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场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场发展前景

篇1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决定未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5。并且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到200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1,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2000年达到15%。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发展,势在必行。2.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保险深度来看,199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2000年上升为1.84%,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为3.4%,位列全球44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而中国台湾保险深度高达16.8%。这说明我国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我国的保险密度也是相同的境况。如图4所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与荷兰、瑞士相比,差距甚大。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我国的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见表3、4)3.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到2010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大关,并且25%为定期存款,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同时消费者的储蓄方式逐步从现金转为储蓄及投资产品,这已经成为推动寿险市场发展的动力。中国目前的家庭储蓄率达到15%,而美国仅为4%,而到2008年,中国消费者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中现金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84%降低到71%。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4.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国民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有关实证分析表明,198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保险需求弹性目标值范围一般在1.015~1.058之间。这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企业、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再加上保险市场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将面临大好发展机会。

加快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篇2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水平的质量,生活质量的优势更能使人们感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愉悦。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比如鲜花市场,人们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人们的需要量的增多,我国的花卉市场正以高速度向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9年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83.4万公顷,比2008年增加了7.6%;销售总额719.8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7.9%。与上年度相比,2009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花卉产销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201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91.8万公顷,相比2009年增长10.0%;全国花卉销售额862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19.8%。两者增涨幅度均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现在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4.75万公顷。

随着越来越多人对花卉市场的关注,中国花卉市场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前景十分看好。现在从以下几点分析中国花卉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中国由于气候地理等方面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逐渐成为全球花卉中心,而许多发达国家考虑到花卉在本土的生产力成本继续上升,正寻求机会与花卉生产升本低的国家进行合作经营以降低成本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这正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花卉生产和贸易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而我们国家想要获得这样的合作机会,把我国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应该把我们的优势展现出来,例如从中西方对花卉的各个不同方面进行重点突出:如在欣赏理念上:西方人买一束花送人,送的是一番情谊,中国人种盆花怡性,怡的是自己的品格。“中西合璧”是花卉产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让西洋人向往那种东篱种菊、西墙拂柳、池中莲花见高洁、桌前幽兰显雅趣的境界。

二、中国在科研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

中国在对花卉方面的研究也正在加强,在个别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强大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和生产力调高的前提下,我国的花卉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我国的花卉科技人员,经不懈努力,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保护地、现代化温室的应用和改进;观赏植物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无毒种苗繁育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十五”计划中又将加强育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建立低温流通的综合保鲜体系、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至今已培育出秋海棠、木兰、杜鹃、含笑等22个花卉植物新品种,其中香皇后是目前国际上罕见的香花型秋海棠新品种。另外对于地方品种的保存也是重点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整理保存的品种达2000多个,其中有很多为我国名贵品种,有香味的、飞舞型的、绿色的、黑色的新品种,已编制成为《中国》一书;广东、福建、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了兰花品种整理和保存,出版了《兰谱》《中国兰花》等书;北京林业大学收集整理了梅花品种;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整理了我国的牡丹品种,并在洛阳建立了牡丹基因库;我国的名贵杜鹃、金花茶、荷花及观叶植物已经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北等省区整理、保存。我国对于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也有着重大突破。近年来发现甘肃的紫斑牡丹、的大花黄牡丹、湖北安康的野生牡丹、湖南酃县红花木继木等。

在国家已取得的这些成就下,我们应积极发展不同方向已适应国际的发展.而今在花卉日益发展的现今社会,花卉不仅仅是供人们欣赏,怡情用的.在观赏花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发展花卉的其他功效.比如保健花卉,食用花卉等等,据资料显示:在云南,刚从地里采摘的不过10元一斤,而在一些高档超市,一公斤食用高达200元.可见发展特殊功能的花卉更具经济利益,也将成为未来世界花卉市场的大势所趋.

三、产业化区域性,专业化,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

从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趋势来看,花卉生产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目前,昆明、上海是香石竹、月季和满天星等的主产地,云南省鲜花种植面积达到全国总面积的40%.目前花卉种植面积1600公顷,主要切花品种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勿忘我、百合等。当地的花卉公司超过250 家,其中独资、合资、合作等三资企业达18家。年产鲜切花7亿多支,花卉总产值约2.7亿元人民币。广东则利用其气候优势大量生产冬季的月季、、唐菖蒲及高档的红掌、百合等,成为国内最大的冬春鲜花集散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利用人才优势,在发展花卉种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甘肃、辽宁和云南省西北部、充分 利用冷凉气候的特点,在球 根花卉繁育方面呈现出扩大 发展的势头。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必然出现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而建立专业性产业区则是节省资源的中间性经济体系,专业性产业区的建立往往是基于当地的资源富足聚集地,并通过时间的不段积累而产生了比其他地方更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优势.

