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企业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5 15:47: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化企业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化企业管理论文

篇1

1.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也相应加剧,如果继续采用价格竞争和规模竞争手段,则会使个体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逼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而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租金和高附加值使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企业得以突破这一困局成为可能,而且企业普遍的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体产业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的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产业价值增值空间。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以企业现在拥有的要素为基础,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以机器和设备来替代人力资源,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与现代化企业追逐社会、组织和人的共同均衡发展的目标相悖。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创造价值,但是知识经济体系已经改变了价值创造的方式。企业只有开辟新的收入渠道、重构价值网络、重塑商业模式才能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双重实现。新型商业模式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过于关注价值在焦点企业、供应商、竞争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只会导致企业竞争行为的加剧,从而丧失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对价值的共同创造的动机则使企业主动选择和其他主体的合作,这种基于竞争和合作的逻辑使企业更加关注价值的创造。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如调整或引入新的网络组织参与者,引入新的用户,设计新产品、改善产品性能等等。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如重新设计和优化网络组织之间关系,改变参与者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和功能等等。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战略管理决策上,如战略联盟、战略平衡计分卡等创新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可以体现在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中,如在生产管理中,为了及时、迅捷、合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准时生产、资源制造计划、最优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而组织架构的创新是指现代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和创新。

1.3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开放性。企业管理现代化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一是体现在对内开放,企业打破内部的等级间的藩篱和职能部门间的区隔,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的无阻碍流动。二是体现在对外开放,企业通过建立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拓宽和消费者沟通渠道和沟通界面,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间的低成本交换。

篇2

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他就有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是来自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大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角度、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和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违背了道德规范的标准,就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胜利油田的“三老四严”道德规范,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一直约束着广大大庆石油人必须严格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标准管理、严格公司的规章制度,打造油田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持续发展。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什么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和人才的竞争上,要更好的建设企业必须还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如调动起公司员工积极性,让公司员工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提合理化的、有益公司的建议,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得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份子,在认识上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与企业的步调协调、一致。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激励员工。

在我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而经营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那么这些油田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力以达到员工心理需求的更深层次,比如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技术大比拼、评比先进和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文化提升整个企业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靠时间的积累,当然也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胜利油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它是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油田员工心中的,这样胜利油田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个经营宗旨。再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已经有50年了,为什么大庆油田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那是因为它培育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可见,树立企业信誉,打造品牌形象,进而扩大企业影响,是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迟,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解。这些误解和问题有可能成为发展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的阻碍,从而减慢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比如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抄袭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普通员工无关;企业领导者想要在短期内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等等。

篇3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多种阐述,但基本含义都大致相同,其中大家最认同的一种观点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Sloan)管理学院的艾德加•施恩(EdgarH.Schein)教授于1984年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并为组织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笔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历长期的奋斗发展过程中,通过总结发展经验、概括和提炼发展思想,从而形成的一套科学价值观,使内部员工彼此之间所达成的共同心理契约,为着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文化差异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产生于企业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源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因此,企业文化是为达到某种管理目标而应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是内部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依据,是企业管理的“助推力”。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企业目标、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哲学、企业用人理念、企业行为规范等。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也从经验管理模式转入了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的道理,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具有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此,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则谈不上具有核心的市场竞争力。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1]。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使企业增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良好的形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信誉、综合实力。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要实现“中国企业看我,国际市场有我”的企业目标,除了资金、规模等因素要考虑之外,同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因为只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在谈到企业文化时说: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个只知道做鞋的企业、企业家,充其量是个“鞋铺”和“鞋匠”。鉴于此,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打造精品来体现它的品牌形象。美国有一期《财富》杂志中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中起着“助燃剂”的作用。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的核心是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某些企业的办企哲学就是“办企业就是办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可见,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是很多企业一直考虑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因为员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企业只有挖掘出这种智慧,就会给其带来更大的财富和价值。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使员工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能从工作的完成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企业文化管理注重的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最大化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易于使广大员工把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长远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献计献策,取得共同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能把员工的士气、价值观等凝聚在一起,朝着“中国企业看我,国际市场有我”的目标共同努力。

