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沟通技巧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8: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交流的沟通技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交流的沟通技巧

篇1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尊重、信赖、坦诚、同情、理解及关怀。

2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帮助。反之,护士的不良语言则可产生消极作用,可扰乱患者的心理平衡,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活动,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学会这种沟通技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这是病人主动交谈的基础。(2)要进行“开放式”谈话,使谈话继续下去,而问话是打破谈话僵局的最好办法。(3)重视反馈信息。病人和护士谈话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及听话的兴趣等要及时反馈给病人。如适时地答“嗯”、“对”、“是”等,表示护士在仔细听。(4)听病人谈话时,不要似听非听、随便中断病人谈话。(5)与病人交谈时,要能打破谈话中的沉默。(6)谈话时,当病人说出指责护士的话时,不可激动辩解,要经得起委屈。

非语言沟通系指以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不同;如“我给你提点意见”这句话,如果声音低一些,语气亲切,就会被人理解为诚恳的帮助;如果声音很高,语气又急又粗,就会被人理解为情绪发泄。目光表情沟通的重要,不言而喻,因为我们在平时就有这种生活体验。身段表情如扬眉、挥手、点头等也至关重要。在表情中,“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工作中做到微笑服务,真诚面对病人。对病人,缩短交往距离更有利于感情沟通。接触也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它是指身体接触,对儿童患儿的搂抱、抚摸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

3 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对病人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实施治疗、护理评价等几乎所有环节中都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

日常护理中,护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3.1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 生病及住院后病人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当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时,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经历。病人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的一切也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因此护士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度过这段痛苦的经历。如果护士能理解病人的感受,会减少病人的焦虑及恐惧。反之,如护士对病人漠不关心,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敌意。

3.2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利 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病人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自尊及人格,对病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病人或粗暴地训斥病人。 转贴于

3.3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3.4随时向病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应在护理实践中,随时发现机会,向病人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病人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或治疗,会出现焦虑、恐惧及不安的感觉,护士应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及时向病人提供信息及指导。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病人,容易灰心,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并经常出现如角色强化、角色缺如等角色障碍。护士应经常与此类病人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应的社会、心理学原理为病人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或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使病人在有残障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3.5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的需要,病人将一些有关个人的隐私告诉护士。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对病人的隐私保密。除非某些特殊的原因要将病人的隐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如果病人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绝不应向其他人扩散或泄露病人的秘密。

4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在护理工作中,不恰当的沟通技巧会导致信息传递途经受阻,甚至产生信息被完全扭曲或沟通无效等现象,从而影响或破坏护患关系。因此,护士应尽量避免以下不良的沟通方法:

4.1突然改变话题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无关的问题突然改变话题,或转移谈话的重点,会阻止病人谈出有意义的信息。

4.2虚假的、不恰当的保证 有时当病人表示对病情、治疗或护理的害怕或焦虑时,护士为了使病人高兴,而说一些肤浅的宽心话,给病人以虚假的保证。如病人担心自己的手术能否成功时,护士不是了解病人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而是用一种轻松的口气对病人说“当然会成功”,这样的回答,使病人不愿意或无法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病人感觉护士并不理解他的感受或对他的感受漠不关心。

4.3主观判断或说教 在沟通过程中使用一些说教式的语言,并过早地表达自己的判断,使病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觉得自己像学生一样在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护士对病人说:“如果是我,我会如何”,使病人感觉自己的感受对护士毫无意义,会停止与护士的沟通。

4.4信息发出的量及速度超载 人患病时由于身心的不适,会导致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能力下降,而护士有时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会急于求成,特别是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4.5言行不一 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表达不一致,会使病人产生误解,或从护士的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而产生护患沟通障碍。

篇2

儿科素称“哑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1],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的多发部位。因此,沟通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但由于小儿年龄,生长发育水平及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与患儿的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还应与小儿家长交流。我院2011年对护士的沟通交流知识和技巧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掌握了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增加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沟通交流的概念和作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2],而小儿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语言表达可能不同,年龄越小,词汇量越少,表达能力越差,其次,缺乏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小儿的模仿能力强,是有很强的可塑性。基于这些特点,沟通交流的途径大致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游戏、绘画等。其作用主要是:(1)有利于建立帮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帮人际关系,患者的需求通过而达到满足,许多护理照顾行为需要通过护患沟通来完成。(2)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促进护患双方心情愉快,互相理解和信任,提高满意度。(4)有利于健康教育,通过沟通向患儿家属讲解健康知识,从而改变其意识,影响其行为。(5)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患儿的身心状况,为护理提供正确的信息。