四、建立起全国性网络的流通体系

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国内的鲜花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积极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目前全国花卉市场1200多个,昆明、广州、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主要花卉消费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地方性的花卉市场也不断出现。各大、中城市和县镇的花店大量涌现,国内花店发展到14000多个。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各个方向,各个领域都以取得巨大成就,花卉市场就是其中一项,但我相信我国一定会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在创造出另一片辉煌,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继续昂首向前,独领.

参考文献

[1]王海存,马友俊.从世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1997(04)

[2]林勇.对发展四川花卉业的建议[J]. 四川农业科技. 1997(01)

[3]曲宪忠.加入WTO后我省花卉业发展对策[J]. 河北林业. 2002(04)

[4]朱来喜.发展我国花卉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 中国花卉盆景. 1998(09)

[5]吴芜.方兴未艾的花卉业[J]. 北方园艺. 1988(02)

[6]石效贵,汤天明.关于山东省花卉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 山东林业科技. 1999(01)

篇3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保险业从开创至今已经经过了一个极长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而最早的国有保险企业是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为处开展保险业务,是国务院的直属经济体系。1996年2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设出来,并于1999年正式组建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近年来,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总体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就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旨在理清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脉络,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务院十分重视保险市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使我国保险市场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即达1.45万亿元,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5.04亿元,保费收入上升到了世界第6位。保费收入占GDP的3.4%,保险密度达100美元。保险人方面,其中仅寿险人就达2374720人,财险人也有332817人之多。

(二)市场体系逐渐完善。

自从保险市场存在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内部的准入机制就在不断地完善创新中,并且新的市场主体也在不断地诞生。保险事业在我国发展初期,进入门槛较高,这样就使得保险事业在无形之中被隔离成为了单一的垄断行业,这样对于保险市场而言,很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保险市场完全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十六大以后相继成立并引进了不少保险公司,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已经增至一百余家,包括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非寿险公司、寿险公悟、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并呈现了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协同发展的局面,包括经营健康险、农业险、汽车险、责任险等多个险种,整个保险市场的市场格局更为完善。

(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在十六大以后,我国有不少保险公司成功改制上市,其中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中国太平、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几家保险公司相继实现了海外上市,并且通过一定程度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的整体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并转变了相应的经营理念,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保险业务不断拓展。

在传统的保险市场,主要集中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大业务上,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如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房保险等,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开展了学校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在社会保险体系方面开展了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

(五)社会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以及民众的保险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出台的相关保险服务政策、中资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建立、进入,使得我国保险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且我国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中,人民对于保险的认识也随着近几年保险市场的改革创新不断的加深加大,并且开始不断地使用保险业务、服务来对自己日常生活或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导致的后果进行有效地降低。并且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地方政服也开始对本地的保险事业进行大力的发展,并且将保险事业纳入到了相关的地区性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中,从而对保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探讨

(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影响因素。

未来五年间,我国宏观层面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这些可能的风险源来自于各个方面:高度复杂、联系广泛且脆弱的金融体系;具有潜在威胁的“三农”问题;恶化的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发展和失衡的结构;不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风险;腐败和商业贿赂的蔓延。鉴于风险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的特点,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国家宏观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和显性的风险因素,建立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风险指标子系统。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内容对保险事业的推进作用以及保险事业本身的发展,使得我国保险市场就发展方面而言得到了逐渐的完善,社会对于保险服务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保险市场以及保险行业内部相应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也为我国的保险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前进动力,使得我国的保险事业在发展上呈现出了一片美好的未来。作为以应对风险作为主业的保险业来讲,无论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自身生存的角度出发,都必须要在国家宏观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迈出实质性步伐。保险业需要对各种风险的载体、主要风险诱发因素、风险的传导机制、风险的容忍度等进行认真研究,探讨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各种有效措施,由此为国家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系统的思维框架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保险业需要更加强调依法科学监管,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必然要求在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及监管方式等方面做相应转变,以科学监管来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经营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就我国目前相应的情势来看,公狗中资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合计约一百多家,并相继成立了不少专业保险机构。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还将不断引进新的保险公司和保险机构进入保险市场,充实保险市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同时,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也将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突破。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将会进一步促进保险市场的竞争,促进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