三、如何构建企业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佩恩教授说:“过去,看一个公司的业绩仅仅看账面,而现在,更多地要看公司文化及其产生的凝聚力,这是公司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在当前,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软实力,企业文化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只有将企业文化贯彻执行才能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要走向管理,走向员工,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中以及员工的各项行为规范中去,使企业文化在管理过程中行使的是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它是全体员工与企业所达成的一种心理契约,是全体员工的一种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的体现。企业文化体系要通过实践检验,其核心内容要完全适合企业目前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创新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打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竞争力都很强的现代化企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企业文化要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且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为此企业要准确地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就应该时刻围绕这一中心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将企业文化宣传正式纳入工作日程,而且要根据每年的生产经营战略调整企业文化宣贯的主题,每年的企业文化宣贯主题都要紧扣本企业当年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与本企业的整体规划相适应。

(二)创新文化理念,不断更新、整合自己的文化体系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观念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创新,因为人的思想是蕴育于文化之中的。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提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口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此,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系对企业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把任何一个整合后的企业文化体系真正纳入企业管理以及贯彻执行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达到完全融合还是需要假以时日,我们要不断对企业的理论体系进行修改、补充、整合,使其基本方向和企业文化体系相符合,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与企业文化体系融洽接轨,从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促进企业文化理论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落实企业文化理念,充分引领员工思想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如何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些理念虽然很重要,但让这些理念如何充分引领员工思想还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有的企业每年都会进行企业文化宣贯,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虽然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但是他们中间还是有人理解不了企业文化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其实这也是企业文化为什么不能充分引领员工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做法是让企业员工真正体会到企业文化能带给他们的实惠,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他们看到企业文化带给他们的东西,这样员工的思想自然会向企业文化精神靠拢。笔者认为应该多探讨一些能够惠及全体员工的做法,如“让创造价值的人分享企业价值”,“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制定完善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甚至还可以创建员工评价考核体系,合理设置激励目标,由激励方法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向多样化发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员工有一定的归属感,这样员工才会把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方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要想让其在企业范围内生“根”,在企业持续转型升级、跨越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让企业文化入到全体员工的“眼”

企业文化要想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管理的作用,首先要让全体员工了解它的本质,认知它,这就需要营造一定的氛围,为员工认知它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应该将企业文化的认知多样化、经常化。我们应该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员工灌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机关办公场所、宣传栏、工地营院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全体员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气息,增加企业文化宣贯知识。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具有的,需要全体员工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打好认知基础。

(二)要让企业文化入到全体员工的“脑”

全体员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认知了企业文化,员工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纠正自己已形成的与企业价值观相背离的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有义务让员工感觉到并认可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更需加强这一点。有的企业自开始企业文化培训之时,培训内容就有国内外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经典、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同时讲师们也会把企业的核心理念、管理理念和发展目标等企业文化的精髓灌输给全体员工,但有的员工就算参加了企业文化宣贯,其内容也根本无法入脑,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时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在宣讲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时,要借助一些易于员工接受和记住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辩论赛等。另外,企业还可以以部门为单位组织一些有趣味的关于企业文化的考核,然后进行团队评比,让全体员工把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真正入“脑”,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打好认可基础。

(三)要让企业文化入到全体员工的“心”

员工在经过认知、认可之后,便要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果员工在企业有归属感,自然就会认同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时才是真正入了员工的“心”。企业文化要想深入人心,让全体员工铭记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制度化。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时,如何才能将企业文化核心精神让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呢?笔者认为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时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将企业的核心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第一,在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时最好找一个与该企业企业文化特征相符的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让员工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形成书面心得,总结出该企业的某种核心精神。第二,在公司范围内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故事会等这种易于员工接受的方式。第三,在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时,应该按企业内部高层领导、中层领导、普通员工分门别类进行培训,因材施教,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因为高层领导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样企业文化宣讲起来更有针对性。第四,在公司范围内树立正面典型,评选优秀员工,利用塑造典型的这种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五,现在很多企业参与企业文化培训教案制定的主要是某个特定部门,我们应该从全员参与这个方向着手,明确各个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使各个部门加强交流、沟通和协作,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人人有责”的局面。除了以上五种方式我们还可以研究更好的方式方法,让企业员工真正把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入“心”,为企业文化在公司管理中重要作用打好认同基础。

(四)要让企业文化入到全体员工的“行”

要想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管理手段的作用,就要充分践行,员工对企业文化是否接受、理解和认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直接体现,企业文化的践行最初可能会很被动地使员工用企业文化的各项规则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若让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真正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充分践行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财富。有的企业每年举行一次篮球赛、两年举行一次职工运动会都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途径,我们还可以借鉴这样的形式开展类似的活动,让企业员工真正践行企业文化,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真正践行本企业的企业精神。

五、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目前,中国企业正迎来一个大进步、大跨越、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促使发展上层次,质量上水平,就必须充分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达到共生与双向互动的局面。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手段