2沟通交流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巧妙的语言技巧

2.1.1语言交流:首先作为儿科病房的布局要合理,温、湿度要适宜,四壁设置卡通画,使患儿对医院不产生恐惧,其次在与患儿的交流中要注意语言富有情感、朴实自然,语恳、语调要适中,语句要清晰,通俗易懂。对患儿语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患儿要温柔地触摸耐心地陪伴,要用慈母之心同情患儿。

2.1.2语言技巧: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特点采取比较法、进解法、分散法等技巧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2.1.2.1比较法:对个性倔强的患儿,宜取宽严并济,既要让患儿感到护士和蔼可亲,又让患儿感到护士的操作是不能改变的,和同室的患儿之间进行比较,可以设一个患儿为好孩子,再设一个患儿为勇敢者,比比谁听语等语言护理。

2.1.2.2讲解法:对性情胆怯、容易悲伤的患儿,护士要给予温暖、体贴、爱护,告之打针并不可怕,如能好好配合阿姨,就给你轻轻打。再给予讲解为什么要打针,有针有什么效果,从而使其配合。

2.1.2.3分散法: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例如提问你几岁了?属什么?上幼儿园了吗等。

2.2运用合适恰当的体态语言

2.2.1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在非语言的沟通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患儿消除紧张情绪,增加交流的主动性,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小婴儿,若看到护士表情严肃地面对自己时,也会很紧张,甚至啼哭。因此护士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面带微笑,缩短双方情感上的距离。对婴幼儿来说,抚摸是更有利于交流情感的方式,护士利用怀抱、抚摸向患儿传递“爱”的信息,让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2.2.2平等尊重的体态动作,儿科护士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龄小,甚至是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患儿,仍要平等对待,尊重患儿,保持温和的面部表情,同一水平的目光接触,这样可以表示护士对交流感兴趣及愿意和他谈话,促进交流。

3游戏沟通技巧

3.1游戏的作用

3.1.1改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也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护士采用游戏的方式扮演患儿的朋友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3.1.2游戏是与患儿沟通的最佳方式

由于患儿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患病住院治疗的因果关系难以想象,因此在向患儿说明各种治疗措施时常依赖各种辅助用具,如游戏绘画等,通过游戏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患儿通过绘画尽可能的表达其感受,除游戏和绘画外,还可运用讲故事、文字联想等技巧与患儿沟通。

3.1.3利用游戏时间观察病情以利于治疗

患儿入院后对所处的新环境充满戒备,很多的内心感受都不愿意向护士透露,这时护士和蔼可亲,与患儿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使患儿对周围的环境逐渐放松,以利于护士观察并评估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患儿的活动能力以及对住院的反应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使护士更加熟悉患儿的身心情况,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3.1.4利用游戏实施健康教育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小儿进行健康教育,可使小儿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获得卫生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3.1.5创造愉快的治疗环境,减轻患儿痛苦

游戏能使孩子忘却痛苦,认识事物,促进身心发育,达到心身与环境的和谐,为此我们对病房进行了一些改革,在病室中中增添了图书、玩具、电视机等。这样当患儿被送进病房后可以和患儿一起唱歌、讲故事,看动画片,沟通感情,使患儿见到护士后不再具有恐惧心理,输液打针时的哭闹行为明显减少。

3.2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篇3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20-02

编辑是一个全能的职业,绝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编辑稿件这么简单。从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到如今各大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与作者交往的能力是工作的敲门砖,也是决定一本书成败的关键一步。那么,编辑与作者交往的艺术,与其他行业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共通以及不同之处呢?如何才能成功地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

一、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及应对技巧

1.电话投稿。编辑结识作者的第一步,一般是从电话沟通开始的。如果是坐在办公室接到作者的投稿电话,编辑一定要询问清楚对方的书稿题材、内容、作者的身份、写作情况等。由于投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多作者并不了解出版社的情况,很有可能他们的作品并不符合编辑的出版方向。经过简单询问后,编辑应简明扼要地介绍下出版社及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情况,并请对方发来书稿后仔细阅读以作进一步判断。书稿最好要求发送电子版,如作者实有不便,只能邮寄纸质稿,一定要与对方约定纸稿是否需要退还,以避免本社未能出版却将对方原稿丢失的情况发生。

