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结构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8 09:18: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用建筑结构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

篇1

裂缝修补主要以恢复结构材料的防水性及耐久性为目的,也有从维护人身安全及注重美观的角度而进行修补的。在满足修补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经济性来决定修补的范围及修补的规模等。

一、修补设计

修补设计原则上应根据第四章是否需要修补及补强加固的判定结果,进行恢复己开裂结构件的机能及耐久性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以及在选择修补时间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设计。

进行修补设计时,应考虑如下事项:

(1)根据是否需要修补的判断结果,设定修补范围及规模,还应

按需要再度调查现场。

(2)掌握开裂原因、开裂状况(裂缝宽度、深度及型式等),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环境条件(一般环境、工厂地区、盐类环境、温泉地带、寒冷地带及特殊用途)。

(3)为了明确规定修补目的及恢复目标,考虑(2)中的环境条件,选定最适于修补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及修补时间。选择修补工法,可按开裂现场及开裂原因参照表6.1所示内容决定。另外,当构筑物处于盐类等苛刻环境时,应选择比普通环境条件高一个等级的材料及工法。如有可能,裂缝最好在稳定后再作修补;对随环境条件变化的温度裂缝,则宜在裂缝最宽时处理。

混凝土建筑物及构件的修补恢复目标将视竣工时的初期性能、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开裂原因、劣化程度及劣化范围等而异,另外,保修年限也不尽相同。

通常,可将修补恢复目标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①恢复到与健全构件同等性能。因水泥的水化热、碳化、千缩而产生的裂缝等,是作为搞清开裂原因而进行修补的对象。希望保修年限定为10-15年。

②恢复到不妨碍使用的程度。当由钢筋腐蚀、碱性骨料而导致的裂缝及由此产生的劣化度比较明显时,或者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不能将所有原因都搞清楚时,年限定为5-10年。

③恢复到能够确保人身安全的程度。一般针对以确保人身安全而进行的应急修补工程。

(4)必须充分研究修补作业所必要的机械材料、脚手架及工程现场对周围人群的安全保障。

二、修补工法及特点

2.1表面修补法

常用的方法为涂覆法,增加整体面层,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浆液粘玻璃丝布,表面缝合等。

(1)涂覆法:混凝土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表面裂缝时,采用手工或机械喷涂方法,将修补材料涂覆于混凝土表面,起到表面封闭作用。涂膜厚度在0.3~2.5mm之间,厚度大者适应裂缝变化能力强。选用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使用条件(室内、室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介质腐蚀情况)以及裂缝活动情况等,例如,要求耐磨的地坪可选用环氧沥青涂料,聚氨酷涂料,聚氨酷沥青涂料等刚性涂料,不稳定的裂缝修补可选用聚氨酷弹性体,橡胶型丙烯酸酷涂料等弹性涂料。

(2)增加整体面层: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较多,分布面较广时,常采用增加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整体面层的方法处理。多数情况下,整体面层内应配置双向钢丝网。有条件时,宜采用喷射法施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整体面层。

(3)压抹环氧胶泥:对于数量不多,又不集中,缝宽>0.lmm的裂缝可采用此法处理。

(4)环氧浆液粘贴玻璃丝布:一般采用环氧树脂胶料或环氧焦油胶料,粘贴1~2层玻璃丝布。

(5)表面缝合:在裂缝两边钻孔或凿槽,将u形钢筋或金属板放入孔或槽中,用环氧树脂砂浆等无收缩型砂浆灌入孔或槽中锚固,以达到缝合裂缝的目的。

2.2局部修复法

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预应力法等。

(1)充填法

用钢钎、风镐或高速转动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最终凿成V形或梯形槽,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或聚氯乙烯胶泥、或沥青油膏等材料封闭裂缝。其中V形槽适用于一般裂缝修补;梯形槽用于渗水裂缝修补;环氧砂浆适用于有结构强度要求的修补;聚氯乙烯胶泥和沥青油膏仅适用于防渗漏的修补。

(2)预应力法

用钻机在构件上钻孔,注意避开钢筋,然后穿入螺栓(预应力钢筋),施加预应力拧紧螺帽,使裂缝减小或闭合。如条件许可时,成孔的方向应与裂缝方向垂直,见图2.2(a)钻孔方向不与裂缝垂直时,宜采用双向施加预应力,见图2.2(b)。

(3)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

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等构件,由于运输、堆放、吊装不当而造成裂缝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类裂缝有时可采用凿除裂缝附近的混凝土,清洗、充分湿润后,浇筑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养护到规定强度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构件仍可使用在工程上。用这种方法修补己断裂的构件应特别慎重。此外,修补前应检查钢筋的实际应力和变形状况。修补混凝土宜用微膨胀型。修复工作必须十分仔细认真,否则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将导致失败。

2.3灌浆法

将水泥或化学浆液灌入混凝土缝内,使其扩散,固化。固化后的浆液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与混凝土能较好地粘结,从而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使构件恢复使用功能,提高耐久性,达到堵漏防锈补强的目的。

用于结构修补的化学浆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环氧树脂浆;另一类是甲基丙烯酸甲酷液(简称甲凝液)。用于防渗堵漏的化学浆液主要有:水玻璃、丙烯酞胺、聚氨酷、丙烯酸盐等。这些不溶物可充填缝隙,使之不透水并增加强度。

虽然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法多种多样,但我们不能只知其一、只用其一,而应牢牢掌握每一种方法,以一变应万变,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尽量实现修补最优。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01

篇2

房屋安全鉴定定义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以国家相关法规和相关工程技术作为标准,以查勘以及检测和验算作为手段,实现对既有房屋结构当前的完损以及使用状况和抗震能力与危险程度等方面做出科学鉴别和评定的技术性管理工作。房屋安全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我国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发生了直接关系。最近几年房屋安全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财产遭受到了巨大损失,所以说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迫在眉睫。

