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职工技术创新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5 17:11: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工技术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工技术创新

篇1

但是,随着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并针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促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会挫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阻碍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前进步伐。

职工技术创新的成果,有些会涉及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虽然成果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诸如使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方便,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并在短时间的使用中没有出现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创新成果没有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检验,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是不能投入生产使用的。

重庆能源集团就有这样一项职工的技术创新产品被叫停了。这个创新成果叫“气压注浆器”,工作时先将水泥浆通过进料口灌入容器内,关闭进料口阀门,打开出料口阀门,打开压风开关,用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水泥浆通过出料管道灌注到钻孔内。产品拿到井下试验后效果非常理想。一是准备工作快,以前安装注浆泵要四五个人花两个小时,新的注浆器只需一人操作,仅用20分钟就准备完成。而且注浆速度快。企业在生产中使用职工的这个技术创新成果,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就因为该产品属压力容器,不符合国家对压力容器的管理要求,未经检验严禁使用。很快就被有关管理部门判了“死刑”。好端端的一个技术创新成果,因为没有市场“通行证”,不得不退出生产舞台。职工的创新成果打了水漂,劳动和心血都白费了,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篇2

一、工会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篇3

1、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展示职工技能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企业增效节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转发《市工会2009—2012年发展纲要》、颁发了《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3、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泛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跨越式发展和区域性现代化滨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4、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全市创新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职工技术创新目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做好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技能创新培训,把技能创新培训同传经授业、名师带高徒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培训与职工技能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工人技师、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活、绝招、绝技,做好传、帮、带。市总工会汇制职工技能比赛目录和规划,广泛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及行业性的技能比赛活动,对在全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理论、实际操作获得成绩优异的选手和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单项前六名选手、企业(集团)技能大赛单项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技术标兵”、“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上获奖选手给予晋升(或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等级。选树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金牌职工,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紧紧围绕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环节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创新型发明创造、节约型工艺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从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列支,并根据成果不同,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特等奖项目牵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对获奖的技术工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或申报)高一级技术等级证书。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开发一种新产品,创新一项新记录,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化为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自觉行动。

6、以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科协等各级组织大力支持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技协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发展和扩大职工技协会员,把劳动模范、优秀技师、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实到职工技协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专业分会作用,广泛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协作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组织技协会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难题会诊、工艺改造攻关等技术协作活动,提高技协会员服务意识,扩大技协组织影响力。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对接牵线搭桥,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能减排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之中,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内容的节能竞赛、节能攻关、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节约能手”、“节能标兵”、“节能班组”、“节能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气做起,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篇4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的问题日益凸现,诸如资源衰竭、生态环境问题、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防都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取得突破,谁在技术上创新领先,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也就能创造较好的效益。

在地勘单位事业体制向企业化转轨的过程中,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能推动地勘单位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相结合,首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然后才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不是某一单项的技术或工艺的发现,是指将各种生产要素(如生产数据、劳动力等)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把新的组合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以获取新的价值和利益。如开拓新的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企业文化观念的创新。地勘单位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队伍大经营性资产少、债务沉重。非地勘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下岗职工多、再就业难等,仍制约着地勘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地勘单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在创新。队伍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投资结构调整也要改革创新。同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的传统产业,以提高地勘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勘单位能不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抓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个关键。

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把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推广和挖掘职工中的绝招、 绝技、 绝活, 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同时,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提高工作质量,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作出贡献,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脱困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地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创新过程中,要以地勘企业职工为主体,以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地勘单位的科技、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要不断创新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2、注重实效,立足基层。我们要坚持从地勘单位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市场和多种经营的实际出发把增强单位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单位发展的难点,实现扭亏增盈等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基层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产品、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搞好服务、增进效益等内容,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作贡献,为推动地勘经济的发展建功立业。

3、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组织落实、责任目标落实、措施落实;加强宣传,形成声势,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工会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 经济技术创新的意义,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主动配合行政研究和制定 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在经济技术创新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职工,要促使单位除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 并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有关奖励条例和办法的贯彻会影响,进一步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制定创新活动措施。地勘单位职工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参与,要与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一专多能等需求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进一步增加活动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练兵、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形式,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不断用知识武装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用到工作上,为单位发展出力。促进地勘单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篇5

