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1 08:29: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篇1

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

2.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3.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

4.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

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

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

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20-02

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起源于现有的护理和生物、心理、社会以及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年护理教学涉及老年护理学的诸多相关知识和技能,如何使护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的自豪感是关键的第一步。笔者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并在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后,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职业自豪感,以此为导向增强护生学习兴趣,唤起护生对护理职业发展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进而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一 营造关怀的职业氛围,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它通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来体现。因此,基于职业关怀的学生素养培养尤为重要。学校是护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要结合老年护理专业教学的特点,在班级和学校环境中以全方位、多渠道的各种方式塑造起关怀护生的形象。一是以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录像等手段,使丰富多彩的关爱护生的文化教育活动成为校园常态。二是以南丁格尔形象为主题,举办富有新时代护理职业特征的“天使文化节”,开展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职业场景摄影图片展览等多种活动,并将职业精神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以此陶冶护生情操,形成关怀的氛围,使护生爱集体、爱校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把做好老年护理作为一项关爱人类及自身健康的伟大事业。

二 职业自豪感唤起护生学好老年护理学的坚定信念

现代经济社会中,未来的就业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都是护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工作待遇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护生明白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权威分析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1%,而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接近全市人口的30%,大大超过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因此,老年护理工作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未来相关岗位的就业前景也被普遍看好,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学好这门课程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将老年护理纳入大学护理课程设置,并且设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等。其次要向护生讲解老年护理工作者在一些发达国家所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高额的工薪等,如澳大利亚,在各行业的技术移民排列中,护士排在第一位,而且有各项优惠政策。如护士有额外加分;在圣诞节期间,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工资以每小时50~70澳元计算。以实例让护生了解老年护理工作在国外待遇的优越性,唤起护生对职业的自豪感,使她们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是与她们息息相关的,要获得这些优越待遇就必须学好这门课,并领悟到学好老年护理课程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 采用多媒体教学,活跃护生学习气氛

护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学中要以护生乐学、乐看为基础,进而开展素质教育。采用多媒体方式,以声、文、图及视频合理应用可以全面刺激学生的感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护生学习欲望,结合国外老年护理的实际情况,制作幻灯片或录像。如澳大利亚圣乔治医院(SGH)护士站有这样的服务格言:“爱我多一点吧,爱我多一点,说不定哪一天您也可能变得像我一样。(Love me more,love me more,one day might be you like me.)”与我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异曲同工。在情景化的多媒体教学中,使护生认识到衰老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学好老年护理学是关爱老年人的基础,也与自己未来衰老时的知识利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

四 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动力。激发和培养护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并给予正确引导,将护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保持对老年护理学习持久不衰的求知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专业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在讲授老年人便秘护理的内容前,教师先设疑: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便秘的病程中对大便失禁如何护理?两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有何异同?这两个问题引起护生的好奇,她们不理解同一个患者在便秘病程中如何又引起了大便失禁。护生有了好奇心和疑问点后,再听课时就非常认真,总想尽早解除自己心中的疑点,因此,教师所讲授的每个细节护生都会认真听,记得牢。护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 实验教学延伸到临床第一线,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

以往的压疮实验常在人体模型上操作,看不到压疮的各期表现,无法观察到压疮的护理效果,护生照搬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进行操作,记忆不深刻。现在到医院或老年护理院观察病人的各期压疮表现及不同的护理措施,使她们看到,即使同期压疮但护理措施并非完全相同,如Ⅰ期压疮患者,体质好的,翻身后保持皮肤干燥不再受压,很快皮肤色泽就会转为正常;而体质差的,营养不良或伴有周围神经及血管病的患者,翻身后还要接受皮肤按摩、红外线照射及加强营养饮食。但是教科书中Ⅰ期压疮的护理步骤及方法都相同,经过临床实践,护生既看到了压疮护理实际操作后的护理效果及不同的操作方法,又学到了与患者交流的技巧,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 效果评价

