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能力的培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独立能力的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独立能力的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26-01

1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3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极大的兴趣,看见大人扫地,也到处找扫把;家里来了客人,马上抢着递拖鞋;明明还不会叠衣服,却偏偏要“自己来”等等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表现。但由于孩子的骨骼、肌肉等等发育尚不完善,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会做,从做的不像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2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在行动上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同时,孩子的事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决断。如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与谁玩等等。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碗筷、擦桌子、整理书柜、到邻居家借还东西,到附近商店买东西等等。只要孩子想做的,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决不代劳,我记得一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能力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

3在教育中,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设计适合孩子发展的课题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认识空气”。一个孩子就问我玻璃瓶里有空气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进水盆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小泡泡从玻璃瓶中冒出,便纷纷说:“有气泡,有气泡!”这样,他们自己得到了答案,显得非常兴奋。

5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过程中,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就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

6教育者应注意自身个性素质的提高,给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篇2

3、给自己一些灵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灵感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还是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当我们看到了一些事物,会引发一些思考,从而就有了新颖的想法和源泉。此外,我们经常的写作各类文章,灵感也是不可少的。有了灵感,我们就能够独立的思考一些问题了。

篇3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应该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虽然许多事他们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来”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只是家长们没有重视,总认为孩子太小,怕他们弄不好,会出现什么状况。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班的小朋友蒙蒙,刚上幼儿园分到我们班时,家长总跟老师讲:“老师,我们家宝宝什么也不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老师你一定要多帮他,我怕他会感冒,怕他吃不饱。”这位家长不但私下跟老师讲了几次,而且还在我们班的新生家长会上提了出来。笔者很理解家长担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担心的问题存在吗?不存在。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园吃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喂他,他却对我说:“我自己吃。”而且他也吃得很好。我很奇怪这孩子明明自己会吃饭,根本不像他家长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说:“你们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看他吃饭吃得多好。”而仅仅就这次的表扬,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饭了,而且他还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在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解决了,为什么?因为教师重视了孩子独立的愿望,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成功时,给予他表扬。

二、养成勤动脑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对幼儿的提问都要加以鼓励,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在平时和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除了多向他们提问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有利条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马上就给出答案,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孩子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总是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养从而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儿的自,培养抉择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帮助选择游戏,并帮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幼儿游戏水平有所提高时,就逐渐减少帮助,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游戏伙伴。入园一年后,幼儿虽有一定的游戏水平和经验,但会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独立的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确定主题,共同布置游戏环境,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在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持之以恒的鼓励,培养自信心

幼儿需要表扬、赞美和鼓励。当幼儿呈现出不够自信的状态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承认肯定的态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饭时把饭撒得到处都是,洗手时弄湿衣服等,况且幼儿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边做边玩,甚至忘记正在从事的活动,索性玩起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能因幼儿学不会、做不好而过多地批评埋怨,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之,幼儿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孩子在获得鼓励后就会有了自信,这种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规章》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要根据幼儿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小班有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宠惯,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办,造成生活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属于幼儿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属于个性问题就个别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一点帮助,鼓励和温暖,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园内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幼儿的多次参与练习,又需要家庭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围。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不当拐杖当向导,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意大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4

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若要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到打击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要充分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在生活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或从来不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犯错误时,会及时严厉地批评,而不是偏袒或纵容。

从兴趣培养独立意识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动作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

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10

作者简介:魏红(1964-),女,山东莱阳人,副教授,从事生物学研究。

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因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所造成的。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天天进行反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止的记诵,结果使学生的大脑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在新课改中,这种局面已大有改观。但时间一长,一些教师由于习惯于旧的做法,往往又采取了单纯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又可以不用去独立思考了。

2.学生完全服从教师和课本,不敢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所造成的。新课改前,由于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使学生不得不完全服从教师,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跑,不能有半点怀疑。长此以往,学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完全交给了教师,不再敢独立思考了。

3.学生只知照抄照搬,不会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死记硬背和反复机械调练所造成的。过去,因过于注重统一和单一的书本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妨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思路束缚在无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考问题的狭窄和单一,刻板和僵化,这就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4.学习容量超负荷,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学生每天都要连续苦战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哪还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呢。

5.一些教师在课改中完全按预设去“表演”,学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忽视了学生实质上的提高所造成的。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独占讲堂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但是由于一些教师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形式上虽然增加了学生活动,如变换花样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频繁地安排学生的表演、对话与小组合作,过多过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学生眼花缭乱,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机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1.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明星”。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提出了确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由校长颁发“金钥匙奖”。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因为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如果学生的主张不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继续深入探究。

最后,教师还应为学生多搭设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的平台。实践证明,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经常发生思维碰撞的班级里,可以大大促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更多地为他们开辟讨论、争论和辩论的“战场”,搭设更多的思维碰撞的平台,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

