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5:1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效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题海战术渐渐成为过去,如何充分利用好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深思的问题。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课文知识内容老化使学生产生隔膜和疏离,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让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加,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而言,改变社会和他人很难,从自身做起比较容易,我们应该正视自己,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
教学先做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人格,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人格首先体现在道德层面上。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自然境界重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不惜一切也要弄到手,无所顾忌;功利境界则稍有进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但还是以自我为主,重功利而轻道德。想吃好穿好本身并无可非议,谋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人的本性,问题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把“道义”这两个字放在心间。这便是道德境界。至于先义而后利,把道德修养当作本身的一部分,做到天人合一,那更是一种理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应该多重视道德层面,至少做一个达到道德境界的人。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不修边幅,胡子几天不刮,穿着短裤背心,提拉着拖鞋溜溜达达走进教室,这样的形象很难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做事拖沓,丢三落四,作业不能按时改完,卷纸还没发给学生几张就不翼而飞,这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言语粗俗,出口成脏,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更是糟糕。至于摆阔显富,一身珠光宝气,或者穿着妖艳绮丽,过于暴露,把教师等同于服装模特,绝不会让学生赏心悦目,只会带歪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思想和效率
敏锐的思想如利剑,是斩断应试教育模式束缚的最佳武器。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学几个字词,背几篇作文所能概括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外,还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言教学观》《语文教学论坛》1990年第6期)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讲,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语文教师如果只能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只能让学生背诵文学常识,实在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是语文教师,他在学生心目中,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
要做学生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教师自己必须眼界开阔,善于接受新知识,思想开放,对人生和社会有敏锐和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能够同时扮演诗人和哲学家的角色。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东西铺天盖地而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作为教师如何应对呢?闭上眼睛或者视而不见,这种遇见变故把脑袋沙地里的鸵鸟心态固不可取,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把自己变成一个各种杂烩堆放一地的垃圾场也不见得高明。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他在班上让学生订阅了很多科学杂志,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设想一下,魏书生老师如果板起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课外书一概没收,结果如何?或者不加选择,学生订阅了很多时尚杂志、八卦周刊,结果又如何?
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保守有时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中心思想归纳于讽刺皇帝的昏庸上,稍微深层次一点的东西只字不提,不敢越教学参考书雷池一步。事实上,安徒生之所以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数百年来入选各国语文教材,其立意之深远,思想之深邃,远远不只是讽刺皇帝的昏庸。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不管学生的需求,也不管课文的本意,只管追求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这实在是令人无奈。语文教学要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只教几个应考的知识点上,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问,从佳作中汲取营养,多方位理解。
教学模式的僵化也严重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比如学习小说《杨修之死》,学生拿到课文以后本是兴致勃勃,觉得这篇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很有意思,个别对三国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只怕还能联系看过的资料,说出几点颇有水平的意见。但是教师一上课,味道就变了,先死记文学常识,再照本宣科地介绍几句时代背景,然后进行人物分析,这么几斧子下来,故事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学生自然是兴味索然。
三、技艺与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兴趣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X30=(2X0.1)X229=0.1X230(毫米)=105(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配合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上集体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有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三、设置新题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例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传授、反馈、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手动脑,让他们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47-02
用好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至关重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针对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我们先看下面的课堂案例。
一、问题
我们来看前不久一位老师上《小小的船》一课的案例:
(多媒体出示月亮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月亮。师:把话说完整。生:我看到了月亮。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生:这是圆圆的月亮。(师再出示弯月图)师:现在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月亮?生:我看到弯弯的月亮。师:这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生:这弯弯的月亮像弯弯的眉毛。师:你真行。这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生答出像小小的船。)师:你真不简单,一下子就想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大家夸夸他。生:棒、棒、你真棒!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小的船》(老师板书时,一年级的孩子早坐不住了,闹哄哄的)师:一二三——生:要坐端。(在口号声中,学生思维已经抛锚了)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首诗歌。一生读。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一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但也没人举手,因为他们被老师的问题吓蒙了)生:她读得声音大。师:还有吗?生:我觉得她读得声音很洪亮。生:我觉得她读得有感情。(学生这些贴标签的话语,其实是老师暗示的结果)