近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改革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娴熟、善于改革创新的优秀团队,需要我们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中认真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切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提升创造潜能。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与作用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树立和培育创新理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主阵地。以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可以把创新精神根植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中,让智力资源充分涌流,通过大力倡导“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岗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让智慧的脑袋鼓起财富的口袋”的理念,打破创新工作的神秘感,克服职工对创新工作的畏惧感,形成“职工创新无大小、职工创新无先后、职工创新无、职工创新无止境”的创新理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的大课堂。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带、培”的教育平台作用,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技术人员为带头人,传技授艺,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滚动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技能水平。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促进技术交流,解决技术难题的助推器。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围绕创新项目和工作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研讨、攻关,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信息、设施等条件,引导工作室主要成员,集思广益,积极研究、论证,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不断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创建工作规划不清,定位不明。在创建过程中容易以传统的管理思维抓推动,将工作室创建简单地做成建阵地、搞活动,没有长期抓、抓到底、出成效的思想J识和规划定位,致使工作室偶有活动但推动慢、人员保障弱、工作效率低、作用发挥轻及成果转化阻碍多等问题出现。

规范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是工作室主要成员的参与模式、工作时间没有规范要求;二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责任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文规范;三是工作室运转过程中团队建设、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活动、技术交流、专利申请等方面没有制度支撑和保障;四是成果的应用转化、激励制度没有及时出台与实施。

过程管理弱化,成效不明显。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过程管理,建了阵地,出了制度,却不注意过程管理和考核,导致建设工作虎头蛇尾,不出创新成果,不做技术交流,不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成效甚微。

三、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全面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

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创新工作室领导体系,使创建工作有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二是建立团队工作管理体系,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通过策划组织开展师带徒比赛、优质培训课比赛、技能大师讲坛授课等活动,切实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建立创建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管理体系,评选优秀成果和优秀成员,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篇6

(一)加强职工创新的制度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自2012年10月起,公司工会由生产技协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制度进行调研和论证,通过到车间、处室进行调研走访座谈,向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向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意见和建议,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职工创新实际,起草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这三个管理办法分别对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立项攻关活动、“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也为管理提升活动提供了有利武器。公司工会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将创新活动中的项目成果评估、专利申请保护、奖励激励细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加强职工创新的活动体系建设

1、支持和鼓励岗位创新,激活企业创新的最小细胞。职工是创新的主体,岗位是创新的土壤,班组是创新的最小细胞。公司工会充分利用星级班组创建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工程,以职工和班组为基本考评单元,以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为基本载体,最大化地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依靠班组和职工自主立项就达上千项,其中技术水平高、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立项攻关达到400余项,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让职工创新活动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进行。首先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吸引了所在车间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生产和技术骨干,团队创新的实力大大增强。其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攻克技术难关、破解生产难题的排头兵。再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孵化器,发挥吸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锻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3、开展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目前,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每年一次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二是每年一次立项攻关评比活动;三是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四是加强厂际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职工创新的评估激励体系建设

公司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建立了相关的评估激励体系。《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都规定了相应的评比表彰办法,公司工会每年举行一次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评比活动,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公司还以职工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特别是以劳模职工名字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激励体系建设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理念与原则,有效地激发了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随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践需要,公司工会正在探索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抓住关键,推进三个活动结合

(一)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开展劳动竞赛相结合。群众性立功竞赛是推动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2012公司工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开展了“齐抓共管,全员奋斗,打赢230台3C机车生产攻坚战”劳动竞赛。今年下半年,公司工会又开展了“双百”攻坚战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突出强调技术创新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开展一项发明、一项革新、一项改进、一项核算、一项节约、一个经验的“六个一”活动,激发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热情。机车车间职工付明祥针对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无法闭合,影响机车总组装后期调试顺利进行的问题,在攻坚中总结出了先进操作法,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的时间,为打赢生产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二)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相结合。一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公司工会每年都组织高级技师、技师计算机CAD、PROE培训班,5年来累计培训477人次。柴油机总装车间针对近年来新入厂青年职工多的具体情况,组织30岁以下的职工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常抓不懈,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2012年车体车间工会(现钢结构分公司)举办电焊工技能比武暨大连市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电焊工选拔赛,车间职工参赛踊跃,赛出了经验、技能、意志与水平,最终公司女职工于静获大连市电焊工比赛冠军。柴油机公司举办钳工技能大赛,共进行了柴油机钳工、机修钳工、划线钳工的理论、实作和答辩共8场比赛,大赛激发了职工学技比武,创新创效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质量零缺陷工程”相结合。

