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篇1

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练、布置文艺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育人的引导者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是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使其通过合作获得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而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甚或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善于发现问题,写作日记。又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也可得到发展。

篇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使用,它成为国家之间沟通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英语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分析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来探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所处地位。

一、中学英语教学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类学习,所以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教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作为交际手段的一种能力,并且能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的原则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内容涉及到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正确理解并且善于运用这些原则,对教师处理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活动,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正确处理中学英语教学中诸多问题,必须掌握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

英语学科是中学基础学科之一,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通过基本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还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要健康并且与时俱进,蕴含着思想道德的因素并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成稳定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

2.侧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原则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必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出发。中学阶段,英语的学习主要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精讲知识,通过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

3.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在教材内容的讲解,听说读写的训练等方面使用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身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母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内容或者教师运用英语解释不清的问题,可以利用母语进行适当的讲解。

4.积极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二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从教与学的矛盾出发,英语教学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地位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他们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文主要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在课后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方面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指导作用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已经从过去的权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英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也都随之出现了变革。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解学生,精心准备每堂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方式的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的指导等方面。

同时,教师要将英语的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先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具有情感价值的人,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继而又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2.教师在课后的指导作用

课后的指导作用也是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学生的预习指导、复习指导、课后活动指导等方面。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为课上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英语新课程中模块的出现更要求教师要发挥其正确地指导和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预习成果的高效化,促进学生发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的课后复习和学习同样重要,课后复习也是课后反馈的一部分,对于课堂教学中不理解的知识,学生可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的复习指导也发挥着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制定好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学期的复习计划,完成复习目标。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教师应采取查缺补漏、对症下药的办法。教师可指导他们查阅语法书,多做练习,阅读英语读物等。

英语课后活动主要包括朗诵、讲故事,词汇比赛、英语话剧等等这些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使学主动地学习,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对课后活动的指导,可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教师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方面的指导作用

不论课上课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贯穿在学习的始终。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说:“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这要求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对学习的态度,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端正学习态度,并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正确的看待英语学科,可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指导作用

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身心发展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思想的影响,他们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程度也不同。人对自身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自我监控能力。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可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动机和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它也是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终身学习能力。所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基础发展需要,有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方面的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方法,并能形成一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晓云.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新课程导学,2011(8):54

篇3

一、当下教育事业要求下的教育工作

1.教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热爱和学生,把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作为己任,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在热爱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忠于自己的教学事业,坚持用自己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具备清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随时随地的做好为学生、为教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不断的参加学习或自我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巩固自己的语文功底,成为教学家。

2.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新理念,把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让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主体上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向提出的新规定,并始终坚持这一教学方向不改变,根据教学新方向的具体内容重新设置课堂教学,沿着新的教学方向不断发展。

3.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和发扬创新精神,利用当下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来对课堂教学做出新的改变,使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展开教学,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比教学结果更好的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间的对话和交流,坚持采用合作、探究、自主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具现实意义。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各种地位与作用

1.知识的传播者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首先是初中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播者,起着传播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所谓的知识传播者,就是指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具体的内容,为学生讲解中国古往今来的一些语文文化,把学生带入语文世界以后再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语文、学好语文。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拓展和巩固自身的语文能力,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所能所会的语文知识如数的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渐拥有较强的语文基础。

2.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设计者

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肩负管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对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对课堂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及时的处理,维护好课堂的应有纪律,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管理保障。此外,语文教师还是初中课堂的设计者,起着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等的设计作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进行有效教学。

3.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不仅是初中语文课堂的传播者、管理者和设计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起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作用。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良师,有效的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益友,同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和对初中语文的独到见解,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对话桥梁,经过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问题和不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沟通和交流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语文见解进行启迪,有效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初中语文。

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功能发挥

1.以情境教学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发挥教师的课堂设计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研扮演好课堂设计者的角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来为学生营造不同教学氛围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进一步的领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发挥设计者作用的一种体现,是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设计的一个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心尽力的对课堂情境进行设计,帮助学生有效的感知课文,进而全面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效果的目的。例如,语文教师在开课的时候,可以采用讲故事、播放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为课堂设计一个好的开始,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让学生对相应的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便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加大课堂巡视力度,发挥教师的课堂管理作用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始终停留在讲台上一味的进行讲解,还应该时不时的走下讲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课堂中的违纪行为进行制止,发挥教师的课堂管理作用。课堂巡视,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促进教师管理作用的发挥,为课堂秩序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课堂巡视还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课堂巡视行为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是加强师生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友谊桥梁,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成为良师益友。