课程考核进行闭卷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其中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无记名形式填写,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等6个项目评价及自习课学习老年护理内容的时间。评价采用四级评分(1分为差、2分为一般、3分为满意、4分为非常满意),学习时间以每周自习课时间计算。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回收率为100%。闭卷知识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笔试占总成绩的60%,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40%。将资料运用SPSS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表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等护理教育特别是实践技能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这些问题,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综合型护理人才的需要。老年护理既要掌握护理技能又要与患者交流,这非常重要,麦克唐纳德认为,课程并不在于提供全套的客观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考的批评性的、有意义的认知活动,主张课程设计应关注人的需要、兴趣、过去的经验和能力。老年护理实验课延伸到临床实践中去,使护生求知欲大增,求职兴趣被激活,个体能力被开发。在重点、工作点方面恰当设疑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护理实验课在临床实践中使护生体验到了职业自豪感及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进而转变成学习动力及对未来事业的追求向往,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篇3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421”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了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1]。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2,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4,5]。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据统计,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我国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二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6],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篇4

一、对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上讲的长期护理,是指个体由于意外伤害、疾病或衰弱导致身体或精神受损而致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给予广泛帮助的活动。长期护理可针对任何年龄的人,如年轻的残障人员,因事故受伤或疾病治愈的人们需要康复照料等。但通常指的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实施长期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由于病理性衰老,或由于正常衰老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提供给体力上和精神上不能独立照料自身的人们以广泛的医疗和非医疗服务。这一服务囊括了这些人群不同健康层次需求的从日常生活活动的帮助、护理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家庭健康照料、成人日托照料、疾病康复照料、临终关怀照料等都属于长期护理的范畴。

有长期护理的客观需求,就产生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行为。这种保险是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长期护理通常周期较长,一般可长达半年、数年甚至终身。其重点在于尽最大可能长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身体机能。长期护理保险的意义就在于当人们发生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护理需求时,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帮助被保险人获得必需的护理关怀,提高其生存质量。

我国人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朝老龄化方向发展。据有关研究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这一人口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尚欠发达,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还未普遍富裕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老龄化的,如此巨大数量的老龄人口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人的预期寿命增长,另一方面人类主要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老龄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大,慢性病患者的增加,无疑大大提高了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需求巨大而供给不足,这又是眼下的现实。据国内一家对生命关怀进行研究的机构调查,全国仅有不到50家晚期病人安养院,仅有不到200家设在各类医院的临终关怀机构。这种现实甚至使一些老年人和中年人陷入“护理危机”担忧。改变这一现状,是国家和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和不能回避。

我国在老人和慢性病人的护理上传统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家庭结构由原来的传统联合家庭向直系家庭继而再向核心家庭演变。所谓的“四二二”、“四二一”、“空巢”家庭大量出现,传统的家庭护理功能逐渐削弱。同时这种传统家庭护理模式的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将未来稀缺的人力资源困于家庭护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这是各国在解决社会医疗保障问题中的普遍选择。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一个在政府主导下的主体多元、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整体,以其不同层次的、多样的方式提供护理保障的服务体系。而商业保险公司以其举办的护理保险业务,以及未来可以涉足的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当前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良好机遇

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进程提速带来的基本需求已如前述。从保险市场开发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机遇。

篇5

2013年被一些媒体奉为养老地产元年,2014年更被热炒为养老地产沸腾年。这一轮炒作,对政府和市场都造成了极大的理解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出台很多,但却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二,政府和企业资金投入都不少,但只见枝叶疯长,不开花更谈不上结果。

一、南京养老地产现状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00年的“五普”是8.24%,而至2010年的“六普”却已上升到9.20%,并且每年还在以4%~5%的速度增长,在2015年将突破150万。面对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端养老地产需求也是日益扩大,这也使得众多房地产商纷纷试水,试图从养老地产中分一杯羹。

2012年4月,南京市民政局鼓励商业银行、商业保险企业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可靠的收入保障。但由于还未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房地产进驻养老市场存在未来的风险不确定性。

