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思想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5 15:4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学思想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学思想论文

篇1

据历史资料记载,夏禹(公元前2140年——公元前2095年)治水时就已用到了勾股术(即勾股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说,夏禹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

《周髀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算书,成书太约在公元前100年。在该书中说到“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这说明在大禹时,就能应用特殊情况下的勾股定理和测量了。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说:“禹治洪水,决统江河,望山川方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释昏垫(老百姓)之厄(危难),使与注于海于无浸逆(溺),乃勾股之所由生也。”这说明当时大禹治洪水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使用勾股测量而取得的。

《九章算术》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数学名著,是我国数学方面流传至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古典文献,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后100年。该书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有不少来源于农业生产的例子。

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池)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今译:有一正方形池塘,它的边长为1丈,一棵芦苇生长在这池塘的正中央,长出水面1尺,如果将芦苇拉向池塘边,茎尖刚巧碰到池岸边,问池塘水深及芦苇长各是多少?

这就是一个勾股定理的题目,使用勾股定理经过简单计算,知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二、盈亏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历史上任何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而总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理论渊源的。那么盈不足术是在怎样的数学历史背景下产生,又是在何种数学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了解秦汉以前古算中农业生产应用问题解法的演进以及方程术的产生都是很有价值的。

众所周知,《九章算术》是我国秦汉以前数学成就的总结,它是一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数学著作,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方田”就是讲述远古时代简单的土地测量及分数算法。第七章“盈不足”讲什么呢?随着农业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学应用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已远远超出了比例关系的陕隘范围。形式多样而复杂的线性问题和非线性问题的出现,使原始的比率算法已无能为力了。一方面,应用比率算法解题需要“因物成率,审辩各分,平其偏颇,齐其参差”,这对于复杂的比例问题要求很高的分析能力和技巧性;另一方面,对于“隐杂互见”的各种线性与非线性问题,使用比率算法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这便要求数学家创造一种新的有力的一般解题方法,盈不足术就是在这样的数学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例2:今有共买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问家数牛价各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今译:有若干户人家共同买牛。如果7家共出钱190则不够330,如果9家共出钱270,则多钱330。问家数及牛价各是多少?

将盈不足术翻译成如今方程组求解就是:

设x为家数,y为牛价,由题意得:

x/9×270-y=30

y-x/7×190=330

解得家数为126,牛价3750钱。

据《唐阙史》记载:公元855年左右,唐代有位大官叫杨损,在选用和提拔行政官吏方面以公正闻名。一次,有两个办事员,需要提升其中一个,麻烦的是这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在政府里工作的时间也同样长,甚至他们得到的评语也完全相同。那么,究竟提拔谁好呢?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吏对这件事感到很伤脑筋,便去请示杨损。杨损仔细考虑了一番,说:“一个办事员的最大优点之一是要算得快,现在就让这两个候补人员都来听我出题,哪一个先得出正确答案,他就该得到提升”。他的题是:“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间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试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杨损让两个候补人员当场在大厅的石阶上用筹进行计算。不一会,其中一个得出了正确答案,他被提升了,大家对这个决定也都表示心服。三、体积计算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我国在古代,由于水利工程、国防工事、房屋营造和道路修建的需要,土方计算十分频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谷仓、粮库容积的计算也益加繁重、到《九章算术》成书时代,我国的各种几何体体积公式都已具备,除了常见的长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以外,还出现了某些拟柱体体积公式。这些公式大量汇集在《九章算术》商功章里。

古代世界各国体积公式都没有推导证明,所以在几何体求积方面我国成果遥遥领先,不论在种类齐全完备上,在逻辑推理的完整上都是同时期外国所不能比拟的。还必须指出二千年前我们祖先曾经使用过的许多丰富多彩的各种体积公式至今仍有使用价值。

以下给出《九章算术》的精彩例子,以飨读者。

例3:今有委粟平地,下周一十二丈,高二丈,问积及粟几何?

今译:有粟若干,堆积在平地上成圆锥形,它的底圆周长是12丈,高2丈,问它的体积及粟各是多少?

答曰:积八千尺,为粟二千九百六十二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

例4:今有委菽依垣,下周三丈,高七尺,问积及为菽各几何?

今译:有菽若干,靠墙堆积,它的底圆半周长3丈,高7尺,问它的体积及菽各是多少?

答曰:积三百五十尺,为菽一百四十四斛二百四十三分斛之八。

例5: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

今译:有米若干,堆积在墙的内角,它的底圆周长的四分之一是8尺,高是5尺,问它的体积及米各是多少?

