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20:54: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插秧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民加大了对购置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是制约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其中水稻机插技术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为此,国家在推行购机补贴政策中,各地将插秧机补贴率放在最高位次,安徽省补贴额度已连续几年在5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霍山县插秧机从无到有,至2010年5月,已达到200余台。实践证明,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学习和掌握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在霍山县推广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它具有价格低廉(价格为1.7万元/台),结构简单,轻巧,整机重170kg,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作业效率一般为1666.67m2/h。东洋P600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6行,其科技含量高,与步行手扶式插秧机相比,具有舒适、效率高的优势,作业效率一般为3333.35m2/h。但机器较笨重,整机重550kg,且价格偏高(价格为9万元/台)。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适合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条件,适应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但该技术对育秧技术标准化程度要求高,对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严,对机手操作使用插秧机技术要求过硬。因此,农机手在选购插秧机时,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水稻作业面积、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以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全面考虑确定选购步行手扶式插秧机还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安装调试(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要求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栽培技术和插秧机操作技术。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武宁县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拟定多项技术方案,反复育秧,多次试验、比较,初步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水稻机械化插育秧的主要技术要点。
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
1.1.1准备工作。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种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温湿,快出芽,促齐苗。膜内温度保持在30~32℃,如超过35℃,应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防高温灼苗。如遇连续阴雨天,每隔2~3d,选中午揭开膜的两头通风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发白,必须补足水分,保湿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②一叶期。控温控湿,防徒长。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超过25℃应两头揭膜通风降温。③二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炼苗,干燥促根。揭膜应在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叶期。应注意保温防寒,除阴雨天外,实行日揭膜夜盖膜的方法,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时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湿润不发白,含水以透气。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机插。⑤喷施送嫁药(肥)。
1.1.4栽前准备。①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d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②适时控水炼苗。栽前通过控水,促进秧苗老健,增强秧苗抗逆性。③带药移栽。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栽后易遭受病虫危害,在栽前1~2d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④起运移栽。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
1.2双膜育秧
1.2.1作业流程。地膜打孔铺放孔膜,精做秧板铺撒床土,床土准备破碎拌肥过筛洇足底水均匀播种覆土覆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切块移栽。
1.2.2准备工作。①双膜准备。一般大田需备足幅宽1.5m的地膜63m/hm2;幅宽2.0m的农膜63m/hm2。②地膜打孔。孔距一般2cm×3cm,孔径为0.2~0.3cm。打孔孔径不宜过大或过小,孔径过大造成大量秧根下扎,增加起秧难度;孔径过小,透气性差,易造成烂秧。③秧池准备。秧池田与机插秧大田比例为1∶100。秧池田的秧板宽为1.4m。秧沟规格及秧板质量标准与软盘育秧要求相同。
2机插大田技术
2.1大田耕整
①田块平整,高低不过寸。②田面整洁,无杂残物。③田
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表土硬软适中,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④耕整时,不宜用深耕机械作业,以防耕作层过深。
2.2大田施肥
根据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学肥料。氮肥量一般掌握在稻田总氮量的20%。在缺磷钾土壤中应适量增施磷钾肥。
2.3泥浆沉淀化除封杀
化除封杀是机插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大田耕整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d,黏土一般需沉实3d左右。