2013年,公司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大力开展“质量零缺陷”立项攻关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一是以“质量零缺陷”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会议、培训、岗位比武、专项竞赛等为途径,广泛开展按操作规程作业、我的产品零缺陷、我的产品我负责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依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困扰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组织广大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三是统筹确立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攻关项目,集中组织劳模、技师开展影响公司重大产品质量和关键环节的攻关活动。

三、注重实效,着力促进三个提高

(一)激励岗位创新,促进质量工效提高。公司工会积极为职工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搭建平台,突出职工创新的群众性特点,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车间班组,因势利导,组织职工立足本工序本岗位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创新攻关。万传广根据岗位实践总结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像这样促进质量工效的职工创新项目在公司生产经营中不胜枚举。

篇7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制药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一方面制药技术、研发能力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在药物合成技术方面(包括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另一方面,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弊病,限制了医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积极开展制药工业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民生、科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制药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工艺和设备。

1.1工艺分析第一,针对制药过程的技术分析。一般来说,制药过程就是对药品生产流程的模拟,其中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多种学科的应用,通常一种药品的制造,事先要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组合实验,反复对比,找出药品与疾病之间的关键要素,减少风险和副作用,最终才能批量生产。以合成药品为例,当前已经进入了“科学设计时期”,即“反合衬分析”,从疾病特点与合成目标分子出发,利用化学反应的逻辑知识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科学的合成路线。第二,针对制药批量技术的优化。制药企业针对工艺特点建立生产线,需要详细剖析各个流程的特点,如高温处理、灭菌处理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确无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设备会不断投入使用,就要进一步从产量和质量角度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经济效益。第三,针对制药质量的监督管理。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尤其是制药企业,其产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从制药工程技术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质量监督体系,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审核工作。

1.2设备分析制药设备与制药工程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针对药物合成方面,发挥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近年来,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推广,制药设备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从加大药物合成技术研究力度出发,在设备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设备操作等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符合国内药品生产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向国际高标准要求靠拢。第二,制药设备加大生产环节的管理。在药物合成技术的前提下,需要对药品成分进行必要的分离、浓缩、还原、氧化、卤化等处理,复杂的只要工业需求就决定了设备的多样性、综合性;因此,开发易于清洗、便于灭菌消毒、方便保养维护的新型设备就成了必然需求,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制药工业生产中的失误几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制药工程技术创新

2.1加强高新技术制药人才的培养药物合成技术在整个制药工程技术体系中处于顶端位置,具有复配型居多、药物更新快、工艺复杂、周期较长等特点,我国制药工程技术整体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人员因素占据很大部分。现代制药工业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知识、理论较为缺乏,尤其是涉及制药工业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即缺乏理论方向,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因此,必须确立高新技术制药人才的重要地位,积极构建培养的环境,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工程技术模式。

2.2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任何产业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再合作范围上也从国内延伸到了国际。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制药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成果,不断弥补我国制药工业的技术缺陷,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篇8

隐性技术知识的内涵及构成

技术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是指已经被获取并被编成手册、程序和规则的,易于传播和沟通的知识;隐性是指高度个体化的难以被形式化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包括个体拥有与组织拥有两种。分四个层次,见表1。

隐性技术知识的一般功用

隐性技术知识具有难言性、对载体的依附性、亲身体验性、经验性、垄断性与文化性等特点,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洞察力,深藏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和心智模式之中,植根于行为本身,附着在经验化的技能之中。显性知识决定组织现有资源组合、配置、开发及利用能力,隐性知识则决定着这些能力的持续。显性知识易于模仿,不能持久保持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模仿,可以保持持久竞争优势。隐性知识占知识总量的大部分,而显性知识只占隐性知识的一小部分。因此,隐性技术知识对组织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

隐性技术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支撑作用。隐性技术知识难以模仿获得,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参与这个过程,很难体验到它的存在;显性知识是与隐性技术知识是共同发挥作用的,模仿者只获得显性知识是不完整的知识,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某种结果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隐性技术知识常常起关键的作用,而模仿者却常忽略它,导致模仿失败。

隐性技术知识可以促使组织知识总量增加。隐性技术知识贯穿于知识积累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关的隐性技术知识,无法获得和吸收其它的知识。而知识总量的增加,将使组织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

隐性技术知识是组织认知学习的基础。组织的认知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策略或行为意义上的学习,即组织从经验中的学习,目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或管理方式;二是组织对某种专门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吸收。这两种学习都以组织的隐性技术知识为基础。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开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组织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决定着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知识吸收能力的不同。