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为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还应将教材的思路适当地揭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教材编写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来认识和把握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介绍自己所运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题教学中,更应注意将自己的思路揭示给学生。对于素质较高的教师来说,最好搞“现场直播”,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方式和过程。为此,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问、对话、练习、做作业、测验和个别辅导等途径,获得有关反馈信息,从中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思路。在这三个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据,教师的思路是桥梁,学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训练,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从宏观上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一点唯物辩证法,学会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思考问题。具体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综合思考法、发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联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绎思考法、归纳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训练呢?归纳起来就是“渗透、领会、运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渗透中让学生领会意义,在领会中试着应用,在应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交流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经验。

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教师只有依据学生思考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关注个体智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的思考品质主要包括思考的深刻性品质、思考的逻辑性品质、思考的灵活性品质、思考的批判性品质、思考的敏捷性品质、思考的独创性品质等。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呢?归纳起来就是“讲授,训练、运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讲授必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在实际运用中形成和提升相关的思考品质。

4.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尊重学生的意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和独立思考权,把思考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是有效教学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有关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利用好每一分钟,努力提高学生思考的含金量,实施有效教学。同时一定要相信,如果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三维目标就会完成好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了,那么考试分数自然就会提高,而决不会降低。

三是引而不发意识。在课改中,教师的作用自不待言,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解惑的作用,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引而不发,留有余地,尽量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正元.问题学习:让学生大脑“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02-24.

[2]李建平.与孩子心灵融会贯通[N].中国教育报,2006-05-09.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6

首先,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其 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里要特别强调一 点,在学生激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 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地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感到压力而失 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2积极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乐问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你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进行真诚的表扬。如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 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 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如学习《新型电影》 一课时,有学生问:“到哪儿能看到这种球幕电影?”这完全出自学生学懂课文后对球幕电影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这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解答。又如教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解决。

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 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 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善问。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使学生善于提问必须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当然从想问、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逐步前行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点拨。

教师示范提问,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当然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使学生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例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提问前, 教师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这一提问,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 句,咬文嚼字、类比探究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示范,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油然而生。

篇7

Cultivate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is the last word

Cheng Hong—hui

【Abstract】Teachers To to Shanghao lesson, lesson preparation is the key.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re no longer the protagonist of the classroom, but it is definitely a master lesson planning links. So, how to lesso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is paper,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cultivate independent minor Talking.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is advocat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the way to learn a new form of a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From the need for independent lesson plan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self—prepa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own lesson planning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reference supplemented by others prepare lessons, to emphasize the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Independence; Lesson planning ability; Autonomy; Cooperation; Create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固然重要,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也重要,但是,笔者认为培养独立自主的备课能力更重要。能独立自主地备课才是硬道理。如何独立自主地备课呢?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形势,要求教师也要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任德伟先生曾撰文指出:教师应该丢开依赖思想,借助工具书,对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独立的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自主备课有它的必要性。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它的必要性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备课是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新形式下的对教师的一种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是目前我国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老师是其组织者、参与者和结果的评价者。一个只会把教参的内容搬到课堂上的老师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的。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要求,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战自我。这就要求一个教师采把自己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示范者和带头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次自主备课是更好地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知的一种手段。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显得非常重要。优秀的教师总是在熟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再次,自主备课是更好的促使教师对语文教学方面探究的一种方法。古人云:愈悟则愈疑,愈疑则愈悟。教师要独立自主的备课,势必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疑惑。面对这些问题和疑惑,教师不应该避开它们,贪图便宜去另求“捷径”,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浅论;而是应该主动地去探究事物的究竟。所以,自主备课是一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要的途径 。

篇8

在一年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学习好,只有踏踏实实地刻苦钻研,善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我在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都注意培养自己独立钻研的精神,因此我的学习成绩比较过去有很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方面,上课注意听讲是保证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这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过去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上课时思想开小差。记得有一次在讲达尔文进化论的课堂上,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结果在课后用了五十多分钟的时间,还没有完全弄懂老师所讲的东西,可是别的同学只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就掌握了教材。每一次这样的事情都使我很难受,我知道这种疏忽的态度是不能掌握知识的。接受这样的教训以后,在上课时,我做到了注意听讲。我认为注意听课不仅是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还要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地对老师所讲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推理;每当老师讲完一个段落,我就把教材内容的重点联贯起来作一个小结,求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这样才不至于死记课文和定理,而是着重对于课程内容有切实的了解。假如有个别不容易弄懂的地方,我就做上记号,下课后再作思考。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老师往往要把所讲的教材总结一下,有些同学因急于要求休息。往往就在这最后几分钟松懈了注意力;但我认为老师用最少的时间把教材作系统扼要的叙述,阐明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使我们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总是把精力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分钟。