3机插作业技术
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扶步进式与乘坐式,我县丘陵山区适宜以手扶步进式为主;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行距30cm,不可调,株距3档可调,深度、取秧量可调。其主要特点: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可以量化调节。二是具有液压仿形系统,可以提高水田作业的稳定性。三是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灵活自如。四是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
3.1插秧机调试
插秧前须对插秧机作1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要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以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3.2插秧机道路行走
插秧机前往作业区进行道路行走程序:一是发动机起动后,应达到热机状态。二是将苗箱置在机体的中间位置上。三是将变速杆拨到“行驶”位置上。四是将液压操作手柄往下拨到“上升”位置,然后把液压操作手柄拨到“固定”位置。五是将发动机油门处于低速转动状态。六是将主离合器手柄慢慢拉到“连接”位置,插秧机即可行走。
3.3插秧机田间行走
(1)田间行走方法。方法1:插第1行时首先在田埂周围留有4行宽的余地。方法2:第1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3边留有4行、8行宽的余地。
(2)插秧机的转向换行。插秧机到田头转向换行采取步骤:一是将插秧机离合器拨至“断开”位置,降低发动机转速,将液压手柄拨至“上升”位置,使机体上升,将划印杆收回。二是将手柄往上稍稍抬起并用手捏需旋转方向一侧的转向离合器手柄,插秧机即慢慢开始轻松转向,以便进行下一个行程插秧作业。
(3)划印器的使用。插秧机在行走时,划印器在大田表土上会划出一直线痕迹;插秧机转弯后,应将发动机上的中间标杆对准划印器划出的直线,以保持插秧机的直线行驶。
(4)侧对行器的使用。插秧机转弯后,应将侧对行器对准上一个行程已插秧的秧苗行,以使插秧机每次行走时有均匀的行距。
3.4插秧机停止作业
作业结束需要停机时,首先将油门拨至“低”的位置,使发动机转速下降;然后将发动机开关拨至“OFF”位置,发动机可立即熄火,插秧机停止作业。
参考文献
在水稻插秧育秧技术的推广中,尤其是机械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其技术要求较高。许多农民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愿意使用机械插秧技术。而机械插秧是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这种插秧模式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的播种面积较大,其标准化的要求较高。想要实现机械插秧,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想要使用机械插秧,需要一块标准的水稻插秧地,水稻的秧苗需要均匀的分布。第二,水稻的秧苗需要健壮,并且无虫害,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户家庭均采用家庭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户更加偏好传统的插秧技术,机械化的插秧技术成本较高,对于收人低下的农户家庭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这就导致机械插秧技术不能够在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1.2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等到降水足够之后,秧苗又生长壮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稻田中的水利灌溉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稻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农田中不能够做到自如的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中的水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无法控制好水的深浅,使得水稻插秧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1.4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现有条件下的插秧模式,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解决水稻插秧基础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土地流转的推进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劳作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大的农业需求,这种家庭式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就要设立专项中的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2拦网设施
主要有墙网、桩架、石笼、铁栅栏等。墙网为聚乙烯网片,其网目为3cm,上纲、下纲都装有双钢绳,下纲装有石笼。桩架是墙网的支柱,用竹桩做成。石笼是由网片包上鹅卵石缝制而成,其直径为10~15cm,用于固定网角的。铁栅栏是由扁钢焊成可活动装卸的框架,栅条用直径6mm的圆钢筋,按间距1cm的栅间距焊成横向排列。
3拦网设置
在河汊两端最近处,设置两道弧形的拦网,一道为墙网,一道为铁栅栏,两道相距8m。墙网设置在靠近河汊内部,用竹桩固定,其上部高度高于历年最高水位1.5m以上,其底部向内水平延伸1m宽的底卧,并用石笼压住,主要是防止鱼类逃出。铁栅栏则靠近河流,其作用是拦截河流的杂物等,同时还有拦鱼作用。铁栅栏用水泥桩固定。
4河汊清野和消毒
在鱼种放养前15d,采用拉网等渔具对河汊进行清野,清除底层凶猛鱼类,保证鱼种正常生长。然后用100g/m3的漂白粉均匀泼洒,待药性消失后,在河汊内挂用聚乙烯网袋装的发酵过的干鸡粪50kg/667m2,来培养基础饵料。
5鱼种放养
2012年1月20日,平均体重为65g的黑脊倒刺鲃放养密度为450尾/667m2,同时搭配平均体重为75g/尾的鲢鱼80尾/667m2、规格80g/尾的鳙鱼30尾/667m2,以调节水质和摄食残饵。鱼种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伤病,大小规格均匀。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鱼种5~10min进行消毒。
6投饵
黑脊倒刺鲃的成鱼养殖投喂草鱼配合饲料(蛋白含量28%),兼投新鲜青饲料。日投饵占鱼体重的2%~4%,一般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00和下午17﹕00,投饵时坚持“四定”原则即定质、定点、定量、定时,并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状态灵活调节。
7肥水
