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51: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0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共计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2岁。学历从初中到大学本科不等。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在入重症监护室(ICU)前进行详细的探视与宣教,介绍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环境及良好的重症监护室健康教育宣教;另一组则选择急诊入院的和没有进行过术前宣教的病人及家属。
具体分两步进行:①对已经知道需要进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进行术前交流;如病人为昏迷病人则着重与家属进行交谈;②应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神志清楚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昏迷病人则用亲属应激量表(RSS)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患者及其家属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理应激状态。结果见表1。
在重症监护室,病人往往被束缚在病床上,常常由于管道口或心脏监护装置或呼吸辅助装置而不能运动,并处于转动的马达或有规则的清脆的短音的噪杂音背景中。病人为频繁的注射和身上有许多管道所苦恼,病人听到或见到其他病人的死亡,并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心理护理具体实施:重症监护室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和倾听患者主诉时应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涵养,平心静气的听取患者的叙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让患者对自己树立良好的信任度,增加患者的从医性。
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在实施心理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了解现阶段患者出现的新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并尽量给予满足,并及时调整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清醒的无预见性急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在积极抢救和救治病人的同时,由一名护士重点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一方面粗略介绍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介绍重症监护室的探视制度,另一方面从家属那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特殊的心理需求等。所以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严防发生意外损伤的可能。
对昏迷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应用亲属应激量表(RSS)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亲属的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家属的需要,对某些家属过激言行应容忍和谅解。家属探视应热情,态度端庄,有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措施有疑问的认真给予解释。鼓励亲属之间相互安慰。
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培训:重症监护室护士除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临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护理中的病人或家属情绪反应和出现的问题。护士要善于利用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讨 论
由于成功的实施了心理护理,使得护患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关系,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正因为有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我们的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室这样一个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这种融洽的关系,不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还能在彼此之间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科室进行常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的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197.32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a)-128-02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医疗手段不断应运而生,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护理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重症患者聚集的场所,他们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1]。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最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医院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场所之一。我院重症监护室经过长期不断地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
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1.1 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常联合用药
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容易导致患者菌群失调、二重感染,且明显降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造成耐药菌大量繁殖,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1.2 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1.2.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可造成细菌沿气管-支气管树移行,气囊上滞留物下流,加之吸痰等气道管理操作污染、呼吸机管道污染等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1.2.2 中心静脉内放置并存留导管可导致物理损伤、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2]。其中导管相关感染已成为目前重症监护室内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单腔、双腔、三腔静脉导管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3]。
1.2.3 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绝大部分都给予留置尿管。导尿时尿管对尿道的机械刺激,使尿道分泌物增多,适宜细菌繁殖和扩散。如果导尿操作和护理时,无菌观念不强,易造成细菌逆行感染。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可破坏尿道正常的生理环境,使局部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感染。留置尿管持续时间与尿路感染有明显关系[4],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2 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的管理
