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5:18: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14
水稻要想获得高产丰收,各个时期的栽培与管理都不能忽视,从育苗到收获,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本文主要从四大方面总结了水稻的管理技术。
1苗期的管理
苗期管理是保证水稻获得高产丰收的第一步,切实做好水稻苗期管理十分关键。水稻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查苗、补苗、灌水、追施返青肥和防治虫害潜叶蝇。
1.1查苗补苗
水稻插秧之后,很容易出现缺穴现象,为了保证水稻的密度,保证水稻基本苗数,要及时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
1.2灌水
灌水要把握好时机,大苗、小苗的灌水深度不同,大苗在插秧之后可以适当灌深一些,一般在3天之后,会落浅到3.3厘米左右。小苗移栽后,不建议灌深水,以灌浅水为主,灌浅3.3厘米左右为宜。
1.3追返青肥
为了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及时分蘖,要适时追施返青肥,一般当水稻新根长出10厘米时即可施返青肥了,追肥时也不宜灌深水,以浅灌水3.3厘米左右为宜。建议每亩施用硫铵2公斤左右为宜。
1.4防治潜叶蝇
潜叶蝇是水稻常见虫害之一,一旦发生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水稻一旦发生潜叶蝇,建议施用“乐果”,防治效果明显。
2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是营养生长的关键所在,这一时期有利于水稻根、叶的发育,也是决定水稻穗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促进水稻尽早分蘖,以促进水稻高产丰收。水稻分蘖期管理主要从尽早使用分蘖肥、合理灌水与晒田以及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
2.1尽早施用分蘖肥
有效分蘖有利于保证水稻高产丰收,因此在水稻分蘖初期,要及时追施氮肥,保证水稻发育需要,可每亩施用尿素2.5~5公斤。施肥时期务必把握在水稻分蘖初期,过晚施用极容易引起水稻发生徒长现象,一旦徒长则易导致水稻倒伏,从而造成水稻减产。
2.2合理灌水与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2.3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如今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少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3穗期管理
水稻穗期是水稻生长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如果管理不当,之前的工作都是徒劳。水稻穗期的特点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于肥料、水分等要求高,要想保证水稻高产丰收,此环节是关键。这一时期的水稻管理主要是合理使用拔节长穗肥、合理灌水与落干晒田、防治病虫害。
3.1合理使用拔节长穗肥
水稻拔节之后,如果叶片发黄,就是缺肥的表现。此时要把握好时机,施用穗肥,有利于巩固水稻分蘖,保证水稻穗粒数。建议施肥以使用尿素3公斤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5公斤。所以要巧用拔节长穗肥,使用过量反而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
3.2合理灌水与落干晒田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要把握好用水量,其长穗期尤其需要关注水分的使用,此时期需水量大,同时这个时期对干旱、冷凉天气又比较敏感,一旦缺水,很容易影响水稻稻穗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水稻穗粒质量,易出现空壳籽粒,所以此时必须注意水分管理,在保证水深的同时还要注意水温,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3 防治病虫害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拔节之后常常受到叶稻瘟、纹枯病、水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侵袭,所以及时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十分关键。建议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为主,同时要注意选择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都不容易发病,有利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要学会识别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正确识别可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4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饱满,防止空壳秕粒。结实期主要做好科学灌水,适时排水及时收获。
4.1科学灌溉、及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一次水。
4.2及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5结语
以上分别从水稻的苗期、分蘖期、穗期以及结实期的管理总结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希望农业相关部门可以积极普及水稻有关栽培与管理技术,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水稻栽培的相关知识,让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得到应用,更好地促进及保证我国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73-02
育秧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培育多蘖壮秧是夺取超高产的技术。文章结合水稻育秧技术,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浅要分析。
1 水稻的育秧技术
1.1 水稻的品种选择
种植水稻除了应该选择适宜的品种,还应挑选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1.2 培育多蘖壮秧苗
培育多蘖壮水稻秧苗的关键就在于要扣种并稀播,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30kg以内,并采用打孔薄膜育秧技术。
1.3 播种时期的选择
播种过早,会导致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播种过迟,会导致水稻不能躲避后期不利的天气影响。水稻播种时期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1.3.1气候条件
1.3.2品质特性
1.3.3前后茬的关系
1.4 播种前种子处理
每667O稻田准备杂交稻种子1~1.25kg,常规稻种子3kg,播种前种子应先后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泡――催芽,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温度,当温度达到38~40℃时即可达到催芽的目的,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浸泡时加入药剂,用施保克乳油浸泡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1.5 育秧苗床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为苗床。
1.6 育秧栽培技术
1.6.1育秧应注意的问题
(1)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
(2)播种前秧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出苗整齐
(3)可施用壮秧剂:平整苗床,将壮秧剂、尿素、复合肥和过筛土混合搅拌后,均匀的撒在苗床面上
(4)在播种后盖土前可喷洒敌克松,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种子发病率
