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5 15:47: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目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这种观点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企业获取利润所承受风险的大小。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战略选择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
管理决策因素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以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前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
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做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决策质量,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元经营和多元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投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股利决策
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法律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相关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企业如果认真研究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此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正确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期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方向
新会计标准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与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折现率的确定等会计职业判断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是执行新会计标准的难点,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另外,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管理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需要改变会计处理流程,强化会计内控。新准则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全方位的核算规定,与原有会计标准产生较大的差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及其列报等均产生重大变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内容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都需要进行改变,要求企业相应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要求。同时,企业需要按照新准则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办法。另外,实施新准则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对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内控流程实施提出更高要求,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层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会计账户、报表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其有关功能的调整,而且以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企业需要通过自行开发完善或通过软件供应商的功能升级来实现功能的转换。另外,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需要及时反映企业资产变动背后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及时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
改变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修订业绩评价指标,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进行改变。
改变投资的管理方式。新准则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按照管理目的分为交易性或准备持有至到期或者持有待售,相应的计量方法也采用公有价值或摊余成本,同时将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充分的揭示和反映,要求不同的投资品种及投资项目的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和核算,增加了职业判断的难度,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管理形式
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参与到日常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在国有制造企业中,目标管理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参与到目标制定中。首先,进行总目标的制定;其次,各部门按照各部门的生产要求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即将总目标进行分解;最后,各部门完成分目标,保证最后总目标的完成。这种管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目标的按时完成。
(二)自我控制的手段
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有效手段。目标管理着重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自我控制力,要求管理者和员工自觉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现在的一些管理手段,往往通过压制性管理的方法达到管理员工的目的。然而,目标管理则要求员工主动发挥自己的劳动创造能力,而不是被迫的完成,从而保证生产目标高质量的完成。
(三)成果是首要
任何企业要想谋求发展,产品质量是首要这一宗旨不能改变,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在目标管理中,更加强调生产成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依照管理者对员工的印象等因素去考核一个人的业绩,而应该从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大小,完成任务的好坏等多种因素去考核一个员工的成绩。因此,在目标管理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员工考核系统,以员工的工作成果为核心,公平的考核每一位员工。合理的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权利下放
在现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过分的强调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的则更强调管理者适当的放权,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一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质量。同时,目标管理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各自制定目标,并按照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所有人必须有短期和长期目标,有目标采有动力,可以有效的杜绝懒惰现象的发生。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是目标管理的独特优势。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目标管理的实施,首先要求我们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然后各部分根据各自的生产要求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小目标。最后各部门按照制定的目标完成工作任务。
(一)建立合理目标管理计划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的实施计划,这是实行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第一,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将要完成的目标,制定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在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虑生产成本、生产任务和生产质量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第二,将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结合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和生产任务,各部门制定各自的生产小目标,即将企业发展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在小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求各部门更加细致化和具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二)实施目标管理
