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激活;角色;对话;课堂气氛

1.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激发自身灵感,丰富知识面,为更好激活课堂打下基础 教师担当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角色,他的教学形象、语言形态和语言能力、人格力量和情感品质,是传输教学内容、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对于各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直接决定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益,面对同样的文体,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社会生活资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反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的综合化,学习领域的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知识。在过去课程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许多教师教教材,导致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课堂死气沉沉。而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给学生学习带来动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压力。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面对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没有丰富、博深的知识是不能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进行“宇宙航行”教学时,运用我所掌握的天体知识以及我国发射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嫦娥一号一些知识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还讲述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成就,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讨论探索三大宇宙速度形成原因。课后我想:若没有丰富宇宙课外知识,教学又照本宣科只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也达不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更失去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施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在教学中产生灵感,不断意识到自己从未发现过的潜力,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2. 通过转变角色,激活课堂教学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没有活力,教学效果比较差,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中,若按老教材的教法老师当“演员”独占课堂,按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实验,学生做“观众”观看教师做过实验之后再做实验,学生听得毫无兴趣,做实验也是敷衍了事,转换角色后,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让位给学生,教师退居“二线”只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方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讨论实验方案有四种之多,让学生获得独到的感悟,提高了探究能力,案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引领者,师生一起充当探索者,在课堂上不断涌现出奇思妙想,激活课堂。再如:我在“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时,我让10名学生臂挽臂站在教室讲桌前,左边同学当振源,其余同学作为波传播的质点,当作振源的同学上下起立时,带动各质点也上下振动形成波。通过此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波传播,传递的是波的形式和能量,而作为传递波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同学们臂和臂间相互作用也解释了波传播是靠质点间相互作用把波的形式和能量传递出去。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了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舞台,这种互动式课堂变得更灵活更开发。

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备课、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课堂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要相应改变。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可采用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用案例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进行“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教学时,利用案例教学激活课堂,例题,汽车刹车后在地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痕迹,路警同志测出痕迹长S,刹车后车轮与地面间摩擦系数U,车重G,计算出刹车前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我在教学时通过投影或播放鲜活的交通事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认真分析、思考,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学生以后有汽车时自然把安全放在首位。

3. 在师生对话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我国教育界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是激活课堂最有效方法。在交流对话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片段“推导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

师:下面对图2中“动生”来实施对电磁感应现象研究;

图2导体棒ab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A: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师:能确定吗?

生B:不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感应电流,因为没有闭合电路。师:这样回答就精确多了,ab棒没有构成闭合电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会产生什么呢?

生B:产生力的作用。

师:力?什么力?谁受到的力?生B:当ab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棒中自由电子随棒一起在磁场中垂直磁场运动将受到洛仑磁力作用。

师:自由电子受洛仑兹力作用怎样运动?生B:将向b端移动。

师:很好!这样就会在ab棒的两端分别积累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从而使ab棒实际上成为一个……生:(全体)电源(池)。

师:对!电源,谁能给出这电源的电动势定量表达式?

生:思考、讨论。

师:想一想,当ab棒的两端积累的正负电荷不再继续增加时,随之运动的自由电子受哪些力?什么关系?

生:哦!我会了。

师:指名学生板演“动生电动势定量表达式”导出过程。

这是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从清晰流畅的逻辑线索中引领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留下久远的回忆,同时用简捷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思索,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4. 敏捷地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高中物理课,每次课往往觉得时间很紧,总是想按照计划把课程内容上完,才会松一口气。往往忽略学生的感受。这种以“教师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要求,下面案例体现教师敏捷地捕捉到学生状态并加以转化利用,而且善于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案例:星期一早晨,天气阴暗。我走进高二(9)班教室,一心想着怎样按备好的课进行教学。但是,当我走进教室时,我觉察到学生刚从家回来,可能是学生在家做家务活或星期天玩得很愉快、太劳累了。多数学生趴在课桌上休息,现在的课堂气氛不适合上课,我用唤起注意的方式给同学们讲了杰出物理学家和化学化法拉第的故事,在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不断注意到谁在听讲,谁提不起精神,或心不在焉。在讲法拉第全家6口人就靠父亲打铁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7岁上学,9岁退学,13岁到里波书店当送报童,后因勤快,吃苦耐劳、爱动脑筋而被老板里波先生收为书籍装订学徒工,随着故事深入,全班同学都仔细听。学生们的聚精会神促使我把法拉第如何发现“磁生电”讲得更加有声有色,为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这节课做了最好引入,也激活了课堂。

