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文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5 17:11: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司法所文化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司法所文化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86—01

一、既需要“输血”投入也需要自身“造血”功能

不断提升农民道德意识和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是加快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目标。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1、关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经常会遇到经费不足、文化设施老化,或者不配套、公共文化使用资源偏少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民对文化成果的享用。目前有些农村文化阵地不是建不起来得问题,而是缺少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合理使用。一些乡镇文化站建时很壮观,但由于补助措施不配套,缺乏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图书和活动器材等,导致“空壳文化站”的形成。此类状况必然会给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输血”投入,是激活农村基层文化园地的首要必需条件。只有不断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地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具备自身不断“造血”功能,而此“造血”功能就源于不断强大的新农村集体经济。农民不仅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用受益者,而且也更应当是演好农村文化建设这台戏的主角。身为一个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结合本地文化建设状况的实际特点,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形势下本地区的“种”文化活动之路,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农民自主创作文化热情,切实让那些农民喜爱的文化迅速在农村生根发芽。同时大力组织农民开展送文化下乡到村落、田头演出的文化交流活动。配合乡镇党委深入搞好“好婆媳”、“好丈夫”、“好邻居”、“文明村镇”、“五好家庭”等创建农村精神文明评比活动。

二、把建设经济与建设文化这两项任务拧成“一股绳”

突出表现在一些农村基层工作者观念上面的问题有很多,由于它们平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往往只在抓经济工作方面下功夫,狭隘地以为,搞农村文化活动,只要是能唱两句、跳两部、拉两曲,就可以了不用太上心,致使发展先进文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粘在墙上、附在文件上的形式动作。加之过去就存有许多的落后文化,尤其是在农村个别偏远的不发达的山区;抑或也有少数富裕地区的农民,尽管口袋富裕,而头袋却仍然贫乏,如果对这些落后的农村文化不施以整改,不但会损害农民的精神利益,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改变思想摸清思路集中在引导和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例如在农民身上存在的那些陈旧的生产观、人才观、生活观、生育观、盖房观、婚丧观等。

三、坚持“种文化”与“送文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近几年来,农村受多元社会文化思想影响,呈现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相互交织的局面,导致一些农民道德意识下滑,人生价值取向错位,拜金理念至上、集体主义思想意识淡化,迷信、参与黄赌毒等现象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为农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提出了深入探讨问题,因此,在“种文化”与“送文化”中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及文化享有权,改变农村文化过去那种热在县里、冷在乡里、僵在村里的窘迫现状。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的原则。实践表明,一个文化骨干是能够带动全村的文体活动,而若对这些文化骨干进行关注与扶持,就会产生延伸辐射作用。因此,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民间文化骨干素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群众文化新途径的重要环节。

四、“统筹发展”和“长效机制”协调推进

应当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放入县、乡全局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里,同时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考评考核监督机制。促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涉及经济、政治、稳定和党建领域的思想道德活动一同以制度的形式实施规范,然后经过广大农民讨论认可后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并且严格把持住制度的执行与农村生产经济挂钩这一制度建设的特色。促使新农村文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总之,以社会主义新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创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态度对待目前发展中的多元文化。只有大力营造新农村文化和谐格局,才能凝聚农村社会各方的力量,最终促进和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篇2

二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上级组织的以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

四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联动,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搞好部门配合,确保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是严格落实司法局考核办法和细则,有效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和干不好一个样”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可喜氛围。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公证内部管理,规范公证程序,提高公证质量和水平。

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律师工作制度,完善“两结合”律师管理体制,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落实便民措施,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四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帮助企业依法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全面开展法律服务机构与社区“结对子”活动。开展“和谐公证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证公信力。严肃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纪律,调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六五”普法的启动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立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是继续开展“民主法治学校”、“民主法治企业”等行业依法治理活动。

四是突出抓好法制文化建设,注重创新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和载体,注重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四、以人民调解工作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

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搞好各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

二是以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全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三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生活等实际困难。

四是深入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健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篇3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公证内部管理,规范公证程序,提高公证质量和水平。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律师工作制度,完善“两结合”律师管理体制,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落实便民措施,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四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帮助企业依法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全面开展法律服务机构与社区“结对子”活动。开展“和谐公证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证公信力。严肃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纪律,调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六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立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三是继续开展“民主法治学校”、“民主法治企业”等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四是突出抓好法制文化建设,注重创新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和载体,注重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四、以人民调解工作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

