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0 21:4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德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德教育

篇1

小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对孩子美德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的老师,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场所。孩子从幼稚到成熟,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家里,因此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依然观念保守落后,没有充分的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自己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学习,让老师对孩子加强管教就可以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努力的为孩子为家庭挣钱,让孩子吃好穿暖,仅仅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孩子传统美德的养成,家长把教育培养孩子传统美德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校老师,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历史上有很多蒙学教材,以伦理道德为主要的内容。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营造好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孩子从小培养成一个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

2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在平时做家务的时候,或者是在吃完饭后,或者是在和亲朋好友串门的时候,以及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充分的把握好这些时机,然后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很多小孩子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米饭或者挑食,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教育孩子米饭的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应当学会节约粮食,另外还要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会导致营养的缺失。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学着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劳动,知道劳动才会有收获,培养出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个动作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小孩子都喜欢玩儿,尤其是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果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会乐于接受。例如:当孩子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他就会对此产生好奇,那么家长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孩子,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带着孩子参观具有传统美德内容的名声古迹或者博物馆,如果孩子对书籍感兴趣,还可以帮孩子买书本等等。旅游是一个很好教育孩子的机会,既可以让孩子学习为人处事,也可以让孩子打开眼界,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让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4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孩子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也就是在家庭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规范,想要怎样教育孩子,父母本身就必须具备那样的品质,比如艰苦朴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待人等等。通过家长的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长期的影响就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品德。如果家长自己都经常说谎,并且让孩子发现了,那么孩子也不会听父母的教育,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另外,父母应加强自身水平的修养,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足,为给孩子打造出适宜的环境,为提高效果,作为家长,不能固步自封甚至沉迷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应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汲取新鲜知识,摄取新颖观点,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和惯性思维,父母不仅可以能推动家庭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小孩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应该对每次教育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美德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目的,让孩子成才也是父母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这个环境,实现真正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

5结语

作为父母,应当学会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重视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作者:白凤梅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

[2]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04).

篇2

很多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教育者的身份,多数家长都认为花钱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自己的责任只需要让孩子,吃好,穿暖,物质上一切高标准,从不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把自己的置身于孩子教育之外,扮演孩子教育的监督者和检查者。这种只重视学校教育,把所有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的观念,是对教育含义的片面理解,是主观的、不全面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国家,早有孔子就主张以家庭伦理为宗旨实施家庭教育,使之转化为社会公德。历史上各类蒙学教材,也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从很多成功家教范例看,无不都是坚持德育为本的。如:“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幼童,在家庭环境中营造尊老爱幼的家风,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堂课。要搞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还改变家长,通过班会,茶话会,家长访谈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提高认识,使家庭教育这一短板得以弥补与学校教育共同进步。

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先接触的社会,父母的心理品质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子女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率先垂范。古人云:“儿子不孝,孙子来报。”意识是说,做儿子的现在不孝敬老人,将来他的儿子也一定不会孝敬他,这种事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应以身作则、自我实践。如果家长自己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就会使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久而久之,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反之,如果家长自己言行不一、碌碌无为、目无尊长、见利忘义等,就难以使自己是言教有说服力,反而为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家长只有以自身模范的言行去教育孩子,才能激发起孩子对传统美德的美好情感,家长对其进行的传统美德教育也就能够化为孩子的美好道德。

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随机性”。例如:在家务劳动时,或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或是在走亲访友中、或是在游戏娱乐中,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比如:儿童吃饭,碗里的饭往往吃不干净。这时应该及时抓住时机,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背给他听,教育孩子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加深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很大作用。通过劳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光荣,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第一需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影响孩子最深,最先的是父母,孩子是模仿起步,孩子从出生就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这个成长经历父母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为孩子塑造人格品质,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四、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往往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并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相结合,使孩子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比如:假期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参观富含传统美德内容的名胜古迹;购买有关书籍和孩子一起看等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家庭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能使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大、更佳、更优的效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做好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可心,王圣祯.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

篇3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于现代生活环境的优越使学生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滋生蔓延,传统美德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美德观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必须先使教师的身心散发美丽的气息。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确立新的德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学生的美育观

(一)学美德

1.自娱自乐培养兴趣

(1)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优势

我校的年轻教师多,综合素质好。所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开展“为美丽国学安家”活动,如:经典舞蹈班;经典唱诗班、朗诵班等,使国学经典曲目在学生自由自乐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国学经典成为快乐的一部分。