事后,我想:不论我课备得多好,或者我对课的内容多么富有激情,若学生无动于衷,没有反应,再好的备课也没用。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情境就是这样,我必须想方设法,用我的激情、思维灵感激活课堂,这样才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室里的生活是充满偶发性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具体情境。要善于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使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1实施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中成功与否的唯一或决定性根据,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改确定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所以对学生实施良性情感刺激,唤起学生幸福愉悦的心情,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并产生迎头赶上的内驱力,对提高学习效果尤为重要。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做以下的尝试:

1.1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学会宽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一句话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只有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用微笑面对学生,用眼神提醒上课走神的同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默契。

1.2注意引起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歌、唱歌,于是在听力课或课间休息时,我经常找一些经典的英文歌让学生听,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一起跟唱。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也能跟着音乐哼唱了,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加强集体备课,目标要明确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坚持集体备课。每单元由主备课人主讲,其他人补充,讨论后集体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使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成为被点燃的火把。

3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促进积极思维的主观因素,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基石。兴趣的提升也是靠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展现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将学习任务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扩大。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中虽然能保证使用多媒体教学,但要达到课件的精美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还需提高制作的技术和技巧。

5小组合作要注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然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有时由于整节课安排的机动时间不够,多数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有合作效果反馈也是不够的,有时即使反馈也是草草了事,但在缺乏监控的状态下,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合作学习 钡淖杂珊臀扌颉R虼耍庋暮献魇橇饔谛问降摹*?

6深入研究学生,优化教法

篇3

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 患者进食量较少;

2 使用胰岛素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口服药剂量过高;

3 使用胰岛素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口服药时进行了超常规运动,即运动量过大。

如何进行急救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要通过补充食物来脱离危险,特别要注意补充富含糖分的食物,如口服葡萄糖、巧克力、糖果等。但也有不少患者担心吃糖后,血糖会升高,不敢吃,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低血糖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有可能引起脑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影响很大。

在多数情况下,进食25克甜点或一块巧克力,即可纠正低血糖。之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血糖水平,再做进一步的处理。对服用长效降糖药物的低血糖患者,应持续点滴葡萄糖,以达到持续纠正低血糖的目的。否则会反复发生低血糖,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正确区分低、高血糖

有些患者出现一些类似于低血糖症状时,以为自己就是低血糖了,没想到竟然是高血糖惹的祸。高血糖有哪些症状呢?①恶心、呕吐、腹部不适;②尿多、皮肤干燥、脱水;③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④极度口渴;⑤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⑥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⑦血糖测试值升高。这些都是高血糖的一些症状,为了保险起见,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切忌不要马上确定自己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最好的方法应当先自己测量一下血糖。

低血糖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的治疗方法。应做到:

1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低血糖是由于药物使用过多引起的,因此,患者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

2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易出现低血糖患者可以适当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

篇4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篇5

笔者近日对71名社区居民进行了血糖测定,在测定之前告之所有患者关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在他们绝大部分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后,自愿择日进行了空腹血糖测定。最终测定结果是53人血糖超标,最高血糖值达29.7mmol/L,超过10mmol/L以上者14人。本次活动虽然为非随机抽样,笔者不做其他统计分析,但就53例高血糖者(基本为糖尿病)的防控及治疗做一分析。其目的是告知所有糖尿病患者在防治中随其本人采纳。53例均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他们的预防及治疗大致归纳如下:饮食与运动;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未采取任何治疗,精神调节;民间偏方;直接注射胰岛素;理疗方法。笔者通过走访了解53例患者,参照大量的理论资料,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糖尿病治疗及预防措施。