进入5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鱼类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摄食量明显增加,因此,要加大投饵量,一方面可以满足黑脊倒刺鲃生长所需,另一方面残饵又可促使饵料生物繁殖,满足滤食性鱼类的生长需求,一般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50cm。
8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逻,检查设施、洗刷网片,及时清除病死鱼,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并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做好食台的清场和消毒工作。做好防病、防浮头、防逃、防洪、防偷和养殖记录等工作。
9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首先要进行河汊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消毒,每15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食场和饲料台1次,在病害多发季节,定期投喂药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治疗。
10养殖结果
10.1产量经过近一年的养殖,平均每667m2获黑脊倒刺鲃176.8kg,423尾,平均每尾418g,成活率为94%;鲢鱼667m2产量53kg,72尾,平均每尾736.1g,成活率90%;鳙鱼667m2产量20.3kg,27尾,平均每尾751.9g,成活率为90%。
10.2经济效益分析总收入为56113元,其中,黑脊倒刺鲃884kg×60元/kg=53040元,白鲢265kg×7元/kg=1855元,鳙鱼101.5kg×12元/kg=1218元。平均收入11222.6元/667m2。总成本为45315.5元,其中饲料5569.2元,人工费用26000元(管理人员及临时工工资),鱼种6930元,其它费用6816.3元。利润为10797.5元,利润为2159.5元/667m2。
11小结与讨论
11.1在本试验中,黑脊倒刺鲃摄食投喂的饲料,其残饵和粪便则可起到肥水的作用;而白鲢则滤食水中溶解的配合饲料粉末,也滤食水中的藻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鳙鱼则摄食水中的浮游动物,同样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为黑脊倒刺鲃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鲢鱼、鳙鱼在不增加养殖成本的条件下,又可增加养殖收入。
11.2由试验效益分析可看出利用河汊围栏进行养殖其利润可观,其对于增加水产品产量和增加渔民收入及对于促进渔业生产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栽培技术和插秧机操作技术。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武宁县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拟定多项技术方案,反复育秧,多次试验、比较,初步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水稻机械化插育秧的主要技术要点。
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
1.1.1准备工作。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 500 kg/hm2。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种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温湿,快出芽,促齐苗。膜内温度保持在30~32℃,如超过35℃,应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防高温灼苗。如遇连续阴雨天,每隔2~3d,选中午揭开膜的两头通风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发白,必须补足水分,保湿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②一叶期。控温控湿,防徒长。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超过25℃应两头揭膜通风降温。③二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炼苗,干燥促根。揭膜应在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叶期。应注意保温防寒,除阴雨天外,实行日揭膜夜盖膜的方法,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时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湿润不发白,含水以透气。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机插。⑤喷施送嫁药(肥)。
1.1.4栽前准备。①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d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②适时控水炼苗。栽前通过控水,促进秧苗老健,增强秧苗抗逆性。③带药移栽。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栽后易遭受病虫危害,在栽前1~2d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④起运移栽。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
1.2双膜育秧
1.2.1作业流程。地膜打孔铺放孔膜,精做秧板铺撒床土,床土准备破碎拌肥过筛洇足底水均匀播种覆土覆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切块移栽。
1.2.2准备工作。①双膜准备。一般大田需备足幅宽1.5m的地膜63m/hm2;幅宽2.0m的农膜63m/hm2。②地膜打孔。孔距一般2cm×3cm,孔径为0.2~0.3cm。打孔孔径不宜过大或过小,孔径过大造成大量秧根下扎,增加起秧难度;孔径过小,透气性差,易造成烂秧。③秧池准备。秧池田与机插秧大田比例为1∶100。秧池田的秧板宽为1.4m。秧沟规格及秧板质量标准与软盘育秧要求相同。
2机插大田技术
2.1大田耕整
①田块平整,高低不过寸。②田面整洁,无杂残物。③田
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表土硬软适中,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④耕整时,不宜用深耕机械作业,以防耕作层过深。
2.2大田施肥
根据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学肥料。氮肥量一般掌握在稻田总氮量的20%。在缺磷钾土壤中应适量增施磷钾肥。
2.3泥浆沉淀化除封杀
化除封杀是机插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大田耕整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d,黏土一般需沉实3d左右。
3机插作业技术
