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培训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培训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培训课堂

篇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02-02

一、培训背景

哈尔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农村教师免费培训始于2010年,每年组织集中培训一次,一般为36学时。由于哈尔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并不统一,城区为“五四制”,外县为“六三制”,所以,学制的不同导致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上,农村比城市难度更大。而且,通过调研统计,截止到2015年,哈尔滨市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基本无专职教师,所有教师来源均为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年龄均在45周岁以上。虽然这些教师的学科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他们所教学科不同,年龄偏大,缺乏一定的开拓与研究能力,导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不够,实践技能经验不足,课程开设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针对这种情况,哈尔滨市从2010年启动此项培训,力求提高农村教师对该课程的理解与认识程度,增强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

二、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1. 项目设计的理念

培训项目在起始时,主要以理论、技术实践学习和听评课三个部分组成。但经过几期后,回访发现,由于理论、技术跟课堂相对分离,教师很难应用于实践。因此,项目开始逐步转变理念,通过先期调研,寻求理论、技术与课堂之间的平衡点,力求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聚焦课堂,着眼于教师培训后的课堂实施能力。

项目采用沉浸式设计,将多个操作技术内容进行主题式设计,根据主题与技术的需要,融入相应的课堂实施手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将参训教师带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会课程设计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将理论具体化实施到课堂,将技术浓缩进课堂。同时,教师在这种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更为直观地了解课程课开发和实施,给教师未来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直接的案例和抓手,使之能够将培训内容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2. 项目设计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项目以“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将多肉植物种植、陶艺、软陶、废旧物品创意设计等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理论融入主题中。农村有广大的土地种植范围,跟植物相关的主题能够很好地带入未来的课堂教学。而陶艺的入手较为简单,如果学校条件不允许,还可在课堂实施中减掉烧制环节,简化为泥塑。并且在主题造型布景、微缩景观中常用的软陶和超轻粘土等也相对容易得到。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废旧物品创意设计,来弥补主题材料上的限制,保证主题课程的完整化。

植物部分以多肉植物种类、习性、土壤、光照等为内容。为教师提供多种多肉植物,帮助其认识叶插植物的种植和繁殖等特性,用体验和操作来直观地认识这种主题植物。在此环节中融入部分生物和地理学科知识,带教师体验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潜在”应用,帮助他们体验并理解学科知识如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并应用于课堂,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由于参训教师来自多个不同学科,所以培训的第二部分以体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设计,体现学科特色主题景观或微缩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直观地体验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点和融合方法。培训的过程不是告诉教师怎么来做,而是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主动去触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培训更多的内容是体验与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的应用,而不是讲解理论,这样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更容易将理论“潜在”的应用于课堂,取得一定效果后,再去主动将理论进行升华,这种方法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更为贴近,培训的过程完整地采用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培训活动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

根据教师的设计主题雏形,帮助教师完善主题,让教师体会课堂实施中的主题指导策略。同时,也促使教师针对自己的设计主题互相讨论,吸收主题设计的优点,弥补自己主题的不足,体验研究性学习中的讨论过程和评价过程,建立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初步认识。

在确定设计方案后,根据方案选择制作材料,以教师自身为主,辅以指导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进行最后的作品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培训和检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前期多种材料的制作方法的培训成果应用到主题作品实施中,让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体验各种材料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训教师将多种材料综合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为未来的课堂转化提供实践操作的基础。

作品完成后,组织教师进行评价,进一步强化研究性学习中的评价反馈环节的应用。在这一培训环节中,教师既是培训的指导者,也是培训的参与者。教师要将之前培训所观察和体会到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用在这一环节中。同时,在实践中更能加深对评价方法的应用体会,从而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实施这些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环节。

三、培训的反思

培训虽然设计之初以主题贯穿,将理论融入培训过程为主导思想。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培训时间较为紧张,教师的学科来源过于广泛,年龄层次较高,加之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理论几乎无任何了解,所以在项目实施时,感觉很多教师对项目的理解还仅仅浮于活动表面,急于完成主题作品,没有更多地去观察和体会培训的过程。培训项目原有的、在实践中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理论的应用目标还没有真正达到。

培训项目在物品的准备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多肉植物种类众多,价格差异也较大,所以考虑到培训成本,准备的植物有限。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很多设计主题无法完成,教师并不能每人都进行独立的操作设计,造成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教师出现了学习闲置状态,这在项目设计时没有考虑到。

