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6 16:10: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学监护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药学监护论文

篇1

本文作者:周述萍工作单位: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

由于对药学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现行药学教育体制对临床医学和药物治疗相关知识课开设较少,医院计划派出去进修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没有药学人员,一些药师普遍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只有靠自学和原来在校学习的一些药物基础理论而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药学服务,原有的知识由于在工作中长期得不到运用而被遗忘,只能从事药物调剂、简单信息咨询等药学服务工作,对进入临床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缺乏足够的信心[1],底气不足。加上目前守窗发药的73.08%是非药学人员,其药学知识欠缺,业务能力十分有限,很难按职能服务要求开展药学服务。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程药学服务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重中之重,也是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所趋。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冲击着医院药房传统的单纯供给模式,目前这种“照方拿药”的调剂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意识转化首先要从药剂人员自已做起,转化自身的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正确理解和宣传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明确药学监护是对现有医疗程序的完善和补充。三是开设用药指南窗口,让患者逐步认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来认可药师地位,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分步实施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药学监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段实施,逐步完善。第一步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药学人员业务水平。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构建基层优质医疗服务网,药学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可多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辖区内现有的药师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与安全用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能力和素质。医学院校要增加临床药学专业招生,鉴于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的现状,可按计划招收定向生,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之所需。第二步是开设用药咨询窗口。目前患者自行购药的现象日渐普遍,基层医疗机构在没有条件开设OTC药房情况下,可考虑开设一个用药咨询窗口,选配业务素质高、品德好的药学人员专门负责,接待患者的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这样既可提高社会效益,也可带来经济效益。第三步开展设置专职药学服务岗位的尝试。基层医疗单位在目前药学人员严重匮乏情况下,抽出一部分药学人员从事专职药学服务岗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单位可以考虑设置1~2个专(兼)职岗位,负责对门诊药房的处方分析、合理用药、信息收集、药物的临床评价等工作,按月作出分析报告。并且深入临床各科,参加查房会诊,抢救危重患者,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确定,接受专科医师及患者用药咨询,提供安全药知识及药学情报咨询与合理用药等有关方面的药学技术服务,真正做到将“面向药品供应”转变为“面向患者服务”[2],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注重质量一是改变服务方式,要变窗口式为开放式。以前的“窗口发药“,使药师与患者之间有距离感,发药完毕服务也就结束了,不利于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改为开放式柜台发送可使药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以此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药师服务价值也得以体现。二是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药师在与患者接触中,态度要认真,服务要热情,解释要耐心,语言要通俗易懂,做到有问必答,要让患者满意,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和满意度。采用计算机建立门诊患者电子药历电子药历查询方便迅速,信息量大,记录格式规范,克服了手写药历的诸多缺点,药历的建立首先可以选择门诊的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患者,患者药历录入系统应设置与门诊收费或药房发药系统链接,并能自动从中采集患者姓名、性别、处方药物等的信息,从而减少药历编写时输入的数据量,大大提高药历编写的速度与准确性。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自2009年开始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后,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和药历都记录在其中,对药师进行处方分析、治疗方案讨论起到了较大帮助。

篇2

一、药学监护概述

药学监护是药学人员提供直接的责任与药物治疗有关的监护,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主要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二、药学监护在我国医学中的必要性

2.1药物的有效安全性的临床评估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药品上市前要对其药效及安全性做大量的临床工作。由于被试人数有限,地域相对集中,难以预测在人群中广泛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以及用药差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药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上市药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再审查和再评估,尽快开展药学监护,建立完整的与国外相应的药物疗效及安全监测体系,为我国医药行业在国际上提供市场条件。

2.2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推进药学监护的发展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是较初级的安全监控手段,它产生药物有害性的信号,提出某些药物与其使用过程中临床出现的不良事件可能有关的信号。有文摘报道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ADRs)每年有7000 ̄14000例发生,68%的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被判断是可以预防的,其中药师可避免57%的发生。良好的药学监护制度可避免许多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这种监护制度在给药前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评价,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主要途径。3药学监护是推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因素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药物的使用及经费的控制日益严格,如何有效使用药物,保证用药质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必要花费,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是摆在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不再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由医学会负责。这说明此项工作更趋向专业化。药师在药学监护活动中完整地记录了病人的有关健康情况;记录了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记录了药物对机体个体差异的血液浓度情况;这些将为对药物的作用评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提供了原始的法律依据。