(2)利用优秀影片

通过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再现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经典故事,让学生感悟到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经典成为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快乐。

(3)在读书活动中进行传统情感教育

如:师生同读一本书,周末开展师生读书感悟,或假期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开学初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

2.引导提升感受乐趣

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育。对于传统美德的教育应该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载体,在润物无声中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中使之得到提高,包括阵地建设:小喇叭广播站、黑板报、班队会、小记者站等结合学校的各项实际工作,积极主动地抓好阵地建设;同时,抓好特色队伍:学校的舞蹈班、唱诗班、小记者站、农民画班等,在喜闻乐见中陶冶情操,培养乐观进取的完美人格。

(二)行美德

找个圈子锻炼自己。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个正确的圈子,然后想办法融入其中,并努力汲取其中的正能量。我校在践行美德活动中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给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圈”。

1.自我设“圈”,锤炼自己

班级是学生最自由的活动“圈”,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圈内可以自由彰显个性。激励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达到“自我目标”的培养目标。如:我校安排各个年级创作班歌,制定班训,制作班徽,模仿教师“十不准”制定约束自己的“我的十不准”,教师协助学生制作自己的档案袋,随时将自己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记录反思,并认真填写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我的言行代表班级形象,代表学校形象”。开展“寻找最美学生”“这样的行为你出现过吗”“走进你最爱的人”等活动。通过班队会活动,使各项活动得以落实完善,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点点滋润学生的心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跳出“圈”外,考验自己

当美好的行为已经设定到学生内心的时候,必须再给学生打一剂强心针,让初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的放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跳出“圈”外,走向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证明现在的自己是一个集德育、智育为一身的好学生。

(1)充分利用学校大型活动

如:家长交流会、运动会、学校的文艺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在传统美德展的家校联谊会上,学校的关工委秘书处只负责出台总体会议活动方案,然后把方案下发给各个班级,由各个班级主动相互协调分配任务,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长负责相关的活动角色。这样的安排即使各个班级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和发扬,由能使学生能看见自己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使美德在不经意间深入生活和学习当中。

(2)走向社会,组织献爱心活动

每个月每人要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并记录在班级的好人好事记录册上。在班会课上,做了好事的同学要谈感受,在班会上表扬。每学期每个班级都要组织一次大型公益活动,比如,走进敬老院、走进黄牛基地、走进蘑菇基地等,去践行自己的美好行为,去感受家乡的巨变,增强家乡荣誉感、自豪感。

(三)评美德

为了触动美德行动时时处处闪光,我校在不同时间段,如:周、月、学期都评出了“文明带头人”“文明小星星”等称号,树立榜样,以榜触行,并不定期地颁发奖品和奖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

三、让美好的心灵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舞台上舞蹈

篇4

1.爱的情感的培养要从幼儿爱周围的人开始,让幼儿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渐渐懂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如和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当小朋友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有小朋友不慎摔倒了要扶起来;不争抢玩具等。让幼儿的美德教育沿着知—行—做,逐步培养。

2.培养幼儿对父母、教师、周围成人的爱,从尊重成人劳动开始。在幼儿园,组织幼儿观看伙房炊事员叔叔、阿姨为自己精心制作饭菜的情景,开展“叔叔阿姨真能干”的主题活动,使幼儿明白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他们的工作是为了让小朋友身体更加强壮,使幼儿懂得尊重成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3.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组织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进行升旗仪式,教唱《国旗多美丽》,让幼儿通过电视录像观赏美丽的长城、长江、黄河、天安门……使幼儿真切地看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当孩子们唱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大中国是好大一个家,我们永远爱着她”时,爱祖国的情感溢于言表,中国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4.幼儿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是美德教育的重要一点。“爱鸟周”、“节水日“、“植树节”等节日主题活动是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有句格言为: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家园携手,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比如,学会礼貌用语、卫生习惯、合作意识等良好品德。这些行为习惯不是一时的说教,而需要承认循序渐进的培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5