(三)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保险公司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同时国内大量保险公司和保险机构的组建,也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机制的改变,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一改过去一家独大垄断经营计划体制的发展模式。保险公悟、投保人、中介机构等在市场机制下发生联系与相互作用,各保险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为公平、公正、公开,保险市场所的资金、人才、产品等也将更多的依靠市场来调节。

(四)市场主体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竞争大环境下,我国保险市场内各个保险公司、保险机构甚至是小型的保险企业等经营主体集体将本身的经营方式逐渐向先进的集约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就经营的实际过程,管理的多重手段方面、对技术的投入方面以及对公司方向以及理念的决策上,都将着手为社会人民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有的保险产品以及相应的保险服务。而对于保险行业内部的资金运作渠道也将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这样就将传统意义上依靠对业务额承包的资金运用方式进行了有利的改革,同时,在资金运作相对稳健作为保障环境下,向证券、股票、期货、股权甚至是境外投资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

(五)政府监管能力将不断增强。

在最近几年,我国保监会成功借鉴了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核心监管原则,建立起了一套以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监督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从公司治理与内控、偿付能力、现场检查、资金运用、保险基金等多个方面,保障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能力还将不断增强,这一方面将有利于保险市场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将更好地发挥政府对保险市场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六)保险市场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就最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我国保险市场,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还会引得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企业加入到我国的保险市场当中,而这些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也将在我国保险市场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发展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保险市场产品与定位,保险市场的境外融资、外资引入、资金境外运用,还将加大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此外,保险监管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将不断加强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力度。

四、小结

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讲,其发展前景巨大,但是如果要得到稳定并且特色性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无法与市场经济模式以及发展方向有较好适应性的制度或者是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根本意义上对保险行业内部的体制以及保险事业服务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其中更应该对产品的制定开发、营销的模式方法以及分配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创新。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才可以使得我国保险事业可以和国际保险大市场有益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实现更好地保险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恶劣激烈的大环境下利于不败之地,并且将这种优势很好地保存下去,以达到本文中所希望的发展。

(作者:中国人保寿险南阳中心支公司,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参考文献:

[1]展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的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08,(4):14-15.

[2]王军,户海印,董方军等.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重点及若干建议.生产力研究,2009,(21):125-128.

[3]钱振伟,王翔,张艳等.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干预关系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6(5):147-154.

[4]韩雯.基于贵州省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7.

[5]石咏梅.对山西省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30-32.

篇4

1导言

招标行业是朝阳产业,伴随着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招标行业全新发展和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我们作为招标机构,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展开咨询和中介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标市场的前景会更加广阔,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2制约招标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内业外业管理分离,缺少必要的沟通

目前招标机构普遍存在内业(编制技术文件)与外业(到行政监管部门办理各项手续等)的分工。内业工作人员编制完技术文件由外业人员发放给相关当事人或递交到行业主管部门。由于内业人员与外业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的不均衡和缺少足够的沟通,造成外业人员对技术文件内容知之甚少,无法与相关当事人或行政监督人员实现沟通,有时候甚至造成曲解,降低了招标工作效率,影响了招标质量。

2.2服务方式过于简单缺少技术含量

现阶段部分招标机构提供的服务方式仅限于完成招标的基本程序,形式过于简单,缺少技术含量,服务层次比较低。分析其主要原因,除了招标人的招标认识片面外,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招标机构本身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提供高水平和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招标机构甘心于当“铁路警察”,为了招标而招标,没有很好地发挥招标工作的附加值,只管招标不管合同是否可执行,没有将前期招标规划和招标方案的制定及后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合同履约等工作与招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大多数招标机构均同时具有造价和咨询资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造价、轻招标”的做法,人员配置简单,工作也仅局限于基础层面,未能有深层次的延伸。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法律培训,招标队伍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完善招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的建议

3.1在已放开非政府投资及非政府委托的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基础上,全面放开以下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3.1.1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指工程咨询机构接受委托,提供建设项目专题研究、编制和评估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的咨询等服务收取的费用。