(5)疏松、平整秧地,应均匀盖土,不宜过厚
1.6.2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穴盘育苗每667m2移栽大田要准备33~34个左右规格为60*33cm的秧盘;
(2)施用壮秧剂
穴盘育苗应该用肥沃的干土壤50~60kg 与1kg壮秧剂充分混合搅拌后装盘;
无盘育秧应该用1kg壮秧剂、1kg尿素、2.5kg复合肥和20kg过筛土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均匀的撒在平整后的苗床上
(3)播种方式:可采用定距播种器或者撒播,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盖种用细土且不能含有壮秧剂,塑料秧盘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
(4)大力提倡盖双膜
在盘上平铺一层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以增强保温效果。
1.7 育秧田间管理
1.7.1防治烂种、死苗的现象
出现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播种的质量问题,种子不成熟,或者是在贮藏过程中湿气过重导致受潮发霉
(2)浸种时没有及时更换水,种子中毒
(3)催芽的温度不适宜,导致种子不能够发芽
防治方法:
(1)将种子贮藏在干燥的地方
(2)确保浸种的水的温度、湿度以及催芽的温度
出现死苗的原因主要有:
(1)育秧时的温差引起的青枯死苗
(2)种子受到病菌的侵害导致黄枯死苗
防治方法:
(1)应保温育秧,确保育秧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2)使用药剂防治,可施用壮秧剂,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毒,碱性土壤应施用硫磺粉调整其酸碱度
(3)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
1.7.2水分控制
(1)旱育秧出苗前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至2.5叶期应控水降温防病,若苗床的土发干发白或者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
早育无盘抛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水至透水,以便于秧立苗。扯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一同拔起。
(2)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实行旱管,降低湿度;抛栽前头天取出秧盘放在避雨处。水田湿润育秧从播种至一叶心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2~3叶期正常天气水上厢1~2cm,寒潮天气灌水护苗(以不淹心为度),寒潮过后慢慢排水;3叶以后墒面保持2~3cm浅水层,高温天气适当加深水层。
1.7.3施肥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有机肥和化学肥混合施用。
应将尿素与清水粪混合并均匀搅拌,在二叶一心期对苗木施肥;在移栽的前一周施尿素,并将有机肥料与氮磷钾相结合施用,按照667m2为例,应施底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施中层肥:专用复合肥50kg,施分蘖肥:碳铵60kg,施穗肥:尿素15kg。
1.7.4化控
未施壮秧剂的苗床一叶一心期亩(移栽大田)用15%的多效唑2g兑1kg水喷施。栽大田的在第一次施后25~30天,再喷施第二次,促蘖、控长,增加秧龄弹性。
1.7.5病虫害防治
(1)播种后将辛硫磷和细土均匀搅拌,在播种前均匀的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
(2)防治立枯病
(3)应及时清除杂草,必要时采用污染小,无毒害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4)移栽前1~2天,可用三环唑液喷苗,达到预防稻瘟病的目的
2 田间管理
2.1 适时早栽
适时早栽,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2.2 移栽方式
2.2.1手插(等距正方形,宽行窄株的长方形或宽窄行条栽,宽窄行相间的并列方式)
2.2.2抛秧
2.2.3机插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调节群体结构、提高产量、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要综合考虑水稻的品种、种植土壤的肥沃度、种植方式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抓住水稻的最佳移栽季节,采用水稻主推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宽窄行25*13cm,22*15cm两种不同密度的栽种。浅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加强水稻螟虫、稻飞虱、白枯病和穗颈瘟的分期防治,确保水稻稳定增产。
按照每667m2计算呢,如果种植杂交稻应栽植1.4万穴,每穴平均2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3万以内;如果种植常规稻应栽植1.9万穴,每穴平均4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4.5万以内。
2.4 合理施肥
2.4.1基肥:
基肥应该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合施用,其中有机肥应达到20%-30%,有机肥主要指饼肥、绿肥、农家肥等
2.4.2底肥
氮磷钾肥的施用应该根据播种量以及土壤的肥沃能力综合决定,每667m2施氮肥15kg,氮磷钾配比10:5:8,要控制氮肥多施钾肥,缺锌的田地应在基肥中加入施硫酸锌;酸性土壤以及稻瘟病常发的田地,应在底肥中加入硅磷肥。
2.4.3施肥方法
(1)底肥:底肥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撒化肥为辅;氮肥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磷肥全部用作底肥,总钾比例70%
(2)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
(3)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在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4)粒肥:延缓早衰,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5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2.5.1稻瘟病:秧田期用三环唑喷施,带药下田节省用药和用工;在封行期可用三环唑喷施;后期还要注意穗颈瘟,可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
2.5.2纹枯病:在封行时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防纹枯病。
2.5.3稻曲病:在破口时用多菌灵加井冈霉素等喷施
2.5.4防治褐飞虱的目标是治虫保穗,狠治大发生前一代,挑治大发生当代的策略,用蚍蚜酮喷施防治
2.5.5稻纵卷叶螟、螟虫(钻心虫):用毒死蜱等在第一次田间出现飞蛾时或低龄幼虫发生时喷施。
3 适时收割
适时收获是水稻优质高产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防止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收割水稻的最佳时期为:水稻抽穗后40天左右,稻穗90%~95%籽粒已经变黄。刚收割的露水谷晾晒气温在20℃时米质最好,当自然晾晒气温超过30℃以上时米质会明显下降。因此优质稻收获后不要摊晒过薄,尽可能篙席晒,并勤翻动,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的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08
1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核心技术,它是使用专用软盘在湿润大田采取高密度播种并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新型育秧方式,培育的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呈板状秧块,适于机械插秧。