答曰:积三十五尺九分尺之五,为米二十一斛七百二十九分斛之六百九十一。

关于这种计算堆积的方法,在我国民间沿用很广,并将这些公式编成歌诀流传下来。其歌诀是:

光堆法用三十六,

倚壁须分十八停,

内角聚时如九一,

外角三九甚分明。

这些流传的歌诀,可能就是后人根据《九章算术》的这个“委粟术”编写而成的。很明显,歌诀前三句的意思,就无异于“委粟术”的术文。至于歌诀的第四句,就是依墙外角堆米,参照术文可表达为:“依垣外角者(居圆锥之四分之三也)二十七而一”。不过,《九章算术》中没有这样的例子。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数学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广,本文所述仅是冰山一角,该文的作用充其量是抛砖引玉罢了。

[参考文献]

[1]吴文俊.九章算术与刘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沈康身.中算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夏树人,孙道杠.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冠军[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篇2

【关键词】农学;毕业实习;问题;对策

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建立在农学理论基础上,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实习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资源减少,“三农”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在农业类本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存在如下问题:(1)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对待实习主动意识淡薄,对导师依赖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方面,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实习。(2)生产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同学在此环节有应付现象。其中,考研学生和工作的学生目标不同,对实习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排收效较差。(3)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试验做的还不错,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生比例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实习上经费较少、研究命题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提升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1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在学生选题前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题。比如考研学生采取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就业学生应偏向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实习,这类岗位就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技术方法和农业应用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另外,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时间考虑到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2扩充条件保障措施,增强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

多方位吸纳实习资金来源,为学生优质毕业设计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平台,支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实习,实行联合培养制度。从而增加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学习当季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各方面的农业知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促进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汇贯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基层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

3加强科技写作训练,提高科技写作水平

在实习开始前,增加农学类专业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科技论文检索、阅读、写作的能力,让其结合自己课题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训练,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另外,鼓励本科毕业生发表科技论文,并奖励一定的稿费,激励学生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

4加强院系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院系应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宏观调控。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同时,农学类本科生增加《农学类专业导论》,主要由系主任及相关领域的教授讲课,邀请农业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投身农业科研的兴趣。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不同阶段抽查的方式与实习单位联系,关注整个实习动态。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根据导师的经费数额、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选报名额,达到最优的培养质量。为解决农学类毕业生试验的季节性问题,采取毕业实习提前开始的办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让学生提前选导师,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如棉花类、水稻类以及相应栽培实验可以在第六学期计划安排;小麦类宜在第七学期安排。这样灵活安排可以使学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实际情况,为论文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5探索学生参与评价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毕业论文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好的效果。总之,目前我国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使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中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魏俊岭,郜红建,张自立.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70-473.

[2]禤维言.新形势下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3]徐晓峰.浅议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172-172.

篇3

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建立在农学理论基础上,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实习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资源减少,“三农”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在农业类本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存在如下问题:(1)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对待实习主动意识淡薄,对导师依赖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方面,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实习。(2)生产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同学在此环节有应付现象。其中,考研学生和工作的学生目标不同,对实习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排收效较差。(3)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试验做的还不错,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生比例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实习上经费较少、研究命题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提升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1 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在学生选题前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题。比如考研学生采取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就业学生应偏向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实习,这类岗位就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技术方法和农业应用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另外,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时间考虑到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2 扩充条件保障措施,增强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

多方位吸纳实习资金来源,为学生优质毕业设计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平台,支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实习,实行联合培养制度。从而增加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学习当季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各方面的农业知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促进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汇贯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基层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

3 加强科技写作训练,提高科技写作水平

在实习开始前,增加农学类专业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科技论文检索、阅读、写作的能力,让其结合自己课题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训练,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另外,鼓励本科毕业生发表科技论文,并奖励一定的稿费,激励学生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

4 加强院系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院系应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宏观调控。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同时,农学类本科生增加《农学类专业导论》,主要由系主任及相关领域的教授讲课,邀请农业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投身农业科研的兴趣。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不同阶段抽查的方式与实习单位联系,关注整个实习动态。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根据导师的经费数额、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选报名额,达到最优的培养质量。

为解决农学类毕业生试验的季节性问题,采取毕业实习提前开始的办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让学生提前选导师,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如棉花类、水稻类以及相应栽培实验可以在第六学期计划安排;小麦类宜在第七学期安排。这样灵活安排可以使学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实际情况,为论文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5 探索学生参与评价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毕业论文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好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使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中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魏俊岭,郜红建,张自立.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70-473.

[2]P维言.新形势下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篇4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可能会面对烈日炎炎、满身泥水,因此会有同学对这一行业忘而却步,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独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够,专业思想不牢,甚至对农业有排斥的心态。这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造成学生对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以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作风来对待。另外,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毕业实习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文学功底很好,写作没有问题,不需要锻炼,这些都是误区。毕业实习的科研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工作量,农学类专业还会需要田间操作,可能会有比较苦、比较累,但要认清正是在这些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与平时的散文等写作存在较大区别,更需要逻辑思维和科学严谨的试验依据,是需要一个系统的锻炼过程的。对于这些要有清楚的认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实习锻炼效果。

2.客观上的问题

(1)考研热给毕业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题由于就业观念趋向的变化和大学生扩招带来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些同学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学习冲刺上,争分夺秒,忽视了毕业实习工作。导致毕业实习投入的精力不够,花的时间较少,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2)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这半年里是毕业实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现在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突出,而且现在的就业是双向选择,都需要一个考察选择的过程。所以很多同学在四年级就开始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严格按照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一般不会请假。这就使同学没有时间参加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工作。(3)毕业论文内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都是以做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很多同学的论的太尖、太深、面太窄,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毕业后是面向基层,或是到企业上班,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内容毕业后用的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个周期,现在的多数同学毕业实习和论文试验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长的某个阶段,不能跨整个生长季节,这使实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最好是能经历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