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搞好各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二是以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全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三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生活等实际困难。四是深入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篇4

1.推进____县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拟建在梅溪镇,力争____年开工建设。

2.推进司法所建设。一是加快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力争____年上半年,目前尚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司法所业务用房全部投入使用。二是推进司法所干部队伍、业务能力等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司法所履职能力和水平,争创规范化司法所。

(二)扎实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努力健全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机制。建立“庭所对接”机制,开展基层法庭与基层司法所全方位的对接。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三)深入推进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安置帮教工作

深入推进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这两种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依托信息管理系统,严格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评”,不断完善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机制,切实落实必接必送政策,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六五”普法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工作。二是推进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普法园地建设,努力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着力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篇5

【正文】

按照济南市历城区《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济南市历城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实施办法》等要求,现将街道2020年度普法工作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部署普法工作情况

(一)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办主任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社区负责人任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年普法工作。

(二)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工作计划。年初,普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上报年度普法计划,各社区按照各自需求上报普法活动方案,司法所汇总各方信息,完成街道年度普法责任清单,详细列明工作计划,街道普法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三)建设普法队伍情况。以社区法律顾问为依托,成立普法讲师团,共9人,全年开展活动20场,包括华信银座广场、宪法公园、七里河社区广场等大型广场宣传;各社区利用三八节、重阳节、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社区党员活动日、老年大学、家长课堂等平台开展普法讲座。

二、重点对象学法考法情况

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目前共有6名同志参加培训课程,2月底将参加全市统一考试。

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情况

(一)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宣传活动,受众1000人次。主要活动具体情况:

1.在街道办事大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宪法系列宣传片,在各社区通过悬挂条幅、电子大屏等方式宣传宪法精神。

2.12月3日司法所联合东风街道政法科、禁毒办、山东元序律师事务所及龙信社区,在绿地隆悦公馆小区广场开设宪法宣传专场,为群众发放了历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一印制的法律常识一点通及宪法常识宣传材料100余份,同时邀请山东元序律师事务所侯天瑜律师现场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内容涉及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物业管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各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对接所服务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宣讲《民法典》知识,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积极引导居民尊法、学法、用法,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组织开展“法治六进”活动5场次,受众1000人次。主要活动具体情况:

1.2020年6月,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联系辖区部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取得良好活动成效。

2.2020年7月,政法科、司法所、禁毒办、元序律所联合走进百花社区、辛甸社区、祝甸社区等进行普法宣传,主要包括反、禁毒、法律条文知识,并进行现场法律咨询解答。

3.2020年10月,街道政法科、司法所与元序律所联合在化纤社区宪法公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关于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等法律问题。

篇6

一、认清自我、转变作风,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司法行政工作能力

2013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注重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集中全力建设“科技司法、文化司法、民生司法、活力司法”品牌的工作目标,大家群策群力,统一了思想,鼓足了干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再次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长代表在法治创建推进会上第一个做了典型发言,宣扬了法治创建和普法宣传的先进经验;我们的“司法面对面”平台全面开通以来,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省纪委、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各级各部门领导多次莅临调研考察,对我局“科技司法”建设做出了充分肯定;由局办公室主持的机关文化长廊已经全面建成,极大地浓厚了机关文化氛围;基层科组织了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提升了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我市26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和文书档案资料,建立3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同时依托农民工维权中心新建市农民工维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处,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司法所广泛开展了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活动,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局机关开设了“司法大讲堂”,每周一讲,每名机关干部讲经验、讲创新、讲规划,提不足,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新设置了法规科,健全完善了行政执法制度,统一制作了工作证,干警亮证执法,提振了司法行政干警的精神风貌,也方便了群众监督。这些都为我们今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开了个头,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工作都是人干出来的,我们的工作能够取得成绩,说明我们的队伍整体是好的,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但就目前开展得工作、取得的成果来看,各科室、各单位、各司法所很明显得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均衡的问题,大部分科室单位有计划、有推进、有成果,有的科室单位没目标、没计划、没落实;大部分干部有干劲、有思路,也有的人拖拉推诿、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甚至对干得好的干部嘲讽捣乱,还有少数司法所人员位置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明,说话做事不得体、不得劲,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司法行政队伍作风和能力的问题,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影响了我市司法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司法行政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响的步伐。