由于这种沉浸式主题培训是第一次将培训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操作。所以,对于培训指导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指导教师并没有进行此类培训的经验,加之培训项目组经验有限,导致在培训过程中的指导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过多地参与教师的设计与制作,对他们能否完成主题作品的关注度过高。以项目组的观察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参培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培训的过程性作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同时通过培训实践发现,要让主题式项目培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出作用,就必须要进行统筹规划,注重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时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本校和本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衔接,做出完善的计划。有了这样的计划,教师才能够不慌不忙地开展实践活动,也不会陷入走马观花的境地之中。

参考文献:

篇2

1.教学形式闭塞,不符合现代教育培训模式关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从书本上和课堂上获得,而从已经出版的高职类专业的实训教材的内容来看,操作讲解类教材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应用价值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说极为有限。学校缺乏和企业建立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机制,甚至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该行业将来的发展状况,也很少请专家到学校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所以学生根本无法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

2.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难度是十分困难的,建筑行业实训基地一般需要专业的配套的设施,需要有较高的资质。但是对高职院校校内企业来说,因为其资质低,申请成立较高资质的条件往往达不到。所以仅仅依靠教师,没有政府的扶持,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技术校园生产型企业来经营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解决实训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课堂和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将教师课堂的教授和企业实训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练习,其目的是使学习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但是由于建筑相关的企业不像工厂,很难一次性接受大批学生在一起进行实训,学校传统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批次委派到各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关专业的参观或毕业生的实习,这种方式仍然无法保证教学实践要求的水平。

3.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实训教育

传统意义上,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分为两种类型:实地观摩学习和毕业生实习,然而现场参观往往是“走马观花”,根本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建筑工程建设的周期一般较长,关键技术较为复杂,而实训实习一般安排2-3个月,学生仅能在施工中的一段时期内学到一小部分实践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连续化的实训教育。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培训的预期效果

我国建筑类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培训水平的要求的逐渐提升,越来越注重学生实务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训。因此,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训,应该遵循以下思路:将建筑行业作为立足点,面向整个市场和工作一线。同时还要实现以下预期效果:为建筑行业或监理公司培养在工作现场(建筑工地)可以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管理的安全技术类员工、施工技术型员工或者材料管理员工等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业才人。用一句话概括:培养出既能深入建设、生产、管理一线,同时还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管理和工地施工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三、关于构建工程技术类紧缺型人才实效培训体系的流程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实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实效培训体系。实效培训体系的构建中重点实施了实际相关工程项目的技能管理培训,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不仅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到系统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了实践知识的基础。

1.构建实效培训体系遵循的思路

第一,设计实效培训的课时数量需要进行提升。改变原有的课时比例结构,按照新式的1∶1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第二,依据“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如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中将传统的学生设计方案转变为要求学生进行方案组合),由此改变原有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做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对图纸内容表达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和基础课程设计中,要重点强调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一套建筑结构施工图。

2.培训体系包含的内容

3.实效培训体系的具体实施和安排

实效培训体系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限于版面不在此表述。

4.建立实效培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硬件、实训基地设计和组织的相关软件的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技术实训的实施效果。校内实训基地的第一条件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能为学院提供广泛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各种施工设备和工具,其目的是让学院了解相关材料的用途;第二是建立一个施工技术练习区,这个练习区在于模拟一个小型的施工现场,通过在模拟练习区的实践使得对施工的相关方法、管理内容和相关措施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施工场地的环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三是将施工中的各个项目进行电脑演示,通过电脑演示能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相关知识。

篇3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发展,建筑领域也蒸蒸日上,在这个新时期,中职建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对教育的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更好地为建筑行业服务。