这位老师心里有答案,讲课时围着答案教,从一个答案奔向另一个答案,互动环节评价简单肤浅,课堂自然而然是每天都重复昨天的话语。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其实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1.无评价意识。整个课堂装着自己那点要教的内容,唱自己的戏,全然不要学生搭台。
2.无评价技巧。马克·吐温说:“仅凭一句欣赏的话,我可以多活十年。”可见,对学生的欣赏的确可以产生不言而喻的妙用。但实际上,在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的评价言语匮乏,缺乏教学技巧,也常存在着只用几句“真好”、“真棒”、“真聪明”几句干枯的话打天下的问题,一堂课下来都棒都聪明,不但孩子没获得真诚评价的愉悦感,反而患上了“赞扬倦怠症”。
二、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课堂教学评价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考虑年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学生年龄不同,课堂评价语言也应有别,低年级课堂评价语言以直接鼓励为主,我在听课过程中,觉得这些评价语言深深打动了我,如:“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一定是想让我们分享你的朗读。”“你的眼睛最亮,一定会把这两个字记得牢牢的。”“孩子,你看,你贴得字不仅多,而且整齐,像一幅画,多漂亮呀!”“你读的时候啊,老师都感觉已经坐在月亮船上去啦!”“老师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个闪亮的问号。”“孩子们真能干!一会儿工夫就能背一首诗了。”这些贴心的话语,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全班孩子的善意引导。这样的评价既让刚入学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的快乐,也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在无形中也渗透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可谓“一箭三雕”。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比起低年级来说直接些也理性些,它与所教学的内容紧紧相连,这样才会让老师的评价随课文的不同而天天有新意。比如:“你有很强的语感,一下子抓住了‘如此而已’。”“读书就是要读出画面,你做到了,非常了不起。”“歌德说,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表面,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显然,你用好了你的两只眼睛。”“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去感受,这是不错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样的意思也用了不一样的词语。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蝉噪林愈静,鸟鸣谷更幽。’你在轻重缓急的朗读中,读出了这句话的意境。”显然,这些评价语言是根据课文内容而定的,具体又直指学生的学习内心,能触动学生学习的深层内核,理性但对于学生又肯定是易懂易接受的。
2.灵活把握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语文学科也应当有语文学科的评价话语体系。来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一个片断:生:(读)“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师:进去了吗?生:(齐笑)没有。师: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我们常常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老师总这样提问:“谁来评评他的朗读?”孩子们都是程式化的语言:“他读得有感情。”“他读得声音洪亮。”这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凭借文本的特点,用幽默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例如上例中“雪地的边上”,“把大家领进去”,用自己独特的评价语言,准确而轻松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并点明了方向,使评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和语文气息。相信听这样的评价,即使你是被批评者,也会获得一种语言的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19-01
课堂教学是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人的因素,就会缺乏生气和乐趣。让我们致力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让有爱心的教师课堂具有亲和力,性格开朗的教师课堂活跃,强于理性思维的教师课堂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课堂妙趣横生……
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一些体会:
1 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后,才能使个性化教学设计成为可能。
1.1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基于他们原有经验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小猴子”,许多小朋友想到了可以分给2只、4只、 8只,令笔者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小朋友想到了:“把桃子平均切成两半再分,就可以分给16个猴。”笔者问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分时,他回答是在家和奶奶就是这样分苹果吃的。笔者由衷地表扬了他一番,继而反省:学生已有的个性化学习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关注了吗?
1.2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
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渴望探究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让小朋友帮助超市的老总搞一个六一消费前景统计,看看应该进哪些货,进多少?小朋友们一下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据理力争,体验到了统计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给了超市老总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种练习远比解决一些文字表述的、或是图形统计题更有实效。
1.3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如上活动课算24点时,有些同学擅长于往3×8上靠,有些同学擅长于往4×6上靠,还有些同学喜欢做加减等,笔者在训练别注意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优势,有了一个支点,再对弱项进行训练,这样方能使学生的计算方法变得灵活。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的时候并不要急着优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 孕育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1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看作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越往塔尖就越能凸显一个人的个性,而金字塔基础层的深厚宽广则直接影响个性的发挥。教师应具有多元的智力结构,夯实专业的基础、保持开放的心态,促成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个性的美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来。
2.2吸纳经典、展现自我
我们倡导吸纳经典,要学会分析,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内核,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把别人的东西融进自己的教学宝库中去,体现出来的,还应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2.3立意求新、敢于创造
教学是一门充满了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每一节课,都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出独特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人不禁谓叹:“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
3 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3.1教材处理贴近生活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3.1.1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笔者在上加减法应用题第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几道题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①第一小组有10人,第二小组有12人,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们班有37个小朋友,现在有2张凳子空着,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③讲台上有32本《练习与测试》,我们班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交?
