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9 17:11: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篇1

(一)进一步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2015年县级预算单位全面实现绩效目标管理,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10万元以上的全部列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原则上需编报绩效目标,50万元以上必须编报绩效目标,未编报绩效目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

(二)研究建立绩效目标编报审核机制。结合2015年绩效目标编制审核工作,研究建立绩效目标编报审核机制,简化和完善绩效目标申报表式和内容,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表式和内容相衔接,进一步提高绩效目标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审融合。积极推动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先导的预算编制模式,使绩效目标成为预算申报和审核的必要前提。在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时,进一步完善绩效目标编审流程,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审的业务融合,将绩效目标的编报审核嵌入预算编制审核流程,逐步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系统与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的有机融合、同步运行。

二、强化绩效评价工作,注重质量控制和结果应用

(一)拓展评价范围。一是在2014年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自评价、财政评价和第三方评价。2015年,从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拟选取20个项目作为重点评价对象。为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性,将增加绩效评审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的项目个数。二是强化部门绩效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拟选取1-2个部门实施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不断探索绩效评价新模式、新领域。

(二)完善评价方式。一是优选评价项目。在充分征求局有关业务科室意见基础上,按照服务改革、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原则,优先选择县委、县政府关心、涉及民生、社会关注的项目,并向延续性项目倾斜。二是拓宽观察视角。在认真考察项目投入、实施、产出、效果等重要环节的基础上,将绩效评价观察视角向政策设置、资金分配以及产出效果的持续作用机制等方面延伸,使绩效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准确。三是明确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研究拟订《绩效评价工作规程》,明确绩效评价各环节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为部门、单位深化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四是提高绩效评价时效。组织对2014年列入重点评价的县财政资金安排的19个项目进行评价,争取2015年6月底前完成绩效评价报告。

(三)加强工作考核。加大对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作为结算评价经费以及今后选择第三方机构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绩效自评价工作考评办法》,综合采取专家评审和情况核查等方式,对级部门绩效自评价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在适当范围进行通报和公开。

(四)强化结果应用。一是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县政府和县人办,为政府决策和人大监督等提供参考。二是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落实整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绩效评价结果及时与局有关科室共享,为完善预算编制、强化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跟踪评价督查力度。在绩效跟踪上报的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及时了解掌握预期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发现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和纠正,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强化工作保障措施,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一)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库。总结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和应用情况,对部分行业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库。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第三方中介评价和绩效评审专家的作用,并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第三方中介库和专家库动态管理。

(二)注重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局党组确定的《提高绩效目标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研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使绩效目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

(三)推进信息公开。按照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政策规定,认真研究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稳步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篇2

(1)建章立制,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近年来江苏沛县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沛县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沛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明确程序,科学编制绩效预算。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沛县以编制2015年县本级部门预算为突破口,尝试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到部门预算编制中,要求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预算部门对于5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在一上阶段进行,调整的绩效目标审核在二上阶段进行。财政业务科室组织初审,重点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科具体实施评审工作。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并将项目信息及绩效目标批复文件下达到部门。

(3)自评为主、突出重点,分层次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2015年初,县财政局制定下发了《201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别确定了当年的县本级自评项目24个和重点评价项目10个,提出了相关工作程序及要求。自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评价组,根据年初工作方案,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最终形成绩效报告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方案确定的重点项目,组建重点评价工作机构,按规定程序分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政府重点关注及难度较大的住房保障、农业、科技等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对于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由财政业务科室人员与聘请的专家联合组建评价组实施评价;对于从单位自评项目中按20%比例抽取的作为重点评价的项目,由财政各业务科室自行组建评价组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评价。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很多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着力点,往往视为削权,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没有转变,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阳奉阴违,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

(2)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技术力量欠缺。

目前,沛县未成立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预算科1人牵头负责,财政监督、预算、投资评审等内设业务科室具体配合。当前,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不同的复杂性。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沛县制定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形成的,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

(4)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

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

首先,从政府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主导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绩效目标,测算资金需求,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全过程的绩效监控应与项目目标实施进度相结合,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2)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及时更新专家库,实现滚动管理。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

(3)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

一是要依据财政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的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三是结合县域内各部门的实际,合理分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提高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增强评价结果的可用性。