一、中职建筑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现代建筑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密集的劳动技术以及多种工种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建筑工程中,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的投入。因此,若想完成复杂庞大的现代建筑工程,需要素质优秀的工程团队的加入,通过全面的技术人员以及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严格的管理,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并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中需要各种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建筑专业一般都是通过以一套较成熟的专业教材为核心,在两年内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在其间进行一些职业实习培训,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无法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另外,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过程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教学与实训内容没有跟上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很好地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在实际的职业操作中常常出现问题与错误。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建筑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计划,为建筑领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中职建筑专业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建筑专业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了专业知识薄弱的结果。因此,想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使学生对建筑专业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将学业当作负担的思想,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在中职建筑专业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职学生基础大多参差不齐,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对不同档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轻松地学到知识,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需要及时地进行学习反馈,通过反馈结果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改进。另外还应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可以充分地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对知识加以巩固。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对于新时期的中职建筑专业来说,学习方法变得更加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完善,在假期时间通过亲身走进工地体验施工过程来达到专业技能培训的目的,使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课堂也与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现代课堂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录像、实验、现场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来综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中职建筑专业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学校教师的不断努力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于建筑学知识的兴趣。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提高我国的建筑领域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人才,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敢于探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中职建筑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建筑专业通常以一套较成熟的专业教材为核心,在两年内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在其间进行一些职业实习培训,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无法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另外,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过程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教学与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很好地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标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在实际的职业操作中常常出现问题与错误。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建筑岗位的具体要求,制订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计划,为建筑领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建筑专业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专业知识薄弱的结果。因此,想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建筑专业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将学业当做负担的思想,以愉快的心情学习专业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

在传统教法中,理论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体系,而事实上,这些知识的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比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分组测量教室的平面尺寸,记录好测量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并比较得出最佳绘制方法。学生听说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顿时便来了兴趣。接着学生开始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测量和绘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对成果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正确步骤。最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一次,体验正确方法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测量和绘图两个任务,不仅掌握了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方法,而且锻炼了测量和制图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一堂课下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学生们感到十分满足。

3.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维能力

建筑构造是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建筑各部位的构造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其也会随之改进。老师在教授建筑构造时只是把各部位的构造原理教给学生,对建筑各部位构造的种种变化,要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自行摸索。因此,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才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原理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可多列举一些同部位的构造不同做法的示例给同学们参考,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也可加强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千变万化不离其中的原理可衍生出多种的形态,逐渐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另外,对于中职学生,可用单体项目教学法取代项目教学,通过对各部位小的单项项目的构造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而不会让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现代课堂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录像、实验、现场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

在新时期,中职建筑专业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师应不断努力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建筑学知识的兴趣。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建筑识图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1)教师的困难是很难引入大项目,缺乏实训条件,没有条件接触新技术,设备缺失或陈旧;2)学生的困难是知识偏理论体系、单调、不喜欢。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资料,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能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过去10至15年间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改变很大,推崇的已不单是强化传统学术知识观念,而是强调不断提高素养和加强能力。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格和继续培训体系也更多地转向与相关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执业资格,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刻的企业体会。

深入企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教师能够学到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储备的知识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特别是应用型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得到了更多的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渠道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工地带到课堂,通过这种“校企互嵌”的培养模式,解决学校没有大项目实训场所,缺乏设备的难题。一名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师不可能只是单单靠熟练教材上的图纸案例,阅读国内外建筑杂志和浏览网页上的著名地标,就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更不用说可以游刃有余的将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

教师本身对基层工作熟悉了,才有可能把一项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工具、工作过程、工作中的技能技巧、工作经验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有这么一个实训题目:根据图纸要求对两个或多个房间进行水准测量放线,为下一步设备的安装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学生的正常做法是在一个房间里摆设调试好水准仪、立标尺杆、读数,然后将数据中转引到另外的房间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操作,这个操作方法没有错,只是过程复杂了。可以想象,两个技术员在一栋大楼上百个房间里反复移动摆放仪器有多劳累,这个时候具备相关现场经验的教师会这样指导学生:第一个房间放好线后,找一条足够长度的软管,在内部注入水,因为水不流动时软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标出其它房间的水准线,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第一个房间的标准线出来以后,其它房间的线都可以安排工人进行,技术员只需旁站检查就可以完成放线任务。好奇的学生会继续追问:这是什么原理?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缺乏的教师这时就很容易树立在学生心中知识渊博形象,告诉学生,这是“连通器原理”。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近距离接触企业,深入生产实践,不仅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也应是每一位中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施自我为导向的自主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方面

目前建筑识图课堂教学需要面临的改变是多方面的,包括教材、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力和传统教学思路等,其中导致学生不喜欢学、学不会、也用不上的原因有单方面的,也有多种情况共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重新拉回课堂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下面两种较好的方法:

