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应用技巧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普通话应用技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普通话应用技巧

篇1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学的目的性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旨在强化学生的沟通技巧,并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弘扬与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应用技巧的练习,促进自身语言把握与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体特性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参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学生通常为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均对汉语言文学抱有极大兴趣。

在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展,重点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对理科生并无硬性要求。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主体,完全是可以确定的。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探析汉语言文学蕴藏的内涵其实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这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良好的文科基础,对字词句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推敲有显著的优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际性

作为人类用于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交流经验的积累,人们的思维、思想等均将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表达情感,将汉语言的魅力传承下去。如此一来,汉语言文学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愿意从不同的途径去发现、探索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意义,共同促使汉语言文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汉语言文学中所呈现的意境

(一)意境的起源与作用

在古代,诗人为使整首歌更具特色,通常会借助各种语言来营造一种气氛,使读者浮想联翩,这种气氛便是意境。据了解,我国诗文主要通过一些诗句或词语来营造意境,作者当下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想要透过诗词传达何种思想,便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多半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观察与探索,再运用恰当的字词句加以描述,并通过感悟,使诗歌的整体情感得以升华。语言运用越精妙,表达的清感便会越真切,读者也会更加身临其境。

(二)意境烘托中心思想

将意境带入诗歌中,不但能够提升整首诗的美感,还能从侧面烘托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使整首诗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以诗言志一说,许多著名作家均透过文章来刻画自己,表达凌云壮志,如杜甫、李白等。他们往往用诗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乡之愁,感慨怀才不遇,或者来表达豁达,开辟仕途之路。一些作品通常会通过意境的描述,使内心情感更为深刻,烘托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意境构建的常见问题

意境的构建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构建意境时,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分别“有境无意”和“有意无境”。有境无意指的是文章中虽然自带意境,且美感度高,但却华而无实,并没有表露出真情实感,过于空洞。有意无境则是指过于抒发自身情感,忽视了对情境的设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本身经验积累不够,缺乏丰富的实践支撑。

三、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应用

(一)增加阅读量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众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本质也不相同,要想更好地驾驭语言意境,还需要增加阅读量,熟练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及作品创造的时代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创作的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情境,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意境。

(二)掌握语言规律

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如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地将一些读音弄混,而北方人对卷舌的敏感度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三)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意境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诗歌的美感,进入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使美感体验更加深刻,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四)背诵经典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一门语言的掌握。离不开词汇量、语句语法的积累。背诵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势必会强化其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诸多经典名著得以流芳百世,完全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背诵,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作品中,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影响,通过深刻记忆,便能在自己笔书写过程中引经据典,加深文章深度,提升文章层次,使笔下的文章更具生命力。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是学习、鉴赏汉语言文学作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引导学生发展主观积极性,从而更为透彻地掌握语言应用于意境分析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史怡乐.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5,09:140-141.

篇2

口语交际能力是直观体现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交能力。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目前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电话和互联网的应用让这项能力的应用走出传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范围,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价值的应用。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代需求不一致,这种滞后性特点将对其择业与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只有明确这一问题,才方便辨证施治,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实际上,“口语交际”所包含的内容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口语性,二是交际性。其中“口语性”所强调的是口头语言表达,而“交际性”所强调的则是倾听与交流。其中口语侧重于工具性,而交际侧重于目标性,将工具性和目标性完美结合,才能阐述清楚其基本目标要求。基于此,我们可以把中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结为几个具体条目。第一是可以借助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实现交流的目标,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做到文明口语、大方得体、口齿清晰、语速适度,另外在表情与语气等方面也应有所注意,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第二是要注意交流的对象和交流的环境,在考虑对象和环境之后文明地交流,同时专注于倾听,按照讲话对象的话语、手势乃至细微的表情等,了解对方的中心观点。在具体交流时间内,要按照中心目标及形势变化对表达方式加以策略性调整,以便增强交流的应对能力。第三是要有讲述见闻的内容,讲述时需要内容形象而具体、语言准确而生动。第四是可以根据所提出的话题进行即兴演讲,保证演讲的观点明确、有说服力。第五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讨论,讨论时可以积极主张自身想法,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提出针对性意见。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原则