1.1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邻近大田的湿润地作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一亩大田需秧田7~10平方米。播种前几天将秧田翻耕,亩施48%复合肥30公斤,然后整理成秧床,秧床宽1.5米左右,秧床与秧床之间留宽20~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沟。
1.2平铺软盘
选择专用平底带孔软盘(58×28厘米),每亩大田备25块左右,在秧床床面无积水后,按横排2行依次平铺,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铺好后,将经过严格挑选的无杂草、无砂砾、无污染、无残茬、肥沃、不干不湿(手捍成团,松手即散)的塘泥平铺于秧盘内,厚度为2.2厘米。
1.3科学播种
一是增加播种量,杂交早稻亩播2.5公斤,常规早稻亩播4公斤,杂交晚稻亩播1.8公斤;二是合理确定播种期,考虑到播种密、秧龄弹性小等因素,早稻秧龄按15~20天,晚稻秧龄按20~25天推算播种期;三是匀播密播,在种子催出标准芽子后,采取分厢过秤、多次撒播的办法,确保播种均匀。播种后,实行薄膜低拱架覆盖保温育秧。
1.4精细管理
育早稻秧的,主要做好覆膜保温、揭膜炼苗、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与旱育小苗、软盘抛秧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沟内水深保持与秧床厢面持平,揭膜后灌一次跑马水,随后厢面保持干干湿湿,高温天气每天喷水2次,插秧前土壤湿度以能从秧盘取出秧块为宜。育晚稻秧的,除常规管理外,必须使用专用浸种灵浸种控长。
2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栽培的主体,关键是选用性能稳定、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久保田牌手扶式高性能插秧机,具有适应性广、便于操作、价格较低的特点。在正常熟练操作的情况下,每小时可插2亩左右。机械插秧的主要优点:一是固定宽行距(30厘米),做到宽行窄株,利于通风透光;二是通过合理调节株距和每穴苗数来增加每亩基本苗总数;三是实行早插和浅插,有利于缩短返青期,提早分蘖和增加低节位分蘖,促进大穗。为搞好机械插秧,在栽培管理上注意三点。
2.1适期插秧
秧苗3叶期开始插秧,4叶1心前插完,苗高控制为18~20厘米。
2.2平整大田
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厘米,表土软硬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砂砾,以免卡机,插秧前1~2天施入基肥,插秧时田间只保持盖泥水。
2.3保证基本苗
早稻株行距为13.3×30厘米,杂交稻每穴3根苗,常规稻每株5根苗;晚稻株行距为20×30厘米,每穴2根苗。插后如有漏蔸缺蔸现象,应活苗稳蔸后及时补蔸。
3机插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机插秧由于实行宽行窄株浅插,加之通风透光性好,其分蘖具有爆发性,够苗期提前,为预防因苗数偏多导致成穗率低、穗型少,在管理上须注意适当少追苗肥多追穗肥,少追氮肥多追磷钾肥,够苗时及时晒田控苗,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基本一致。
3.1 科学肥水管理
水浆管理。栽后浅水勤灌,每次在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当田间水稻总苗数达到够苗数的80%时开始搁田,搁田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进行多次轻搁,切忌重搁,一般2~3次,搁田结束后及时复水,建立浅水层,到收获前7天停止灌水。
合理施肥。根据机插稻的生长特点,在肥料运筹上,常规品种宜采用“前促、中稳、后补”施肥策略,杂交品种宜采用“前促、中补、后控”的施肥策略,并注重N、P、K养分的平衡施用。 水稻机插后3~5天,每亩用尿素5~7.5公斤作发稞肥,栽后20天视苗情每亩施尿素7.5公斤作接力肥。在水稻4叶期追施促花肥,每亩施尿素7.5公斤、45%复合肥5~7.5公斤。在抽穗前l8~20天至2叶期追施保花肥,每亩施尿素5~7.5公斤。
3.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8-01
1 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农民的强烈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机械化技术,在栽培技术上取得了质的跨越。并且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十分迅速,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响应了农民的呼声,成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栽培技术。所以,推广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无论从社会发展需求看,还是从农民的需求来看都具有重要性。
1.2 农业技术装备成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却在早期存在着严重的积贫积弱问题。之后,我国在经过长期的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以来,在农业技术装备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许多高科技的技术装备都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这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其他的生产工作中,也使得我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我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市本就有较好的基础,因此在原有的技术之上再进行新兴栽培技术的推广就更加容易。
2 开原市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水稻栽培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种植和培育,还包括选种、选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步骤。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挑选高质量种子和适合种植的秧田,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之后在通过谨慎播种、小心移栽、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方法对水稻做好培育工作,在此期间也不能病虫害防止掉以轻心。生产高质量的水稻必须要有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的支持,早在2008年,我市响应国家号召,以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水稻栽培技术的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市发展水稻生产。在此过程中,我市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在育苗、移栽、收获等方面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深入应用,使得水稻产量和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到2012年,我市已经成功建成了育苗规格化、插秧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被农业部确定为辽宁省唯一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当前需要推广的主要技术
在开原市已经有很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为优良基础,为开原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通过介绍一些推广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市发展水稻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3.1 科学合理分工