一、民用建筑安全鉴定的重要意义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在房屋进行安全管理方面、房产价值评估方面、安全排查方面、以及房屋灾后加固、房屋装修改造纠纷界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评价既有民用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保证已有房屋继续安全使用和挖潜利用房屋资源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二、民用建筑安全鉴定的类型

已有民用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工作主要包含偶然作用类、施工质量类、合同纠纷类等几类工程问题。

1、偶然作用类

①火灾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火灾作用后的建筑进行的主要是表面损伤检测和材料强度检测,并且对预应力结构以及对预应力构件进行荷载试验以评价其承载力。

②爆炸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由于人们使用电器种类的增多以及天然气、煤气的不正确使用,爆炸在民居中频繁发生,因此爆炸后的房屋的损伤检测工作尤为重要。经受爆炸作用后的民用建筑结构检测包含现场检测、墙体等构件垂直度检测[ ]。

③地震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对于震级较高的地震,在地震之后的民用建筑在经过可靠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够决定其是否能继续使用或加固后继续使用。

2、施工质量类

我国建筑市场由于建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建筑质量存在较多问题。常见的施工质量类问题包含材料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施工初始损伤等。如果新建的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安全质量鉴定方可进行使用。

3、合同纠纷类

如今因房屋建造所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房屋安全鉴定能够对房屋的破损程度和原因进行鉴定,可以为司法的裁定提供事实依据,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三、既有民用建筑安全鉴定方法

1、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是在房屋安全鉴定人员对被鉴定房屋的建造情况调查、现场查勘,在图纸完备的情况下,通过对原设计图纸对房屋的各个部位构件的校核,然后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和验算对房屋进行安全等级评定,是一种比较粗糙的鉴定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凭借鉴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对房屋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整体分析,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鉴定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其与鉴定人员个人水平密切相关,缺少现代检测技术的必要保证和科学评定程序,鉴定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因而鉴定结果有效性低。

2、实用鉴定法

实用鉴定法以传统的经验法作为基础,依据的是鉴定人员的全面分析鉴定,并且列出房屋的损坏原因,列出明确的鉴定、检测项目,鉴定人员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和测试手段对被鉴定房屋的损坏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对房屋结构的使用材料、材料强度等方面用仪器进行实地检测,然后再对检测值按有关规范进行分析和计算,结合结构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得出较准确的鉴定结论。实用鉴定法一般要完成:①初步调查建筑物的原始概况,包括调阅图纸及规划、勘探、环境等技术资料。②对建筑物的各组成部位进行检测和查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③在实验室进行构件试验以及通过相关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模型和结构验算分析[ ]。

3、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概率以及数理统计原理作为基础的,采用的是非定值统计规律进行的结构可靠性的鉴定。概率法是依据结构可靠性理论,用结构失效概率来衡量结构的可靠程度。概率法指的是在结构抗力以及作用效应之间进行一定数量关系的建立,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

四、既有建筑安全鉴定在工程中的应用

以位于 X市环翠区海港路73号的某一项目为例,该项目建于1981年。该建筑采用的是4层砌体结构,每一层的高度为4米,建筑物的总高度为1.45米,该项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921.6m2。

鉴定过程:

1、工程现状初步调查

对X项目进行初步调查,主要包括房屋概况、建筑设计情况、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图纸资料等。

经过对X项目工程现状的初步勘察,我们可以得知X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的平(立)面尺寸以及建筑的做法和构造处理都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建筑结构的体系以及结构布置方面也基本合理,建筑结构以及构件之间的链接很可靠,墙体采用的砌筑方式也很正确;X项目的建筑地基也很稳定没有发现不均匀的沉降以及墙体裂缝等一些不良现象;X项目建筑的楼板以及楼面也很平整,没有发现明显的扭曲变形现象,此外X项目建筑房屋的防水性能也很好,也没有发现有任何积水的迹象以及墙体发霉的现象。

2、地基基础

X项目建筑的地基很稳定,没有发现不均匀的沉降引起的建筑倾斜以及散水等现象。

3、上部承重结构检测

从对X项目建筑现场的检测来看,X项目建筑在建筑结构布局方面基本合理,设计的传力路径以及结构的选型都很正确,圈梁的尺寸以及配筋和材料的强度都符合设计规范,在检测时发现X项目建筑在支撑大梁的窗间强没有出现竖向裂缝,在建筑的纵横墙的交接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并且通过对承重墙体的检查发现没有倾斜、裂缝以及酥松现象,墙体的连接以及砌筑方式也是正确的[ ]。

4、抗震设施检测

通过X项目建筑的现场检测可以发现,在该建筑中没有设置构造柱,并且在建筑的内横墙上也没有设置圈梁,设置的构造柱以及圈梁也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5、围护系统

对X项目建筑的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楼板以及屋盖出现明显的变形、裂缝现象,X项目建筑的屋面防水以及排水等方面的性能良好,没有出现老化、渗漏以及排水不良的现象,门窗的封闭良好可以自如地开启,X项目建筑墙体也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形以及裂缝。

【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清楚了对既有民用建筑进行安全鉴定的必要性,了解了既有记住安全鉴定的内容,并且了分析了对既有民用建筑进行安全鉴定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对安全鉴定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有关既有建筑房屋安全鉴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既有建筑房屋安全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铭建.既有民用建筑安全鉴定方法及工程应用[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李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51.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民用建筑是现代民间文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民用建筑的安全则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住房问题得到了普遍关注,民用建筑的发展呈持续升温的态势【1】。民用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老化、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管理使用不当等,造成混凝土结构某种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累积将导致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下降、结构性能劣化、耐久性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2-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防治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