2.1 建立重症监护室规范、科学的感染控制管理模式
如:消毒隔离、清洁卫生、一次性用品管理、各种操作规范等,制订地面、空气、病室墙面、操作台、各种物品的消毒规范流程。
2.2 加强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感染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我国有关消毒灭菌的法律、法规,消毒标准、各种消毒方式的基础概念和适用范围及方法、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等。强化考核,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考核融入“三基”考核中。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护理人员在操作中遵守操作规程,如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按所感染的部位进行隔离。对有特殊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及病原携带者予以单独隔离。限制家属探望的时间和次数,进入重症监护室一律要更衣、换鞋,戴好口罩、帽子。
2.4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
对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院器械、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等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反馈干预。
2.5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医院成立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专家委员会,制订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并列入考核范围严格考核,每月兑现。
2.6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2.6.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20~22℃,湿度60%~70%。病室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按消毒隔离规范进行消毒,特别注重细节,如空调出风口、换气扇的定期消毒。
2.6.2 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溶液,注重口腔护理的效果。
2.6.3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做好气道湿化,掌握吸痰指征,按需吸痰。
2.6.4采取半卧位,对无禁忌征的患者抬高床头30~45°,以减少胃反流,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的发生率。
2.6.5 维持理想的气囊压力,机械通气时患者由于咳嗽反射减弱,在气囊与声门之间有大量分泌物聚集,形成的黏液糊内有大量病原菌繁殖。当气囊压力自动降低或暂时放气时,积聚的分泌物可轻易地进入下呼吸道,所以及时清除声门下积聚的分泌物与维持适宜的气囊压力十分重要。
2.6.6 加强对管道的无菌化管理,氧气湿化瓶每周消毒更换2次,瓶中蒸馏水每天更换,不用的时候,严格消毒后干燥保存。做到一次性雾化器一人一用,雾化液24 h未用完者给予废弃。定期更换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道上的冷凝水定时倾倒,管路上雾化、湿化用水保持无菌。每24小时做1次呼吸机管路相关部位的细菌培养,如气管插管连接处培养出细菌,则及时清洁呼吸机管道及接头,并定时对患者气管深部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2.7 严格无菌操作
在进行吸痰、导尿、深静脉置管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吸痰时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掌握吸痰的方法和技巧;导尿时,选择优质的导尿管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和生物膜的形成,定时更换集尿袋,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做好会阴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正确的置管部位,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减少留置导管的腔道数。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刺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置管后,及时更换敷料,注意导管接触操作的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置管。
2.8 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缺陷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实行医院感染控制一票否决制。只有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严格的考核手段,才能确保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真正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管理涉及医疗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的制度控制、真正的全员参与、规范的诊疗操作、科学的监测措施、严格的督查考核,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2]范书山,吕昭举,赵守国,等.全国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性杂志,2006,16(1):29-32.
1 职业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重症监护室病人病种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长期处于危重病的包围中,护士每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随时监测病人和各仪器的各项指标,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急、危症病人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护士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工作效率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
1.2生物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期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等,这些潜在的感染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这些均使护士极易被感染疾病,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的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等。
1.3化学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需频繁接触各种浓度较高的消毒液,如各种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机器表面的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加上环境封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重症监护室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循环,直接影响护士的健康。
1.4物理性因素 (1)放射线导致的辐射损伤。重症监护室患者经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检查,护士需协助拍片;护士不可避免要接触放射线,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甚至致癌。(2)噪声。重症监护室拥有众多的监护抢救设备,各种仪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如呼吸机压缩机发出的声音、监护仪等发出的报警声, 加上患者的声,噪声可达45-80dB。