二、提升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积极性

专业思想的培养与巩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学科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二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与意志;三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四是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沟通与谈心。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时,把“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谈心的重要主题。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大大增强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心与决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考研同学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问题

总体原则是采取把毕业论文课题内容与考研方向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导师的研究内容与学生考研方向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转导师,转到研究内容与考研内容相近的导师。尽量探索一条两全齐美的办法。另外,毕业实习对考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参加与考研学科相近内容的毕业实习,可以增加对研领域的深入了解,增强本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对考研题目的答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现在的考研试题一般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应试同学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对待提前到就业单位上班的问题

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对于毕业生提前到就业单位边实习边进行双方选择的问题不能一律禁止,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则是要从方法上着手,尝试在就业单位设立导师,探索一条学校导师与就业单位导师联合共同指导模式,即要求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与校方的指导老师共同拟定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实施。特别是加强就业单位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对接模式,论文选题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共同联手来提高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效果与毕业论文质量。

4.鼓励和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应用性内容研究

选题内容向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研究转型,探索拓宽知识面、增加系统性的选题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实践应用性不强的的选题内容,提高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在这方面,本研究团队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设计系统性强、内容涉及面较宽的题目。通过尝试,感觉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已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把这些想法与创新的方法进行总结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并在本科生实习中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另外,考虑到作物生长的周期性问题,已尝试从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期间开始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内容实施,在第七学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参与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这样同学在毕业实习中可经历作物的全生长周期,使实习内容做到系统化。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0-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包括其他专业本科教育都面临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难的考验,尤其是面临着中专与专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因为多数涉农企业与非研发企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毕业生。在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改以往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牢靠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突显出本科毕业生的优势与竞争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这将是新形势下本科教育从业人员首应考验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延边大学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过程中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成功范例为例,详细阐述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新形势下对课题组活动进行的改革、完善与思考,期待为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和高校合校浪潮的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实施,以及畜牧与兽医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的逐步深入,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多数企业单位不想人才高消费,更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而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的动物医学人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饱和或过饱和的局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生想进入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我们农业高校动物医学系要适应新的局面与挑战,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无论在专业方向与专业软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具体的教育与教学环节的改革上,都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与合理化整改,这将是我们继续开展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针对不利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动物医学系选派资深人士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经召开全系大会进行研讨,最终总结出三点共识。一是专业名称过于老化,专业方向过于单一;二是我们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盲区;三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培训与适应才能进入角色。

基于经调查研究形成的三点共识,延边大学农学院兽医系(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前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具体归纳为三大整改举措。首先将兽医系的名称改为动物医学系,将兽医专业名称改为动物医学专业,将卫生检疫专业停办,增加生物技术新专业方向;其次将以往应用的较为陈旧的教材换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其他国家级教材;再次充分利用动物医学系的现有资源,开展以导师制为基础的课题组活动。

1.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可行性

早在1999年,动物医学系就提出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设想,当时尚属新鲜事物,难免会遭到其他系或专业的质疑和非议,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事实证明在农业高校开展课题组活动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当时动物医学系现有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基础上,开展课题组活动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动物医学系属于延边大学农学院传统老系,办学实力和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拥有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等两个办学层次,硕士专业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三个专业方向,并拥有对内兼对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在科研方面,约95%以上的教师均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年科研总经费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以上的软件与硬件条件为我们实施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与保障。具体讲,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开展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硕士专业的研究生所开展的科研课题为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科研平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对外服务社会业务为本科学生接触动物病例提供了机会。可见,无论在资金、平台,还是在基地上对为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2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做好动员工作

首先是对教师的动员。通过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向大家介绍当前国家教育形势、专业生存现状、学生就业形势和课题组活动初衷等思考,使全体教师能认清新形势、新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重要性。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制定“课题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将课题组活动效果与年终教师等级评定和年终奖金相挂钩,激励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认同感与积极性。

其次要做好学生动员工作。从新生开学教育到大二课题组活动正式开始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经学前教育、就业培训、模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确本科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以及专科毕业生相比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弱点,想缓解我们的弱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要从大学二年级投入到能锻炼我们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课题组活动之中,将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以此再指导实践工作与课堂学习的良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地意识到,只有参与课题组活动才能使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2.2 做好申报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学生申报课题组应采取自愿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即以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基础,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要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需要,使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达到默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组活动顺利实施与开展。为此,系里采取墙报、板报、专题介绍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了解全系教师的研究领域、科研方向、项目资金等情况,在此前提下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组活动申请表,指导教师将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中遴选本科课题生,对于未被选中的学生,以采取第二轮、第三轮等自愿申报,直到课题组分组完成。