3.1.2工程勘察设计费,包括工程勘察收费和工程设计收费。工程勘察收费,指工程勘察机构接受委托,提供收集已有资料、现场踏勘、制定勘察纲要,进行测绘、勘探、取样、试验、测试、检测、监测等勘察作业,以及编制工程勘察文件和岩土工程设计文件等服务收取的费用;工程设计收费,指工程设计机构接受委托,提供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竣工图文件等服务收取的费用。

3.1.3招标费,指招标机构接受委托,提供工程、货物、服务招标,编制招标文件、审查投标人资格,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并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定标,以及提供招标前期咨询、协调合同的签订等服务收取的费用。

3.1.4工程监理费,指工程监理机构接受委托,提供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信息等方面协调管理等服务收取的费用。

3.2设立科学的招标委托程序,完善招标机构选定制度

招标人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复杂程度,自行选择最适合项目情况的招标机构,才能从技术、合同方面保证招标工作的质量。在法律框架内,可以公开邀请实力相当的企业进行比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综合考察招标机构的业绩、项目负责人实力、拟投入团队情况、项目方案策划,以及诚信和不良记录情况,坚决抵制借资质、挂靠、不诚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

3.3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招标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其职业行为规范的根本要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市场秩序;诚实信用、客观公正;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廉洁自律、保守商业秘密等,这些是招标机构从业人员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品行低下、道德败坏的行为不仅干扰正常的招投标活动,还会有损招标机构企业形象,给机构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个行业才能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

3.4大力推行电子招投标

3.4.1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招投标可以实现招投标活动的全程无纸化操作,如在网上购买标书、网上投标、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等,原来大量的基础性、程序性工作由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大大减少了招投标文件的印刷费、装订费,投标人、评标专家的差旅费、会议费等,节约了各类社会资源,节省了招投标各方当事人的资金,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3.4.2有利于转变监管方式,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现行的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招投标制度日益发展的要求。监管部门采取的现场监督、书面报告和审批的传统监督管理方式,不仅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招投标市场信息和审批事项,也不能及时、有效地约束招投标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行电子招投标可以为转变和规范行政监督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简化审批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招标机构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逐步由传统单一的程序型服务向高效专业的管理咨询型服务转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大力推行电子招投标,加快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篇6

第一,从宏观金融机构调整角度来看,扩大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是降低过度货币化的有效途径。在直接融资比较发达的国家,货币供应与GDP之比通常较低;相反,在以间接融资占主导的国家,货币供应与GDP之比通常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继续过度地依赖银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信用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体系,将造成债务快速积累和金融体系相对脆弱,也将降低货币政策传导实体经济的效果,不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第二,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成熟的债券市场是配合“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场所。从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型方向和政策走势来看,中国正处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后,央行政策利率的变动如何传导到其他中长期固定收益市场利率,以及政策利率能否通过市场变动有效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达到调控实体经济的目的,是利率市场化与实现“新常态”货币政策的关键。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的平台,也是国债大规模发行的主要场所。可以预见,由数量型向价格型工具的转变过程将主要通过债券市场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债券市场还面临许多人为管制,如债券发行的准入管制、基金公司的准入限制(导致债券基金成本较高)、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导致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债券市场的品种和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信贷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对割裂,等等。随着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流动性已经不断完善债券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可以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与传导效率,配合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三,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市场化角度来看,债券市场的深化改革是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和流动性补充工具的主要平台。利率市场全面放开银行利率管制,对于以往习惯依靠利差获取利润的商业银行而言,整个盈利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端的竞争压力都将增加,同时,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多样化、提高资产流动性需求也将逐步上升。另外,为了应对风险上升的政策措施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寻找更多渠道补充资本,也需要利用债券市场,以发行商业银行次级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银行资产摆布、风险对冲提供不同信用等级和期限的产品,为金融机构提供成熟、具有流动性的投融资平台,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不同期限配比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同时,银行也可以逐步参考债券市场基于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为内部风险定价、资产结构管理、流动性管理及投资管理提供统一有效的市场定价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自身的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

二、发展趋势

第一,国际机构参与比例进一步上升,参与者结构更为均衡。目前在顺应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已加快推动、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特别是对境外机构的放开速度不断加快,包括三类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渠道,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等渠道日益成熟,QFII和RQFII额度使用亦快速增长,今年7月央行又推出政策,进一步简化三类机构投资债券市场的难度,投资额度相应放开,这将有利于提升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比例,令参与者结构更为均衡。

