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汉语文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汉语文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汉语文学

篇1

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学生从小到大基本上在民族语言环境中长大,汉语基础差,水平低,汉语语言运用面窄,对汉语的重要性没有切身体会。面对这种处境,很多语文老师做过不少努力,提出了很多教学对策。比如提高语文教师个人教学能力论;在课堂教学生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技能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兴趣论等。但这些教学策略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我们对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理念定位不准确,把精力拘囿于教材和教参,拘囿于教师课堂讲授,封闭在一个狭小天地的“小语文教学”里了;课堂教学条件是死的,四十五分钟是有限的,几十个学生的班机是“硬性”的,对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过于狭隘,我区汉语文教学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新审视。

因此,我们主张要构建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学语文、用语文,形成开放型格局的语文教学。教育家叶澜说过,语文教学应有个新概念:不是局限在课本上,也不是局限在课堂上;要把生活渗透到教学中来,语文课不是一个“小语文”,而是一个“大语文”,社会和课堂息息相通。特级教师于漪说过,现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陈旧的东西,一定得改。比如,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传授,轻自学指导;重记叙描写,轻说明议论;重课内校内,轻课外校外等许多方面,不破除这些旧观念,语文教学就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大语文教育强调的就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实践。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区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按照大纲编写的教材只是师生教学活动的范例和载体。大语文教育要求教师不只是“教教材”,而是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挖掘和拓展的优势,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让教学走出教材,实现对教材本身的超越,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活用教材,探索形式多样,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

“大语文”教育之“大”,突出地表现在“利用语文学习环境”,即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这是“大语文教育”最突出的标志,大语文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影视媒体、报告会、演讲会、图书馆、布告栏、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抓住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将各种校园场所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与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其中语文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用武之地。

三、改革传统语文学习方式

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在大语文教育观下,将学生终身发展视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改变原有被动的、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变革,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因此,在大语文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藏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实践性、操作性很强。语文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听说读写思等才华的平台,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化氛围。反观我区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多时候是对课文分析得太过细致,课本之外关注得太少。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比分析更容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举办辩论会,创办刊物和文学社团,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这样可以实现手脑并用,边学边做的目的;在活动中多赏识、多引导,让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在点滴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妙处和尊重;活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既提高学生的思辩及写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事事学语文”,将课内校内向课外校外延伸,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内外融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打破课堂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进入与大语文学科相适应的“大课堂”。

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要尽可能地从大局出发,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为学生构建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营造“开放、互动、诗意”的语文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在语文教学的构建上应考虑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和场所建设与校园文化同步构建,使之成为帮助营建良好的校园学习风气的突破口。通过校园环境的特色性建设与语文课程教学结合,使师生生活在特色文化的熏陶之中,无形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和准则的认同感,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与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语文活动的长期滚动开展,就会有积淀,逐渐形成校本传统,校本特色,甚至形成校本“品牌”。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水平,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增强写作能力,需要多彩的文化载体做保证;学会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境浸润与哺育。

六、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用大语文的观念来改革教学模式,从校园整体大氛围的角度着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建设各种学语文用语文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校园学风,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为此,需要配套的激励制度,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进一步营造语文的学习氛围。例如,将学生的语文活动成果与学分制、奖学金制挂钩;对学生的语文成果进行开发和展示,定期出版刊物,宣传校园明星,征文集册,播放校园广播电台等,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一股股的外推力。

七、鼓励集体研究

民族地区学生情况复杂,加上语文学科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使得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学识修养、教学技能等方面都仍要不停地探索。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面对这样一个大语文视野下的教学活动,单个语文教师的力量是不足够的。我们应该以语文教研组为核心力量,面向全市(地)甚至全区,充分发挥语文教师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和研讨等交流形式,同时寻找相关的教学理论,一起学习,不断修改完善大语文教学以及提高大家的理性认识。这样才可以唤醒老师们的问题意识,发现错误的价值,催发思想的碰撞;在合作探究中,补短取长,激发语文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完善大家的大语文认知结构。而缺少语文教研的合作,语文学科的改革势必会在片面的、低效的胡同里徘徊。

八、改革语文评价模式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了哪些进步等等。

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广大语文老师要在大语文教育观的视野下,结合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汇集各个语文教研组集体的智慧,从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引导学生自觉将语文课扩展延伸,把教室、课外活动、校园联成一个整体,为着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育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Dear Courtyard Friend:

Hello everyone!

Weiwei my school, century vicissitudes, redbud competition Yan, spring is ang; Water clear wood, Huang Huang on Xiang, zi LAN Shu Hui, salary spread in all directions.