二、夯实基础、明确责任,努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还是要以做活队伍为总抓手,以科技创新增添动力,以文化建设指导方向,以民生保障作为重点,全力打造司法行政品牌。现在我市政法系统正在全面开展“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转变作风为根本,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目标,这对我们司法行政系统来说,十分及时、十分必要,每名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不要对干部们要求多,自己干得少,要沉下去,深入到基层中去,注重调研,创新思想,转变思路,求活,求实,真正带好头,带对路;每名机关干部都要认真查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将思想统一到工作中来,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对下一步的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宣传科要发挥好“普法快讯”、司法行政官方微博、“司法面对面”交互平台三大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办好《联线司法》电视栏目,深入开展好“法律六进”活动,多多组织开展上街宣传,再建设几个宣传典型示范点,实现司法行政社会价值最大化,推动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基层基础工作。经费资金进一步向基层司法所倾斜,在已有的4处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争取年内再改建几处。基层科要把工作精力沉到基层中去,掌握好各项基础资料,要抓紧启动一个计划(也就是计划,即两类人员立体化帮扶体系)、探索运用好一个科技手段(即探索使用GPS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管理)、开展好两个建设年活动(即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年、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组织好一个评查(即人民调解案卷评查)、开展好一个评选(即金牌人民调解员评选)、培训好两支队伍(即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四大建设(司法所阵地建设、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个人品牌调解室和派出所调解室建设、社区服务基地建设)。各司法所及工作人员要明确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协调处理好完成本职工作与服务镇街发展的关系,要坚持立足于开展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创造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价值、社会效应,开展好普法宣传、人民调解、“两类人员”矫治帮教,为促进各镇街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法律服务工作。各法律服务单位、机构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投身到“民生司法”建设中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公律科要切实完善履行好律师陪同市领导接访制度,要不断壮大“法律服务精英团”、“市政府法律顾问团”,不断搭建新的业务平台,组织好各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要不断完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更新壮大“法律援助自选超市”,拓宽特殊群体免审“绿色通道”,建设好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

公证处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的功能,着力开拓经济类公证,重点向二手房买卖、公积金贷款担保、银行借款合同、土地招投标、股权转让等领域进行延伸。

各律师事务所和每位律师,要清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要积极参与到陪同接访、涉检、服务重点项目和寿北开发等新业务平台中来,加强党建和律师文化建设,妥善引导社会舆情走向,实现律师行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篇7

大荔县是全国闻名的瓜菜之乡。近几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以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惊人速度,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拥有美好家园的嬗变,一举成为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示范县。根据这一实际,大荔县司法局以“服务全县大局,建设法制大荔 ”为主线,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县建立起以县为中心,镇站办、村联络点的一整套高效运转的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加强人民调解,规范社区矫正,抓公证律师教育管理,构建新型关系等工作上,大胆创新,多措并举,为全面推进“法治大荔”建设工作做出了显著成效。

2016年,大荔县司法局按照“强基、创新、抓重点人群、服务美丽大荔建设”这一思路,狠抓法治文化建设,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费用的激励措施,先后在美丽乡村、同州湖景区新建9个法治文化阵地;投资3万余元,开通了大荔司法和法治大荔微信公众平台,动员本系统各股、办、所和全县各单位各镇积极撰稿投稿,实行量化考核,关注率稳步提升,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在系统内部采取交叉培训的基础上,邀请专家教授对全298个行政村(社区)调委会主任、调解员、各镇办分管领导、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者约500人进行调解技能技巧培训,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办事流程,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对涌现出的30名优秀人民调解员进行了表彰,以此为契机,推动了“双建”工作的深入开展。2016年规范嘶调委会106个,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432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大荔县司法局始终把规范特殊人群管理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抓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中心规范运作,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案件,“一案一报”制度。对法院、监狱委托进行调查评估的,在广泛走访居住地村级干部、群众、家属和案件当事人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在对每名拟判决、裁定社区服刑的罪犯,委托公安部门核查其犯罪前科,“中心”综合评估,出具委托调查报告。

