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8:29: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我国语言基础知识发展状况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语言学界开展一场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要区分语言和言语,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遵循语言规律,也要遵循言语规律,但是在1984年提出的“语文教学语法提要”中,全部都是以语法知识为中心的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体系,而忽视了言语活动及其规律的重要性,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下,难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态言语能力,到了90年代,人们认识到了静态语言知识体系的缺点,其弊端日益显露,于是语法界又提出“淡化语法”的观点,人们逐渐淡化,排斥语言基础知识,使得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相隔越来越远,在语文教学的反复折腾中,语言学家终于认识到语言基础知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不能没有语言基础知识,否则语文课的科学性就无从谈起,更别说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2 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原因
2.1 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的关系。言语是一个人的听说读写活动,根据人不同和环境不同,言语表现出多样性,创造性等特点,而语言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等特点,但是,纵使言语千变万化,都只是对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的自由组合,必须要遵守语言的规范,虽然言语和语言是共同发展的,但是语言就像是如来佛祖的手,无论言语怎样变化,始终不能逃脱手掌,从这点看,语言包含言语,言语只是是语言的一个分支,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语言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言语不可分离的。
2.2 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关系。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资源来表达言语意义和理解真实含义的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话语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会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教学生传统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教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作为指导,开展言语活动,科学的进行言语技能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若缺少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就只能漫无目的的进行言语活动,盲目感悟语言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说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3 言语认知和语言基础知识关系。言语认知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话者试图领会发话者的意图的能力,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言语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一般语文学的好的同学,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而语文学习后进生,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因此,使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不仅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重要手段,落实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3 运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3.1 改进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强调以言语习,通过对言语作品的朗读,背诵,逐渐自我领会,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依赖于学生个人的摸索,领悟,往往效率不高,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仅吸取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经验,同时将有意识的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内隐式的体验,领悟相互融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将显性的语言基础知识与隐形的无意识的语感知识相结合,将基础语言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改进言语习得,以学的促进习得,两者彼此为用,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3.2 提高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是,教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发音标准,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切实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进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学生个性化的言语活动与社会语言的矛盾,老师要鼓励,尊重学生独特的言语活动,也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社会语言规范,修正学生错误的言语活动,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 总结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现代化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言语教育的有效实施,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如此,语文教育的春天才会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雷良启.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2] 雷良启,余应源.吸收当代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 余应源.语文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1.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等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进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使得语文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好学。比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记的知识教师将其变为顺口溜或者歌谣记忆。如在学习改错时,就可以用“改错改错,仔细琢磨;少主谓宾,用词不妥;次序混乱;重复啰嗦;指代不明;连词用错;不合逻辑;否定太多;判明病因,准确改妥。”来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让学习语文基础变得简单,又能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要充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语文源于生活,在教学时如果能够与生活,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就要将其与实际充分的联系起来,比如通过作文的讲评时,教师不仅需要分析作文造词遣句的优美性和连贯度,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错字等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因为这些往往是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基础知识也将变得更加扎实稳固。
3.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育形式,教师大量的讲解,学生盲目的做笔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与此截然相反的则是后期的“题海战术”,学生机械重复的做着同一类型的题目。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语文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将讲解知识与练习适当的结合起来,要注重巩固和内化。同时,教师在布置题目时也要注重筛选,使学生做的题富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集中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呈现出很深的矛盾,课程少但是教学内容多,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都没有对语文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集中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中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看来,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比如将病句、拼音、错字、成语作为一个版块,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将文言文的实虚词、断句、理解等集中起来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大的框架,掌握一定的具体规律,再落实到具体文章的理解,具体病句的修改时才能游刃有余。
5.以学生为主体
任何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将学生放在主置,语文的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要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发言的机会。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同学们通过讨论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还能获得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与灵活运用。
1.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2.重情境教学
2.1 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电视、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 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园丁,让学生像花园里可爱的花朵一样尽情地享受阳光和雨露。