1基本原则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94-02

很多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hypertension),二者相互影响。高血压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血糖控制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笔者对本院2006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患者均为初次脑出血患者,48 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按血糖控制水平分为DM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和DM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DM组血糖控制良好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0~72(64.3±7.2)岁,糖尿病发病时间8~14(11.4±3.2)年;DM血糖控制不良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58~73(62.1±8.6)岁,糖尿病发病时间7~13(10.9±2.9)年。

1.2 治疗学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采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保护脑细胞、给予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预防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康复治疗等。

1.3 观测指标

全部患者,反复检测其血糖,定期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生化;观测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与DM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DM血糖控制不良组其死亡率明显高于DM血糖控制良好组(P

3 讨论

DM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时,部分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好,这主要与胰岛素用量不够,胰岛素抵抗,机体的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等有关。高血糖可以进一步加重脑出血的一些症状。本研究表明,DM脑出血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其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护理时更应注意患者血糖的控制,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泵,加强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表明,脑出血本身易出现肺部感染,而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糖尿病患者肺部易发感染。②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可引起NK细胞活性和CD4+/CD8+下降,延缓淋巴细胞分裂,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使肺部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③糖尿病可引起肺部微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也使粒细胞趋化和黏附功能减低,减弱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杀灭作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病房要定时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控制室内适当温度和相对湿度,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限制人员探视,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医疗器械等定期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痰液黏稠时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时做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本研究显示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压疮概率。其原因与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也与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关。护理注意点:①详细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②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重点部位采取减压措施,如挪、垫海绵圈,必要时给予气垫床;重症脑出血伴Ⅱ级以上昏迷患者可考虑在入院12 h后翻身以预防发生压疮,极危重脑出血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决定翻身时间[2]。③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受压部皮肤,待干后及时外涂滑石粉。④移动患者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单衣物的平整、干燥,防止损伤局部。⑤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昏迷患者应留置胃管,给予营养支持。⑥压疮一旦形成,可根据压疮分期进行适当的治疗护理。⑦教会家属压疮的识别及预防措施[3-4]。

4小结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和糖尿病往往相互影响,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良会增加死亡率及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因此,更应该注重血糖的控制,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其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徐国英,郭新节.重症脑出血患者首次翻身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志,1999,14(3):131-133.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组的36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和12例,患者的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为75岁。上述病例与1999 年 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都相符合,均为 2 型糖尿病。

1.2临床表现 本组有24例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的程度不一样的表现,有着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肢体发凉等等;2例发生精神异常;有3例表现为视物模糊、嗜睡;2例发生昏迷;2例出现偏瘫;1例有癫痫样发作;2例没出现任何症状。检测出0.8~2.8 mmol/L的血糖,全部为阴性的尿糖与尿酮体。

1.3方法 对上述病例确诊是以临床症状、血糖值和尿液分析为基本依据,其中能进食的病情轻微患者,应让其把糖果、果汁或糖水等食物进行口服,能基本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不能进食的严重病情患者,应及时将50% 葡萄糖液静脉推注40~60 ml,并注射液静脉滴注10% 葡萄糖,若依然无法缓解可在10%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00~300 mg氢化可的松做静脉滴注。

2结果

经及时治疗本组的36例患者,其有34例(94.4%)立即缓解了低血糖症状,有2例(3.6%)还遗留着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不灵敏等症状。全部病例身上消失了症状与体征,恢复到正常的血糖,明显有病情好转。

3讨论

低血糖症这一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的引起原因很多,而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为其临床主要表现,通常的诊断标准为浓度小于 2.8mmol/L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有很多因素可导致发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用药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本组有18例(50%)属于这一情况。在大量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加了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本组有9例(25%)的低血糖为胰岛素所引发。这基本符合10%~25%使用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的文献相关报道[2]。由于在实际降糖成份的剂量方面把握不好,一些中药降糖药物或保健品就可能因过量服用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另一种原因是运动不合理。在本组中,过量运动导致降血糖有6例(16.77%),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可因运动而得到明显增加,大量运动后补充不及时,就有运动后低血糖症状出现。此外,并发症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组就有4例(11.11%)属于这一情况,对相当多的糖尿病老年患者来说,其基本都有着多样的基础疾病且病程也长,也有多样伴发症和不好的肝肾功能,代谢过程排泄降糖药也不快,低血糖反应就可因上升的游离的降糖药物浓度而产生[3]。