高分贝的噪声可引起护士听力下降、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特别是降低精确度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3)职业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性腰背痛大约有2/3是在搬抬患者时发生的。而术后转科、外出检查搬抬患者是护士的常规工作,因此,ICU护士较易发生职业性腰背痛。在搬抬过程中若协助不当,则会导致危险性增加。
2 防护对策
2.1心理因素防护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抢救水平, 减轻护士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造成的心理压力,重视身体素质锻炼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技巧,提高职业道德及个人文化素质修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降低心理、社会因素对护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状态。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生物性因素防护 严格执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终末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是预防生物因素伤害的最有效措施。体液隔离除能阻断血源性疾病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HBV、HCV、HIV外,还能阻断化疗病人体内物质所含的化疗药物原型及代谢物对护士的损害。因此,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一旦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41—02
近年来,我国脑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危害很大。脑肿瘤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脑肿瘤术后患者多数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多种因素会导致肺部感染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因此开展脑肿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护理对策,对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06月~2012年12月共收集了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387例,男226例,女161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岁,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43例,感染率11.11%。
1.2 资料分析 根据查询病案资料显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有脑膜瘤18例,颅内转移瘤10例,鞍区肿瘤8例,听神经瘤7例。病案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吸烟史的17例,老慢支7例,有哮喘病史2例,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3例,气管插管麻醉时间达8h以上12例,术后呕吐致误吸2例。患者术后均在重症监护病房专人护理,连续监测痰培养、血氧饱和度,肺部听诊有无痰鸣音,并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
1.3 临床表现 观察组病例情况:肺部感染发生在手术后1天~10天,平均时间3.5天。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发烧和白细胞升高,肺部啰音,X线胸片见点片状阴影。
1.4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
1.5方法与分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相关因素:吸烟史、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术前合并老慢支、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长期卧床、吸氧、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等进行分析。
2 相关因素分析
2.1 吸烟史 术前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有17例吸烟史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吸烟患者术后痰量较多、粘稠,不易咳出,颜色多为黄黑色。临床观察到吸烟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2.2 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 有3例肺部感染未控制的患者,因病情变化不得不急诊手术,术后气管内分泌物较多、色黄、粘稠。
2.3 术前合并老慢支 咳嗽或刺激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支气管狭窄与痉挛,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使氧饱和度降低 ,患者受手术创伤刺激,抵抗力降低,炎症急性发作。患者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黄色痰。
2.4 气管插管麻醉时间长 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减弱,如果反复插管,可造成喉头水肿,分泌物多。术后患者咳嗽反射弱,分泌物难以咳出,造成通气障碍,而出现肺部感染机会增加。
2.5 排痰不畅及误吸 [1-3] (1)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于吞咽或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2)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3)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4)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
2.6 机体免疫力下降 脑肿瘤术后急性期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因过度消耗、脱水、高热等因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易蔓延。
2.7 侵袭性操作及污染[4] 脑肿瘤术后重症入住监护室,患者集中,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医护人员的密切频繁接触,通过手及污染器械造成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
3.1.1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3]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改善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1.2 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严格无菌操作。(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
3.1.3 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
3.2 强化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5].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院内感染预防水平,提高护士在感染控制中的依从性。