隐性技术知识对技术创新的功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动态过程。从过程上看,它包括创新决策、技术成果开发、中间试验、生产、销售等阶段;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方面;从类型上看,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几种形式。

隐性技术知识对技术创新的一般功用是靠直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包含着发现创新问题的启发性期待,孕育着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预期和“正确的”技术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持续发现和解决,预先定向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反过来又融入个人或企业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累积性增长。专家们把经验模式铭刻在心中,可快速地发现某一个特殊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隐性技术为个人有意识的探索提供了可预测和期望的空间。

(一)隐性技术知识对于技术创新各阶段的重要性

隐性技术知识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新技术领域的开创阶段,重要性较高;在生长、成熟和理性化的过程中,重要性逐渐下降。根据威廉·埃伯纳西和詹姆斯·厄特巴克A-U模型所揭示的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技术创新的发展经历流动性转换专业化新一轮循环各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呈现出此起彼伏的交互关系。

在流动阶段,各竞争者对产品设计和使用特征进行大量的实验,新产品技术在这一阶段非常粗糙、昂贵和不可靠,只能在某些方面满足市场需要。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方面,隐性技术知识对产品创新的重要性较高,对工艺创新的重要性较低。

随着竞争的展开,产品的主导设计逐渐趋向明朗,重大产品创新率下降,重大工艺创新率上升,技术创新进入转换阶段。产品多样性开始让位于主导设计。当产业进入这一阶段时,价格与产品性能成为竞争的焦点,而成本的竞争则会导致生产工艺创新步伐的加快。隐性技术知识对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下降,对工艺创新的重要性提升。

当某个行业以及它的市场成熟度和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为了生产出高度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流程会越来越自动化、集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技术创新进入专业化阶段。产品与工艺创新的根本创新会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的产业极其重视成本、产量和生产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以小的渐进方式进行。隐性技术知识对产品与工艺创新的重要性双双下降。

隐性技术知识在技术创新中重要性的周期性变化在技术复杂领域体现的尤其明显。如航空工程:开始,飞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匠式的尝试;晚期则出现了一个交织着理论、实验技巧和数据的知识库,完善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整体,完全脱离了对工匠式的隐性技术知识的依赖。

(二)隐性技术知识对技术创新研发的功用

技术创新研发指通过开发、设计、研制,把知识形态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样机或新工艺模型,并经中间试验变成可进入生产领域的产品或工艺的创造性过程。

1.隐性技术知识对技术创新中技术概念形成的功用。在技术概念形成阶段,主要是技术理念的创新,属于创造性工作。研究人员和顾客的密切交往,使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顾客的需求,提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理念。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一种直觉思维过程。研究人员能直观感觉到企业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符合市场的需要,但却对生产的原因说不清楚,这种知道如何去做而无法言说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工作氛围最有利于创造性的工作。在良好的氛围里, 研发人员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有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利用和作用发挥。

2.隐性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开发设计的功用。产品设计阶段,是研发人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阶段,是如何将头脑中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成产品的阶段,也是在决策方案的总体框架内把应用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具体化,根据不同功能和用户需求,确定产品的结构、材料、造型、色彩、工艺等的形式、规律,使其转变为适应特定社会经济目的的技术经济可能性分析报告以及相应的图纸、资料等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隐性技术知识的功用体现在:

新产品开发需要主体对市场需求的敏感能力。新产品开发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的,要求开发主体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市场需求特别敏感,有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能力。顾客对需求问题的界定往往是非常简洁或不完备的,没有确切的问题陈述,目标模糊,不知道约束条件和标准,问题的情境也比较复杂。因此,开发主体不具备对顾客需求问题的敏感能力,就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顾客需求,就不能开发新产品,更无后续技术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需要设计主体的经验。新产品的设计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其根本是对物品先进行描述,然后设计成一定的形式。它通常被认为是最迷人、最富创新的部分。因为对于顾客的简洁需求,设计者往往要设计出多个方案对将要生产的物品作最终描述,还要做到设计方案易于理解。易于理解的最广泛形式是设计图纸,被设计的物品往往同以前曾设计过的有某些相似之处,设计者便可将先前设计稍加修改利用,这样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经验类隐性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新产品的设计需要主体的联想思维能力。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因类比联想导致设计创新的经典:一位美国制瓶工人偶然看到其女友穿一条膝盖上面部分比较窄的裙子,由此,他联想到玻璃瓶子,从而设计出了别开生面的可口可乐瓶。

