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研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5 17:11: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调研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调研论文

篇1

最近几年来,高校的学生人数正处于一个爆炸增长的状态,随着学生数量在逐年上升,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究和推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特别是个性化教育。虽然现在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分化和加强,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我管理、教育与服务的意识与诉求,但是由于家庭、社会以及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水平普遍偏低。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促进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提升学校的行政管理效能,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情操的责任感。实施学生“三自”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实现教育最终目的。

1.“三自”教育的F状

1.1 大学生对“三自”教育的了解现状

由问卷数据可知,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于“三自”教育了解人数仅占1/4,说明当今大学生对于“三自”教育的内容基本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

由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6%的大学生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三自”教育的活动,同时超过半数的学校完全不开展或者几乎没有开展相关“三自”教育的活动。

综上,现今大学生对于“三自”教育的相关内容不甚了解,了解的途径虽然各式各样,但是比例太少。同时,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校内开展的活动偏少。可见,“三自”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2.1自我教育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自我激励和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上有明显的意愿,而在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上略微有欠缺。可知当今大学生对于自我激励和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而对于层次更高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实践,略微有些欠缺。在自我教育上,层次较低的树立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是较为容易做到的,那么之后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带给大学生。

1.2.2自我管理

在自我管理的五个方面上,人数较为均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650人能够树立有效的目标,这可以归功于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这表明仅仅只有略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能做到做好金钱的主人。大学生活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完全开放,你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高中时的秩序管理不同。那么金钱也是我们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怎么管理好金钱是重中之重。

1.2.3自我服务

由数据可知,兰溪地区的学生对有偿家教的参与度差异较大。被调查者中有620名学生表示能够做到追求自我能力完善与自我价值的提升,能够做到按时完成待解决的问题与事物有605名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这四个方面上有较高的为我服务意识。

1.3大学生对于“三自”教育自我要求的总体执行度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了解“三自”教育的相关内容之后,对于能否同时以“三自”教育的三个方面要求自己的问题,59%表示基本能够做到,20%几乎能够做到,8%能够严格做到。而仅有6%表示完全无法做到,7%表示几乎无法做到。可见,大学生对于“三自”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对于“三自”教育三个方面的自我要求是认可的,同时也是愿意去实践的。

2.“三自”教育产生此现状的原因

我们的问卷表明,许多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上均不能做得很好,对于“三自”教育产生的现状的原因,我们主要总结以下面几点进行分析阐释:

2.1大学生对自我定位认识不清晰

据数据可见,大学生对自我定位不清晰而引起的“三自”教育程度与大学生对“三自”己教育不熟悉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很早就开始自觉地认识自我。现如今,大学生自我定位认识不清晰,不了解自己无法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擅长什么。这就使得自我管理揍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变得非常地困难。大学生自己的内心也是十分迷茫的。我们需要明确的自我定位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这一个世界及保持有好的感受。

2.2学校对“三自”教育的宣传与重视不够

有近百分之50的人认为学校对“三自”教育的宣传与重视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确,学校是大学生接触“三自”教育最主要的平台。目前学生大部分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学校的课堂,学校不重视则会导致学生们没有接触的机会。“三自”教育有此现状,学校也有一大部分的责任。

2.3社会对“三自”教育的要求度不高

篇2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和全面检阅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各项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显然,毕业论文的上述功能定位之重点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素质。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文献检索与梳理、问题调研和论证及文字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渐近普及,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下降。调查显示,许多本科学生在文献检索、社会实践、资料处理、独立思维、论文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院校商科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质量堪忧。笔者认为,从写作实施层面出发可将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时间安排上的冲突,由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许多学生认为毕业前的重中之重是求职,因此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了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二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陷入了认识误区。在思想上仅把毕业论文看作是获取文凭的最后一块敲门砖,而忽略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具有的发展自我能力的功效。三是写作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不严谨,不仅学生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不足,而且提纲写作、文献述评和调查论证等重要环节常常缺失。四是论文写作的实训背景缺乏,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社会调研工作,不了解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从而缺乏专业探求兴趣,写作心态浮躁。 