2.在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场合约稿。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着装上要偏正式,庄重大方。参会前尽可能多了解下主讲人或者参会人员的名单、单位、研究领域、已出版作品等,有目的性地接触作者和进行约稿。若未能提前看到参会名单,会上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与作者灵活交往。遇到作者发言的主题符合自己的编辑出版方向的,或者日后可能成为潜在约稿对象的作者,交谈时主动留下联系方式。现在参加研讨会经常都是互换名片,会后名片收到一大叠,回去一放,或许就忘了进一步接触。笔者有个经验,接到对方名片,用手机给对方发个信息,说清楚自己的单位和姓名。对方收到信息,顺便就可以保存联系人,存入通讯录,使得互换名片真正转化成建立实际的联系。

3.主动出击联系作者。作为策划编辑,经常会根据市场热点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中策划出一些选题,要实现这些想法,就必须找到好的作者。还有时候获悉了某位作者正在完成一部作品,或者某部作品到了版权期,想获得其版权,也得联系到作者。这些都需要编辑主动出击。首先就要找到作者的联系方式。目前的信息社会,互联网上信息丰富,搜索功能强大,找到作者的单位、家庭、他的人际交往圈子有没有自己共同认识的人,这些都是联系作者的方法。笔者曾经通过一位采访过某作者的记者,成功要到了作者的联系方式。约稿本身对作者也是有益的,一般你能找到的人都会帮助你牵线联系。第一次去拜访作者,可以准备些自己策划出版的图书,这是编辑真正的名片,向作者展示下你的工作,让他们可以放心把书稿交给你。同时可以准备个用心的小礼物,并非价格昂贵,而是要能体现你的重视和心意。比如到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家里拜访,送上一束鲜花,怡人的芬芳必能给作者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编辑与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合作关系

作者完成作品,交到出版社之后,不管书稿内容本身如何好,也需要编辑的慧眼和二次加工,使得藏于深巷中的美酒香飘四方。作者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实现最大的价值,成为驰骋疆场的千里马。而编辑就是这个伯乐,赏识千里马,并将其潜能发挥到极致。编辑和作者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

(一)相互尊重

任何著名的作家都是从无名时成长起来的。很多大作家都经历过出版社的屡屡退稿。而对于编辑来说,对于所有的作者当一视同仁,不能捧名人而轻视新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编辑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出版方向。遇到这样的稿子,绝不能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去妄自批评或者非议作者的作品。如仔细权衡选题并和出版社达成一致,不能出版某部作品时,也不能据此否定对方,而应该客观分析其作品的优缺点,如有可能,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并诚恳地说明本社不能出版的原因。这样即使一部作品未能合作,编辑和作者也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功夫在书外。或许作者的下一部作品就是交给编辑编辑的下一本畅销书。

(二)相互理解

作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如同怀胎十月,一旦完成便如孩子般珍爱,甚至对于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很在意,不希望编辑改动。而作为二次加工主力的编辑,则更多从编辑规范、市场需求等方面考虑,如书稿内容是否符合编辑出版规范、字词语义是否准确、有些描写是否精炼。双方角度不同,难免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有所异见。还有些作者因为出书多了,对后期的排版设计等流程比较熟悉,也希望封面等按照自己意思设计,以表现自己所期望的意境。而编辑为了照顾读者的感受,有另一种期待。这些问题,就要求编辑和作者互相理解,双方多换位思考,不管是讨论还是争执,都要牢牢把握大家都是为了作品好的一致原则。编辑多考虑作者的创作意图,尽量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作者也要跳出自己的创作思维,站在读者角度想想编辑为什么建议这么修改,改了是不是确实对作品有益。这样一来,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也就并非难事。

(三)专业合作

一部作品从策划到出版,就是作者和编辑付出智力劳动的过程。我们现在更提倡编辑不仅仅是作品完成之后的审稿人,而应该是作品创作过程的参与者。尤其有些策划是编辑找到的作者,这种专业合作关系就更加明显。编辑想到一个选题,在对市场调研及对市场上同类图书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己心中应该有个大致的框架。和作者沟通时,这些想法作者可以有效地吸收。作者创作过程中,有些事件或者人物关系不知如何走向时,不妨和编辑聊聊,跳出创作框架,以编辑的专业经验,必能激发出作者的创作灵感。成稿之后更是编辑发挥的时候了。同样的书稿交给不同的编辑,必会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在整体的设计上,对作品的几大主题要筛选出关键的表达话语,比如爱情喜剧文学作品,编辑过程中如果只表达了爱情或者喜剧,元素不全面,作品的内涵就会缺失掉关键部分而变得不完整。好的编辑,一定是锦上添花,将优秀的作品提升一个层次。