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这两点原则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首先应当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并保证练的时间与精力逐步超过讲。诚然,理论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实践水平的提升,口语教学同样如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真正提升一定要借助足够的训练加以巩固,因此“练”的过程不能省略,且有理由逐步增强。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有关知识要做到精“炼”,侧重于实践训练中的同步指导,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做到听说兼顾、逐步推动。在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时,参与双方(或者多方)均要善言、善听,多关注对方的观点、讲话的层次,在恰当的时机接话。实践时,口语训练应当秉承自低向高、由易至难的顺序,而且在这个合理顺序之下,应讲求科学程序,即最好做到从读至说;从句到段到篇;从照本宣科到即兴演说等,使学生逐步适应口语应用技巧。

三、口语交际训练的分项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的产生和其他能力的产生类似,均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挥,因此若真正增强口语训练效果,就一定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指导训练计划,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形成三个分项目标。其一是年度目标,比如第一学年侧重于说普通话的训练,帮助学生做到在听话时耐心专注、正确理解、清晰而礼貌地表达,掌握介绍、演讲、复述基本技能等。第二学年则要掌握接待、洽谈的技巧,文明用语、大方仪态,且可以根据不同语境,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等。其二是单元及课时目标,教师率先制定具体的单元及课时目标,并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比如可以在课前设置五分钟说话的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达到逐步完善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具体课时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利用投影仪、电脑等的多媒体口语交际仿真环境,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其三是仪态专题训练目标,在仪态上教师要给学生专门提出要求,让其无论在何种交际场合都尽量口齿清晰、语速适当,之后还要尽可能地保证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简洁得体,并辅之以合适的手势及动作,以便增强交流的感染力。只有经过这种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学生才能在心中真正重视。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培养策略应当是并行不悖的,教师应当注意用此种策略补彼种策略之短,彼种策略拾此种策略之失,把多种策略的长处和优势发挥出来。

首先,教师应当基于兴趣激发角度,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实际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营造同中职院校学生专业、生活相贴近的交流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之内,以更高的效率习得相关的口语交际常识和技巧。对于教师来讲,给每一名学生个体创建口语训练交流平台是极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带动那些平素口语交际能力偏弱学生的激情,避免其胆怯心理的不利影响,让这部分学生了解处于讲台之上的讲话感觉,从而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教师基于兴趣激发角度,使用让学生产生说话欲望的策略时,可以暂时不必过多关注讲话质量,等待条件稳定再逐步提高要求。在点评过程中,应当强调积极性的正面评价,侧重于鼓励,让学生更多时候处在兴奋和放松的状态之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分小组予以讨论教学内容,并适当融入课文朗读及背诵有关环节,也可以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复述练习、概述练习等,促进学生达到由“要我说”转化为“我想说”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当努力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敢于说话的空间。中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明显,却在课堂发言中表现得不够理想,面对教师的严肃询问,往往嗫嚅难言。此时教师即应当关注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努力促进民主教学形式的实现,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意识:教师所喜欢与欣赏的,是活跃的氛围、积极的学生,学生应当多提问题、积极回答,而不必太在意回答的正确与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扫除口语训练的思想障碍,以一种全新的、主人翁的姿态面对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口语交际能力真正提升成为可能。

再次,教师应当鼓励中职院校学生多多尝试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话有所本、行有所依。应当说,课外阅读无疑是语文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有效促进途径,也是完善课堂教学的一种积极补充。因此,教师应当主动肩负起自身所负有的课外阅读指导责任,带领学生进行读书题材的选择、读书内容的划定,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读书笔记要求。在中职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以交流促进阅读,用阅读改善交流,达到二者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效果。借助阅读,学生积累知识,也增长见识,特别是认识问题的深广度会有很大进步,无形中口语表达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可以用多种活动当作载体,保证学生有交流的环境和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做法,也要让朗读短文、课本剧表演一类的活动持续下去。在教授一些具体篇章时,口语训练情境的创设均应当随时提倡,比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一类的古文时,便可以使学生用现代汉语对课文内容加以复述,并组织语言说明其中心意思。当学到《荷塘月色》这类的现代散文时,教师则可以使学生自主朗诵感兴趣的内容,甚至可以借此机会组织散文朗诵竞赛。当接触到求职信创作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仿真的就业招聘会情境,让学生在此仿真情境内做现场自荐、应聘点评等。总之,为了给学生以更丰富与良好的口语交际机会,各种形式实践活动的呈现是教师必须主动提供给予的。