二、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实习的互动机制 

(一)商科类专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毕业实习是论文质量提升的源泉 

一般说来,商科类专业毕业后的工作职位安排相对灵活,此属性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储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高度复合的商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于造就职业经理人等中高层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融合应用。显然,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综合性的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切实实施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活力所在。笔者调查发现,商科类专业中有不小比例的毕业论文常常是“空对空”——利用空洞的资料去探讨一个抽象或过时的论题。其根源在于学生对论文选题缺乏实际背景,导致写出来的论文要么是大量堆集复杂的理论文献,要么就是对各种网上观点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因此,强化商科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使学生对专业实习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论文研究的实际价值,并可激励学生积极踏实地去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还能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和论证素材,有利于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结合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升论文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二)毕业论文写作可强化毕业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商科类大学生“实习难”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过,相对于课程实习而言,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较受企业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商科类大学生较长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相联系的毕业实习常常能为企业带来某些正效应。事实上,若学生以毕业实习中发现的专业具体问题作为选题,并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系统研讨,往往可激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并为企业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有效结合除了可为企业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外,还可锻炼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两者的良性互动,可现实地促进商科类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步加强,并最终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三、基于毕业实习平台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 

根据笔者多年的论文指导实践,本文认为高校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平台来提升商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5-02

一、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及网络教学平台多元化

培养市场营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市场营销学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课老师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能有力的增强实践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一,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高校做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参与拟订学科发展计划和实验室建设,联合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承担部分教学科研任务。其二,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二、校内实践教育多元化

1.建立高仿真性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校内实训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需要,通过校内实训可以就某一技能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入职业角色,了解生产经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教学和训练的方式。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有机会运用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从事企业整体运作的经营决策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进市场营销软件,如世格SimMarketing 营销模拟系统、用友沙盘教学系统、因纳特营销模拟系统等。

2.依托第二三课堂,拓展学生科研和创业能力。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依托第二课堂,训练专业技能;创建第三课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学术节为平台,开展多姿多采的学术活动。学校现有CI策划协会、“挑战杯”团队等学术社团,每学期举办学术节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CI设计、我行我销、商业策划、企业营销诊断、ERP、管理模拟决策大赛等学术性活动,构成了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课外学习体系。营销理论与实战经验论坛。将实战企业家和学院派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通过介绍营销理论前沿为学生提供理论和营销实践经验。

三、校外实践教育多元化

1.校外实习:校企合作形式多元化。学校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招生数逐年增加,绝大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满足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要求。所以应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国家、省、市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学校与研究院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根据企业或者社会需求选题,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发挥大学科技人才的优势,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可采用以顶岗操作、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

2.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多元化。在实习方式上高校应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2003年系统提出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将该专业按照“一训两段三模块”将“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类学生实习分别安排。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学院制订周密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书,明确了学生在实习中的具体内容、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顺利有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式多元化。学生毕业论文形式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术型论文,拓展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营销诊断、案例分析、管理设计五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指导老师的评分占40%,评阅老师的评分占30%,但评阅老师可以否决毕业论文,这样毕业论文就必须修改,答辩小组的评分占30%,三者加总的分数为毕业论文的最后得分。

3.社会实践多元化。(1)认知实训。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大型商贸中心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2)专业调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调研、策划练习,在组织时建议调研主题要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在课程进行中布置一定的案例调研,让学生走到熟悉的公共服务企业,如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体验,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案例研讨中。(3)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联系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从事各项工作,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制定项目计划并与企业合作实际操作项目;企业负责打分和方案的应用,并提出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与企业互惠互利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假期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进入企业考察与实践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在各级工商企业、管理部门和各类营销岗位上从事市场营销、市场管理、市场策划、市场开拓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5)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周边设立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能为全校师生服务。新建本科院校可借鉴这样做法,建立移动式跳蚤市场,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在学校开辟一条商业街,面向学生招商。为帮助同学稳步经营,学院配备指导老师。(6)建立商业实体。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园相结合。帮助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创业园,将有助于学生在创业中学习成长。典型形式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学生营销公司”,并以该公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建立商业实体、创业园,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产权及可接纳的学生数量等问题。