从2000年月安花园率先推出的“两代居”户型到2005年汤山温泉留园老年公寓再到2012年侨馨人家养老公寓,养老地产一路坎坷,“两代居”除了极少楼盘热销外,大多叫好不叫卖,而温泉留园老年公寓年公寓也已改名为汤山勤善堂留园温泉酒店。对于养老地产这块香饽饽,恐怕并不容易吃到。不过朗诗在南京的首个养老地产项目已推向市场,目前虽然价格很高,但因其环境、设施和科技售卖很火爆。朗诗的大举进军给南京养老地产带来了新局面。

二、南京养老地产面临的困境

第一,准入门槛过高。由于老年人是养老地产目标群体,需要配套大面积的无障碍通道、老年活动中心、慢速电梯、医疗保健中心等大量的医护及设施设备,这就要求养老地产比普通地产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因此也就提高了养老地产的准入门槛。

第二,投资回收期较长。资本市场的年化固定收益普遍在12%~15%,有的甚至更高;投资周期一般为3~5年。但是目前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10年甚至20年以上,而且回报率尚没有明确的数据,而一般养老院的年利润仅在5%~8%。这对于习惯于高周转,同时又承担着极高资本压力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第三,运营模式不够成熟。养老地产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只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还涉及到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日常起居护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等众多方面。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缺乏相关的人才,以及相关的运营管理经验,从而无法给目标客户带来适用的、高水平的服务。

三、促进南京养老地产发展的建议

第一,企业投资观念的转变。养老地产不仅投资大,而且回报期长,是需要长期运营、发展的地产模式。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弄清楚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与普通地产的开发模式的区别,避免采用主球高周转、快回笼资金的开发模式去开发养老地产,也需要转变观念,从不断的探索中,找到养老地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二,养老地产属性的界定。首先是地产属性,即普通住宅和养老地产的不同功能;其次是服务属性,即提供医护、康复、保健、家政、饮食护理等服务;其次是人文属性。在重视物质的基础上,也要同时重视老人的精神文化方面。养老地产为老人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个养老院,而更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社区,里边有着园林、活动场所、朋友聚会这样的一个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生活的养老场所。

第三,要注重与金融的交互合作。养老地产虽然短期内盈利水平不太乐观,但是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投资目标。在养老地产的远期回报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交互合作,从而为养老地产扩充一定的发展资金。

四、南京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

目前,南京市的养老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但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消费心态的转变,相关政策的落实,南京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第一,内在机遇:老年人口基数大,消费心态转变。

中国大多数大城市老年住宅的有效需求目前每年至少数十万平方米,但是全国仅有800多所老年公寓和社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假设仅3%的老人可以在社会设施中养老,全国就将有近420万老人进入老年公寓或进入老年住宅安度晚年,就需要建造8~10万所的老年公寓及住宅, 投资总额差不多900~1000亿元, 再加上其他设施设备等,其商机将会达到1200亿元。

第二,改革机遇:相关政策出台,南京先行先试。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建国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意见。2014年9月,全国首部老龄蓝皮书,深度分析了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四大老龄产业板块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对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

2014年,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40%以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用于养老服务”、“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等养老服务业优惠政策。截止2014年,南京市共有102家公办养老机构(含敬老院46家),已有42家机构合计7104张床位实现公办民营。

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介绍,通过多年发展,南京的养老服务业始终处于全省、全国的领先方阵,目前正申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医养融合、评估机制、居家护理、高端养老、志愿服务、养老准入、诚信体系”等7个南京特色工作方面有新突破。

第三,外力推动:社会力量注入养老健康产业,国际养老企业落户南京。

民营资本、国际力量看好养老市场,纷纷落子南京,有助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作为法国欧葆庭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个落子之地,南京在产业发展上首先取得了先机。据了解,欧葆庭南京项目计划将设立200张床位,主要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预计2015年开业。欧葆庭在养老康复等方面带来的先进经验,对解决南京的养老难题起到了积极引领的作用。

不仅是欧葆庭落子南京,澳大利亚皇家护理等也已进入南京市的养老服务业。南京市还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投资超过了1个亿的社区养老综合体泰乐城,正在试运营。

“娱乐养老”生活方式创始人、南京贝杉国际董事局主席侯国新2000年率先进入养老产业,扎根社区,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侯国新说:“只有通过市场规模化运作,才能让居家养老服务得到规模化推广,也才能实现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的愿望。”

五、结语

中国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南京目前的养老产业基本上还处在水平很低的层次,不论是养老床位数量,还是养老人群的收入水平以及养老项目的低水平软硬件配置问题都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尽管养老地产从理论上具备比较庞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又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

本文对于南京养老地产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深化。今后笔者将继续进行更深刻的研究, 以期为完善南京养老地产的发展方面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岚,侯洁,王佳荔.基于中国国情的养老地产发展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3(12).