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扶步进式与乘坐式,我县丘陵山区适宜以手扶步进式为主;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行距30cm,不可调,株距3档可调,深度、取秧量可调。其主要特点: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可以量化调节。二是具有液压仿形系统,可以提高水田作业的稳定性。三是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灵活自如。四是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
3.1插秧机调试
插秧前须对插秧机作1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要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以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3.2插秧机道路行走
插秧机前往作业区进行道路行走程序:一是发动机起动后,应达到热机状态。二是将苗箱置在机体的中间位置上。三是将变速杆拨到“行驶”位置上。四是将液压操作手柄往下拨到“上升”位置,然后把液压操作手柄拨到“固定”位置。五是将发动机油门处于低速转动状态。六是将主离合器手柄慢慢拉到“连接”位置,插秧机即可行走。
3.3插秧机田间行走
(1)田间行走方法。方法1:插第1行时首先在田埂周围留有4行宽的余地。方法2:第1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3边留有4行、8行宽的余地。
(2)插秧机的转向换行。插秧机到田头转向换行采取步骤:一是将插秧机离合器拨至“断开”位置,降低发动机转速,将液压手柄拨至“上升”位置,使机体上升,将划印杆收回。二是将手柄往上稍稍抬起并用手捏需旋转方向一侧的转向离合器手柄,插秧机即慢慢开始轻松转向,以便进行下一个行程插秧作业。
(3)划印器的使用。插秧机在行走时,划印器在大田表土上会划出一直线痕迹;插秧机转弯后,应将发动机上的中间标杆对准划印器划出的直线,以保持插秧机的直线行驶。
(4)侧对行器的使用。插秧机转弯后,应将侧对行器对准上一个行程已插秧的秧苗行,以使插秧机每次行走时有均匀的行距。
3.4插秧机停止作业
作业结束需要停机时,首先将油门拨至“低”的位置,使发动机转速下降;然后将发动机开关拨至“OFF”位置,发动机可立即熄火,插秧机停止作业。
参考文献
1.品种选择及处理
1.1品种选择:选适宜当地的优质米水稻新品种如:中早熟品种通粳612、通粳777、白粳1;中熟品种通粳889;中晚熟品种吉粳88、吉粳83;晚熟品种秋田小町等品种。
1.2晒种:3月28日左右,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天,晒种时每天要翻动2—3次。
1.3选种:用45-50公斤温清水加12公斤粗盐,待盐全部溶解后,放入种子进行选种,漂选水稻种子捞出后用清水透2遍。
1.4浸种消毒:4月3日左右浸种。选用生石灰5公斤兑水60公斤,浸稻种50公斤,每天搅拌两次,在室内浸种5—7天。
1.5催芽:农户可采用火炕进行催芽。在火炕上垫上木板,铺上草袋片,再堆放种子,种子堆30厘米厚,用40-50℃温水浇湿,拌匀后再盖上用开水烫过的麻袋片盖严保温,然后火炕加温,使种子堆内达到28—30℃,每隔4小时均匀翻动一次,两天左右即可破胸,稻芽露白时立即摊放在阴凉处等待播种。
2.播种及育苗
2.1选择苗地:苗地选择在当地黑土层深厚、微酸性、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污染的旱田地块做苗床。
2.2苗床标准:床长20米,宽1.9米,床高10厘米,沟宽40厘米,床面要耙细整平。
2.3施肥:每平方米施无污染腐熟过圈土粪20公斤,均匀混拌床面10厘米深的土层内。
2.4浇水:苗床在播种前一天浇透底水。
2.5精细播种:(1)播种期:4月10日—13日,气温稳定通过6℃(时冷尾暖头)进行播种。(2)播种量: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150克(3两)。(3)定种、覆土:播种后用细眼喷壶浇水定种,随后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的山皮土(腐殖土),覆土厚度要均匀。 (4)盖膜:每0.5米远插一根竹弓条,中间高40厘米,弓条中间用绳拉紧后盖膜。采用双幅开闭式盖膜,膜上面用绳封好压紧。
2.6苗床管理:(1)播种后到苗出,要保温、保湿、促进出苗,发现顶盖时要及时补水碎盖。并选择苗床中央部位放好温度计,以利掌握床内温度变化情况。(2)调节温度,通风炼苗,促壮根。秧苗出齐后,把床温调节控制在25℃以下,超过25℃时应通风炼苗,随着秧苗生长,气温上升,通风可由小到大,并做到白天通风夜间保温以促壮根。2叶期要特别注意保温,严防寒潮侵袭,保证秧苗安全离乳。论文参考。三叶期过后视天气情况可进行大通风,并逐步转入自然炼苗阶段。终霜期之前夜间保温盖膜,终霜过后昼夜揭膜进行自然锻炼。(3)除草防病,稻苗在一叶一心期人工及时拔除苗床杂草、用醋精3瓶兑一喷雾器15公斤水防立枯病。(4)管好水,促壮苗。论文参考。论文参考。苗床底水足,秧苗三叶前一般不浇水,防止秧苗徒长。如果土壤过干,早晨观察苗尖水珠小或无水珠立即浇水。三叶期以后,每隔3~5天浇一遍透水,如果遇上雨天,揭膜淋雨最理想,杜绝沟灌。
3.插秧
3.1插秧期:气温稳定通过13℃开始插秧。即5月20日开始,5月末结束插秧。
3.2插秧质量:浅插均匀一致,随插随补,力争不缺穴。
3.3插秧密度:30×20厘米(即9×6寸),穴插2~3株。
4.田块的准备
4.1秋翻或春翻地15~20厘米。4月末泡田。插秧前2~3天耙平整细,沉淀后寸水插秧。
4.2挖蟹沟及围蟹墙,插秧后挖蟹沟,在水稻田离池埂50厘米处四周挖沟,上宽80厘米,下宽50厘米,深60厘米,然后每隔20米再挖一条蟹沟,上宽50厘米,下宽30厘米,深30厘米,每隔8--10米设一个投料台,以便喂蟹饵料。为防蟹逃逸,在池埂的四周用塑料薄膜围50厘米高的防蟹墙。
5.施肥、除草、防病、收获等
5.1在翻地前稻草还田(300—350公斤/亩),每亩施无污染厩肥1500-2000公斤,不施化肥。
5.2 6月5日每亩放3公斤的杂交榕萍防除杂草。
5.3 6月15日亩放300—500只辽河扣蟹(每公斤120—160只)防除杂草。在放蟹前每亩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消毒,以后5--7天换一次水,每15天泼洒一次20mmol/L浓度的生石灰调节水质。在放蟹的初期为防止河蟹吃水稻小蘖,按蟹总含量的5--10%投饲料,一般以豆饼、小杂鱼、配合饲料等,并加入一定的脱壳剂。
5.4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层,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在不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情况下再辅之1--2次人工除草,基本上控制田间杂草。一是利用细绿萍覆盖水面,对水面以下的杂草进行控制;二是利用河蟹具有食草的特点,特别是禾本科杂草,而且对露出水面的稗草防效更好,有些是直接食用。这一除草作用恰与绿萍控制水下杂草互补。
5.5在水稻全部生育期间不施农药。但在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选用春蕾霉素2袋(每袋35克)兑水30公斤在水稻见穗期进行喷雾。
5.6秋后在9月20日开始排水捕蟹,生态蟹亩产可收15--20公斤。
5.7河蟹捕完后即水稻成熟后即可收割。收割稻谷要单收、单打、单储,一般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的生态水稻,价格比普通水稻高一倍的价格。
参考文献
[1] 杨银阁等。稻萍蟹农业生态模式的研究。吉林农业科学,2007.6,24-26.