篇3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1-0054-03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file table for CCU patients*

SHEN Xiaoyun**, FANG Yu, ZHU Deqiu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Shanghai 20006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file table for CCU patients so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be implemented to the patients. Methods: Medic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CCU, the monitoring level was defin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a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file table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Result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medication in the patients could be greatly standardized and trended to be more reasonable by the established table. Conclusion: The table will help physicians achieve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and make an effort for drug users to achieve maximal health benefits and minimal drug-induced damage and cost.

KEY WORDS CCU;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据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表明,在2011―2015年间,全国各入网医院使用药品大类按金额排序,心血管系统药物用量一直处于领先。该类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已经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而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用药复杂等特点,部分患者罹患多种疾病,住院治疗用药品种繁多,合理用药形势严峻。临床药师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正确选择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当前已成为药学服务新的工作模式[1]。 CCU临床药师参与全程药物治疗,可以协助医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药学的核心价值。另外,部分医师对患者个体差异或者药物相互作用等关注度不够,用药不尽合理。笔者在工作中尝试建立个体化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将协助医师用药做到个体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CCU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现阶段CCU临床药师的工作基本以临床科室为中心,与医师同步参加患者的医疗工作,包括参与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提出药物治疗意见与建议、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和合理用药教育等。笔者2013年就我院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发表了论文[2],对于我院临床药师的培训体系做了小结,其中包括计划性科室轮转,持续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技能。规范化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临床药师积极性。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适应临床药学发展。笔者还在2016年初发表了关于CCU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及病例分析的论文[3],总结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临床药物治疗经验,对CCU患者的用药特点有了很深的了解,为建立分级药学监护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设计CCU患者分级药学监护表的原因及理念

在我国,有较多文献报道了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体会[3-10],但对于药学监护的开展模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提供药学服务仍缺少论述。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时,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以翻阅医师填写的住院病历来了解,对于关注药物治疗相关信息的临床药师来说,显得不够得心应手,也不够直观。

如果能建立一个CCU患者个体化的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现病史、诊断、既往史、用药史等药物相关信息汇总在一个表格中,并定义监护等级,这样便于临床药师在CCU繁忙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的用药信息,更有效地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药学服务,协助医师用药做到个体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张表格中严密监护患者每天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及检验指标的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药学监护,最终对患者的药学监护结果做出评价。

3 CCU患者分级药学监护表的建立

3.1 设计表格

结合CCU临床诊疗实际情况,回顾性搜集、整理和掌握患者的用药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监护等级。及时、清楚地记录临床药师的建议以及是否被医师采纳等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分级药学监护表”,对特殊人群,特殊药物进行重点监护。其中比较难定义的是监护等级,这与自己实际工作情况相关,笔者自定义的药学监护等级见表1。当然,临床药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监护等级,以便对患者进行安全合理的药学监护。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院CCU患者分级药学监护表(表2)。

3.2 病情回顾与患者随访

利用表格工作后,针对监护原因,与临床医师一起对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进行回顾。总结主要是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指南、专家共识、文献等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4 结语

分级药学监护表与药历不同,一般药历是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书写形成的完整技术档案资料。而分级药学监护表是以药物个体化治疗为中心的档案,建立时间上更加灵活,建立内容更加自由,在入院时或治疗过程中均可建立。在实际过程中,笔者结合CCU复杂的用药情况,创建合理的患者分级药学监护表,通过每天记录了解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用最直观的方法掌握复杂的信息,便于对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也便于形成大量记录后的整理分析。个体化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可以让临床药师在监护过程中提醒医师药物禁忌证和药物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判断更有针对性,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秦红梅, 宋怡. 药学监护中的人文关怀对推动合理用药的影响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12, 33(3): 76-77.

[2] 沈筱云, 祝德秋, 黄之训. 我院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J]. 中国药房, 2013, 24(37): 3478-3480.