四、营造创业环境,培养创业精神,手段多元化

1.共同形成一个优越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新经济形势下,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政策环境、法规保障系统。降低大学生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减免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全社会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激励大学生创业行为。

2.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过程。通过写调查报告、专题讨论和出墙报等,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设置弹性创业教育学分制,使其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

3.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级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目前,国家已经在大学生创业基金上进行了大批的资金投入,社会企业有的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高校设立创业基金。政府、社会、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并不是为其提供全部的资金支持,还要学会整合和挖掘校友资源、家长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优势,与学校合作打造创业教育实践的硬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五、职业技能认证多元化

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认证一体化。构建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1 +N”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文凭+多个证书)。

营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职业资格认证的历史并不久,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与职业技能认证挂钩。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市场学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获得认证后,即可享受市场营销学会的会员推荐,为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改革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集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毕业论文以及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整体优化于一体,着力于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着重已有成果的集成和应用,在已有改革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继承创新。该成果解决了管理类专业,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管理类专业办学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创了新途径。这项改革,将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7-02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近年来多新办有经管类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过于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当前,多数高校认为,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过于强调学术性的评价标准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与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是不太符合的,这导致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貌似学术论文实则学术垃圾。但与此同时,由于强调学术性,因而与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带有策划性质的项目报告都被排斥于论文选题之外。这使得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大而空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少了一个重要途径,而那些所谓的学术性论文也实在难以体现出其实践性来。

(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第一,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能力较弱。经管类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分析支撑,才能有说服力。但学生不仅无法从合适的渠道获取数据,而且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很欠缺。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第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尽管同学们已修学了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真正在毕业论文中加以运用的同学却并不多,多数是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理论等内容直接堆砌在论文中,弄得论文好像是教案一样,并未能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

(三)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多为新建专业,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招生数却较多,致使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捉襟见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第二,指导教师质量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本身并未受过硕士阶段的论文撰写训练,自己也未曾有过完整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经历,因而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工作;一部分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很好地承担起指导责任。

(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

一方面,就业压力使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几乎倾巢出动,没有寻找工作的也在备战各种考试、考证,而且是一个试接着一个试去考,至于毕业论文就完全成为副业了;另一方面,唯一有可能、有意愿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其考研工作一直要到五月份才能尘埃落定,而此时已快到论文答辩的时候了,最终只能应付了事。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虽然很多学校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一)毕业论文分类写作

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偏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毕业论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其要求学生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去从事论文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该类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

在地方高校中,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当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这主要因为:第一,实践应用型论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由于实践应用性论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对学生的压力并不低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第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的情况,因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参与工作着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其难以抄袭。第三,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学生去作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任务,在企事业里打工是为挣钱补贴生活,实习是为了工作。较少有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观察和思考,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其为完成论文工作去观察和思考,并以论文形式表述自己的见例。

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如,对不同促销手段的比较分析其对销售效果的影响等)、调研报告(如,调查分析某消费品在大学生市场中的消费状况等)、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发展的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这几种形式[1]。

(二)项目组合作模式

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都是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即使题目一样,两者的撰写也是毫不相干的。但当对毕业论文实行分类时,项目组合作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就变得有必要了。例如,某些调研工作、实验工作或策划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果由几个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其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以项目组形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通过讨论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性的观点。项目组合作模式也能培养成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以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规毕业论文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和发展[2]。它既要遵守学校毕业论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又对选题、指导、答辩等许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必须把握以项目组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确保论文质量。项目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2~4人为一组。

(三)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1.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在参与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可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组织、指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如何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如何使学生毕业论文与“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实践应用型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项目组合作方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对依托教师课题、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完成的论文,要求侧重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的撰写。

篇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集中表现为机制和结构转轨、利益与观念的转变,这些转型期的特点使得人们的行为、生活和价值体系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这一变化使得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具拥有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高端创新型人才[2]。而这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