April 24, 1992 is an important moment in the histo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s centennial. It is a glorious century. Since its birth, Tsinghua has shouldered the great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searching for a journey, Tsinghuas years are believed to have precipitated into precious memories in life and become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Tsinghua people.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 On the occas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s 100th birthday, we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e happy picture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ke yesterday. In the new century in Tsinghua, the college will also uphold the Tsinghua motto of Striving for Self - improvement and Carrying Virtue and the motto of Mingde for Public Service to train mor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To provide more and better advice for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make decision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societ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return to the earth and the revival of all things,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nds warm greetings and good wishes to all members of the school, and sincerely invites everyone to return to the beautiful tsinghua campus, join the whole school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grand ceremony, witness the history, share the splendor and friendship, see Tsinghuas new appearance in one hundred and talk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alma mater.

On April 23,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ll hold a tea party with college friends during the celebration, and the school will also hold the first back-to-school memorial mee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alumni, at which time all colleg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attend.

Finally, once again warmly welcome all the members of the school to the homecoming party to witness this historic moment.

I wish you success in your work and happiness in your family.

大学邀请函范文模板 英语

Dear Alumni:

Hello!

Weiwei my school, century vicissitudes; Time flies by and the years are like songs.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gone through a 100 - year unforgettable journey and will celebrate its 100th birthday in July 20xx.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in 1912,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of caring for the health and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abided by the school motto of striving for self-improvement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losely linking its own development with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society, and cultivating more than 100,000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making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s move, the salary fire follows one another.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 Lin College is the same age as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colleges in the history of running a 100 - yea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now has 8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forest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t design, urban planning, tourism manage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e national specialties ), covering 5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science, art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2 first-class doctoral programs in forestry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11 doctoral programs in two disciplines, 4 first-class graduate programs in forestry, ecology,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5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key programs, and 2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key laboratories ( training ), with more than 2600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Lin Colle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are and support of all alumni. For a long time,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Lin College and alumni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been deepening and strengthening. Alumni have consistently cared for and suppor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in various forms an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he College and the conditions for running the College. The history of the alma mater has been condensed with your painstaking efforts, and the brilliance of the alma mater has reflected your achievements. Here, we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大学邀请函范文格式 英语

Dear Alumni:

篇3

Dear _____,

It would be our great pleasure to have your presence to have graduation photos with us at 12:00 p.m. on the front of the School Gate, or 15:00 p.m. on the front of the Library on November 19th (Tuesday), 20xx. We will highly appreciate if you can spend your precious time taking photos with us.

We all look forward to your presence.

大学邀请函范文模板英语

Dear Mr./ Ms. :

I am writing an invitation to you to join the banquet we host for you.

All of my classmates feel it a great honor to have been your student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anks to your patience and devotion, we benefited a lot from your class. Time flies. Now,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Despite the near departing,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have dinner with us in Jinyuan at 6 oclock on July 18th in order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you. All of u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banquet with your presence. Please do come.

Best regards.

Yours, 10 class C

大学邀请函范文格式英语

Dear jack,

篇4

二、教育学专业蒙古族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同学们在经历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通过对某大学教育学专业部分在校大学生厌学情况的访谈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分析,对于造成教育学专业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学院忽视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和激发

绝大部分的高考考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第一志愿上,一旦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了解的领域,特别是冷门专业,心理便承受上了一定的挫折感。教育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当属冷门,而教育学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再加上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学生们对于教育学专业也始终持怀疑态度。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学校教育的重心又往往放在对学生学习目标、计划的制定以及对学生的鞭策上,却忽视了在此之前应首先对新生高考挫折感的排解,以至于有相当多新生在较长时间内仍在想着“这个专业到底怎么样”、“要不要转专业”的问题,迟迟未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最后导致蒙语汉授大学生的厌学状态,轻则在学习上盲目、被动,重则不爱学习专业课,甚至根本不学习。

(二)学校、学院划一型的培养模式,不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习

首先,在我国,每一所含有教育学专业的高校,在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上都大同小异,整齐划一。学校没有特色,专业没有特色,导致教育学的毕业生们也没有特色,你能做的事他也能做,你不能做的他也不能做。然而社会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人才,但我国高校培养的教育学人才却是一个模式,这样的划一性教育难免使同学们感到厌倦。其次,从学院管理制度方面来说,对于那些逃课缺勤同学的督查和管理力度不够,加上任课老师也不闻不问,使得部分同学有缝可钻,助长了同学们逃课的侥幸心理。由于放松管理,缺少自我管理的大学生越来越放松自己,日久天长越来越对学习不感兴起,逐渐厌学。总之,学校、学院的培养模式过于死板守旧,几十年来都是用同一种模式,缺乏新颖,作为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院校没能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地区特色,很难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背景,使得部分蒙语汉授生对于学习探究缺乏激情。

