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53: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小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课堂理念,在我的课堂中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但我的音乐生本课堂也确实走过了一段很不平静的路,集中体现在五步教学法中各环节和本学科特点的冲突上。
课前预习受到时间少以及歌唱课的旋律预习基本举步维艰的限制,前置作业作用基本没有体现;自主学习效果不明显;小组的合作探究,让音乐课和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雷同,甚至成了“四不像”,音乐课本身的旋律性、歌唱性所剩无几。展示提升在没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下基本无法保质保量完成,诸多原因导致生本课堂倍感
吃力。
难道生本教育不适用于技能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不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吗?艺术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就无法让学生自我探究了吗?按理说,这一类学科更需要学生自我学习体验才对。带着尖锐的矛盾我认真地对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生本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令人出乎意料,不是艺术类学科不适用生本,只要找对切入点,这是开展生本课堂的很好的学科。
习惯性地把音乐前置作业布置为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等文字类的作业,这并没有错,但是因为音乐课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对听觉和歌唱以及操作技能进行学习,所以,前置作业的布置应在作品创作背景等的前提下,侧重于对技能性和操作性进行提前预习,甚至对音乐中个别情感的揣摩进行布置,例如,欣赏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前的布置多为萨尼族民族特点、歌曲创作年代等,现在的前置作业布置则加进了进行部分的歌曲舞蹈创作,并表演,加强了歌曲性、艺术性。
自主学习环节要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背景、作者以及相关乐理知识的学习,但是要紧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自主学习相关技能、相关知识,音乐中的技能都是需要个人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在困惑中进步的,自主学习环节不能仅针对背景等学习,要加入音乐的实践性、艺术性的自主学习尝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技能。
动画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贯穿于整部动画作品之中,对整部动画作品有着重要作用的音乐。动画音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欣赏音乐作品,体会音乐的内涵,来实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师对音乐的教学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欣赏动画音乐时,先向学生讲述动画中故事的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段,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不看动画的画面,只听声音,告诉学生们在听的同时,注意音乐的节奏、快慢、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听完之后让学生讲述音乐中有哪些表现要素。学生知道了这些表现要素之后,让学生重新观看动画片段。结束欣赏之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看到生动的画面的同时,也被美妙的音乐吸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创设环境,让小学生们进行动画音乐的欣赏。教师在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段的同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葫芦兄弟》 中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去欣赏其中的音乐。通过对动画音乐的欣赏,学生会主动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独特之处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分析动画音乐,把握教学内涵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心。他们非常喜欢有动感、色彩感强的画面,愿意接受节奏轻快、优美的音乐旋律。可是小学生年龄小,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有的动画音乐比较有特点,有象征意义,动画人物的特点更容易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动画音乐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也有利于小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黑猫警长》,引导学生听里面的音乐,给学生讲授其中的音乐知识。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的课堂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也学到了音乐知识。
教师注意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把握动画音乐的内涵。小学生很熟悉动画片中的歌曲和音乐。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注意引导小学生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动画音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小学 生学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小鲤鱼历险记》中的歌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你觉得这首歌曲的那部分比较精彩,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歌曲的内涵。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融合动画音乐,提高课堂效率
还有一次,听孩子说起Justin Bieber,我根本不知道Justin Bieber是什么人。女儿说:"他就会唱baby,baby,baby,Oh。"似乎一副很讨厌的样子。我说:"又是你们画画时老师放的音乐吧?"女儿点点头。我心想,这美国老师搞的什么把戏,老是让孩子画画时一心二用。
终于在一次担任美术助教时,我亲身经历了,美术原来确实可以和音乐很好地结合起来。
举例:音乐画课堂实录
老师这天选了两首歌和一首轻音乐。第一首是Taylor Swift的《Fifteen》,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第二首是黑人歌星Taio Cruz的《Dynamite》,这首歌动感十足,朗朗上口,劲歌热舞,风靡全美。第三首是鬼节(万圣节)的音乐,听起来有点恐怖。老师首先将这两首歌和一首音乐在录音机里播放了一遍。
结束后,老师说会重新播放一遍,并且提醒小朋友说:“大家仔细听好,体会一下这三首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老师再次播放音乐,所有的小朋友都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甚至眯起眼睛,教室里安静极了。播放到《Dynamite》时, 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开始扭腰摆臀,有的还打起响指。当鬼节的音乐响起时,小朋友又变了一副样子,有的小家伙故意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捂起耳朵。
音乐结束后,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就在这时,老师在每个人的桌上放了3张纸、一些彩色铅笔和油画棒。
老师说:“刚才大家都听得那么起劲,现在请大家把你听到的三段音乐或者你的感觉画下来,一张纸画一首音乐。”
老师话音刚落,小朋友们迅速拿起笔“奋笔疾书”:有的落笔潦草、狂放,有的则慢吞吞、中规中矩;有的线条是弹簧状的,有的是交叉状的;有的用蓝色表现宁静,用黑色表示恐怖……笔触、线条、色彩表达之准确与深刻,连我这个职业画家也自叹不如。