有篇寓言故事说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之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工作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终将变为一盘散沙,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如可以成立水稻栽培技术示范小组,组内应做到组织分明、严谨有序,小组成员应该积极下到各乡各县,为广大农民示范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亲身示范和技术指导,在农民中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为之后的推广工作带个好头。还有管理小组和实施小组等,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依法有秩的组织起来。
3.2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是开展科技下乡。在科学合理分工中其实就提到,可以通过水稻栽培示范小组的下乡为推广工作带头,其实示范小组下乡的过程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宣传,通过示范小组的亲身示范以及技术指导,在与农民的交流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水稻栽培技术做推广。其次是召开现场大会。在科技下乡的同时,可以通过召开现场大会,回答农民的疑问,提高农民认识,确保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三是强化培训。培训班的创办不仅是为满足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需求,也是为农民“扫盲”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班的设立,让农民们能够拥有更加专业的水稻栽培知识,为以后得水稻栽培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强大基础,虽然我市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许多财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资源项目的整合一定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基础,我市在推广工作上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扶持、政府筹办或者是集体和农民的自筹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推广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市要想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小组,科学合理分工来完善推广流程;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动。通过利用这些可行的有效的方法,为我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贡献力量,从而促进发展水稻生产。另外,开要想在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上取得成果,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更进一步,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水稻栽培技术不仅对农民和时展具有重要性,还是农业技术装备发展成熟的必然性结果。不仅如此,要想进行更加强有力的推广,我市就必须对自身的推广和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立足我市市情,找寻更加有力的推广途径。
参考文献
摘要: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相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具有节约用水、肥料利用率高、节省人力等优势。本文简要阐述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及要求,希望为未来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食和营养来源。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传统的水稻栽培用水量大,对气候要求高,病虫害多发,劳动力消耗大,因此,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作”模式,在滴灌条件下,水稻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产量明显提高。与传统水稻栽培模式相比,滴灌栽培用水量少,肥料利用率高,降低了环境和土壤污染,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生产环节。本文就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加以概述。
1膜下滴灌水稻主要栽培技术
1.1播前准备
土地准备:选择肥沃平整的地块,秋季犁地深度25cm以上,在播种之前,稻杰100g/667m2稀释成1500倍进行地表喷施,防除杂草。
品种选择:选取矮秆、抗病、抗倒能力较强、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的水稻品种。
1.2机械化直播
采用1膜8行2管小型播种机进行播种,株距为10cm,行距为10cm+27cm+10cm+27cm+10cm+27cm+10cm+50cm,播种、铺膜和铺滴灌带一次完成,下种量8~10kg/667m2,播深2~3cm,每穴下种8~12粒,每穴平均保苗8株,共保苗24万株/667m2。
1.3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及时破除土壤板结,确保一播全苗,同时安装滴灌设施。
病虫草害防治: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在6月和7月下旬,用稻杰100g/667m2稀释1500倍叶面喷施,防除田间杂草;结合化学除草,田间喷洒吡虫啉100g/667m2等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
灌水: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一般滴水20~30次,灌水总量580m3/667m2。苗期至分蘖期,一般滴水3~5次,灌水定额10~15m3/667m2;分蘖期到齐穗期,一般滴水8~10次,灌水定额15~20m3/667m2;孕穗期一般滴水6~8次,灌水定额15~20m3/667m2,抽穗期至成熟期,一般滴水4~6次,灌水定额20~25m3/667m2,水稻收获前15d停止灌水。
施肥:水稻全生育期需追施尿素52kg/667m2,磷酸钾铵15kg/667m2。可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科学施肥。水稻拔节期和分蘖期是水稻需肥关键期,可随水滴施尿素8~10kg/667m2,磷酸钾铵1kg/667m2。水稻苗期、孕穗期和分蘖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g/667m2,尿素100g/667m2。
1.4收获
当水稻籽粒80%以上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机械收获。一般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除杂物等工序。
2经济效益分析
以石河子垦区水稻栽培为例,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模式较传统水稻栽培模式,可平均节约成本374元/667m2,增加纯收益200元/667m2以上。
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需解决的问题
3.1水稻品种的选择
由于膜下滴灌栽培对水稻品种具有严格的要求,目前的品种在特定地区推广应用效果较好,但区域间适应性较差。因此,要根据膜下滴灌技术的要求,结合分子育种技术,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宜滴灌栽培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1]。
3.2滴灌产品的完善