第二,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债券孳息率曲线有条件取代基准存贷款利率成为市场定价利率。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1.08倍(2014年)。相比之下,美国债券市场的年换手率达到了11.97倍。中国金融市场的换手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一般倾向于将债券持有到期,导致债券的交易活跃度下降。另外,各档期限债券的可流通规模和交易量相对不均衡,期限结构主要集中在1-10年,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占比为14%,不能满足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影响了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债券孳息率曲线。近期中国在交易品种和市场准入政策方面有了较大放开,交易品种已从现券、回购扩展到国债期货、利率产品,交易主体方面,除合资格的境外机构可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外,合资格的农村金融机构,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四类非法人投资者也可进入债券市场,利用债券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和资产配置,进一步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这也有利于债券市场基准利率的逐步成形,为债券基准曲线逐步取代存贷款成为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做准备。

篇7

一、我国青少年服饰市场现状

(一)青少年服饰市场极具潜力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青少年文化的异军突起,青少年在服饰上的消费已形成每年近300亿销售利润的巨大市场。其形成原因除消费人口基数大以外,还包括以下两点: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消费时不太注重价格因素。在城市中,青少年在购物时大多数会去一些时尚、高档的专卖店或百货商店,直接推动了市场销售额的增长。

2.服饰更换频率快。青少年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随着身体的快速成长,衣服也在不停地更换。从青少年服装更换频率的调查可以看出,青少年很难抵挡日新月异的新款式、新色彩的诱惑,从而带动了青少年服饰市场的发展,这与“新三年,就三年,逢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休闲服饰倍受青睐,占领主要市场

近些年,“崇尚自然”的风潮不仅成为国际时尚的重要流派,而且也引导了中国服装市场的消费潮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专业的休闲装生产厂家已达万余家,休闲服装正在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主导潮流,而青少年更是其主要的消费群体。

(三)国内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导,成熟、多元化的国产品牌发展迅速

今天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虽然这种意识还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但他们相信被同伴们认可的品牌是值得依赖的。他们执着地认为,如果要被自己生活的群体或向往的群体所接受,就应该有相同的穿着品味,而固定一个或几个品牌的服装有助于他们建立一个亲密的群体,他们希望借助名牌来展现自我魅力。

当前,我国青少年服饰市场特别是休闲服市场在总体销售量及知名度上仍以国外品牌占主导,但国产品牌发展迅速,占有价格及信息上的优势,虽尚属不成熟的起步阶段,可是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也逐年攀升。不可否认的是,多元化的、专门针对10~20岁青少年的国产品牌还为数不多,知名度不够响亮。

国外这类品牌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很值得国内厂家借鉴,如日本的面向青少年的内衣品牌――inner。隶属于华歌尔的inner内衣采用适合青少年胸部形状和其处在运动状态的特征的罩杯,按照适合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三个等级来设计,不妨碍其身体成长。为更好地开发市场,华歌尔还与调查公司合作,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通过对消费者群的评估,了自己公司以前的传统内衣、童装的样式,开发出了适应青少年的贴身衬衣、西式睡衣等商品。由此可见,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走针对性、多元化的战略路线将是国产青少年服饰品牌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青少年流行服饰文化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作为一个由幼稚向成年过渡的特殊群体,他们反应快,脑袋灵活,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事物,而服装是表达其自身情感的最直接手段。于是,服饰文化成为了青少年体现其文化态度的主要载体,是其心理意识状态的直观反映,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商家开始重视青少年服饰市场

青少年日益成熟的消费观念使青少年服装市场前景看好。比较而言,青少年服装的竞争又远远小于童装和女装市场的竞争。各大生产商和经销商早已看好了这个极富活力的巨大市场。然而,面对着市场上要么是放大版的婴童装,要么是缩小版的成人装的现实,重视中大童服装的呼吁声越来越高。除成人服装外,既能留存孩子的童真童趣又兼具备年轻人青春朝气的服装少得可怜。于是,各种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服装商业活动及服装设计大赛应运而生。

(二)文化教育界把弘扬中华服饰文化、引导青年时尚潮流作为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众文化悄然勃兴,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当今以日韩风潮为主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状,文化教育界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及时做出正面引导。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服饰文化活动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赵勇在论坛上指出:“时尚影响青年,时尚文化是青少年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时尚对青少年的影响,加强对时尚文化的引导。”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主流社会期待的是一种健康、合理、向上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由此可见,社会对青少年服饰品牌的关注与期待,都将为国产青少年品牌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与后盾。