(4)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反馈制度,正式绩效评价报告形成后应及时向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反馈项目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同时财政会同监察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二是将预算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对于绩效显著的延续项目,可优先安排资金;属于一次性项目的,相对于同类项目可予以倾斜;对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应相应调减直至取消项目预算。三是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审核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增强部门的支出责任。四是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跟踪问责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质量成效、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如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应建议政府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提高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篇3

(一)制定出台《市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通过加强工作考核促进市级预算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好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完善工作,满足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管理、预算执行结束后的绩效评价信息化操作,使其适应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流程规范、操作便捷、管理高效的目标。

(三)加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收集整理以往年度不同行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值,进一步更新完善评价指标库。

(四)按照《市县(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对全市九个县(区)2012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二、认真开展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一)开展绩效跟踪管理工作。对纳入2013年预算绩效专家评审的22个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跟踪管理,加强与有关业务处室的协调和配合,完成项目预算执行监管、阶段性审核、提出优化整改意见等工作。

(二)开展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项目选取的针对性,重点选取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三)开展2014年市级预算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市级各预算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加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确立工作的指导力度,选择重点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目标专家评审论证工作,逐步扩大专家评审项目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评审项目资金占全部预算资金的比重。

(四)指导督促市级有关预算单位对所承担专项资金项目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督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稳步推进专项资金项目事后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工作,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通过信息公开,促进项目单位树立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加强项目管理,注重项目的绩效目标最终实现,进而全面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扩大社会影响,凝聚各界共识,为工作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汇编业务资料。编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文件资料手册》,为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市级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绩效管理干部政治业务素质

篇4

关键词 财政管理 会计核算

乡镇的财政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的核算工作是否正确与合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政策是否能畅通的贯彻,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伴随我国的财政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只有把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推进财政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达到精细化和科学化。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从中国乡镇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相对成熟的管理形式,各个地方的财政部门都处于实践摸索的阶段,因而,形成了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各个地方财务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方法不一致,在会计的核算方式上也不够严谨,致使管理的手段也相对的落后,对于工作造成障碍。

1.会计核算内容杂乱,形式与内容无法统一。现在延用的体制还是“乡财乡用县监管”,对于市以上的各个财政部门而言,只对乡镇的财政所在大的方向制定了宏观管理的模式,完全无细节操作,也无准则来约定管理细节。基层的财政工作人员,对于上级的不明确指示处于模糊的状态,也是因此,财务的管理形式和会计的核算内容不能达到一定的统一。

2.未能发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互辅助的作用。我国现在的乡镇财政所就是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机构,同时也具有“村账乡代管”的会计核算的功能,一个单位肩负两种职能。因而在实际工作之中,乡镇财政所比较容易忽视角色的转换,会容易把财政的管理与会计的核算工作当作一回事,混为一谈,最后致使财政管理工作不到位,核算的内容也不够规范,未能发挥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3.乡镇财政部门职权不明。税费改革后,我国的乡镇财政所普遍的征收职能被弱化,一般而言,财政所的职能是以收入为主向,把服务、核算、监督作为主要的任务,工作职能要能够发生转变。但是这方面目前未有明文规定,有些地方的乡镇财政所是实际上是属于事业性质的,财政职能更难以被界定,乡镇政府要求财政所的工作是配合乡镇财政中心,并把此作为主要目标,因而有点顾此失彼,最后出现乡镇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不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方面会出现偏颇。

4.对于财政的专项资金未统一核算。财政专项不进行统一核算,这点给核算的工作实际增加了很多的障碍。党十七大后,国家政府为解决遗留的“三农”问题,为农村投入了大量的支持资金。因而,在具体的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明确规定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来让这些专项资金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之中被合理核算、规划,也不能进行统一、明确的分类明细核算。

5.乡镇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会计核算做不到规范化。与县级的财政部门对比,乡镇所属的单位所发生的业务比较复杂,内容也比较繁多,财政的管理体制未完善,这些情况对财务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带来很多麻烦;村级的财务管理一向比较混乱,对核算的内容就显得过于繁杂,各地在管理的模式都不一样,管理的难度系数更大了。如“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具体实施之后,一些地方保留了自己的乡属单位银行的存款户数,由乡镇的财政所进行总的预算,会计再通过之前所设立的专户,把各类资金汇总拨付到各级乡镇所属的单位或组织中,一般情况到年终才与县级的财政部门最后发生结算。这种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了会计的核算做不到统一与规范,会计的核算工作也不能发挥作用。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研究