1.学习环境的交替变换

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创新已成必然,课堂不能单纯的作为讲授知识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仅仅只拿着笔和课本在教师的粉笔下点头学习,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知识结构主动构建者的学习模式,这样,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其教学组织、实践情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在学校课堂和实训基地、企业等多个场所交替学习,课程在校学完部分基础理论,其实践学时可在合作企业以真实的岗位任务驱动完成,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场景模拟趣味教学模式”效果最为显著。上课内容来自课本,同时又仿真建筑工地的实际状况,通过再现施工中的部分环节,是学生全面掌握识图技能的同时,理解施工的工作流程。教学不脱离教材,以场景模式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兴趣,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内容上,充分考虑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另外一方面培养团队合作,做到人人有活干、人人活不同,使教学不再是单向的课堂讲授,而成为双向互动的促进式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喜欢读、读得懂、用得上。

2.教学的灵活设计和组织形式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贪玩好动、静心专注学习时间不长。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我发现,尽管是努力的专研教材和编写了教案,教学过程很多时候仍然是教师自编自演自己欣赏的独角戏,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学生最想要、最愿意、最高兴的一种方式,就是让他们在玩中去学。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采用角色扮演、分配任务、拓展训练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分享,最终使他们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这些方面的意识,养成一些良好的个人习惯。实际上,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教学方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信息:学生之间愿意就合作和分工互相交流,勇于把自己对案例的质疑向老师提出想法。

课堂上只有根据情况灵活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进而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总之,一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是否理想,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想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无论是建筑识图课程,还是其他课程,必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1.课堂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社会也对建筑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高学历的建筑专业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中职工程结构类学生在社会上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一直未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传统的理论性教学形式依然十分普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将建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很难与社会的人才要求相匹配。加上建筑架构的课本一直未得到更新,很多旧的知识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依然沿用旧教材,学生的理论知识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建筑结构课堂不完善

客观来看,建筑结构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在中职院校建筑结构课堂教学中,因为缺乏相应的课程基础设备,课程资源不完善,建筑结构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提升。这是因为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组织等抽象概念时很难产生深刻具体的理解,学校方面也缺少必要的设备作为辅助,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术语、基础知识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作用的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理应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就中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建筑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缺少与教师的互动环节,学习的效率被严重制约。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超载,学习进度过快等问题十分突出。这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创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优化中职建筑构造教学的几点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中职建筑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前提条件。作为新时期的中职建筑构造教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方面要提升中职建筑构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先进的高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在校教师的培训,促进其传统观念的改变,另一方面,适当提高对新教师的应聘门槛,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中很多旧知识点已经不适应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这一情况,中职建筑构造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理,优化重组,摒弃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知识点,适当补充社会重点、热点专业知识。从社会用人需求出发,对建筑结构的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再定义”,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多层级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适当对下一章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进行简单介绍,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删减与侧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7

Teaching Practice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urvey

JIANG LeiXU YuanyuanWU Yunjia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altural Univ. ,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urvey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is teaching practice is a cooperation between students of architecture fro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 and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nology, and led by teachers of SCAU.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ries to look for a method of college cooperation and carr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ing on practice.

Key words: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Survey;Architectural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前言

建筑学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离不开学界和业界的信息交流。建筑学科的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决定了建筑教育要同社会需求接轨,而实践教学是建筑学教育一种有效的方式[1]。建筑调研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其独立性和从属性。独立性在于它有独立的理论指导及工作内容,在建筑实践中自成系统。从属性在于它的工作内容通常服务于一个主体项目,一般为项目的前期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建筑系建筑调研相关课程有:低年级的小建筑测绘,中年级的历史建筑调研与测绘,高年级的建筑专题调研。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调研内容,研究深度和研究对象都有所侧重。

2工程实践

历史建筑调研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极广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有建筑单体调研和建筑群调研。可在以下工程中应用:1保护规划项目,对建筑群性质进行评定分析,如年代、层高、历史价值等;2文物单位修缮,对修缮对象进行现状资料收集,包括建筑尺寸、建造技术及工艺、历史修建痕迹等。3旧建筑改造利用,包括外观改造和内部使用功能改造等。前两类项目主要是政府行为,程序严谨,原则鲜明。第三类项目现阶段特别多,很多都是企业及个人行为,法律对这类建筑的制约跟普通建设一样,项目的存在形式很多样化。