1 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裂缝是混凝土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是由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微裂缝扩展引起的,当结构中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或其应变超过其极限变形值,结构都会产生裂缝,引起持久强度的降低,影响建筑物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所以我应合理控制建筑物的裂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两大类荷载。第一类是静载荷、动载荷及其它荷载;第二类是变形荷载,包括温度、收缩。而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当设计都符合规范要求时,温度变化和干缩是引起房屋开裂的主要因素【4】。我们知道,楼板和墙体之间存在温差,一般说来墙体里的应力和温差呈正比,温差越大应力越大。当然墙体本身的温度场也会影响到应力的分布和大小,当墙体沿竖向温度越快时,温度应力越大,从而形成温度裂缝【5】。同时材料的湿胀干缩与热胀冷缩同为物理现象。当干缩变形受到约束也一样要产生干缩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抗裂强度时也要导致开裂。从这个意义上说,干缩裂缝的研究可以通过当量温差作用进行研究。但是干缩裂缝的形态与温度裂缝有一些差别。主要是墙面的温度梯度呈三次抛物线规律衰减,而干缩则处于比较均匀的温度场中。因此,干缩裂缝一般表现为阶梯形或混凝土周边形裂缝【6】。

2 民用建筑防治裂缝的混凝土施工优化

2.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各种材料进入现场后,要进行抽样复试,民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按设计标准施工,严格掌握投料配合比和水灰比,现场进行塌落度试验,控制好拌合时间,保证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由于砂子中含有一部分石子和杂物,要求砂子含泥量不大于3%,碎石含泥量要求不大于2%,混凝土浇筑前,要处理好模板的接缝,防止振捣时漏浆,振捣时应设专职技术工人,振捣器插人混凝土中应徐徐提起,振捣均匀,防止局部漏振捣或过分振捣,养生也要设专人负责和检查等,严格控制好水灰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振捣密实,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2 合理控制外加剂与水灰比

现在市场使用的外加剂基本上均为引气型的减水泵送剂,这种外加剂加入后,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有了这些微小的气泡,就容易造成后期的裂缝。同时从混凝土配比试验中看出,当采用的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结构表面所产生的气泡就会越多,这主要是因为是当混凝土搅拌所用的水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被引气剂将水珠从混凝土中游离出来而排出并吸附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造成裂缝的初步形成。

2.3 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温度梯度控制在小于25℃,掺加缓凝剂或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间,减少干缩;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颗粒形状好且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合理的施工方案,分层分块浇注,夏季采用拌和材料要隔热降温,消除骨料由于初始自身产生高温,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碳灰,降低浇注温度,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粉煤灰,在负弯矩钢筋上配制分布细钢筋,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2.4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当前大模板施工是不宜选用油性脱模剂,特别是气温低时使用的轻机油脱模剂更不利于气泡排出,最好选用水性的、树脂类的或采用可粘贴的模板纸,从模板的脱模剂上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裂缝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当前经实践证明,当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少,当采用表面粗糙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就会多一些。振捣要密实,需要分层次浇注时,在上层混凝土浇注前,应充分润湿已浇混凝土,并且将表面清理干净。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泌水现象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要及时设法排除或吸干水分,严禁撒干水泥抹面或任由泌水溢出。同时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总之,民用建筑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开裂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优化,从而保障民用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凌道盛,许德胜,沈益源.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放热模型及其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2] 魏庆晨.已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新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85-87.

[3] 刘炳康、吴胜兴.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16.

篇4

 

0.背景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世界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天然气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商业用户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在燃气设计中我们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工业、商业用户的设计,在此主要针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锅炉房中的天然气管道设计进行探讨。

1.前期勘察

设计前期首先应对锅炉房的位置进行勘察,判断锅炉房的位置、建筑结构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前期勘察过程非常重要,锅炉房的位置和建筑结构是否满足要求是燃气管道系统设计的前提条件。前期勘察过程中应以《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1]作为依据来判断。锅炉房宜为独立的建筑物,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如公共浴室、教室、餐厅、影剧院的观众厅、会议室、候车室、档案室、商店、银行、候诊室)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但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楼梯。论文参考网。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室外开启,锅炉房间内的工作间或生活间的门应向锅炉间内开启。依据《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进行设计时应注意其使用范围: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7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0~3.82MPa(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小于等于450℃;热水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热功率为0.7~70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0~2.50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等于180℃(注:真空锅炉、直燃机组、导热油炉等不适用于《锅炉房设计规范》,用气量较大的采暖炉、热水炉不能使用《锅炉房设计规范》的可参考《燃气采暖热水炉应用技术规程》)。

2.锅炉房内天然气管道系统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2.1燃气调压设施

燃气锅炉的用气量比较大,用气压力也比一般的民用户要高,因此为了保证供气的稳定性锅炉房燃气宜从城市中压供气主管上铺设专用管道供给,经过滤、调压后使用,燃气调压设施宜单独设置且与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3];燃气调压设施是否选用备用或旁通应与用气方协商后确定,但为了不间断供气,建议调压装置采用双路(即一开一备)。

2.2燃气计量设施

常用燃气流量计的类型:膜式流量计、气体腰轮(罗茨)流量计和气体涡轮流量计,膜式和气体腰轮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气体涡轮流量计属于速度式流量计。在流量计选型时面对众多类型的流量计应根据流量计的技术指标、工作性能、使用条件和适应范围进行认真分析比较,选择能满足测量要求的流量计。选择流量计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减少测量误差,使测量精度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但是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不是流量计选型的唯一条件,设计还要根据燃气设备的实际运行工况,综合考虑流量计的使用成本及安装维护成本,合理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流量计。在流量计选型时,最好使得运行时的流量在计量表最大流量的20%~85%,应避免选用流量计量程过大或过小,如果流量计的量程过大则测量精度不够,容易造成计量不准,给用户或燃气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反之如果量程过小容易使燃气计量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的状态。目前各种类型的流量设备都有进行温度和压力修正的装置,在选型时应根据介质的特性如压力、温度、密度、粘度、压缩性等因素,考虑贸易计量的公平性,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偿修正。