以上这些事例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乐意去思索,去动脑。这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启发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3.1.2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只小羊被绳子系在了一根木桩上,问小羊能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学生对这个问题饶有兴趣,纷纷动手探究。
3.2教学方法因人而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使其融汇一体、优化处理。
3.3教学语言独具魅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如果说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那么,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就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外在表现。个性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人云亦云,凸显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锤炼的。
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如沐春风的学习享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是我们教师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品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断创新、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特色鲜明的教师。
参考文献: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鬼点火”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化学变化,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绚丽多彩的生活事例,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幽默性语言,诱导、激励、鼓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接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心思,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2. 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基础和能力状况,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越详细、越科学合理,教师掌控课堂就越好,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舞台的主角。通过预习阅读全文,学生对新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避免学生听课时“犹如听天书”的感觉。学生有很强的联想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立足教学目标,处理好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宗旨,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受阻,造成学习障碍,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因而在教学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立足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转贴于
(1)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的魅力所在,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根据实际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创造性地、精心地设计各种实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合作交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小学的科学教育也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科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怎样优化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合理、恰当,明确哪些知识技能是应掌握的,哪些是应理解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且要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段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是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科学课的设计上要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注重课前搜集资料,课堂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课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三、合理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科学评价不是一张试卷就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方法,技能,思维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合理,及时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四、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科学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工作,而经常听教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但何时研究,无人问津,成一句空话,因此,科学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研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研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面对新高考,多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难度和深度,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这样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就怎样教,英语课唯“考”是从。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没有什么效率可谈。
误区之二: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课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投入时间,惟恐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被动者,而教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总有讲不完的课,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之三: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其实不然,那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五:教师的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不仅教师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情绪的课堂管理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几个误区,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便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新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它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与英语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量化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便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率的量化标准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作出决策。
(一)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全面、具体、明确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实施目标。
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裁剪,确定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分散疏导,使教学教有目标、学有目标,课堂在有的放矢中进行教学。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为例,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学难点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结构,巧设活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有效性。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设置阶梯性问题,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2.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独具英语特色的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有阶梯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不断期待,一切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优化和效率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合理分布教学内容的节奏,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如高中英语写作课一直是容易沉闷的课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节奏调控,可以把这一易于沉闷的课堂形象生动化。下面以Music这一话题的写作课为例,阐述教学节奏的调控。
1.呈现——积累素材。Brainstorming导入为课堂教学描绘情景: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一活动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积累写作素材。
2.实践——独立写作。利用素材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视,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分层教学。
3.点评——优化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间讨论后,小组长呈现组内观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张贴范文,在全班欣赏、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课堂教学波浪式推进,有波峰也有浪谷,写作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让学生去认识、联想、体会,沉入意境。总之,节奏调控使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学生思维密度匀称了,参加时间增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因而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互位与融合。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有效教学力求配置的教学资源一定是课堂的资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英语的课堂资源与英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互位和融合。教师要吃透教材,资源配置须以教材为本,明确知识点,找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发,配置恰当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需服务课堂效率,拓宽课外延伸的广度,注重课堂教学的适度。
知识的获得常常不是完全靠教师传授而得,是要靠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自己参与不断探索而获得。我们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共同探索。在教学中根据知识内容,做好课堂设计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真正做到的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他去做,即使有错误也无关紧要,至少他也明白这一方法,不能解决此问题,比教师去讲要好得多。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让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充满爱心引导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教师把知识作为工作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这样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然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一味的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望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中一些人成了课堂的陪读者,成了所谓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做到“严”“慈”相济,师生互助,做到爱生乐教,相信自己的学生行,对学生充满爱心和期待,使学生看到发展的希望。
3 根据教材分给学生,选择好的教法和学法
灵活处理教材,主是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这样既贴近生活,又化繁就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氛围;教学;效率
教师施教之初、贵在指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效益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环节。
如何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从教师的主导作用讲,需要教师把握好“激情度”的调控、“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提问”的技巧三个要素。而要作到以上几点,都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因为,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是无法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贯彻和做到以上几点的。
1. 爱心与“激情度”的调控 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二是对学生调控。
(1)教师自我激情的调控。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因此,我觉得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高效的学习。这样的氛围,课堂效益又怎能不提高呢。当然,我们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这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将一切烦事置于教室外。
(2)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要很好的调控学生的情绪论,教师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课堂教学时,随时让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论。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 耐心与教学语言的组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的程序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则学生就会昏昏沉沉,课堂也会变的死板、沉闷,这样的氛围效果可见一般。相反,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过程当中来。可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但是,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仔细斟酌,反复酝酿,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每个学生的所有行为的语言评价都应该是理解、鼓励与表扬,而不是高高在上、讽刺与挖苦。可以这样说,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课下教师认真努力的结晶,也是一个教师崇高师德水平的写照。
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直观形象、简洁明了、鼓励成功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中,鼓励成功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实际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形式,也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动脑、开发思维的好方法。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语言不应太刻薄、不应速有挖苦性,否则会打消他们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教师课上要多说,“再试一试、再想一想、不要紧张等”鼓励性语言。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