3.3 加强监护室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5]。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小时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浓度液对物体及仪器表面进行消毒,转出监护室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4]。监护室病室1~4人为宜。合理调配护士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感控护士要坚持每周1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作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小时消毒一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盘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5 加强基础护理内容 一般神经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4-5]。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5-6】。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监护室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严格六步洗手法洗手及使用手消,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使用手消,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5]。同时要对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每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6]。根据临床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治疗,是控制致病菌,改善肺部生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重要有效措施。
4 小结
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氧饱和度降低,使脑组织缺氧、水肿、坏死,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通过采取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控制肺部感染,并加强护理观察等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提高脑肿瘤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学琴. 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年1月第12卷第1期
[2] 谢伟娟 程国雄 李梦瑾. 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疗前沿 2010年9月 第5卷 第18
[3] 曾玲1 , 虞献敏2 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07 , Vo1122 , No11 CN 51 - 1356/ R.
PICU(李树军赵丽姚金华),护理部(贵艳玲)当前,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院内感染(nosocomin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nally acquired infections), 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人院 后发生的感染称为院内获得性感染, 此概念适用于住院的儿童和成人。
PICU的医院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1],PICU患儿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则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病,使病情复杂恶化,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同时由于PICU患儿的流动性大,常会随着患儿的转出而造成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现结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临床实践,就控制预防重症监护室感染的措施总结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入住我院PICU的患儿(住PICU24 h内的全麻醉恢复患儿为排除病例)共1050例,其中男608例,女442例,年龄1月至12岁,平均年龄62岁。小儿外科手术患者63例,内科患者987例。
12方法医院感染率通过查阅同期2年的我院医院感染通讯中年度普通病房中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与反馈的材料获得,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经临床表现,胸片,血液检查,细菌学检查如:体液培养结果确诊。
2结果
21PICU与普通儿科病房中医院感染率比较见表1。
23经过单因素分析,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24多因素分析对上述这些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机械通气(P=0001,OR =6887)、其他有创操作(P=0005,OR =5012)、住PICU时间≥15 d(P=0004,OR =3362)。见表4。
3讨论
31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接收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而且复杂,同时接受侵入性诊疗较多,抵抗力低,而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更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98例医院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4695%;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各占3265%、1020%。呼吸道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析,病原体为肺炎克雷白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位列前三。同时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发生。二重以上的感染率有增加趋势,此可能与目前耐药菌株的增多有关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本文发现机械通气、有创操作、在PICU停留时间超过15 d是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远高于同期普通病房,主要与入住PICU患儿的病情特点有关。
有创性操作及其持续使用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机械通气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直接原因是气管内插管下机械通气治疗[2],而且重新插管、持续机械通气和气管内吸出术会显著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3]。
本结果显示:由机械通气所引起的院内感染占4695%,远远高于其他操作技术所引起的院内感染,分析其原因,由于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破坏了上呼吸道屏障,削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降低了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使鼻咽、口腔细菌随着导管气囊周围潴留的分泌物淤积和下漏,进入气管肺组织造成呼吸道感染有关。另外,P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也是P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PICU环境中,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污染也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留置导尿也是医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本资料中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机械通气与医院感染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血管内导管留置与晚发的脓毒血症有密切的关系,很多脓毒血症都是因导管周围细菌定植所引起的[4]。气管插管、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有创操作在PICU很常见的,多因素分析提示它们具统计学意义。
总之,PICU要降低院内感染,必须从强化洗手、有创操作的管理、口腔护理三个主要方面入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是空气消毒的基础[5]。