[2]杜本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发展[A].会议论文,2009.

[3]张春普,韩云平.以房养老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研究――以主体和服务的对价为视角[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

[4]魏铭言.北京拟试点推广“以房助老” [J].政府法则,2013.

[5]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

[6]王静.以南京模式重回桌面为例谈以房养老模式的业务主体[J].劳动保障世界,2014.

[7]翟鹏成.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2013.

篇6

1、前序

养老地产是今后房地产投资的一大亮点,也是今后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发展投资的领域十分广阔,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最佳方式,更是研究中国老龄化的一项新课题。

2、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养老地产是一项房地产开发与各项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就拿我们永济市来看,目前房企的开发建设经验缺乏,开发理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尚不确定,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习惯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消费观念仍有待转变,真实的消费需求有多少还不可准确测算。在这一方面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就迈开了养老地产的第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新建养老中心,在我市房产业还是第一家,现在经营状况还是很好的,不仅解决了永济市外出开饭店无人照料老人的现实问题,还探索了我市养老地产的新路径。

3、养老地产的类型:

3.1按地段区位划分

3.1.1城区型:利用一些废弃的厂矿生活区、新建单位老旧址等闲置地方建设的养老社区,占据生活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城市交通、医院、公园、学校、超市等公共设施,但城区内地价较高,养老住宅产品优势不明显,因此城区内建设养老项目较少。

3.1.2城郊型:在城市郊区地价较低地段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社区,一般环境优美,养老设施相对齐全,较独立,与其他社区隔离。如;永济市福禄敬老院,它依托永济市最大的公园―舜帝山森林公园和永济市旅游景区―神潭大峡谷,该敬老院也叫永济市水峪口福禄敬老院,创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66670平方米。现有公寓楼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的广场一个,公寓楼内单独设置了厨房餐厅,文体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洗浴房、会议室、库房等活动场所;安装了有线电视,无线电话,电子监控器,联网防盗器,紧急呼叫器。新型移动马桶等设施。现已具备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全方位服务功能。在今后五年内将发展成为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护理科学、管理规范、专业话强的老年乐园,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理想胜地。

3.1.3休闲度假型:邻近景区或与休闲度假项目结合设置,以休闲享受生活为主,多为高端产品。今后在即将开发的伍姓湖湿地应建一座敬老院,依湖而建,环境优美。

3.2按服务对象划分

3.2.1自主生活型:针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活动,增加娱乐交流场所和应急照料服务等。

3.2.2辅助生活型:针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社区提供起居帮助、家务料理、医药监督等基本生活照料。

3.2.3辅助医疗型:针对患病需要治疗和恢复的老人。社区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医药治疗、康复帮助等服务。

3.3按开发建设类型划分

3.3.1独立型养老社区:配有较齐全养老设施,与其他社区隔离,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如:现我市农村已建成了10余个乡村敬老院,将农村留守老人、孤老老人和孩子外出开饭店老人无人照顾等群体集中在一起。

3.3.2混合型社区:适当配置老年服务设施,有部分老年居住套型或老年邻里单位的社区,是普通社区和老年社区的综合体。以我前年去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为例,我大致给大家简绍以下情况,该公寓位于北京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疗养区,总占地面积近42公顷,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2万平方米如意形的人工湖,绿化率高达50%。功能定位上,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产品形态上,为了实现全程化养老的目标,同时考虑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健康状况建有多种型式的住宅及相关医疗、购物等商业建筑来满足养老的需要,其中配套设施包括太阳城医院、购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阳光水世界和物业管理中心等。