在制定好目标管理的各种目标的基础上,就必须按照预期的目标实施计划。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分的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管理者应该适当的授权,使员工由他人的监督变为自我监督,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同时,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实行合理的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工作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必须保证目标按时按量的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目标管理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影响目标管理的几种因素
(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第一,目标管理的实行过程中,总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高层的参与,因此目标管理的实施必须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第二,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变革是首要,只有高层管理者管理方式改变了,才能逐步在中低层中实行目标管理。第三,目标管理要求变革传统的员工考核方式,对有能力者及时进行奖励或者升值,对于公司的人动需要高层管理者支持。因此,企业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
(二)做好宣传和推行工作
管理模式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宣传工作,使得各阶层的员工对目标管理有更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去。首先,通过了解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PPT讲解等方式,让管理者对目标管理有一个充分了解,掌握目标管理的核心和优势。其次,了解管理人员对目标管理的认可程度及其关于这一管理方式的建议。最后,制定合理的推行计划,并从高层向低层逐步实现,保证推行计划按时完成。
(三)建立合适的目标
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制定总目标和小目标是基础。目标又指导各阶层员工的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因此,目标必须合理而且具体。总目标制定必须依据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来制定,考虑目标的可行度;小目标的制定必须参照总目标,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这样才能保证各目标合理性。
(四)建立奖励机制
建立一种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建立奖惩机制,不仅能够使员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业绩,还能够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集体利益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目标管理的高效运行。
编制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编制的目标计划要符合实际情况,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执行。在编制目标计划时,首先要编制总体目标,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提供引导;其次要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各个分目标,这些分目标对总体目标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编制目标计划过程中,要对人员、设备、资金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目标计划符合实际情况。在编制目标计划时还要对目标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为目标计划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
1.2执行目标计划
编制好目标计划后,就要严格的执行目标计划,由于目标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程度,因此,必须加强对目标计划执行程度的管理力度。在执行目标时,要根据各分目标的要求,组织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完成目标,同时要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从而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1.3目标的控制
在执行目标过程中,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这一阶段完成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并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在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时,要全面的考虑,不仅要评价目标完成度,还要评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这样才能科学、客观的对目标进行控制,才能高效的完成目标。
2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目标体系与经济指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建设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要想高效的执行目标计划,就需要将目标体系和经济指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目标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目标与经济结合在一起时,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多个阶段目标,并将这些阶段目标合理的分配在各部门、机构,最后落实到个人身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目标完成的双重效果,这样就能保证目标的持续发展,顺利的完成目标。
2.2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
工程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和员工协同合作完成,而目标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协同合作。将目标管理应用在工程管理中,能使得工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在工程管理中执行目标管理时,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目标管理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树立目标管理的理念,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目标管理中,从而为目标管理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化解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现象
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中,存在十分严重的行业发展失衡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如各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行业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差距,即便是在同行之间,由于发展资源存在差异,其发展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将目标管理应用在工程管理中,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缓解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失衡的现象。
2.4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
2.4.1工程项目造价控制
工项目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进行工程项目投资时,要初步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并分解成阶段目标,寻找出各阶段存在的成本偏差,最后根据项目投资成本确定可行的控制目标。在工程施工前期,要加强对采购成本的管理,根据确定的采购成本控制目标,选择价格便宜、质量优越的材料及设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工期及工程质量成本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控制项目工程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竣工阶段,还要加强竣工决算成本管理。