新产品开发设计需要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现代新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团队工作,需要多个专家的合作设计与相互协调。现代制造业多由机器完成,这样设计可能是一串数字的形式或计算机程序,这就要求一般设计人员与电脑设计人员间相互沟通、协调。新产品的设计是设计主体创造性地把应用研究的一般成果同技术创新的特殊目标需要及具体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创新出一种可以在小范围内直接操作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融合设计主体、市场销售主体和决策主体的共同参与与协作。

新产品开发设计需要企业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深植于企业员工内心,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使员工紧紧地联结起来,使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研究开发人员会充分发挥创造思维,不断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隐性技术知识对新产品试制的功用

新产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新产品开发设计活动结果还只是一种认识成果,它的真理性与价值性还需经过试制阶段才能得到检验和证实。由于试制在规模上比实验室大得多,需要有扩大规模的设备及相应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客观上又存在技术、生产、市场以及收益等风险,试制主体的经验、方法、有效的生产经营技巧等隐性知识尤其重要。可从三个方面看:

1.样品试制。它是产品由潜在技术形态向现实技术形态转化的决定性飞跃。一般来说,样品试制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较为纯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怎样控制生产条件,如何纯化,在这一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根据研究技术人员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决定的。样品试制主体凭借其经验,总能判断出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总能抓住那些关键因素予以重点考虑,简化或忽略那些无关因素。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是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2.中间试验。样品从实验室规模发展到工业规模,一般都要经过一个中间试验步骤,它要在放大率适当的条件下进行,但如何选择放大率就涉及到许多经验和技巧。例如在化工领域,确定放大率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相互比较的试验规模间有足够大的差别,其差异应大到足以暴露出效果的变化,即希望中间试验的结果与最终工业设备上的结果相对应,但中间试验的规模太大,又会造成浪费。有经验的试验开发人员总结出的典型放大路线就是方法与技巧的完满结合。

3.生产试制。生产试制是把中试产品推广到生产过程前的过渡阶段。因为对于中试产品人们常常不考虑成本如何,而生产试制是把中试产品与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大、生产成本降低和便于用户使用等结合起来,在近似于生产的环境中进行的试验研究。在新产品试制阶段,如何选择试制方法,如何运用仪器,怎样处理误差,对结果如何解释或鉴定等,都离不开试制主体的经验积累,离不开其洞察能力。此外,新产品试制有时是试制主体在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某种原型为样板进行的,也就是在保留原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和创新,从而制造出与原产品不同的产品。这在模仿技术创新中体现得尤为充分,许多重大技术创新在开始时往往都是模仿,模仿中得到教益,进行改进。

另外,无论是在样品试制、中间试验,还是生产试制阶段中,总要不停地对样机进行调试,对产品进行修改。这样,创新主体的安装调试方面的隐性知识就非常重要。由此可见,新产品试制与开发设计同样依重于主体的隐性技术知识。

(四)隐性技术知识对装配生产阶段的功用

装配生产阶段的隐性知识主要是生产装配操作类技巧和内化在员工头脑中的生产管理类知识,是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它依赖于经验积累,具有“经验积累依赖性”,如果不通过掌握它的人对未掌握者进行“师徒式传帮带”,很难显性化。即使通过自身的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积累逐步显性化,时间也比较长,而且效率低。

掌握装配生产阶段隐性知识的人与新装配生产对象之间存在着技术势,即相关实践经验与新装配生产所附载的隐性知识的关连程度差异。隐性知识在此阶段的重要性主要看这种差异的程度大小。如果差异程度小,则装配者可借助自己积累的隐性知识比较顺利地完成装配生产调试,发挥工艺设备的生产效力,否则,即使技术文件中的生产操作指导书再详细,产品或零部件的装配知识、机器设备的操作维修知识再完备也难以使装配生产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五)隐性技术知识对消化吸收和改造阶段的功用