严格认真进行洗手,在处理不同患者或直接接触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有研究表明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引起院内感染的比例高达30%左右。同时据国外报道,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医务人员在8 h内洗手4次,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30%[6]。要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需加强口腔护理,目前我们应用1%的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不错的效果,弱碱性的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综上所述, PICU作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根据有关的标准和要求,高度重视完善质控,落实质控措施,制定控制院内感染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及时进行效果监测,发现不合标准者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建立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ecerra MR Tantalean JA, Suarez VJ, et al ElcIidemiologic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BMC Pedia,2010,10:66.
[2]Morinec J, lacaboni J, McNett M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J Pediat Nurs,2012,[Epub ahead of print].
[3]Yuan TM, Chen LH, Yu HM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J Perinat Med, 2007,35(4):3348.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围绕2009年卫生部提出的三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与指南的工作要求,以及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把病人的安全目标落到实处,达到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无缝隙的工作目标。在结合以往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交接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自2010年3月1日始,完善制定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到2010年10月31日止,与各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次,无一例因交接病人而发生的投诉及纠纷。现将工作方法报告如下。
1 传统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1.1 交接方式以口头交接为主,书面交接内容单一。口头交接存在交接病史不完整,交接无规范;书面交接仅涉及患者姓名、年龄、诊断及现用药物,无送出护士及接受护士签名,无送出及到达科室时间。
1.2 护士对患者的连续性观察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
1.3 由勤务人员或见习护士护送3级以下病人,未落实护士全程陪护,交接病情不完善。
据统计,2009年1-12月,我科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4118人,发生皮肤交接不清4例,门诊检查及相关阳性结果交接不清6例,用药交接不清12例,目前特殊状况及特殊注意点交接不清11例,各种导管型号及留置时间交接不清22例。
2 改进后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自2010年3月起,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护送患者入院时详细填写,与他科交接清楚,由对方责任护士签字确认。登记本存留急诊科。急诊护士与部门护士按以下5个方面来交接。
2.1 状态
详细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接收科室、诊断
2.2 背景
详细填写主诉、过敏史、过去史、主要异常检查结果、静脉已用、现用及未用药物、特殊口服药物、各种导管插入时间、插入长度、型号、引流的液量及色。皮肤完好情况。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单据数量。
2.3 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体温、 脉搏 、 呼吸 、血压 、格拉斯哥评分、 瞳孔 、目前的特殊状况:
2.4 建议
特殊注意点:
2.5 时间及责任人
登记本上要求注明患者送出科室时间及送达科室时间 ,并由护送护士及接收护士双签名确认。
通过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自2010年3月-10月,按国际5级预检分诊要求分诊[1],我科共接诊1-3级病人2496人,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其中与手术室交接128人,与重症监护室交接66人,与相应专科病区交接2244人。无一例投诉及纠纷,科室之间病人转运工作更加协调,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 护理工作体会
3.1 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战地,是连接病房的一条纽带。急诊病人病情急重,来院时间短,病情发展变化快,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搭建生命平台,掌握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转入相应专科治疗。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抢救、治疗、检查等情况,遵医嘱通知接收科室,科室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特殊情况口头通知,如准备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及使用特殊床位等。填写部门交接本,随同病人一起送入相应病区。
3.2 强调痕迹管理,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更加合理。
使用部门间交接本交接病人,杜绝了以往口头交接病情而发生的种种不安全情况。交接内容齐全,顺序清楚、重点突出、痕迹管理、责任明确。接收科室责任护士确认明白后,签字为证。
3.3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得到具体落实,达到全程陪护、无缝隙的护理。急诊护士实行自接诊、分诊、抢救、护送检查及入院的全程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用药及阳性检查结果,提出预见性护理,确保病人安全。
3.4 明确科室责任,避免了护理投诉及纠纷。
责任护士护送患者入科前,按登记本要求,逐项登记,核实无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护送途中安全,方可护送到相应专科及手术室。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的使用,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动态观察的能力。护士长每月月底到各科室,听取各科室的意见及反馈,并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使用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后,规范了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加强了痕迹管理,责任明确,培养了护士对病人全程病情观察的工作能力,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落实了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及无缝隙的护理目标。