2.3锅炉房燃气放散管的设置

锅炉房内燃气管道应在下列位置设置放散管:锅炉房进气管总切断阀的前面(顺气流方向);燃气干管的末端,管道、设备的最高点;燃烧器前两切断阀之间的管段;放散管可根据具体布置情况分别引至室外或集中引至室外,放散管出口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使放散出去的气体不致被吸入室内或通风装置内(与门窗的距离不应小于3.5米),放散管出口应高出屋脊2m以上。

3.锅炉房的防爆泄压要求

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顶,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 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 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地下锅炉房采用竖井泄爆方式时, 竖井的净横断面积,应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顶棚)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作补充。论文参考网。泄压面积可将玻璃窗、天窗、质量小于等于120kg/m2的轻质屋顶和薄弱墙等面积包括在内。锅炉房的泄爆口,未经原建筑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严禁在承重的墙、柱、梁等处开口,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和用气方沟通协调。

4.锅炉房内的其他安全措施

锅炉房的通风量应满足锅炉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锅炉房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该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锅炉房每台锅炉前的燃气干管道上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自动切断阀,自动切断阀应和泄漏报警器和送排风系统等连锁,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燃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0%时,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应进行报警,电磁阀立即自动切断气源,同时启动自动送排风系统。同一锅炉房宜选用型号、容量和燃烧设备相同且是同一厂家的锅炉,若必须选用不同的锅炉时,其种类不应超过两种。锅炉房不宜设置在民用建筑物内,当确有困难必须设置在民用建筑内或锅炉房与民用建筑贴临时锅炉房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并接至消防控制中心,且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论文参考网。对于热负荷较大的用气设备,并带有炉膛和烟道,按照规范要求,必须在炉膛和烟道处设爆破门,有专用的排烟设施,锅炉房内应设固定的防爆照明设备。

5.总结

锅炉房是具有一定爆炸性危险的建筑,因此在设计时要从多方面考虑安全问题,本文就锅炉房燃气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以启发。

参考文献

[1]锅炉房设计规范.GB20041-2008[S].

[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S].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今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在城市工程建设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地下室和地下车库。将高层建筑的设备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车停车位等等设置在地下室,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地下室的作用,而且又满足了基础埋深的要求,同时地下停车场还可以用作人防地下室,以满足战时需要。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合理地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这个问题显得异常重要,现简要地探讨地下室在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

由于在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比如不能有效确定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嵌固部位,不能有效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抗震等级等都是设计中存在的要点。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应不断加强对于上部嵌固的抗震能力的重视, 严格遵守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要求,合理设计好剪切的刚度比,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的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合理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合理选取,在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模型占有重要位置。而地下室的设计本身由墙、桩本身和承台本身、 柱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都需要进行承载力的计算。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主要指结构预期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它能直接限制构件在两个水平方向的转动位移,即平动位移和扭转位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地震作用传递到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要求。

1、加强对于上部嵌固的抗震能力的重视。由于上部嵌固部分主要是地下室顶板位置,而地下室一层的抗震等级会根据上部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测定,这就要求加强对于上部嵌固的抗震能力的重视。 首先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上部结构的抗震等级。其次由于地下室顶板的厚度,对承受荷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地下室顶板所承受的侧向荷载和垂直荷载,这就要求在顶板进行开洞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开洞,如果必须要进行

开洞时,要适当减少洞口的面积大小,同时还要适当加强洞口周边的构造,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刚度突变或强度降低,影响结构的竖向侧力构件的连续,导致地下室不适宜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2、严格遵守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要求。依据JGJ3-2010《高规》,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对于地下室顶板的厚度有着一定要求,其厚度应超过160mm,而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的楼板需达到180mm,地下室防水规范要求如果作为车库顶板接触地下水需要板厚增加为250mm;为了保证地下室做为嵌固端,配筋率要求达到0.25%并且双层双向布置,混凝土强度也不应小于C30.

(二)确定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抗震等级

针对高层建筑的大底盘,且地下室上有许多塔楼,同时每一个塔楼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当高层地下室作为上部塔楼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室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但不应小于四级。

二、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施工条件的影响

业主关注着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经济效益,而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施工条件对于整个工程的工期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要求设计技术人员进行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要多加考虑施工条件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首先,合理节省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施工工期在整个高层民用建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工期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着业主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对于施工单位来说,缩短施工工期可以节省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一方面,对于业主方来说,缩短工程施工工期,有利于提前还清贷款,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受传统设计材料限制,地下室这种以大体积混凝土为主的结构施工周期过长,施工时遇到问题也较多,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加快了施工周期,虽然增加了投资成本,但是节省了人工费用,模板费用等。

其次,结合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施工条件,优化设计结构。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主要确定结构形式、主要构件尺寸及主要结构材料等。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结构造价影响约占70%。因此设计人员就要选择符合当地施工资源的结构材料,采用符合当地工业、经济情况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控制好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和措施

通常情况下,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防水底板的设计,顶板的设计,外墙的设计、荷载的设计和抗浮和抗渗的设计等多个方面,而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又是整个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对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行业的相关规范制度,严格要求,全面统筹考量,确保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顶板的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对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 地下室的顶板上不易开洞, 而对于顶板的厚度要求,要大于180mm,同时在配筋方面的要求也有严格控制,需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的方式,按照合理的配筋率进行设计【3】。

(二)外墙的设计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的外墙设计有严格要求,这要求外墙不仅防水,防渗漏,还要起到挡土墙作用,这就要求外墙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挡土作用,还要从裂缝来考虑抗渗防水,这样才能正确的对裂缝宽度进行合理计算。

(三)荷载的设计

对于荷载的设计要求,根据建筑需要,特别是消防车通道的荷载考虑及折减,这需要结构人员精确考虑地下室顶板荷载,特别在高层地下室车库项目中尤为突出,这关乎地下室整体结构安全及经济效应。