我要说的第一个方面爱——爱家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可是他们真的懂得怎么去爱么?我的爱人几乎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地,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可以说孩子是我一手带起来的,一个家庭所有的活全是我一个人完成,还有我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无意的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中来,除了整理自己的玩具以外还会让孩子帮我刷刷碗,洗洗菜,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其实开孩子是洗不干净的,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妈妈的辛苦,让孩子心疼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蛋糕,刘俊彤就不想吃了,所以她就把蛋糕故意扔到了地上,然后一脸卖萌的和爸爸说:“爸爸,掉地上了”,我和孩子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把蛋糕捡起来,把沾到地上的一面用小刀一点点的削掉,然后就给孩子,让她继续吃,后来孩子爸爸在网上找到了贫困山区的图片,让她看看那些没有蛋糕吃的孩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又找了一些爸爸工作时的照片,工作的环境,看看爸爸在外面都做什么,感官上体验一下父亲的辛苦,感受一下还有很多孩子生活的很艰苦,让她知道现在生活的不容易,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浪费食物。我想说的是,不要怕把你的辛苦和你的不易告诉孩子,觉得是不是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其实孩子是真的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能接受,也能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成长。

我想在座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拔尖,能在学校表现优异,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很好的前途,那么怎么样能让孩子学习好,可以说是很多家长都困惑,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爱老师。老师在孩子一生所起到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深的理解作为老师的不易,也能理解作为家长得期望,我记得那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每天睡醒了就会大哭,咱们幼儿园的老师每次都会抱起来哄孩子,回到家里我就问孩子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什么,老师每天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什么,老师都会为小朋友们做什么,孩子说的并不全面,我还要提示、补充,然后对孩子说“你一哭,小朋友们就都醒了,还没有睡醒,就都吵醒了,那是不是都得哭呢,老师能抱过来么?老师每天都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多辛苦啊。”其实孩子当时并不能很理解老师的辛苦,但是只要是妈妈说的,那就是对的,那就要听,所以慢慢的,她就能知道,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平时我家刘俊彤在幼儿园帮老师摆水杯,摆鞋子。

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只是在幼儿园,只要不淘气,不挨欺负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在学习一些知识,也要上课,还有一些习惯的养成。那么听老师的话,她就会注意听讲,对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妈妈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任何一位老师的不好,可能这位老师有这样或者那样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都会倾囊所受,都会对孩子付出真心,你的观点,可能就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最要不得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爱他们的老师,理解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

篇6

1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

以下几方面。

1.1崇尚伦理道德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

1.2注重人文理性

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重视人的精神存在,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1.3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1.4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当前社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篇7

感恩是每一个公民都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懂感恩,缺乏感恩之心。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一俊遮百丑”,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有什么物质上的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如此种种,便造成一部分孩子唯我独尊,随心所欲,认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当然,丝毫不懂感恩。

笔者曾任教的高2001级五班学生董某,自幼父亡,寡母一人抚养十分艰辛,中日合资依之密公司老总欲支助贫困生,学校团委推荐了董某和高2001级4班学生张某受助,依之密公司老总每年全额支付两人学费,并且每月给予学生生活补助每人160元。董某同学从不主动给支助人写感谢信,在笔者的再三提醒下才写只言片语;而且每次领到钱后,都会大手大脚花掉,要么请同学们吃饭摆阔,要么买衣服买化妆品打扮,在母亲面前颐指气使,态度嚣张,甚至埋怨母亲没有能耐,让人感觉她不是一个贫困生,而是飞扬跋扈的富家小姐。而张某同学则经常溜出学校去上网打游戏,而且有抽烟喝酒的恶习。高2005级10班学生刘某接受了渝北区一位部门领导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并考上一所本科院校,这位领导为该生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高兴,邀她去家里玩耍,还设宴祝贺她,但这位学生始终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始终没有表示感激之意。

笔者本人也曾遭遇过施恩不得报的尴尬,笔者曾任教的高2007级8班有一位成绩较好的贫困女生杨某,有两次因为生活费没有着落,笔者曾支助了她200元,而这位女生对笔者不但没有感激之意,而且见了笔者连招呼都不打,毕业后也不曾写一封信,不曾打一个电话。高2010级9班学生谭某在高考之前找笔者借了200元钱,之后再也没有露过面。类似案例还有多例,这让作为教师的笔者颇为心寒,也让作为教师的笔者从心里反省:我们是不是太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商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感动,不懂感恩,不懂爱和被爱?