4、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以我市为例,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2005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4.4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1%。从户籍统计的资料来看,2006年,蒲州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16.9%,65岁以上人口占11.2%;韩阳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也给养老带来不小的影响,劳动强度增加。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5、小结

通过以上的浅议和一些浅薄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养老地产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种新型服务产业和阳光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也是今后房地产业投资的亮点。在这种大前提下,我认为应该准确的把握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优化养老地产设计方案来促进养老地产健康和谐发展。

篇7

市领导对客人来青考察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领导表示,青岛正着力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当前,青岛的老龄化进程快、高龄人口比例大,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老有颐养”。美方在发展老年护理行业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希望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把先进的国际养老产业运营管理经验带到青岛,造福百姓。我们将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和环境。

安迪·特纳表示,受到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王建军理事长的邀请,非常高兴来到中国考察访问,并且能够拜访青岛市主要领导深感荣幸。此行来青主要考察养老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寻求投资与合作机会,希望能够在青岛寻找到合作项目。我们对于养老产业经营、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并以此优势进入中国市场。此前虽然没有专门来华调研老年产业情况,但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中国的养老情况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有所了解。尤其是通过王建军先生来美访问,通过深度讨论,不仅了解到王建军先生对于养老产业已有多年研究,有卓越的理论建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使我们对进入中国市场参与老年人产业增添了信心。但是我们对有关政策的具体性认识不够完善,需要共同建立向前发展的信心,一起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开拓和发展中国市场,把中国的养老产业做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常期待与青岛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发展青岛的养老产业作出贡献,相信我们定会建立长期且愉快的合作。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4-02

在我国现代文明的进步同时,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医疗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人口老年化比重增加。根据现行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基数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7%,那么就可以判定为老年型的社会。据科学研究分析预测,我国到了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0%。然而老年型社会给社区护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机会,我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虽然早已开展,也积累不少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根本实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理解好预防与治疗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服务老年人为主,进而发展到为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社区服务,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区护理系统的发展[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社区,社区的护理管理系统主要是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对用户进行建档,并根据老年人所患的病种进行分类,有着第一手资料,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进行分片护理的管理,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选取300位社区老年人,据统计研究分析,到2011年为止,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5600人,占常住居民人口的22.39%。社区常住居民人口12854人,有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有2个医疗服务中心,其中医技人员12名,全科团队5名,临床医生9名,护士8名。

1.2 方法 通过社区老龄委提供的资料及走访部分家庭和养老机构,对社区60岁以上的300位老年人的现状和社区养老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特点和相关的护理需要,把收集来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软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制定调查问卷,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答案作出分析,并跟300位社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询问和交流,得出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善。根据研究调查显示,主要存在5个重要问题,问题如下:①社区护理资源配置失衡。②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不完善。③社会关注度不高。④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⑤未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1.3 统计学研究 使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结果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根据对300位社区老人的实际生活现状和养老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加上分析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的资料,可以得出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中最关键问题,就是社区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占比例高达46%,42%,很明显比其他的问题要高,见表1。

3 讨 论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要重点考虑怎样预防疾病等因素,还要注意考虑怎样做到合理的防止诱发疾病的产生,社区护理人员应该要分析老年人出现身心疾病的具体相关因素,并且采取及时方法进行防治工作。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现如今还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困难突出。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老年人社区护理资源日趋向城市集中,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关注,由此存在区域、城乡差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高龄老年人、患病老年人依然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劳动力。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和护理级水平的提高,社区护理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泛的。在实际护工作中,注意处理好预防与治疗的关系,拓宽护理服务业务范围,有利于加快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2]。

3.1 完善护理体系建设 从多个途径进行努力,建立和健全系统老年人社区的护理体系。抓住构建示范性社区护理机构的机会,做好不断健全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系[3]。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医疗的服务水平,要把社区护理加入到社区护理体系的工作中,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在构建示范性社区护理机构的基础之上,一定做好制定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计划。同时,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医护人员的升职、进行合理的收费等等,为全面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2 重视康复护理 伴随着学领域不断地拓宽,人们开始重视康复护理,老年人选择护理范围不断地扩大,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老年病的医院和社会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的使用功能朝着多元化、标准化发展,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选择适合的服务项目,享受全面的护理。老年康复保健工作主要内容有:一般常规性检查和医疗、基本的护理、养护服务,还有一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等。