(三)教育学专业本身的局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教育学科地位不高,教育学专业甚至没有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谓,并不时地遭受着社会各界鄙视与怀疑的目光。使得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也备受排挤,对教育学专业有厌学情绪,也是无可厚非的。其次,教育学课程的内容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和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条条框框,倾向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同学们自然对这种枯燥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再次,在课程设置上,教育学专业过度重视理论课而忽视技能课和实践课,使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在教学中很容易脱离实际。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为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怀疑、厌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再次,教育学专业在办学上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没有很好地解决教育学专业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教育学专业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使教育学专业更加难以维持。教育学自身的危机尚存,同学们对其的不满和厌倦自然不可避免。

(四)部分教师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的缺乏,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拥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素养且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往往倍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一味照本宣科的教师是同学们难以接受的。在针对身边出现的“专业选逃课”现象的访谈中了解到,同学们有这样一种观点“枯燥无味的专业理论课本来就很难使人产生兴趣,有些老师却只是照本宣科,那与其去听倒不如自己看书呢!”足见同学们对于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的麻木与厌恶,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敷衍态度很容易引起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敷衍行为。鉴于教师的素质、授课的态度与学生们学习的氛围、兴趣的培养息息相关,故教师素质如不加以全面提升,将会引起教与学的矛盾,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信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方法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学教育学专业教师教学多采用汉语讲授,部分语言又过于学术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许多蒙语汉授生来讲不但乏味更是难于理解,因而失去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排斥教师,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在课堂上顾虑蒙语汉授生的基础差、理解的慢,因而很少叫蒙生起来回答问题,对蒙生的态度只是能够老老实实听课就好,不要求蒙生积极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出现了回答问题的总回答,不回答的永远都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的往往又都是汉生。同时任课教师的检查和要求不严也容易导致蒙语汉授生懒散学习态度的形成。蒙语汉授生本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教师的放任就更加助长了学生懒散学习态度的形成。

(五)学校、学院不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科研平台,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对于教育学专业的特点来看,走科研之路是该专业领域的一种倾向。因此笔者对于同学们是否有参与科研的愿望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学生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们是有参加科研欲望的,也希望通过一番努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由于参与科研的道路不畅,同学们得不到良好的指导,而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又非常有限,加之学校、学院不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科研平台,致使学生们参与科研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无所事事的大军中,形成了不良校园风气。总之,产生这一现象和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教师及专业本身出现了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三、解决教育学专业蒙语汉授大学生厌学的学校教育改革思考

厌学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厌学问题和原因做如下对策性思考。

(一)明确学校、学院的办学宗旨,为学生打造专业学习的平台

作为高校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但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一切工作都为这一宗旨服务。第一,学校、学院要重视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走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摆脱划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减少教育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阻力是同学们一直期待的。第二,学校、学院在新生入学时要加大对部分学生高考挫败感的疏导力度,降低并逐渐消除高考给同学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针对学生们对于即将涉猎的专业不甚了解的状况,要指导学生们明确所学专业的背景及前景,让学生在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不至于使同学们在怀疑和模糊中盲目学习,最终造成更加迷茫而难以自拔。第三,学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适当参与科研活动。学校有必要拓宽科研渠道,打通学生们参与科研的道路。学校要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很好的科研平台,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挖掘同学们的内在潜力,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以免同学们在日后继续深造的过程中因为缺少科研锻炼而丧失学习的欲望。

(二)提升教育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因材施教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专业学习