最后,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技巧训练内容,让学生掌握说话交流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其所提供的口语表达技巧,有利于逐步促进中职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让其由敢说话向会说话转变。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要注意普通话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发音练习的重要性,字要正、腔要圆、声音要洪亮、语调语速要得当;二要注意规范语言的应用,让大家能够在讲话过程中做到语句的通畅,且积极避免出现粗话和脏话;三要注意讲话应当具有逻辑性,什么样的交流目标,使用什么样的逻辑思路,心中事先应当有充分的把握;四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之可以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做出迅速调整,并在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留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形成切实可行且富于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对策、交际情境等项内容详加研讨,从而使口语训练以各种形式贯穿语文课堂,保证学生感知到口语交际所带来的无穷乐趣,继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与交际积极性,给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林华君.想说・敢说・会说・说好――谈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5,12.

[2]杨春卫.立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3].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研究[J].亚太教育,2015,02.

篇3

“教师口语”,作为师范院校的必开课程,主要以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口语应用技巧、言语识别与判断能力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将诸多的精力用于“教”,即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学”的重要性,也未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思考与重视。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进行设计,建构教师口语师范教育新模式。

 

一、全方位对学情进行把握,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分析与编排

 

鉴于师范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一,语音语调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工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针对具体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对学生口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检测,科学编排班型。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教师口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性、标准化的口语表达能力。传统模式的班级编排大多是将同一专业的班级学生组合在一起,最终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听讲学生人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教师只能单一地通过理论性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并不能对专业性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展开,学生完全是在“听”,“练”的机会少之又少。

 

大班型以及不考虑学生自身存在的普通话水平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训练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设计该课程适合以分层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全面性地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口语水平、语音基础进行综合测试,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水平测试的结果及学生的专业,对授课班级进行合理的编排,最终以小班分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与训练,这对学生个体发展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小班分层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个人学习档案。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语音的共同特征与个性差异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了解学情、创建学生档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与技能的培养。

 

二、以学为理念,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使用的教师口语教材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第二部分是一些常用的口语训练;第三部分是针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1.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因人施教。在对师范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方式。由于师范生是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方音习惯已形成很多年,若要通过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对其语音习惯进行改善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等综合方面的精神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特征、方言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为学生设计一套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2.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口语”课程中常用口语的训练阶段,其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实践性的语言练习,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性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动态性地进行交流与互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自然语境,学生在其中进行对话模拟练习。其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假设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对具体的角色进行模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片断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其中作为当事人,并对这种教学情境认真地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学生口语技能的训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要将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其二,互动性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经常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衡好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课堂容量比。此外,课堂活动中所设置的模拟对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姿态表述、语音语速、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设置专题训练。“教师口语”课程中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口语训练阶段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法和口语训练两个部分。其中,语法包括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使用的专业用语、导入语、过渡语、提问语、引导、总结语等方面;口语包括沟通语、启发语、表扬语、暗示语、批评语等。教师职业口语会涉及对教学语言进行全面性的组织、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对学生心理特征有细致的体察、对具体教学情况有及时应变的能力等,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较广。因此,教师专业性口语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师生合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科学,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以“学”为中心。我们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一个的专题,分类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与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具体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阐述与讲解,通过直观示范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平台,将讲台和时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双方之间互相协调、帮助,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一般通过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其作为终结性评价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也缺少了对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因此,在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1.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在整个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该门课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评价,对知识脉络进行有效的梳理,从学习者的视角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建议所在部门的专业领导设置公开电子信箱或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向教师进行发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2.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项进行:其一,对每位学生在“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阶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情况。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计划设置,给予学生综合、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调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检测情况,适当地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二,对学生学习团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氛围,全面地培养学习者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其三,综合性的学习结果评价。要以试卷和技能过关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效果,及教师口语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技能过关形式多样,既有单项考查,又有代表作汇报演出;既有微课试讲,又有班主任工作模拟活动,充分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训练技能的舞台。

 

四、小结

 

篇4

一、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宽泛模糊法:

一位教育家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体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巧妙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3.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4.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二、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篇5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件制作三要

一要选题恰当: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要选好课题,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课题若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题材的选取,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需要性原则

要确保所选课题是当前教学或学生学习所急需的,这样制作的课件才会有的放矢。做到这一点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有明显的化繁为简、直观形象的作用。例如汽车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结构,利用挂图讲解,缺乏动作感和立体感,也不够直观,利用实物又看不到其内部构造及工作过程,若采用三维动画制作,剖析其内部结构,控制其演示过程,则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并有一种真实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科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而在选题时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首先,选题必须符合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决不能另搞一套。其次,选题的确定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要在基于现行教材、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扩大其知识面,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课件中反映出来,从而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课件既高于教材,又不脱离教材,并且能深入浅出。再有,要体现计算机交互性的优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3、创新性原则

选题应有创新性,不要老是选择陈旧的课题。创新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概念和理论的创新,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总之,在选题时,对于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课题应优先考虑,要避免利用课件做“黑板搬家”“书本搬家”的工作。

二要搞好创意设计:

课件应该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首先要根据所选课题认真分析知识的结构(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确定与分类,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等),依据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选择最佳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环境与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制订,以及媒体的选择与设计等),即教学实施方法和手段。其次,教师要真正摆脱教材的传统模式,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精心地设计多媒体画面,巧妙地安排展示时间,并通过造情设境、设置悬念等手法,艺术地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使所展示的内容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三要重视课件的页面设计:

课件设计者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对页面上出现的各种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动画)以及声音应做出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的布局。为此,下面几方面是进行页面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第一,为了突出重点,便于发挥人机交互的作用,把教学内容放在屏幕最显著的位置,而把操作信息放在屏幕的最下一行。第二,为了突出重点,屏幕上通常一次只呈现一个概念,然后清屏。每次清屏时,都应设置一个“继续”按钮,便于学习者自己控制进度。第三,屏幕上应充分显示有关下一步操作的指示信息并为屏幕按钮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第四,为使课件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统一,整个课件通常采用一个背景,只是在某些细部为说明某一特定概念而采用不同的背景。

二、课件制作三忌

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一忌课件制作穿新鞋走老路:

这就要求课件的设计制作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开发,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但实际情况是,目前有不少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重点难点就将整节课的教案或黑板都搬进课件,很少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规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或课件的思路走,而没有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思考问题的时间,穿新鞋走老路,使新的技术仍陷在传统教学的旧框架中,失去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意义。

二忌华而不实,花里胡哨:

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做表面文章。有的教师为了哗众取宠,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往往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甚至插入一些与表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使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表现的实质问题,分散注意力,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可一概而论。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三忌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常规知识体系相悖:

声音的输出,必须是普通话;正文文字的使用必须是简化字;色彩的使用要符合人们的认同,如红色按钮表示“停止”,绿色按钮表示“开始”等等。课件内容要符合科学性,符合教学要求,要确保知识的正确无误。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0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授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达知识,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语言的使用直接关乎着课堂实施的效率。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课堂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而语文作为一门承载语言艺术教育的学科,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尤显重要。同时,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有着特殊的规定性。《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精神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人文性。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也是教学语言的前提)其次,还体现在语义内容表达的准确规范性上。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例如,必修三、必修四中的《琵琶行》《过秦论》等。题目本身涉及到语法和文体知识需要教师正确地解读和分析。另外,课堂中的口头禅、地方用语也应杜绝。教师语言文字的表达直接关乎学生的读、写、说。长期不规范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笔者曾经在某高中听了一堂公开课,所选课文是《游褒禅山记》,在教师讲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一句时,重点分析了“窈然”这个词。课下注释为“深远幽暗的样子。”但教师用“黑洞洞”这个词来解析。显然,从语义上来说,运用这个词来解释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这个词属于方言,毕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容易造成歧义,并且也会对学生今后的表达与写作产生一种不良的“方言效应”。当然,这里的“方言效应”与日常口语还是有区别的。这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是纯粹的书面用语,字若云锦、句若星河。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篇7