这三类项目有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现场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有一定的重复性。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在校生,经过稍稍培训即可承担工作;具备画图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能适合户外作业。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将实际项目中的建筑调研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课堂教学知识。

笔者曾参与的两个项目,“中山黄圃镇历史文化名镇规划”和“中山南朗镇茶东村环境整治规划与及景观设计”等工程。“黄圃项目”属于第一类工程调研,主要是前期调研工作,对古镇里建筑状况进行记录,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由于一些传统建筑比较精细,测绘有一定的难度;“南朗项目”是第三类项目调研,主要是民房外观改造为主,先进行立面测绘,然后进行改造方案设计,直至施工图设计。“南朗项目”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从易到难,需要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实际工程。这两个项目,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而且时间充裕,较适合用于实践教学。

3实践规则

此次调研实践面向建筑学中高年纪学生,并采取两校联合的形式。最后组织了华农大三学生16位,华工大四学生及研究生共11人一起参与,让高年纪的华工学生带动低年纪的华农学生,促进两校交流,并能保证实际项目工程质量。在组队时,保证男女混合,两校学生交叉。“黄圃项目”以华工大四学生为主,带着五位华农学生。“南朗项目”以华农学生为主,加入三位华工研究生。工作安排主要分为三步骤:

3•1前期培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调研方法。强调建筑观察的重要性,画图在先,测量在后。

3•2现场指导。分组安排工作,并根据各组完成进度及时调整调研任务。控制好学生调研步骤,保证画完图再测绘,比如建筑单体,画完所有平立面后再测绘。画图是一个有效的建筑观察,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性。测量草图,要求徒手钢笔线条,分不同颜色,如图样用黑色,尺寸用红色,文字用蓝色等。

3•3后期制图。电脑制图前,可以统一制图规范,比如图框、图签、标注等,可以发样图给学生参考。统一一些构造画法,比如屋面构造层、屋面瓦面等,这些都是调研不易看透,不易表达,同一时期地方做法一样,可以给学生样图作参考。整个制图过程要有足够的辅导,保证出图质量。

4实践过程

由于华农学生首次接触实际工程,虽然认真,兴致很高,但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南朗项目”的学生在现场测绘时,难于着手,无正确调研过程,甚至出现返工。指导后,学生现学现用,进步很快。“黄圃项目”,以有实践经验的华工学生为主,现场工作比较顺利。过程中,老师特意让两校学生交换工作内容,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现场调研时间一共5天,期间多次跟甲方反馈项目调研情况,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所没有的。

回到学校,进入制图阶段。首先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看图时间、深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这让学生感到不少压力。辅导的深度和频率都比课堂教学严格,老师也不能厚此薄彼,对每个学生都不可忽视,保证成果能满足项目要求。

工程大概持续两三个月,整个过程学生能遵守纪律,初步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与社会接轨。特别是“南朗项目”,由于民房改造要到施工图深度,故学生要考虑的东西更多。课堂学习时,学生多数只偏重建筑的造型艺术,对建筑细部研究较少,对建筑构造与技术、经济性等就更少。这次实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我国建筑专业评估要求一致,即建筑设计与生产实践结合、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结合[2]。

5总结

我国以往建筑教学对个性特色、人文美学属性等强调较多,而基于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建筑法规、结构安全、环境控制和实际可建造性等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薄弱[3]。这些内容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以完备。保持与业界联系的做法有利于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职业教育和专业研究的平衡,是值得鼓励的方向[4]。在生产实践的真实背景下,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起来。建筑教育应积极利用生产实践,提高学生对建筑业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的爱好,诱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注:本文为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支助,序号JG12057)

参考文献:

[1] 陈颖,刘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实践教学.华中建筑,2007(12):11-13.

[2] 叶荣贵. 建筑教育要倍加重视生产实践与建筑技术.建筑学报,1999(5):43-45.

[3] 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建筑学报,2004(2):5-6.

