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6:31: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 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简单的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无效低效或负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而负效教学是指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排斥、厌恶的学习情绪,干扰学生的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它一定会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延续形成了的传统。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必要的 “讲授”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中,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规律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①原子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大,离核越近的空间越小,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少,离核越远的空间越大,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多。②比喻,同学们在不足一岁前,由于生活能力很小,总是在父母亲的身边,生活的空间非常小;上幼儿园、小学后,由于生活能力强一些了,生活的空间也大了一些,在父母身边的机会少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活能力不断增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离父母亲也越来越远。由此使学生理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离子键中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学生容易把相互作用理解为相互吸引,解释相互作用时我是边演示,边讲授‘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存在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2)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
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更重要是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状态,它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课前提问“我们在初中学了哪些反应类型?”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结果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通通都说了,甚至还有说其他反应的。而其意图是要学生回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我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课前提问“⑴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是——学生回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⑵还原反应是——学生回答:氧化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⑶然后请学生各写出两个对应反应方程式。”接着根据学生所写方程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反应里,氧化铜里的氧被碳夺去生成了单质铜,是还原反应。那么碳单质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从生成物CO2容易的出是跟CuO里的氧发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再分析引出一种物质被氧化时,必然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氧化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是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中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3)有效“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人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探讨化学世界的奥秘。
2、用化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的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3、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饶有趣味的学科,化学教师如引导得法,创造使学生引起的环境,就可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为什么炒菜时加了醋和酒后会产生一股香味,味道会更好?为什么衣服上的油漆可用汽油洗去?暖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醋洗掉?此时,学生急切盼望得到答案,于是在求知欲的心态中对化学产生于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化学课堂像磁铁一样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理论知识实际上距离他们很近,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大家吃过薯片吗?薯片袋为什么鼓鼓的?这时学生可能想到薯片很脆,袋子不鼓起来的话,薯片容易被压碎。怎样才能让袋子鼓起来?学生会想到充入一些气体,并围绕“为何充入气体?应该充入什么气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在抛出问题后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中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如果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同一指令下“齐步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降低知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顺利的完成化学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其次,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如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教学时。后进生能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就可以了,中等生能根据数学特点,灵活选用算法,会正确、合理地计算,优等生会进行综合题型的巧算及拓展题的多种解法。这样设计目标,保证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在充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的地位如何呢?课堂改革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把教师的“绝对权威”消解、淡化了,教师成为和学生平等的学习合作者。但是教师作为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是一般的合作者,它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好很好”,这不过是让萝卜和萝卜一起烧,结果永远是萝卜。教师应该是这锅里的牛肉,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萝卜烧牛肉,萝卜从中汲取了营养才更美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捕捉一些契机(或者是在学生讨论时,或者是直接激疑),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艺,教案的设计最能体现这一点。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教师教育思想、聪明、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另搞一套的做法是绝对不可以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许多学校都有基础教案,备课组统一,发挥集体的智慧,甚至是电脑打印好。教师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发挥,千万不要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偷赖。
三、加强“预习”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2.可以提高听讲水平。3.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四、引言要注重情景设计。
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要有新意,目的性要强。例如:“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可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言的方法还有很多,素材要靠平时收集。引言的素材一定要有科学性。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和重要理念。
五、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教材是探究性素材的发源地。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
六、让化学课堂中的意外绽放光彩。
化学实验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演示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即便教师充分预备的情况下,仍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教师若能坦然面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很多,如:做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灭了;在NaOH溶液中滴盐酸时有气泡产生;酚酞试液滴入到盐酸中有浑浊产生;在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先变红后褪色;做中和反应时,剩余溶液蒸发时闻到刺激性气味;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看到少量的气泡;做喷泉实验时,水没有充满圆底烧瓶……这些略加改变,就成为了信息题、探究题中的素材。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能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在实验意外中探究失败原因改进实验的能力。即实验意外―意外的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求证―改进实验。这也是中考试题中很好的素材。
七、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具有艺术性、层次性、探索性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武器,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提问过多,学生的精神过度紧张,极疲惫,也就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八、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班集体内学生人数较多,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又都愿意学习呢?治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化整为零,使活动单元缩小化,任务具体化,效益就能最大化。班级内根据人数的多少可化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6人为最佳。小组内设正副组长各一名,小组内人人结成对子,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既是学生中的一员,又要充当教师的角色。
1.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功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成功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入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