3.指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发挥教师的传播作用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最好是在课前就向学生指出课文的重点之处和学习该课的目的,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经过这一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指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教师传播语文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发挥教师传播作用的一个表现。只有明确了教咪表和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只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到了实现,才能证明学生真正的学会了课程内容。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教学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遇到挫折或不幸的时候,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豁达的情怀的这种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如“学完这一课后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见解”等来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这一课的内容。

四、总结

总之,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参与者,扮演者传播者、管理者、设计者等不同的角色,起着传播语文知识、管理语文课堂、设计教学内容等主导性作用。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下,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加强自身的语文能力和教学素质,确保资金及的教学地位;以新的教学方向为依据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创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只要语文教师在初中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定位明确了,初中语文就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01-02

英语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落后的英语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以“教师要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偏离

1.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内容过于繁多,过于死板,学生缺乏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占主要地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是纯粹的听众。在现代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也认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但在课堂中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很多老师总是按部就班地依据固定的教材安排教学进度,决定教学重点,就连课后作业都是依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虽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答,但教师的这种主导几乎完全覆盖了学生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基本没有空间发挥他们的自由意见和自主思想。

2.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内容过少,过于笼统,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学,致使教师主导作用缺失,从而导致自主学习成了“放任自流”,例如,有的英语老师课堂上只提一两个供学生自学的任务或问题,然后就放任学生自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缺失了。这样的自主课堂,真的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了吗?很显然,教师引导得过于笼统、过少,使学生无法真正的掌握所学内容,更别提思维得到拓展了。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的实践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和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科学的教导和辅导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发挥,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呢?(1)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英语的课堂更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教师要学习新课改精神,改进旧的教学理念,要摒弃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倡“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充当课堂的导演,把握课堂的方向,多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教师的主导地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上,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较全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出发点,结合三维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成为主体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所关心的、所感兴趣的内容,尽最大的努力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用心地去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美好;其次,要多了解学生的喜好,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创设课堂活动,使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最后,把听、说、跳、唱、竞、玩、演等引入课堂,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4 Unit4 Body language这一单元,可以把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来个竞赛型课堂,表现一次均得一分。另外,让小组讨论“Ways of communicating”,在了解body language的过程中,让学生来表演动作,其他同学竞猜,这样的一节warming up的课堂,生动而富有吸引力,不仅能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课堂,而且能够让学生快乐又轻松地学习,所以,老师主导得好,不仅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能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篇5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70-01

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校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校长的思想观念、学识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校长的思想观念,即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和作用。

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上的、高层次的方法。校长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并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观念主要影响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则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学生。由于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校长的教育思想统帅着整个学校,是学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办学的特色。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人的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校长思想观念的更新,即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这是一个办学的理念和方向的问题。校长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才会有力度,才能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素质教育带入21世纪。为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校长要努力学习,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把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正确认识自己在指导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校长的教育观念反映了校长对培养人的理性认识,其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校长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要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付诸实施。同志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是不起作用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的办学思想,工作思维,价值取向,只有被教师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办学的灵魂和统帅,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校长的学识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抉择。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的高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决定了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为此,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加强给自己“充电”,电足了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时时刻刻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指导好学校的素质教育。

校长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其自身的学识水平极为重要。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也说出了校长的学识水平、管理技能等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基于此,校长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校长,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要高瞻远瞩占领教育理论的制高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广阅博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么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成为一个有威信、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正所谓: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素质教育,校长有责。校长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学识,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准与新姿态,素质教育才会有新突破和高质量。

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 全面发展 德育 智育 美育

一、体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既能作到锻炼体魄,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又能做到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一)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友爱,互尊互帮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由于教材与课堂组织形式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参与练习和与他人的密切配合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这是从客观上创造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先决条件。使他们做到相互合作,尊重与帮助,相互探讨与学习。时间一长便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态。例如:篮球战术的掩护练习,需要二人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意识中存在共同点,这与平时长期的精心训练与交往是分不开的,只有存在相同的意识,才能做到掩护战术的成功。

(二)培养学生的共户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

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感的身体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身体练习中自觉克服个人英雄主义,依照整体的共同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整个集体及整个运动的需要。只有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才能做到每一件事。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在思想上起到根本性的良性变化。