2.3 做好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工作

延边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远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尤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对于动物医学系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延边大学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短短一学期时间完成三项如此繁重的内容很难实现。课题组活动为此提供了可能,因为本科学生在第八学期之前的时间里,可以利用课题组活动对本专业的科研前沿、科研内容、科研手段、选题领域和试验设计等有个深刻的领悟与认知,避免了第八学期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紧密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本科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驻指导教师的课题组后,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实验室、实验设施和实验仪器,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构想,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室的日常运转流程,期间负责一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其次在熟悉实验室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指导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确定本科学生课题组活动研究内容,并制定研究计划;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与观察下,发现本科学生在课题组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且对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体会和理解后,由指导教师为本科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试验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

3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3.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收效

近些年,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在本科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独立完成科学研究内容、应对临床病例等能力培养方面收效显著。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85%升到2011年的94%;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71%升到2011年的90%。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多数企业和个体单位认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很快掌握本职工作的关键技术,很多本科毕业生在几年内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技术能手。多数事业单位认为,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在文字处理与文章撰写方面,以及协调各级关系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极为突出,以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一改以往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积极性不够等怨言。

3.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之所以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都得益于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能与时俱进,能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时推出开展课题组活动这一新举措。

在开展课题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喜人的,是显著的,也是值得在其他学科与专业进行推广的。但在实施课题组活动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实施初期制定的方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甚至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用人单位不仅对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有好的赞誉,还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如对集体协作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等。这都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高旭.开展课题组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3,10:27-28.

[2] 张默,张艳,周明亮.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25-28.

篇6

朱权(1378- 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十一年(1391年)封于大宁,此时少年封藩、驰骋沙场,封号“宁王”;靖难之役,遭遇燕王朱棣劫持,骗其功后“中分天下”;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此后中年韬晦、托志举谥号“献王”,世称“宁献王”。贵胄的出生、传奇的经历虽然让人惊叹,但却难以令其名垂青史。他的一生以著述为务,或亲自撰写,或精心组织,编撰的著作多达一百三十多种,涉及的范围囊括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戏剧、医学、农学、兵法、历算、杂艺等方方面面。其著述之丰、涉及之广,不仅当为明代藩王之冠,亦可当为历代文人之绝,清初大家钱谦益“古今著述之富,无逾王者”之言,四百年之前毫不为奇,四百年之后亦不为过。故而,关于明代藩王文化的研究,朱权自当是绝无绕开之可能,关于明清私家著述的研究,朱权也应是其中之重点。近二十年来,学界对于朱权之研究,专著已有两部,论文已有50余篇,虽不能言之甚多,但也为数不少。

一、关于朱权的基本研究

目前,学界关于朱权的基本研究主要是史事的考证和著述的考据两类。

有关朱权史事的考证,程明、刘茜的《朱权事迹及宁王家族统治》依据出土的《宁王圹志》与存世的地上文献之比较研究,考察了朱权的王子序位、生平事迹,介绍了朱权后代的统治概况[1];于默颖、薄音湖的《明永乐时期瓦剌三王及和宁王的册封》考察了宁王封号的来源及其与瓦剌三王的关系[2]。

有关于朱权著述的考据,杜泽逊的《明宁献王朱权刻本及其他》对朱权刻本《文章欧冶》的“序”和存世版本进行了详细考证[3];冯燕群的《成书年份及两个相关问题》对《太和正音谱》的成书年份进行了细致考证,并对朱权鄙弃佛家、忽视朱有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4];叶明花、蒋力生的《宁王朱权著述考》[5]、《宁王朱权著作分类述录》[6]对朱权所有编纂著作的基本概况、数量、存世版本及馆藏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类。

二、关于朱权的戏剧学研究

在众多研究朱权的学者之中,最有成就者当推姚品文,《朱权研究》和《宁王朱权》即是他的大作,也是的有的两部关于朱权研究的专著,还有与此相关的多篇论文。《朱权研究》199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实为朱权研究的开山之作;十年之后,姚品文以该书为基础,广泛收罗资料,详细加以修订,易名为《宁王朱权》,成为目前朱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为“朱权评传”,对朱权一生的主要事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论述;第二卷为“朱权著作述录”,对朱权的曲学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评述;第三卷为“史料资料辑录”,包括朱权生平史料、朱权著作述录和朱权作品选录三个部分。此书对于朱权虽已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全书的灵魂实为第二卷“”,全书的重点是在朱权的戏剧成就,对于朱权的评价亦从戏剧学或文学的角度出发[7]。

正因如此,自姚品文《宁王朱权》出世之后,朱权的戏剧学成就得到学界许多学者的肯定和呼应。在这之前,姚品文说:“发现数百年来学界对他的情况关注的人不多,文章只有夏写时先生的《朱权评传》、洛地先生的《写作年代疑》等有限的几篇”[8];在这之后,关于朱权戏剧成就、戏剧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笙般迸发,如万伟成的《朱权的戏剧学体系及其评价》[9]、《继承与新构:朱权的元曲学贡献》[10],敬晓庆的《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史料钩沉》[11],闵永军的《论朱权的曲学观》[12],徐子方的《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论朱权及其“二谱”》[13]等等,或是探讨了朱权的戏剧理论,或是分析了朱权的戏剧观念形成之因,或是评价了朱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徐冠华的硕士论文《初探》,虽然也是从戏剧学、音乐史的角度对朱权的《神奇秘谱》进行分析和阐释,但他从《神奇秘谱》的曲目内容着手,分析了占极大篇幅的道家题材的琴曲思想,揭示了其中暗含的隐居与道游之主题,进而重点阐述了道家思想对朱权古琴音乐的影响和渗透。换而言之,他已然注意到朱权的戏剧与道教之关系,对于朱权道教成就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关于朱权的医药学研究