(四)抗浮和抗渗的设计

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幅和地面种植浇灌水的影响,在进行地下室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抗浮和抗渗因素,一旦抗浮和抗渗设计没有得到良好的进行,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层民用建筑的质量。

1、抗浮设计

抗浮设计主要分为局部抗浮和整体抗浮两种,结合若干抗浮桩与抗浮锚杆的实际工程经验发现,目前地下室抗浮设计主要面临着地下水浮力计算理论不成熟、地勘报告不精准等问题。

2、抗渗设计

在进行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地下水位变幅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抗渗问题,建筑结构抗渗问题直接威胁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影响抗渗的因素做一个全面考量 。设计时可采用外加膨胀剂、设置伸缩后浇带、加入合成纤维等方法予以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且难度较大的工程,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建筑设计行业的相关规范制度,以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质量为首要任务,同时全面统筹和考量设计过程中影响地下室结构的因素,有效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确保高层民用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多年成功运行的经验,我国一些大城市也有这方面的例子,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地下变电站出现。

一.城区建设变电站面临问题

城区房地产的开发和旧城改造,使深入市中心的变电站越来越多,其建设难度也越来越大,主要面临下列几个问题:

1、用地紧张,站址难觅,即使能征得用地,面积也非常小,设计难度大、要求高。

2、征地拆迁费用非常昂贵,已远远超出建变电站的费用,致使每千伏安造价很高。

3、市中心往往为繁华的商业用地,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如仅建1座3~4层的变电站,则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4、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高,建筑的格调与景观和环境要融为一体。

5、防火、防爆、防噪声的要求特别高。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对变电站进行设计时,就必须综合考虑,全面衡量各方面的利与弊。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特别是如何降低造价,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考虑在地下建变电站,地面上进行物业开发,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新的思路。

二.地下变电站建设的基本技术原则

由于变电站建设在繁华的商业区,对消防、噪声的要求特别高,因此,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建地下变电站,就

必须确定以下几点作为主要设计原则:

1、简化接线,尽量采用线路-变压器组单元接线形式,10kV 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分段开关设备自投。当1台主变或1条线路故障时,可保证不间断供电。

2、设备选型宜小型化,以减少占地面积,使整体布置趋于紧凑合理。

3、全站设备无油化,包括主变压器采用进口的SF6气体绝缘变压器。这样全站无易燃、易爆物,既能简化消防系统,又可将火灾的影响局限在地下,而不致影响到地面。

4、简化总体布置,尽量减少挖方量,减少设备布置层数,以方便运输和安装,简化消防、通风系统,同时为将来的运行维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5、按无人值班站考虑,设“四遥”系统。

三.总体布置与建筑结构的考虑

鉴于征地情况的千变万化,不可能给出一种特定的模式,这里我们仅讨论总体布置方案的一些原则性要求,以说明地下变电站的技术可行性。

1、要考虑的是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而且,既要考虑地下部分通道,也要满足地面上运输和消防通道的要求,同时还有垂直通道的要求。一般地面上可利用公路或规划路等;垂直通道则可在人行道、绿化带上预留吊物井,井口设可拆装盖板,平时盖上板,必要时掀开盖板,即可进行吊装运输。如吊物井设在绿化带上,则该通道还可以作为通风系统的风口。

2、应考虑一次主设备间的连接。由于采用了简化接线,变压器高压侧设备的连接较易解决。110kV如采用负荷开关与ST6气体绝缘变压器整套设备,则只需将电缆引出即可。而主变压器低压侧与10kV高压开关柜之间既可用电缆,也可采用母排连续。当然采用电缆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但由于电流大,使电缆的截面和数量也随之增大,并使电缆与高压开关柜的连接难度增大,有可能加多一个过渡连接柜。这将使本已有限的空间更为困难。母排则具有载流量大,连接直观的优点,但一般要求变压器与高压室靠近布置。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则难以采用。

3、应考虑地下变电站的结构与地面上民用建筑结构的协调关系。既要满足地下变电站的工艺要求,又要满足地面上民用建筑间隔和采光的合理性。特别对高层建筑,整幢大楼的电梯井简力筒位于中央,应注意其对地下站布置的影响。协调关系的好坏,是整个项目的关键,也是我们进行设计的重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建筑的经济性。

众所周知,主变压器室和10kV高压室占的空间最大,也是变电站的核心部分。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其运行维护的方便性,使布置清晰,便于操作、便于巡视,梁柱结构简单,且能满足上层民用建筑的合理性要求,使间隔合理,采光充足,不产生暗间。上层民用建筑的功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或为写字楼,或为商住楼等。一般,裙房可考虑首层为商铺,第2~4层为停车场。

4、尽量使设备布置在1层,使之清晰明了,紧凑合理,便于电缆的敷设连接,便于运输安装和操作维护。

5、应根据站址周围的环境来确定地面上民用建筑的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与环境的协调,增强城市建筑的美学效果。

四.消防、通风及噪声处理

1、消防系统 变电站常用的灭火装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水喷雾灭火系统、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以及移动式或手提式气体灭火器。

站内各电气设备间、电缆层均应设置火警探测器,可采用感温感烟探头、线型感温电缆等。由于地下站环境潮湿,尚应考虑探测器的防潮功能。控制系统应具有监视、自动、手动、远动等功能,且可将报警及控制信号通过RTU传输到调度中心或消防部门。

2、通风系统及噪声处理 地下变电站的通风系统与地面站不同,其设备的散热通风必须依靠机械通风。主变压器是全站最大的热源,有水冷和风冷2种冷却方式。由于水冷方式的复杂性及给运行维护带来的困难,一般尽量采用风冷方式。为此,可考虑采用由地面绿化带自然进风,流经各设备用房,然后由排风机通过风管将室内的热空气抽至室外。主控室和10kV高压室可设空调。