1.要统一政策,制定一套能够适应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的制度,使得他们能够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是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切合符合实际工作的管理系统的,要根据自身的认识情况来尝试,让管理和核算的内容保持一致。要以省市的财政部门为主,最后制定一套比较适应自己辖区内部的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要有效地结合财政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管理、监督和核算,把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达到有章可循。

2.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工作,严格进行专项资金的管理。我国现阶段的乡镇财政的工作改革的重点是服务“三农”。在专项资金的监管过程之中,要保证乡镇的财政所能够严格的按资金的性质,能够按照资金的用途来设置会计的账簿。如社保的资金,要必须严格的通过“社保资金”的专户进行核算,按“社保资金”的具体用途来设置专门的明细科目,在年终进行结账之时,不进行统一的收支和对冲,余额可以反映在“社保资金”账户贷方。

3.注重财务培训工作,解决队伍断档问题。新形势、新财政管理的现今情况,要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在岗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财政培训,要接触新的财政知识,要主动的进行财务培训,注意与其他部门做适当的财政交流。从现有的财政的政策、会计的核算等理论知识抓起,抓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对于现有的财政人员要多培训,使得专业知识能够提高。要让乡镇的财政人员素质能够上一台阶。在政允许的状态下,对县级的财政部门进行分步骤的人才添加,让专业的一财经类人才能够为乡镇的财政工作,为乡镇的财政管理团队建设,提供人才的保障。

4.必须完善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只有完善了财政管理的内容部监督机制,才可以确保资金能够良好的、安全的运行。因为,每年国家都会下拨各项资金去扶持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于这些资金,必须按照资金的性质来核算,因为这些资金的政策性较强,是农民的救命款项。若因为乡镇的财政所由于监督的机制不健全,而导致出现资金管理的问题,那么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的完善好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的核算工作,采用内部的互相监督的机制,持续对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廉政的教育,最终确保乡镇的财政所的工作人员都能为民理财,确保资金能够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篇5

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原劳动部曾于一九六年一月十六日发出了“关于技工学校的财务基建和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联合通知”,明确决定了有关技工学校基建、财务和生产计划的具体管理办法。由于技工学校在期间都被撤销,通知规定实际上没有执行。近几年来,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办的技工学校又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的渠道没有明确,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学生生产实习所需要的原材料没有来源,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使技工学校今后得以正常健康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我们认为,根据当前技工学校发展情况,对技工学校的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管理问题重新予以明确规定,是完全必要的。现作如下通知:

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直属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其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均应列入各有关部门的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之内,并由各有关部门统一管理。

二、地方劳动部门和地方各产业部门及其所属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其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均应列入当地的基建计划和生产计划之内,并由学校直接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三、各部门、各地区举办技工学校应贯彻勤俭办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讲求实效,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都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停缓建的厂房、车间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建筑物,尽可能把学校办好。原有老技工学校被改为工厂或移作它用的,应尽量恢复使用。为解决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需要,应尽量结合工业调整改组,由主管部门从现有企业,特别是关停并转的企业及项目中调剂出一批设备和车间,划交技工学校使用。凡是通过上述调剂、联合等办法能解决的,就不要再单独新建实习工厂。

篇6

虽然财政部仅在预算司下拥有一个关于财政绩效的业务处室,但按照广东省财政科研所各专家的看法,财政绩效管理在整个财政业务中占有的分量应该重的多。他表示,财政绩效管理并不是和各部门“夺权”,也不是财政的越俎代庖,而是从微观机制上落实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使党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决策,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普遍提高的一件好事。因此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乃是众望所归的一件事”。

而江苏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甚至把财政绩效管理比喻为财政的一场“不流血,但流汗的革命”。她表示,在财政内部,财政绩效管理,是解决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甚至是一般性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良方。以往因为各部门之间互相不通气,因此造成了财政对拨付资金管理的鞭长莫及。而现在开展的财政绩效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成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纽带,使信息的不均等化得以缓解,因此也加强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另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也有益于现在财政部大力推行的预算公开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可能。”

是否应当设立专门的财政绩效管理机构?