[4] 仲德崑.走向多元化与系统的中国当代建筑教育.时代建筑,2007(3期):5-6.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姓名: 姜 磊

性别: 男

籍贯:浙江舟山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

篇8

软件培训机构由于没有腐朽的教学大纲的限制,所以教学模式比较灵活和实际制图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同时,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有时间经验的设计师,有些培训老师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教学效果较好。毫无疑问,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上要比高校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员可能认为高校的教学水平会高一些,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可以从计算机普及的年限来测算一下高校教师的水平。计算机普及是在1995年前后,由于windows95操作系统的出现,微型计算机才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高校教师也是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在这个时期接触计算机的,所以不要太迷信他们。而高校的教师大都是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熬年限评职称,熬成教授的老师不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就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学有些教师也是初学者。但是由于有了某某学校教授这一头衔,讲课就有了皇帝的新衣。高校的学生也因为以拿到毕业证为目的而不敢得罪老师,所以在某些学校中就形成了一些误人子弟的专家教授的生存土壤。

篇9

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一

__年暑假,我很荣幸来到职业学院进行山东省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这期培训中很多资深知名教授专家通过讲座、软件实训操作讲解、实地考察学习等形式讲授知识,20天的学习,让我每天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另外,本次学习汇集了全国各地兄弟职院的优良骨干教师,其中多半是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这也让自己的更多的机会去向他们学习并吸取经验,通过和他们交流,更多的了解了现在职院的改革动向与方向,也使自己的更透彻的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培训我们主要参加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筑项目管理实操、建筑前沿新技术应用和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分别学习了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教学改革、高职MOOC开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申报、教学相长——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法探讨、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认识、质量管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优秀传统文化与家风建设、建筑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BIM技术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型建筑绘图软件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等课程,并实地考察学习了潍坊市城市规划馆、潍坊市滨海新区重点工程、虞河生活城项目部企业实践考察学习等。

现就培训学习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训机构简介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坐落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建院30多年来,学院形成了“产学研一体,育人职场化,教产园区化”办学特色,已建成与专业相关的2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研究所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近五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服务销售收入10亿多元,上缴税金8000余万元,__年教师承担合作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培训效果较好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根据本院和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了教学课程,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始终结合着实操实训和理实一体教学,为提升学员提供建筑实践技能,重点培养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项目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精品课程建设能力;培养老师的建筑项目管理实操能力和BIM技术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能力;培训广大教师掌握最前沿的建筑施工新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等实际技能;锻炼老师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着力提升专业教师“双师”能力。从培训班学院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院的这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使学员培训后能够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改进教法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解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内容和申报要求,认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具备BIM技术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能力、建筑项目管理沙盘操作能力、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能力、20_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解读能力、专业建设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新型建筑绘图软件应用能力、掌握绿色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提升专业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一)明确职业教育建设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助理丁文利副教授讲授的“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通过讲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概要、转型升级要略、转型探索实践等三方面,结合习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使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职能等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目标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的是受益匪浅。

山东科技职院高职教育研究所主任王剑平教授讲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认识”,高职教育如今呈现蓬勃发展的场景,得益于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政策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经费物质方面的等等。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就必须走出一条深化改革、建设内涵之路。如何做好改革,国家层面来说改职业教育体系、改职业教育架构、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于我们职业教育人来说,改的就是专业、课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迎刃而上,敢做时代的先锋,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人大胆探索、用于改革,同时在改革阶段中,注重内涵建设,让职业教育不是空有其表,要培养一大批上的去,下的来,有知识,有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二)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新视点,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视窗,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为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结合专业的最新发展,指出一条创新之路。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员了解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研究,做好教学改革,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张桂云教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为例,提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

张教授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造价员等)的特点,对“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按照本专业的逻辑主线为工程施工流程进行介绍:承接建筑工程任务——签订工程合同——施工准备——编制资源计划与施工方案——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施工成本管理——竣工验收与移交。张教授对课程建设的主要原则,如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也进行了详细讲解。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赵军、楚仲国两位老师对我们进行广联达建筑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和BIM技术应用课程的实操培训,使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些比较先进的教学软件,这种模拟角色和比较直观、真实的教学软件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模拟游戏中更容易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不知不觉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能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也使我们思考、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山东建筑大学何文晶博士主讲的《绿色施工技术》课程,分别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绿色建筑评价及标识认

证”、“绿色建筑工作方案”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以众多的“绿色建筑案例”贯穿始终,使我们增长了见识,简单易懂而又理解深刻。潍坊学院的王丰教授讲授的《新型建筑绘图软件应用》,简单易学,应用性强,易于推广,为没有高深理论基础的高职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打开了一条建筑绘图的简单捷径。青岛理工大学的曲成平博士所讲的《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众多的实际工程案例,分别阐述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下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上大悬挑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三个方面,使我们很好地了解到现代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前沿科技,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影响和质量处理等方面,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开眼界。山东科技大学的刘冰教授,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诗词,为我们讲述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的王元华博士则让我们了解了产业房产的新概念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培训思考和今后的目标

