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5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编写的要求:
首先,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其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三,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二、学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其次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再次要有适当的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依据。知道哪些是学生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开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展示与交流学案中的部分问题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
三、教案编写时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的关系。在当今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的教材都基本相同,都是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师要以纲为纲,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服务的对象。编写教案本是为了教学,如果是了应付检查就不难想象教案的质量。要与时具进,不少老师经常教一个年级的一门课程,年复一年,对教材相当的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尽管如此也不要范经验主义错误,要做到常备常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基本格式和随心所欲的关系。教案的基本格式: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
四、教案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调整好教师的备课方向。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着清楚的表述,教师就不能在单纯的从我讲什么课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了。老师要做的事情有两条: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就像要求学生那样去认真阅读,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理解的、感悟的、表达的,自己都做一番切实的尝试。二是深入研读学案。教师要对学案上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加以解决,既然是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老师理应能够完成,更何况很多问题会有多种答案。老师在研读教材上的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才好,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这就找到了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备课所要备的重点。那么就在教案上有针对性的备策略,想说法。等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备课时还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教师要在适当时间对课堂学习做出总结,强化重点,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后有一个新的整体把握。
1.要处理好做题与读书的关系。问题是读书的起点,由问题引起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在这个读书、思考、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1)“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我们自己的学生,面向活的学生,面向在成长的学生,通过“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4)“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
二、“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2)预习自我探究检测栏:本内容选取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互帮互学,课前完成预习自我检测。
(3)典型例题精析栏: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目标达成检测栏: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5)知识札记栏: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除此之外,还设有课后反馈栏、探究与拓展栏、知识方法自我归纳栏和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三、“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学校教学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和各位教师的编写内容。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
(6)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7)课后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
(8)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9)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10)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有关内容。教师批改
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四、“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应达到的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1)“教案、学案一体化”应具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2)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更加便捷。
(3)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4)学习主动性应更强,使学生之间形成预习的竞赛风气,讲义发给学生后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努力完成预习练习,并相互交流。
(5)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形成会学的良好习惯。
(二)从教师的角度思考
(1)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性应更强,应该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可使教学更实在、更踏实,不会随心所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效率,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
(4)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
(5)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应精选题目,科学编排,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和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一体化”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所以既要有教案的完整环节,
又要突出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
(2)栏目的设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或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进一步思考。
(3)教师要注意思考“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合理使用。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在使用“教案、学案”时,教师必须二次备课。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课堂应该还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新知。只有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一、有效资源生成教学及其意义
有效资源,应该是以课堂学习材料为载体,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体育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学。主要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二、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巧妙运用延时评价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动作与回答,延缓评判,积极关注,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巧妙引导。
例如,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水平四阶段学生必修内容,但在学练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是由上肢力量决定投掷成绩的。其实作为体育老师都知道投掷项目是自下而上依次协调发力的,可是学生在练习中一旦手持重物就会把动作要领都忘记了,无论教师怎样反复讲解、示范、提示都无济于事,并且有几个上肢力量特别出色的学生一下就达到优秀,这样使其他学生原来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小垫子上练习时生成了一个帮助,就是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学生托住练习者后背,使其充分后仰形成背拉弓,当练习者要做身体鞭打动作时帮助者在后面轻轻推一把,就这样通过生成帮助,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完善,再把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学生也完全理解了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
三、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运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纠正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合理地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教学价值,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铺设条件,为课堂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因此,机智地将课堂上的错误事实转化为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这也是新课程的崭新教育理念。
四、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合理使用空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33―04
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什么是电子教案
传统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主要是纸质的。电子教案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来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生产物[1]。
笔者认为电子教案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并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现代教学设计方案。其中的内容不仅教师自己上课要看,更主要的是要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也能看,包括了教师上课的全部板书、相关图片和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等。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变化。电子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供教师教学用的具体教学方案,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用的课件、资料库等。所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应某种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2]。从电子教案的内容来看,电子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教师备课,而且可以用于课堂教学。
电子教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电子教案是指一切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在内),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的多媒体教案。狭义的电子教案是指利用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和演示工具(如PowerPoint)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教案。本文就针对狭义的电子教案来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
二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精心制作是前提
电子教案的制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里,将其以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从电子教案的内容上看,电子教案的制作应该包括具体教学方案的编写,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加工、制作。下面将从电子教案的制作格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多媒体资源的选择三方面论述电子教案的制作。