看了小朋友的表现,我只有赞叹的份了!原来在美国学校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绘画活动--音乐画。
音乐画有两种,一种就是把听一段音乐的感受用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画下来;还有一种就是小朋友在画画或者做手工时,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来营造气氛。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不光有当今优秀的流行音乐,还有古典名曲,不光有儿童歌曲,还有民间音乐。为什么要进行音乐画?为什么要把这两种基于完全不同的感觉通道生发出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这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49-01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学法中,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并通过听、说、唱、奏、游戏等多种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达到教育目的一种综合教学目标。
一、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快乐课堂的基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以倾听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指导音乐教学活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行为,以平和的心态和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共商教学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建一种师生愉快合作的平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教学相长”,让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这样思维才会完全放开。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带有感情倾向,才会主动地接受教育,并积极求教,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在上《夏天来了》一课时,老师一般采用的是范唱、齐唱、轮唱等形式来教学,课堂比较单调、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果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象、创作填词,然后教师依据学生所填内容再加工、润色,最后在班级推广。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是有效快乐教学之前提。
二、游戏教学是小学生的最爱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是学好音乐的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例如,在对音乐节奏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合适的游戏,此时则主要是以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方式进行。当有“小兔子来了”的提示音之后,小学生们就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姿势按照一定的节奏跳跃;当有“小企鹅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模仿小企鹅胳膊往后放,一撅一撅的姿势缓慢的走动;当有“小鸟儿们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伸开自己的“小翅膀”在轻快的节奏下“翩翩起舞”等等,在这些节奏各异的游戏中,能够使学生对不同的节奏,如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将枯燥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乐趣,从而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情境教学的趣味性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法。它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我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
四、多媒体平台辅导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DD卡乐・奥乐夫创建的奥乐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成熟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它以音乐节奏为学习起点,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发展观,可以引领任何一个阶层的人们快乐地学习音乐,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已二十几年,近几年更是深入地发展到了各省市音乐教育第一线。把这“洋物”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滥用,不要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挥官,有时找到的教学素材有很多,要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教辅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加注意听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因为只有会听才会唱。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非使每个人成为大音乐家,但是必须培育孩子们懂得欣赏音乐、懂得去感受美感和享受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一、注重发声练习,创新练习方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原来一上课就练声的环节去掉了,因为长久的没有变化的练声让学生觉得单调而枯燥。在学生的心中,练声不再是一种提高歌唱技巧的途径,而变成了上音乐课的痛苦,结果就是学生演唱技巧得不到提高。随着越来越难的歌曲演唱,学生已经没有能力把歌曲的音色、力度、情感表现得完美。
单调枯燥的发声练习已经不能吸引孩子,要使练习变得生动有效,就应融合歌曲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又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只小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发声放到小鹅的叫声中进行练习,用声音的强弱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小鹅从远方走近我们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音高进行跳音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八只小鹅在一起的快乐。这样既达到了歌曲情绪的演唱要求,又完成了提高歌唱技巧的练习。
二、重视基础知识,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它是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它的存在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只有学好了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实现音乐对学生情感的陶冶。
为了既能让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像商业电影中植入的广告一样,悄无声息,让人过目不忘,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如《五月的夜晚》这首歌曲虽然短小,却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在开始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两次拍手了解节奏的重复,让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歌曲和观看手的舞动中,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在后面的保持音记号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匈牙利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宁静、迷人的夜晚,使用对比的歌声让学生体会到歌声应该是饱满的而不是跳动的。最后在学生融入到歌曲意境的时候,通过不同速度的演唱,来表现宁静的夜晚和我们快乐的心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拍号和速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整节课虽然知识很多,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牢牢掌握了其中的音乐知识。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中,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老师也有人情味,尊重各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
