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2 16:53: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篇1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是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一定整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科研档案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新界定高校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

借助于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因此,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科研档案具体可以包括:科研课题管理档案、科研文书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等。在整理科研档案中要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可用成果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而记录性则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在科技加速进步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应不断丰富高科技实用信息,不断拓宽档案的利用范围,集中各方面信息,加以利用整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积极界定高校档案工作范围,以科学的态度管理该项工作,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1.高校科研课题档案

科研课题材料档案是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直接表述。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的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下达书、项目计划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构。后两个阶段中的材料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2.高校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计划、科研总结、学校制定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各项科研管理制度,以及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并有计划地、有顺序地进行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高校科研成果档案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是检验高校科研实力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和服务意识

这就要求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使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要开阔思路,着眼于由内转向外,扩大科研档案资源共享,参与科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第一手资料,确保科研档案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本单位、社会,主动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信息,利用各种服务途径传递科研档案管理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科研档案服务,为科研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使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

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的现象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两者协调统一的发展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输入,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系统化。

篇3

(一)科研项目材料档案

科研项目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资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阶段中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鉴定材料,扩大试生产的设计方案,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科研管理活动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其中,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文件在科研文书档案中又占主要地位,包括各级各类的项目申报文件、各种项目立项文件和成果获奖文件。另外,高校自己制定的有关科研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文件和每年一度的项目汇总等文件,这些都是平时使用和查阅频率较高的文件,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且近年来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使其科研成果得到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对这部分科研成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科研成果的缺失,为以后工作中查找和利用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科研档案的开放性

科研档案开放性的实现,即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认识,其次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使其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努力提升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和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二)强化科研档案的可延续性

高校在校学生是我国科研工作潜在的力量,向高校学生开放科研档案,不仅能及早地教育学生养成科研意识、科研档案意识,而且能为他们在校期间及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科研档案来自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科研实践,其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研究方法、方向关系密切。学生在课堂上听了教师对他的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的介绍后,再从科研档案中寻找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科研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使他们较早地进入该领域该专业的学术前沿。

(三)强化科研档案的辐射面

为了更好的提高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实际意义,需要进一步对科研档案的辐射面进行拓展,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对方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提供服务,增强国内外其他高校对本校科研档案动态的了解。这样使各高校之间建立了友好互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也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本校的科研实力。

(四)完善配套手段,提高科研档案的科技含量

首先,科学完善地建立多种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揭示档案信息资源。科研档案的检索工具编制越完整、越科学,用户查询档案所用时间就越短,查全率、查准率就越高,就能把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传递出去,方便用户利用,适用于科研工作。

篇4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15-01

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形式,是重要信息资源。高校科研档案是指高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真实地记述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及有关科研人员的科技思想、方法和经验,具有原始记录基本属性。

1.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归档范围

1.1 科研准备阶段。项目在获准资助之前,大多数项目申请人都要必要的准备,如查阅有关文献或做一些简单的预备试验,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项目申请,查新检索资料及积累的有关资料、项目申请书 、经费使用预算表、合作协议书以及项目获准后的计划任务书、专项总合、专项年度合同等都同属于这个阶段形成的材料 。

1.2研究实验阶段。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如各种载体(光盘、纸质档案记录本等)实验报告、阶段总结、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现场鉴评材料等,若是申请专利项目,还必须提供专利申请文件。

1.3 总结验收阶段。包括工作总结、科研技术报告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专著、参加研究人员名单、科研投资情况等材料,以及课题完成后由项目下达部门组织验收一整套的材料。

1.4 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阶段。包括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科技成果评审证书、成果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等一套材料,以及成果获准后奖励证书,这些材料在鉴定和申报成果时都明确规定,一般由科研管理人员妥善整理后统一交档案室归档。

2.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人员归档意识淡薄,《档案法》中规定,对国家规定立卷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每项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对科研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经审查验收后归档,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科研档案意识淡薄现象,没有认识到科研档案工作重要性,将自己科研成果视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资料,如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上交,则认为自己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如此一来,导致收集高校科研档案不完整直接影响科研档案内在质量。

2.2 缺乏行之有效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和制约手段。由于是借鉴常规性的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导致档案归档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管理部门只能要求负责人把项目相关材料归纳完整、上交齐全,但交与不交根本无法控制,档案管理人员又不能做硬性要求,归根结底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和管理措施,缺乏相应制度,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3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任务重,据了解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中,专职管理人员不多,多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受过档案工作相关培训,对档案缺乏规范性管理;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做其他业务工作,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近年来,由于各类科研项目增多,每年申报获准验收的项目数量加大,归档工作任务重。人员不可能懂得太多专业的相关知识,加上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不强,工作手段落后、开发能力差、检索落后等,导致档案一旦归档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没能发挥档案为科技转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作用,严重影响高校科研工作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3.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高校档案管理正逐步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正确认识档案重要性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武装档案工作,其核心就是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内容的多样化、档案载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光盘以及缩微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时代的变革,我们应认识到,以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管理应用为主,利用计算机、缩微机、扫描仪甚至互联网等对档案进行检索、存储和管理,是档案管理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现有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