(一)明确双方目的的同一性

编辑和作者虽然立场不同,可是工作的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书稿的尽善尽美。在沟通过程中明确了这个原则,就不会出现意气用事、非要争出个高下来的低级错误。沟通书稿不能本着一定要说服对方的预设立场。多换位思考,倾听下对方的“为什么”。问问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不愿意修改的理由。作者毕竟是书稿的创作者,他的坚持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而编辑是给予书稿二次生命的人,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是比较客观的,也是综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的。双方都抛弃自己的成见,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认清自我角色,摆正思维心态

或许编辑有好的文笔,但是作者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接受了稿子就必须尊重和保持作者的风格。那种觉得自己写的比作者好、恨不得把对方稿子推倒重写的想法要不得。对于作者来说,交了稿子不等于就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出版。编辑作为第一读者,有着丰富的审稿经验,跳出创作思维,站在客观立场,往往能发现稿子的结构不合理、体例不清晰、情节前后矛盾等问题。指出来,有道理的,作者虚心接受就好。美国格罗斯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中曾经提到:“作者必须明白,编辑是激发他们、鞭策他们,有时甚至是逼迫他们达到创作巅峰的必要力量。编辑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而这种能力是作家很少具备的。编辑通常具备了批判性的分析能力、超然的眼光,以及作者应该善加利用的卓越表达能力。……作者应该对这种编辑才能抱着敬意,肯定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才华,同时从中受益。”

(三)尊重作者原作,尽量不改、改必有据

孙犁曾经说过:“作者原稿,可改可不改者不改。可删可不删者不删。不代作者作文章(特别是创作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使作者心服。”这就是编辑的最高境界。不得不改的,必须有所依据,是不是有著作权问题,是不是违反了相关编辑规范等。改动的部分,最好告知作者,请其核对和认可。不能确定到底改不改的问题,及时跟作者沟通,在掌握更多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修改会更加客观。

(四)提升专业素质,取得作者信任

对于初次合作的编辑和作者,建立信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编辑展示自我专业素质的过程。笔者曾经在策划一本教育类图书时,根据书稿结构,在梳理作者所给的上千张照片中迅速挑出几十张与内容吻合的照片插入文中。作者一筹莫展的照片问题解决后,对编辑的专业能力马上增加了信任感,合作也变得顺利愉快。编辑提出修改意见要有理有据,要能看到作者忽视的方面,避免稿件出现政治倾向等严重问题,这样的专业素养是合作的良好保障。

作为编辑,掌握了与作者交往的艺术,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与作者一起打造精品图书,才能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个体社会化的短暂教育过程,而应是对孩子的终生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并不都是天生的好老师,而应随着子女的成长不断探索、实践,终身学习。随着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中,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的年龄特征及身心理特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子观念,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与子女的关系,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成长空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真正做到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一、爱是交流的基础,沟通的前提

家长要宽容孩子,反思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等待孩子的觉醒。宽容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它不等于放任,放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也不要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他们身上有一点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让孩子体验家长的爱,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孩子的爱不能裸,爱在心底就可以。

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宽松的和谐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个家真正属于自己,可以自由表达意愿的天地,可以享受亲情和幸福的乐园。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和家长中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拉近了,每天都会感受到家长的挚爱和深情,所以,孩子就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有了成绩,愿意和家长一起分享;遇到了困难,愿意向家长求助;受到了挫折,也愿意向家长倾诉,以使自己受伤的心得到抚慰。否则,孩子就不认为这个家庭是真正属于他,这里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里不是快乐的天地,孩子宁可到网吧里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或者向从来不曾认识的网友倾诉心声,也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即使有什么困难或者受到了挫折,也不会向家长倾诉,宁可一个人忍受心理上的痛苦和情感上的折磨。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根本无法进行。

二、尊重是交流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双方自愿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相互之间健康的情感联系,所以,只有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双方才能想到一起,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坐到一起,才能谈到一起,也就是说才能进行沟通。如果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漠视对方的存在,漠视对方的情感,漠视对方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感受,那么,这就是不尊重对方,在这种条件下沟通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所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长心中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家长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能够交心的知己来看待。于是,孩子就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有什么话都想和家长说。当然,家长提醒孩子时,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学会为孩子分担忧伤。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他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他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还可以直接提出批评,但不是居高临下训斥,而是朋友般平等式的提醒。这种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语言刻薄,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不管孩子感受。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方式,巧妙使用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使用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篇5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沟通,我们能够对彼此的思想、兴趣以及爱好等进行了解。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沟通就是工作成功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教育工作转型的新时期,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工作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和要求,以求更好地促进班主任教师工作内容的完善和达标。