[2] 陈瑞冰,席运官,徐欣.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6):96~98.
[3] 王兴龙,史纪锁.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 中国稻米,2005
(6):47-48.
[4] 金连登.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稻米,2007(3):124.
[5] 杨勇.稻渔共作生态特征与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J].扬州大学,2004
[6] 许燕芳.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有肥料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2007
[7] 张新民,陈永福,刘春成.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J]农业生产展望2009, 4
水稻的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极大,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贵州省水稻种植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其间有不同的种植密度。随着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合理密植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
1贵州水稻种植密度的发展
1.1常规稻高秆时期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贵州传统种植的水稻均属高秆品种,农民的插秧规格基本是“肥田稀大窝(斗底)、瘦田升子底”,株行距约为(20~33)cm×(20~30)cm,每穴插5~7株,密度为10.5万~22.5万穴/hm2,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有效穗120万~150万个/hm2,产量为3000~6000kg/hm2。
1.2常规稻高秆变矮秆时期这一时期为1975~1984年,是贵州地区水稻种植的第1次绿色革命,贵州省相继从省外引进了农垦8号、湘东、桂朝2号、铁青和自育的黔幅、761号等矮秆品种,插秧的密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推广的规格约为26.4cm×16.5cm,密度为22.5万穴/hm2,穴插5~7株,基本苗达112.5万~225万株/hm2,有效穗300万~375万个/hm2,产量为7500~10500kg/hm2,此期贵州水稻单产得到跨越式发展。
1.3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是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也是贵州水稻种植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插秧的密度和基本苗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最根本的改变是将常规稻传统的穴插多株改为插单株,以主茎成穗为主改为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技术。配套技术强调撒稀秧,培育多蘖壮秧,稀插,早插,早发。20世纪80年代后贵州地区推广普及两段育秧,特别是成功地育出了7~8叶多蘖壮秧后,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合理密植宽窄行的规格(20+26.4~30)cm×16.5cm,穴植单株(少蘖苗插双株),密度为24万~26.3万穴/hm2,基本苗27万~30万株/hm2。杂交稻的有效穗达270万~300万穗/hm2,高产田产量可达11250kg/hm2以上。如安龙县木咱镇1990~1993年完成的200hm2稻麦两熟的吨粮田,水稻平均单产达11265kg/hm2,还出现很多12000kg/hm2的高产田,全县水稻总产达6000万kg,平均产量6000kg/hm2,是水稻最稳定的高产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育秧技术的改善,常规稻也能育出多蘖壮秧,提高成穗率,如桂朝2号达到12蘖(汕优63单株成穗为13蘖)。
1.420世纪末期至今该时期水稻种植密度特点主要表现为插秧密度减少,一般特等肥田株行距33cm×31.6cm,密度为7.65万穴/hm2,中上等田株行距26.4cm×23.1cm,密度为16.5万穴/hm2,杂交稻基本苗只有9万~22.5万株/hm2,常规稻基本苗45万株/hm2。
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田块行距为30cm,株距为13.2~15cm,密度为27万~30万穴/hm2。高产田的基本苗仍保持105万~150万/hm2,穗苗比为(2~3)∶1,产量为9300~17760kg/hm2。据报道,2006年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地在水稻增粮工程项目中也出现了13500kg/hm2的高产记录。在超级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导下,国内先进地区水稻单产出现了新的飞跃。
2安龙县水稻合理密植规格的展望
目前贵州省安龙县的水稻生产应从稻麦两熟的耕制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两段秧培育中、大苗多蘖壮秧的优势,又要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基本苗,还要改方形栽培为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同时还要作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研究,以便为农民所接受。
2.1安龙水稻生产适宜的基本苗数采用生产吨粮田的栽培理论,即“中稻的高产栽培应依靠以一次分蘖为主的增产作用”,以蘖代苗夺得高产。同时将现有基本苗从18万株/hm2提高为30万~45万株/hm2,这样在增加一次分蘖成穗的同时,不会增加大量秧田和种子用量,易被农民接受。
2.2普及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及残留的宽窄行的方式。具体规格应为(30~33)cm×16.5cm,高秆品种行距适当加宽,中秆种品种行距适当缩小。实现上述插秧规格的调整,结合选用适合当地高产高效的品种、培育壮秧,改超量使用分蘖肥为补施中后期的穗肥和粒肥,推行好气性灌溉等系列关键技术,促进水稻高产。
参考文献
[1]邹文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1-5.
[2]苏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6-9.