值得注意的还有对噪声控制的要求。由于所有设备均放置在地下,而混凝土墙及楼板本身已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因此只要在进、排风口采取消声措施,就可有效降低噪声。

降低噪声的主要措施:

a)采用低噪声轴流风机;

b)进出风井处设置厚片式消声器;

c)进出风口处设绿化带吸声;

d)降低风管的设计风速。

篇7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正因为如此,设计单位执行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来保证设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a.委托书、 b.立项文件、 c. 地质勘察报告、 d.环评报告、e.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三、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计算

书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篇8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高层钢结构,一般是指层数为6层以上或者是高度为30米以上的,主要采用型钢、钢板连接或者是采用焊接成为构件,在经过焊接连接而成的结构体系。高层钢结构通常分为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形式。钢结构框架是采用钢材制作为主的建筑结构,也是最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由于钢结构刚度大、强度高、自重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超重型、超高、大跨度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一般用于现代高层或是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其实质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较为广泛。

二.工业厂房高层钢结构方案选择。

 1.工程概况。

国内某铜冶炼厂需要从国外引进3台奥斯麦特炉,其中有沉降炉、熔炼炉、吹炼炉各有一台,需要将设备集中放置于熔炼炉的主厂房内。熔炼炉主厂房车间平面为矩形厂房,长度为36米,宽度为25米,主跨度为21米,副跨度为4米,其檐口标高为47.2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主跨内设置有50T和10T重量级的桥式起重机各一台,其轨顶标高为41.77米,在屋面梁下悬挂有供炉子提升氧枪所用的2台10T电动葫芦,该厂房楼面的大部分活载为30kN/㎡。

工程工艺较为新颖,要求较为严格,施工流程较为复杂,同时室内具有高温热源,受到二氧化硫等气体的腐蚀影响,楼层间的高低差距较大,工程位于7度地震区,厂房业主要求工期较为紧迫。

2.方案选择。

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工艺流程配置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采用钢框架结构较为适宜。考虑到厂房形式为自下而上的敞开大空间,没有完整的楼层,其结构空间刚度较弱,在厂房四周设置垂直的支撑,设计时室内柱间无障碍物,便于设备管线的布置。采用钢框架结构的结构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抗侧刚度,其稳定性取决于柱和梁的连接接点刚度及其延性。

3.结构类型选择参考。

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三种:

(1)第一种为框架和支撑体系,设计时将横向设计为刚接框架,钢架梁和柱子也为刚接;纵向设计成为柱-支撑体系,框架梁和柱子为铰接,各柱间的支撑抵抗水平的荷载。此种结构比较适合横向较短,纵向较长的工业厂房,结构较为经济,比较节省钢材,其缺点为各柱间的支撑可能会影响到上部钢结构的使用。

(2)纯框架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为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都设计为刚接框架,不在各柱间设置支撑。纯框架结构体系的使用空间不容易受到影响,在设计时不适合采用工字型截面柱,一般适宜采用口形或圆形等两个方向上惯性矩差别不大的截面形式,采用此结构需要较多的钢材用量,施工制作相对较为困难。

(3)钢架+支撑混合体系。钢架和支撑混合体系综合了框架和支撑体系、纯框架结构体系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结构设计时将纵向设计为钢架和支撑混合的结构形式,在厂房的外侧设置柱间支撑,依靠二者的共同作用来抵抗水平力。钢架和支撑混合体系将少了柱子的纵向弯矩,柱间的支撑抵抗水平力效果较好,设计可以采用工字型的截面柱,此种结构需要较大的楼层刚度,适合采用钢筋混凝土楼面来保证整体的空间刚度,其截面宽度较大。

结合工程要求和钢结构各结构体系的优缺点,本方案选择钢架和支撑混合体系。

三.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

1.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刚度保证。

工业厂房中的钢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延性,非常利于建筑的抗震设计。钢结构体系要满足建筑结构使用要求,就必须保证结构中的钢材具有足够的刚度。因此,在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中,要从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两个方面来保证建筑厂房的刚度要求。

(1)结构计算。

本工程内厂房没有较为完整的楼层,其建筑空间工作性能较差,在进行厂房设计时,要根据平面框架体系来进行计算,其结构的侧向变形要严格控制。

在厂房外部风荷载作用下,其顶点的侧移要低于建筑物高度的1/500,各层间的位移要低于建筑楼层的1/400;考虑吊车的水平横向上的刹车力作用,要将厂房柱在吊车梁的顶面处横向变为控制在小于Ht/2000。考虑厂房位于7度地震区内,在地震的水平力作用影响下,建筑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层间位移不能高于结构层高的1/250。根据设备提供方的所标明的设备安装工艺要求,在标高21.2米处,受到风荷载作用影响时,最大的水平位移要控制在35mm以内。

(2)结构构造。

高层钢结构厂房设计的结构构造是要通过加强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关键和薄弱部位,来提升结构设计。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结构设计中,在不影响生产操作的大前提条件下,在厂房的四周上要设置水平和垂直的支撑,来加强支撑体系。在本方案中,厂房高度为47米,楼层层数为9层,各层高平均为5.2米,层高是普通民用建筑的2倍之多,楼层中最矮的层高为3米,楼层最高的层高为7米。在整个楼层建筑中,基本上没有一个是较为完整的楼层,部分楼层还是钢格板,其建筑空间的工作性能较差。为了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性和加强厂房的刚度,在厂房的部分要增设柱间支撑,在每隔一层楼板的位置,沿着厂房的外侧来设置宽度大于3米的水平支撑。