从表面来看,这样的政策导向可激励医院增加医疗机构供给,但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由于疑难、复杂、危重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加之对医护人员劳务的占用较大,无疑使医疗机构更倾向于收治诊断明确、症状相对较轻的“常规”疾病患者,如此势必弱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过去的收支结余分配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出科室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亦无法折射出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而绩效考核既要体现出工作量,更要体现出医疗质量。合理的考核制度应限制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管理行为,以科室和个人产生的劳动价值对医院和社会的贡献进行考核。这些贡献不是经济效益,不应单纯追求“量”,更应追求“质”,不是“多收多得”而是“优劳优得”,这需要通过很多核心要素指标实现。
为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在新一轮医改中紧紧围绕“坚持公益、注重内涵、转型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十六字方针为导向,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和探索,通过绩效杠杆作用,促进医院转型发展。
实行“两切断一转变”
旧绩效管理制度虽然有历史进步意义,但面对新医改的形势和要求,不足之处也毋庸讳言。
3年前,上海十院开始实行以“两切断一转变”为核心的新绩效分配制度。
所谓“两切断”,是指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科室经济收入的联系,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耗材等收入的联系;“一转变”则是转变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
从传统的单纯考核经济效益,升级为包括患者满意度、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种难易程度、临床科研产出、教学质量、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控制、医德医风九大维度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将病种结构作为学科建设、科主任考评的重要内容;重新梳理三/四级手术目录,制定优质病种目录,推进病种转型。
医院出台《转型发展奖励办法》,对外科、内科、门急诊/医技科室分别设定考核指标。外科重点考核优质病种及手术,内科重点考核优质病种及操作,门急诊/医技科室重点考核新检测项目、技术操作和急危重症抢救,适当结合患者收治结构(医保/非医保比例)、药占比、耗占比达标以及“床均利用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评价,推动学科转型发展。
护理人员的绩效收入分为三大部分――岗位标配数、护理质量和工作量点数。岗位标配数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标准,按照所护理患者的病情、护理强度、护理风险等,将所有临床科室从床护比角度分为三档,每档依据具体床位数、床护比乘积得出标配护士数,成为绩效分配中权重最大的基础部分。然而,单纯的护士标配人数并不能体现技术、智慧和所承担风险,护理部还根据各科室具体情况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N0~N4五个等级,N0级主要从事基础的患者生活照料,N5从事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深静脉穿刺插管、心脑手术后患者监护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护理质量等因素,并对特殊护理岗位(包括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室、神经外科、急诊、抢救室等)给予特别夜班津贴,最终形成具体绩效分配数额。
通过实行新版绩效考核办法,医院对临床/医技科室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导向体现三级医院水准的优质病种、高级别手术和危重病救治。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则导向劳动强度大、风险高、技术性强的一线岗位,更大程度彰显医护人员的智慧和技术价值,引导员工为患者提供“高”、“新”、“难”的诊疗服务。
导向“高、新、难”诊疗服务
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后,为鼓励临床医生更多地开展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除考核基本的临床工作量,医院还通过设置附加系数等方法倡导、鼓励病种结构改变,引导医生主动收治更多疑难、复杂、危重患者。
以泌尿外科为例,原本占据住院患者半边天的是泌尿系结石等常见病、多发病,难度较高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手术数量较少。推行新绩效分配方案后,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手术数量呈两位数增长,以2014年为甚,泌尿系恶性肿瘤相关手术同比增长26.36%。内科系统的进步同样喜人: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等传统认为的“纯粹用药”科室,各类介入诊疗操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药物治疗与传统手术间开辟了“第三条道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微创左心耳封堵术、气管镜下微创肺减容术、哮喘热成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既减轻了患者痛苦,也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整个治疗更为经济。
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1]。同时还担任某些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病房管理等。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 护士长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作者自担任护士长以来,坚持每日查房,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到后来的每天4~5次, 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更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作者先后在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和重症监护室担任护士长。在神经外科7年,现任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2 查房的形式和内容
2.1 护士长自查
每日提前20~30min钟到岗,上午,下午上下班之前先后对护士站,治疗室,病房进行巡视。
①问候住院患者及陪护患者。了解情绪和需求。
②重点观察和了解危重,疑难,新入院患者的诊断,护理措施,心理状态及基础护理情况,为晨交班收集资料,便与评价和指导。
③了解病区物品损坏情况并及时报修。
④检查病床单元,物品摆放情况,环境卫生等。
⑤了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观查病情及患者用药的反应。
⑥边巡视边问候边观察边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
2.2 护士长带领护士进行质量查房 每天晨间交接班后,护士长带领护士进行质量查房:
①询问患者夜间休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
②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③重点检查危重,特殊病例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及时评价。
④检查基础护理是否到位,物品摆放是否整齐。医疗垃圾处置是否合理规范。是否实行标准预防。
⑤检查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执行及患者掌握情况,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
2.3 随同科主任,管床医生查房
①听取医生和主任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②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用药效果,疾病的病理生理等,全面掌握本病区危重疑难患者诊疗计划,把握护理难点。提高业务水平。
3 体会
3.1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差错