2.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
3.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4.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5.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
6.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判断和自我反应,诱发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
二、确立主体,合理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是探究学习,但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又比较小,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稍一探究教学内容,就完不了,不让学生探究又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我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是正确的,但是探究学习是有层次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应该把有效教学工作重点放到四个方面: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练习、有效辅导。
1. 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50-02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全新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
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备课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2.创新性
备课一定要结合班级总体状况及学生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加强“预习”
有效备课不光是老师的备课,学生也应该“有效备课”。学生的有效备课即课前预习。教师指导预习,要关注以下三点:①妥善安排时间。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②明确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时预习导引,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③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三、有效课堂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1.有效的导入增强兴趣
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
(1)“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2]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化学故事”导入法。如我们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可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2.有效的课堂实验丰富知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生活中的天然物质丰富多彩,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条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生石灰拌水后粉墙会“出汗”;白醋能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微妙与趣味,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2)实验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科学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探究。比如,锄头、犁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扔在屋角,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弊端,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方法,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认识其实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3)实验课程有效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
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3.有效的课堂提问发展思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能用提供的药品(水、氯化钠、高锰酸钾),来验证你的结论吗(仪器任用)?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操纵的,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提问。如:冰水混合物为什么是纯净物?碳酸钠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是好现象,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四、有效情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情感是指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3]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1]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当然,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习题的选择及讲评、概念课的探究等。
总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目标教学,联系化学教材的特点,积极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增强自然科学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实验操作技能等,并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75―01
初中化学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阶段,它承接着小学关于化学学习的相关问题,也为未来高中化学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化学课堂是帮助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建立和健全教育教学观念
哲学上常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观点同样适用在化学教育之中。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坏的教育教学观念则对教育教学非常不利。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让教师们用严谨治学、不辞辛劳的精神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转变观念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成效,但是对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主要是负责授课,学生则是一味接收,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能动空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例如,在进行水净化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因为实验简单,容易操作,风险也很小,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亲自做实验可以增强自己实验能力的自信,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寓教于乐,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知识让我们的灵魂变得丰满,思想变得充实。但是,由于以往教学的功利性,过分追求学生在分数上的突破,使得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十分的不合理。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上也是毫无帮助,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教学方式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可能是许多老师的疑惑,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增加欢乐,例如换一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做“水的净化”实验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将河水或者是江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上课阶段,学生觉得很乏味,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就不一样了,例如,在进行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河水或者江水倒入一个量筒之中,然后利用棉花和玻璃棒来使得水变得清澈,这个过程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有趣多了,也增加了他们对于过滤知识的一些想法,拓展了他们的实验思维。
三、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
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了多个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构成和完备程度,大部分被调查学校的化学教学设备都存在明显不足,或者是设备器材老旧等问题,这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不利。化学器材是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器材不足或者是器材老旧,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老师无法演示化学实验,学生无法亲自尝试使用化学器材,这些都使得化学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化学课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很清楚,化学教育是一门既动脑也要动手的课程,单凭借一本课本想要学好化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目前学校里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应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认为,在完善和加强实验器材上,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化学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老旧器材应适当予以处理。