不断抓好日常工作的执法检查,在对司法所日常监管情况,逐所逐人开展地毯式排查的基础上,会同检察院对全县16个司法所联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社区服刑人员执行档案、查看工作台账、听取工作汇报、走访当事人等方式,对各司法所日常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杜绝了重新违法犯罪。同时,接通服刑人员网上远程探视系统,在社区矫正人员中推行“日行一善,以善养德”活动,鼓励社区服刑人员撰写“善心日记”,设立社区服型人员“好人好事榜”等。“中心”先后接待了青海省司法系统300余人的观摩指导,接待了西安市长安区同行观摩,社区矫正“大荔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篇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今年5月6日,总书记来江苏视察工作时进一步强调,“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天补镇司法所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计划,负责本地区的法制宣传普及工作,负责本地区司法行政工作及人民调解工作,管理、监督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当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版权所有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核心。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我们司法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服从于发展的大局意识,找准司法机关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把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的举措做实、做细。当前,因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等问题而引发的日益突出,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要建立预警机制,依靠“十户信息员”的调解网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做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组织工作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把群体性的矛盾纠纷化解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性,行业、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快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我们的发展更加注意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兼顾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要运用司法援助手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处理法人与公民,政府与群众的纠纷时要维护公正,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该维持的要坚决维持,该让步的要坚决让步,该纠正的及时纠正。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篇9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市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为指导,组织召开区“六五”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2012年度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荐活动,确立17项重点项目,涉及20余家单位;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创建成为首批“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小昆山镇泾德村创建成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注重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区级机关绩效评估专项考核项目,并制定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分片联系制度;组织开展了村(居)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和依法治区联络员(法宣干部)培训;组织市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共向市依法治市办推荐8篇有质量案例,其中新桥镇的《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提高外来人口法治化管理水平》案例被评选为第三届(2011年度)十大“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民主法治课题调研工作,共征集课题36项,批准立项25项,均已形成研究成果;积极反映改革成果,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报在市《依法治市工作简报》上刊发。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集中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律、《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举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8月16日依法治市宣传日,启动“喜迎十、普法零距离”——“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社区法制宣讲活动,开展社区法制宣讲包括法制讲座和故事巡讲66场次,配送《普法零距离》碟片80套;以方塔公园改建为契机,改建、新建一廊、一堂、一墙,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打造成具有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法律咨询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40个东方书报亭打造成“法治文化展示亭”;积极组织参加市“枫林韵”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评展活动,共有9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报》制作“以案说法”专版10期;各司法所通过“普法凉扇”、法律讲座等种形式多样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调解网络、优化调解模式、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大调解”工作

今年1-11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10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1768份,调处群体性纠纷74件,调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无一例被投诉,也未发生因调解不成功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取得较好的实效。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通过司法局、司法所、村居三级体系,实现对各基层团组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并认真做好十期间社会矛盾排摸和调处,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共排查矛盾纠纷1523起,化解矛盾纠纷1454起,移交其他部门69起。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局成立了创建“五好司法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推荐上报新桥司法所和泗泾司法所分别参加司法部“五好”司法所和市示范性司法所的评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工作能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内开展人民调解能手评比表彰活动;举办了区首期初任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按照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5个街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层面,成立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镇层面,泗泾镇在大型社区成立了“大调委”,洞泾镇在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调委会”,新浜镇在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园区调委会”;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五周年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大调解工作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办《动态》以《完善机制、创新管理,区司法局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予以专刊报道。今年1—11月,受理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5284件,调解成功2943件;受理区公安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委托人民调解6945件,成功6184件,涉及金额7532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1件,成功392件;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处84件,涉及金额560余万元;受理轻伤害案件(含轻微伤)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37件,成功137件;受理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58件,成功158件。

三、严格执法,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

截止11月底,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共448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362人、假释39人、暂予监外执行14人、剥权33人),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7%,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低于市规定的不超过1%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召开公安、检察和法院等司法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有关衔接机制、矫正宣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考核奖惩等执法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搭建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区社区矫正中心”于2012年11月16日揭牌,中心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内设有报告室、宣告室、检警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个别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诊疗室、值班室等11个功能。全面推进个别化矫正工作。2012年我区的个别化矫正扩大到今年所有新纳入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了手机、电子脚铐定位监管,目前已经对48名社区矫正人员实现24小时手机实时监控,对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脚铐监控,建起了一道虚拟的电子围墙,有效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有针对性地建立个别矫正方案,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教育工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力度