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彼此之间冷漠相待,缺乏人文关怀,这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弛,相去甚远,结合中学生的现状,实施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个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2004年4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小学生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搞好这项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而弘扬和培育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重点。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中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崇尚感恩,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佳话,如“饮水思源”、“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知恩不报非君子”等,所有这些都是倡导感恩,这样的古训并不是不为当代的中学生所知晓,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也许记得非常熟练,只是,这些古训并没有融入他们的精神,没有渗透进他们的血液,而一群不知感恩的人是不足以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弘扬传统美德,这样,既能使他们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又能使他们明白为人处事之道。

篇8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美德在物质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社会群体日益漠视了传统美德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这些道德沦丧的事件委实让人痛心,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校园自杀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无不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道德教育缺失有关,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下的传统美德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精华集中体现了古圣先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这些文化珍品可归纳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最后浓缩成两个字---“道德”。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治国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一贯遵循的原则,祖先教导我们要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无德的人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针确恰恰是智育为先,忽视德育教学,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思想,几十年来,从社会导向到学校,然后到家庭。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只重视了教书,重视升学,而忽视了育人,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让人们逐渐沦丧了道德的底线,所以今天我们从孩子们身上越来越看不到仁爱了,社会也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的不和谐因素,现在的孩子有学历没能力、有教育没教养;个子在长,体质在降;经济在长,素质在降。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

《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就在一个“孝”字。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看教育的“教”字,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文”就是在告诉我们先有孝后学文,才叫教,不孝不教,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学的东西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人生五伦孝当先”的说法,传统美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孝”入手,以孝为根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这实质就是教育孩子感恩报恩的思想,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他懂得孝道的同时,自然也就明白了“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道理,进而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有仁爱大爱的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孝门打开了,万善之门就全开了。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藏中的瑰宝,《论语》《孝经》《道德经》《弟子规》等经典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源泉,孔孟之学以“仁义”为根本,老庄之言以“道德”为宗旨,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的用来纠正青少年思想错误倾向,引导孩子正面发展,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教材。校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培育未来国家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能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营造道德文化氛围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极力营造传统美德浓郁的学习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温馨旋律中陶冶心灵。国家应把传统美德教育设计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安排适量的道德教育课程。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能够把这些经典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学习和力行的话,那么今天这些让人头疼的德行教育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篇9

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而闻名世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 世纪,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师应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教学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抓住课堂教学契机,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挖掘教材、不失时机、言传身教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帮,崇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优良的传统美德。课文的内容就有许多传统美德的题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隐含的传统美德因素,并结合英语的日常用语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例如:教师可以用问候语:“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Excuse me”等使用频率较高英语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同时,作为教师在上课或平时说话时所用的语言要有礼貌,“身教重于言教”。根据学生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带着愉快的情绪进入课堂,举止端庄文雅,言谈谦逊和气,不挖苦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寓教于乐、灵活多样、情感沟通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在讲《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4 Section 2“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搜集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的资料和信息。同学们积极响应,在课上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先恐后,不少同学还从网上下载了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供其他同学欣赏、评析。通过交流、评价同学们收获颇丰。学生们了解了贫困地区儿童求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有的同学还提出倡议,为“希望工程”的儿童捐款捐物,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爱心和热情。一堂简单的研讨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语法知识,掌握英语交流技能的同时也进行了接受一次思想教育的教育,在历练性格的基础上人格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学生做人的准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分析人物、领会精神、提升人格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写人、写事的文章很多,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总结的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 ,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对人物更了解,通过课上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对人物所具备的思想和品质把握的更准确,然后通过课后的总结把人物的精神与自身相比较,使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习到英语知识、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准则,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Section 2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在学习这片文章时,我们领略到一位伟人的无穷人格魅力,他的坚强、勇敢、善良和超人的毅力都深深的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在课上,我还特意安排了关于“ 马丁. 路德. 金”的一首小诗,其中一句诗句为学生所铭记:“我们要在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他的非凡的果敢为学生所钦佩。一堂普通的阅读课演变为学生自渎--- 赏析--- 研讨--- 评论的活动课,同学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试想我们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学习语言的人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吗?那么,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深刻的领会的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技能,我想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因此,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利,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他们一定会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开发潜能、塑造人才、不辱使命

篇10

“孝心、爱心、责任心”,这“三心”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必备的美德之一。美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将“三心”美德教育寓于各类的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身为一线教师我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实践,并且收到一定的实效。