蒙语汉授生的厌学,通过以上分析,其中与教师的,特别是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密切相关。蒙语汉授生与汉生不同,他们通常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严重不足,而且教师又因为蒙语汉授生的基础差、语言沟通困难,不想难为他们,怕他们站起来答出丑,而忽视这部分群体在课堂上的存在。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面面俱到,应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第一,教师应该给予蒙语汉授生适当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缺乏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点名回答的方式。点名回答问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些同学不回答问题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认为自己不应该在大家面前急于表现。此外,点名回答问题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问题的讨论当中来,而不是感觉课上讨论的问题与自己无关。第二,如果蒙语汉授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出现困难,教师不能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要给予适当的启发诱导,教会同学答题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而不是一再地依赖于老师和其他同学。第三,教师可以向蒙语汉授生提一些难度适当的,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蒙语汉授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树立他们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和勇气。为此,学校应根据当前的专业需求,在重视学历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对教师们进行经常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们外出学习和自我提高,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对教育学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拯救教育学的命运,无疑要以重塑教育学学科形象为前提。教育学专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沟通、交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科地位。第一,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与科研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切实加强科研实践环节,做到理论课程与科研实践的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学之所以遭受歧视,主要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乏力。其实,教育学有很深厚的实践渊源,比任何学科更能指向并服务于实践。教育学欲走出困境,则需要聚焦教育实践、关注教育实践、参与教育实践。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第二,协调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的关系。依据社会需要确立培养目标,是高校专业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对于教育学专业来说,其改革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培养目标与招生规模。做到专业办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不至于因教育学专业毕业生的周期性过剩而陷于“发展-调整”的循环中不能自拔。第三,处理好课程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育学专业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教育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员,其教授内容应该是先进、灵活的,故教育学的教材需要定期更新,从而不断地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动态。教育学的教学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也应是教育学学习和研究的背景材料,所以教育学专业有必要增加一定的跨学科课程。

篇5

一、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从文化起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的。而且,越是在起源阶段的差异,就越具本原性,就越是能够最终极地解释后来文化的差异问题。而要揭示文化起源时的差异,就必须首先找出文化起源的初始因素,然后再从这初始因素来探索和描述不同文化各自形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轨迹。

1.在行为准则上的体现

人格结构的另一体现是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内在的文化基质得以在现实的感性世界中实现出来的唯一通道。一个人的行为不是随意的,而总是以某种特定的、且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方式进行的。而且,在同一民族和文化区中,这种特定而又稳定的方式必然具有普遍性,必然体现在许多人的行为之中。所以,不同的人格结构必然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既然西方人人格结构的核心是内在自我,那么,他们自然倾向于将自己同他人区别开来,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特性,强调同他人相异的一面。这种倾向,我们称之为“立异”心理。

2.在价值观念上的体现

在人伦本位的文化模式中,在长期使用“该不该”的思维模式的支配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几乎丧失了裁决真理的权利和能力。在伦理本位的文化中,人们一贯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的指令,至多也只会达到将外部指令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外部指令都不可能具有真理的意义,因为它不是经过个人在科学论证后的自己的发现,从而也不能作为个人的本质的确证。在等级专制下,个人是没有怀疑、批判作为“绝对命令”、让人只知“该不该”而不问“是不是”的本体化了的伦理规范的权利的。而这种伦理规范由于自身的本体化,也已经变成“自明的”了,即不需要证明就能认可的“真理”了。久而久之,中国知识分子不仅裁判真理的权利已被剥夺,连“真理”这个意识本身也逐渐消失了。真理意识的消失,同时意味着科学精神的消失。

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必然会以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英语的表达依托于西方的思维方式,而中国学生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英语或进行英语表达,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误解,甚至造成交流失败。例如,西方人在文章中陈述观点时,一般是直截了当地用“我”来做主语,而外国人则往往不是这样。出于中国文化一贯弘扬集体主义,尽量避免凸显个人,因此许多中国学生在写英文文章时,即使陈述的是个人的观点,也习惯于用“我们”来代替“我”,以至于西方人会误认为这不是在表达个人的观点,而是大家的看法。

二、强化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概念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具体做法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而不是堆砌,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需要我们努力的。

3.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地文化导人和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也是无孔不入的。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对于东西文化的敏感性,还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辨别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世纪的教育革新。但在关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它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的时候,决不能忽视几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的优点。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

5.开展英语活动

语言学习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气氛下进行。所以,教师有责任创设适合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备课时可依据教学内容,特别是每个单元的对话,设置专门的英语会话。将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在英语故事的情景里呼吸文化气息。建立一个像英语角之类的异国文化和英语交际园地,让学生能够自由交际,大胆实践,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篇6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篇7

开放大学是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为依托开展的远程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分离,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听课,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课教学异军突起,成为远程教育中一股新兴力量,开放大学应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微课教学。

一、开放大学与微课

(一)开放大学的概念

开放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部直属部门。它以新型的教育媒介为基础,有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针对有学历的,一种是针对没有学历背景的。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对高校教师教学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破了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限制少,教学门槛低,给一些没有学历背景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二)微课教学的概念

微课教学是指按照新课标和教学的要求,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同时还兼有有关课题的教学设计、课程总结以及课后练习等。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凝练,重点突出。微课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强烈的冲击,开放大学之于微课教学,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中,一些课程知识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育形式在很多地方都落后于微课教学。开放大学应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和改革,重视并引入微课教学。