2.4.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核心是质量,只有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才能为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在建设工程项目时,要加强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认真的审核,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同时还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工程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三者的管理,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要注重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医院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措施,争取以最低消耗获得最大价值,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医院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改进财务管理观念,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构建全面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强化财务管理人员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方,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也要注意不断提升管理观念,实现专业财务知识与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强化医院领导意识。对于医院发展来说,大多领导者来自医学专家,但是不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向领导渗透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让领导从思想上加强重视,理解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策略,将理财观念渗透到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形成医院理财的自觉性、有效性。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若想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以规章制度的完善作为基本途径,同时明确控制重点与难点。其一,完善内部牵制体系,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开展,都需要至少2个人参与,如报销、复核、采购、库存等。只有不断强化约束体系,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才能顺利实现内部牵制目标。其二,不断完善医院领导与财务管理者的责任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内控检查,加强监督与考核力度,确保内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制定并完善奖惩措施,提供相关人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三,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发挥审计职能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实现事前审核与事中负责、事后监督相结合,降低经济损失;其四,强化会计稽核体系,通过加强稽核制度,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重视资金管理
首先,医院若想扩大规模并实现新项目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医院发展中应注意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结构的合理化,降低筹资成本;其次,加强对存货资金的重视程度,尽量降低医疗设备、药品的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可通过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等方式,再加上现代化物流配送技术的支持,尽量控制存储定额,合理规划订货量,实现存货采购、库存成本的最低化。再次,落实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与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医院流动现金不足,将影响日常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通过强化货币资金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同时提高医院营利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9(2003)01-0091-03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自古以来,围绕语文教学目标问题出现过多次争论,这些争论大多数与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观念有关。古人重视“文以载道”,道为主,文为辅。近代以来,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与道的兼容、排斥、孰轻孰重等方面。进而由此引起了语文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许多争论。到了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学目标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意见出现了靠拢靠近的发展趋向。1991年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上海《课程标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作者对近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反映出的教学思想的几点看法,仅供讨论参考。
一、在语文教学的性质方面,强调思想性和工具性并存,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这两个大纲都提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强调在掌握语言这一工具的同时,应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上海《课程标准》可以说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首先,《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反映了工具性和思想性并存这一教学思想。在总述“教学目标”时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必须使学生具有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三是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材编选”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教材编选必须有利于全面完成学科教育目标规定的任务”。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部分则强调,必须“按文悟道,以道解文”,“忽视思想教育的语言文字教学和脱离语言文学教学的思想教育,都有碍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文道并存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是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既是对我国传统语言教育观的继承,也是对单一强调思想性(如“”中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语录”教学)或单一强调工具性的否定。
其次,《课程标准》在体现文道并存的同时,强调文为主,道为辅。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大语文教育”,即把文、史、哲、经合为一体,使语文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经典哲学教育、政治历史教育等相融汇。且古人重“道”轻“文”,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等都是说“道”是根本的,而“文”则是用来阐释及传播“道”,人们也必须通过“文”来理解“道”。这种重“道”轻“文”的教育观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表现了它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代随着学科门类的不断分支和细化,重“道”轻“文”则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障碍。毕竟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须以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只能是辅的,其主要渠道应依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纵观《课程标准》,虽然对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提出一定的要求,但着重强调的还是其“工具性”──即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在“教学目标”部分,总目标中首先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具有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六项具体目标中则全部是对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为什么没有提出思想教育?根据我的理解,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目标,它只能在给学生进行基本能力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冲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这种对语文教学性质“文道并存,文为主、道为辅”的诠释,我认为比较符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性,无论是和传统的重道轻文比较,还是和建国后曾出现的以道代文(纯“思想性”)、以文代道(纯“工具性”)比较,这种观点都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二、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中,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目标”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部分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泩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把握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倡导质疑探究,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防止出现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理解、欣赏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状况。”