对于朱权的研究,除了在戏剧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之外,在中医学方面亦是有所进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叶明花的博士论文《朱权医药养生文献研究》,在姚品文关于朱权生平和著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对朱权存世的医药养生著作(《活人心法》、《寿域神方》、《乾坤生意》、《神隐》、《救命索》)、刊刻的医药著作(《神应经》、《十药神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和散佚医药著作(《运化玄枢》、《庚辛玉册》、《乾坤生意秘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对朱权的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对朱权的医药著作、养生思想与朱权的崇道之关系进行了重点阐述,可谓是现今关于朱权的中医方面最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与此相关,叶明花、蒋力生的《朱权医药养生著作考述》[14]、《朱权刊刻考辨》[15]、《朱权考辨》[16],或是总体考辨了朱权所著十四种医药养生著作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版本流传及存世情况,或是分别考辩了朱权的两本主要医药养生著作――《神应经》、《庚辛玉册》;叶明花、蒋力生的《朱权神隐养生观阐论》[17]、《朱权中和养生观阐论》[18]分别探讨了朱权养生思想中的神隐养生观和中和养生观,这些论文实为叶明华博士论文的补充和说明。另外,早年华蓓苓的《博而有统的中医卫生学专著》指出考证了该书确为朱权所作,探讨了该书所蕴含的养生思想,指出其主要来源于老庄道家[19]。道教与中医,自其起源之初与发展之中就有不可割裂之关系,因此,以上这些研究虽是从中医学角度出发,但实已牵涉道教之研究。

四、关于朱权成就的其他研究

除以上从戏剧学和医药学角度对宁王朱权展开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之外,还有一些论文虽非全面而周到,但也各有独特之处,此类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宁王之事迹及成就展开探讨,对于开展宁王的深入研究及其相关的拓展研究具有不可或缺之借鉴作用。

对于朱权道教成就的研究,目前,真正意义上从宗教学角度出发的只有四篇论文。一是何丙郁的《:中国炼丹术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朱权的生平概况,第二部分考证了《庚辛玉册》的源流、分部、卷数、品数和他书引录等情况,第三部分载录了从《本草纲目》等著作中辑复的33个药物片段,第四部分探讨了《庚辛玉册》的药物分类法、涉及到的药物自然变化和将药物作为金属元素含量的指示器和作为探矿的标志。[20]二是曾召南的《试论明宁献王朱权的道教思想》,作者认为建文元年之朱棣袭取其封国大宁、建文四年之改封南昌和永乐元年之被告诽谤巫蛊三事,是促成朱权信仰道教的根本动因,并对朱权道教思想中的道论、摄养论和隐逸论作了详细剖析[21]。三是魏佐国的《朱权崇道刍议》论述了朱权崇道的表现―― 热衷玄修、著述道书、生前建坟, 分析了朱权崇道的原因――明代道教政策的驱使、地理环境的影响、避祸自保的需要、道教理论的诱惑,探讨了朱权崇道的特点――正一道与净明道共崇、潜心修道与道教理论并进、迷恋道教与人世追求同在[22]。四是叶明花、蒋力生的《朱权内丹思想初探》,该文考证了《救命索》的版本情况;概括了《救命索》的主要内容,即人身造化、丹道宗源、初阶小乘、性宗、命宗大乘、实跻圣地、炼己七个部分;探讨了《救命索》内丹思想的特点,主要是天人一物、体与道合,性命兼备、形神俱妙,初阶小乘、循序渐进。[23]

还有关于朱权茶道的研究。周文棠的《日本茶道溯源―朱权茶道》通过对日本茶道和朱权茶道的比较研究,认为日本茶道是朱权茶道的简化与继承[24];陈挥的《“朱权茶道”述评》认为朱权茶道的精神实质实为一种以强烈的债世嫉俗为主调的遁世托道之孤芳自赏[25];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的《朱权的“清逸”审美思想》认为朱权《茶谱》中所蕴含的“清逸”的审美思想是对“魏晋风度”的传承与弘扬,所描写的茶事活动倾注了文人雅士在逆境中以茶道体悟生命意义的人生智慧[26];袁名泽的《朱权农学思想考论》更是将对对朱权的医学研究、茶道研究扩展以至农学研究[27]。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朱权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在朱权的戏剧学研究方面,相关论文多达20余篇,论文数量几近占据整个朱权研究的一半之多,如姚品文潜心十年,先后两部巨著、多篇论文,不仅对朱权戏剧学成就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而且对开展朱权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朱权的戏剧学研究方面,相关论文虽然不多,研究学者也是甚少,但是不乏精品之作,叶明花的《朱权医药养生文献研究》资料之翔实、考证之充分在众多博士论文实属少见;另外,还有一些论文角度独特、思维广阔,颇有启发意义。但是,从总体而言,有关朱权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朱权其人的研究不可不谓已多、已深,而对于其世的研究却是至今尚无。例如目前成就最大的《宁王朱权》,该书作者对于“生存状态”的理解仅仅停留于“生平经历”而已,而对于更为深层的历史环境没有涉及。对于朱权的研究,不仅要知其人,而且要论其世,要深入朱权当时的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间,见其种种议论,看其种种活动,如此,才不会是高悬理论、空谈思想。