[3] 沈筱云, 祝德秋, 方昱. CCU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及病例分析[J]. 上海医药, 2016, 37(1): 67-71.

[4] 张倩睿, 韩勇, 胡琪, 等. 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中国药师, 2012, 15(6): 870-871.

[5] 黄瑾, 刘正跃, 田泾. 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20): 1648-1650.

[6] 蔡海霞, 赵红卫, 黄改荣, 等. 临床药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药学监护[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 21(4): 458-460.

[7] 刘丽华, 何鑫, 李昕, 等. 临床药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J]. 中南药学, 2009, 7(10): 785-787.

篇5

将我院自行设计的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化报告程序与军卫1号系统的医、护工作站和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依托医院局域网,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网上填表上报,临床药师网上接到报告后,又可直接进入医生工作站及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打开患者病历,查看用药记录,临床药师第一时间走入病房了解ADR患者的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参与引起ADR靶药的判断、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监控ADR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等情况,使临床监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为一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方法:临床科标准化系统网络上报ADR医院ADR监察小组接收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第一时间走入病房参与判断产生ADR的靶药,调整ADR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学监护站全程监测ADR患者的治愈情况作出真实、客观、准确评价。

2结果

我院自行设计的ADR数据标准化程序,是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报告表为依据,设计收集数据源,针对医院各科室相对独立的特点,设定各科室终端客户软件,直接与医生、护士对话,收集第一手的ADR资料。其主要功能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病历的采集、整理、备份、数据的反馈、检索统计、上报、接收、打印。

实现了ADR监测报告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医护工作站、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三者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临床药师可对ADR患者进行即时、实时的临床监测,在医院形成一个ADR上报、救治、监测、监护、跟踪随访为一体的监测网络。

实现了临床科室上报ADR的及时性和临床药师监测的即时性,这两者是药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走入病房的必要条件。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网上填表上报,ADR监察组网上接到报告后,又可直接进入医生工作站及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打开患者病历,查看用药记录,及时走入病房监控ADR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等情况。

目前国内医院ADR监察工作大多由药剂科负责,但由于药学人员远离临床,看不到患者,只能凭借临床科室上报的ADR报告表对ADR进行评价,工作被动。对ADR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的工作方法临床实践的系统性强,特别是临床药师亲自走入病房,参与ADR患者的会诊、药物治疗、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以及对ADR监测的即时性,可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优势,指导合理用药。临床监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为一体工作方法在我院运用5a多,临床药师参与系统的药学监护、治愈ADR患者1146例,临床科室主动上报ADR由原来每年平均29例,增加到每年平均260例,覆盖全院33个临床科室。

3讨论

临床药师对医院ADR进行系统的药学监护的工作模式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与临床药学监护为一体的方法,对药学人员在医院集中监察ADR的工作重点由ADR报告表的搜集、整理、统计延伸到直接面对患者,参与判断产生ADR的靶药及ADR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调整、转归整个临床过程工作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临床研究应用,这种工作模式适用于各级医院监控ADR。

该监测方法有效地提高ADR监控的即时性,改变国内目前临床药师看不到患者,仅以报告表内容作为判断ADR标准的被动局面。以往ADR上报大多滞后,收到报告表时,患者的ADR表现已消失或患者已出院,只能以报告表作为判断依据。改变工作模式后,临床药师在网上接收到ADR报告表,可即时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平台上进入医生工作站,查看患者医嘱、用药情况、临床检验等医疗资料,在患者症状出现时,立即走入病房,直接面对患者,亲自查看患者的临床表现,协助医生判断产生ADR的靶药,提高对ADR监测和评价的实时性、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

此监测方法突出临床实践,打破传统的医院集中监测ADR的局限性,改变国内目前医院ADR监测工作仅限于搜集ADR报告表的被动局面,有效地发挥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医院集中监测ADR也仅限于ADR报告表的搜集、统计,对于患者发生的ADR与用药的关系、药物对原患疾病的影响、ADR的治疗等缺乏系统的临床药学监护,我院这种工作模式由于是ADR监控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学监护站均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临床药师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深入病房参与ADR判断和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调整,实施监控、判断、救治、监护、跟踪随访为一体的监测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药学人员的作用。新晨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解决临床ADR上报滞后的问题。将ADR标准化监控系统建立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生工作站和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平台上,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本科室终端机上进入ADR监控程序直接填表,自动上报到ADR监测组,实现及时、快捷,上报ADR。