一、播音主持规范性要求及发展趋势

标准发音是每个播音主持人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对播音主持人的最基本要求,在播音过程中一定要以流畅的语句和标准的发音进行播音工作。另外要注重实用口语化的语言,这是为了广大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持人的表达内容,拉近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最后,播音主持人要注重使用简洁的语句,简单明了的语句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一)播音主持风格多样

在融媒体的背景环境下,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满足大众的需求,很多节目都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因此,播音主持也要注重节目的多样化及特色。当前很多节目中的主持人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主持训练,但是由于其自身对播音主持工作热爱,或者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工作,便会发挥自身的优势,由于这部分人没有受到过标准化的训练,在思维上往往能够摆脱传统播音的标准框线,将很多个性化的创意带入到播音主持工作中。

(二)准入门槛低

融媒体时代具有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关注感兴趣的新闻和节目,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软件也在支持着人们制作视频,以自媒体的方式主持节目。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壮大,很多网络主播也逐渐加入到了播音主持行列中。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门槛较低,其中的弊端便是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是自身品德素质有问题的人在进行播音主持时,很容易误导大众及青年,为社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去重视。

(三)泛娱乐化现象严重

新时代的播音主持不再单一的面向听众,它的群体是所有网民,当前民众的普遍需求是大众化、娱乐化相关的积极的文化内容。但一些娱乐节目或自媒体为了吸引人眼球,获得粉丝数量,往往为大众播放一些搞怪和没有营养的节目内容,导致了泛娱乐化的现状。

二、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化

传统的播音主持中会对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人进行主持风格的设定,主持人都是随着主持节目的变化而改变对应的风格,主持人和节目形成了节目特色的统一性。但在融媒体的今天,播音主持人有了更多风格上的变化,人们在认可节目的同时往往能够记住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当前主持人的风格是多变的,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大大地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实现了节目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要注重在个性化表现的同时注意规范性语言的使用。

(二)口语化

传统的播音主持中明确要求主持人以普通话的方式进行节目广播。但在融媒体的今天,主持人普遍以口语化的形式进行播音,虽然口语化能够拉近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但是过度的口语化表现形式会给人一种不专业、不严谨的感受。

(三)流行化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当下人们十分满足于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间接导致了很多播音主持人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而使用大量的流行语句,网络语言等,造成了不规范的广播用语。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

互联网与融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网络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拿网络流行词语举例,这些词汇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常用语,例如“扎心了、老铁”“佛系青年”“养生朋克”等等。这些词语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快速的传播,而网络用语也逐渐转向了广播电视行业。但是,在复杂的网络背景环境下,播音主持人还是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迎合观众形成的泛娱乐化现象,保持广播电视行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播音主持人在创新上可以从语音、语意及语法等方面出发,在保障语言基本、严谨的用法外去实现语言创新。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善于在众多网络用语中进行科学的筛选,在播音主持中选用健康、积极的网络用语,形成良好的播音用语规范。

(二)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个性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既是新闻广播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新闻广播内容的服务者,播音主持人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以及大众的需求对工作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通过语言风格提高自身播音主持的感染力。首先,播音主持人在保证语言艺术的同时也要保证播音内容的真实有效性,注重艺术运用与新闻播音的科学配比。其次,在进行艺术创作中,播音主持人可以融入一些地方性的口语拉近群众与播音主持人的距离,给听众以亲切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口语化的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人也要注重自身发音的规范性和清晰性。最后要注重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主持人要结合自身的节目特点形成专属的节目风格,在进行主持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场景的变换而转变语言风格,播音主持人要不断充实自身的语言积累,提高整个播音行业的质量。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使语言充满人格化特征

对播音主持语言的要求也是结合了当下的时代背景,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人性化,这种理念也需要我们融入到播音主持之中。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使用的重要辅词汇,这种风潮也影响着播音主持业,很多播音主持人为了主持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大量的使用网络用语,虽然部分节目因此提高了收视率,但是要想长远的发展,播音主持人还是要注重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规范性,维持整个行业规范、稳定的发展。因此,播音主持人要以自身为基准,利用职业素养及人格魅力来确立专属的人格化语言风格,播音主持人要在工作实践中大量累积经验,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便应付工作中产生的突况,在语言的使用上做到规范与特点共存,严谨与幽默搭配,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听众带来对艺术的感受,承担起一个合格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责任,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使语言环绕着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