篇9

二、落实各项经济指标,确保提前、全面、逾额完玉成年任务。截止11月末,街道税收等6项指标均提前逾额完成。其中税收年计划9338万元,实际完成1100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9%;固定资产投资年计划8个亿,实际完成18亿多,完成年计划的225%;吸引外资年计划500万美元,实际完成57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14%;吸引内资年计划3个亿,实际完成6.9亿,完成年计划的230%;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年任务12家,实际完成21家,完成175%;发展现代服务业年任务4家,实际完成19家,完成年计划的475%,为全区经济指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三、落实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立足打好工作基础。按照区委关于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关规定,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进步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加强思想建设;以专题*生活会为抓手,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贯彻*集中制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涉及全局重大题目,注重发挥集体聪明,集体决策。对涉及某一方面题目决策,虚心听取分管领导意见。注重班子间的团结协作,做到总揽不包揽,当班子不当家长。与班子成员坦诚交流,增进沟通。队伍治理方面,以“行政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倡导“讲学习、将协作、讲创新、讲绩效”的精神,着力进步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工作方式上,能经常深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际生活中,能关心群众的疾苦,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题目。

四、支持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成绩。行政工作琐碎,繁杂,一年来,面对棘手的题目敢抓敢管,省应急工作现场会的预备,机关大楼的维修都圆满完成;党建、群团、精神文明多项工作也卓有成绩。特别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能够克服困难,做到规模以上非公企党的组织全覆盖,并圆满完成了大连市妇联“*家庭与*社区同创共建”现场观摩会的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年内,稳定工作任务繁重,达沃斯会议、十七大召开期间,...、复转军人等始终是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之安民街地块动迁引发的上访题目等等,和分管领导一道落实责任、细致工作,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做了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为辖区始终保持了较稳定的局面尽职尽责;劳动就业,在实名制就业任务远重于往年的情况下,多方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成了1689人的就业指标,5个社区均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城建工作从来都很繁重,今年罕见的风暴潮,达沃斯市容环境整治又为城建工作增添了工作量,为此,他们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全力以赴抗击风暴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民政、社区建设、换届工作方面,关注辖区弱势群体,不断扩大救助范围,以“145”工程为载体,开展“*楼院”建设,通过制定规章,开展活动,努力探索“楼院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人大换届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为全区作示范,确保代表的选举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计生工作有新的举措,“健康驿站”的改版,“活动人口计划生养维权服务月”和“惠民惠家”亲情服务开展活动,以及加班加点完成了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等,都使计生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进步。各社区虽为居民自治组织,却承担了大量政府下派的工作,但都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五、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官从政,廉洁执政,既是要求,也是天职。对此,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有关规定的学习,能自觉对照要求检查自己,努力从思想上和熟悉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从不,从不跑官要官,谨言慎行,廉洁自律,遵遵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操守。作为第一责任人,能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参加区有关报告会,主持班子班子成员召开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努力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篇10

(一)总体情况

据市统计局2004年统计,郑州市医药制造业全部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共有56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16家,上亿元的有2家。2004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高于全国15%左右的平均增长率;全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6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4%。截止200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中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有85家,占全市总数的13.2%,高新技术产品中生物工程与制药产品有227项,占全总数的19.4%。

(二)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情况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对技术创新依赖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生产创新药和有特色的拳头产品,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生产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剂型的药品,领域包括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创新意义上的新药很少。由于新药审批的严格和周期较长,在申报时,个别企业主动降低新药的级别,以便尽早将新药投放市场,取得利润回报。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领域一些企业因其成立早、规模大、工艺和设备水平先进、主要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在全国较早研究开发出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将艾滋病病毒检测期由原来的60天缩短为15天;其开发研制的甲、乙、丙、戊、庚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在全国品种最全、市场销量最大。河南(郑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非典”时期快速开发出病毒基因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被国家确定为SARS诊断试剂供应基地。该中心先后承担了18个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8个技术支撑平台和25项优势和独特技术,已成为河南省生物工程的领头羊,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

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销售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60%;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诺氟沙星原料药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开发研制的甲磺酸加替沙星获国家1类化学药品新药证书,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化学1类新药的空白;郑州豫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解郁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抑郁症的唯一纯中药制剂,其产业化工程项目也已得到国家批准;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红花黄素氯化钠注射液”作为2类中药新药已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系列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知识产权和科技投入情况

与其他行业相比,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的产权意识都比较强,比较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和保护,也比较注意抓住一些没有保护或不易保护的好项目。在调查的100多个产品中,申报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如河南省康利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3项,已经获得药物发明专利2个,申请权转让2个。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产品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食品兽药残留快速筛选技术研究”、“动物体及其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和畜禽疾病快速诊断试纸条”均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纸探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两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制药企业的整改力度,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GMP认证工作,而对科研和生产的投入相对减少。已调研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研发经费从20、30万到2000多万元的不等;研发经费(含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3%到77.3%不等,差距悬殊。