课堂提问旧课,是老师检验同学对课文理解程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也充分利用这个方法来检验自己。我从来不因老师没有提问到我而有任何侥幸心理,不管是提问谁,我都认真地思考着答案。有一次在化学课上,老师问到一个同学关于黄磷的保存方法。我思索的答案和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相同,而老师说他的答案是对的;原来我只记得保存黄磷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被氧化,而没有考虑到保存黄磷最妥善的办法是放在水里,这说明我的学习班还不够深入,还不能灵活掌握,以后我就注意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校每天都有规定的自习时间。但是我们每天要复习和要做的作业很多,而自习的时间有限,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有的同学看见作业堆得多了,一下课就埋头干起来,但是往往由于对于每天所学的教材,还没有经过很好地消化,所以习题作得很慢,而且常常出错误。我在自习时间,首先注意复习课文,认真地掌握知识,然后才去做作业。当我复习的时候也充分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复习方法是按照教材性质和我对它的理解程度来决定的。比如我的理科基础较好,复习的时候我就不是先看书,而是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些基本原理,用自己的话把它写出提纲、必要时并推演定理和公式,然后再用书本对照我所遗漏的地方,直到我真正弄清楚了教材的内容以后,再关上书本做习题,这样演算习题花费的时间并不多。我的地理课基础较差,在复习的时候我就先看书,然后再写提纲,对于不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再重新思考,自己解答。有个别的地方的确较难理解,我就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在复习课程中遇见困难问题,我也不轻易去问旁人。我常常这样想,将来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问题,难道我都一一等待别人解决吗?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知道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劳动的产物,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险阻,不畏困难的人才能攀到科学的顶点,因此我应该从现在起就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尽量运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疑难。但是有些问题如果经过艰苦的思考也还不能解决的时候,我还是要去请教老师和旁人,这时候我不但注意别人对问题的答案,而且思考别人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这个问出题。

由于课堂注意听课和课后认真复习,所以我在考试之前,从来也不慌张,相仿自己能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即使某一门课程考试的成绩还不够好,我也不气馁,而是研究我在学习上的缺点。一年来,我觉得只要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举习中不怕困难,是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的。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育制度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从相对封闭的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载体,让缺乏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变得茫然。

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对外界的依赖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然而涉及到专业选择、就业、深造等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就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选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习课程的安排都是学校、老师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知识将来有什么用。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学校都有可能是家长代劳。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惯性。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己规划将来的学习目标,自己考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往往变得无从选择,无法做决定。但毕竟,当今的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他们首先会选择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上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从外界获取信息,参考别人的经验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个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别人的选择往往成了学生们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比较关心将来的就业,就问他们高一级的同学,高一级的某些同学告诉他们某个专业将来就只能干某个职业。然后问的学生就向老师倾诉,说他们专业没前途,将来只能干某个职业,他对这个职业不感兴趣,所以觉得学习没兴趣了。这类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询对象的选择就没考虑清楚,咨询就业问题却选择向没毕业的学生咨询,得到的反馈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别人给出答案,都不加以考虑就信以为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独立思考,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外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中心”同样会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时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时达的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滥的网络、媒体并不都能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被故意掺杂诸多负面信息。当学生习惯了从这些渠道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们唯我独尊,认为学校的规定,政府的宣传才是对他们的束缚。时代独有的叛逆使得他们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们认为“绝对自由”的网络宣传,而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判别自己所见所闻。这种“自我”造就了个人主义,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执己见与独立思考的内涵,违背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含义。最终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1.3 “随波逐流”的思想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25-01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事业发展必备的心理品质。孩子一岁后,独立性开始萌芽,三四岁时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幼儿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欢独立做一些事情,此时是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呢?

一、尊重和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如果成人仍然无条件地包办代替,幼儿会渐渐变得失去了自己做事的热情,越来越依赖别人。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愿望时,作为老师或家长千万不能压制,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睡觉,自己选择活动区域、游戏角色、游戏方式等等。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老师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探索,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大中班的幼儿,同伴之间产生了矛盾,老师不应再作为权威者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让他们试着自己解决。

三、教给幼儿独立做事的技能

1、教给幼儿生活技能。老师和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独立生活。例如,怎样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扫地、擦桌子,收拾玩具,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

2、培养幼儿自己做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可以从玩哪个玩具,去哪玩,这样的小事开始 当孩子不会选择和做出错误决定也不能包办代替或听之任之,要给予耐心地引导。在生活中,多引导孩子考虑问题,例如:弄湿了衣服该怎么办?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做?有陌生人敲门该怎么做?等等。请幼儿讨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接下来就是让幼儿在实践中试着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感受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一定要家园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请家长在家让幼儿自己做穿、脱衣服。收拾玩具,吃饭之类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家里布置一间幼儿房,让孩子自己做主布置、整理房间。家长做家务时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完成后家长及时表扬,增强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给孩子买衣服、玩具时,家长尽可能把自让给幼儿,到哪去玩、家里添置家具等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果孩子的意见合理就采纳 对较大的幼儿,还可以每月给他们零花钱,让他们自己支配,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对于幼儿园老师留的带东西查找资料等“作业”,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完成不了的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

五、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幼儿的独立能力是日积月累培养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不断的反复强化和督促 所以在幼儿园每一位老师要求要一致,不能今天要求这样做,明天就放松了。也不能这个老师要求这样,而那个老师要求变了。同时要把在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告知家长,以便在家中对幼儿的要求能和老师一致 当幼儿独立完成一件事时,成人一定及时的给他表扬和鼓励,同时更要注意及时督促幼儿反复练习,坚持养成习惯。幼儿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失败和失误,不要因为这些小失败就轻易放弃或给幼儿打击。相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独立意识形成后需要不断加强,老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刚刚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