3.3 临终关怀 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护患者尊严为主要目标,让临终患者能够安详和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之旅。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应该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以个人家庭为基本单位,做好和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3.4 加强培训 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加强老年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一批较高水平,具备专、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Stability

——Tak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inking instability, i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nursing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professional confusion for students,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to help students with enhance confidence and smooth employment.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thinking; stability; investigation; reflection

1 我校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

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本科专业创办于2005年,迄今已招收六批学生、毕业三届学生。从六批护理学本科生招生情况来看,每年均面临生源不足的状况。2005年,计划录取40人,第一志愿录取28人;2006年,计划录取40人,第一志愿录取26人;2007年,计划录取45人,第一志愿录取30人;2008年,计划录取32人,第一志愿录取9人;2009年,计划录取50人,第一志愿录取7人;2010年,计划录取52人,第一志愿录取8人;2011年,计划录取37人,第一志愿录取9人。每年第一计划录取学生分数为报考我校本科各分数段的最低档,计划不足部分均从非第一志愿学生中调剂。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09届毕业生只有56%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5名同学中12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10届毕业生只有62%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3名同学中10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09届毕业生只有61%选择从事护理行业,考取研究生的14名同学中9名同学选择非护理学学科方向。

从目前在校生的情况看,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等现象。一年级新生入校后提交转专业方向的人数比例较大,10级50新生中递交申请的有23人,11级60名新生中递交申请的有26人。

2 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外部原因。社会认同感不高:在当前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很多毕业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专业认同感不高:本身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而我校的护理学专业为新办专业,其他院系认同感小,部分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归属感,多数感觉被边缘化,造成不少同学情绪低落,感觉前途暗淡,产生消极懈怠的现象。

(2)内部原因:受社会偏见的影响,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因为成绩所限、为了进入武汉科技大学而填报护理系,但对专业并不了解、不认可、不接受,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不足,与其他专业学习强度和社会接纳度相比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导致对护理学专业兴趣不大,从而影响对专业的学习态度。

3 稳定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的主要措施

(1)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方法激发因志愿调剂和征集志愿入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邀请专业老教授和资深护士与学生交流,举行“我的专业,我的未来”系列讲座,介绍专业前景、指导规划未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我们积极推动护理学学生与医学院其他专业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加学生对医学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医科学生的归宿感;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护理系教学平台和实训中心,举办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举行护理征文、演讲、辩论和“护士节”文艺汇演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手段帮助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看到乐观的发展前景。对于本来就热爱医学、主动选择本专业的同学,在老师课堂教学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穿插医德医风及“南丁格尔”精神教育,用崇高的信念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感受自己职业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与伟大,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最精密、最复杂的生物体,挽救生命的工作崇高而伟大;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实现对病人的责任和对自己的成就。专业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将对专业的热爱、专业责任感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共鸣,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内化为自身永恒的追求、建立起学好专业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

篇10

【中图分类号】R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71-02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00年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率先通过辽宁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验收,是辽宁省名牌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是辽宁省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该专业以培养老年人服务紧缺人才为宗旨,借鉴国外先进的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理念,实训设施和教材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一般按年龄可分为衰老前期(40-50岁)与衰老后期(65岁以上)。生理老化为老年人所共有,根据2008年2月国家老龄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9亿,占我国人口的11%,占世界人口的20%,据统计云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有530万,占全省人口的11.5%,在昆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0多万,他们中有16%是单个居住的老人,有42%是老俩口独居生活,人口老龄化实际上已成为社会发展问题,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已是大家的共同希望,云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12月25日专门下发了《云南省老年人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为加快云南省的老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规定,必须要有相应的老年人服务和管理人才,社会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估计到246000人左右,现根据2009年5月21日报道,云南昆明市的养老护理人员几乎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学历低,缺乏专业知识,养老服务近视保姆式的服务。