(三)体育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体育课教学,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平时的多看、多学、多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的某些变化。中长跑是学生比较惧怕的项目,尤其是女学生,在这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去劝导,教给她们呼与吸方法,摆臂的幅度,以增强她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社会发展

体育运动意味着竞争。而竞争与创新意识是紧密相联的,没有大胆的创新就意味着竞争的失败。奥林匹克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把“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盛会的口号,认为这就是竞争精神的体现。观其表面,他是说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快、高、强),究其内涵,他则提倡这种“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赶超别人的精神”,这种竞争正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

二、体育可以促进智育的发展

智育的高低除了先天遗传外,还需后天各种形式的诱导和开发,而智力的开发取决于未来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社会是知识密集的社会,是高智能的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从事体力劳动,但体力劳动也是需要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科学知识(比如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而充沛的体能则是智能开发的重要物体基础。

(一)体育锻炼(或体能训练)能增加体质,增强抗低能力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强健的体魄,特别是健全的神经系统,更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逐步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兴奋性和灵活性得到改善,从而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更加准确、快捷、强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得锻炼者肺活量增大,能够吸入更多的氧,保证身体代谢交换的需要;使心肌变得发达,心脏泵血能力加大,血液运输能力增加,血液循环携带足够的营养物质来保障人体各部组织的需要。身体肌肉量的增大,使得人体储能(ATP)能力加强,等等这些,足以保证大脑由于长时间工作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和氧的充足供应,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轻松地学习和工作。

(二)体育不仅能使人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还能促进人脑发育增加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

1.随着体育技能的形成与掌握,受教育者则表现出学习能力增强,体育锻炼方法恰当,自然而然地使得体能提高了,人体的各种机能也得到完善。通过体育教学以及业余的或正规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智能的发展。

2.随着对学校体育这门课程的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它使学生经历了“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使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而体育文化素养的内含是很丰富的,体育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历、品德、体能的发展,这是教书育人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学校体育应注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三、体育能够创造美

(一)体育能够塑造人体美

众所周知,经常运动者,身体会随着锻炼发生很大变化,男性身体肌肉发达,强健有力;动作刚健,敏捷充满阳刚之美。女性则体态丰满匀称,姿态婀娜,柔之美中带着矫健。追踪溯源,很早前就有通过身体活动来塑造美的好传统。

(二)体育更能美化人的内心世界。

1.运动时产生的机体舒适感,可以带给人活泼舒畅的情绪;比赛场上的欢呼雀跃,奋斗拼搏,让人激动和欣慰,受教育者通过锻炼感受到运动所具备的魅力,了解运动的艺术美,了解了真正运动者所应具备的精神美和意志美。使他们更加刚毅、自信、纯洁、开朗、大方。

2.在体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创造好的氛围,以配合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使其身心更加健康,性格更加积极、乐观、刚毅,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就具备了“美的因素”,从而使其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篇7

1.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

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实验可让物理现象集中地、突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正确而稳固的物理知识.

2.实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代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实验在教育中的地位.美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接触自然和实验,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探索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科学意识.

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还必须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物理方法.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只有重视实验,不断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D(〗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讲大气压时,先表演“倒杯盛水”、“注射器活塞提重物”的实验,再讲大气产生压强,并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讲静摩擦时,先做“筷子提米”实验,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筷子能提起米来?”这些实验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中的许多重难点知识,配合恰当的实验,即可化难为易.例如并联电路总电阻大小与两个并联的电阻大小关系,如果不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理解,用实验演示后,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3.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

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

4.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

成功地做好一个实验,本身就富有启发性.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先让学生观察快速转动七色板,学生自然认为是白色的,当停止转动时,学生就会大吃一惊,再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的实验,能启发学生得到白光是由哪些色光组成的结论.

5.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

许多实验都涉及一些基本物理量的观察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同时掌握一些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仪器、工具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的技能.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才能完成.

6.培养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假如,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看他在做些什么.”科学实验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它不仅需要收集资料和从事实验,而且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任何实验都应该首先做好一切准备,按程序进行,要既细心又大胆,既动手又动脑;要养成尊重事实,不凑数据,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7.增强记忆效果,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实验学习知识,学生印象会比较深刻.对于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习和记忆,听不如看,看不如自己动手做.有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学生甚至终身难忘.

实验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科学的抽象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抽象便没有科学,然而抽象思维又必须以形象思维作基础.没有足够的物理实体、物理现象等为依据,就不可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具有进一步探索物理规律和在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力.