二、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开展微课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从古至今,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传授了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现出来,学生没有自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思维发散的能力得不到训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众多专家学者中的讨论越来越烈。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自己探索为主,教师起辅作用,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去感悟、学习并且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视教学方法

开放大学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对汉语言文学的设置要有与之相符的高度和深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优化文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针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可以以作品所在的时代背景或者是作者的背景为切入点,然后从作品的主题、故事构架、风格以及对人物的塑造等多方面展开。最终教师在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死板,降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视频是微课的核心传播方式,要求教师做的网络教学视频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以提问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在整个教学结束后,学生自主在视频下留言,对这节课的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对优点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不足之处,要虚心改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更能为学生服务好。

三、开放大学开放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开放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的意义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对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之处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指出其中不足或者需要改进之处,这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加入对学习的探讨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关于开放大学汉语言专业发展微课教学的设计,符合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微课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让微课教学的传播更加广泛,降低了进入门槛,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吴晓辉.探析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应用的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白芳芳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宁河分校

阅读次数:人次

汉语言文学论文比较文学论文古代文学论文儿童文学论文现代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论文当代文学论文文化理论论文人文历史论文文学毕业论文

篇8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感悟到知识当中所包涵的汉民族的精髓文化,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的涵养有所提高,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的课程当中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除了有助于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论基础的扎实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代和新教育环境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毕业之后就业的环境和形式也越来越严峻,就业单位在选择应届毕业生人职的标准已不再只是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更多的是看重毕业生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能力,既可以分析问题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及人文素养。发表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文章,撰写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文字功底已经在慢慢地培养和扎实当中。而在相关的辩论比赛当中,从准备和参与的过程,学生可以很好地提高思考辩论的能力,为将来走人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情操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则合适高品质的生活所需要的,更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操。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更替,感受到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更可以从一些感人肺腑的作品当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济。人文素养可以让人们更多的去热爱生活,更可以鼓励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即使觉得未来渺茫无边,也有勇气用爱和热情,用心的去过每一天的生活和每一份工作。特别是针对理工类的高校学生来说,更是要看重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育,因为理工类的学生,平时更多的是接受技术类和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教育,不仅仅难度大而且非常枯燥,再加之没有多的时间会主动的去了解汉语言文学,更别说去阅读文学类的作品。这些因素导致了理工类高校的学生情商普遍较低,而且在和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表现出自我的性感,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人文素养急需提高。所以,开设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大学生人格尚未健全,对未来迷茫

一些大学生在不如校园之后,因为环境的改变以及环境当中诱惑因素的增多,导致很多学生渐渐开始出现了攀比的心理现象。而有一些学生,初人大学,对于一切未知十分迷茫,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十分挫败,便把一切心力投入到了网络世界当中,游戏和网络社交、网购等等让大学生们沉迷难以自拔。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受到了利益的蛊惑,在无意识当中触犯到法律,误入歧途。而在这一部分大学生当中,我们是很难看到人文素养的影子的。

2、重视理论知识,却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新时代和新的教学环境之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已经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了。传统的汉语言教学,只是重视理论知识以及课本知识的教学,不注重课堂上面学生老师的互动,实践性过于薄弱,从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被忽略了。而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新媒体的影响之下,大学生不管是阅读的习惯还是思维的习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如今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融合多媒体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多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汉语言文学和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过慢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的实际需求。首先从设置课程的这一方面来说,现在很多高校在设置汉语言文学的时候,还是处在传统的十分单一的模式下,没有把各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单一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教育并没有办法助力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其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方面不够重视,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其实就是指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思维要活跃,擅长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这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汉语言文学要完善课程的设置,优化学科的建设,并且提高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教学目标主要有教学的内容来体现,所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合理地筛选,从而确保这些内容可以起到实际的教学作用,并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帮助。所以,作为高校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范围耀光,全面涵盖所学内容,保证教学的效果,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及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大学生在人格方面有所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会对学习生活有所影响,也不利于未来的社会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多制定一些有趣的有利的教学活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辩论赛、交流比赛、场景教学等等,除了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还能够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3.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篇9

哈尔滨师范大学属于一本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一本。

一本大学,是指经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可在该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次考生的高校。目前我国的一本大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其他主要部属大学及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院校(部分211高校招二本);另一类是主要以本省一本招生为主体,全国大部分省份一本招生为次的大学(一般是原中央部属高校下放后成为的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92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5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地理学、理论、大气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