《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来提出,反映了现代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和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记忆、从启蒙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背诵记忆教材。而这种记忆又大多表现为被动的:“机械记忆”,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成为满腹经文的书呆子,只知背诵“赵、钱、孙、李”和撰写“八股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则知之甚少。从心理学角度讲,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一等并享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社会需要来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因此,《课程标准》所反映出的重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思想,从理论上讲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和西方教学模式比较,我国在这方面是强调的多,具体教学过程中则实施得远远不够。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延续至今的应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人提出,为什么中国“奥林匹克”竞赛得奖多,则诺贝尔奖一项也拿不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在教学进程方面,注意学生的年龄差异,依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特点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现有较大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手段低于年龄段要求,学生就会感到“吃不饱”;超越年龄段要求,学生则感到“吃不了”。《课程标准》在实施教学进程中,对此作了充分的考虑。如考虑到小学生记忆力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的因素,将小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而在读、写、听、说方面仅作一般性的要求。针对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好,感知较精确,理解能力增强,观察较细微全面的特点,将学习的重点逐步由识字写字(在小学2500字的基础上增加到3500字)过渡到阅读、作文、听说话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这种因年龄不同特点安排教材内容的教学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和近现代语文教育观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古代很重视“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循序渐进”,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启蒙教育对语文的要求基本上是识字教育,以背诵记忆《千字文》、《三字经》及《百家姓》为主要教学目标;启蒙后教育则以“作文”为重,而忽视阅读、欣赏、听说等方面的教学,到了近现代,随着语文学科的细化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语文教学进程中比较强调年龄段的不同要求。但内地和香港比较,内地将语文和文学合为一科,融知识、趣味、情感于一体,可能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成长规律;香港将语文和文学分科设置,也许会使语文学教学出现枯燥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当然,我国近时期的语文教学内容安排亦有不完善之处。如小学语文课程任务过重,内容偏深;中学语文课统得过死,忽视青少年语文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基础教育注重人性化教育的作法,将基础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小学阶段的教学以识字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为重点,中学阶段则可以给学生一个“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的自由空间,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应用能力方面,这样可能更符合少年儿童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需要。
总之,从古至今,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目标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语文教育理论在争论中不断走向成熟,语文教学实践在争论中不断走向完善。到了上世纪末,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趋于一致,语文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选编等也一方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运用新的教学思维和手段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分析比较,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且在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表现出的基本国情是相符合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理论还有待创新,我们的实践还有待改革。例如:在教育制度方面,应试发展和以高考为目的的办学导向如不改变,语文教学目标就无法全面实现。在教育思想方面,我们必须全面吸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敢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克服重视基础、忽视能力,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等错误倾向,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并重视图片、幻灯、录音,录像以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项目要达到优质高效、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目标,关键是要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尽职尽责的优秀项目班子。实践证明,推行项目经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是优化组建项目班子的有效措施。工程中标后,管道一公司依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文明施工标准等,实行项目经理招标竞聘,并成立招聘领导小组,通过组织考核、民主测评,择优选聘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确定后,项目管理人员也一律实行竞争上岗。这充分体现了“尊民意、重实绩、严程序”的民主方式,真正让能力强、成绩突出,敢于负责、乐于奉献,受职工信赖的干部来管理工程项目。近几年,一公司按照上述原则和方式组建了若干个项目经理部都分别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如一公司江苏项目部2003年承建的西气东输常长支线工程,优化组建了项目班子。在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独创了水网施工法,靠过硬的施工技术、严细的管理,降耗增效、精打细算,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并获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新记录奖。
二、成本的划分与项目目标成本指标的测算
工程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一个施工企业可能同时施工几个甚至十几个工程项目,但一个基层公司管理若干个项目施工是大致相同的。按照目前推行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的基本做法,首先是建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并将工程成本的制造成本划分出来,称为“项目施工成本”(简称前线控制成本),单独进行核算、考核和奖惩。
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客观、准确、合理,接近或稍微超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这需要领导决策层和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对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目标成本指标进行详细地审核、预测和分析。为此,一公司成立了经营考核委员会,明确了经营考核委员会职责。项目目标成本预算编竣后,及时提交公司经营考核委员会进行评审,对目标成本指标进行修改,并与项目经理部进行充分的讨论,形成意见后再进行修订,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项目承包责任书,做到了“两上两下”,公平合理,改变了过去靠行政命令方式和长官意志办事,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项目的责权利,做到了“签字时算得清清楚楚,干完了说个明明白白”。