在记者了解到的几个省份,对于专门设立财政绩效管理业务处室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中设立了绩效管理业务处室(名称不尽相同)的省市也对该处室的工作范围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如江苏和广东,以及云南三省,都设置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工作范围为绩效管理,审查和考核。

比较特殊的是山东省青岛市于2010年10月份成立的预算评审管理处,这个部门兼有预算绩效评价、评审和审查三项职能。而在其外也设立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管理除预算外的各笔资金的绩效工作。这种预算绩效与项目绩效分离的方式也在一些地方财政得到了理解。另外也有一些地区,采用了不专门设立绩效管理处室,而是设立专门人员与预算等部门共同办公的方式来实现绩效管理。

比较值得称道的是,在一些省级财政绩效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四川省财政早先于2009年在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中的20个市州,108个县成立了绩效评价的专门机构或由相关科室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有8个市州,85个县根据省财政厅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定了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全国协作课题组总报告主笔之一马晓玲表示,在财政绩效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地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

绩效管理都管理哪些资金?

江苏省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表示,虽然江苏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起步并不早,但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上是“非常广”的。“起步晚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了更多的借鉴。”。她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财政的绩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仅限于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最终要扩大为每一笔钱的拨出都跟随着绩效管理工作。

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记者了解到,在其他省份,绩效管理还是多仅限于专项资金的一部分,比如优先开展用于民生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等等。

此外,有些专家也呼吁建立“全口径”资金的绩效管理,但即使是开展较早的广东省财政科研所也表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路还很长”。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应当由谁来评?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三种评价模式:第一种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财政主导评价模式”,即业务部门出项目,由财政部门主导,和外聘专家来统一讨论和评价。第二种是一些地方财政采用的“部门自评模式”,在项目运行后让各部门出具自评报告。第三种,也是各部门认可的一种方法,是广东省财政采用的以单位自评结合专家评价的财政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被一些专家认为“不甚理想”。许航敏博士则表示,由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财政一家的事情,因此由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导都会引起另外一方可能的不理解。因此寻求绩效评价者的第三方立场很重要。广东省财政采取的单位自评加第三方专家评价的特殊体系虽然显得尤为复杂,但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公正性。

评价标准应当如何设立?

这是记者了解到各地财政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不同的地方财政有不同的应对办法。比如云南省财政厅即利用外部力量,组织一群在某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对于某类项目设定一个在这种项目中通用的评价体系。而相对的江苏省,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一千多个针对已有项目非常细致的评价体系。

全国法理协会原副会长谷安梁表示,这两种评价体系的设立,其实与东西方法律差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案例法”与“法条法”的区别。案例法,即以已经发生的案例判决为基准,进行今后发生的类似案例的分析和判决。法条法,即以设立的法律条文为最终参考进行案例判决的模式。我国使用的就是法条法。但马晓玲教授表示,在这两种模式之中,江苏的做法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财政很难在浩如烟海的项目中找到某些项目的共性来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如果按照别的方式操作,工作量相对巨大。而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又是评价公允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循环式的巨大工作量可能是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的。相对于这种方式,经过项目微观推敲论述的“案例式”评价体系可能更加灵活。

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如何落地?

虽然记者采访了包含地级市在内的八个地方财政,也得到了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但我们发现,将绩效评价结果实际落地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现有的资料中,只有上海市闵行区实际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了下一年的预算中,而遇到的阻力巨大。

江苏省财政厅林玲处长表示,江苏省将项目在绩效考核中得到的结果分为四等。处于评价前方的前两等级自不必说,排在第三等的项目就要在下一年的预算安排中受到绩效评价团队的严格审核,而处于第四等的项目则“无条件PASS”。由于这种严格的评价体系于2010年刚刚实行一年,究竟落地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广东省财政厅则表示,不能通过财政绩效评价的项目“是不可能投入实际运行的”。由于“严进严出”理念的实行和竞争式财政资金分配体系的建立,广东省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把握在了项目投入之前。而之后的全程监控也将可能发生的偏差降低到了最低。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江苏省财政给了我们一个比较严谨的答案。由于采用的是“联动绩效”模式,让同一资金链上的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这笔资金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中来,每一个部门都是财政资金实际上的监控者,而主管者更是主掌大局的省委省政府,因此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所有部门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因此各部门的财务负责人在接到每笔资金时都如履薄冰,唯恐出现任何漏洞。

而其他地区财政也表示,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一般都采取“处理到事,责任到人”的方法。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一些延续性项目,如果资金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否要继续拨款?许航敏博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地区都采用“先拨款,后处理”的办法。毕竟问题并不出来整个项目上,而是出在具体运行的人身上。完成项目的优先级应当高于处理。

在实行绩效管理之后,财政与各部门的关系是否会有改变?