一、小学“三心”美德教育的活动规划

“孝心、爱心、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因为不同的成长年龄,因为不同的环境因素,因为不同的知识结构等等众多多变的因素,这“三心”美德教育所挖掘的内涵也会有细微变化,抑或是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理性。而一种美德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做好长远的规划,作为小学一线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更要有这样的全盘意识,有实行教育的长远规划。关于“三心”美德教育的活动开展,我做了这样的规划。

二、“三心”美德教育之班集体活动

班集体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心区,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三心”美德教育是以班级为主要教育阵地的,而以班集体为依托实施的教育也是更加行之有效。“孝心、爱心、责任心”的美德教育渗透在班集体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形式来说可以有竞赛、班队活动、游戏、演讲等形式,从内容上来说,“三心”美德教育既可以是独立的主题式活动,又可以是相互交融的组合活动。

1.“三心”美德教育之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课是目前小学阶段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班主任,主题班会课也是首选的德育方式。“三心”美德教育是目标很明确的德育内容,加上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就很有必要用主题班会课的形式来开展了。例如,围绕“孝心”教育,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到来之前,我组织过《悠悠寸草心,感恩父母情》的主题班会,班会课前,我在家长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记录“孩子最让我感动的行为”在孩子之间交流,评选出班级“孝心”少年。班会课中我首先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引导孩子朗诵感恩父母的诗歌,观看孝心少年的真实事例,寻找班级中的孝行美德,最后升华感情,畅谈自己的感受,齐唱《感恩的心》。到了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一天,又对应组织了班会课《妈妈,我爱您》和《我的爸爸》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活动中,我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挖掘母亲(父亲)对自己的爱,学会表达对他们的爱。这样一个巧借节日之机,组织的班队活动课,特别有意义,孩子们的体验也深刻。

2.“三心”美德教育之综合性德育活动

综合性德育活动的形式多,空间不受限制,内容设计可以直接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综合性德育活动内容可以来自社会、学校、孩子的生活。将“三心”美德教育渗透在这些活动中同样可以起到教育的良好效果。为了将“孝心”这个主题落实得更好,我在班集体中除了开展班队活动课之外,还开展感恩系列诗文摘抄和朗诵评比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这样的系列活动令学生印象深刻,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好品德的洗礼,效果特别显著。“爱心”美德教育的主题活动,我就将其成为常态化的活动。每一个学年学校都有“慈善一日捐”的活动,我在日常就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其中一部分就要考虑用于一年一度的慈善活动中,而到那一天是不能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家长方面我则做好沟通,配合我共同教育和督促孩子献“爱心”,先用自己的努力争取奖励到零花钱,再学会“理财”,留存出一部分“爱心”款,随时备用。每一次的“爱心”活动我都以学校为依托,做足活动功夫。学校发起倡议,紧接着是班集体中的倡议,学生在班集体中参与庄严的献爱心活动。若是“爱心”教育中献爱心的仪式是一种结果的话,那么我对孩子日常“零花钱”管理的理念引导就是一个过程,我将其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这样生活化的班集体活动学生也容易接受,自然地,美德教育也潜移默化在孩子们的班集体生活中了。

总之,“三心”美德教育以班集体为依托,开展形形的活动,是我们一线德育工作者实施教育行为的有效方法。

三、“三心”美德教育之家校合作活动

俗语道:“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三心”美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只有和家长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孩子除了在学校的时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家庭。综上因素考虑,“三心”美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家校合作。就说“责任心”的培养,哪一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呢?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顺应家长的心理,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不是事半功倍呢?低年级,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首先抓的是孩子们回家管理自己的能力,比如,吃饭穿衣、整理书包等琐事,我都和家长沟通,并且教育孩子怎样做才是规范,指导家长手把手地教,逐步逐项、不厌其烦地纠正、指导、表扬。就从简简单单的一个整理书包说起吧。新书本拿到名字写哪里?16开书本和32开书本怎么摆,铅笔削好没有,怎么做上记号等我都交代细致,开学后的那两个月中,我天天短信提醒家长督促孩子,慢慢地孩子习惯养成了。中年级,再依据孩子特长,设置班级岗位“竞聘制”,通过演讲竞选活动,树立孩子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在家庭中,也与家长合作鼓励孩子进行家务认领活动,而认领的家务需要长期坚持做。这样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施行,一直到孩子毕业,孩子渐渐养成了承担“班事”和“家事”的好习惯,“责任心”美德教育活动也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