1 电子教案的格式尽量规范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教案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学科还是应该制定一个学科规范,至少教案的格式项目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笔者参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及部分学科的样例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电子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模块。①教案题目和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学科、年级、对应教材、课时。②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包括:知识结构、重点、难点。③教学目标,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两部分内容,学科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④学习环境与资源描述,学习环境即教室环境,资源描述包括:硬软件资源、实验(演示)教具、教材与参考读物、多媒体课件、网上(网站)资源以及其他资源。⑤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顺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⑥教学过程,即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3等。⑦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⑧教学反思,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感悟。[3]
2 教学设计应尽量的详尽和灵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切忌蜻蜓点水,只笼统地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有具体详尽的过程和方法。对于诸如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细节也要在电子教案中展现出来。下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1)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2)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① 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② 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讨论,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③ 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④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① 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② 用东、南、西、北这四个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4]
从上述教案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是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电子教案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虽说教学过程设计的越详尽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学重点、难点的每一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的安排,实际上,理清整体思路框架要比细节设计更具条理性,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感染力,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进度并发挥教学灵感,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只需要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环节,至于每一个环节中的小细节,教师可以根据讲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活起来了。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环节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环节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总结,启发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以击鼓为例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并将此过程和水波的产生过程进行比较。
得出: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5]
上述教案中的三个环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在借鉴这份教案时只需把握住这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至于每个环节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方式,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灵活的改动。
3合理使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教案反映和传递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等,因此好的教案需要教师花费心血,对内容不断进行凝练[6]。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音频资料、课件、网页、flas及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利用各种媒体资料很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即将课程内容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教案节选。该教案教学过程的设计包含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画春天、议春天、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几个环节。下面是创设情境环节的节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① 利用声、像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
②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7]
上述教案的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将春天的美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春天的美进行了多感官全方位体验,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合理使用是保障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这里我们就针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在没有黑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师即兴板书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PowerPoint中的文本框控件有效解决。通过“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启动控件工具栏,选择“文本框”,在幻灯片上画出文本框区域。再在文本框控件上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窗口“Font”中可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和大小;“Fore Color”可设置文字颜色;“Multi Line”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文本框多行显示;“Enter Key Behavior”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Enter”键实现移行;对于案例等长篇文章或需多行文字显示者,还可在“Scroll Bars”中选择“1-fmScrol1BarsHorizontal”水平滚动条,“2-fmScrol1BarsVertical”竖直滚动条,或是“3-fmScrol1BarsBoth”两者都选择。其它可以根据教学课件情况再做其它属性设置。调整完后关闭“属性”窗口,在教学状态下,鼠标点击文本框,可以随意键入文字或拷备文字,使PowerPoint变成可输字的电子黑板。
2 如何解决好学生长时间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首先PowerPoint中的文字不应过多,切忌满屏全是文字,在PowerPoint中插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影音资料或是动画可有效缓解学习疲劳。其次在PowerPoint模版的选用上不能过于单调,在保持主题风格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内容模块选择不同的模版,以此来缓解长时间看一种模版引起的视觉疲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在利用电子教案时注意适时地利用黑板板书,黑板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及师生情绪交流的手段,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由于长时间观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3 如何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
恰当的讲课节奏,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在使用电子教案时要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时,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其实在电子教案设计、制作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而控制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因此电子教案素材的选用一定要遵循详略得当的原则。如对于重点问题的表现,材料要丰富,可用图片、视音频图像等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分析,而对一些非重点问题有时可以一带而过。[8]
4 如何应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
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包括下面的情况:文件打不开、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插入的视音频和flash无法播放。
文件打不开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软件版本的兼容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文件被病毒感染了所致。(1)如果是版本兼容的问题,最好能下载一个兼容包,然后再打开。其实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最好考虑到软件的通用性。如果是在高版本的软件上制作电子教案,在保存时最好将文件格式保存为低版本所支持的格式。(2)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在安全模式下启用杀毒软件查杀。由于文件大都是在U盘中保存的,那么预防文件被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是防止U盘被感染,定期对U盘进行杀毒,不乱插U盘,养成良好的使用U盘习惯。
文件中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路径出错,要链接的文件找不到,所以最好将要连接的文件和讲课时使用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文件不在同一个计算机上时,路径也不会出错,也能防止教师在拷贝电子教案时将有些内容遗漏。
文件中插入的视音频或是flash打不开,很有可能是本地机上没有相应的播放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插入视音频资料的时候尽量选用或将文件格式转换成Windows media player 能够支持的文件格式。对于因缺少播放器而导致的flash无法播放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将PPT与flash文件完全融为一体,而不需要考虑播放器的问题。方法如下:首先,将flash影片生成可自运行的“.exe”动画文件。生成的方法是这样的:打开flash影片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播放器选项,取名并保存。原有的flash影片文件,就生成一个可自运行的“.exe”文件。众所周知“.exe”文件不依赖于任何的程序可自执行。然后采用“插入对象法”将“.exe”文件插入PowerPoint文档。可先插入一个按钮,在该按钮“动作设置”中的“单击鼠标”选项中选择“运行程序”,指向文件路径和名称。注意: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把在PowerPoint“工具菜单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的“安全级”选项设为“低”。不然的话,每次演示都会弹出个警告框,影响效果。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包括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养成将电子教案提前打印,将电子教案打包,做多重备份的习惯,而且在使用一些软件编制电子教案时最好使用通用的软件等。
四 结束语
电子教案是信息时代下应对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9]。如何制作出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如何将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如何利用电子教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
参考文献
[1] 何新凤,刘代汉.论电子教案的研发[J].教育信息化, 2004,(12):68.