林玲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联系。以往各部门工作的“孤岛化”过于严重,同一项目中的上下游部门居然没有任何通气手段,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它就是我们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实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更多的是使财政作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员”出现,让资金在每一步流转更加透明,也使得以往财政饱受各部门指责的“预算报上去少一块”的情况得以改善。项目使用资金量计算难度大大缩小,也就让各部门的预算更加精确。

另外,广东省财政科研所所长黎旭东也表示,被各部门担心的“夺权”现象并不存在。所谓财政绩效管理,并不对其他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效果以外的任何工作进行干预。而管理这些资金的绩效“本身就是财政应有的工作”。

篇7

一、实行财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

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局的绩效管理工作。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全程跟进督办。局制定了督办规定,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考评程序上,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

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局在试行办法》基础上,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还结合财政实际,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篇8

是由表及里,还是由内而外?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说这两种方式中的某一种“错了”,而是我们在知道他们必将会殊途同归的情况之下,对于其现状的一种纯客观的表达。不过对于媒体来说,以实践为导向的“江苏模式”显然在运行上紧贴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财政服务“两个率先”、“八项工程”的主题主线和发展大局,切合党的“十”坚持改革、推进创新的战略定位,更能让人看出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和端倪,也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验证。在细节上,也更能简单的让其他地方兄弟财政有可借鉴的意义。

正因此,笔者在江苏省财政厅及江苏省各地市的财政领导首肯及支持下,尝试着制作了这一期在通常媒体上很少见的“以实对实”的绩效专题。在这些看起来非常枯燥的表格、数据和政策之下,其实是江苏财政人对于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苦心孤诣。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我们其他地区的财政人们能从这几页纸中看出些可以借鉴的“门道”,那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奖赏。

采访组经过再三推敲,最终决定此次专题名为“破茧”。在上次《静悄悄的革命》专题中,江苏财政客观的提出,财政绩效工作正处于一个初始化的、碎片化的阶段,是一场不流血但流汗甚至流泪的蓝色“革命”。两年过去,我们发现当初的“政策碎片”已经开始逐渐整合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以案例为借鉴、以归纳框架而非设计框架为蓝图、以应激式政策而非主动式政策为导向的,全范围的绩效体系。

正如江苏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林玲所说,江苏财政绩效从最开始的“百家争鸣”,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二次进化”的时间节点。但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仅靠一个小小的专题报道,仅可以起到一个“目录”的作用。如果要阐述江苏财政绩效的“前世今生”,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性的课题。也考虑到地方财政工作中的客观性,本专题涉及的一些数据为简化后的数据。涉及部门项目等均经过编辑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地方财政绩效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难题”。据此,我们采访了江苏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林玲。

《新理财》:江苏省财政绩效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但我们替我们的地方财政问一句,在江苏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您认为绩效部门应该拥有多大的“权力”?(对上报告机制,对平级业务处室的关系,对预算部门的权力)

林玲:权力和责任是伴生的,与其说绩效部门应拥有多大的权力,不如说绩效部门应承担多大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与预算部门、平级业务处室的共同责任,这也是独木难支的基本道理。绩效部门将绩效评价报告、绩效目标评审报告上报上级部门,目的是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与依据。对预算部门的工作指导、考核,目的是提高项目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平级业务处室和主管部门,对不同环节的财政资金实施管理,是一种配合和协调的关系。

《新理财》:这是一个说起来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存在着巨大矛盾的问题:您认为绩效机构应该以一个什么形式存在?财政部门的绩效处?还是单独列出绩效管理局?甚至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为什么?