第二,研究重点的偏离。无论是自《明史・诸王传》《献征录・宁献王权传》、《罪惟录・宁献王权》等史籍对于朱权尤好道术的定位来看,还是从朱权的过半崇道人生和众多道教著述而言,道教信仰才是朱权人生的主旨和归宿,戏剧只是他日常闲暇的娱乐,医药只是其道教养生的衍生。现今,对于朱权的研究,从戏剧学角度出发的已占大半,从中医学角度思考的亦有不少,然而真正意义上从宗教学角度出发的只有寥寥几篇,只是片面论断、浅尝辄止,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深层背景、文本解读、原因探讨、思想内容、特点阐述、历史地位等等。

第三,研究视野的狭隘。对于朱权的研究,仅仅停留于朱权本人及在世,没有扩展到其他藩王和道人,没能联系到之生前及逝后。明代皇帝、藩王好道之甚,何至朱权一人,可以明代皇室与道教之关系作一类型分析;明代藩王戏剧等文学之作甚多,然而宁王却有独特之点,可将朱权与其他典型藩王作一比较研究;明代道教进入衰落阶段,道教世俗化倾向甚深,可将朱权之道教信仰、道教著述与前代道人作一比较分析。

第四,研究方法的欠缺。深入研究朱权的本质,既可采取的阶级分析方法,也可借鉴马克思・韦伯的阶层分析学说,既可展开朱权文本如何构建思想的精英化解读,也可进行朱权文本如何影响大众的世俗化分析,还可借鉴西方流行的各种批判理论。目前研究朱权的不少论著,或是,或是,明显缺乏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导致理论拓展不深、学术价值不高。

参考文献:

[1]程明,刘茜.朱权事迹及宁王家族统治[J].南方文物,2003(03).

[2]于默颖,薄音湖.明永乐时期瓦剌三王及和宁王的册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05).

[3]杜泽逊.明永乐时期瓦剌三王及和宁王的册封[J].文献季刊,2006(07).

[4]冯燕群.《太和正音谱》成书年份及两个相关问题[J].四川戏剧,2006(02).

[5]叶明花,蒋力生.宁王朱权著述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

[6]叶明花,蒋力生.宁王朱权著作分类述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

[7]姚品文.宁王朱权[M].西雅图: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09).

[8]姚品文.宁王朱权[M].西雅图: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09):199.

[9]万伟成.朱权的戏剧学体系及其评价[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04).

[10]万伟成.继承与新构:朱权的元曲学贡献[J].戏剧文学,2009(04),

[11]敬晓庆.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史料钩沉[J].文化艺术研究.2010(07).

[12]闵永军.论朱权的曲学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13]徐子方.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论朱权及其“二谱”[J].文化溃产,2010(02).

[14]叶明花,蒋力生.朱权医药养生著作考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2).

[15]叶明花,蒋力生.朱权刊刻《神应经》考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2).

[16]叶明花,蒋力生.朱权《庚辛玉册》考辨[J].中国道教,2011(04).

[17]叶明花,蒋力生.朱权神隐养生观阐论[J].医药杂志,2009(04).

[18]叶明花,蒋力生.朱权中和养生观阐论[J].医药杂志,2009(07).

[19]华蓓苓.博而有统的中医卫生学专著《仙神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2).

[20]何丙郁.《庚辛玉册》:中国炼丹术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04).

[21]曾召南.试论明宁献王朱权的道教思想[J].宗教学研究,1998(04).

[22]魏佐国.朱权崇道刍议[J].南方文物,2005(04).

[23]叶明花,蒋力生.朱权《救命索》内丹思想初探[J].中国道教,2011(08).

[24]周文棠.日本茶道溯源―朱权茶道[J].贵州茶叶,1992(02),

篇7

1.1 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步泛深入,各学科门类不断与世界接轨,外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必备手段。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只有专业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能够顺利地进行对外交流。因此,农学类研究生加强双语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1.2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研究生能做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 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只有具有较好的学术背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读懂并领会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和期刊,才能学习到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才能找出研究的空白点。另外,国外设备的使用说明与技术软件的更新大多通过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因此,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外语,加强双语教学对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

农学类研究生主要以科研为主,主要学习和工作地点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大量的科研任务挤占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时间和查阅国外文献的时间。对农学类研究生来说,老师们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科研进展,考核注重的是科研成果,对学生外语的学习关心不够。由于农学类学科的特殊性,一些导师最看重的是实验与技术,客观上导致对双语教学反应迟缓,在研究生教学中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未把双语教学提上议事日程。有些院校虽然设立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只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以应付检查为目的。