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高,有如下弊病:一是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能较轻松地完成指标,不利于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二是按施工管理责任制兑现奖惩,可能会拉大企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收入差距,增加了内部矛盾;三是降低了企业利润。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低,项目经理部经过努力,还是很难完成指标,打击了项目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不利。因此,准确的测算和充分的讨论极为重要,务必认真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工程开工前,由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工期、质量、安全、产值利润、直接费、间接费及外分包费用等指标以协议的形式写进责任书。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总造价,交纳风险抵押金,项目竣工后按照签订的《责任书》,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审计,如果出现了亏损,没收风险抵押金。如果完成指标,则按比例兑现利润超额奖,并返还风险抵押金。我公司承包模式是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目标成本责任书,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机组签订承包协议,采取人工费包死的方式,月预支补助、奖金,工程竣工后审计兑现。项目经理部成本节余与公司一九分成,10%归项目经理部做成本节余分成奖,90%归公司。项目经理部与施工机组采取五五分成即施工机组成本节余50%用于增加人工费,50%归项目经理部。我公司对2004年承建的11个项目,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后,由于做到奖罚兑现,管理上出了效益,职工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考核。公司每年分两次对各项目经理部的工期进度、质量安全、经营效益、奖金、补助发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检查考核,强化了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使项目管理健康发展。
四、建立健全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为确保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各级组织机构、设计成本管理流程和运行程序、明确各级各岗的成本职责和考核办法,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予以表达。
1.制定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对目标成本管理组织体系、职责,工作流程和原则,成本预算和控制方法,以及项目成核算的内容和分析等都可作出明确规定,便于操作和执行。
2.建立施工前的成本核算评估制。工程开工前,要依据工程中标价或工程预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人、机、料、管理费等支出进行核算评估,测算各项支出后,能够盈利多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各作业层,将工程成本目标合理分解后再组织施工。
3.建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检查制,项目经理部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结合工程进度、各施工机组施工情况及各项费用支出等进行分析、总结。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成本分析会,组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深入项目经理部进行查帐对比分析,严格对项目经理部目标成本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考评,查找成本节超原因,及时调整偏差,并总结成本管理经验,进行试点推行,确保项目成本总目标的实现。
(一)制定的目标不够全面
很多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仅仅把目光放在原材料和人工费以及办公费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成本考虑的较少,如设备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内部物流、最优订货批量、科学决策等方面,基本上都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然而,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虑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投产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开发设计成本,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正是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企业发展。
(二)目标成本管理缺乏人性化因素
在我国很多企业当中,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虽然在制度表面上看不出多大的问题,但是对员工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方面考虑的太少,很多员工在工作中都是被动接受,缺少尊重,缺少建议权利,缺少岗位创新,从而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实际上,员工在企业生产以及各个环节当中都是起主导作用,只要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业绩才能真正上升,在每个环节当中严格执行目标成本,只能适当降低目标成本。企业生产中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成本明显升高。
(三)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争取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服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对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班组的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成本也就相对较高。
(四)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忽视其向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的组织,忽视岗位创新与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只注重从挖潜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机制使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实际成本难以降低。
(五)忽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必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却容易陷入下列误区:如管理者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重视对构成企业运作流程的一个单项活动进行成本分析,而忽视了把握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成本分析的方法过分依赖于会计方法和制度,而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等。没有从战略高度与全局上来予以考虑。
二、关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拓宽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包含面
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将目标放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上,还要注意将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和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的资源耗费等都考虑进去,预测它们的目标利润与目标成本,并制定有关标准。
(二)在目标成本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
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生产以及各个环节当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带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自身解决的。带动起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在管理上完善,建立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施行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将企业看成自己的家、自己的未来,尽量将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到工作中去,积极提出有利建议,并鼓励大家进行岗位创新。
(三)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就是能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效益。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就是降低了有关的目标成本。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最主要是成本的竞争,但在取得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时,成本的竞争就变得次要了。在企业内部吸收先进的技术,多搞些发明和创新,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对企业内部能提供发明和创新的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五)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分析
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不同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与分解,使管理人员对产品成本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除了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还要注意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也要多加分析,努力寻找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在人、物等各方面,把整个生产运作当中的成本降到最低,才是真正的全面化的目标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45.