一、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师生之间的重要性

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沟通,生活就没有快乐,事业就没有成功,工作就没有乐趣。没有沟通,人与人就不会相识,就不会有理解,更不会有信任。沟通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沟通是其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管理。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时期,因此表现出较强的逆反性,同时他们还具有闭锁性的特点,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为密切,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职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的原则和技巧

1.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始终保持主动性,多询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之前,发现A学生的状态不是太好,此时班主任就要单独与他进行沟通,询问状态不佳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获知该学生最近学习心理压力大,因此导致状态不好,怕考试成绩不好。此时班主任应当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此次考试只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目的在于明确自己以往学习中的疏漏,为以后的学习明确重点和方向,能够以轻松的状态迎接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稳定的发挥。另外,在考试之后对成绩进行总结和分析,与成绩有大幅度变化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谈一谈失误与成功的原因,要注重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态度面对学习。另外,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各种叛逆或者青春思想萌芽的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人格方面的动态也要予以密切的关注。

2.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交谈技巧的把握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交谈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场合和时机

交谈的场合可以在如办公室、课堂等正式场合,也可以在课间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操场、劳动场地等非正式场合,甚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可以边走便说。场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交流内容的选择。沟通时机的把握对于沟通效率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抓住了这个正确的时机就会使沟通的效率事半功倍。

(2)交谈方式

沟通一般是两个人之间进行,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集体沟通,比如班委会集体和学生的沟通,或者是班主任个人与几个同学之间的沟通。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结束之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一次班会,在班会中班主任先让成绩比较稳定的B同学传授考试经验和方法,让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C同学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让D同学在听完之后发表自己的感想,最后班主任对班会内容进行总结,指出他们叙述中的优点和缺点。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以微笑面对学生,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师的亲切、和蔼、自然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学生则会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信赖、亲切与真诚,进而彻底打开心扉,与班主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3.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这不仅限于对整个班级集体动态变化的观察,更需要通过对每个学生细微表现的观察,分析其思想本质的变化和发展,真正做到见微知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进行沟通和交流工作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妥善处理。

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职院校班主任,能够与学生成功地进行谈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个性,在沟通中注重技巧性,通过沟通有效地促进师生感情的靠近,同时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

篇6

进入21世纪,语言交流能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点。公共关系其实是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建立、公共的沟通、理解、接受、合作的关系形式,其中沟通和交流更是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展开的重要形式和方式。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可以将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传输,从而建立的了信任、理解等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交流和沟通技巧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公共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交流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交流和沟通困难的现象,确保了公共关系的正常运行。

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

其实,公共关系与语言交通也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因此,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技巧和特征。语言最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包括有:狭义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装饰语言等形式,运用这样的形式将其信息进行全面的传递,凭借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下面就对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大部分的时候,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为对我国合作者、竞争者。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对象和真个过程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并且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特殊新嫩,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传递,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将合作者和竞争者等各个方面的群体,进行全面的结合,从而形成公共组织形式。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管的沟通的对象,还是沟通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重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语言沟通作为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为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形式。换句话说,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最终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形式和场合的沟通形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制定,不能是一层不变的,要针对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沟通形式和手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的展现了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的灵活性,为人们在进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技巧分析

技巧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要想全面提升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能力,就要对其技巧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下面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技巧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沟通技巧形式

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的形式,其中沟通语言技所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技巧内容,例如:表达技巧、倾听交技巧等个方面。人们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要在针对不同的沟通的对象和场合,制定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场合进行全面的判断,对于那些相对正式的场合,那么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度上的严谨性。但是,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场合,可以使用一些柔和的语气,这样可以充分的加强交流之间的气氛。另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差异性,制定良好的交流形式。但是,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人群,要尽量使用的缓和的语气,这样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沟通过程中的尴尬,也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形式,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非语言技巧形式

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说话的才是交流的唯一形式,非语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眼神、表情、行动等各方面。因此,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若是具有良好的默契,那么一个眼神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抵过很多句话的表达。并且,若是在相对较大的正式场合交流的过程中,眼神的交流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对该项交流形式和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肢体上面的动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上的语言形式,加强对自己语言的表达,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特点和语言交流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促进了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形式,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娅菲.试论公共关系中的语言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

报,2013,01:80-83.