2.2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一些农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师资匮乏,一些院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双语教学师资。一些院校尽管配备师资,但教师英语水平低,自己未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口语不标准,语法混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还有一些院校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老师就能上,忽略了教师的专业背景。

2.3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目前,农学类双语教学的课堂虽然有些突破,初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多媒体、动画等教学道具,但本质上并未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仅仅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完善教学,通过普通的动画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兴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教学而言,这种方式远远落伍,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4 管理不够规范

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受到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但大部分农科院校急于求成,在现有的资源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纷纷设立双语教学课程,推广双语教学,导致管理不规范。在师资配备、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方面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考核体制。师资配备急功近利,部分双语教学教师英语基础不扎实,专业背景欠缺,无法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去理解和传授专业知识。

3 对策建议

3.1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对农学类研究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开设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课程首先要统一思想,形成整体认知,要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导师过分重视实验室实验和田间操作,忽略学生通过外语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现状。尤其是老一辈的农业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只有更好地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找出自身不足,找准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的保障。由于我国缺乏英语教学环境,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又能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进行切换。优秀的双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而且需要具有丰富的农学专业知识,能够用英语表达农学专业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通过教与学的结合,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以及农学专业学科知识。同时,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实施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3.3 改革双语教学方式

篇8

2构建和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具体落脚点。依据学科、社会和学生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的措施,建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厚基础、宽课程、长实践”特色,从而拓宽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3]。

2.1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突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平台,由通知教育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和任选)平台,加大选修课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农工结合的综合性优势,鼓励学生跨院、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行分级教学,建设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坚持计算机全程教学与应用,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体育教学由竞技体育向健康体育转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重视艺术与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严格公共选修课程的审核准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根据该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三个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培养计划中农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工程和环境类课程缺乏的局面,实现了农学、工程和环境三大学科的有机结合;精选课程,推行小课制,对农学类课程中与专业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对与学科专业关系密切必须保留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压缩,使农学、工程、环境三类课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

工程和环境类课程中增设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测量学、自动化控制原理等课程,生物类课程中压缩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等的学时,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由专业基础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限选课中,密切结合潍坊特色农业,浓缩、精选核心课程,科学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模块方向。设施农业科学方向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内容,主要设置设施园艺学、设施植物保护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等核心课程;设施农业工程方向包括设施工程设计建造和设施工程环境调控两大内容,主要设置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工程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在任选课的设置上,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力求体现专业特色,丰富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新增设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除军训和公益劳动外,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个部分因课程设置不同每个部分对应1~3门课程,学科基础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践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后,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共达到33周,实验和实践课程在总学分的比重达到37.5%。经过调整,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到5.2∶1.8∶1,这与我国试行学分制以来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虑了学科课程发展的需要,更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需要,促进了三元课程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较高技能和丰富个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课程学分得到提高,实验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比例增加,构建四学年“三四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2课程设置实施特色

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优化,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培养实行学年学分制,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6学分,选修课程32学分,实践环节和其他共33学分。课程设置具有“厚、新、宽、活、长”的特点。“厚”主要是强化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重,如在基础课设置中就包括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较一般的农学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化学的基础显著加强。“新”体现在专业课的设置上,结合潍坊是农业大市、寿光设施蔬菜发达和诸城畜产品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充分考虑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限选课上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方向,其中设施农业科学方向中同时设置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的相关课程,这在全国其他高校中是没有的;设施农业工程方向中,除了设置农业设施工程环境学、农业设施设计与制造课程,还设置了设施植物栽培学等农学类课程,从而将农学、工程和环境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宽和活”体现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将选修课分为三大类:专业类、拓展类和前沿类。

专业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如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饲料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拓展类课程则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前沿类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对学生科研深造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化学专题、分子生物学专题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自主选择相关课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积极性。“长”体现在长实验、长实践上。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重点提高实验课程时数和质量,实验学时达476学时。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四层次实验课程,依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依次提高,特别是专业综合实践,在第7学期集中进行,此时专业课程已经学完,设置8周到寿光高科技园等校外合作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深入实践、到实际生产一线获取增长才干的机会。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含科研训练)在第6~8学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开始进行,主要集中在第8学期。通过以上四年不间断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树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把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3人才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1)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合理调整了专业课程,避免了课程重复、交叉等问题。增加了设施农业工程方向模块,重点开设温室设计与建造、温室自动环境调控技术、设施作物栽培、设施养殖等课程,真正体现了理农渗透、农工结合的宽口径特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他省份的学生可根据家乡地域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

(2)结合潍坊设施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优势,依托校外寿光高科技博览园、青州绿博园等联合教学基地,能够到现代化的生产一线得到实践操作和锻炼机会。