1 专业前景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催生了一大批社会福利机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上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明显提高。因此,必须靠社会,大力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根据民政部最近统计,全国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已成为我国紧缺人才,目前,全国只有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办这个专业,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掌握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人康复保健与疾病照护的高级老年护理人才,老年健康咨询指导人才老年产业管理等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培养合格的老年人服务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特色

2.1 创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做 ”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紧缺人才的需要,以养老机构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康复保健与医疗照护,老年心理护理及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拓展能力。

2.2 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以养老机构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岗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都严格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出题规定做到教考分离,具有完备授课计划,采用举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护理实训室、老年人心理咨询实训室,老年人保健治疗,推拿按摩实训室,养老机构模拟实训室,老年人康复理疗实训室等。

3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3.1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业者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本专业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放在首位,并将老年服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建立职业道德体系,使学生能理解性地认识将要从事的行业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并愿意为养老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使学生具备“尊老敬老,无私奉献,自尊自强、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技术求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分学期的实训,顶岗实习,完成实习日志的填报,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识;通过课堂 表现等行为教师打分表,记录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等活动的次数以及感受。为老年人的服务活动要求每个学期每位学生不少于5次;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包括毛邓三,法律道德与思想品德,医学伦理学,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等职业技能课程,提高对专业岗位的认识和服务水平。

3.2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项目:

①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通过参观养老机构,聘请养老护理,有丰富经验的模范人物,实训基地护理与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到我校为学生做讲座,到兄弟院校做专业经验交流,使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的发展以及职业的社会意义,做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②了解和认识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特点,学生通过见习,实习,更深入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特点,经营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并根据社会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设计理想的养老管理模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老年人“结对子”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并对老年人进行跟踪服务,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③规范服务行为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礼仪训练等方式,掌握养老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掌握沟通技巧和服务礼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服务水平。

④社会公益活动与自我教育通过到养老机构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参与昆明市慈善总工会,民政部门红十字协会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3.3 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岗位资格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人文社科、心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知识,具有老年生活策划,活动组织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高级保健按摩师,针灸师、康复理疗师等社会工作者等职业资格证,毕业条件为,即毕业证加资格证,双证齐全方能毕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结构较全、职业素养较高、职业能力较强等优势。

4 专业培养要求

①掌握中西医基本常识;

②掌握护理基础及基本操作;

③掌握老年人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

④掌握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⑤具有老年人健康,生活料理服务的能力;

⑥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⑦熟悉心理方法,饮食疗法的基本原理;

⑧取得职业技能证。

5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特点,应开设以下课程:

5.1 主干学科:中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5.2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社会学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老年政策,康复医学概论,老年维护与管理,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5.3 必修课体系结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毕业实习等。

6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方式及就业方向

6.1 服务方式:

①小型家庭养老院,老人不出门,三五人一个养老单位。

②日托养老院。白天托管,白天送老年人来疗养院,晚上接回家。

③居家养老院,以家庭为主。老年人不出家门,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

④全天候托管,也就是24小时托管,长期托管。

⑤异地互动养老,甲地老人到乙地去养老。冬天老人到南方,气温较好,夏天到气温凉爽的地方养老。

6.2 就业方向: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主要在下列地方就业:老年人福利协会,老干部管理处,老干部干休所,敬老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及病人家庭等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不断建立,对老年人服务人才既懂社会工作知识技巧,又懂老年人身心康复护理技能的高职专门人才。据估计全国约有4.2万个福利院,如果每个福利院送一个专业人才,近期就需4万2千人才到福利院工作。

各种民办公助,个人自费兴办的老年公寓,老人村,托老所,老人乐园。需要的专门人才就更多了。

本专业完全可以采用“ 校企联办”方式,不仅让学生毕业实习顶岗上班,还能为青年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增强工作实践经验,以便更好的教学。据调查,需要社会长期照护的人数占80%,在家接受服务的达36.3%,选择上门钟点服务的达78.8%,选择老年养老院护理的占54%,选择白天托人全天型服务占98%。

总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将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考验,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考验中继续优化。要想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做大作强,不仅需要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更需要社会大环境,政府扶持,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等政策相配套,人才培养和留用才会长久,平台才会更高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