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二、把握激励时机,发现学生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有时时一种延缓评价,所谓的瞬时评价,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延缓评价,就是說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不同角度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律动教学 教学策略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集中于单向的教唱、模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免单一、死板,这也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的原因。引进律动教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主体验音乐的多元艺术性成为了必然的教学关注点。在实施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启发是关键点,教师不仅要科学预设,还要做好人性导学。
一、游戏中律动,提升趣味感知
小学生活跃着爱玩的天性,因此在各项教学中几乎都离不开游戏的设置,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将律动与游戏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和课堂参与度,游戏为律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开阔的发挥空间,让课堂更具活力。
(一)角色体验
相比其他阶段学习,小学音乐的教材中对角色的呈现比较明确,目的在于让学生的音乐体验更加具象化,在引入游戏律动时,也应当抓住这个特点,为学生建立更宽松、个性的体验方式。律动不同于舞蹈,没有固定的编排,需要靠音乐感知激发本能的肢体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怎样去体现律动趣味性,怎样去设定角色,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展示肢体动作,从角色感受中掌握音乐特点。例如:在学习小学音乐六年级《手拉手地球村》时,教师结合歌曲阳光、轻快的风格,和歌词中友爱携手的中心表达,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律动游戏。教师将学生们分组设定为“中国小主人”和“国际小客人”,让学生们在揣摩“捡出一个希望”“手拉手,把歌唱”等歌词,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出肢体反应,如“中国小主人”弯腰、伸手欢迎,“国际小客人”鞠躬、拥抱感谢,随着歌曲,再手拉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体验,在角色的牵引下,律动不再生硬,感受也更加丰富。
(二)模仿感受
小学生性格里免不了活泼爱动,喜欢探奇寻趣,为此,游戏模仿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音乐体验方式之一。将模仿与律动融合在一起,能够带给学生们新鲜的体验欲望,能够从在模仿中灵活化肢体表达,让身体动作与音乐艺术自然地结合,学生从中体验到具体化的音乐情绪、音乐背景、音乐风格等要素,完善课堂吸收。教师要精心选材,挑选出便于操作,具有模仿价值的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启发,让学生找准模仿的切入点。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我和小提琴》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曲子欢快的圆舞曲风格,和学生们对乐器小提琴的熟悉,组织了模仿律动。教师让学生围成圆圈,脚踩三拍节奏移动,同时一部分学生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一部分学生模仿乐队指挥的动作来进行体验,一段结束后再交换模仿动作。整个过程,学生们积极配合,参与热情很高,围绕认知范围内的模仿也颇有效果,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乐曲的欢快,还从模仿律动中体验到音乐演绎的趣味。
二、情境中律动,优化生动理解
音乐是感官合一的呈现,尤其是在音乐理解中,感官印象的牵引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律动中融入作为提升感官效果重要渠道的情境设置,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内容直接、生动地呈现出来,有效完善学生的理解,优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另一方面,情境创设,能够让音乐体验的空间更加宽广,让学生们跟随情境变化,爆发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深化音乐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宜地设计情境,选择主题明确的乐曲内容,以便于学生快速投入,易于实践。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四季童趣》的学习中,教师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展示出四季的风景、特征、以及孩童们的玩乐方式等,在眼、耳、感的全方位引导下,学生们开始了律动,从轻快的跑步动作,到活泼的遮雨动作,从手指天空到相视微笑,一系列的律动紧密围绕着四季情境,显得充实而生动。而情境下的开阔理解空间,也让学生们积极展开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展现四季童趣,糅合音乐情绪。
三、审美中律动,积累情感素养
音乐审美是音乐的深度内涵,同时也是音乐学习的深层次内容。在审美的基础上加入律动训练,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深入心灵的体验,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情感渗透,精神熏陶也能够让学生的律动体验摆脱形式化,而真正得到主体性发挥,挖掘出内心对音乐美的接受与感染,延伸出情感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素养。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审美的切入点,要让音乐对学生达成情绪感染,并且引感共鸣,让学生愿意进一步加深这种感染。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在那东山顶上》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印象后,介绍了歌曲创作的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纯净、高远,人间圣地的,让学生们细细品味由情诗改编的歌词。最后,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一边静听歌曲,一边自然地挥动双手,轻柔地律动。在如诗如画的歌曲中尽情地感受歌曲悠远、纯洁的意境,尽情抒发所领悟到的情感。在律动过程中,学生们一改往日的喧闹,融入了与歌曲相合的从容、安宁、抒情,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艺术升华。
律动充分展示出音乐的美感,是实实在在地能够有效探知、感悟音乐的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律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提升学生的个性感悟力,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造性,关注感受度,让学生在律动中完善艺术感受,体验音乐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97-01
在十几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注重研究、探索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教学要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