[2]余尚清.公共关系沟通文章的特点及撰拟要求[J].郑州轻

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1-63.

[3]殷佳忆.公共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

月),2011,07:394.

[4]郭惠民,廖为建,格鲁尼格.关于公共关系学若干基本问题

的国际对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01:37-44.

[5]王宇放.公共关系语言的特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篇7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鼻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管,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常用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置管术[1]。但是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限制了患者的发音,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给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带来了障碍。2005~2010年对36例人工气道患者多种技巧进行沟通。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36例因各种原因建立人工气道而暂时丧失言语沟通能力的患者,均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无聋哑,气管插管22例,气管切开14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COPD、肺心病引起的呼吸衰竭20例。

非语言交流的方法:

⑴及时有效的观察:护士与患者交流真正有效的第一步就是去发现情况,最佳的情报来源还是患者本身,他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用非语言交流方法如眼神、手势、点头、摇头表达出自已的感受。对不能表达或意思不清时,护士不该假设之。尤其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其需求,更依赖于护士敏锐的观察。因为患者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可能是某种需求的表达,所以要经常巡视并善于观察。

⑵面带微笑,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面部表情一般是较随意和自发的,且反应极为灵敏,能迅速而真实的反映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护士是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人,患者往往从护士的面部表情中寻找自已疾病的信息。而最常用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士欣然、真诚的微笑对患者极有感染力,使护士很容易得到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展开。

⑶运用目光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它能产生许多的积极效应。如镇静的目光可以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2];鼓励的目光可以给沮丧的患者重见自信;专注的目光可以给自卑予鼓励,非语言交流给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带去尊重等。

⑷训练,指导患者应用肢体语言。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已的需求。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用探讨的方式共同找出解决的方法。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标记动作的一种,是肢体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商定手势的表达意义。如竖着大拇指表示需大便,手指指向喉咙表示有痰,手掌展开翻动表示翻身等。

⑸对能读懂文字的患者,进行书面交流:对建立人工气道但能进行书面交流的患者,为其准备一个交流笔记本,放在床边,让患者把自己的不适、想法、要求写下来,以便护士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心理感受等,多与患者交流并及时为其解决问题[3]。

结 果

配合治疗程度:能熟练应用3种交流方法的患者定为配合良好,能应用1~2种方法交流的患者定为基本配合,不运用交流方法出现不遵医行为的定为不配合。36例患者中,配合良好的23例(63.9%),基本配合11例(31.3%),拒绝配合2例(4.8%)。

讨 论

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特点:建立人工气道是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拍背、吸痰等操作可引起强烈的窒息感,加之噪音、光线干扰等因素刺激又可引起各种不良的心理。而焦虑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最具代表性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紧张不安,难以入睡,时常伴有血压升高,周围血管收缩和口干等。患者虽然表现冷漠,镇静尚能自控,但内心焦躁不安,也有一些患者表现为愤怒、冲动、恐惧、拒绝合作等。这些消极有害的因素,可直接引起患者的病理决定生理变化,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非语言交流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尤为重要。

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信息交流指导的意义:①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信息交流指导后,加强了护患交流,使护士全程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及主观感受,并及时妥善处理存在的身心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②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学会了信息表达的方法,能及时的与医护人员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既能及时满足需求,又能减轻或消除焦虑、孤独等负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非语言交流在与人工气道患者沟通中的应用:非语言交流是以体态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对护士非语言沟通的分类,除了借鉴人类学、心理学的方法,更要结合护士的职业特点。非言语性沟通本身包含四个方面,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姿势、体触等;副语言包含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等;客体语包含衣着、化妆等;环境语包含空间和时间信息。④重视心理护理,促进沟通效果:患者由于丧失讲话能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烦躁。此时,护理人员应尽快使患者安静下来,向患者介绍交流的具体方法,讲话尽可能让患者听懂,尽量减少患者由于语言交流障碍,对于一个问题反复表达而出现的急躁心理,并告之负性情绪和烦躁是徒劳的,因别人不能理解,只有与医护人员配合,才能相互沟通、交流、满足需求。尽快地了解患者的性格、生活背景,向患者说明呼吸改善后,即可拔管,恢复讲话。有许多研究表明沟通的应用是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的基础,能增强和促进感情能让患者舒适。

