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8: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篇1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创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

进行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关于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的分析叶先流(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的新颖、丰富,还应重视学生实践与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学周刊:A,2011(12):62-63.

篇2

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新。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地理教学模式,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更能让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发生改变。

一、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学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学习,而且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氛围死板,会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发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学生最有力的老师。学生喜欢地理,才会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课本内容与教师讲解感兴趣。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优化课堂开端,在一开始就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课堂氛围轻松化。

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层彩虹蛋糕结构分析导入。蛋糕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而多层彩虹蛋糕较为美观与新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让学生对多层彩虹蛋糕的结构进行描述,再用蛋糕与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分析。趣味性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将更多个人精力放在本节课学习内容上。

二、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知识合理传递

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知识,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传统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地理学习水平,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固然没错,但教师要积极选择合理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明确个人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活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本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如讲解《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城市的老照片。课堂中利用学生寻找来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比现在城市与多年前城市,从建筑、人口及经济水平等多个角度分析不同,了解城市化的特点。与生活相近的教学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知识传递。

三、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要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提高,就不能将教学重点单一放在课本内容上,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有效的地理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地理现象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某一农业区位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提出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求,让学生选择区位地址。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学习活动

多元地理课堂活动能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充实,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改变单一课堂活动现状,是让高中地理教学满足新课改需求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期待,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活动。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加强高中地理学习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地理教学创新。

如讲解“绿色食品知多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分享他们了解的绿色食品知识并列出想知道的东西。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将问题汇总在一起合作解决,制作实践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不仅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完美结合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丰富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营造全新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维运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更能彰显高中地理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更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高考文综地理综合试题,以文字材料、图表构建真实情景,信息呈现方式较为新颖,同时也切合中学地理应贴近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新课程目标,以地球上某一区域为切入点,分别考查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主干知识,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在答题中生搬硬套,抓不住答题要点。现就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36题,分析学生在复习训练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例题展示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右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①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②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③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②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环境破坏大。

③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疟疾、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二、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

1.基础不牢固,准确作答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不能提炼准确简洁的语言作答,主要是用词不严谨,不能用专业术语描述;面面俱到,主次不清;思路清楚,但表述不清;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如:题③出现“热带雨林风光,价值高”,“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等空泛答案;题①出现“布朗库河流经地区坡度斗(陡),河流流速快,含沙量大”这样答非所问、不严谨的语言。本题是考查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出现乱答现象。

2.审题不够仔细,理解设问不准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问一般会有明确指向,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审清题目,抓不住关键词,会出现跑题、偏题、多答、少答、乱答现象。如题②出现“河流流量大,可运输大型轮船”,“居住着印第安人,对运输需求量不大”等答案。应该主要抓住“河上很少有桥”,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修建桥梁造成环境问题等方面作答。

3.地理区域图判读有误,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

地理试题是以材料图表呈现,基本是有题就有图。要在考试中取胜,就必须准确判读地理图表。很多学生不注重从地图情境中提取信息,或读图用图能力较差,就造成答题混乱。如题①可抓住“两岸植被繁茂”,图中的纬度、等高线、沼泽信息,从流域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4.逻辑思维混乱,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

试题第三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业给该区域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等方面回答。但有些学生不表明观点,把发展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笼统罗列作答,抓不住区域特点,丢失分数多。

三、备考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知识需要高中三年的积累。相对初中地理,高中地理信息量大,难度大,很多学生初中地理成绩不错,但上了高中以后成绩就下降,其中原因很多。有些学生沿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思想观念对待高中地理学习,也没有调整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做得不好,这样是学不好高中地理的。高中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空间思维能力和各类图表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这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2.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审清题目。审清题目才能明确解答方向。针对审题不清的问题,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即认真阅读地图、表格、文字材料,标注重要的字、词、句、符号等信息,特别是地理图表中的图名、图例、坐标、刻度及单位等容易被忽视的信息,同时解读要回答的问题,标注其中的关键词,找出限制性条件,明确问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