2. 保证学生人手一个化学实验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化学实验。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虽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予以应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中学校的很多化学教师在代课时,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给他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则不仅会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熟悉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研究教材、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等。实践中可以看到,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根本不现实。然而,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应付了事。此外,很多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以至于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式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国内普通高中学校的化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我们的生活,使化学成为高高在上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对其可谓望尘莫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国内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抽象的化学反应讲给学生,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化相差甚远,甚至没有任何一点联系,以至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我认为要想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新理念为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即老师的教学活动均应当严格遵循益于引导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以及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教会学生获得、加工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跳出知识传递者的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发生转变,应当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为标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才不会感到有压力。
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实践中可以看到,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氯气化学特点”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和英法联军交战时使用了化学武器,拆弹后冒出很多的黄绿色气体,战壕中的联军士兵吸入体内后相继阵亡。此时,指挥官马上命令士兵转移到高处位置,这样才保住了战壕中部分士兵的性命。一个学过化学的指挥官还下令让士兵脱下自身的衣服,沾上水、尿液,然后捂在鼻子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那么该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呢?有学生猜对了,就是有毒氯气。接着即可引导学生开始关于氯气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听得全神贯注,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已经实现。
3.将化学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亲切,将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因对化学感到熟悉而觉得学习根本没有压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交流,提供控制和平台。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唯一,只有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增潭.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
[2]白艳萍.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1、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有效教学是指投入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并且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发展就是指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具有学习的活动化、学习的背景化以及学习的过程化等特点,学习的活动化主要是指师生一起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教学活动,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的背景化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用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过程化则是指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和教师之间多样的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2.1、理论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1)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是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形式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这种形式默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带来一系列的教学缺陷,如:刻板地教授教材知识的缺陷、忽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缺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的缺陷等。(2)化学教师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会对初中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重要章节与次要章节的时间分配得不合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果。(3)目前的授课形式仍然是无差别的统一的教学方式,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如果不能从矛盾的特殊性去着手,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有造成优等生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进步的可能,也极可能造成差等生学习热情的挫败。
2.2、实验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1)学生实验的问题。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的忽略是主要问题及实验知识缺陷的根源所在,部分初中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不主动参与化学课堂实验,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不足,同时也影响了其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不能正确理解并区分雾与烟的概念,不能区分光与火的性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同时与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2)教师实验演示的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演示及学生的亲自参与实验不仅对提升化学理论知识的客观真实性有益,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例如:酸碱变色实验的结果、氢气的制取等。
2.3、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初中化学老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书本进行授课,采用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接收知识,一些老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制作敷衍了事,课堂上以书为主,课堂45分钟就是老师在读书,读完了也下课了,学生听完了也忘完了,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发。
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针对初中化学教师资源不合理、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校校联合的方式,通过合作的方式,采用教师交换等方式促进学校化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化学教师素质偏低的情况,可采取和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通过和相关大学进行合作,以学校作为大学实习培训基地,用新鲜“血液”来壮大化学教师队伍,同时,选派教师回到大学进行培训,通过大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的方式来改变教师落后的观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2、转变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主要就是“教”与“学”的转变,将教学的主体由之前的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学方法从原来的“填鸭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转换以前的教学体制,使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所开展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学习场所,这不仅会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怎么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的境界。
有效课堂的教学讲究的是高效率、高效果,所以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讲课的内容,因为教师的备课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讲课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定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教学内容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将课堂讲学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3.3、利用趣味教学方法丰富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课堂是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对于单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和电脑网络进行授课,通过实验课和理论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不要单调的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可以以比赛的方式看谁记得多,也可以自己总结,通过诗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各常用元素的化合价和结合情况。同时通过联想教学方式,降到水分子时,给学生拓展到重水,告诉学生水不止只有H2O,还有重水(氧化氘)分子式D2O,超轻水(贫氚水)分子式DDW。反应堆有核聚变和核裂变等方式,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针对性课后进行查找相关资料,课堂进行提问,同时结合课程安排可以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课后想,课堂讲。
3.4、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益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精力的浪费,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高效的课堂实现高效的学习。
总之,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初步显现,注重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忽略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有效性教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将势在必行。初中化学是学生必修课之一,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让学生学,还要教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动手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史育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