医院ADR监控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网络化,免去临床医生手工填写、人工传送的繁琐,使ADR监控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有效地减少了错报、漏报。

各临床科室既可自成子系统,又与全院组成大系统,方便各专业自行监测、检索、统计分析和全院集中监测、总结,统计分析ADR。

篇6

1.1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临床药师必须承担院内外的医、护、病提出的用药咨询服务工作。我们制订了专门的《药学咨询记录本》,在药剂科主办的《临床药学信息》、处方笺及门诊诊疗手册等处标明药学咨询电话号码,方便了患者及工作人员的用药咨询,临床药师对每一次药学咨询都能认真听取,及时解释,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每周一、周五由主管以上职务药师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到门诊药学咨询台进行药学咨询服务,窗口单位随时对医、护、病问题进行解答。此项工作不仅让药学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1.2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ADRM)ADRM工作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始于1993年,但我院医护人员对这项工作仍缺乏理解和认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直不够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几年来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数量、质量不能真实地反映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2000~2005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年报数量平均为0.53%,与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的1%还有一定距离。鉴于此情况,临床药师调整了原由临床自动上报ADR,改为每周主动到临床科室宣传、收集并协助上报人填写ADR报表,认真评价、整理统计入档后,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及时向临床反馈ADR评价分析结果及相关信息。由于我们的努力,成绩显著,上报率已达到了1.2%。

1.3临床药学室对引进新品种药材进行药学论证工作为了加强新品种药材引进管理,我院对新品种药材审批和药品合理使用严格把关,临床药学室对新品种药材的引进进行药学论证工作。临床药学室接到临床科室药品申请报告单后,立即收集药品相关信息,严格审查新品种药材的详细资料,如药品说明书、价格、药理、毒理、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是否为医保药物、招标药物及我院现有同类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床使用评价、价格等,作出该药的药学部分评价分析后,药事管理委员会结合临床药学室提供的药学资料及临床意见,对预采购的药品进行科学分析,权衡利弊,作出是否采购的决定。

1.4全院及科室内的药学教学工作再教育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

临床药学室每周四组织全科药、护技术人员采取轮流讲课的方式,进行晨间药学教学工作;对全院医务人员和基层官兵、老干部、病人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药学知识培训,如采取问卷答题、座谈讨论、专题讲座、发送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5药学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是一项较为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工作做得好,可形成一个医院药学知识的宝库,为咨询服务、药学教育提供知识积累,同时掌握国内乃至国际药学动态。网络的快捷、便利,无疑已成为搜集检索药学情报的最好手段之一,但临床药学室还没有联通外网,我们只能利用手头现有专业资料,尽量保证为临床科室提供药学信息服务。

1.6创办《临床药学信息》我们以为临床提供药学专业服务为目的,合理用药为宗旨,把我们收集到的近期国内外药学知识、院内药学信息,每季度出版一期《临床药学信息》,内容上力求新颖、实用,包括药学动态、药物与临床、ADR评价分析、新药介绍、处方合理用药分析等。

1.7进行科内各类药学档案管理如药学人员技术档案、论文、科训、教学档案、ADR监测档案、图书资料档案等,并进行工作量统计分析,按时上报给相关人员。

2药师的临床工作实践

2.1处方、病案的查阅工作为了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学室每月对门诊处方及临床病历进行抽查,统计处方合格率、不合理用药使用情况等相关问题,并写出评价分析,以院内局域网及书面形式,向全院相关人员进行通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规范与药物有关的医疗文书的书写,提高整体医疗素质。

2.2开展临床药学监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重点病人监测用药过程,并从药物生物利用度、药理等方面对医生的施用药物予以支持,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尽量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和用药信息。并重点加强对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测工作。