篇6

高校科研档案形成具有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主要记载的是高校广大教职员工在科研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成果等,反映的是高校的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它便于人们了解各领域所研究的深度,为高校从事科研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使其避免一些重复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

已成为影响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2013年底,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宏观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意见中指出的高校实施的科学分类评价办法,主要是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若要建立一套这样的评价标准,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将为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数量也大幅度上升,其管理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我们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科研档案的管理质量。

1 科研档案的种类

一般高校的科研档案是在学校及学生的科学活动中形成的,经过一定的整理形成具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科研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和载体类型多样化等特点。

1.1 科研管理档案 科研管理档案指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文字、图表、数据和声像等各种形式的材料。主要包括:学校颁布的有关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科研项目和成果统计报表、经费来源情况以及学术活动材料来

源等。

1.2 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教师从申请到完成一项科研课题,需要经过从课题立项、论证到课题研究、鉴定,最后课题结题的过程,是一个系列的整体过程。

2 科研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科研档案与其他门类档案的特点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在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归档材料不齐全、归档不及时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也对档案管理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2.1 科研档案归档不完整、不及时 目前,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普遍不够完善,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师生员工归档意识不强,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归档不安全,觉得档案放在自己手里使用更加便捷,从而造成许多应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导致归档的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高校科技归档的收集和整理,使科技档案资源没有充分记录和反映科研项目的活动全貌,也无法反映一所高校的整体学术水平,更无法有效地开发利用高校科研档案资源。

2.2 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足 现阶段,收集整理的科研档案中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科研档案存档后利用率低,有些存档没有意义,大部分档案只存不用。总体来说,大部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足,这是导致科研档案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2.3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制度保证,高校在科研管理机构设定岗位的时候,没有将归档工作列入个人的岗位职责,这就导致部门科研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主动完成归档工作。而且,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完成归档工作的,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对档案价值及其对高校发展所起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会对档案的管理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改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几点构想

普遍来说,现阶段各个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档案归档不及时,利用率低。因此,探寻改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科研档案的管理质量和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3.1 分级管理模式 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学校由于管理部门人手少,任务重,从而影响档案归档的质量,造成科研文件材料残缺不全。

因此,学校应考虑制定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相关规章制度,从校级、院级、个人三级入手[1],加强校级和院级管理,提高个人归档积极性。首先,学校应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人员支持、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其次,二级学院应配合学校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学院设置专人负责档案的催交、收集和整理。第三,让教师认识归档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对待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可以考虑把科研档案收集工作与教师的绩效评价结合起来[2]。

3.2 信息化建设 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都存在重档轻管、只存不用或者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科研档案都是纸质档案,不利于完成统计分析等工作。因此,加强科研档案的信息化建设[3],可以把死档案变为活档案,从而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当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保证科研档案的保密和有效利用的兼顾。

篇7

    在国家刚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通过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学与科研向来作为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而在新时期利用科研推动教学的趋势越发明显。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做好对科研档案的建档与管理,对保障和提升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无疑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谈一下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点浅见,仅供同行借鉴参考。

    1.明晰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教师及专职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形式的书面材料。要做好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前提是需要明晰当前高校科研档案归档的主要范围。

    总体来说,科研档案包括以下几项:

    1)科研成果档案: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撰写的研究报告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书等。同时包括反映上述情况的年度或季度科研统计表。

    2)科研项目档案: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项目审批书(立项书)、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结项报告和结项证书,以及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

    3)科研人员档案:主要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领域的学科分类、研究方向、研究团队情况和系所分布等,同时包括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

    4)科研管理文件档案:主要指国家、省级及高校关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文件和高校年度科研发展总结和规划等。

    2.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亟待完善的方面

    第一,不少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许多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甚至落实不到位,出现混乱、缺失、损坏等人为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持续研究,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一定伤害。 第二,一些科研人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影响到科研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高校科研本身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内部竞争,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荣誉、个人利益、知识产权的保密等等,将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科研资料私自保留,不愿上交学校科研部门,导致应该共享的科研资源不能及时归档,从而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的很多材料不能及时、完整地归档,从客观上影响了科研档案归档的完整性。