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呢?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所说的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场所和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对象则是课堂教学。那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为一个历经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线教师,我长时间摸索出来的实践真理就是,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是探究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动手、组织、归纳总结等能力。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知识要求,也做到了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化学实验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教学直观性,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设计、完成实验到归纳实验结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也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扮演导师的角色,我们还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比如,我是一名化学教师,我或是用身边的化学开始讲起,然后引出每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或是采用ppt展示与课堂知识点相关图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是课前讲述趣味十足的科普小故事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等方式来开始一节新课;或是以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作为依托展开一节课的探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强大探究欲望。
三、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高效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全面的引导学生,扮演抛砖引玉的角色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我们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理念,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低起点,高落点。
四、反思是实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这里所说的反思包含两个方面:
1.积极指导学生反思
这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包括课堂教学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反思,也包括课后习题巩固时遇到的难点的反思。经常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能通过学习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和知识经验,从而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
2.自我反思
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时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教师的授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开展过程中的关键,而化学探究性实验或探究性问题的创设则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以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为目的,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位化学教师经常思考并不断探究的问题,也是化学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中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得,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了;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了,从不热爱到热爱了,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了。学生有收获了,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这么简明了。”1如何实现在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适度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统领作用。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班情和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内容来定位。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做到:
1、关注学生全面化。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化学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整体与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中锻炼自己。营造“会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得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是达到了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精神与情操的统一。比如,高三化学的复习,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与教辅材料,还要认真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要明确今年与往年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及选考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明确考查的重点与热点,明确新增考点与新增题型。再结合复习章节知识点进行全面、合理整合来设计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2、知识科学化。
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教学内容要“以本为本”,教学内容要从课本的实际出发,让课本知识具体化、层次化,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享受知识的趣味性与真实性,做到和谐与统一。
3、学法多元化。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的发展需要,从引知激趣入手,因材施教,可以采用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运用多媒体辅助、师生互动等方式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顺学而导,环环相扣。达到学法多元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生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科学、开放的原则进行教学。如设疑探究,有疑问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内容时,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实验,在体积和浓度相同的盐酸、氯化钠、氨水、醋酸四种溶液,按装置连接好通电,发现盐酸、氯化钠溶液灯泡更亮,氨水、醋酸溶液灯泡更暗,说明在体积和浓度相同条件下,灯泡更亮的溶液导电能力强,表明自由移动离子多。假如再准备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氨水、醋酸两种溶液,把氨水慢慢倒入醋酸和把醋酸慢慢倒入氨水中,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实验有趣又直观,让学生兴奋又好奇,带着激情请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有兴趣学,马上进入新课的思考状态。该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法来完成。让学生记录实验产生现象,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知道结论,还掌握了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加强评价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升华
1、有效教学需要具备一种评价意识。
在不断评价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教学中,探究NH4CL溶液呈酸性原因时,我把NaHSO4这种盐列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这两种盐的CH+>COH-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两种盐溶液CH+>COH-?NH4+是阳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让同伴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接近教学目标即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了评价过程,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
2、有效教学需要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
有思有想才有悟,才会出真知。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1)备课是否充分?(2)教学目标定位如何?(3)教学亮点是什么?(4)学生收获有哪些?(5)同伴互助之处在哪里?(6)这样的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教学?对教师自身而言,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尤为重要。课后不仅要反思教学,反思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服务,达到新课程标准核心内容,是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机会与帮助,是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的活动,是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是否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释放。通过写教学反思,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方法与水平,让化学课堂充满青春与活力。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效教学突破抽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理论知识是抽象的,是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教师想方设法加以突破,否则有些内容学生就会听不懂。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三维动画软件设计动画模拟图像来播放,这种图像有动感,画面清晰,学生喜欢又能激发兴趣,让微观知识宏观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印象。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生就会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效掌握抽象知识。例如,在教学工业制皂原理时,笔者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很枯燥,学生就没有兴趣学。所以,笔者就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屏幕上即有动画效果又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制造肥皂的流程,同时又能很明确地区分“皂化反应”和“盐析”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