截止11月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1632人(其中刑释1332人、解教300人)。重新犯罪率为0.63%,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1.05%的平均水平。海之星帮扶中心(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被评为市“市级示范基地”;新桥镇刑释解教人员郑志连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刊登在3月1日《新闻晚报》,2012年被市区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安帮办简报刊发。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途之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与海之星帮扶中心(中途之家)形成补互态势,同时在15个街镇全面建立“四位一体”安置帮教工作站。创新安置帮教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需求导向性帮教工作模式,完成2012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课题的调研,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的帮教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初步实现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来去有登记,驻留有反映,帮教有措施,重犯有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应纳入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调研报告。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措施。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5年来,全区参加“关爱行动”“一对一”等工作的志愿者拥有122人,得到学业辅助的未成年人53人,得到爱心助学款的有37人,得到生活困难救助金的有85人,得到心理咨询的有27人,得到就业指导的有27人;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组织志愿者赴有关监狱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共走访11所监狱,累计帮教人数达71人;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松财[2012]86号,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组织召开区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会议,制定方案、认真落实,切实做好了十期间对两类人员的稳控工作。

201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法律六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村居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培育“法律六进”示范品牌;做好重要节点和“六五”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精心培育法治文化。加强阵地和窗口建设,完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基地建设;拓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平台;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评活动,努力构建“大法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法治创建。以“法治城区”创建为龙头,健全机制,找准定位,确立抓手,围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估指标,继续运用项目化、案例化、课题化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巩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组团式推动“大排查、大调处”的独特作用,严守排查解决矛盾占总矛盾30%的底线,切实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的深度和水平,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以“区人民调解协会”换届为契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将热心支持、积极号召人民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吸收协会领导机构,为人民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增强“大调解”机制的覆盖能力,加大宣传,打造专业调解特色品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立足“两者一平台”功能,深入分析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正视司法所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按照哪里有不足补哪里,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在基本配齐司法所专编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辅助人员的配备。加强督导,促进全区司法所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争创“五好”所和示范所活动。

三、推进安帮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减少重新犯罪上再上新台阶

着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升队伍执法能力,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对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的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发挥执法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工作流程;严格监管矫正要求,进一步完善手机定位和电子脚铐等监控措施,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司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和司法奖惩工作。进一步打响安置帮教工作品牌。贯彻“六必”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继续做好与地区看守所帮教的试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四位一体”工作站的作用,妥善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民生问题,以组团式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开展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帮教模式;落实关爱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推进“中途之家”建设,深化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提升法律服务公信力上再上新台阶

篇10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司法局领导班子__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__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司法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司法行政队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平安、法治、队伍”三大建设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多元化的需求,努力做好为民便民这篇文章,各项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 “三多两提高”的特点。即:人民调解案件多,法律援助案件多,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多;提高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了机关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司法所、调委会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件334件,调处334件,成功327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办理各类案件517件,担任法律顾问35 家,法律文书672份;接受法律咨询1914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12万元。法律援助中心,援助案件175件,其中民事诉讼案件122件,刑事辩护案件22件,行政诉讼案件29件,劳动仲裁2件。刑释解教、社区矫正,接收刑释解教人员50人,帮教50人,帮教率100%;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7人,解除27人,实际在册122人。法律宣传抓实,顺利通过“六五”普法中期验收。法律服务,完成了6家律师事务所19名律师,12家法律服务所49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一年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典型事迹。爱民东道司法所长张静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群乐里社区调委会主任张静贤荣获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九州、万庄司法所获全省首批规范化司法所称号;区司法局荣获省司法厅职业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一、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全区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统筹安排全年工作,制定了《__年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二是集中精力抓好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先后开展法制副校长培训班2期,人大代表履职讲座2期,人民调解员、调委会主任培训2期,领导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4期。三是齐抓共管增强法宣工作合力。全区法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开展专业法的普及工作,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治区工作全面推进。

(二)突出“六五”普法重点,扎实推进了“法律八进”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区直各部参加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征文活动。二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到三中、九小、四小等学校督导检查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送去了《青少年以案学法读本》等书籍。三是扎实推进“法律进市场”,在北旺大集开展以“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为主题的防范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四是局机关开展了“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购买了《“六五”普法案例读本》、《中国梦学习读本》等书籍。为区直部门送去了《“六五”普法党员干部读本》等法律书籍。五是新开路、解放道、尖塔、新源道等司法所以展出普法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法制宣传标语、法制宣传漫画、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释疑解答法律知识。