厂房设计时,要考虑框架梁的侧向支撑。考虑抗震设计要求,在框架的各节点中,距离柱轴线的1/10梁跨处,为防止框架梁在弹塑性的状态下的侧向屈曲,有可能出现塑性铰的位置上要设置侧向的支撑构件。结合本方案情况,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一下两种情况:第一,当梁上翼缘和楼板相连在一起时,可只设置下翼缘受压区的侧向支撑;第二,独立框架梁在上下翼缘都设置有支撑时,其基本方式是要在互相垂直的两根梁的中间部位设置偶撑。

结构设计中,要在框架的纵横两个方向上都要采用刚性节点的方式,各柱脚位置要采用外包式的刚性柱柱脚。

2.钢结构厂房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结构的发展是随着我国建材市场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的工程通常都采用了钢结构的厂房,其由于抗震性能好、自重较轻、施工速度较快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本工程案例就是钢结构应用的典型。作为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的钢结构,在进行高层厂房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1)钢结构工业厂房的图纸设计的重要性。

工业建筑工程的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在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期间,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要检查施工图纸中是否存在“漏、错、缺”等问题,要力争将问题在施工之前进行解决,要尽量减少因施工图纸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在工程设计中要针对制作阶段和工程安装阶段分别编制对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结构中的制作工艺要包括制作阶段工序、分项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要为提高建筑结构的产品质量制定各类具体措施。

(2)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支撑系统设计原则。

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具有特殊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厂房空间工作性能,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要能承受和传递纵向方面的水平力,最大程度的防治杆件产生过大变形,要避免压杆出现失稳,以此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设计中要根据厂房的结构形式,设置车间吊车、振动设备、厂房跨度以及厂房的高度、温度区段的长度等等基本情况来设置稳定可靠的支撑系统。在厂房结构中,对每一温度区段要设置较为稳定的柱间支撑系统,要同屋盖的横向水平支撑保持相互协调的布置。作为决定厂房在纵向结构变形方向上的重要因素,要控制下柱的支撑位置,并减少下柱支撑位置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要考虑吊车梁等纵向构件会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在自由区段向两端伸缩。在温度区段的长度较小时,通常情况下要在温度区段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道下端柱支撑,当温度区段的程度超过150米时,要在温度区段内设置两道下段柱支撑,以此来保证和提升厂房的纵向刚度,下段柱的布置位置要尽可能布置在温度区段中间的1/3位置范围内,同时,为了考虑避免出现过大的温度应力,在两道支撑的中心距离要控制在72米以内。

(3)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点。

在进行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时,要考虑厂房的抗震性能。在厂房的总体布置要求上,要将厂房结构刚度和质量进行均匀分布,保证厂房的均匀受力,通过协调变形,来尽量避免厂房因结构的刚度不均匀造成厂房抗震影响。钢结构厂房的横向结构采用钢架或屋架和柱的框架连接,要保证钢结构的受力性能,避免减少横向结构的变形。通常情况下,钢结构的厂房破坏主要是由于杆件的强度不足高层杆件失稳而造成的,所以要通过合理布置支撑系统,来提升厂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同时,要考虑在地震的作用下,存在低周疲劳作用影响,在设计时 要考虑其对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影响。钢结构的连接点设计时,要保证节点的破坏不能先于结构构件的截面屈服,要在结构构件能够进入塑性工作时,能够充分吸收地震的能量,能充分发挥结构的抗震能力。

(4)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耐热能力设计。

钢结构的工业厂房本身具有较差的防火能力,在钢材受热温度超过100℃以上时,随着温度升高,钢材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其塑性增大;在受热温度超过250℃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增大,但是塑性却降低,容易出现蓝脆现象;在钢结构的表面温度基本上出于150℃时,要必须做好隔热和防火设计,一般都通过涂刷耐热涂料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在钢结构构件外包耐火砖、硬质防火板材、混凝土等来进行隔离处理。

(5)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防锈蚀设计。

由于工业钢结构厂房外部无其他保护措施,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而容易受到空气中的侵蚀介质和在刚结构构件受到外部潮湿环境,产生结构锈蚀或构件损坏等问题。钢结构的锈蚀造成构件截面厚度变薄,同时会在构件饿表层形成局部的锈坑,当修饰时间较长时,锈坑的长期锈蚀,会形成空洞,在结构构件受力较为集中时,会造成结构的过早破坏。因此,在进行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时,钢结构构件的防锈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厂房的侵蚀介质情况和环境条件,设计中要在厂房布置、结构内部、工艺布置、结构选型、材料选择上来设置相对应的对策和相关措施,以此来保证钢结构厂房的安全。通常情况下,钢结构的防锈蚀一般多采用涂刷防锈漆到构件表面,来提升构件防锈蚀的能力,涂刷的层数和涂刷厚度根据涂层性质和构件使用环境来进行确定。室内钢结构在自然大气介质作用下,钢构件的涂层厚度约为100μm左右,通常涂刷形式为底漆两遍、面漆两遍的形式。对露天的钢结构长期暴露在工业大气的侵蚀下,要求的涂刷总厚度为150μm至200μm以上。在钢柱的柱脚部位,地面以下部分涂刷强度和等级要超过C20混凝土的包裹,涂刷的保护层厚度要超过50mm。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中,有侵蚀介质的厂房中的受力构件,设计时的型钢厚度不得少于8mm,其受力焊接的厚度不能低于8mm。

(6)刚性节点设计控制因素。

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在进行刚性节点设计时,其节点的构造要尽量保持和设计的假定相符,在受力后的节点产生转动时,要同节点连接各杆件的夹角要保持不变,虽然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假定,但由于节点部位并不是绝对的刚度,会存在一定的剪切变形,为了能够减少刚性节点的剪切变形作用,在进行厂房设计时,要采取构造措施,来增加劲板来加强节点区的刚度。各节点的杆件之间要能保证具有相互传递剪力和弯矩的能力,要尽可能采用直接传力的方式来进行传递。同时,要尽可能设计较为简单的构造,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虽然,节省材料、构造简单和传力安全可靠有所矛盾,但是要根据负荷大小和节点的重要性,来综合考虑。根据节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节点形式。为了提高节点的运输能力和安全能力,要在安装时便于固定和调整,在进行设计时,要在节点部分杆件主材连接外,要适当增加连接件,同时要注意,连接件越多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切割下料和拼接焊接时的工作量会有所增加,这点在进行设计时要引起注意。