[2] 彭绍东.电子备课与电子教案[J].中小学电教,2004,(1):80.
[3] 罗李,裴纯礼.Word电子教案模板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80.
[4][5][7]教师与学生[EB/OL].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置于教学被迫接受的层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精彩纷呈,学案教学因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学案教学改变了以往上课讲解知识点“满、透、细、实”的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则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学案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二、学案教学的程序模式
运用学案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个时间段。前10分钟,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完成笔记并内化知识、加强记忆。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然后用10分钟时间对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用10分钟时间进行随堂巩固,让学生做学案上的“随堂训练”,允许学生讨论,对存在问题的题目教师引导、点拨进行解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知识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学案的“课后训练”。
三、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基本内容
学案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学案指导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读、细读,把握所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学案提出的问题,记下思考所得及疑点、难点。
2.学案编写的原则
(1)呈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一标多本的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就是以课标为教学依据,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互补为原则,教师自主选择,个性化整合。学案成为呈现整合资源的载体。在“捕获光能的色素”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学案中可设计实验报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推出实验结论。
(2)呈现学习思路,形成知识完整性。学案在课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线索,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后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整体构建知识体系。“酶的特性”一节的学案清晰呈现了学习思路。
知识回顾:教师重新演示过氧化氢分解的比较实验。
观察并描述三支试管产生O2的速率——酶和无机催化剂的比较——总结酶的第一个特性“高效性”。
新知探究:
探究1:酶具有专一性。
看动画演示(酶与底物之间的锁匙关系)——总结酶的第二个特性“专一性”。
探究2:酶的反应条件
创设情景——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结果分析并总结
知识应用:展示加酶洗衣粉,阅读使用说明
(3)呈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4)呈现层次性与针对性。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同时,学案也应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针对性,针对不一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运用学案,使学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学案的使用
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适应于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如何用好学案也是学案教学有效的关键。学案的有效使用应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主要是知识回顾与预习。部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的思维;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填空方式初步检测和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主要是新知探究、知识应用、典例剖析和随堂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讲知识,而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学案中要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况,提供探究的资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如说,第一,可以自然现象为例提问,如引导提问“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第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问题。如学习呼吸作用时,可与光合作用从原料、产物、条件、本质等方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提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正好相反,二者是不是简单的逆转过程呢?”“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两者作用不是互相抵消吗?那对植物的生活有何意义?”;第三,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探究实验。生物学有些规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教师在学案中提出生活中的实例,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引导探究。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中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置于空气中刚刚萎蔫的青菜叶片置于清水中又变得硬挺了”,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然后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实现合作学习。最后使用典型例题剖析重点和难点,随堂练习进行总结和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主要是学生课后自主训练、知识总结和错题整理。一方面学生以学案为线索进行复习建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解题,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从学生中获取有价值的教学思路。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中某些内容受学校条件,不同层次学生探究能力,学业成绩评定等多方面限制而不能进行,某些内容若采用此法则把课时拉得太长,耽误以后课业的进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学案教学还需要逐步渗透,精心设计,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学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学案式”教学法确实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为学生能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运用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学案中首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布鲁纳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在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节课时,我在课前预备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1.用数学符号 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 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
。
2.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 。
3.a≥b的含有是 ;
若a>b,则a≥b是 命题;
若a≥b,则a=b是 命题。
4.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依据是:
ab>0?圳 ;ab=0?圳 ;ab
5.作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过程中,变形的方法常有 和 .