三、科技的进步及多种特定需求的国内外面料,为青少年服装的设计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在数字化方面,由于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服装CAD的开发,特别是当这一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的服装设计上时,使得设计师在追求款式的同时可以兼顾服装结构的合理性及穿着的功能性。如市场上新近出现的能够调节身姿的青少年功能背心、内置有缓冲气垫的运动鞋等产品。

篇8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房地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国民经济,还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过快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房地产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建筑、家装、家电等行业的发展也都息息相关,具有关联性强、设计范围广等特点。

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也让很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繁荣发展的表面之下,制度的不健全、市场的不完善、发展的不均衡都使得各方面矛盾愈发尖锐起来。房地产市场的暴利与长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越来越多,很多房产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实际价值,居民也越来越难以承受,房地产泡沫也因此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想要买房的人对房子望而却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条件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房地产市场的走低,供求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行政管理力度,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宏观管理政策,但这些手段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加之建筑材料,土地等物资价格的逐年上涨,使房地产运行的成本提升,也导致了我国房价上升。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动力,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房地产泡沫虽然是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但房地产的振兴依然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想要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稳定健康的发展,政府就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市场,充分了解并分析市场信息,构建起长效机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一)房地产市场的改善方式

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在最大程度上使房地产交易成本降低,迎合普通公民的经济能力与住房需求,加大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建设,运用民生手段,将当期房地产供需问题解决。银行也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提供更多的贷款,转变传统区别对待的方式。另外,科学合理的规范房价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运用减免税费、低补高加等方式实现。与此同时,构建起信息披露机制,将房地产开发商、房屋实际情况等信息公开,提升消费者对这些信息的了解程度,以促进购房。

实际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不是片面的拯救开发商,而是在保障我国国民经济体系,让普通群众了解这一本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当前持币观房的现象。如果房地产市场崩溃,我国工业必然会面临着经济滑坡,失业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些问题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央行连续降息,我国整体性的经济环境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刺激,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并逐渐平稳下来。从近一阶段的楼市成交信息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面临新一波的增长。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也随着贷款利率下调得到了缓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瓶颈已经过去。

(二)政府提出的调整政策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是积极且平稳的,运用了很多“促进”、“支持”、“稳定”等词汇,这也表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正在积极进行调整,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也更加趋于健康与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稳定住房消费,实行因地制宜的政策,将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充分落实,满足普通公民的正常住房需求,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则主要放在金融机构等部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支持。第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行物质保障与资金补贴双管齐下的住房保障政策,将一部分存量房转变为保障房。第三,改革住房公积金政策,提升其利用效率。第四,将城市危房改造计划提上了日程,与棚改计划的资金政策一样。第五,明确的路径,强化确权、登记、颁证等实际工作,保证不占用耕地,保障农民的实际利益。除上述五点以外,还有特大镇扩权增能、促进信贷证券化等诸多政策,都是房地产未来的主要发展指导。

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经济条件的压力下,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将会有4亿左右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中来,房屋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房地产市场在我国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巨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结束语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市场都在积极面对,并提出一系列方法,用以缓解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现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巨大,发展前景也相当可观。

参考文献:

[1]赵杨,张屹山,赵文胜等.房地产市场与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1年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1,06:30―41

篇9

一、影响中国房地产消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中国国民消费能力影响。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如今,独生子女买房已经不再依靠自己的积蓄,大多是依赖双方家长的支持,“4+2+1”的家庭结构让独生子女购房轻松许多,这就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末期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成就了许多靠倒卖房地产致富者,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热。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的涌入,带来了城市新移民。大部分城市新移民的收入都很丰厚,据统计,他们的年收入在5~30万元。全国的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大多在3~5万元左右,占全国家庭总数的44%,这就预示着房地产低价格房屋需求量巨大。(2)中国政府政策影响。20世纪中后期房价上涨幅度巨大,给许多工薪阶层的购房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许多国民极力要求政府对房价进行必要的控制。针对房价无限制的持续上涨的状态,政府也极力采取一些调控政策。2008~2010年间,房价的同比环比走势如下(图1):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涨幅分析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房屋价格代表了经济市场的兴盛与衰弱。一线城市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房价渐趋平稳,而在二、三线中小城市中,很多房地产相关的利好政策带来了这些城市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在2009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涨幅在30%~70%,中小城市只在10%~30%之间。这就将一线城市消费群体吸引进入了二、三线城市。2009年后在国家一些利好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房价摆脱了2008年连续下跌的状况。而这期间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也很大。如温州、宁波等资金驱动型城市,房价涨幅均超过了50%,有利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额。在南通,南宁等政策驱动型城市,在购房条件放宽的大政策环境下,房屋需求量明显上涨。可见,房价是涨还是跌,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与国家政策的影响。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房地产价格恢复理性,呈平稳发展态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后期发展迅猛,出现了“泡沫”状态,表面上看赚了很多高额利润,实际却不利于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预测,二、三线城市和各县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内房价还会出现短期上涨幅度大的局面,但很快就会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目前的房价已经达到了顶点,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政府已经开始严厉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的泡沫经济。经过政府的干预,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调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恢复理性。从2011年几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环比也看出了以上房价发展前景(如表1)。