膜下滴灌水稻对滴灌系统的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堵塞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与膜下滴灌水稻相配套的滴灌产品,以更好的适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
4小结
水稻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很好,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也比较高,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证东北稻米的竞争优势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水稻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东北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途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主要由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决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水稻的栽培方式开始向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水稻免耕直播、抛秧等轻型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1.1 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
直播栽培就是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种到田地中,并加以适当的田间管理,促进稻种成苗、分蘖,直到水稻成熟为止,直播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机械化,成本低、效益高的先进栽培技术,与移栽技术相比较,直播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发根早,直播技术的特点是播种浅、发根节全部在表土层中,这个土壤层位的氧气比较充足,有效养分多,有更多的养分供给根系,因此根系发达旺盛,在生长的初期就能形成强大的根系,生长后期根的活力强,不会出现早衰现象,根系发育的好,可使苗木后期生长健壮。直播的适应性比较强,适合的田地类型比较多,在肥沃的土壤上进行直播栽培的话,对防控病虫害都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水稻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拔秧、插秧的工序步骤,可以大大减轻人力,降低生产的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适合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水稻直播技术对于水稻的品种、生长期和灌溉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水稻直播技术的用种量大约是移栽所需种量的8-10倍,除了对水稻的品种和灌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整地质量也是一个被约束的条件,地表的平整高度差要保持在20mm以内,这样才能对水层实行有效的控制。
1.2 直播栽培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
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呈总体增长的趋势,黑龙江水稻栽培面积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其次是吉林和辽宁,黑龙江属于寒地稻作区,年气温温度较低,无霜期比较短,但还是能满足早熟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增产为种植目标,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模式。
1.3 水稻直播栽培的主要技术
东北地处寒温带,可以在东北地区的田地上面积较大的区域发展四轮底盘插秧机、移栽机和直播机,如果稻区的规模和种植面积较大,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水稻直播种植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直播栽培技术主要有:整地过程要精细,畦面保证平整无杂草,排灌水顺畅、不会有积水存在;合理的安排播种时期,太早播种,容易造成烂种、死苗的现象,太晚播种,又会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时间,延迟收货,影响水稻的产量;播种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并做好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工作,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播种要均匀疏松,播种后要埋芽处理,做好防鸟、防鼠害工作,用直播精密播种机可以实现水稻种子在田间以精确的株距和行距分布,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水稻直接播种在大田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以供幼苗的生长,在水稻出现1叶1针时就要施断奶肥,4-5叶时重施壮苗促蘖肥,保证水稻生长有充足的养料;合理的使用除草剂,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草的生长;要根据天气状况合理的排灌,遇到寒潮天气,要注意排水保苗,遇到干寒的天气要灌水护苗,水稻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缺氧,但是杂草幼苗却不能,可以在水稻幼苗长出3-4片叶时及时的灌水,促使杂草因缺氧而死亡,还是及时的排水晒田,控制无效的分蘖。
2. 东北地区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有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产,能够提高水稻在稻区中的抗逆性,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用大棚育苗是培育壮秧苗的基础工作,这样做可以实现早育苗、抢积温,提早了育苗的时间,大棚的环境属于温差变化比较小的,有利于实行三膜覆盖,早春保温防止水稻的冻害,便于对水稻幼苗实行集中管理;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空间,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采用节水灌溉的方式,水稻生长期的水层管理应以保温、增温、壮根为目标,低温天气要在夜间灌水增温,晴天夜间浅水增温,保持全田区的湿润状态,保证水稻的粒重和品质。
2.2 合理施肥
施用磷肥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达,对水稻的分蘖有明显的作用,施用的方法是根据水稻对磷肥的吸收规律和增产作用,磷肥作为一次性的底肥,可以全部在翻前和耙前施入为宜;钾肥对于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具有增强作用,对于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提高作用,根据种植水稻地块的不同,一般一亩地施钾肥2.5kg左右。
2.3 节水灌溉