这一环节也可以做为“前置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前置作业中的有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要想设计出恰当的课前准备作业,必须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课前准备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灵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努力做到:1.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起点,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通过了解,应弄清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中有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教学重点,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内容。新教材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重点、难点又是什么?(2)教学从哪里开始?课文中的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3)除了教材,还需要补充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3.构建弹性的教学预案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所以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预设时,要“大气”,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考虑预案时要在“粗”和“细”上下工夫,“粗”指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 “细”指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入、透彻。
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这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1)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试想学生是喜欢一个能够旁征博引许多诗文,并能信手拈来穿插在课文讲解中的老师?还是喜欢一个只对“大江东去”这一首词精讲细析的老师,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渊博。(2)教师的教育机智。式无常式,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遍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往往出于教师课前预案的设想之外,所以课堂上会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的无能,而课堂上的灵动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的机智上。
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是一名从事近三十年教学的教师,一直以英语教学为主,对于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还算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可是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提出似乎不太适应;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不影响学生,就对高效课堂、学习过程和探究创新作了扎实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现在总结一点浅显的经验,与同行共同交流。
1.“学案导学”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
学案导学与学习过程、探究创新和高效课堂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育学生发现真理,不是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培养创新能力。
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的过程及其方法
使用学案改革教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互相活动为载体、一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的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性、前瞻性与预见性。
2.1“学案导学”的实施是奠定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1.1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是树立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新型理念之中;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2.1.2清晰的教育教学思路:学案设计思路应该具有:
2.1.2――1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2.1.2――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悟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2.1.2――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1.3合理的教学诊断补偿:
2.1.3――1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排除障碍;
2.1.3――2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3――3为下一个步骤的实施打好基础。
2.1.4有效的巩固知识方法: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达到巩固。
2.1.5及时的覆盖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够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掌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针对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补充。
2.1.6准确的教学评价总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总结的价值不可低估。
2.2“学案导学”的实施是课前准备和课堂程序:
2.2.1整体感知:现代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看教师教案备了多少,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通过评价知道学生学习了多少,懂得了多少的问题;
2.2.2深入研读: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成以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2.2.3品味赏析:“学案导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
2.2.4拓展迁移: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
2.3“学案导学”的实施是课前准备和探究创新: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探究创新之前实施五个动作,即: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做;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点、学会学习和探究创新的关键。
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的意义及其价值
各备课组提前将备课任务按内容分配给教师,要统一进度、分解任务、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明确要求。主备课人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撰写后发给其他教师,授课前一周备课组成员集中讨论修定,审核后印刷。上课前一天或课前发给学生。
二、“交流案”的书写形式和要求
“交流案”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又是个人备课的心血。它涉及教和学两方面,除共性目标、重点难点、用具、教学组织环节外,教学内容均以问题或习题形式体现,并留出足够空白让师生作答。
三、编写“交流案”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
在此理论指导下,设计“交流案”时我特别重视将阅读、议论、展示、探究、练习五种方式有机结合。将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设计成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设计成学生课堂上合作交流的形式,把学生合理分组,3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每组都有优秀、中等、学困生,设计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小组讨论,并要求将小组学习中解决的重要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间讲解或点评;所有练习的设计要以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结合工农业生产。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焦点、热点。凡是让学生做的题自己先做一遍,有的题目甚至找个别学生做一做。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将方法一、方法二等全都O计好,写在自己做的“交流案”上,供学生研究和讨论。
四、“交流案”的使用效果
“交流案”在课堂上成了连接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的活载体。在使用和探索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成绩提高快,智力和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下面是我带的九年级M班和另一个程度和人数相同的N班学生化学成绩(满分均100分)的对比。
期末考试是全区统考,阅卷时一位外校化学教师说题量大,有些题怪,综合性太强,学生成绩不会太好。我很坦然。因为他说的那些不顺眼的题,我们平时都领学生练过。在平时设计交流案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近年中考原题改编后编写在交流案中,学生平时接触面广,训练到位,结果当然不会差了。有23名学生得90分以上,且有一名学生得满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