林玲:机构设置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设置成财政部门的绩效处,还是单独列出绩效管理局,甚至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不能一概而论,这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阶段有关,与财政管理体制有关。至少从目前来看,预算绩效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还不成熟,机构设置的升级显然还不是时候。

《新理财》:就在江苏一省,各地就想出了许多对绩效部门权力“无限延伸”的制约方法。虽然说绩效并非是政府资金的“裁判员”,但涉及到“评价”“管理”工作,一定会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您认为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这种平衡点?第三方机构评价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林玲: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绩效部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部门所接受,一是评价结果和评审结果的反馈,二是预算信息公开。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第三方机构的信誉、业务能力和独立性等综合因素,另一方面也受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方式、项目管理方式等因素制约。破除体制束缚即是“破茧”。

《新理财》:说到绩效,如果说我们考虑到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那么就必然涉及到一个另外的“效”,即时效性,也就是和其他部门的连接。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预算部门是极不愿意财政“站在背后看我们怎么花钱”的。抛开“猫腻学说”不谈,您认为这种绩效报告机制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段为基点?(月报?季度?还是实时监控?麻烦领导分析)从纯技术层面来讲,金财工程的平台已经不足以完成这种细致的连接工作,我们是否考虑过开发我们单独的“绩效信息平台”?

林玲:绩效报告时间间隔当然是越短越好,关键在于时机是否成熟,要解决政府层面的决心问题、部门的反弹问题、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社会公众认知的问题、回应社会公众质疑的机制问题,才能谈及绩效报告应该以什么时效方式公开。

对于绩效信息平台,许多地方在尝试开发,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原因在于一是信息工程的复杂,二是信息资料的短缺,其他信息资料拥有方不愿将资源接入绩效信息平台,不过据了解,也有一些地方在信息平台方面整合上做的比较好。由于信息平台的开发、整合、维护会形成不小的开支,一般要推进绩效信息平台建设,还是以省一级、甚至中央级绩效部门顶层设计较为合理。

《新理财》:结果应用,是财政绩效工作的“目的”,也是财政绩效工作目前最难以落地的一环。有人说从一个部门开始试点,但一定要严格执行;有人说一定要全覆盖,但执行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让部门逐渐适应。您偏向于哪个方法?其中还有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平级发通知”的诟病,那么执行结果是否需要由主政者实施?您认为应当如何捋顺结果应用之中的这些“疙瘩”?

林玲:结果应用的落实在于领导者的推动,在于制度的约束,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宗旨所在。因为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难落实的内容,困难和阻力重重,在一个平衡的机制下,谁都不愿打破平衡,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也不知道推进结果应用会带来什么后果,因而没人愿意赌这一把。即使应用了,主管部门、平行处室也表现出不愿或寻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辩解。另一个推进结果应用的渠道是更上一层的推动,比如说是财政部,提出硬性的要求,加之检查考核,但估计这一点很难做到。

《新理财》:在江苏“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问题,即我们经常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不同城市的同一种项目,除了一些细节不同,实际在大方向和框架上是可以借鉴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可借鉴的项目库?我知道省级现在已有,但市级的,更“接地气”的项目库,怎么有机的把它们连接起来?再问一个延伸性的问题,这些项目库您认为会有多大范围的可借鉴性?

篇9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已经推进多年,其核心内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传统的投入型预算管理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单位仍将财政管理当成是跑项目和资金,只重视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合法性,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重视不够。在缺少制度性约束的条件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没有将“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改变为“我要评价”的主动绩效管理,成为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瓶颈”。

2.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首先,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过程的监督控制,结果的评价运用等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不同行政区域可能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采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重点推进方向也往往不一致。其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评价体系的设定缺乏科学性,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一方面,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定位偏低,仍是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随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的结合越发紧密,其内容已逐渐超出了绩效评价的范畴,扩展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成为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改革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在内的一种系统预算管理模式,各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又互为前提,仅靠绩效评价是无法囊括全部内容的,只有研究制定与改革内容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规则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相互衔接且互为依托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进而形成合力发挥出制度体系维护并推动改革的综合效能。

3.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标准缺乏可比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其权威性、公信力、实用性不足,加上绩效管理未与预算编制充分结合等原因,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评价标准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标尺和准绳。通常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并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预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和客观参照物。目前我国由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较晚,各级公共部门的历史绩效信息的缺失较为严重无法为绩效评价标准提供有效地样本数据,致使难以量化评价对象,使绩效评价工作失去意义。科学的评价方法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的保障,是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权威性的前提。从我国目前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来看,我国目前一般都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比较简单的方法。计分方法也相对过于简单,权重的设置也往往仅凭经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先进的评价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层次分析法。并且在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定量评价的方法运用受到定量指标较少,分类较粗的限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对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思考