第二,在公安绩效管理的思路上,部分领导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干部政绩考核思路,对工作的考核常以结果来评价,结果重于过程、考评重于管理。由于无法实时掌握工作的动态,管理部门不能实时地掌控工作任务的进展,只能等待结果的发生才决策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略显滞后,从而无法根据进展来调节工作的考核内容,使绩效考核不能体现公平。
第三,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需要众多数据作为支撑,才能对工作任务做出最贴切的评估。目前公安的考核体系大都停留在依赖民警手工统计的基础上,考核手段落后,耗费了绩效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导致公共管理成本增加。同时,各业务部门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准备和整理考核材料以应对考核,导致绩效管理本末倒置。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考核方式的研究,结合广西本地的公安管理模式,将基于目标导向的公安绩效管理模式运用到日常的公安绩效管理工作中。广西公安厅在施行绩效管理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近几年的自治区绩效考核中均获得了优秀单位奖。
二、基于目标导向的公安绩效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
(一)建立公安战略目标导向
的动态考核体系为绩效管理提供方向上面,我们详细分析了现阶段公安绩效管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满足当前公安业务考核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研究与论证,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即利用C/S模式的高可靠性来构架应用(包括输入、计算和输出),利用B/S模式的广泛性来构架服务或延伸应用(主要是查询和数据交换),建立了基于目标导向的动态考核体系。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
1.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任务管理系统
在公安日常工作中,公安制定的每一项整体战略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都需要自上而下地将目标落地,即分散又合理地分解至每个业务单元、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层层工作任务来确保整体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对于公安绩效管理考核来说,就是将考核目标采用层级方式构建,通过层级关系逐级分解目标,并将目标进一步分解成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工作任务,并且依据公安机关内部管理方式所建立的权限控制,将目标、任务指派至实施部门或个人,最终实现对目标的考核。在广西自治区公安机关的绩效考核中,自治区公安厅绩效办根据自治区公安厅党委提出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配至各业务部门,然后各业务部门负责逐级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考核任务,最后任务下达至具体实施的部门或个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考核的层级,而且可以有效地细化考核目标。此外,目标配置的模式为向导模式配置,将需要配置的方案、指标数据分为多步,逐步引导用户完成配置。这样每一步需要录入的数据大大减少,用户面对的界面简洁明了,同时界面也有了更大空间调整布局及安排对配置项的说明。
2.构建可动态调整的指标系统
在设计指标系统时,考核指标的计分方式都是由自身运算规则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两部分进行构建。当考核目标建立后,我们将考核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指标,使指标实现层级管理,同时为了直观的展示考核结果,我们将运算规则赋予指标,实现了指标考核转换为直观的分数。在公安工作中,每一项考核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领导的更换,考核的侧重点会随着改变,考核方式也会跟着改变。因此,在实际考核中,当考核方式出现变化,我们只需要按照考核方案的要求调整考核指标的运算规则,改变考核指标的计分方式来凸显考核的侧重点,从而实现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对考核方案中的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的调整。此外,指标系统构建上也应该采取统一建库的方式,便于根据需要调用不同的考核方案,从而实现任务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3.设立自动化运算规则和公式配置系统
为了在公安绩效管理中将指标考核转换为直观的分数,我们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方面通过创新的设计支持绝大部分指标考核的模块化运算公式,并通过公式间的叠加运算来完成复杂指标的计算。公式配置系统中的运算公式主要是由IF和ELSE命令构成的,前端采用J2EE技术,公式计算由单独的VC程序计算。公式采用固定的形式,但是可以通过界面的形式配置公式。另一方面是实现自动实时运算,一旦业务数据有更新便自动触发运算程序,达到实时算分的效果,同时通过多数据汇总、多变量、分布式计算等方式,实现绩效分数的实时计算与展示和定期的功能。
(二)整合公安各业务系统数据为绩效管理提供支撑
以传统人工方式难以对这些数据及数据关系进行精细化的收集和处理。由于没有足够的绩效数据支持,绩效循环只能够以较为粗放的形式进行,大大制约了绩效管理的能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对接各类信息业务系统直接推送、抽取及开发构建简易业务模块填报收集两步走的模式:
1.业务系统直接抽取数据
针对已有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数据,采用通过开放绩效管理的数据接口,将绩效管理与公安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将各业务系统数据直接提取到绩效管理平台中,建立临时的数据表,绩效管理平台对抽取到的数据进行后台分析、计算,并将最终的结果传到前台对用户进行展示。
2.构建简易业务模块收集数据
针对暂时没有建立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数据,采用以工作任务和目标为基础,开发简易的台账式填报或者报表式填报的方式,确保绩效管理所需指标数据的收集。通过以上两种形式,大大减轻了绩效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最大化地提升数据收集的完整性、有效性、容错率,为更精细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
(三)设立完善的绩效分析工具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绩效分析是绩效管理的重点,好的绩效分析不仅能够直观地反应当前工作情况,为下一步领导决策、目标设置提供良好的依据,绩效管理也将从传统的“考核”向“管理”方向转变。这就需要更全面的分析工具支持,以便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采用多样化的绩效展示和完善的绩效分析工具,提供分数展示排名系统、对比分析展示等功能。各级公安机关均可通过平台对本部门、本警种的整体绩效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领导明确目标、找准差距,及时准确的把握工作思路和方向提供依据。同时,决策是多方面的,各个考核部门所关注的内容各不相同,政工部门可能关注的是民警素质是否提高、人员的配备是否不足,而装财部门可能关注的是资金调拨情况、投入与产出情况,而执法办案部门可能关注的又是办案情况、执法是否规范等,为满足不同职能部门对决策的需求,绩效结果分析展示还需要设计个性化的、自定义展示的功能。
三、基于目标导向的公安绩效管理模式在应用中的成效
(一)实现全程自动考核模式,解放人力成本
该模式通过实时、自动抽取各警种的业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业务数据开展绩效管理,考核的数据运用直接穿透到基层所队,并提供全过程的完整绩效展示和分析。这种方式数据直观准备、内容详尽,在考核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领导的精确决策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来源。
(二)实现动态化考评,确保评估体系更加准确
该模式建立基于目标导向的动态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了可动态化调整的指标系统,使各部门可以根据任务进展的情况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时调整工作方向和考核方式,从而更好地调动民警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对任务的评估结果和实际相吻合。
(三)实现公安信息化警务,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
该模式依托信息化系统的体系实现了将传统的考核方式向信息化考核的转变,在网上突破跨越区域、跨越警种、跨越部门的限制,实现工作任务的全新监督和考核,从制订考评方案、指标、标准开始,全方位地提供高效、公平、公开的评估考核体系。
自1984年以来,我公司连续承建了多项大型市政综合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日益提高,不断地创新我国市政建筑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记录,一系列大型市政综合工程优质高速的完成,为国人所瞩目,为社会所承认,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市政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优质高速的完成各种大型市政综合工程,才能使企业适应当今市场的竞争机制,为企业赢得信誉,争取更广阔的市场。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如何应用目标管理技术来指导施工生产,从而使这座面积1.1万m2、9跨全现浇变截面箱梁、纵横双向预应力张拉的斜桥以及配套的雨水、污水、道路、挡墙等这样的大型市政综合工程,仅用140d的工期,就圆满、优质的完成了全部的施工生产任务。