综合来看,第一,科研创新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锻炼其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毅力、品质与责任感,有利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二,科研创新活动能够促使大学生查阅、整理文献,并在文献查阅过程中,对比国内外的成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夯实所学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此外,大学生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并训练逻辑思维,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有研究表明,本科阶段拥有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竞争力[3]。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现状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情况,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连的3所省属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了随机调研访问。为保证调研的有效性,课题组首先进行了预调研,并对问卷进行了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问卷随机发放共550份,回收537份,其中有效问卷520份,有效问卷率为94.55%。被访者来自理工、文史、艺术和经管不同专业,女生占比57.9%、男生占比为42.1%。整体来看,样本较全面且有效。

(一)参与动因

调查表明,92.17%的大学生愿意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但动因不同。在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占28.11%,为“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占比18.93%,选择“个人兴趣”的占比24.67%,而选择“获得评优加分、完成安排任务”的占比26.19%。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考虑奖学金评比等加分而不得不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二)参与类型

学生参加的科研活动按照项目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调查发现,随着项目来源级别、项目完成内容和结项要求的提升,参与的大学生逐渐减少。调查显示,参与校级科研创新活动的占58.10%,而能够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创新活动的大学生分别占比8.57%、18.10%和7.6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推选程序有关,很多项目需要逐级竞选推荐。

(三)参与内容

根据实施环节,将科研创新活动划分为方案设计、查阅资料、设计与发放问卷、数据整理、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5个部分,供被访者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占比最高的为查阅资料,所占比例为36.99%,其余内容依次为数据整理(21.47%)、设计与发放问卷(16.44%)、方案设计(14.61%)和论文撰写(10.05%)。大学生在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大部分仍以查阅资料、数据整理为主,而对于其独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等参与的较少。

(四)参与年级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内容差异,调研问卷中设计了“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年级”这一问题。调查显示,90%的学生是在大一、大二年级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反而参与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追加的调查显示,46.57%的学生因学习任务重没有过多的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创新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曾参加过科研创新活动,觉得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再参与(16.55%),或者感觉科研创新活动对自己帮助不大而不再参与(8.04%)。还有一部分(27.19%)学生因准备考研、出国等不同的因素,不再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五)了解途径

目前,大部分学生知道获得科研创新活动相关信息的途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此并不关注,仅仅是跟随选择。调查表明,学校机关部门如团委、教务处等的条幅宣传或通知是大学生了解科研创新活动信息的主要途径,所占比例为40.14%,其余依次是二级学院通知(23.90%)、相关教师告知(16.71%)、学校网站通知(19.26%)。

三、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障碍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障碍,我们在调研这一问题时,从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给出了“缺乏创意、知识面不够、实践能力弱、团队难以组合、没有设备、资金支持、缺乏专业教师辅导”对被访者进行调研。

(一)大学生自身的限制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创新活动,需要观点明确、内容新颖,体现出这一活动的“新”,要达到这一目标,往往需要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商讨,并且需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实施时,学生认为这正是问题所在。在调查被访者在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所面临的障碍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的“缺乏创意”、“知识面不够”、“实践能力弱”是被选次数较高的,解释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障碍因素的20.35%、21.82%和13.36%,大学生自身素质、理论与实践能力限制,共解释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障碍因素的55.53%。

(二)科研活动平台不完备

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虽然得到了各高校的认可和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所需求的软硬件设置仍是以现有为基础,缺乏相关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很多大学生提出所举办的科创活动过于形式化,经管类学生、文史类学生参与的程度较小;还有部分学生因缺乏相关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没有将创新项目完成[4]。在我们的调查中,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设备平台和资金支持不足解释了17.10%的障碍。

(三)缺少教师专业指导

大学生从事科研的思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经历,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但是由于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指标是以科研为主,如、申请专利、出版学术专著、科研项目等,并且考核结果直接关系教师职称职务等利益,导致高校教师用于指导本科生的精力很少。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指导学生从事科研,但是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在我们的调研中,缺乏充分的专业教师指导解释了障碍因素的14.33%。

(四)团队组建困难

科研创新活动的完成涉及很多环节,并且层层递进,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依靠单一专业的个人几乎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往往需要参与的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合团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随机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一因素解释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障碍因素的13.04%。