四.结束语

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是常见的厂房结构形式,其具有空间工作性能好,其具有的高空间能力、较高抗震水平,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建设中。在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提升钢结构的整体性能,保障建筑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萍 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 [期刊论文] 《沈阳大学学报》 -2004年4期

[2] 魏利金 高层钢结构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钢结构》 -2000年3期

[3] 何乃文 陈四川 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制造安装施工技术 [会议论文] 2004 - 第18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4] 江利 浅议多高层钢结构厂房的结构设计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2年19期

篇9

社会发展与进步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中的人均用电量不断上涨,造成了人们生活安全问题方面的隐患,电气火灾事故在总事故的排行前几名。中国加入WTO后许多行业的标准也不断的提高,建筑消防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筑结构及功能不断完善,电气设备的用途较宽广。但是根据消防设计现状看,人们仍然存在观念、意识、手段、技术落后现象,造成工程不达标的现实,火灾居高不下。此篇论文所提到的是笔者在几年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7、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越来越多。民用建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生活、娱乐、办公的重要场所,有些民用建筑装修越来越高档,越来越气派,电气设备越来越多,气体能源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楼房的建筑消防越来越上心。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已成为建筑消防设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的标准看,民用消防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民用消防建设的位置设计、民用消防建设建筑物间的距离设计、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的设计、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鉴定和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分区、防火窗、电梯和管道的设计、是否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建设、防火墙的设计以及排烟、通风、自动报警器的安装、消防灭火系统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有更多科学合理的灭火设施、电源及配电的设计、是否有火灾应急照明及其他各种灭火设置备用方案。

二、关于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民用建筑中,为了提前发现火灾隐患而且做出及时火灾警报设置了灵敏的自动警报系统,这样使得人们可以采用必要的消防措施降低火灾的破环性。在民用建筑物中装备自动报警系统是对人们安全负责的一种表现,是确保居民安全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在现代消防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手动设备和第二部分自动设备,警报装备也有自动及手动控制两种形式。该系统主要由触发装置、警报装置及报警装置三要素组成。该系统设计主要包含几个要点:第一、自动报警系统必须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提供的自动警报系统,必须是经过国家认证标准的,确保在灵敏程度及产品质量管理上能达到国家要求水平,从而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在该系统中以一台集中型的控制器为中心,分有两台区域性的报警器;还可以选择设置以一台火灾报警器为中心,设置多台显示器,以进一步显示火灾危险位置所在。第三、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化的报警控制器容量,注意区分每个模块的信号代码,将整个系统回路连接到火灾探测器,确保当系统灵活遇见到火灾的临界温度时可以及时报告其发生的地点。第四、将民用建筑设置几个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都设置几个警报装置,并且选择该警报装置的具置,比如走道、楼梯等公共场所位置。

(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

在民用建筑中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是对居民生命财产负责的表现,是相当安全可靠的设计部分之一。民用建筑通常采用的是整栋楼设置消火栓的方法,有地下室位置的楼宇还要做好自动化的喷淋灭火系统。此系统是较为简单且效果较好的消防方式之一,被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简单便于维护,造价低,效果好,是消防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设计环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该系统中包含的喷淋被消防泵支持的喷淋系统,那样就没有必要在独立设置喷淋泵的必要了,可节省许多没有必要的开支及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土地利用率。这样的话就形成一种形式,建筑物里发生火灾,喷头就会将水喷出来,同时给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然后探测器同时发出火灾信号,并且传达火灾的发生地点,从而居民可以安全及时的疏散。假如喷头预测不准,在没有出现火灾区域的地方突然喷水,那么水力的警铃就会对此作出反应,则小区内工作人员就会对此进行确认,保证工作的严谨性及更进一步确保安全性。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系统即喷淋系统及消火栓系统,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应将管道分开设置。该系统可以有效保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火灾造成的伤害。

(三)消防给排水系统

在民用建筑消防的给排水系统中,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好一定数量的室外消防栓等消防装置。同时根据消防安全装置的知识及经验,将消防给水管、消防竖管等管道构成环状水管网,保证在临近消火栓的水枪要被水柱填满,保证在室内能够运用。利用阀门将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分为几个独立段,在进行检修管道时,暂停竖管的数量不超过一条,并且标志好关闭的标志。当水压大于80m时,利用分区给水法,在消火栓水枪位置运用远距离的防水泵,在竖管及消防水泵接合器之处应和管网和消防泵出水管的连接之处应相隔一定的长度,这样就可以利用防水泵接合器完成管网的给水作用,这就是消防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总结:这是笔者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对建筑消防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今后从事本行业的人能够充分保持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水平,最好自身的职能及保护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兴全. 浅析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山西建筑, 2009.

[2] 高波. 浅谈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 网络财富, 2010.

篇10

四十多年中,主持了二个国家重点工程,四个省级重点工程和二十多个一般工程的土建结构设计,参加和审核了一百七十多项工程,五百多个子项工程的土建设计,绝大部分已建成。曾在总投资十亿多元的中外合资工程中,任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的土建设计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与丹麦、德国、美国、日本的合作设计和对伊朗的设计技术服务工作。

一九八二年后,在《建筑技术》、《特种结构》、《水泥-石灰》等杂志及《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国际学术会议均有专业,其中:《砌块式筒仓结构》、《空间框架的受扭计算》等内容均为国内首创,已在工程中推广使用;有的论文收入《中国建设科技文库》。2007年主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础教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