(2)保障性住房体系将进一步得到深化。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购房,也是在促进房地产的低消费。而对于商品房的购买力一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需要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坚定信念坚持完成。从目前房地产发展来看,未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3)配套房将是房地产行业主流。越来越多的人有购房、购车的需求,希望在自己的房屋附近有停车位或者车库,这种需求就促使房地产开发商改变固有的建造模式,提供越来越多的配套房。这将是未来十年房地产房屋建设结构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徐斌.中国房地产大趋势[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巴曙松.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近几年,我国面临着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消费支出持续低迷,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局面。尽管政府大力倡导提高消费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但是效果甚微。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轿车消费。据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平均每2.9人拥有1辆轿车,美国平均每1.8人拥有1辆轿车,西欧平均2人1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平均10—20人1辆,我国目前是平均每千人2辆。我国轿车的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为什么中国的轿车需求迟迟启动不起来?本文拟从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消费状况...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到年,轿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跃居我国汽车市场9类车型的首位,达23%,年,则上升到了32%(见表1),预计到2000年,轿车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将达到40%-50%。...

但从近年轿车销售量看,年销售47.53万辆,增长率为22.9%;年销售50.83万辆,增长率为6.95%;年上半年增长率为5.78%,依市场惯性看,该年轿车增长率难以突破7%。尽管各汽车厂家从年末开始纷纷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年总体产销增幅不大,库存积压严重,市场启而不动。同时,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私人选购轿车的比重加大,但选购轿车的档次还是以低价位为主。...

二、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

1、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社会集团”和私人是我国轿车消费主体的两大构成部分,公款买车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传统消费方式。其实,各国轿车工业起步都是首先依仗了公费购车市场,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公费购车市场确实支持了轿车工业的起步,而且由于我国公务员的收入还低,公费购车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近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集团消费在轿车市场中地位的日趋弱化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公务用车占轿车市场总需求的比率在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是我国轿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集团消费占轿车...

总消费的60%,仍具绝对优势。...

近5年来,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空前活跃,私人购车的需求量平均增长幅度为28.1%,而同期非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平均只增长6.8%。年私人购买轿车的数量分别为7万辆和10万辆,而年已接近20万辆,占轿车总需求的比重已近40%。但总体上,绝大多数私人购车是用于营运、商务兼生活用车,纯粹的生活消费购车比例还相当小。10多年来,我国出租车总量增长了近10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轿车。出租用轿车的增长对我国轿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近几年,私人购车(用于纯消费)持续升温,尤其是1997年,全国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比率月月上升。私人消费购车已成为我国轿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已出现了公务、出租和私人用车三分天下的格局。...

尽管轿车的私人消费比例还很小,但应该看到中国轿车私家消费的潜能很大。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已突破6万亿元,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从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买车。按此标准测算,价值在10万元左右的轿车就有至少2100万辆的潜在需求量。如果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也可消化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轿车300万辆。可见,即使轿车在中国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家庭参与消费,其绝对数量就相当可观。据一项调查显示,64%的人渴望拥有一辆轿车,40%的人说2000年内拥有一辆轿车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旦这些潜在的轿车需求得到实现,不仅我国的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更趋于合理,而且巨大的需求也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轿车市场的车型结构...