护理实践中体会到,正确的使用非语言交流,确实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帮助患者战胜自我。但是,护士有关沟通技巧的应用不足,不良的非语言刺激,可使患者猜疑、恐惧和担心,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不利于开展护理活动,故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能用、善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有关技巧的应用和培训。护士真正应用沟通技巧,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监护室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很强,要求在可能条件下,护士赢在患者视野范围内活动,说话时靠近床边,态度和蔼,在护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过程中。应贯彻整体护理精神,观察细致入微外,还应开动脑筋,采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并尽量予以满足。只有有效的沟通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才能减轻和消除这些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疾病的治理和康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护患沟通 技巧 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点也发生了巨大提高了。我们发现,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就成为护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笔者经过20年的护理临床实践,有深深体会,现简述如下:

1 护理人员在促进护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1.1 全面熟悉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在护理中,护理人员既是照顾者、安慰者,也是计划者,决策者,又是治理者,协助者,教育者,咨询者。在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功能有全面而充分的熟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角色变化,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

1.2 准确熟悉病人的角色特征。患者是因为生病或者健康出现问题时才来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的,“被帮助者”是所有患者最主要角色特征,因此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期待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期待病人样样都懂,更不能对病人的某些不适当行为要加指责,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1.3 充分熟悉并主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对病人的权益有充分的熟悉,才能处理护患权益差异的矛盾冲突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使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

2 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

2.1 语言交谈中的沟通技巧。交谈是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语言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在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中,都需要与病人交谈沟通,首先要做到自我介绍,正确称呼病人。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称呼病人应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避免直呼其床号、姓名,以免遭病人反感,影响护患沟通渠道,其次要安排好适宜的交谈环境,保持适合的距离、姿势,仪态及眼神接触,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适当的类型及过程,使交谈自然得体,保持沟通效果。再次交谈中,要尊重病人的隐私及拒绝回答的权力,避免使用刺探、错误的保证、说教、轻视、批评甚至威胁等阻碍有效交谈的行为和语言,以免引起病人反感,最后,要防止出现忽然改变话题,过分表示自己意见,答非所问,对病人的行为加以猜测等影响沟通的不当方式。

2.2 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起的作用是语言不能代替的。

2.2.1 护士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护士心灵美与外形美的统一,仪表会影响病人对医者的感知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与病人沟通时,仪表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以博得病人的好感与信任,有利于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2.2.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应该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敌意等。当护士与病人交谈时,特别是当病人问及护士某些尴尬问题时,即使最轻微的面部表情变化,都能表达护士的真实感情,有的护士说话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多说多少话都起作用。

2.2.3 目光的接触。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在交流期间,通过保持目光的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目光的接触最理想的情况是交流的双方眼睛在同一水平上,这样可以体现护患平等关系,同时也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尊重,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2.2.4 触摸。触摸对一般患者来讲,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他可使不安的患者平静,脆弱的患者变得坚强,当患者痛苦时,护士轻抚其手或轻拍其肩,发烧时摸其额头,会使患者觉得亲切,增强抵抗病痛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细微的动作,均可以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怀,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3 非凡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2.3.1 与愤怒的病人沟通。重点是倾听病人的感受和困难并做出理解性的正面反应,应用倾听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与愤怒的原因,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病人的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静。

2.3.2 与悲哀的病人沟通。交谈时语言尽量简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谈,可以运用触摸等沟通技巧与之交谈,并观察其反应。

2.3.4 与感知有障碍的病人沟通。交谈时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等沟通技巧或用书面语言、图片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理解,尽量避免使用病人不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篇9

1 护患沟通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2],交流的内容包括与病人相关的治疗、护理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与要求等方面的沟通。

2 护患沟通

不足及后果相关文献报道[3],我国护士无论是绝对或相对数量均严重不足,由于护士数量不足,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感,致使护士身心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常易将自身压抑情绪传递给病人。护士在工作中有时存在缺少热情,表情冷漠,语言表达欠得体,健康指导不全面,输液巡视不及时,遇到特殊情况时,灵活应对能力不足等现象。门诊部分病人病情相对较轻,对“药到病除”的心理特别强烈,打一针就希望痊愈,症状无缓解就认为用药不当。护士进行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或输液完毕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出血、血肿时,患者往往对其产生不信任心理,导致护患关系紧张,这样既影响病人康复,又影响护士的职业形象。根据目前护患沟通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促进及培养护患沟通技巧非常重要[4]。