3.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强化学生课堂专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听取课堂上教师的试卷评讲,积极参加讨论。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解题的误区,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重视对试题中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训练全面、快速、准确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理解所获地理信息的能力。要通过有限试题的训练,培养解答无限试题的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必须提炼解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后,要学会反思,归纳已做过的类似题目,并归纳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灵活运用,从模仿到创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篇4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快乐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对教学各个流程环节进行优化,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使其更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满积极的情感,快乐地开展地理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四方面的显著优势。

1.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快乐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快乐,热爱地理学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因快乐模式的氛围营造而学得更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生动活泼。

2.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在快乐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消极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学生能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尤其是对于中后位置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其地理学习兴趣。

3.有助于缓解地理学习难度。快乐教学模式侧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演示手法,对知识难点进行分解与突破,学生的理解更直观形象,学习也更具技巧性。

4.有助于提高地理综合素养。运用快乐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强化了课堂的分析研究,而且注重了课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综合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快乐模式”实施要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为抓手,对教学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聚合优势,让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学得高效扎实。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有效实施快乐教学。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情感快乐起来。积极的学习情感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方面,保持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面带笑容、语言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倡导同学之间平等互助,让地理课堂成为最和谐的课堂。另一方面,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始终注重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多发掘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进步与闪光处,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情感系数。

2.运用信息手段让教学演示快乐起来。制约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演示手段的匮乏,挂图、投影等静态演示手段无法完全满足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需要。随着各级教育部门投入力度的加大,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已经成了基本配置,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信息手段提高地理教学成效。例如在《自然灾害与人类》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洪水泛滥、飓风肆虐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主观感知,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手段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拓展课堂信息容量,让教学活动演示操作更便捷,融生动性、形象性与丰富性为一体,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明显。

3.借助专题研讨让思维交流快乐起来。地理学科的许多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密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感知较近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专题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中,笔者以江部沿海某市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适宜发展哪些产业,同时其存在的丹顶鹤保护区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哪些产业不能在此落户,以及鉴于这样的状况,应当如何确定产业发展规划与思路,更好地定位地区发展的方向。这样的讨论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感知联系较紧密,他们讨论起来更有兴致。结合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有效控制污染产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专题讨论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组织自主探究让学习过程快乐起来。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起来。例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事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讨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稳定四大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实施背景场面意义,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阐述。这样的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完成,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开展讨论分析。通过数据对比、资料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学习,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是以往教师单向灌输模式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并由全班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整个学习过程既让学生有了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的空间,又有了积极发言、补充完善的机会,地理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快乐指数明显提升,知识能力水平也得到同步提高。

篇5

笔者认为,应把教学、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联系起来。即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深入“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以教师的情感、魅力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引导,配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情促趣,以思激趣,从而发展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进而力求从平时教育过程中去维系与提升地理教学的学生认可度与兴趣感,最终打破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以及学科发展劣势。

一、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应当课前进行完善的备课,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章节内容的学习、讨论以及思考。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自主探究性、思维创新性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发性的思考与联想。例如,在世界气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用典故“诸葛亮借东风”,从中假设学生是诸葛亮,到底是凭借什么条件以及因素来“借东风”,主张学生大胆想象、举手发言与激烈讨论,尽量让教学有“交流”,有“争论”,如此,不经意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潜意识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幽默教学语言,调剂学生情趣

学习,不仅仅是兴趣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综合二者,教师既是主导者与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其教学语言能力,丰富其风格、个性以及魅力,使其幽默化、知识化以及通俗化,让教学内容精简化,构建生动、趣味的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常见的做法如:(1)利用谚语,精简教学重点与趣点;(2)采用谜语,提升学习趣味以及学习参与感;(3)巧用古诗文,丰富学习想象力以及提升教学综合性;(4)歌曲聆听,引发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创新能力;(5)趣味(人文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求学状态,改善地理枯燥、乏味等特征,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82-0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片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在地理中,图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载体,可以说,学习地理必须要学习识图,会看地理图示并不是一项拓展能力,而是必备能力,地理图示往往包含着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地形分析等工作的开展。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供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一、地理教学者要具备绘图能力与表达能力