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的份额逐年递增的同时,轿车市场的车型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夏利、奥拓为代表的微型车市场份额先降后升,其市场份额从年的30.33%下降到年的25.88%,年前4个月又差不多增至年的水平。微型轿车由于其经济、实惠、省油等优点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收入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应该是进入家庭的首选车型。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微型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在有些年份还有所下降。一是地方性限制政策的制约。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地方性限制政策,直接影响到微型轿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自年上海市第一个对出租车车型作出排量限制以后,相继有28个城市限制使用微型车,30个城市禁止微型车作为出租用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于同年8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然而各地或明或暗的限制政策却有增无减,使得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微型轿车人为地被排除在最有潜力的出租市场之外,并且在私人用车市场也因各种限制政策而进展缓慢。二是私人购车市场尚未全面启动,家庭购买的比例还比较低。三是燃油税尚未实施,微型轿车的经济性能未能充分发挥。...

我国普通级轿车的市场份额增长比较快,年为6.49%,年前4个月增长到20.98%。普通级轿车由于其自身特点,向上可以挤占部分中级轿车市场,向下可以同微型轿车在出租用车和私人用车市场展开竞争,因此,市场跨度比较大,被称为“黄金档次”轿车,近年来其飞速扩大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了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普通级轿车的用户结构明显集中于私人和出租车市场,同时在公务和商务市场上也占有较大份额。...

以桑塔纳轿车为代表的中级轿车市场份额稳中微降,其中,桑塔纳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50%左右,占据全国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中级轿车是公务车市场的主体,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始和公车制度改革的启动,预计中级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将呈下降趋势。中高级轿车曾是我国轿车市场的主体车型,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用户需求结构的变化,再加上微型轿车、普通级轿车和中级轿车的飞速发展,以奥迪、小红旗为代表的中高级轿车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由年的8.30%直线降至年前4个月的3.07%。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国产中高级轿车的主要消费者,其需求量始终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因此可以预计,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进行,中高级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持续下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的改善,各种不合理的政策的废除,轿车将不可避免地逐步进入千家万户,经济型车必定会成为我国轿车市场的主流产品,中级轿车和中高级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则不可避免地要相对下降。...

三、影响轿车需求的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

在中国,影响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的关键是价格。像中国这样一个国民收入偏低的发展中国家,昂贵的价格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汽车产品价格扭曲,价值背离,不能适应需求,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公识。国产轿车价格是国外同等排量轿车的1—2倍甚至更高,而车型、性能、工艺、质量等诸多方面又无法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这种价格即使在高收入国家也不会有人接受,尚不够富裕的中国人当然不会心甘情愿掏腰包,花大头钱,而宁愿持币观“潮”。有专家估计,如能在确保质量、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现在的车价降低一半,和国际市场的车价同步,那么有能力购买轿车的消费者将增加十倍。...

造成轿车价位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中国市场封闭,关税高,价外收费多,没有和国际市场接轨;二是中国轿车工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从而造成轿车年产量低,成本高。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为20万辆才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国际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中国迄今尚无一家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辆的规模。部分零部件仍依赖引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进口件因运费、关税,价格昂贵,是轿车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难以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产品定价不合理,桑塔纳和夏利年产量分别为20万辆和8万辆,都未达到最低有效经济规模,但利润仍然分别达到60亿元和6亿元,可见其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靠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的。这反映出价格构成的不合理一面。...

中国轿车的价格必须适应家庭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否则必然“曲高和寡”。今天,中国年收入在三万元的家庭已有1000万个,这样的家庭在国外,已经具备了购买轿车的能力,而在中国导致人们持币观望的原因是因为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车型中意、价格适宜的家庭轿车。...

2、私家车车型太少据...

专家近日分析,可供选择的经济型轿车少是制约私车市场的一大障碍。目前同一价位、同一排量的车型只有一二种,形不成对比。想开1.0L排量、10万元以下的车,只能买夏利和奥拓,1.4~1.8L中等排量的就只有富康、桑塔纳,再往上就是奥迪这类可望不可及的车型。而排量在1.0以上的轿车,如奥迪、红旗、切诺基和上海别克等,本来就是商务和公务用车,只能供富裕家庭选用,而与普通百姓无缘。市场上的品种不丰富,消费也就跟不上。有些专家提出,私车市场上必须有适合中国城市特点的新车型,比如在“大型、中型、轻型、微型”之外,再增加一个小型轿车,或者叫经济型轿车,把价位定在10万元以下。市场渴望一种外观好、性能优、价格又便宜的车型。...

3、.汽车消费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