理、名人、医学、环保、自然、新闻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而且新教材语言真实、地道、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其文化素养。
2.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培养文化意识
2对话教学实施与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一个新事物的确立,一种新形态的构建,都有一个从发展,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也碰到一些这这那那的问题,有待我们注意并加以改进的。其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2.1对话教学不注意情境的设置
对话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课前的情境
设置必不可少。高中语文教学,文本情境是作者的体验。相对于读者,须调动以往与文本情境相类似的体验,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学生,即使是高中学生,生活体验也不足,这就要靠体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作“情境迁移”的引导。巧妙地设置情境是学习文本的前提。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课前准备不足,课中热热闹闹,课后稀里糊涂。看起来是一堂对话课,其实徒有虚名。在设置情境上,一般掇取某个片段,或选取某个切入点,采用直观的影像图片,亦可用文字解说,或读、或诵、或歌、或叹,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感官直觉,唤起学生沉睡的,朦胧的,零碎的生活记忆。可以说,一个巧妙的情境设置,在课堂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2对话教学忽视提问的有效性
对话教学中,设置提问是一个环节。巧妙预设问题,有利于推进学生思维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简单进入复杂,由浅显入及深奥。但现实中,有些对话教学确不尽人意,笔者也有相当多
的失败纪录。现在反思后略加整理,有以下几条:
(1)所提问题没有连贯性,缺乏内在联系;
(2)所提问题深浅失当,学生无所是从,造成思维混乱;
(3)所提问题不具实际意义,典型的“无效提问”。随之认识的到位,经验的积累,逐渐走出误区,步入正轨。现在总结起来,预设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设问题由易到难,逐渐推进,且思路要符合文本逻辑;
(2)预设问题要顾及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做到看人发问,心有定数;
(3)预设题目,宁少而精,勿多或杂。只要教师做到熟悉文本,专研文本,熟透自己的学生,就不难预设符合实际且有效的课堂提问。
2.3对话教学中不注意整体连贯性
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某种新事物刚刚出现或兴起,总是要么不考虑现有条件是否成熟,盲目跟风;要么全盘否定现有,全盘接受新鲜。以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使之失去整体连贯性。在教学中,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对话教学刚刚兴起,有的地方凭着一股热情,不分青红皂白立马照搬,结果造成“水土不服”。有些课堂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应性,例如:专题讲座法,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讲读法等,还适应目前尚不发达、开放,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农村教学。但这些地方新方法一来,原来行之有效的就靠边站,而新的东西一时又难以吸收消化,造成教师教学被动,学生学习无所适从,教学质量下降。我以为:对话教学以整体机制引进为宜。初期,师生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宜应新旧教法互用,互补长短。适应成熟后,逐步推广。但即使这样,其他教法也不可完全放弃,可作为辅助方法相机使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连贯。
高校英语教学中偏重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教学应该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只有将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放在同样的位置,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英语的学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作用和意义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把欧美国家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人文地理、艺术文学、价值观念等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学习。[1]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欧美文化教学,会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词汇的特定含义
现在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对欧美的文化背景不够熟悉,这就导致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单词全认识,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的情况。任何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在特定的文化很多词语或句子会具备特定的含义,因此只要深入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就会了解到很多单词在具体文化背景中的特定含义,这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英语语言呢环境,加深对特定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日趋增强。不少学生因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在国际跨文化交流中出现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突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增加文化教学的课程,增强学生对欧美文化背景的理解。了解他们的了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适应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交际习惯,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特征,从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问题和障碍。
(三)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运用英语词汇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在历史文化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汇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有固定的用法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英语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这些特定的用法,可能会造成词语误用,甚至可能产生歧义,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反之,如果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的特定含义,会为表达提供更为丰富的可选择词汇,成为我们英语表达中的重要工具,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2]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欧美英语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文化教学中要根据英语文化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一)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延伸教材
高校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英语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经过英语专家在无数篇英语文章中精挑细选的。一般来说,教材中文章的选词、用词都非常的准确,句子表达符合英语表达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而且,教材文章中的很多词汇的运用也设计到这些词语的文化背景。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按照立足教材,深挖教材的原则,发现教材中某些词汇的特定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特定用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将教材中词汇的特定用法加以延伸,了解其背后的特定文化,将其延伸到英语文化的发展历史中。
(二)关注时事动向,探究文化背景
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中西方国家媒体对于时事的关注视角也是不同的。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典型的英语国家新近发生的时事和媒体对时事的报道,比较西方国家和我国由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的差别而导致的关注角度和价值理念间的不同,再组织学生互助探究,发现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之处,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别的认知。③通过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比,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也能让学生主动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学会自主研究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别的方法,增强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和信心。
(三)创建英语文化角,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西方文化
很多高校都为英语学习爱好者设置了英语角,通过英语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英语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英语文化的学习上,我们也可以成立英语文化角。英语文化角要求以交流英语文化为主要内容,给大家提供一个英语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小天地。这个这属于英语文化爱好者的空间中,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英语文化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求解自己学习中遇到的文化困惑;也可以每周定一期文化主题,按照文化沙龙的形式,大家围绕着特定的主体,进行交流和学习;还可以邀请外教,到我们的英语文化角参加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有效的促进英语文化的学习,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积累,为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阅读英语名著,体验英语文化的博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英语文学积累了丰富的佳作,很多在世界文化中都享有盛名。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英语小说的阅读,英语文化的学习,更需要英语名著的帮助。要鼓励学生课下自主阅读英语原著小说,特别是对世界名著的精读。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发现小说定词汇的特定用法,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小说中不理解的词汇或用法,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一到两次小说阅读答疑课,采用教师答疑或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解答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解和困惑。
总之,文化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拔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世界性的语言,需要我们将英语文化的学习渗透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西方文化,积极创造英语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条件,为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8(15)
每次化学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强调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要严格遵守.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实验废弃物,要组织学生进行回收,如可回收银镜反应实验后所产生的硝酸银溶液.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教导学生保护环境,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化学药品的用量问题,争取使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废品的排出.由此看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通过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十分有必要.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不道德和违法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受污染的江湖或化工厂等地参观,鼓励学生自行与湖泊周围的居民和厂里的技术工人交流,让学生了解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思考处理这些废气污染物的方法,同时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有效进行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写出《日用化学洗涤剂调查》、《周边居住环境状况分析》等课题的研究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关注生活现实,并联系实际用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邀请环保部门的专家领导走进校园,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大环境保护在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与化学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调动起学生内心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