    第三,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影响科研档案形成的系统性。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一是指科研项目的广泛性,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尤其是各种横向课题的增多;二是指高校科研工作范围的广泛性。高校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不仅包括科研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还包括成果转化的后续实验、开发、推广等过程。

    第四,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中,档案部门不能经常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对于接收来的材料是否完整心中无数,因而大大降低了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另外,档案部门虽然建立了一些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但在某些工作环节中,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还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依据有效的规定运作。

    3.改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管理责任心和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提高科研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档案法制意识,把科研材料归档看作是自己的应尽责任。

    第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对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 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

    第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的问题。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高校校园网络化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提供信息资源职能的前提保证。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以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学习应用现代办公技术,彻底摆脱长期沿袭的手工管理的方法,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弥补了手工操作的许多不足,省时省力,既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e b/o l].moe.edu.cn, 201 0-3 -31.

篇8

1.档案意识淡薄,归档不齐全。高校科研档案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统一是保证存档材料质量的前提,然而由于高校科研人员对档案知识和管理法规知之甚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倾向,出于对技术成果保密原因,科研人员往往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重要记录、原始数据与关键材料等过程性文件料私自留存,如有的科研课题有开题报告,缺论证意见,或者只有研究总结或成果论文,缺乏科研计划、技术报告、实验记录、成果鉴定及推广等方面的资料。还有科研人员不了解归档范围,只知纸质材料需归档,不知其他载体如光盘、照片、录像带等材料也要归档。也有些科研人员担心获奖证书、专利证书、鉴定结果等原件上交了自己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自留原件,只交复印件,导致科研档案材料复印件过多。诸如此类现象势必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利用价值。

2.制度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目前,大多数高校虽制定出科研档案归档办法,但没有建立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对课题组进行检查的约束机制,未明确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员、课题负责人的职责,管理部门的人员只能是要求课题负责人把他们的成果归纳完整,材料上交齐全,但主办人交与不交根本无法控制,他们拿什么材料就归什么材料,档案管理人员对归档要求也只能在口头上作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强求,监管力度非常小,这使得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时常处于半失控状态之中,从而造成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四同步”管理原则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贯彻落实。

3.科研档案的过程管理未受重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课题主管部门与课题组、课题组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来源性文件和成果性文件的汇集点,在科研档案建设中本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评估中往往把科研课题级别、经费、成果鉴定或获奖成果、成果转化和推广情况等作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考核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这些立项、经费及成果管理等受到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而科研档案的过程管理往往由于其长期性、事务性、琐碎性的特点而不受重视,从而造成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档案建设力度不够。

二、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各级人员档案意识。要使科研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坚持广泛、深入、持久的档案法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档案知识,使各级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高档案法制观念,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尤其让科研人员明确“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自觉承担积累科研档案资料的义务,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

2.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是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还要能不厌其烦、主动加强与课题负责人的联系,认真检查、指导和督促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类科研材料并及时归档。这就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管理素质和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应注重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法规学习,并定期组织其参加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化培训,帮助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形势下科研档案管理规范程序。

3.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履行各自的职能,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归档时间、保管期限、归档范围、整理要求、保密规定等要做出明确规定。在制度中真正落实“三纳入”即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纳入科研工作计划,纳入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做到“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检查科技档案归档情况同步。如要求结题的项目须持科研档案员开具的归档情况证明才能召开结题鉴定会,评优的项目须持科研档案管理员开具的归档情况证明才能参加评优。此外,还要制定科研档案保密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强调须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在利用时限定使用范围,对于一些有产权的,要保护其产权不受侵犯,还要保证他们随时都能便捷地利用到所需的科研档案,从而使科研人员放心地将档案材料移交到档案部门。同时,在制度中还要制定一些制约措施,如把个人科研档案的归档情况与年终工作实绩考核挂钩。

篇9

随着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重视。并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历史记录,它记载反映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是储备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为实际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借助于档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在加速科技进步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应不断丰富高科技实用信息,不断拓宽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集中各方面信息,加以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积极探讨高校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以科学的态度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非常重要。下面就针对如何加强对高等院校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谈几点个人浅见。

1 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服务意识、文化素质、科研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科技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开放服务意识和为科研服务的观念,开阔思路,着眼于由内转向外,扩大科研档案资源共享范围。尽可能参与科研活动,适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第一手资料,从源头做起,确保科研档案质量。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本单位、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科研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只有这样科研档案工作才能够开创新局面,做出新成绩。

其次,要增强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科研档案的价值。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其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所以要求科研人员都要把科研材料归档看作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为科研档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

再有,实行现代化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原始的手工操作,难以满足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去,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2 规范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保护知识产权