篇9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加大投入和支持,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迫切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综合改革。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乃至国际关注的焦点,国际上正兴起将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中来,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 ]。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能力等仍然制约教育质量的提升。现从几个方面探讨在研究生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一、提高导师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和研究的学术思想意识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年30%快速增长;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缺乏富有创新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硕士生培养问题日显尖锐、突出 [2 ]。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生本身读研只是为了获得学位,将来找个体面的工作;二是导师指导的学生多,经受多层社会竞争压力而忙于自己的事情,指导学生的时间少。因此,解除导师的思想压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精心教育和培养研究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思想,才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高导师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欲教人先正己;中国缺的是创新精神,缺少原创成果,这和教育体制有极大关系,以论文数量、获奖成果、SCI影响因子等确定业绩,这种评价体系本身有诸多弊端,实践中业已证实,因此,在制度上要为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为导师和研究生学习研究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导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能好功贪大,不能将研究生仅作为廉价劳动力,主动限制自己的招生数量,按照国际同行标准,一般每年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让导师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

二、多元化的选课模式

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的科学合理与否,是否突出了科研能力培养的主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3 ]。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均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块。在现有情况下,学生的选课只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没有办法想继续学习深造大学期间感兴趣的课程,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考虑到这种情况,留出1~2门自由选择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例1:植物病理专业的某同学,在做某种病害的流行学研究,流行学研究需要有深厚的计算机基础,如果大学期间没有好的计算机基础,很难完成这个科研课题;例2:生物技术专业某同学,他很喜欢机械制造的一些课程,但苦于没有机会去学习,如果给他机会学习,将其感兴趣的东西与专业结合起来将会极至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不是改个名称就可以,如农学专业,本科生是作物栽培学,硕士研究生是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而博士研究生是作物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它不仅仅是名称上一两个字的差异,而是内容上极大更新与提升,如果内容上仍有太多重复,上课越多就越是浪费时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下降,好奇及探索心理受到冲击,再加上原有教育体系的诸多弊端,花费几年做出的研究结果,了无新意,极少创新。课程教育是很关键的一环,研究生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个性,又要突出专业特色,要让学生学有所选,选有所获。

三、多动式多形式的授课方式

高校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步伐多快,但国内对研究生的课程改革不多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成研究生获猎更多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农学类课程多数较枯燥,尤其现在许多学生对农作物缺乏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病害的症状等等,关注研究生教学中的“对话”与“启发” [4 ],让研究生的眼睛、头脑、嘴巴、手都动起来,探究式教学 [5 ]、调动研究钻研科学和自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自已感兴趣的东西。案例教学是研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向研究生介绍一个或多个生产上的实际案例,根据案例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理论和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回答,总结出通过该案例所能获得的知识点及其在生产中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实际上,案例分析是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巩固和补充,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农学类的课程案例有两类,一是发生在生产实践经验中一些实际例子;二是可以通过在实验室的实际动手操作来证明的实验案例。

另外,由于农学研究生教育的科研特性,研究生学习过程的时间短,课题研究有时会受农作物生长时间的制约,在授课的同时必须将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培养渗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中,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是按分类培养的,专业型硕士要更多地与实践接触,到实践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而这一点,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更多专著基础性研究,同时了解实践中产生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必须,甚至对论文的种类、级别也作出规定,显然不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造假、伪造数据、抄袭论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自主式选择科研课题,促进研究生兴趣创新

目前,各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均为指导老师的某个项目的一部分,很少有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因此,研究生课题均为导师定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善于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文献查阅,对前人研究结果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深入探究的问题,或者在学术观点上产生的分歧等,均是创新的源泉。要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国目前主要状况是:研究生是帮助老师完成课题、做项目的廉价劳动力,多数老师给学生的补助很少,学生需要从家里获得赞助才能完成学业。老师确定了课题的大体方向,甚至具体内容也安排好了,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做。创新的土壤早已腐蚀殆尽,学生成了打工仔,导师成了不给学生工资的吝啬老板;如此一来,研究生数量多了,质量降了。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强制性发给学生补助,并逐步提高标准,不能让学生已经大学毕业了,还要父母拿钱赞助读书。学校和导师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必要的科研硬件,更要提供一个很好的软环境,激发学生敢想敢做的创新思维,毕业论文不是从100页增加到200页的数量问题,而是把原始创新放在首位,不以论文论英雄,遵循自然科学内在规律,我想,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王昌国,包耀东.基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13,3:50~52.

[2]杨荣,余海波.警惕研究生教育“本科化”[N].光明日报, 2006- 11- 17(1) .

篇10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西部高师毕业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调查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述评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实践锻炼法

试论新时期井冈山精神

自我认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试论“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惩戒教育探析

“海西”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听说学习障碍性因素及其对策的分析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探——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以知识失业现象的视角反思我国高校文科建设——兼论文科招生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

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社会经济制约性关系探析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女教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论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以转化高校“问题学生”为路径的教育公平研究

从“孝心”与“孝行”说开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高校服务型机关

积极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语境策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价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听力教学改革新思路:元认知策略培训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思考

大众化与高校政治课教学研究

虚拟样机软件ADAMS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植物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调查分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南科技大学30年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0年的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研讨

学术何以道德——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的三大路径

大学合法性危机:大学治理的原因探究

论基于信任的教学

教学交往的修辞互动——重构教者与受者的权力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历史回顾、价值分析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师生关系探讨

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语辨析方法的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听力教学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教学探讨

信息光学与设计性实验探索

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探讨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与问题探讨

高校德育课堂如何走向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