四、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对策

(一)夯实理论教学,提高实践训练

根据国家规定,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开设相关的课程,优化教学计划,明确素质教育所涵盖的类别:创新创业类、学术竞赛类、学术交流类以及论文和作品编注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增加实践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如将实验室滚动式开放、举办学术讲座等,多样化、多层次地开展实践训练,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5],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可以采用高带低的形式,如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研究生带本科生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完善科研平台,拓宽宣传途径

篇6

五年制学生大四上学期即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搜集查阅文献、开题等工作,并定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互助机制,提倡团队合作完成有意义和有难度的论题,强化大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和数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实施导师制,实行校内外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研究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强化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力度,强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的全过程指导。加大对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满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观,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评价机制[3]。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严格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评定的依据,注重论文的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学术性。②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指导,实施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督导,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三期”检查指导:(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优化选题设计,做到选题新颖、难易适中,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宏观上判断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及时调整难度和工作量。(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抽查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定期研讨情况及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做好预答辩及正式答辩。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和检验。实行答辩资格审查制和全员答辩制度,统一答辩要求,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论文答辩程序。建立健全评优制度,做好成绩评定工作,对不合格者督促帮助其整改,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三级”监控督导:教研室通过把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调研)、写作和答辩等环节,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监控督导,扎实做好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

主要是针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质量: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及完成情况、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状况,以及各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管理措施。学校组织专家组以随机抽取、集中检查评价的形式,对各院(系)、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督查评估,并以现场督导调研的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发放指导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环节,依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及时提出和反馈整改建议。

学校通过建立抽审机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反馈制度,形成“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闭合循环监控系统和长效督导评价运行机制,实施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程监控督导,从而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推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5]。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意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不断优化、逐步完善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评价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作者:贺圣文 赵仁宏 孙宏伟 吕世军 高鹏 单位:潍坊医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础医学院医用物理学教研室

篇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78-03

自1995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并取得成效后,全国高校纷纷效仿,SRT业已成为高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七方面着手:一是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即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将其凝练成科学问题;二是文献检讨能力,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检索与研判,在此基础上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途径等[1];三是研究计划能力,在检讨文献的基础上,能够设计研究框架、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手段及制订研究方案等,以便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四是调研或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调研或实验获取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与理论;五是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调研或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分析;六是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对提出的假设或理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之间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七是学术写作能力,能够将取得的学术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清晰、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嘉兴学院自2003年开始实施SRT,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予以回答,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从学科分布来看,工科学生110人,占比54.1%;理科学生33人,占比16.2%;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生46人,占比22.7%;文学3人,占比1.5%;法学10人,占比5%;其他1人,占比0.5%。被调查学生学科占比情况基本上与嘉兴学院学生学科分布占比一致。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发现归纳问题能力

从表1看,有54.2%的学生是基于自身观察、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后,最终将发现的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这说明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问“问什么”,有较强的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具备出色的创新意识。有45.8%的学生选题来自导师。研究选题来自导师供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平时观察、思考不够,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发现了问题,没有能力将其凝练成科学问题;另一方面是自身凝练的科学问题已被解决或是创新性不够,落入俗套,研究意义不大。这部分学生总体来说,行为较为被动,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强化培养。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工学、理学自主选题学生占比分别为63%、60%、52.7%、42.4%,其中理学低于平均总体水平11.8%。

(二)文献检讨能力

从表2看,只有36.9%的学生知道文献综述撰写规范,并会撰写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既是了解前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深入程度、研究角度、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所持观点与立场、存在的难点与关键点等复盘过程,又是形成自身研究思路与方向、研究内容、将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等假设探索性过程。不会撰写文献综述,意味着大学生对研究的历史基础了解不深入、不全面,进而其立论的科学性、创新性就会存疑。如此高比例的学生不会撰写文献综述,意味着加强大学生基本学术素养培养刻不容缓。从学科角度看,工学、文学分别有67.3%、66.7%的大学生不会撰写文献综述,理学有高达81.8%的不会,经管最低,仅有41.3%。经管学生文献综述能力稍强,这与经管学生比较偏重理论学习与写作,特别是短学期注重撰写学年论文或调研报告有关。