2.2.1专科定点深入参加专科每周主任查房、病历分析讨论、教学等专业活动;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 查阅服药与治疗用药医嘱记录;进行用药调查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置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

2.2.2重点病例的药学监护药师对临床科室危重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参与会诊抢救或提供了个体抗感染给药方案的重点病例,依病情每日或隔日深入病房,直接面对病人进行监护,并认真查阅病历及治疗记录,观察病情变化,对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治疗方案评价,必要时提出修正方案建议。直至患者病情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束,方可结束重点药学监护。

3存在的不足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院临床药学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3.1临床药学是一门新的学科领域我院规模有限,还没有完全感受到大气候的影响,而且国内一些有关的法规尚不健全,致使我院临床工作者对药学工作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如一年来对病人的药学监护仅有4例,不良反应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等。

3.2各种软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完善 血药浓度的监测工作是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一部分,我院还没有开展;临床药学编制少,我院没有专门的情报药师,没有专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药师,没有专门的临床药师。目前临床药学所有工作都由一个人来承担,所以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不精不细,较为笼统,工作做得不够系统,有的甚至断断续续,无法坚持。

篇7

近年来,有关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1-2],然而,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未能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器官,并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甚至休克、死亡等严重临床表现[3-4]。本文对我院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药学服务对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118例为观察对象。

1.2方法

对118例观察对象的人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其中,19~30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7.12%,31~45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5.42%。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118例观察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超剂量服药(22.03%)、煎煮时间不当(22.03%)、煎煮方法不当(21.19%)以及自行用药(18.64%)。见表2。

2.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分析

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3.90%)、皮肤黏膜系统(29.66%)以及循环系统(25.42%)。见表3。

3讨论

3.1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清热类中药是指以治疗里热、清解里热为主的药物,传统医学将其用于高热烦渴、阴虚发热等疾症的治疗,现代医学将其用于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治疗[5-6]。本组资料对其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但青壮年人群是主要发病群体,如本组资料中,19~30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7.12%,31~45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5.42%。可能的原因为这类人群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较多,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2)就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而言,不良反应发生在消化系统的比例最高(33.90%),这可能与清热类中药药性寒凉、较易对脾胃造成损伤有关[7-8];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29.66%)以及循环系统(25.42%),应给予重视。(3)应重视清热类中药饮片鸦胆子的不良反应,其性寒,有清热解毒、止痢疾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可累及多系统并伴有多种临床表现[9],提示临床用药应做好药学监护工作。

3.2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本资料显示,118例观察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超剂量服药占22.03%,这可能与医生用药习惯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关,如黄连用药不应超过5g,山豆根应小于6g等;煎煮时间不当占22.03%,中药煎煮应注重时间,有些中药饮片应长时间煎煮以消除其毒性,有些中药长时间煎煮后则可导致药效降低或消失;煎煮方法不当占21.19%:应区别对待不同的饮片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煎煮大黄时,加药顺序将与大黄的药效相关,再如辛夷花花蕾有毛刺,煎煮前应先予包裹;患者自行用药占18.64%:很多患者未经门诊医生指导偏信民间偏方、验方,自行采购中药饮引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11]。

3.3药学服务对策分

鉴于本文上述观察结论,院方以及临床药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降低或控制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编印宣传册、播放安全用药视频讲座、发放宣传明白纸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中药饮片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等知识,定期向患者宣传安全用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防范能力。(2)加强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应避免自行采购中药饮片,如有用药需求应积极主动向医护人员、药师咨询,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严格处方审核:临床药师应严格处方审核,杜绝超剂量服药或超长疗程用药,如黄柏用药应不超过12g等,最大程度的降低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严格把关药品质量:院方应制定确定中药饮片质量合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责任;药剂科工作人员应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中药饮片的验收以及日常养护,确保药品质量合格。综上所述,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多,药学工作人员应加强宣传,做好用药指导,严格处方审核,做好药品质量把关,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余恒跃 年士恒 李树鹏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黄胜男,张冰,林志健,等.清热类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与药学监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701-703,709.

[2]郭朝民,商培培.206例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307-308.