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们每一个参训学员都受益良多,通过先进的、有代表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为我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建筑项目管理和施工新技术、新方法上开拓了视野,让我们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上得到提升。虽然只有20天,但我们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各兄弟院校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真是受益匪浅。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的提高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将这段时间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消化吸收,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把先进的教学实践方法、新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及时进行自我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二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

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 ,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 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四、力求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三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而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教研,这是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所困惑的地方,所以怎样做好网络集体备课作为网络教研的一特例便成为这次暑期培训的主要议题,特就此次培训的体会作如下总结:

一、网络教研能促进教研的高效

1、教研活动的现状

从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教研活动不能够非常流利的完成,整个教研活动成了教研员的一言堂,气氛不高,教师不能够积极的投入,教研活动效率低下。我们从中看出有以下问题:

(1)缺少交流碰撞,很难有所提高。

(2)缺少主动交流的意识,不能实现自主发展。

(3)没有积极主动地反思。所以改变教研现状便成了我们迫切的要求。

2、构建教研平台,打造高效网络集体备课

(1)网络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网络集体备课,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都可共同享用英语全册的优秀教案,这样既节省了老师们撰写教案的时间,又可以把大量时间用在对教案的整理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主备人教案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形成自己对教研活动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网络集体备课能扬长避短,从而发挥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次集体备课通过教师们的共同讨论,能够集思广益,达到共同提高,在讨论中,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从而较快较好的解决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非常感谢县教研室能够给教师们构建相互交流的教研平台,我们相信,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教师们在业务素质,思想境界和教学理论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二、课件制作为高效课堂的眼睛

(1)、课堂上课件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都深有体会,通过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时,所有的学生都很有兴趣的观看屏幕,认真的听讲,课堂效率会非常高。

(2)、课件的运用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

通过课堂呈现教学内容,不但使学生从听觉方面掌握知识,更给了学生们一个视觉的冲击,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课堂时间,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但对于课件有很多教师不会制作,所以这一直都是大多数教师所渴望的技巧,在中午,龙宝乾老师就如何制作英语PPT为我们做了详尽的解说,让我们对此有了大体的理解,以利今后的教学;县教研室李老师也不吝赐教,对图片的剪切与应用,录音的制作等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受益很大。

今后我将继续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总结学习成果,努力钻研,形成自己的特色教研风格。

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四

今天,听了临高县关工委领导刘春华和波莲中学校长王东伟两位老师做了关于家长学校工作理论知识以及经验介绍,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但还有改善的空间。对于家教方法,有很多观念我很受启发。

一、心为物役,道所不载。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现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诱惑,电脑、手机、网络,孩子爱玩,大人也爱玩。如何控制这些诱惑,我们大人要做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怎样,我们应该先怎样。陪她学习、读书,陪她游戏,陪她娱乐。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监工!

二、正心、正行、正思、正能量

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将正确的思想注入他们的心田,并让正直在他们心里生长、生根、发芽。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即已经被取代的思想品德课本,虽然都是以灌输为主的内容,但那时候从里面知道了好多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所谓德行的教育真的应该是德育为首。我们应该用多赞美的方式,相信孩子们的潜力,唤醒孩子心中的正能量。我们班的纪律有些松散,所以这学期,我比较严厉。好多孩子有转变,比如王丽妹同学,在课上能够少接话了;王小波同学,据说一向不交作业,这学期几乎没有一天交作业。可是,有的时候就把握不好度了,微笑、赞美少了点,谢谢两位老师这个时候提醒了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意夸奖和激励孩子们。

三、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

我一直认为我们做教师的要关注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不看眼前的1分2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比考试成绩要重要的多。王老师所讲的“追求卓越精神”我想就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吧。其实,我一向知道女儿不追求卓越,凡事不争第一,差不多就行了。我也没觉得是不对的,但现在想想该追求的还是要拼搏。

最后,用两位老师的话自勉: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福不唐捐!