(三)强化法治 文化建设,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一是开通__司法门户网,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对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制作以案说法展牌,配以形象的漫画,方便群众学习法律知识。二是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实践。爱民东道司法所邀请律师、法院、工商局等工作人员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广大居民、商户和调解员进行培训。上半年,主办了 “多彩法宣之夏暨全面推进司法行政进社区文艺汇演”,市司法局副局长段福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农工部长解军舰等领导出席。三是开展12.4普法,39个区直部门200多人在管道新六区、蔬源蔬菜批发市场、3534社区和西后街社区进行宣传,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法律书刊736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70条,展出普法展牌10块。出动宣传车40多辆,其中LED电子显示屏流动车1辆,参加现场签名活动200余人次,解答群众相关法律知识咨询220余人(次)。市委副书记蒋洪江等市区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

二、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司法行政工作根基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结合春节、“两会”、经贸恰谈会等敏感节点,组织驻村工作组、各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

(二)全面推进基层司法所队伍和业务的规范化建设。一是经区委四届常委会十八次会议议定:司法所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司法所实行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司法所办公及业务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各司法所设所长1名。二是利用三天的时间对19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学习了《河北省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三是区局为司法所、调委会配备电脑12 台,手提电脑2台。推进司法E通社区矫正平台建设,为每个司法所配备一部定位手机。落实了“四规范”、“六统一”,调解室设立了法制书架,室外设立了法制橱窗、板报、法律咨询信箱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部上墙。四是培树了九州、万庄、爱民东道、解放道等不同类别的典型,推广了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开拓创新,在全区开展司法行政职能进社区活动。一是成立了司法行政职能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司法行政职能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司法所也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任务、制定方案。二是培育了馨境界、群乐里、吉兴、颐和等“五进社区”典型,做到了普法依法治理进社区、人民调解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矫正帮教进社区。

三、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监管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强化帮教措施,防止脱、漏管事件发生。一是做好六项工作:宣告、谈话、发放相关文书、签订协议、提要求、进行等级测定。同时,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到期后集中装订成册,编号归案。二是规范安置帮教日常工作制度,对重点人员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对象进行清查与统计,做到不漏登、不脱管、不失控。

(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一是10个乡镇(街道)已正常使用GPS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网络化,执法规范化、定位动态化。目前,我区矫正工作者已全部配备定位手机,对75名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手机定位。二是定期与区检察院互相通报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解决。

四、规范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加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队伍建设,规范执业行为。一是以强化学习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使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认真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及新律师事务所注册工作。

(二)打造“阳光”特色平台,助推法律服务提档升级。一是对特殊要求的服务对象提供“上门式”服务,并建设服务标准,形成“工作有标准,监督有办法,违规有处罚,实绩有考评”等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__区法律顾问团”主动为项目开工,重点企业的进驻提供法律服务。

五、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局内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室,铺设了残疾人专用坡道,配齐了办公设备,将法律援助受案范围、提交的资料、工作流程等各项制度上墙公示。二是挑选出5名女同志,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形象良好、爱岗敬业的女子法律援助队伍。统一着装,规范文明 用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持证上岗。三是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拓展至低收入群体,针对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六、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政治业务素质

(一)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结合“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十会议精神,参加全省政法系统网络视频大讲堂活动。局党组成员参加了市委政法委每周五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厅举办的法律大讲堂及区委不定期举办的理论学习班。股室负责人参加了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组织培训班。同时,在全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在机关走廊内设置公开栏、学习园地、悬挂廉政文化标语。上半年,局党组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司法局及街道司法所和调委会参观和学习交流,收到良好效果。

(二)促进和谐,认真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工作中做到“四个一”。一是上好一堂教育课。二是签订一份责任书。三是开展一次大清扫。四是拟定一份实施方案。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为该村4名残疾人协调4辆轮椅送到手中,积极筹措20__0元用于法制村建设。

以上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创新不够;二是基层基础设施较薄弱,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调委会补贴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司法行政队伍建设、队伍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