二、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音乐课程“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哪位同学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后来这位女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杨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四、在音乐考查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 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终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 :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 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①音色美:能否按照正确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②情绪美:能否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用心声来歌 唱。③表情美:能否用面部表情、动作,随着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出来。评议的结果落实在“美”处,用美的 标准来衡量、打分。这种考查很容易激发学生唱、听、议的积极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要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音乐课的课堂三部曲是由发声训练、节奏练习,唱歌训练三部分组成,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应对不一样的学生。那么,小学生眼中的音乐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乐趣,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重复地学习歌曲,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激情。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就成为新形势下音乐教师研究的新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是用如下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的。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是十分重要的。我是用下面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的。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我在上一节课之前,精心挑选使用的音乐和光盘以及电脑软件,上课时将最优质的声音与完美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2.让音乐与环境有机结合
如,我在教授《沂蒙山小调》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时我又及时插入风景图片供学生观赏,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对家乡美丽风景的热爱,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每堂课安排3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练习
我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
二、精心设计课题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题导入,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争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例如,在6月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孩子们昏昏欲睡,在上课之初,我首先播放歌曲《男儿该自强》,使学生精神振奋,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在下课时播放舒缓轻松的轻音乐,使学生进入优美、轻松的环境中,使学生对音乐课念念不忘,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各种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音乐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即兴创编,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准确地感知、记忆、创编各种节奏。这些活动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地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觉得把学生教会就完成了任务,后来我发现让学生改一改、编一编歌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空前高涨。常用的方法是:只改变歌曲中的名词、动词等部分。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可将其中的劳动部分进行改编,把扫地、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改编成歌词,孩子们唱着自己编的歌,内心一定非常开心快乐。还可以通过加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加入学生的名字等方法改编歌词,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得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
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歌曲小联唱、个人的即兴表演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表现活跃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太爱唱的学生多多鼓励,使学生热爱音乐课、热爱音乐教师。
四、用爱心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单纯。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很多方面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不少的欠缺。比如说,在学习歌曲《妈妈的吻》时,要和孩子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你觉得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辛苦吗?你打算以后怎样报答妈妈?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了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由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情感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要想获得孩子的认可,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好的品格,把音乐看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应该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音乐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情、有自我、有审美能力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音乐”,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音乐的爱向学生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探索,这样就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学会以各种形式活跃音乐课堂,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学习、掌握好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去。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努力,为音乐课的教学改革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