[3]刘彬辉.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药学服务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6,13(1):100.

[4]朱葛馨,王丽霞.中药安全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32-34.

[5]王孝敏,王丽芳.医院中药饮片安全用药及风险防范[J].中国药事,2015,29(6):636-642.

[6]王学敏.4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2016:303-304.

[7]丁晓燕.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348-2349.

[8]肖随安.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73-74.

篇8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篇9

作者简介:吴海燕,主管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0-87755766-8430。E-mail:Wu-hai-yan407@163.com;陈杰,副主任药师,博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对于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仍在摸索与试验阶段[1,2];2006年,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以下简称“规范化培训”)启动。药学病例分析的书写可反映学员的临床思维与职业敏感性的培养情况,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重要的教学方式[3],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学制一年的培训学员需书写至少10份病例分析,学制半年的学员则需书写至少2份病例分析。我院自2010年起成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目前共招收了20多名抗感染药物专业的培训学员,对抗感染药物专业学员书写药学病例分析的基本情况与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带教教学实践,学员书写的药学病例分析质量均有提高,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学员书写药学病例分析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1.1选题情况

我院自2010年以来招收的抗感染药物专业学员共书写160份药学病例分析。书写药学病例分析选题情况见表1。

1.2书写药学病例分析存在的常见问题

通过整理分析抗感染药物专业学员书写的160份病例分析作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问题:(1)选题不恰当。包括选题简单,不易展开讨论;或选题偏于宏观、讨论点过多等问题。该问题的实质是学员临床经验不足,职业敏感性较弱,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宜的治疗事件。这类问题占较大的比例(37.5%),对学员来说是难点之一,应该引起带教老师的重视。(2)讨论及分析。包括没有讨论点、未针对明确的药物治疗事件展开讨论;未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论据不充分、条理不清晰或逻辑关系混乱。此类问题占35%。(3)病史摘要。病史过于冗长、治疗过程描述不清晰,不注意删减和处理病史信息,甚至与药历书写雷同;缺少与主题相关的药物治疗信息,没有强调和突出临床药师干预过程;没有体现结果,不清楚患者是治愈、好转还是死亡。此类问题占33%。(4)其他问题。缺少前言或前言没有交待主要背景;引出的讨论问题较牵强、讨论的目的不清楚;整个文章有较多书写语序、文字书写错误等;总结不切主题、空话套话多;参考文献不注意时效性、格式不规范、文献质量较差等。此类问题占15%。书写药学病例分析常见问题见表2(部分病例分析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问题)。

2药学病例分析的相关概念

2.1定义

医学病例分析(或称病例报告,Casereport)是临床上有关单个病例或几个病例的详尽报告,通过对新发疾病、罕见疾病或某些常见疾病的不常见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与记录,以引起医学界的注意[4]。药学病例分析借鉴医学病例分析,定义是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一次治疗事件的描述,以具体病例药物治疗的过程及相关问题的分析总结为主要内容;且根据规范化培训中学员作业的要求,明确仅对单例病例进行分析。因此,药学病例分析是1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次治疗事件的描述,着重讨论一个问题,强调药师的作用。

2.2内容与要求

参考临床医学的病例分析内容,药学病例分析包括题目、前言、主体、讨论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5],但具体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主要突出药学特点。

2.3作用

药学病例分析的书写可以强化撰写者对不同药物治疗事件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职业敏感性、拓宽专业视野,从而培养撰写者的药学知识应用能力、药学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

2.4药学病例分析质量点评

药学病例分析质量点评要点包括:讨论的问题选择适宜、分析论据充分、重点突出、病史资料简明扼要、用语规范、格式统一。具体根据《病例分析质量缺陷评价表》进行评价。

3药学病例分析写作的教学情况

3.1药学病例分析与教学药历的区别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员容易将药学病例分析与教学药历的写作内容混淆。教学药历(Medicationhistory)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而为患者建立的用药档案[6],详细地记录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且教学药历的书写经验已有较多报道,学员从中获益颇多[6]。药学病例分析和教学药历的内容、特点、功能不尽相同,但目的一致。对于药学病例分析写作的教学通常先将药学病例分析的概念以及内容以授课的模式向学员进行介绍及举例说明,并且着重讲解其与教学药历的区别。药学病例分析与教学药历的比较见表3。