先进的企业文化可激发员工的自律意识,员工只要认同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员工产生的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任何行动就会变成自觉行为,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企业管理,贯穿管理创新全过程。以精神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全面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只有认识上不断进步,观念上不断更新,才能带来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和工作上的巨大收获。“管理变革,文化先行”,企业文化的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创新,因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科学依据,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管理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是否认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员工只有接受了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核心精神要求自己,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助推力。同时企业也会通过各种活动来检验自身的企业文化是否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反复检验,不断改进,形成符合具有自己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指导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直接体现着本企业的文化。

篇4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其管理的现代化,首先从提高企业员工素养着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发展质量;其次要想保障员工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最后是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的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将企业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前景方面,其主要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更加强调人本主义。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而员工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其工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其还有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因而企业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以人文本,充分重视员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给予员工足够尊重,对于企业的发展成果,要及时与员工共同分享,对于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员工一起应对,上下级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晋升机会,定期给予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等。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其现代化管理;二是智能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息数据管理方面,以往企业数据通常采用纸质档案的形式加以保存及管理,时间一长,其累积的数据信息量将十分巨大,其不仅将极大的增加信息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成本,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建立,也极大的方便了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查找,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理,还能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3]。

篇5

1.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利用价值的。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所提倡观点复杂多样。但从整体来看,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有人将儒家代表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征作了归纳如下:群体本位,中庸之道,强调集体,以和为贵,人情关系的重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这些特征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体主义和极端的思想相抗衡,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亮点。利用传统文化,需要首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在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时,我们应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从微观上看,现代企业管理仍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2.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批判地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应用。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文明和现代化企业文明也向传统文化发起冲击。此外,现代企业的分权化和社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提出了挑战。面对多重文明冲击的背景,传统文化还能一帆风顺吗?当然不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与社会接轨,与市场融合,与法律统一。为此,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管理现代企业时,必须保持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基本价值观念不变,加以改革其形式特征,且对于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摒弃。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所在

1.法制与仁制结合

法家倡导的依法治国和利益驱使与儒家倡导的仁德至上的观点成为了历史上自相矛盾的话题,但其思想对后来的君王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将二者集合起来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又“大一统”的他礼法并用,阳儒阴法,创造了汉朝大一统时代。直至唐朝时期的“礼律并重”,二者思想的融合还得以体现出来。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亦是如此。法学思想表现了管理中的“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儒家思想体现了管理中的“仁义道德,民主平等”。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总结为:制度法律法家化(严格,专制),态度方法儒家化(开明,亲善)。

2.和谐思想

佛教与儒教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其中表现了一个道理: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己的发展规律,无论人类做什么事情,必须遵循这种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和谐思想还重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3.无为而治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机械制造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制造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进行机械制造管理,成为衡量制造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工程机械管理水平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创新管理思想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单纯生产观点严格束缚着人们的管理思想,致使一些制造企业相关人员至今仍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营思想僵化,重干轻管。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制造企业应树立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化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效益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效益与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制造企业必须做到:坚持将市场意识与效益质量意识高度统一起来,并且将市场意识融入效益质量意识之中,靠过硬的质量去开拓市场、管好现场。坚持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以社会责任为重,使企业利益服从于社会责任,始终将工程效益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坚持将企业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高度统一起来,做到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用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更新机械数据与设备

在现代社会,技术是具有高度可用的企业资源,是科学管理的依据。在制造行业中,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数据。问题方法效果的信息是大量存在的,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泛,相互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在设备购置之前就要对该设备的有关运行过程和历史数据,进行计划的系统的处理。在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广泛的收集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鉴定参数及国内外设备市场信息,设备价格,有关科研成果,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费用,耗材情况,零配件供应情况,供货渠道。建立起合理详实的机械设备前期信息反馈系统,并及时向决策层正确的信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将投资的目标锁定那些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机械设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由于一般单位的旧机械拥有量较大,而资金又有限,所以不可能把旧机械都淘汰。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局部更新进行技术改造,给旧设备换上新部件、新装备、新附件,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达到和局部达到新设备水平,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