当通过降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必须对低血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这是由于糖尿病低血糖与高血糖有着基本差不多的危害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更为凶险。可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增加分泌低血糖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能导致高血糖的反映性,这非常不利于对对糖尿病的代谢实施的控制。另一方面,在机体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器官中,大脑为其一,血糖几乎提供了大脑所提供的所有能量,但极其有限的中枢神经组织本身的储备能量显然不够。所以,当低血糖出现了而补充又不及时,损伤大脑神经组织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一系列严重不适,如嗜睡、意识模糊、幻觉、烦躁等等情况就出现了,严重者可能有低血糖昏迷与不可逆的脑损伤等情况发生。

总之,在干休所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低血糖症应引起重视,尽早治疗是首要措施,同时,必须重视预防工作,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与家属对这一症状的基本知识有着必要的了解,从而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097-03

糖尿病是人体分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而引发的相关病症,患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导致患者长期承受各项临床症状,以及相关并发症的伤害,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会在存在夜间低血糖的症状[1-2]。为了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该研究主要对患者实行相关预防措施和治疗,并分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74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研究。全部患者均符合该院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诊断标准,测试后的血糖均≤3.9 mmol/L,37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2~75岁,平均(66.31±3.07)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20.17±4.19)年。37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61~74岁,平均(46.22±3.16)岁;5个月~19年,平均(18.54±3.28)年。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的低血糖症状较轻,则只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实行有效的指导,如建议患者食用糖类、糖水、水果类和果汁等;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实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利用含量为50%的40~60 mL葡萄糖溶液实行静推;10%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充分观察患者的缓解情况,如果患者的缓解效果不佳,则增加氢化可的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885)治疗,将100~300 mg的氢化可的松与10%葡萄糖溶液相融合后实行静脉滴注;若患者静脉滴注效果不理想,或无法成功建立静脉通道则肌肉注射1 mg的胰高血糖素(Novo Nordisk A/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19990262)后再建立静脉通道。全部患者均实行吸氧、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措施,并按时测量血糖变化情况,从而合理调整葡萄糖的用量,治疗时间以患者的缓解情况而定,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恢复即可适当减少用药。

1.2.2 预防措施 ①合理的饮食指导:需要叮嘱患者控制好一天中所摄入的食物热量,平稳休息的情况下,按照患者的体重给予定量热量,每一天按照104.5~125.4 J/kg给予;如果是运动量增大的情况下,则适当增加热量的给予,定量在146.3~167.2 J/kg左右为宜,并根据患者胖瘦实际情况逐量增减,身材较瘦的患者可以增加部分热量。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糖类的摄入控制在总能量的50%~60%左右;蛋白质占10%~20%左右,脂肪占25%~30%左右。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还存在多种内部器官疾病,如心脑血管或肾脏器官等,因此,饮食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患者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来决定,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要求食物中各部分能量满足均匀分配的要求,必不可少的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3种能量,饮食要有规律,并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如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应限制患者食物中的盐分含量,尽量控制在6 g左右;如果患者有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则需要限制患者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避免肾脏承受过多负担而降低整体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有合并脑梗塞的症状,则需要限制患者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为了增加老年患者体内的微量元素,则建议食用含有镁或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因为膳食纤维能够起到平衡血糖水平的效果,因此,以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将其加入到饮食计划中,如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完好,具备较强的耐受力,则可以选择粗粮和蔬菜食材等,从而有效调节血糖水平,避免血脂过分升高,促进患者的肠胃消化能力。协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时,应将各类甜食排除在外,包括糖类、果酱甜品或者含糖量较高的饮料等。肥胖患者则不宜食用油炸类食品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或者鱼子等,应尽量选择植物油食用。