3.2各部分内容的书写要点

药学病例分析的题目应突出讨论主题,简洁清晰,尽量体现临床药师作用。前言介绍主要背景,引出讨论问题,阐明讨论的目的。主体即病史摘要,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阳性体检与辅助检查、与主题相关的疾病情况(简要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药物治疗(详细且条理清晰)、治疗经过(强调和突出临床药师干预过程)、应有结果体现。如果病情复杂、疗程长等可辅助图表,注意书写需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治疗内容应舍弃,切记无关文字过多,冲淡主题。讨论部分应对该治疗事件进行讨论及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是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实体会;且需要学员具有文献检索能力,分析、归纳与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是药学病例分析的难点。在书写过程中应注意,选定主题和理论知识应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分析对比;应体现临床药师的逻辑推理与分析思路;注意相关因素的全面甄别;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分析,参考文献要求引用准确,文中标注清楚、著录格式统一;还应注意文献质量,重视时效性及权威性,尽量保证国内外文献兼顾等。

3.3点评标准的告知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员明白药学病例分析的写作要点,培训老师还应将质量点评的内容告知学员。学员在了解质量点评要点后,可对应评分点对已完成的初稿进行修改,以达到药学病例分析的写作要求。

4讨论

药学病例分析的书写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临床药师以其职业敏感性和专业视野,善于发现“不普通的事”。包括常规治疗中、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特殊病理状态(肝、肾功能不全)、特殊药物(华法林、环孢素、丙戊酸)治疗以及特殊治疗方案[血透、腹透、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中出现的“不普通的事”,然后用简要、清晰、详略得当的语言概括事件的发生经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归纳与总结问题,在书写过程中需注意理论知识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分析对比,体现临床药师的逻辑推理,重点在于体现临床药师在治疗事件中的作用。其书写要求与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问题导向性学习法”一致。

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负担也日益加重,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引发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品也随之增多,但这些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影响。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文献报道中除去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个案报道做了总结,并对如何规避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在此类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引起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抗精神病药物概论

1.1与抗精神病药品的区别和抗精神病药物虽皆为中枢神经系统药,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系指列入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长期用药后可产生精神依赖性和周期地或连续地使用某种药物的欲望,即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等,给用药者造成伤害[1]。而抗精神病药品是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心理性精神障碍和一部分情感性精神病及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的药物,除了发挥正常的药理作用外,长期用药不会产生精神依赖性。

1.2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抗精神病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②硫杂蒽类。如氯普噻吨、氟哌噻吨等。③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④苯酰胺类。如舒必利、泰必利。⑤二苯氧氮平类。如氯氮平。⑥二苯丁哌啶类。如五氟利多[2]。抗精神病药物除以上几类外,尚有苯并异唑衍生物利培酮等。

2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2.1心律失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可能为心肌复极化障碍、药物的奎尼丁样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对心脏的影响引起心电图的改变[3]。以氯氮平的发生率最高为38.1%,其次为氯氮平、维思通合用30.95%,奋乃静16.67%。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速(50%)发生率最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1.9%)第二位,窦房传导阻滞(7.14%)、左束支传导阻滞(7.14%)、窦性心动过缓(7.14%)第三位。

2.2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各种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干扰乙酰胆碱代谢,抑制肠蠕动,发生肠梗阻现象[4]。其次精神障碍患者常合并异常的精神状态、活动量、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是导致肠梗阻发生的原因。

2.3月经紊乱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影响上轴的调节和激素的合成、转运及作用,导致月经不调[5]。已知氯丙嗪对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阻断作用,间接影响前叶的内分泌功能,减少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含量,但增加催乳素的释放,使血浆催乳素含量升高,抑制性周期,临床可见增大、泌乳、闭经、经期紊乱等。

2.4尿潴留抗精神病药有抗胆碱效应,松弛膀胱逼尿肌,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6],特别是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高效价药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氯氮平有抗M受体作用,也可出现尿潴留。