水稻插秧到有效分蘖区内,田间的水分管理目标是促使秧苗早生快发,确保有效的分蘖数,灌溉的时候要注意浅湿灌溉,幼穗分化期是水稻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输送过程,稻穗变小,空瘪粒也会增多,保证这时期的需水量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等于要进行水层的深水灌溉,可以进行浅湿交替灌溉的方式;水稻出穗到成熟期这一段时间内,水稻的生长发育受灌溉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需要由土壤向根系提供氧气,如果土壤的通透性不好,就会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生活力下降,所以要降低灌溉量,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也同样需要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3.结语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形辽阔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的生产,水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的发展,但是由于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受北方寒流的影响,不利于水稻生育期间的生长,又缺少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导致水稻的产量较低,影响了东北地区水稻的发展和推广工作,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方式和技术的探讨,可以为东北地区水稻的增产和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我国水稻的栽培方式,还应该多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经济、气候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才能获得水稻的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 杜娟,刘国华.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05).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视水稻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改善大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为了稳定提高水稻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水稻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久远的历史,古代粮食作物产量不多,为了获得粮食,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术,从水稻栽培技术下手,提高水稻粮食产量。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种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这种栽培方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据史书记载,我国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也就是说直播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谓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种子之后没有移植的过程,让水稻单纯地在稻田里生长,直至水稻的成熟。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延续至今。现在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产量不尽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随着时代的日趋变化,社会也逐渐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直播法水稻种植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比如说产量不高,秧苗长势不一等,为了解决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们又引进了移栽法水稻种植。所谓的移栽法水稻种植,指的就是让水稻秧苗在初期时在某个地方长大,等到长大到某个阶段就对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这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这种早期水稻移栽还解决了直播稻草害严重的问题和多熟制季节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在那个时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纪50 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方则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样是采取移栽法对水稻进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发育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产量问题。为了解决烂秧并培育壮秧,人们开始对水稻种植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保温育苗试验,防止烂根的现象出现,后来发现保温对烂根现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发展了保温育苗,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保温育苗显得至关重要。最初的保温用物用的是油纸,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够有效御寒。
2. 当前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抛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也效仿南方的抛秧法水稻种植,并逐渐发展起来。北方气候偏冷,到了9月份气候转凉,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两收,达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抛秧法水稻种植简便易于操作,对于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的抛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在播种时往空中抛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随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长,这样就解决了一颗一颗插秧的麻烦,简单省事。
2.2机械插秧法水稻种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抛秧法栽培显得比较落后,与机械相比,效率变得好低。为了解决人工抛秧法种植水稻的问题,人们苦思冥想终于制造出了插秧机,这也就有了机插秧技术的出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机械插秧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较之前的抛秧法先进了许多,有着大量不容否认的优点,机插秧后发优势强,稳产高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优势,实现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我国当今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总结: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粮食社会就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水稻研究方面,努力提升作物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简化操作,提升产量。