(三)研究计划能力

从表3看,92.1%的学生有制订工作计划,但仅有54.7%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有37.4%的学生没有很好执行研究计划,即没有完成研究内容或没有达到研究目标,有7.9%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研究计划,随意开展研究工作,结项时写个研究报告应付了事。也可以说,有45.3%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研究计划,或是研究内容无法实现,或是执行能力较差。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比例分别为63%、60%,均超过平均总体水平54.7%,工学、理学分别为51.8%、45.4%,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理学更是低了9.3%。

(四)调研或实验能力

从表4看,有76.8%的学生知道怎样做调研或实验,但有11.3%的学生没有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理论上或具体操作上会一点,但是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要求来操作就不能完成了。所以严格来说,有34.5%的学生不具备调研或实验能力。从学科角度看,经管学生有84.8%具备调研或实验能力,超过65.5%的平均总体水平19.3%,工学、法学、理学分别为60.9%、60%、54.5%,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了11%。工学学生动手能力强,这是普遍认知,而调查显示经管比工学高出23.9%,原因可能源于经管学生开展调研所需配套条件不高,可以及时进行,而工学学生动手实验需要实验设备、原材料等支持,不易进行,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及开放程度低制约了工学学生开展实验。

(五)数据处理能力

从表5看,有69%的学生基本掌握数据处理能力,其中熟练掌握的有16.8%,有26.1%的学生掌握了一点,有4.9%的学生基本不掌握,严格来说,有31%的学生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从学科角度看,只有77.2%的工科学生超过69%的平均总体水平,这与工科注重实际操作有关,理学、经管、法学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占比情况分别为66.7%、56.5%、50%。

(六)问题分析能力

从表6看,有58.1%的学生对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有清晰的预判或假设。预判或假设来自于对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事实证据的深入分析与推理,这说明其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37.5%的学生对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认识模糊,这说明其分析能力有待加强;还有4.4%的学生都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样的科学问题,这部分学生基本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学科角度看,76.1%的经管学生超过58.1%的平均总体水平18%,工学、法学、理学学生分别为52.7%、50%、48.4%,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了9.7%。

(七)学术写作能力

从表7看,仅有40.9%的学生具备学术写作能力,35.5%的学生理论上会,实际不会;有20.2%的学生凭感觉写作,缺乏基本素养;还有3.4%的学生对学术文章缺乏基本的认知。所以说,有59.1%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分别为71.3%、50%,超出40.9%的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经管超过30.4%,工学、理学分别为30%、27.3%,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于13.6%。

三、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参与SRT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素质不容乐观,仅有大约60%的大学生具备文献检索能力、调研或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约50%的大学生具备发现归纳问题能力、研究计划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约40%的大学生具备文献综述、学术写作能力。从学科角度看,经管学生表现优于平均总体水平,理科学生则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工学、法学学生表现与平均总体水平一致,这与学生入校高考成绩表现一致。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参与SRT学生中,像调研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些在平时所开设课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实践技能仅有60%的学生具备,这说明大学生较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培养。这可能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实践条件来提升基本技能。因此,应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启示二:针对性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体系。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调研或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现相对较好,主要源于各专业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到了有效锻炼,而其他方面能力培养并没有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主要取决于大学生自我努力,故表现不佳。仅50%的大学生具备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仅40%的大学生会撰写文献综述和学术论文,这说明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严重欠缺,有针对性地开设如方法论、学术写作等研究课程非常必要。

篇8

一是市场供需两旺。当前市场需求量大、有利可图,许多平台虽屏蔽了“”等关键词,但部分“商家”仍为规避监管,改头换面、铤而走险。例如,在新浪微博搜“”,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然而,改用“”等搜索,仍有大量结果,部分“热门”微博点赞量上千,转发量上百。随机在QQ加入一个有1988名成员的“论文”群,用户“金笔工作室”称,“本群指定管理,需的同学私聊我”。还有一些网站,披着“论文云平台”“期刊资讯”的马甲,从事。