8.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助于学生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完整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给不同层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肯定;对于成绩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实验,抓住他们在实验中的闪光点给予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品赏成功的喜悦.

篇8

由于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意增加学习内容,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新教材相对应旧教材作了很多的变动,很多老师担心被删除的内容会在中考时出现,所以,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删除的内容又补充到课堂上。比如,在学习CO2与CO有关知识的时候,有些老师将CO还原CuO的反应补充到课堂上讲;在学习溶液有关知识的时候,甚至把溶液降温而析出的晶体质量的有关的计算题也搬到课堂上讲。事实上,有些知识是不作要求了,有些知识作为学生的了解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而已,如果强行的让学生深入的学习,就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有意讲的少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以自己为中心,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常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器,这样做的目的就希望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能取得好的分数,但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探知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而是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但很多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少讲,就是完成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硬性的只讲15分钟,不管学生是否明白,都不讲了,剩下的时间就给学生做练习。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精神理解上的错误,学生没有搞明白,怎么能做好练习呢?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半堂课的讲解是不够的。比如,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物质的溶解度及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等等的知识,如果不深入的讲解,学生是一团雾水,最多了解一个大概。事实上,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讲多讲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要为了形式而不切实际的教学。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时候,并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既然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总不能吝啬帮助吧。

三、探究被泛化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所大力提倡的,新课改也并没用完全否认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而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式教学。但是,很多老师片面的认为,新课程教学就是探究性教学,每堂课都要探究,一切为了探究而探究,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学效果与预想的相差很多。

四、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事实上,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帮助又相互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可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形式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他们在课堂上,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一下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就做自己的事了,结果造成很多学生无事可做,甚至出现相互追逐嬉闹的情况。事实上,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益的竞争机制,否则定造成某些学生无事可做。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不能只关心小组的学习结果,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否则,某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可能只靠成绩好的学生承包了。

合作学习,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也应该是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平等的参与到学生之中去,这样能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厚,教学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篇9

学生观指教师对学生总的看法。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评价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科能力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是必然的。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这些差别的造成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同时应坚信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学好历史的基础和潜能。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是否能成为有用之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那些历史学习中的所谓“差生”,教师要更耐心,更体贴,通过生动讲述、细致分析、耐心引导和热情鼓励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当然,面向全体绝不是“一刀切”,不是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恰恰相反,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分层次地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充分开发,使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更快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科安排教学活动时应思考的首要问题。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来开展,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其次,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由死变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布阵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并具有调控讲课节奏和课堂气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篇10

数学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师由传统的教师角色向现代教师角色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下,数学教师要做到:由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数学知识的促进者转变;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向数学教学的设计者转变;由数学知识的灌输者向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因此,作为新世纪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师要真正理解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个理念正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数学思想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之一。所以说,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教好数学,不仅仅要丰富自身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想!中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更新心理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心理观念。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三)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格

首先,课程改革中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型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为学生竖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一)数学教师应是一位主动的认识者

任何课程改革运动,都有其产生的缘由,而且这个缘由往往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原因促使的。数学教师在一次革新酝酿之前,就应该对即将发生的革新有充分的认识,懂得革新的发生可能是来自哪些方面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数学自身的影响和教育的原因等。如果在革新尚未进行之前,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些促使数学课程改革发生的原因,那么在这次革新真的来临之时,教师才不至于感到措手不及、迷惑不解或对革新发生的必要性还心存疑虑。总之,数学教师不应是课程改革中被迫去接受和认识革新的被动者,而应是一位心中有数的主动认识者。

(二)教师应是一位积极的学习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指导出台后,有关部门就要组织所有参与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向他们详细而系统地阐释本次革新的理念、目的,新标准或新方法下的教材处理等。数学教师的培训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传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同样的新课程在编制者的眼里和教师的眼里是很不一样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目标、方法、标准、教学、评价等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实施中的新课程的质量。因此,在这一阶段,有关部门要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引起教师自己对在职培训中学习的足够重视。

(三)教师应是一位热心的建议者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编制阶段,数学教师应有机会和数学教育专家共同进行数学课程的编制,并在编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革新课程和教材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针对课程编制组编制出的“征求意见稿”、“试用稿”等书面材料,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体验,热心参与到课程编制中。只有这样,编制出的课程才能更适合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日后的课程实施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