作为高校科研档案信息的管理者,既要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自由阅览、下载、复制、转载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要对非法利用行为进行控制。严格遵守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正确划分密级,合理确定使用范围,从而保证科技机密和档案的安全,维护本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注重保护好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管理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损失。

首先,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科研档案的统一管理制度,保证真实、完整全面地记录所有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持、转让等社会活动过程,以合理利用及科学地管理知识成果。对知识产权活动记载过程的文件进行归档保存,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一种正常的知识产权的应用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以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利用。其次,确定课题负责人归档责任制,由课题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做到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的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课题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课题负责人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建议保管期限、密级的确定,填写科研档案简介等,科研档案部门要根据归档范围,规范收集归档工作流程,并且要提前介入,超前控制,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垒。档案工作者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保护原有档案的完整性,保密性,确保科研资源和知识产权不流失,不受侵犯。

3 实现科研档案规范化

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这是达到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做到科研文件的形成、归档的规范化。具体是科研项目的申报书、合同书、委托书、项目的审批文件、方案论证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调研报告、查新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著作、鉴定证书等,成果申报奖励阶段中的成果登记证书、奖励申报书、成果应用证明,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归档的案卷,要求做到内容真实、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有利于长期保存。其次,要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区分文件和资料,特别注意区分内容、形式、作用等相似的资料,减少档案资料的重复和冗余,不该归档的文件不能混入,同时注意防止应该归档文件的散失。此外,还要注意案卷装订的质量,利于分类检索,便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篇10

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档案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原载体,指的是在科研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并妥善管理科研档案,使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全社会,便成为当前众多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需要以档案的形式妥善保存,使之形成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准确、完善是科研档案形成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确保在科研工作中有效应用。归档时,要确保所有归档资料完整且归档及时,必须保留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认真记录并妥善保存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研究计划任务书、说明书、开题报告、工作方案、课题进展报告、课题结题报告、重要会议纪要、国内外调研材料、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记录、课题鉴定(验收)报告以及成果报告等文书资料。科研资料及时归档保存是科研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第一步。

2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全

高校的领导者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等部门普遍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档案的发展进程。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①目前,一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上片面化,将档案管理工作孤立起来,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单个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只关注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这使得科研档案从形成的初始阶段就偏离了服务社会的本质;

②在科研文献、资料的形成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未严格把关,管理制度不严谨,致使档案管理始终滞后于科研进度,严重阻碍了建档与科研的“四同步”。“四同步”,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③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全程跟踪检查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工作进度严重滞后。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有的科研人员一味的埋头搞科研而容易忽视建档保存工作,对其他部门组织的科研材料,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

2.2 科研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队伍无保障

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资金有限,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致使校内科研管理部及其各个系部都未设立专职科研档案管理机构,尚未形成一套相对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目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来贯彻执行。没有明确制定科研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也多为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有的挂职档案管理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对档案管理工作兼而不管,必然影响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展。

2.3 科研档案管理服务市场意识不强,利用率低

高校中的全体教研职工经过长年累月的钻研和积累,才构建了如今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资料库。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信息技术迅速以其简便、强大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作为颇具前瞻性的高职教育更应该首当其冲,积极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完善教研管理。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仍有部分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研模式,只对科研资料进行简单的搜集、整理和归档保存,并不注重其利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职能无法体现出来。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的目的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以外,就是科研工作者用来申报职称的途径。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过程鲜有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档案无法重新编研或进行深加工,以进一步提升其科研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社会。

3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工作管理方法探讨

3.1 加强宣传,提高各级人员档案意识

为了提高高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对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宣传着手,针对全体师生和科研人员开展档案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手段积极宣传《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使各级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也寓于科研工作之中,从而支持并广泛参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主动收集、积累科研档案资料,并积极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化。

3.2 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依法制档

根据《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档案管理条例,基于现阶段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实际,着力完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档案管理员要合理分工,坚持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以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要注重档案管理机制建设,推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切实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院整体工作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项目完成后的2个月内,所有项目资料一律建档保存,任何个人不得归为己有。

3.3 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知识

科研档案管理属于政策管理的范畴,且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为严格,所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提高素质、精通业务、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针对各个梯度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再教育活动,掌握现代科研档案管理的技术要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坚持理论学习,特别是交叉学科的融合交流,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

3.4 加快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科研成果最大效益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建成校园网络系统,教研管理模式也逐步向数字信息转型。科研档案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科研档案仍以纸质形式保存,现代信息技术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度低,致使档案利用效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现代科研档案管理除了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科研资料分类汇总,然后归档保存)之外,更为注重档案资源的再利用,以及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在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往往能给予其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如何创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将档案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档案,2008.

[2]秦红梅.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J].四川档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