1.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

要把财政绩效管理的思想容易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进而建立起全程的预算控制体系,通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转。同时,要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的定量考核,逐步建立起一套量化管理的科学财政绩效管理体系,进而不断地推动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要强化部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部门管理和控制决策。进而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顺利推进,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益和效率,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当前,首要任务是进行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当成一项经常性和制度性工作来抓。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绩效结果为导向,以预算管理制度为保障,以财政监督体系为主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加强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诊断和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同时,要牢固树立评价不是处罚的目的,而是通过对财政绩效执行情况的评价,来不断地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进而提高公共财政执行的效能和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绩效评价的诊断是确保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有效运行的关键。

2.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已经逐步开展,但在具体运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个和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密切相关,随着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从试点逐步转向全面推广,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工作。其次,要根据目前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现状,逐步加强其制度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步伐。通过规范制度,将《绩效管理办法》上升为《财政绩效评价条例》,提高制度的层次。再次,要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要明确绩效评价制度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全面的一项具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对财政绩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进而推动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责任,整合相财政绩效评价的力量,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

3.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评价结果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对评价结果的落实,进而取得评价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全面完成绩效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逐步建立起绩效数据管理制度。将评价的数据信息和预算管理信息相互衔接,进行数据的财政部门之间的共享,进而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次,要建立起结果的通报制度,在完成评价后,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上报到有关部门,及时反馈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而为改善预算管理和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制度的完善而努力。再次,要加强对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通过网络或其他公共媒介加强对信息的公开,进而不断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性。第四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制度,通过逐级上报、逐级汇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五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对于考评得分高、资金使用效果好的部门(单位),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绩效“最佳”的可按项目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单项奖励;评价结果“中等”的按谨慎性原则安排预算;评价得分低、资金使用效果较差的,将缓拨资金,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减拨或停拨资金,甚至取消项目,调整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对于财政预算工作而言,如何有效地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促使财政绩效管理机制逐渐规范化、安全化,进而有效地解决财政支出效率问题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以下就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理念。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的县级部门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不够了解,全然不知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要进行哪些工作,因此,他们常常会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集中在跑资金与争项目工作上,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合法合规地适应资金就可以了,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工作不够重视。除此之外,由于一些部门不够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自身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常常抱着应付差事的工作态度,在争取资金的过程中十分主动和积极,但是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常常以各种理由不予配合,时常抱有的是观望和等待的工作态度。

1.2不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所涉及的部门很多,如: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项目单位等等,而财政部门内部所涉及的业务股室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现阶段,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县尚未形成完备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上评价层次比较低下,相应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体系没有形成,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最终促使预期的效果难以实现。

1.3不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县级财政部门对于本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常常是对上级财政做法照搬照做,使得自身的指标体系不够实际和完善。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支出项目没有将评价指标合理建立,促使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4绩效管理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虽然,在以下县级区域已经逐渐成立了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但是,由于所配备的人员力量不足,加上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十分薄弱,对于相关的业务知识不够了解,促使大量工作都需要依赖业务股室来进行,这对顺利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与限制。

2、如何有效地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1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要有效运用各种形式以及渠道,使得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得以增强。将相关部门的绩效意识不断提升,让社会公众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将以“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逐渐向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转变,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财政支出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2充分发挥预算单位的主体作用。要让部门的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主体责任得到不断地强化,能够让相关部门各尽其职。不管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执行过程,都应该让预算单位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逐步建立健全绩效问责制度,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逐渐归纳到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以内,逐渐将单位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自觉性不断提升。

2.3绩效评价试点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始终坚持循序渐进以及分布实施的工作原则,落实解决绩效评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展开项目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工作。首先,对于评价层次而言,应该以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主体,再逐渐向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推进。其次,对于评价组织实施来说,应该以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作为主体,再通过过渡到各个相关部门的方式,逐渐建立绩效评价模式。最后,在建立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以实行部门自评工作作为主体任务,重点考评财政部门。在不断实践与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得以全面地推进与落实。

2.4逐步强化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第一,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将财政支出项目预算以及绩效评价结果逐步公开,使得社会公众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力度不断得以加强。第二,要将有关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的方式研究出来,逐步加强监督立法机构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三,要从评价结果出发,就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监督检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2.5逐步加强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首先,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如:专业性比较高、比较复杂等,所以,财政部门需要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担任这项工作;其次,要逐步加强业务培训工作。要让县级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的人员培训力度逐渐增强,使得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展开提供人才上的保障。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将每一个细节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作者:罗晖 单位:陆川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