(四)科研及工程技术人才情况

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是一个对科技依赖性比较大的领域,该行业的人才无论从层次、数量上都比其他传统行业高且多。据对25个相关企业统计,共有博士25人,占职工总数的1.7%。25个企业中,共有高级职称人数139人,占职工总数(1447人)的9.6%,共有中级职称人数367人,占职工总数的25.4%,明显高于其他传统工业领域。

二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正在成为郑州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开发出了一大批具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已成为郑州市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以其快速的发展优势,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共同构成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四大领域。截止2004年底,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有8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3.2%;生物工程与制药产品(227项)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19.4%;在全市已实施的66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中,该行业有9项,占总数的14%。

(三)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总量增速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郑州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共有5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16家,上亿元的有2家。2004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亿多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1%,比上年增长20.8%,高于全国15%的平均增速;郑州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6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0.9%。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开发研制的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在全国市场销量最大。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5900万元,生产的诺氟沙星原料药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以上。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其中双黄连口服液,销售额占当年销售收入的70%,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60%。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进入全国制药企业综合排名500强。

(四)龙头企业逐步涌现,创新优势日益彰显。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创新优势正在日益彰显。郑州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研究开发出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 “非典”时期以最快速度开发出病毒基因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确定为SARS诊断试剂供应基地。该中心先后承担了18个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已成为河南省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河南康泰制药公司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是河南省近20年来,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民众制药公司的甲哌利福霉素取代了进口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克拉霉素、前列腺素E1、神经生长因子等产品,已进行产业化生产。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开发的甲磺酸加替沙星,已获得4个一类新药证书。同时,还有以华美生物公司、河南竹林众生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郑州市生物工程和制药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少,知名品牌少。

郑州市生物工程和制药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单品种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都达不到一定份量。在全国制药企业综合排名500强中,只有天津药业新郑制药股份公司入围,名列第41名。产品中能在全国叫得响、市场份额较大的名牌不多。

(二)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药少,仿制药多,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我国国内生产的药品97%以上都是国内外的仿制药,这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而且国内企业独家生产的品种很少,同一个品种动辄就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厂家生产。在研的新产品中,如化学药品甲磺酸帕珠沙星和替米沙坦片,由于是国外已经上市产品的仿制,所以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就同一产品提请药品注册,在郑州市就同时有两个企业都在申请新药证书或申请生产。我市企业每年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注册的新药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外产品的仿制药。目前,我市仅有化学药品1类新药1个,该产品没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目前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在已调查的17个企业已投产的51个中药和化学药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创新药物所占比例很低。

(三)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郑州市一些制药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缓,效益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够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没有真正把发展企业的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企业中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重销售轻开发的倾向,把主要精力和经费用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极微。在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工资与销售挂钩,使研发人员的收入大大低于销售人员的收入,有的甚至低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挫伤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经费投入少,研究条件差,很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长期不出研究成果又使企业领导对研究人员产生偏见,导致部分研究人员流失,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企业对政府的科技政策了解不够,政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调研时发现,制药企业,除了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新药注册申报的政策有所了解外,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对其他政策和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并不了解,也想不到利用政府的帮助。尽管有政府网站和各级政府宣传,但一般企业不注意利用政府政策资源,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获取政府支持。另外,一些企业和研究单位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新产品开发保密的考虑,在项目处于研究前期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不愿意申报项目,即使是对政府提供的全免费服务(如科研项目招投标、产学研对接会等),企业和研究单位也不热心。

四 做好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

要实现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提高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要构筑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实现制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和产业化,因此,要在创新上作文章,在产业化上下功夫。要以郑州市具有一定技术创新条件的企业为主,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组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项目实施带动、社会融资参股等方法,将其建设成符合新药开发规范要求的开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高水平的、适用多功能试验研究,实行开放式运行,以项目为纽带,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全面提升郑州市制药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制药产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其焦点越来越集中于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只有掌握了产品的完全自主产权,才能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要充分利用郑州市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化能力,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结合,建立稳定、灵活的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继续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使企业新药开发由仿制向创新转变。

(三)要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制药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科技兴药”的思想,牢固树立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和重视科技人才,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保证科技人员,特别是一线科技人员的待遇;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研究条件,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科研与科技人员的知识、技术与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建立起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奖励机制;要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科技人员到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