2.5血脂代谢紊乱APS对血脂代谢及体质指数影响的机制相当复杂,较具说服力的观点认为多发生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7]。产生血脂代谢紊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躯体因素、饮食因素以及精神病患者生活场所局限导致运动过少等。

2.6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接受氯氮平治疗最严重的副反应,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①钙离子通道异常。②药物直接毒性作用即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导致心肌缺血,而心肌缺血和心肌复极不均衡性与不稳定性可诱发恶性心率失常[8]。

2.7浆细胞性乳腺炎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泌乳素抑制因子)受体引起脑垂体释放泌乳素(PRL),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则有微弱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可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使血PRL升高[9]。PRL升高将引起溢乳,如长期溢乳加上抵抗力下降可能引起乳管分泌物聚集,阻塞乳管引发乳管周围炎,继而发生浆细胞性乳腺炎。

2.8血清总胆汁酸增高与药代动力学有关[10]。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物均对肝脏有毒害作用,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致使血清总胆汁酸增高。

2.9血糖代谢异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代谢异常,包括诱发新的糖尿病、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或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其作用机制不很明确,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对胰岛素敏感度和葡萄糖效力有一定影响,或者引起胰岛素的抵抗所致[11]。

3防治对策

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精神疾病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治疗被动,配合性差,医务人员要以理解、尊重、同情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取得其好感和信任,用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分阶段、连续、形式多样的心理护理[12]。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自知力和自理能力较差,对药品的认知能力也较差,医护人员日常的工作中更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护理,以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认真细致的态度、不怕辛苦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微小细节,使他们感到温暖、安全和关爱。从对患者心理和生活上的关心入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耐心细致地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药物的疗效及如何正确对待药物的副作用,减轻患者对药物及其副作用的恐惧感,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2重视老年和病重患者的用药安全老年人常伴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较多,在此基础上服用精神药物,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老年人对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敏感,尤其是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共济失调等,这些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跌倒、骨折和心源性猝死等[13]。病重患者认知能力往往缺失,需要嘱其亲属和陪护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密切观察老年人和病重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以便遇到情况及时处理。

3.3关注抗精神病药物与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选择性差、作用广泛,对肝脏CYP酶系影响比较大,容易与多种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的改变[14]。因此临床在合并使用相关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效应的改变,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适时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3.4加强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学监护对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药学监护,将有助于提高药疗效果,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5];同时由于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也降低了医疗费用。

3.5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临床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如针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肥胖,调整患者饮食,采用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必要时要限制饮食,增加活动,减少睡眠。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患者服药后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不愿活动,所以要督促患者活动,减少睡眠时间,可采用奖励的方法使患者增加运动量,积极参与锻炼,促进能量代谢,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动力性肠梗阻的精神障碍患者,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的物理疗法激发人体的积极因素,刺激和提高肠道自主神经的作用,促进肠蠕动,主动解除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而促进病情好转等。

精神病患者是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病痛,也忍受着药物不良反应带给他们的痛苦。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真诚的理解、关心他们,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认识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病者的伤痛,努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并使他们早日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宋志伟,王晓红.正确区分与抗精神病药物[J].内蒙古中医药,2008,6(3):59.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8-179.

[3]叶泽文,代高坤.几种抗精神病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908.

[4]陆岩.精神障碍患者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19例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0):657-659.

[5]王艳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月经紊乱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09,21(5):509.

[6]杨华,丁宁.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尿潴留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46.

[7]何寿国,钟洁海,温广妹.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1):26-27.

[8]梁新华,高彩荣,杜一顺,等.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2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3):201-202.

[9]洪胜龙,钱呈兴,焦建平.抗精神病药物致浆细胞性乳腺炎11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6):26,32.

[10]黄美蕊,方芳,黄杰.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 对血清总胆汁酸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2):73-74.

[11]陈情,张林杰.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 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1):30-31.

[12]张平,张月芳.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心理护理[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4):249-250.

[13]陈金兰,张巧稳,张敏.常用抗精神病药及其与相关 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药师,2008,11(10):125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