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五

7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有幸参加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史老师的有效提问,也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提问的艺术.主要是通过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我们教学中的难题.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了解设计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有效提问的策略.再就是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孟凡军老师给我们讲的“对当

前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的思考”,孟老师主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三个方面谈了他的思考,最后设半个小时互动时间,各位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困惑,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在共同探讨中,每位在做的骨干教师,都积极发言,参加讨论,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课堂氛围,孟老师的思考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篇10

高职装饰专业应注重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有 “善设计,识材料、会施工,懂管理”的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大专层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省内各大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如工科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文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而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凸显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特点,就要把我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优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在依托土木系的大环境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于施工技术这块有突出优势,为把这个优势转化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对《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这门课程下大力气研究,把它努力做成一门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是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而且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构造和施工技术关系紧密,以及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独特性,是强调“职业能力、应用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接受知识困难,掌握知识少,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差,教师上课困难。而且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与真正从事施工现场有较大差异。为了响应学校“积极开展课改,建立一堂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的号召,把《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做有自身特色,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程,笔者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拟对《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课进行探索、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设想

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改革《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现行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装修案例做课题,课堂按图施工为教学内容,采取在施工现场先操作、后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得来。我系现行教学计划中规定:“在一学期内,先在教室内讲授《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理论知识,后集中3周时间在实习工场进行《工种实习》实践教学。”这种课程教学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几学年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3周的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凌乱,是局部施工,且与市场上施工内容脱节,学完后并不能够马上成为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在公司进行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而前面12周的课堂理论教学等于浪费时间,从而造成了本专业特点不突出,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现有的两段式教学融合为一个整体,将教室搬在实习工场,实行现场教学,在一学期内按图施工并结合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实际专修项目为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先实际操作演示并讲解,再让学生操作,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并请装饰公司中的高级工协助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该实际工程。专业教师选择一个一学期能完成的家居装饰工程,在施工实训场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装饰施工的先后顺序,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设计施工进度,并对本阶段的建筑装饰构造和施工理论进行通俗的讲解,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示范,接着将学生按实际工作量分组后轮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专业教师、实习教师和高级工进行施工指导,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再集中并总结、讲解系统理论知识。用同样方法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按“水电工布线、排管――瓦工铺贴――木工制作――油漆工涂裱――水电安装、油漆工修补”的正常施工工艺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直至完成该项施工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限定工期进行装饰构造和施工技术技能比武,奖励优秀,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各工种之间的搭接与协作的重要性、施工的连贯性等,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材料施工到基层上,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施工后装饰效果的好坏又能很直观地启示学生:材料是体现设计思路的重要环节,而施工工艺的精湛更会为精美的设计锦上添花,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材料与施工”的有机统一。将《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三门主要课程联系起来,可以实现“技术型、应用型、具有大专层次的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更快适用社会做好理论、基本实践的能力准备。

二、教学实施设想

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合适处理实习成果,是《装饰施工》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要很好地实施本计划首先要有足够空间。我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主体的国家级小型项目实训基地已经立项,配套措施已逐步到位,并有实训楼和室外实训场,但做为装饰专业的施工实训有其特殊性。以高职装饰专业08届2个班为例,需要同时提供2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毛坯房,两室之间不要用砖墙隔开,墙面均为中级抹灰。每套毛坯房可以根据实际适当缩小面积,至少需长8米、宽5米的场地,两套估计需宽16米、10米。考虑连续三届的实践教学,在施工完成后有半年作品展示时间,在这期间可以进行《室内陈设设计》课程实训。在下届学生上课时将所有室内装饰拆除,在空间内重新进行下一轮实训。

教师要求:每个一室一厅实习工地上,除专业主讲师外,还需实习工场配备不同工种指导教师1―2名。目前,师资力量已具备,工种指导教师配合专业教师的安排,完成等分工作量及界面,完成用工分组,完成操作示范、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施工准备、实施施工,进行验收直至完成每个任务。施工成果处理:施工后的成果,实为教师与学生一学期辛劳所得,应该存留半年。一来可以给学生以成就感,二来可以给来检查及参观学习者以实物展示,三来可以供下届学生学习。直至下一届即可拆除,重新利用原有建筑场地并进行新的一轮实践教学。

我们可以与建筑工程专业、环境艺术专业配合开展实训,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学期做建筑工程施工时将一室一厅的实训房间砌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室内、外进行装修,完成后环境艺术专业提供室内设计图纸或周边环境的绿化实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