2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大力推广机插秧,实行统一供种,集体育秧,机插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预计机插秧面积占全街道水稻面积的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机插秧实收10.965t/hm2,比人工栽插增16.1%,是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塑盘育秧
机插塑盘育秧的秧苗标准:密度适宜、苗高适中、整齐均匀,有苗2.0~2.5株/cm2,苗高15~17cm,缩角苗不超过10%~15%,秧龄15~20d,叶龄3.5~3.8叶;根系发达,盘根良好,栽后发根能力强。
1.1育秧材料的准备
目前在江宁区采用的都是长40cm、宽30cm的塑料软盘,软盘按375张/hm2准备。床土要求细、松、肥、无草籽,1hm2大田要备足床土2 250kg,旱地松土、稻田表土均可作为床土。应在冬季或早春,抓住表土冻酥的有利时机,突击收集。在育秧前,敲碎过筛,除去杂质僵块,提前按细土1 500kg/hm2,加碳铵3kg/hm2、过磷酸钙3kg/hm2的比例,均匀拌合,堆置待用。常规粳稻大田用种60kg/hm2,选用发芽势强、发芽率在95%以上的稻种作种。按长7m、宽1.5m的要求准备薄膜。同时准备长1.4m竹竿105~120根/hm2及稻草450kg/hm2。
1.2苗床制作
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秧大田比例为1∶100。秧田制作应在播种前15~20d进行,以保证在育秧时人员作业在秧板上不留脚印为准。秧田要经过干耕水整,全田平整。板宽1.4m,沟宽30cm、深20cm,围沟深25cm以上,以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
1.3播种
把2张秧盘横向排列在秧板上,以此连片紧密排列。铺土要严格,盘内底土要均匀,底土厚1.5~2.0cm。均匀播种,每盘播种150~180g,可分3次播种。播好种子后,立即均匀盖土,一般厚度为0.5cm,做到种子不见天。播种后开始上水,使盘内营养土吸水呈饱和状态即可;上好水后,将秧田水放到半沟为止,以便于调节秧田湿度,有利于苗齐苗全。播种后每隔2~3cm放1根1.4cm长芦竹(防止地膜紧贴地盘面造成缺氧烂芽)后铺膜,铺膜结束后,应及时盖稻草,达到遮荫、降温、保湿的作用。
1.4秧田管理
1叶1心前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调节水气,以利于盘根;2~3叶勤上跑马水,移栽前5d控水炼苗。及时揭膜,齐苗后(播后5~6d)1叶1心揭膜。及时追肥,断奶肥于揭膜炼苗1d后,上水施尿素90kg/hm2,施后及时洒水,防止烧苗,在移栽前5d施好出嫁肥,施尿素150kg/hm2。秧田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秧苗在二叶期后期应密切注意,及时用药防治;草害主要采取一些茎叶处理剂为主要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等。但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2机插秧
2.1大田准备
大田整地要求达到田面平整,田地软硬适度,沉实无淤泥干旋水整,以减少整地造成的泥量。整好的田,一般要求排水沉实,沉实时间因田而异,一般为1~2d。
2.2机插
在卷秧、运秧时要细心,切忌用力拉扯,以免秧片变形破裂。上机时秧片平放在框内,重叠装秧的层次不宜过多,插秧机株距和秧爪取秧量要调整到适当要求,一般栽足基本苗120~180万根/hm2,插31.5~33.0万穴/hm2,每穴插5根苗。
3大田管理
3.1水浆管理
机秧秧苗个体水,机插后应及时灌水护苗,防止日晒伤苗;活棵前,既不能断水,也不能深水淹苗。机插秧苗分蘖起步迟,来势猛。因此,当总茎蘖数超过适宜穗数的1.1~1.2倍时,就要排水轻搁,控制分蘖。搁田要先轻后重,分次进行,以确保中期稳长。其余时间均可采用浅水与湿润交替的间歇灌溉方法。后期要严防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粒重和产量。
3.2施肥
在肥料运筹上,应采用“攻前、保中、稳后”的施肥策略。底面肥和分蘖肥要重施,用量可占总用量的65%左右,一般施标准氮肥600~675kg/hm2。分蘖肥应掌握在栽后7~10d用,一次性施足,用肥量为标准氮肥150kg/hm2。长粗促花肥占总用肥量的20%~25%,以有机肥为主,搭配少量化肥。保花肥占总肥量的15%~20%。
3.3化学除草
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宣州区自2005年开始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 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将其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
1.1品种选用
选择适合宣州区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早稻:中组3号、皖稻14、株两优819、T优15;单季稻:武运粳7号、皖稻68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等超级稻和杂交稻组合。
1.2播插期
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宣州区早稻应于4月上旬播种,一季稻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因机插秧秧龄较短,加之宣州区秋季气温波动性强,所以晚稻机插秧要慎重推广,应选择腾茬早的田块,采用晚稻早熟品种,确保双晚安全齐穗。
1.3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112.5~150.0kg/hm2复合肥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0.5~0.6m。确保播种前板面平、实、干爽。
1.4塑盘准备