2.3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杂志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这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3.1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3.2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了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广泛覆盖,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施中要把握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学的结合运用。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要反思带来的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让教学精神大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扬利去弊,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通常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如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就坚决抛开,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高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时要注意到,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要有度,不能一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辅佐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师讲课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课堂教师仍然要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如果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看,也会造成视觉的疲劳,忽视教师的重点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为了突出多媒体的外在功能吸引学生,而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或者没有体现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扰乱了思维,学习很盲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机械地从网络下载、拼凑这么简单,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抓住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一、根据学生实际提高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体育课,必须与学生讲清学习的重要性,尊重规律和科学,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基本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和途径等,为制定中学阶段的实用教学课标,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例如在给七年级学生上入学的第一次课时,我认真分析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特点,认为他们虽然已经从童年阶段进入到少年阶段,但依然面临着人生趋向成熟的转折挑战。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新生学生特点,有效地安排了关于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比如“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等基本教学内容,并将其很好滴融入到体育常规教学之中。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和认知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育理论课一直被视为是一种比较枯燥和乏味的课程,很多老师感到教学乏力,而且也经常被轻视。然而,作为新生入学的首节体育课,笔者认为其至关重要,可为以后的室外体育课程教学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基于此,在本节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抓住新入学学生的特点,对事物非常的好奇,巧妙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制作动画课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学校体育基础知识课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对低年级学生选择“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与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体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营养、卫生习惯和健康”、“运动卫生常识”等课题。对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如“什么是体育”,阐明体育的概念、起源、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还可选用“体育与德育、体育与个性形成”:“青少年生理弋心理特点和体育”等课题,阐述体育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毒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了解与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坚持终身锻炼;了解体育锻炼与性格、意志、情感和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可安排体育知识和竞赛知识方面的课题。
作为年龄相对较小的初中生群体,在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信息技术学习的氛围,激发起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原动力,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就更需要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保证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初中生进行电脑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枯燥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让初中生玩电脑中游戏,初中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初中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
二、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和生活中的事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信息科学技术教学的效率。为了保证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下进行知识学习。例如,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浏览图片》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迅速的激发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要求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复习的形式来导入该课。教师在上一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就可以布置初中生根据从课堂上学习到的图片的浏览和下载知识,在课余时间,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并在下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分享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网络搜索图片的过程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初中生的课余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可以让初中生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为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由于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数的限制,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锻炼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初中生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信息技术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切实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在《傲游因特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的结合因特网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初中生通过调查研究因特网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信息技术对于自身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初中生在计算机上自主的创建相关的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之中将自己对于《傲游因特网》这一堂课的认知和下载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让初中生通过自己的搜集和积累,提升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在进行《申请电子邮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初中生进行自己的邮箱的建立,并让初中生把电子邮箱进行交流的方式和发短信和打电话的交流方式进行比较,让初中生在结合生活中常见交流方式的研究基础上,加深初中生对于电子邮件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又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就可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逐步的联想归类到信息技术之中去,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英语 教学改革 英语单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领域的电教辅助教学,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趋势的不断强化,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纷纷选择整体教学的方法,而不再是传统的分段切割式教学。整体教学的基本支架是听力、口语、阅读、学做等综合能力、技巧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获得,有赖于以上方法的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本文中,作者以The necklace为例,解析了实际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其步骤。
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英语单词学习水平
一般情况下,载戏剧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出现生词。举例来说,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共有23个生词、词组(其中人名除外)。而在常规的课文教学中,生词和词组一般在40至60个之间,由此可见戏剧材料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笔者在该课的教学导入中,首先,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文中的词汇。针对文中的难、重点词汇,笔者还可以配以典型例句,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是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操练文中的生词、重点和难点词汇,而学生的记忆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再次,笔者采用以单词为线索,讲解单词的过程,也就是在解读课文,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作文内容。在整堂课上,笔者还将一些学生认为具有戏剧场景变化的文段,提示学生关注舞台说明。这样整体的阅读教学,高效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旨。此外,笔者所准备的一些配套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小的强化、巩固效用。
二、造设语言交流氛围,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情景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从而能够独自的发现、提出问题;其次是教师帮助、指导学生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最后是开展一些情景化训练,以锻炼一些日常的具体用语、交际语言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下倾向于知识传授弊端,同时还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
1. 假设对话场景。如在The Necklace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操练了How about…: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China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Wang in Class 36.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A:Yes, 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It’s so wonderful and usefully for us!
2. 简要说明课文中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比如,在交际语境中,常用句型why not/why don’t you…来表示建议、提议等。
eg: Why not tell me this as soon as possible?
Why not sit down and tell me what’s wrong with you?