二是学校审核漏洞。当前部分学校对学生论文的审核方式过于简单,对论文的来源不去深究,加之部分大学生存在“重就业、轻学术”的思想,在毕业季时争相参加竞聘岗位、对接工作,而对学术论文则潦草应付。据大学生夏某反映,他身边同学就存在花钱的现象,虽大多数同学认为此种方式并不合理,但由于学校在对论文审核时,只以“重复率”为重要标准,难以辨别其论文的“真实性”,从而导致其他学生也无可奈何。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且陈旧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能源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等,学生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灵活多样,经常按照学生需要而定”来授课。8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时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给的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被问及“你喜欢现在老师讲的方式吗”,仅有 40%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还有 40%和20%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一般”和“不喜欢”。

1.2 教学考核方式呆板且被动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学习能源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查,是用总评成绩(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来反映的,总评成绩又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包括作业和考勤两个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大多采取试卷考核的方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由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因而很多学生平时不看书甚至不上课,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不做,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教学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问卷设计了“你学习能源经济学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调查结果是:60%左右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15%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自己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获得,并积累知识”。这表明,能源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较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问及“你觉得能源经济学平时的作业量多吗”,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主要只采用书面形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特别是对作业考核方法还存在着内容或形式上的缺陷。

2 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对策思考

2.1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应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实行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把理论演示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导入、课堂穿插与讨论、章节总结、组织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多选择与国内外能源经济问题及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案例。通过开展能源经济调研、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课后网上答疑、将课件传送到校园教学网站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计量知识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能源经济学属概论性质,概念较多,系统性论述较多。而同学反映上课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对所感兴趣的内容则感觉“吃不饱”。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调研同学们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别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调研同学们接触较多、理解较为深刻的内容。最后,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几个专题,让同学们准备“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方法:根据确定的专题,同学准备相关内容,老师课前看同学们的小论文,PPT,并提出修改意见;课上,教师教授完相关内容后,让同学到讲台上演讲,演讲时间为 5~10分钟,其他同学提问5分钟。同学的论文须反映其对所确定内容强烈的兴趣,或者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并让同学去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论文,同学的积极性较高;鼓励同学们结合当今世界能源经济发展新趋势,准备自己的小论文和演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传授知识,也引导同学积极探索能源经济的现实问题与前沿问题。采用新的“课堂演讲”的教学方法之后,同学们既可以接受老师教授的有关能源经济的内容,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材料,制作PPT,在课堂短暂的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而在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时,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出勤率会相应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2.2 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考核中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建立以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物的综合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讨论、作业、考勤等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50%左右,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其余的 50%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系及教研室应该加强能源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学生综合水平与日常课题表现,确定不同的主客观题比重,对口试、讨论、作业和考勤的评分标准要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课后小论文,在期末总评中给予适当的附加分。

3 结语

能源经济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该课程信息量大,属于概论性质;二、与能源产业实践联系紧密。在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出勤率。其二,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查阅能源经济相关文献。通过改进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水平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了,兴趣也提高了。能源经济学的教学在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之后,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集中反映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的高低,更是对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客观的检验。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日趋紧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1,2]。如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多、选题不当、一题多人等,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院、系革新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机制,完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对指导教师诸如资格、权责、考评、奖惩及培训提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细化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书面格式、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使教师明确职责,使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指导教师具体承担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授业解惑”之重任,毋庸置疑,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善于挖掘指导教师的潜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前提在于认识观念的提高。认识的提高,不仅仅对大学生而言,对指导教师亦如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不仅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实验(设计)及计算能力、外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认识的提高要体现在责任意识的强化,要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要把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为自己的职责,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履行指导职责。

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要提高指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锻炼,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和途径,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积累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再次,要加强学习,积极关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开阔眼界,使指导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最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汲取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导效果。

三、严格要求,切实保证质量

做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走向社会开展调研,搜集有关材料,需要上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文献,需要进实验室、机房处理信息,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给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做好管理工作,第一,要体现计划性。要对学生查阅文献、进实验室、撰写论文三个主要阶段的工作划定明确的时间表,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都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思路明晰。第二,要检查落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汇报会的形式,听取学生的进度汇报,辅以现场检查和指导,掌握每一个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不顺利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同学,要严肃给予批评,督促其迎头赶上。第三,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模板严格要求,规范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论文(设计)理论分析透彻清楚,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插图规范清晰,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图文并茂。

四、加强人格修养,做到教书育人

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品才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要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综上所述,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高度重视,正确选题、认真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