要教会学生识图,地理教师必须会画图。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地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块,其基本知识更是包括了民俗、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学问功底。为了向学生尽可能详尽地进行知识阐述,很多时候要求地理教师进行绘图说明,较之于文字,图片更具有直观性与简洁性。要画出让学生看得懂的图,能清楚准确表达知识内容的图,地理教学者还需要对其他知识有所涉猎,例如地理美学、地理心理学等,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识图指导。

与此同时,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教学者的教学水平,要让学生会看图、看得懂图,能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地理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图片分析,这是最能考验教学者表达能力的环节,绘图水平再高,不会表达,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表述亦是枉然。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不仅要会画图,还要会“讲图”,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分析地理图形的能力,参与到分析的过程中来,从而学会识图,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充分利用地图的直观性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很多,与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涵盖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关于地球,高中地理教材一开始的内容就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还包括了地球自转与公转之间的关系,根据其运动特征判断地方时和区时、进行光照图的判读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完全通过语言文字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有一个具体准确的印象,此时,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便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只有看过很多图,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迅速地将文字转化为空间上的影像,从而准确理解文字描述的含义。

在进行图文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图上的内容,不能光顾自己说,而忽视了带学生一起参与,更不能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自己研究图,无法将图中的信息与知识准确、详略、得当地告诉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图时,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得出结论。

三、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简化处理

简化地图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合理简化原本复杂的图形,让关键信息能更清楚、更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简化地图,学生对图形所传递的信息有更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在解题过程中,简化图也是常用的解题方法。例如在201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B.15°S,135°W;C.23°26’N,0°;D.23°26’S,180°。(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可能会对给出的图形有些迷惑,此时只需要将原图中的经纬线去掉,将图形进行简化,对北京的位置,E、P、F三点的经纬度和赤道的位置在图形上进行简单标注就能顺利解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习简化地理图形,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其进行读图。高中地理教学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识图氛围,让学生始终有图可读,能在生活中主动识图,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形的敏锐观察力与分析能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产生想要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从而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能自如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篇7

一、抓住关键问题,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综合思维时,教师要抓住关键问题,巧妙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目标作为地理课堂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一定要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众所周知,地理综合思维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及尺度综合,教师在教学目标和关键问题确定时,要从多尺度、跨时空及多要素这几方面入手,使地理的各个部分联结成整体。

二、把握内容整体,构建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

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进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教学时,紧抓地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将综合思维意识灌输给学生。首先,教师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为平台,气、水、岩石、生物等地理要素之间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岩石循环等过程进行能量和物质迁移的交换,从而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整体。教师讲授各地区自然环境时,先让学生列举该地区各要素的特征,再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各要素特征加以综合分析,进一步发现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整体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其次,注重空间认知和区域综合,提升学生区域综合思维,由于人文要素特点和不同区域存在不一样的表现,彼此之间的组合和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人地关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把握地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有效唤醒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从而利于地理的整体教学。

三、融入乡土地理,扩展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

篇8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图像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讲到高中地理矿物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从矿物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再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片、电视录像等观察,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观察,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图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解图的能力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图时,开始阶段呈现给学生的图,应比较简单明了,读图要求应比较单一,逐渐的,开始叠加图的练习,如:通过地图分析某个区域的地理特点时,先展示出位置轮廓图,让学生观察其所在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叠加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及农业分布图,再矿产资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农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然后,继续叠加人口城市分布图、交通分布图,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能够显示这一地区所有特点的综合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分析,综合图时,学生也会把一个复杂的图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一一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篇10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