1目标管理技术
1.1目标管理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目标管理是指目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控制,目标管理是保证圆满完成企业任务、实现经营目的,有效地发挥各层职能作用的手段。由于各层职能是由众多的组织、人员、设备、机械、材料、资金、方法等组合而成的,因此这些成分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所要管理的对象。
1.2目标计划的编制
要编制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应从四方面予以考虑,即确定目标、明确条件、选择手段、考虑风险。
(1)确定目标也就是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目标可以是总体目标,也可以是分项的一道工序的目标。
(2)明确各种制约条件,首先必须弄清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人员、机械、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必须了解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及各种规章规范的制约。
(3)选择手段就是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工艺及工序,以便充分发挥现有人员、机械设备、技术能力的作用。
(4)考虑风险就是留有余地,备有因各种条件变化有可能导至失败的补救方案。
1.3目标计划的执行
在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确定之后,为保证计划的正确实施,要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和指导,按照目标体系的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进行人员、机械等的调配,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得每一执行部门都能明确在执行目标计划过程中自身的职责范围,这样目标计划的实现才成为可能。
1.4目标计划的控制
所谓控制是指对各阶段(或各工序)执行结果的检查,将执行结果同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对执行过程中偏离目标计划的部分,分析其偏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补救方法,以保证总体
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技术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的应用
2.1紫竹院立交工程概况
紫竹院立交位于西三环北路与紫竹院路交汇处,立交为紫竹院路上行、西三环北路下行的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其桥梁为斜桥,夹角为62°25′47″,全桥共分9跨,其中主桥3跨,两端引桥各3跨,桥梁长232.39m,全宽47.1m,总面积10945.6m2。
桥梁分为南北独立结构的两座桥,上部结构分主桥、引桥两种结构型式。主桥3跨(25+36+25m)为后张双向预应力变截面单箱三室连续箱梁结构,两端引桥各为三跨2×(20+20+20m)普通钢筋混凝土单箱七室连续箱梁结构,主桥及引桥桥面板内均设横向无粘结预应力束。下部结构为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加承台基础,桩深13~16m,桩径1200共128根,承台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每4根桩托一个承台,每个承台上设六棱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墩柱,全桥共有承台及墩柱各32个。桥台为扩大基础混凝土桥台。
在立交范围内设有道路、挡墙、雨、污水等一系列配套工程。
紫竹院立交的施工工期上级规定为1992年5月1日至1992年9月25日,而工程的实际开工日期为1992年5月7日,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只有短短的140d时间,而按合理的工期定额计算,紫竹院立交的合理工期为1033d。
紫竹院立交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桥梁:钻孔灌注桩m3/根1989/128
混凝土承台m3/个2153/32
混凝土墩柱m3/根290/32
混凝土桥台m3/座1893/2
下部结构钢筋t368
上部结构钢筋t1332.7
预应力钢铰线t180
箱梁现浇混凝土m36464
桥面防水层m210927
栏杆地袱m464
缘石、隔离墩m1856
桥梁伸缩缝条4
桥面沥青混凝土m28464
桥面小方砖步道m22320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m258822
小方砖步道m211687
装配式挡土墙m1344
各种路缘石m11026
挖、填土石方m376178
社会交通便线m214590
管道:雨水φ600~φ0100m651
污水φ700m373
2.2紫竹院立交工程目标计划的建立原则
必须在140d内,优质、高速地完成紫竹院立交及附属配套工程,不允许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保局优、争市优,这就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确定后,分项目标建立的正确与否将成为总体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分项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即找出施工面临的几个主要困难及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几个关键工序,将其作为分项目标,这样分项目标一旦实现,工程难点将解决,从而使总体目标的实现有了可靠的保证。
2.3制约条件
(1)时间紧,如概况所述,该工程工程量十分大,而这一切都要在短短的140d内完成。
(2)结构复杂,该工程主桥结构为变截面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墩为变截面六棱形,且桥梁由桩基到箱梁全部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故排架、模板工程量非常大。
(3)主桥为双向预应力斜桥,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工序,延长了整体工期。
(4)结构混凝土现浇量大,而且浇筑必须分部位进行,其混凝土养生期直接影响到下道工序进行,如何保证混凝土强度,缩短施工周期成为能否实现目标的难点。
(5)由于紫竹院立交施工季节为5月至9月,工程的一半以上时间处于雨季,这更增加施工难度,甚至可能影响到总体工期。
(6)紫竹院立交设计三环路为下行。其高程较原路面下降1.2m,与原有道路下的旧管线多处矛盾,部分桥桩与现状污水管道相撞。如何处理好新旧管线的矛盾及旧有管线的改造,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
(7)本工区在施工紫竹院立交的同时还承担着首都机场候机楼扩建和亦庄新技术开发区市政配套工程两项重点工程,其竣工时间与紫竹院立交相同,因此造成了技术管理力量分散,人员、机械不足等矛盾有待解决。
(8)施工期间不能断绝交通,需修建社会交通便线,而拆迁又不能按时到位,为此需设三期社会便线,对工程干扰十分严重。
(9)紫竹院立交工程与南二环工程及西北二环改造工程同期施工,如此众多的桥梁同时施工,势必造成材料供应及构件加工的缺口,从而使保证材料供应成为难点。
(10)由于工程属“三边”工程,出图时间仓促,难免会产生一些设计失误,能否把这种失误克服在施工之前,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败。
2.4选择手段
上述10个问题几乎包含了所有管理因素的困难与外部条件的制约,而解决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关键就是时间,因此如何具体确定各分项目标及为完成分项目标提供技术保证和其它必要条件使其按期完成是目标管理的核心。
由于工程中的矛盾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与制约,因此在管理中即要抓住关键线路,同时也应注意与其它部位的相互联系,故选择手段要做到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在紫竹院立交工程实践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2.4.1科学的进行施工部署
(1)分项目标的确定。首先我们以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做为网络计划的起、终点,尽可能压缩各工序的施工周期。据此编制出工程的网络计划图。
整个工程分为三大部分,即桥梁工程部分,道路、挡墙部分,雨、污水管道部分,从网络计划图中可看出,桥梁工程部分工序最多,施工周期最长,技术工艺也最复杂,是整个工程的主线,所以我们用桥梁的施工周期来控制整个工程的总体工期,用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完成时间做为工程的分项目标,同时社会交通便线直接影响到能否将现况紫竹院路和三环路上的社会车辆引开,为桥桩施工创造条件,而污水管道施工完成后才能废除影响桥桩的现况污水管道,故社会交通便线和污水管道的完成时间也应做为分项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8个关键工序完成时间做为分项目标,即社会交通便线;污水管道;桥桩基础;承台、墩柱、桥台;排架、模板和钢筋;箱梁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桥面铺装和桥面附属设施。
(2)用战役计划控制分项目标的实现。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采用了战役计划,将各分项目标按时间组合作为战设计划目标,在安排施工时,我们优先安排主桥部位施工同时注意了引桥部位的穿插配合施工,使之成为流水作业,为充分占满时间和空间,在安排桥梁施工的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提前安排道路与管道的施工,使之既不会拖延整体工期,又可以使其避免在桥梁施工后期的工力高峰时与桥梁施工争工力,还可以使先期完成的道路与管道为桥梁施工服务,改善桥梁的施工环境,据此我们共安排了5个战役。
第一战役5月1日~5月31日
此战役的主要目标为128根钻孔灌注桩全部完成,同时在5月15日前应完成社会交通便线和污水管道施工,实现社会交通的疏导和旧有污水管道的导流,以保证桥桩施工能连续进行。
此战役还应完成1/2的承台及桥区的雨水管道施工。
第二战役6月1日~6月30日
此战役应完成承台,墩柱、桥台等全部桥梁下部结构,并完成部分的主桥排架支搭,同时还应完成全部的雨水管道,主路部分的挡土墙及主路路基。
第三战役7月1日~7月31日
此战役应完成全部排架、模板支安,完成南主桥的钢筋绑扎及钢绞线穿束,具备首段箱梁混凝土的浇筑条件,并完成北主桥的部分钢筋绑扎,为混凝土连续浇筑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完成全部的挡土墙施工和道路基础施工。
第四战役8月1日~8月31日