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水稻培育,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秀文, 水稻抛秧田的管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1(4)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一般为机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标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这四个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实施多目标的发展,就应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自从迈入新时代和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故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质,应不断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来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但是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保证,更加是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水稻栽培科学应实施多学科的集成和交叉创新,还应持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作物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以及农业化学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种学、耕作学、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侧面或者自身某一个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高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作物安全生产以及作物生态生产等等提供一个依据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 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水稻品种的研究仍然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课题。故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确保此课题最终的实现。特别就东北地区来说,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增加产量,就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则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方式。因而在科研领域,要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产量与无公害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关注生产资料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把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稻超高产结合在一起,激发水稻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的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等,这些化学药品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残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杀虫剂或者农药的研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水稻产品,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2 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栽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我国种植区域广阔,是我国农业的一项重头戏,水稻栽培技术的高低和优劣关乎水稻种植户的直接经济利益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不同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例,说明了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地区差异
地域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着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应该充分尊重地区差异,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由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和推广有很强的地域性,本文试以研究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样本,有针对性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提供一个样本,以更好地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一类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稻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川东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和地理条件复杂,主要有丘陵、山地、河谷平坝,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也复杂多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多在沿河谷两岸和浅秋地带。由于丘陵地区种植面积的限制,水稻种植的田块就比平原地区更小且较为分散,水稻种植的区域呈片状分布,加之受丘陵地区地形特点的影响,每一块水稻种植区田块的海拔和水源条件、土壤肥力和光照以及道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水稻种植作业增加了难度,因难以实行机械化操作而加大了水稻种植的工作量,因此,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的种植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仍以人工为主,多以手工移栽的方法来种植。
2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稻农的生活质量,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能够保证我国水稻的供给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外国水稻进口的依赖,这对于保证我国内地水稻市场的正常供应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改善当地稻农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实现农村地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推广
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分为2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即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自身这两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做法,进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做好推广前期的规划和引导,以发挥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农户服务。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都对是否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于水稻种植中的每个环节(如品种选择、育苗、整田、播种、栽植和施肥等)都要做好指导和技术推广。在川东北地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时要推广农民易于接受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再对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由于川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在水稻生产中要特别注意早春要预防“倒春寒”、夏季防“夏旱”和“伏旱”,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时早播种,一般以选择寒尾时机为宜,要对农户在耕作中遇到的烂种、稻苗枯死、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问题进行技术培训,以促进水稻种植户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