3强化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制造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要想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财务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已经给整个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机械制造成本核算内容复杂,周期长,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当前,诸多制造企业大都采用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要作好责任目标成本的分解、实际成本数据的归集以及三算的跟踪对比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好合同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预算成本就是将投标报价时工程估价单中的各项单价换成企业内部价格,从而以此指导生产活动。这就要求在编制预算时注意充分了解投标报价过程,分析哪些方面已经在报价时考虑了降本措施,哪些尚有降本空间;必须研究合同条件和生产条件;必须以最经济合理的生产方案和降本措施为依据;必须以企业内部价格、市场价格为依据来计算成本,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盲目承接超出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工程,更不能只知道埋头干活、不进行成本分析和指标分解。同时要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4深化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与企业的高标准生产与消费需求,制造企业必须强化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的实现。首先抓质量目标管理。以调查、制订、实施和总结为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是将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目标按质量体系要素及专业保障系统进行纵横分配,做到人人职责明确、目标清楚,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落实。其次是抓监督保障。从质量体系和工程生产过程两个方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评审,定期实施质量体系内审和年度管理评审,注重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内部质量审核,提高质量体系的整体运行水平;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监督关,对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各道工序、各个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以免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还要抓动态管理,尤其是各个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严把生产要素的验收关、使用关和评定关,以劳动力的控制为重点,即进场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不收,使用中技能未达到要求或责任心不强的清理出场,评定后有不足而未加以改进的清理出场,进行制造质量的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生产工人的主动性,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5提高人员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发展。同时一个工程从开始到竣工,要经过多重环节和多道工序,需要有多层次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参与实施才能完成。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性。为此我们要加强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养,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鼓励员工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和经营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员工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不过在人力资源规划和设计中,无论培训科目的设计、培训计划的拟订和实施,还是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都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实现。

总之,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畅瑞延.市场经济下的设备管理工作[J].山西建筑,2003,29(13):134-135.

篇7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体现着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着经济变动适应经济发展变动,做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调整.2.1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经济发展体制相一致.传统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体现在“国家拨付资金”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不能够得以实现.由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基于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发展,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设出现问题,企业发展受到影响.2.2现代经济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现代企业发展中,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集约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企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发展,对于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在完善企业运营方式的同时,加强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3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3.1组织机构问题

组织机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机构不够灵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动,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能够自我调整,导致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经济体制相悖.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追求企业发展经济收益,导致组织机构调整被忽略,这就使得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出现相应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2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问题,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人才供给出现问题,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素质较低.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使得企业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开展,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得不到相应保障,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第二,企业缺乏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开展,员工普遍素质低下.在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的同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影响;第三,企业缺乏正确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得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经济发展缓慢.

3.3管理制度问题

制度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关键,有效的制度建立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对管理制度的重视.虽然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规章制度进行实际约束,但其中条款过于笼统,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操作性以及实用性较差.长期缺乏监管与执行,导致企业内部发展混乱,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效能发挥受到阻碍.

3.4管理模式问题

现代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依旧是粗放式经济管理模式,并没有向着集约化的形式转变.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想要壮大自身的发展规模,需要通过投资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扩大投资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4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4.1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经济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有效并且规范化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有效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企业对内部人员的良好配置,通过企业管理当中的人才空缺,实现人员的配置,充分发挥人员的自身优势,提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经济体系的建立,主要对象是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构成.高层管理人员是整个企业决策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自身修养关系着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关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应法规政策,实现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开展中,保证整个系统科学有效的展开.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开展做到具体规划,将经济管理中的具体任务进行明确到员工个人,保证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发展;员工作为整个经济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严格按照管理者要求,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监督,对管理人员的任务分配进行有效执行,经济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发展.

4.2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经济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发展.实现对企业经济资源的有效管理,应该从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入手,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能够有助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在进行人员实际配置的过程中,针对企业经济管理应该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经济的有效管理,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该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能够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高素质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得经济活动的开展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企业定期考核制度同样重要,这是检验员工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奖惩制度的建立,保证表现优秀的员工实现物质激励.激励制度的建立,在考察员工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提升员工积极性,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投身其中,保证经济活动有效开展,满足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发展需求.

4.3企业经济目标的规划

对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正确规划,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在企业进行经济运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实际分析,制定适合企业的经济目标进行规划,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经济目标进行实际发展.在企业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制定前期需要对企业进行资料搜集,明确企业经济发展现状,同时根据企业目标的规划进程,保证对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在企业经济目标有效规划之后,还应该通过实际应用进行目标的审核,保证目标规划,能够满足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的发展,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篇8