此战役为箱梁混凝土浇筑的关键一战,应完成剩余的全部箱梁钢筋绑扎,全部的箱梁混凝土浇筑及纵向预应力张拉,并完成2/3的横向无粘结预应力的张拉,拆除主桥排架,同时还应完成道路的附属设施及道路底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和部分小方砖步道施工。
第五战役9月1日~9月25日
此战役应完成全部的桥面铺装及桥梁附属设施,折除全部的排架、模板,并完成全部的道路面层加铺,小方砖步道及照明,浇树管等附属设施,同时还应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做到场光地净。
(3)战役计划的优点:
a.一切计划都围绕桥梁施工这条主线安排,在桥梁施工中又优先安排了主桥部位的施工,将施工周期最长的工序提前安排,以确保总体工期的实现。
b.在保证重点工序的情况下兼顾一般,雨水、挡墙、道路同时施工,既可充分占满空间,又可以使其施工避开桥梁施工的工力高峰期。
c.赶在雨季之前完成雨水、挡墙、路基、既避免了雨季土方施工的困难,又为雨季防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在桥梁的箱梁混凝土浇筑前完成路基施工,以保证商品
混凝土浇筑时的道路畅通。
2.4.2设计与施工的整体管理
紫竹院立交开工时,所有的设计图纸均不完善,从而给工程的施工方案制定、材料供应及技术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对此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出图计划,也就是将目标管理延伸到设计。我们根据施工需求,提出设计顺序和出图时间,要求设计首先将桥基工程,桥区管线,外购材料,外加工构件等先行出图,这样我们不但能进行正常施工,也为后期的施工打下了基础。其后随着工程进展陆续出图,同时我们还派专人同设计部门随时联系,尽早掌握设计意图,为后续施工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工程能连续进行。
(2)进行设计导向,设计与施工一体管理从而使设计导向成为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向设计人提供市场现所具备的材料表,使设计人员尽可能使用我们所具备的材料,为施工中的材料供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实行施工图共审制度,在设计人出图之前,由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审图工作,将设计错误消灭在出图之前,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差错,造成返工,同时也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2.4.3工程中采取的技术手段
合理地采取技术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题下尽量缩短工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我们采取了下列技术手段:
(1)在桥梁桩基施工中,根据战役计划,128根钻孔桩的施工周期仅有一个月,对此我们根据地质情况,选择了较为先进的短螺旋干钻机进行施工,同时对土质不好的地区采用回填护壁方法,从而仅利用四台钻机在30d内就完成了全部钻孔桩的施工任务。
(2)在桥梁的箱梁混凝土浇筑中,战设计划要求我们在一个月内完成6个浇筑区域、12个浇筑部位的6464m3的箱梁混凝土,180t预应力钢绞线的布束,近千吨钢筋的绑扎,同时还要
完成100%的纵向预应力张拉和70%的横向无粘结预应力张拉。
紫竹院立交分为南北两桥且主桥与引桥均为箱梁结构,故均需两次浇筑成型,同时主桥为双向预应力张拉,故其与引桥相接处必须待主桥的纵向预应力张拉封锚完成后才能进行引桥的钢筋绑扎,故工序时间较长。为最大程度的减少工序间隔时间,同时考虑到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情况,我们在东西两个北引桥距主桥5m处增加了两条施工缝,这样将全桥分为8个浇筑区域,16个浇筑部位。
16个浇筑部位的混凝分8次浇筑,顺序如下:
实践证明,如此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有以下三点好处:
a.工作面增多,不同的工序可同时施工,相互之间干扰较少。
b.北引桥增加施工缝,可避免因主桥混凝土养生和预应力张拉造成的引桥施工停顿,使得引桥和主桥的施工可同时进行,为引桥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工力原因南引桥施工时间可待南主桥的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再进行,则南引桥不增加施工缝,减少了浇筑次数,对工程质量大有好处。各部位连续施工可充分占满时间和空间,也可以弥补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不足的缺陷。
c.由于桥面混凝土浇筑时间比较连续,故横向预应力张拉的工作面也是连续提供的,从而减少张拉设备投入大大提高现有张拉设备的利用率。
(3)按以往的施工方法,波纹管穿好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工作。紫竹院立交预应力钢绞线设计长度最大的90余m,在穿束时势必占掉引桥的全部工作面,从而延长整体的浇筑工期,如果出现瞎孔则时间会更长,为此我们采用了先穿束后打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即将波纹管和钢绞线先水平穿入梁腹,然后吊起定位,再浇筑混凝土,这样做既缩短了穿束周期,也解决了瞎孔问题,因此也就取消了备用孔道,既节约了材料,也增加了梁腹内的净空距离,从而杜绝了箱梁施工中较易出现的蜂窝、狗洞等质量通病。但这种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孔道摩阻系数增加,为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内采用高压水循环,张拉前进行单张活束,设置应力储备补强超张拉等措施,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4)由于工期紧迫,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的养生周期成了制约工期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碎石、砂子等原材料精心挑选外,还增加了外掺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将混凝土的设计标号提高一级进行施工,从而使混凝土的同养强度达到R>设计R28×100%,使得张拉周期提前,从而保证了整体目标的实现。
2.5紫竹院立交工程施工组织部署和控制
紫竹院立交工程的施工总体工期只有140d,技术管理力量和专业施工队伍严重不足,材料供应紧张,机械设备缺乏。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
(1)组织工区有关技术管理人员会同施工队的技术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操作规范施工,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损失,也保证了整体的工程质量。
(2)在桥梁施工初期,工力相对富裕的时期,抓紧道路、挡墙、管道的施工,使其施工时间避开了桥梁施工后期的工力高峰。
(3)对桥梁上部结构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如模板、钢筋、预应力张拉等做到均衡安排,形成流水作业,使得专业施工力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活源充足、均衡,避免了专业施工的高峰和低谷,这样既提高了专业人员和专用机械的使用效率,又保证了专业队伍的质量。
(4)实行班组责任制,对每班作业人员明确当班应完成的工程形象部位指标,做到当天任务必须当天完成。
(5)实行两大班昼夜连续作业,歇人不歇马,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同时也占满了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
(6)提前做好构件及外加工件的预制及定货,避免了因其不能按期到场而影响到施工进度。
(7)加强原材料的联系和供应,随时掌握材料来源和渠道,对个别短缺材料及时找设计人商定解决办法,确定代用品的规格数量。
(8)邀请设计人员现场办公,随时掌握设计意图,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对施工中临时发现的设计问题,请设计人员当场解决。
(9)实行五日计划和旬计划制度。
(10)每天召开现场碰头会,分析生产形势,对造成计划拖期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调整部署。
1.利润最大化
即假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它的目标概念的含义是模糊的,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活福利设施等。
2.净现值最大化
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净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3.每股收益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4.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取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
5.企业价值最大化
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这一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
6.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该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为众人接纳,对股份制企业来说,股东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对非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7.资金运动合理化
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资金运动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和合理的状态。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该观点的缺陷在于:一是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表达都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资金运动最优化目标很难具体量化。二是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最优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最优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8.EVA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