其次,提高农户自身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受农户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较大,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往往更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栽培和种植效益,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和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户的文化水平和水稻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为此,应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意愿,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全面推广,从而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有效和顺利施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差异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水稻种植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水稻的具体种植,以促进当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15-01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简介
无公害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2.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现状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栽培技术,因技术条件、种植条件等限制,目前使用率还比较低。但其健康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水稻,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3.无公害水稻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水稻单位亩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来摆脱高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桎梏,真正培育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稻。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二、无公害水稻种植要点
1.土地选择
首先,无公害水稻基地应选择完全无污染的土地,靠近培育基地三千米以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非农业设施或厂房,远离废品、废渣、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其次,无公害水稻对水源要求较高,应保证水源无污染,水源地上游不宜兴建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厂。此外,空气质量应达标,培育基地应远离废气的下风向。最后,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土地的选择应该避风向阳。
2.良种选择
无公害水稻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种子。挑选良种应因地制宜,挑选合适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种子。很多农户认为可以将前一年收获的粮食作为种子播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3.科学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者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
3.1浸种:将种子先放置在阳光下晒2~3小时,然后将药水与水进行混合,将种子浸入到药水中,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浸种可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水稻多发病。随后再催芽至“粉嘴谷”。
3.2播种育苗:无公害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的情况。
3.3规范化插秧: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前期应进行浅水栽秧,然后做到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每步都需规范化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导致水稻质量下降。中期应进行适当晒田,以防止水稻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无效分蘖。晒田时应注意多次轻晒,将水抽干轻晒2~3天后,灌上新水,反复多次。种植后期到收获前3~5天,都应保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防止水稻因脱水过早而导致质量下降。
3.5科学施用药肥:无公害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
3.6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合理运用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化学防治(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等手段,做到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以保证水稻的健康无公害。
三、收获与储藏
为防止因晚收导致稻米内部发生变化,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使大米的品质下降,种植者应及时收获稻米。约在稻米90%成熟时,组织人员在晴天抢收,可以通过“边收割,边脱粒,边晾晒”的方式完成收获。当然,在收获后也不能大意,应规范化储藏,做好品种分类,做好储藏地的病虫害防范工作,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民对稻米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温饱问题上,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更多的考虑到大米的品质及对人体健康与否。无公害水稻培育技术作为科学发展下产生的新技术,遵循绿色环保理念,保证了稻米无污染无公害,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因此,无公害水稻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是水稻发展的主流趋势,本地应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认真学习无公害水稻栽培理念,严谨的执行规范化操作,以确保大米质量符合全国无公害的米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申建华,郑敏军. 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2).
[2] 赵亚玲,刘树朋,钟慧冰. 辽阳地区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