②合理的运动指导:为更好促进患者保持身体健康的发展状态,减少心脑血管或者肾脏等相关疾病的出现,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制定出合理的运动计划,如无明显器官疾病的患者,可以实行慢跑、骑车或者球类运动等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如果患者的体能不足,可以适当散步或者打太极拳等耗氧量较低的运动;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合并症或者心功能不全,则可以在病情安定的时候适当慢走或者扫地等日常活动。叮嘱患者在开展运动时应注意人身安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选择在早上锻炼的患者不宜过早,也不适宜在多雾或者雨雪天气时运动;选择的运动场地应以广阔和平坦为主,避免因手脚不便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为了保证运动过程的安全性,应让患者做好足部的保护工作,并随身携带健康卡片,卡片上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人联系方式和住址等,适当备用充饥食物;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则需要带上急救药箱,并有家人的陪伴。

③睡前的血糖检测工作: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调整加餐,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10.0 mmol/L属于正常范围无需增加饮食;血糖保持在5.6~10 mmol/L左右则要适当加餐;血糖保持在2.8~5.6 mmol/L左右则适当增加牛奶或者甜品的摄入,并在次日早餐前检测患者的血糖,以调整睡前的加餐计划。常规的加餐食物中,可以建议患者选择米饭或者馒头等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因为米饭等食物能有效将患者血液流动速度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平衡血糖水平。保证缓慢的进食速度和有效的进食量,能有效保持血糖的平稳性,进食量控制在25~50 g左右。为了避免患者摄入的食物过量,进而引起肥胖等不良情况,则注意控制加餐的总热量,应以患者自身所需热量为准,选择合适的食物加餐,因为患者出现肥胖则可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的血糖低于2.8 mmol/L,则可能因为血糖过低而出现昏迷的情况,此时应为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将50%20~40 mL葡萄糖溶液实行静推,并将2~4 g维生素C融入到10%250~500 mL葡萄糖溶液中实行静脉滴注,并按照一定的间隔时间检测患者的血糖。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缓解:血糖水平在3.90~6.10 mmol/L之间;轻度低血糖:2.9~3.89 mmol/L之间;重度低血糖:≤2.8 mmol/L。低血糖缓解率=有效缓解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P

2 结果

研究组低血糖缓解率为89.19%,低血糖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的67.57%,二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为:①胰高血糖素调节能力不高,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不足,从而无法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②患者的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老化,导致代谢功能缓慢,降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引发低血糖。③由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交感神经功能出现下降或者灵敏度不高等不良影响,以至于无法有效控制血糖。④老年患者的部分器官功能逐渐出现衰退等情况,无法准确感知到血糖的变化,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不高,糖异生功能不强,因此,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也很难感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血糖引发相关临床症状的发生率[4]。⑤由于患者肠胃功能不健全,个体的食欲不强,就会导致摄入饮食中的热量无法满足机体运行的要求,所以,患者一旦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又无法及时感知,则可能会引发肾脏器官疾病。基于此,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各项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患者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常规预防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状态进行了解后,尽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让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病症的缓解,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的配合治疗;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糖尿病及夜间低血糖等相关疾病的知识内容和引发机制,并叮嘱患者安排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测量仪;病房巡视工作的重视,按时到病情观察和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尤其是夜间,应在患者睡前测量血糖,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多汗或者呼吸异常等情况;最后是用药指导,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此次研究采用以上方法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组低血糖缓解率为89.19%,低血糖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的67.57%,二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有效的低血糖预防措施和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低血糖情况,明显缓解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西军,赵春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报告分析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122-123.

[2] 魏冬红.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0):2221-2223.