塑盘内径规格58cm×28cm,大田备足300张/hm2软盘。秧盘2张横摆,一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1.5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用浸种灵浸种24h,按常规方法催芽,破胸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1.6播种
秧盘铺好后,畦沟内灌入水,在畦沟内搅拌泥浆,将泥浆倒在盘上,用木条刮平,泥浆厚2.0~2.5cm,30min后泥浆沉实即可播种。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1.7秧田管水
播后第2天起,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式。每天傍晚上水,直到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4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
1.8秧田追肥
机插秧秧龄短、密度大、盘土浅,苗床施底肥,无需追肥,也不建议使用“送嫁肥”。如果秧苗缺肥严重,确实需要追肥,一般秧田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hm2浇施(每盘约用尿素0.5~1.0g),秧田要保持浅水层。
1.9病虫防治
苗期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可选用乐斯本进行防治。必须打好“送嫁药”,在插秧前3~4d应喷施锐劲特+铜大师1次,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2大田管理技术
2.1机插秧前的准备
2.1.1大田准备。整地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达到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表土硬软度适中,标准深8~10cm,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1.2土地耕整。空茬田机插前1周进行旋耕整地水耙平。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耙平墁平。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晒垡2~3d。
2.1.3施足基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可结合旋耕作业,大田施人畜粪11.25~15.00t/hm2、氮磷钾复合肥450~525kg/hm2、碳铵300~37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缺磷土壤应增施过磷酸钙300~375kg/hm2。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1d,增施碳铵225~300 kg/hm2作面肥。
2.1.4泥浆沉淀。沙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需沉实1~2d,粘土需沉实3d左右。
2.1.5化除除草。机插水稻田应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结合泥浆沉淀,大田耙平后用苯噻苄可湿性粉600g/hm2或25%恶草灵乳油3 000mL/hm2,拌湿润细土300~375kg/hm2均匀撒施,保持7~10cm水层3~4d。
2.2移栽技术
机插秧苗秧龄短,大田期生长期长。栽插深度应控制在1.5~2.5cm。栽插密度一般为22.5~27.0万穴/hm2,每穴2~3株苗,基本苗60~75万株/hm2,注意查苗补缺。当缺株率在10%以上,特别是出现较长的断垄和较大的“天窗”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匀苗。
2.3水浆管理
机插秧苗植株小,植伤重,缓苗期长,大田间的水浆管理以“浅”和“勤”为原则。机插秧后,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d,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3~5d后,实行浅水勤灌,即上1次浅水层(1~2cm),2~3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协调土壤水、气、热状况,促进秧苗发根、分蘖。当全田的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开始排水搁田,叶龄余数2.5左右或拔节初期复水。为达到“稻田不陷脚、田间无裂缝”的搁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轻搁田的方法,即搁几天,灌1次跑马水;再搁几天,再灌1次跑马水,切不可一次重搁。孕穗期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后坚持间歇灌溉,即上1次浅水层,2~3d自然落干,湿润1~2d再上新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4肥料管理
为防止肥害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插秧苗大田追肥应“少量多次”。分蘖肥分2~3次施用;水稻圆秆期,施用壮秆肥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在叶龄余数1.2~1.5,雌、雄蕊分化期施用尿素75kg/hm2作保花肥,长势较差、叶色较黄的田块适当增加追肥数量。水稻抽穗前后采取根外追肥方法追施粒肥,常用1%尿素溶液与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混合液叶面喷施2~3次(间隔3~4d)。
水稻大芽(乳苗抛秧)直播栽培是一项新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轻简栽培技术。经过浸种与催芽,当种子芽长1~2cm、根长3~5cm直接播于田面。此时种子已变为“乳苗”,直播时需要像抛施化肥一样,将1把大芽(乳苗)抛向空中,才能比较均匀地分散落地。因此,这种“大芽直播”亦称为“乳苗抛秧”。