3. 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不宜过多、过细地讲解语言点,应强调省略得当,并突出重、难点;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举例来说,如笔者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了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一句中否定转移(transferred negation),并对重点讲解词语cost ,marry ,worth。
三、合理编排话题,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表演课文对话,并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将文中所描述的语段再现于课堂之上。这样便有效地使得 “死”的书本“活”了过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知。通过模拟交际运用,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都有助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学习自主的演讲设计,有着充分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能够不断激发其英语时间的欲望和自信心。
四、尝试开放式作业,帮助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途径便是作业。而素质教学下的作业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
(1)讨论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透视分析课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在课堂语言的教学中,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如此,不仅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2)续写课文结尾。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为文章续写结尾。这样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习惯。学生的每一个新颖构思,都无不展示着其创造力的发挥。
(3)查阅学习相关知识。在本文的教学前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询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西方文化中的舞会和邀请知识等。这种形式的作业,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英语这个窗口,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动手收集、整理资料,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辉红.实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素质教育”是在扬弃“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价值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互动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去掉应试教育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因素,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遵循英语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生多数知识的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给农村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发展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就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农村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得一些独立发展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日新月异的软件提供了绚丽多变的特技效果,给设计人员带来新的工作手段和观念。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既是艺术家,又是计算机创作专家,他的任务是把艺术设计创意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为学好相关软件做好准备。课程包括内容较多,涉及美术知识范围较广,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该门课程应侧重以下几点:
一、分析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基础》课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每一部分内容中又有诸多的小分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仅结构素描一项内容就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掌握,而在本课中才安排十几课时,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能掌握一点皮毛就已经不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准确定位,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必须力求打破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重视具象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重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造型基础”这一章的教学中,以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透视知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研究结构,对各种典型形体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再画复杂形体结构时就可通过简单形体的拼接轻而易举地做到。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学会突破难点,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会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方法,力争在短时间里掌握设计基础知识。
二、学会感悟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是要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对艺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多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加大欣赏的“量”,另一方面又注意欣赏的“质”,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作品。我总是先让学生谈感受,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透过学生的理解加以点评,这样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动脑子,用心去感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审美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增加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美术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所以美术设计的学习不能单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而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每一部分我都增加了课本中没有的欣赏内容。如在“结构素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范画,光影素描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也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对比,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素描。在“构成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欧洲近现代绘画作品,了解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众多艺术流派。从这些作品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于理解构成、了解具象到抽象的转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单单了解历史是不够的,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真正走进设计,为此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现代构成和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思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将学生逐渐领入设计的大门。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能力培训。美术设计是最离不开创新的,设计的精髓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设计。某些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设计就是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满足于一些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特殊效果,忽视了计算机设计创意的重要性。从计算机设计与创意的关系来看,人始终是第一性的。创作意念才是真正的主角,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启发学生对身边一些熟悉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画出草图,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从某一自然物象出发,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各种表现方法,这样做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喜欢人云亦云的毛病。通过欣赏作品和案例分析,他们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做练习时要求同一主题多种方案,启发学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了某些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设计出的东西才会有新意。经过这些强制性的训练,创新的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五、丰富表现手法,加强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似乎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轻而易举地做一名设计师,其实不然,美术设计的基本功才是做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只不过当今的设计师更多的是使用鼠标作画笔,显示器作画纸,而一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集成了某些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使设计看起来更容易表现一些手绘难以达到的效果。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中,如网页制作、photoshop、3D等都要有美术基础才能学好,而美术设计也离不开这些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将计算机软件与美学理论结合起来,用于设计实践,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总是结合相关软件的特点来讲解设计知识,练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兼顾多种手法,手绘草图和计算机设计相结合。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乃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技能。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符号化思想、运动与变化思想整体思想等,例如:
例1:计算:(3x+2y+1)(3x+3y+1)
分析:本题若直接按多项式相乘的一般步骤计算,则相当麻烦,观察题目特征,发现两个多项式中均含有3x+1,故将3x+1看作整体进行计算。
解:原式=[(3x+1)+2y][(3x+1)+3y]
=(3x+1)2 +5y(3x+1)+6y 2
=9x2+6x+1+15xy+5y+6y2
其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
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一、注重实践应用性, 培养创造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学不仅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更主要的是数学是人们学习研究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科技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学习数学,反过来用教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实用性,就是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而教学思想方法是独特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功能;数学具有严谨性、统一性、对称性、简洁性、和谐性等特点。若在教学中注意应用这些特性,展示教学中的内在美,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例如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师通多讲解、分析和说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让学生掌握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加强现实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数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为此,自然应该加强有关数学语言、知识、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基础。
但仅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应用意识还难以自发形成。为此,在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施中,应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态度,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教科书设计中,都安排了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从这些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列出相应的一些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共性的分析,抽象出有关数学模型,然后再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数学的分析。
如研究函数的特征与图象、方程与不等式的各种解法等,最后再安排大量课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应用教学,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解决和反馈应用”的全过程,一方面巩固了有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亲身体验,学生必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如音乐、美术一样,数学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样用美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从而转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在开放的课外活动中,你要去品赏数学之“趣”,让兴趣伴随自己学习、钻研、探索的全过程。
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了充足的富余的时间。如果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产中寻找数学的妙用,有利于培养智力和能力。如果能够大胆探“妙”,哪怕是“异想天开”,对于开发数学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来说,必然是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