篇9

【关键词】老年人 低血糖 原因分析 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95%属于2型糖尿病。随着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广泛使用,老年低血糖反应也有所增加。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若不及时发现救治,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的形态学改变,甚至死亡,因此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加强健康宣教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引发低血糖的相关原因,并制订相应护理对策。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08-04~2010-04在钟山干部疗养院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3例,男性19例,女性4例,其中9例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年龄在69~85,平均年龄78岁,诊断都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诊断的标准[1]。病史从一年到25年,平均18.4年。

(2)临床特点:4例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悸、震颤、烦躁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6例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四肢无力、语言模糊、以及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查血糖2.9~3.8mmol/L;2例无症状,于4:00在监测血糖时发现。

以上患者都发现的很及时,立刻给患者进食点心、糖果,以及50%程度的葡萄糖液口服等处理后,血糖恢复了正常。

1.2 用药情况:注射胰岛素34例,单用二甲双胍4例,单用糖适平3例,降糖灵与消渴丸合用5例。

1.3 诱发因素:未按时进食者3例,进食量过少7例,注射过量胰岛素9例,误服过量降糖药4例,大量饮酒1例,剧烈运动2例。

二 原因分析

2.1 生理方面因素。本组病例中70岁以上26例,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着器官功能老化和退行性变,又因老年人调节激素功能低下,低血糖时不能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素

2.2 胰岛素或降糖药的使用剂量过大。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用量过大,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过早、晚餐前注射短效预混胰岛素后进食减少或未按时进食,致使进入体内的胰岛素剂量相对过大。

2.3 饮食因素。由于患者之于糖尿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刻意要求血糖的正常而擅自减少进食量或未进食,而继续常规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以致于引起低血糖。乙醇抑制肝糖原异生,如果过量的饮酒等,都会导致低血糖。

2.4 运动的因素。本组病例中剧烈运动的有4例,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患者对胰岛素及降糖药的作用认识不够,在胰岛素及降糖药作用高峰时间运动或快速追求血糖下降而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引起低血糖反应。

三 护理对策

3.1 密切的去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心慌、出汗等。老年人因为反应能力低,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在夜间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3. 2 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方面的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低血糖的认识以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措施。指导患者合理掌控饮食,掌握运动的强度和方法、出现低血糖的应急处理等。

3.3 及时发现治疗大部分轻中度或无症状病人,通过摄入葡萄糖、饼干、糖果、果汁等可有效纠正低血糖反应。对于严重的低血糖病人,应迅速静脉注射49%葡萄糖,初始给予葡萄糖26g,病人清醒后嘱其进食,如不能清醒或者清醒后又出现昏迷者,可重复注射并持续输注葡萄糖,直至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

3.4 重点交接班护士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运动、饮食、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果患者有热量摄入不足、食欲不佳,急性胃肠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应重点观测,观察睡前血糖,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

3.5 定期观测血糖。注意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同时作好记录,根据血糖情况找出血糖变化规律,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提供可靠资料。而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根据病情变化而定,在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更换药物、精神波动剧烈、病情不稳定等情况下,要密切观察,甚至于一天要测4~5次,直至血糖稳定后再逐渐放宽。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控制指标,如表1。表1糖尿病控制指标

四 讨论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症状相对较重,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大,更加体现出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在低血糖发生后,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对策,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低血糖的危害,改善糖尿病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高妍,钱合荣,施曼珠主编 . 现代内分泌治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2.

篇10

引起低血糖的三类药物

1.胰岛素胰岛素是最容易导致低血糖的降糖药物。引起低血糖多与胰岛素的不规范应用相关。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少于预混胰岛素,但易出现夜间低血糖。此外,胰岛素联合磺脲类降糖药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

2.胰岛素促泌剂使用中、长效磺脲类降糖药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的概率可高达20%,其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慢、持久、不典型,也最危险。

3.其他口服药物部分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心脑血管药物,如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特殊情况下也可引起低血糖。

应对低血糖措施

为了防范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在家中、车中或单位常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以备不时之需。当低血糖发生时,首先要采取自救措施,意识清楚的患者一般可先吃15~20克糖类食品(以葡萄糖为佳),后吃含淀粉类食物,如饼干等,每15分钟监测1次血糖。使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需高度警惕,不能大意。其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查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出现低血糖昏迷,有条件者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20~40 毫升静脉推注,并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平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运动引起的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独使用很少引起低血糖,但若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仍可能发生低血糖。此外,原有无症状性低血糖、长期胰岛素治疗、病程过长(10年及10年以上)及年龄高于70岁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也容易发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