1技术特点
(1)简化作业程序。省去秧田育秧和本田插秧2道工序。
(2)省力。1个劳动力采取人工大芽直播(乳苗抛秧),1d可播3hm2左右,比机械插秧的工效还要高2~3倍。
(3)节支。可节省秧田育秧费和人工插秧费合计2 550~3 000元/hm2,仅需多用种75kg/hm2以下,不超过300元/hm2,净节支2 250元/hm2以上。
(4)高产。一般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5%以上,增收750元/hm2以上。
(5)优质。该技术的产量结构特点是增加收获穗数,适当降低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收获的稻谷中,一次枝梗结实比率大,二次枝梗结实比率较小。因此,籽粒饱满、千粒重高,大米外观品质好;又因抽穗期较晚,营养品质较高,食味品质较好,故大米商品品质较好,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6)高效。由于能够大幅节支、增产和优质,所以能够高效。三项合计增效3 000元/hm2以上。
(7)标准化程度较高。移栽水稻因秧龄和密度等不统一,同一品种同一播期因插秧期不同而抽穗期变化较大,栽培技术上差异也较大,栽培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而该技术以实现安全齐穗期为标准,安排适宜的播期,这样从播种到抽穗的间隔期在不同年度间基本一致,有利于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2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与安全播期确定
水稻大芽直播(乳苗抛秧)因单位面积收穗数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不会比人工插秧减产。一般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大穗型品种,增产幅度较大。所以大芽直播(乳苗抛秧)应尽量选择穗型比较大的品种。
大芽直播(乳苗抛秧)能够在夜间2~8℃的条件发根发芽,立苗成活,正常生长。为了安全,最早播期一般为当地的最早插秧期。入选品种在大芽直播(乳苗抛秧)条件下一定要安全抽穗,才能确保安全成熟。经对多个品种的调查得知,同一品种大芽直播与同一天人工插秧(秧龄30~45d)的相比,齐穗期晚7~8d,要想两者同一天齐穗,大芽直播(乳苗抛秧)要比插秧提早15d左右。根据这一结果,只要已知某一品种的安全插秧期,提前15d左右即为大芽直播的安全播期。
2.2播种量的确定
大芽直播(乳苗抛秧)用种量为30.0~150.0kg/hm2,早播宜稀,晚播宜密。为了高产和稳产,开始应用时,应先密后稀。一般情况下,千粒重25g左右的或分蘖力较强的品种,播种量为112.5~127.5kg/hm2,千粒重27g左右或分蘖力较低的品种,播种量为127.5~150.0kg/hm2。
2.3浸种与催芽
(1)浸种。为了防止种传病虫害,一定要进行药剂浸种,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说明浸种,一般需2~3d。
(2)催芽。浸种结束后及时捞出种子,装入尼龙网袋,以便于催芽时冲洗种子。网袋大小以便于搬运为宜,每一网袋的2/3装入湿种,扎紧袋口,留出1/3的空间,用于种子发芽长根。催芽一般在室外常温下进行,种子袋下用砖块、木棍垫起,上铺稻草,稻草上放种子袋,种子袋可以叠放,高不超过1m,每叠之间留出10~20cm间隔便于通风,种子袋上加盖1层草帘,防阳光直射晒干表层种子,影响出芽。白天每隔2h左右,用自来水冲浇种子袋2~3min,夜间不用冲浇,仅需加盖草帘。一般再经5~7d的时间,当种子根长3~5cm、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这一过程一般经历5~7d。催好芽是该技术的最关键技术之一。
2.4整地与除草
大芽直播分为水耙地后大芽直播和免耙地条件下大芽直播2种。前者是第1天水耙地,第2天水找平,高低差小于2cm;然后根据田间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后者是免耕的条件下,在播种前10d左右,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地上部杂草,3~5d后上水压盐碱,同时进行土壤封闭灭草,以防播后新生杂草。
2.5大芽直播(乳苗抛秧)
当种子催芽达到芽长1cm,根长2cm,也就是直播前的1~2d,水稻田要提前进行晾田,黏质土提前20~30h排水晾田,沙质土提前10~20h排水晾田,田面较凹处无水层时大芽直播(乳苗抛秧),播后谷壳不陷入泥中为宜;否则影响“乳苗”成活。抛播时将乳苗倒入施肥斗中,像抛施化肥一样抛播大芽(乳苗),使其均匀落地,一般每隔5m左右形成1个播幅。抛播前,搞好落干晾田是该技术的又一关键技术。
2.6 清理通风行与疏苗补苗
在播种时每隔5m左右就留下1行脚印,以后施肥、喷药等田间作业均沿这一行脚印走,就自然行成1个通风行。当秧苗长到4叶1心至5叶1心时,将通风行中多余的秧苗拔走,同时进行适当的疏苗补在较稀的地方。这种大芽直播(乳苗抛秧),应采取机器收割,若计划人工收割,此时可以按1.5m左右的幅度拔除通风行,便于人工收割。需要注意的是,疏苗补苗一定要在施最后1次分蘖肥之前完成,以利于新补的秧苗增加分蘖与成穗。
2.7按叶龄进程管水
从直播到播后的4~5d,不需要上水,此时地已晾硬,乳苗长出绿芽和3条不定根,需要过水1次,一般早上灌浅水,以田面高处淹水1~2cm为宜;3~4h后,若没有渗干要及时排掉;播后8~10d,秧苗已达1叶1心,再进行第2次过水;播后13d左右,当秧苗达到2叶1大心时,开始建立水层,以高处淹水1~2cm为宜;播后20d左右秧苗达4叶1心,开始见分蘖,此时根据秧苗多少确定水层深度,若秧苗较稀可灌0~3cm浅水层,促分蘖增加;当秧苗较密时,可灌3~6cm较深水层,防止分蘖过多;当秧苗达到10叶1大心时,开始落干晾田;叶龄余数为3.3~2.7时,开始建立水层,以0~10cm为宜;抽穗后以保浅水3~5d,再落干3~5d,两者交替进行,直到收割前10d为止。
2.8按叶龄进程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