    1.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也相应加剧,如果继续采用价格竞争和规模竞争手段,则会使个体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逼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而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租金和高附加值使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企业得以突破这一困局成为可能,而且企业普遍的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体产业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的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产业价值增值空间。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以企业现在拥有的要素为基础,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以机器和设备来替代人力资源,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与现代化企业追逐社会、组织和人的共同均衡发展的目标相悖。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创造价值,但是知识经济体系已经改变了价值创造的方式。企业只有开辟新的收入渠道、重构价值网络、重塑商业模式才能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双重实现。新型商业模式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过于关注价值在焦点企业、供应商、竞争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只会导致企业竞争行为的加剧,从而丧失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对价值的共同创造的动机则使企业主动选择和其他主体的合作,这种基于竞争和合作的逻辑使企业更加关注价值的创造。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如调整或引入新的网络组织参与者,引入新的用户,设计新产品、改善产品性能等等。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如重新设计和优化网络组织之间关系,改变参与者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和功能等等。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战略管理决策上,如战略联盟、战略平衡计分卡等创新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可以体现在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中,如在生产管理中,为了及时、迅捷、合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准时生产、资源制造计划、最优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而组织架构的创新是指现代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和创新。

    1.3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篇9

2.部分企业重利润轻投入,造成企业档案管理的滞后。当前形势下,企业档案作为企业资产,它的管理工作的优劣完全由企业自身重视程度决定。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求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成本的工作,企业必然要求其档案工作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必须符合效益原则。当企业档案工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当于或者大于其成本的效益时,其日益萎缩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撇开外部因素,仅从档案工作自身来看,笔者认为造成企业档案工作遭受冷遇的原因有三:首先,现行企业档案工作微观管理方式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成本、低效益始终影响着目前的企业档案工作,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益原则产生摩擦。这是导致企业档案工作处于劣势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原有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未能跟上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服务于企业。这是造成企业档案工作现状最直接的原因。再次,企业档案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使其计量化难度较大,这是造成企业管理层忽略档案工作的间接原因。为保障企业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档案工作改革,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三、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意见

第一,更新观念,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要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订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质量,增强企业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更新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深入,各行各业的档案数量逐步增加,依靠人工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特别是超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对新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新的观念看待事物,引进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可对档案资料进行复制、扫描、取样,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检索者只要在屏幕上指出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就可以将所需的档案目录摘要等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10

目前,大部分的石油企业都受到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的管理层对物资管理缺乏科学先进的意识。首先,石油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物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其次,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对物资管理的态度直接引导企业内部各个员工的工作态度。管理层如果没有重视物资管理的工作,石油企业内部员工肯定也会随大流,对物资管理工作不上心,使物资管理工作在石油企业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进行。

1.2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不科学

石油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地区分布都是距离很远,所以对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非常的困难,实际的物资管理工作很难有效的进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沟通不及时或者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石油企业的供货链就会断开,导致企业大量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严重的浪费,给石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

1.3石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落后,没有采用信息化技术

目前,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上,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还比较落后。我国很多的石油企业都已经实行现代化管理,但在物资管理上却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导致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在物资的采购、物资价格比较、采购合同的签订、物资的质量等相关信息都不能及时的共享,使得物资管理各部门信息获取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相关信息,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以及石油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优化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不断优化,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尽快健全企业内部关于物资产业管理政策,学习现代化管理手段,引进先进的物资技术和经营理念,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务之急。

2.1加强石油企业管理者对物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物资管理,对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漏洞和问题要及时掌握,并分析、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逐渐克服市场经济体制对石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只有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物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才能积极、能动地不断完善物资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

2.2加强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切实强化物资需求控制

优化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物资的采购管理。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物资采购管理计划。首先,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石油企业年度的生产建设投资总量,来分析、测算材料以及物资设备的消耗,向物资部门提出请求进行采购,不得自行采购;其次,在物资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实行对物资的预算定额控制,加大对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程序的监督与管理,避免物资的重复购置的现象,从而强化物资的需求控制,减少石油企业的物资成本。

2.3完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使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石油企业长期一直有“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的内部管理思想,平时工作中只看中物资设备在物质基础上的使用,不充分考虑物资的使用效益,缺乏健全的物资管理约束制度,导致企业的物资管理混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石油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加强对物资的管理意识,遵循“依法治企”的规则。加强对物资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企业管理层以及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人,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操作管理,还要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还要提高企业内部职工对物资管理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石油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物资管理机制,有效地改善、优化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

2.4完善石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努力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物资管理也进入高现代化办公的领域,企业的物资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石油企业也应该与时俱进,采用高科技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的物资设备进行整体的管理和维护。每一件物资设备采购进来后都要输入计算机物资管理系统,并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物资的采购到资产的折旧退出整个过程,都可以对石油企业的物资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石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物资管理系统,使石油企业对物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降低企业人为因素的缺陷与不足,实现物资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物资流动的透明化,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石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