3 沟通技巧

3.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注意语言沟通 护士美好的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都能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护患沟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应保持服饰整洁,以微笑对待病人,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病人。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的本质是声音,发出的声音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才有交流的意义。人们用语言表达现实,言能达意才有利于进行思维,传递信息,因此要求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语速适中,用词要朴实,讲话要口语化,不要文章式而影响交流。语言应具有灵活性,在临床工作中的语言交流方面应根据病人的性格、年龄、文化修养及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异,保持严肃而不古板,活泼而不轻浮的态度,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应具有感情性,护士不应将个人生活和家庭中的纠纷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要用安慰性和礼貌性语言对待病人,做到轻、柔、细、缓,从而显示护士较深遂的情感修养和对病人的同情、体贴与关心。语言应具有心境性,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及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常常造成情绪复杂,再加上文化修养等因素,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心理不稳定和过激行为。护士应宽容大度,绝不斤斤计较,绝不冷眼旁观,更不要与其针锋相对,要体谅患者,多用疏导性语言以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素质语言应具有技巧性,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打断,让病人彻底暴露其想法及观点。与老年病人交谈时语速应慢,音量稍大,表情要丰富,让病人感到亲切可信;与年轻人和孩子沟通时语言要活泼,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与隔阂;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沟通时,要慢慢解释、不厌其烦,并注意对方的反应及理解程度。

3.2 认真倾听,注重非语言沟通 认真倾听是护士对病人关注和尊重的表现。倾听不只是听病人的询问,而且要通过病人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护士在倾听时应全神贯注,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距离适当,保持与病人的眼神交流;适当地对病人谈及的内容表示回应,如点头及轻声说:“是”,表示你接受其传递的信息并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3.3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在护理工作中,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反应,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此类病人沟通。(1)愤怒的病人:一般病人愤怒都有一定的原因,多数情况下不是病人无端地指责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而是知道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或感受到身心的痛苦,以愤怒来发泄自己的害怕、悲哀、不安全感。此时,护士沟通的重点是对病人的愤怒作出正面的回应,视病人的愤怒、生气行为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反应,尽量为病人提供发泄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的空间。应用倾听技巧发现病人愤怒的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做出理解性反应,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衡。(2)不配合的病人:此类病人表现为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愿意与医务人员配合,不服从治疗等。由于病人的不合作,护患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有时会使护士感到沮丧。此时,护士应克服自身情绪,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不配合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使病人更好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3)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非语言交流是语言沟通障碍病人治疗护理的需要,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护患共同认可的方式进行沟通,如卡片、写字板、体态语言(包括目光、眼神、口型、面部表情、手势等)、触摸和他人暗示等。非语言交流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应用于这些患者,可得到病人情感、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总之,门诊是人群集中、流动性大的场所,病人都希望尽快看诊、接受治疗,易导致忙、乱,甚至发生护患或病人之间的争执。因此,这就要求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借助真诚的语言化解矛盾的发生。同时,护士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失时机地、适度地与病人进行交流,以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激励其潜在的热情,消除疾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张玲,叶文琴,席慧君,等.门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3.

篇10

随着整体医学以及整体护理理论的提出,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介质,也是一种护理手段和护理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观整体护理的全部过程,从评估、计划、执行措施和评价,都离不开护患沟通。因此,在整体护理的情况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患沟通的技能。

1 语言沟通

1.1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间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护士美好的语言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1.2健康教育需要语言沟通 病人的疾苦通过语言告诉护士,护士也要通过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即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的核心是教育病人学习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

1.3礼貌性语言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尊重病人。这是护士与病人主动交流的基础,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用礼貌性的语言同患者沟通,这样病人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1.4学会询问,尽量使用普通话。

1.5耐心认真倾听,重视反馈信息。

1.6沟通时注意语气语调。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语言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是以目光接触、表情、手势及社会距离等方式进行人际的信息沟通,有时比语言交流更容易达到目的。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抚摸是非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它能缩短护患间的关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通常要比通过词语表达更能使人得到安慰。

经常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传递,病人常常言行不一,尤其是失语病人,应注意病人的眼睛、表情等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感情、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3 掌握沟通技巧,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3.1.1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气氛。

3.1.2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1.3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3.1.4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

3.1.5道德高尚,尊重患者隐私权。

3.2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3.2.1愤怒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能力地与他们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2病情严重的患者 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3.2.3要求太高的患者 一般过分要求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或同情,从而以苛求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护士应多与其沟通,允许患者抱怨。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3.2.4悲哀的患者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1]。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护士应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早日康复。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改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缺乏现状的需要,同时还是防范和杜绝护患纠纷的需要。应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