护士长作为一名护理工作的监督者,能够通过日查房及时预见性地发现一些问题,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如:一天下午刚上班,作者我习惯的走进护士站对面病房巡视,见有一位刚入院的患者较烦躁,询问陪护人情况,陪护说:“没事,他喝多酒摔了一跤。”作者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患者的瞳孔,患者双侧瞳孔已经散大。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CT检查的准备。患者矢状窦破裂。立即入手术室行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当时询问陪护:“当班护士是否来看过患者?”陪护说:“护士刚走大约10 min!”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2 以人为本,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护士长日查房,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适时给予关心和问候,指导其饮食,活动及功能锻炼,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备受重视,爱护,尊重,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3.3 提升了自身及科室护士的业务能力
护士长日查房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业务,新技术,新理论,新方向。通过跟随医生和主任查房,也提高了自身和护士们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更充分。
3.4 繁琐,细微是护理工作的特点,容易被忽略和遗忘,及时的督导和检查成为各项工作质量的保障[2]。护士长日查房,有效的督促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如:是否按时翻身,是否雾化及其效果怎样。各种标示是否清晰正确。抢救物品,抢救药品是否定点放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5 提高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长通过查房收集了很多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合理的调整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和人本位医疗的学习,有效协调全科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支持作用。增强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小结
通过护士长日查房,能够体现人本位医疗,层层检查,严把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对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46-02
新生儿气胸是小儿胸外科较常见急症、发病率为0.05%-2%[1]。新生儿气胸的基本特点为起病急、危险大、病死率高,多因肺泡过渡膨胀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和纵膈等处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引起严重的循环呼吸障碍导致死亡。把握合理的救治时间是抢救抢救患儿生命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院2009年6月-2011年4月,成功配合产科、儿科,经绿色通道入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抢救新生儿气胸12例,现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2例,男8例,女4例。病理性气胸4例中足月儿3例,早产儿1例;医源性气胸8例中足月儿7例,早产儿1例。分娩方式:顺产4例,剖腹产8例,有6例胎粪吸入。
患儿临床表现均为突发的呼吸急促,并进行性加重,紫绀,吸氧不能改善,逐渐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浅促,心率加快。体检:患侧胸廓饱满6例,均有呼吸音减弱,三凹征明显,x线检查示患侧肺组织被压向肺门处萎缩,健侧代偿性肺气肿。双侧气胸3例,单右侧气胸5例,左侧4例。肺压缩比例,《30%者3例,30%-60%者6例,》60%者3例。
2 治疗与转归
胸腔穿刺抽气8例,2例胸腔闭式引流,2例自然吸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入心胸外科ICU救治的新生儿气胸12例中,配合抢救治愈11例,1例自动出院。
3 护理
3.1 物品、人员准备:接产科或儿科病房电话通知后,值班的俩名护士立即做好分工,一名资深护师将抢救所需用物准备好,夜间立即呼加班人员10分内到位,另一名低年资护师在心胸外科门口负责救治患儿的迎接。
3.2 建立通道:绿色通道的开通先是改变旧有的就医模式,急救患儿进入心胸外科后不必执行正常的就医程序,而是先抢救后结算,先检查后记账,先住院后办手续,以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患儿达到科室后各项检查立即进行,迅速建立至少1路德静脉通道,不必预交全部费用,先救命后补费,立即行x线检查,有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征者,立即配合心胸外科医生做好救治准备,赢得救治时间。
3.3 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心胸外科护士在抢救患儿的过程中要忙而不乱,做到急、快、稳、准。救治过程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使抢救顺利进行,护士分工明确,但又要密切配合。设专人负责输液、给药等保持静脉通畅,专人负责给患儿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及其他准备。
4 体会
新生儿气胸起病急,病情较重,一接到急症救治电话,心胸外科护士应迅速做好心理准备和物品准备,准备充足的人力,保证急救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同一时间一名以上患儿时,心胸外科的急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理调配人员,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工作是保证有效抢救的关键,分工明确才能确保抢救顺利进行。绿色通道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在每一个值班时段内,都有指定一名医务人员作为绿色通道责任人,加强科室间协调合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加强管理,科室管理非常重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及规范服务,制定抢救程序及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病情采取相关的救治措施,畅通院内抢救治疗的急救绿色通道[2]。
为确保急救时顺利,为抢救赢得时间,我院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①抢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到定量、定位、定人管理,定期清点和消毒,定期检修、保养;②不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养:1min准备指定抢救所需物品、药品,3min内对胸腔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患儿做出评估,5min内静脉置管、鼻导管吸氧等;③制定专科救治配合流程,专科救治应急预案,要求人人掌握;④重症监护室内专一急救器械包基数卡,要求每班清点交接,以备不时之需;⑤与儿科、产科护士交接病情要准确,迅速,明确护理急救重点;⑥在排班上必须考虑护士的能力、年龄、工作年限等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发挥带班组长的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技术不断冲击着旧的工作模式,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对心胸外科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3]。通过对绿色通道的管理,锻炼了护士在应急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的能力,保证了护士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发挥,无形中提高了护士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心胸外科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和管理中,能够不断学到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急救技能、应变能力及各项综合能力,使患儿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