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3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学生的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初中升高中段,有些成绩较好或家庭富裕的学生选择进城区读书,而成绩较差和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只能留在农村念完高中,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当前我国虽然提出普遍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对于农村教育而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其他成长方面,比如品德、意志、情感的培养,有些农村学校一味关注升学率,导致一些学生在犯错之后,可以不受处罚,这无疑让教育变味,让其他学生效仿,从而造成校风扭曲、校纪丧失。另外来自家庭和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农村社会环境闭塞,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素质较低,都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学生损坏学校公物,学校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赔偿,请来家长,谁知家长一味偏袒,拒不偿还,造成恶劣影响。农村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长久以来,不求进取、目光短浅的意识,可能让学生造成消极的想法:其实不用辛苦考大学,只要过得下去,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不学习的不良风气,并且通过传染效应,影响到更多的人。
从自身情况分析,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情绪方面,容易出现焦虑、厌烦、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比如,有些学生害怕学习,表现在课堂上,精神涣散,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遇到考试,焦虑、茫然;有些学生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一些学生则情绪非常暴躁,与他人有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
行为方面,由于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扭曲,农村中学生经常会产生行为上的一些问题。学习上,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完成,有迟到、逃学、旷课现象;品行上,说谎、打架、偷窃、抽烟、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农村中学中这些现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上课时,经常会见到一些学生拿出游戏机、手机在偷偷地玩;课间之间,也会不时出现打架斗殴事件;还有男女生不正常交往现象;村口的网吧里也总能看到很多学生的身影。这些现象如果不能抑制,就是教育的失败。
二
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重视其身心的发展,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场所,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生理、心理都健康的人。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吸引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按照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适当地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心,长此以往,持续作用,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常年不在家,出去打工,造成广大学生无人照顾和看管,这时候我们要付出耐心和爱心关心这部分学生,并且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在校情况,以便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1.1高中生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 经过初中阶段的快速增长,到了高中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身高和体重都基本稳定,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男孩子肌肉增长较快,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加大,喉结变大,声音变粗;相对而言,女孩子的身体脂肪较多,身体线条很美,婀娜多姿。身体发育的逐步成熟促进了高中生性心理的发展。
1.2高中生身体机能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容量在1400g,兴奋与抑制比较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呼吸系统方面,男生肺活量在3600ml左右,女生在2500ml左右;在心血管系统,高中生的心率与成人接近,平均在78次/min左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无论是其生物性还是社会性都未发展成熟,处在从青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因而具有如下心理特点。
2.1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不安现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乐于开创、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和师长,不盲从,不轻信任何现成的东西。
2.2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独立处理问题。因而,表现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捍卫自己的观点。
2.3具有社会性 高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希望向大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他们痛心疾首,看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受到挑战,他们立志投笔从戎等等。他们想做国家、集体、社会主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2.4具有不成熟性 虽然高中生的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但是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等方面,具有不成熟性。他们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是容易冲动;他们信誓旦旦,但是意志品质还不够坚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容易出现彷徨、矛盾、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逆反和对抗。
2.5心理出现闭锁倾向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向成人敞开心扉,他们的内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了,甚至出现闭锁心理。表现为:他们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太愿意与成人交流,喜欢写日记,并用抽屉锁起来。这种闭锁心理使他们变得很孤独,希望被人理解,又不主动与人沟通。
3 重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重点高中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厚,生源质量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背景下,重点高中的师生承载着比一般学校更重的压力。"高标准、高要求、高竞争性、高升学率、高投入、高产出…",这些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得重点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3.1学习类问题 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①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睡眠不规律、神经衰弱和记忆力下降等等;②是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③是考试焦虑症,特别是遇到一些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3.2人际关系类问题 ①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高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缺乏关爱、理解、沟通,学生则会非常失望;②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会流露出孤独感,直接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③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会造成孤僻、任性和专横等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青春期心理问题 ①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即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②是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敛。一个微笑可以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他们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遇到父母或老师时却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③是早恋现象。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面临着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的成分,不成熟。
3.4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还有个人因素。面对挫折,学生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反应一旦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那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长期关注和恢复。如: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和一致抵制,结果学生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做出出格的行为,致使两个学生的学业都受到了损失,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4 重点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1领导要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按照每生10~15元的标准拨专款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邀请名人开办讲座、请专家进校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4.1.2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要"整洁、美观、大气",巧夺天工;校园绿化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人文环境包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养成、历练。
4.2班主任的心理指导策略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高尚的人格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打造完美的人格,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4.2.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接纳学生的言行,给学生以正面支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2.2开展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 如:召开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培养竞争意识,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心理素质。
4.2.3做好个别心理辅导,把握心理脉搏 教师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心,跟踪教育。要经常与之谈话、交心,也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4.2.4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介绍其典型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及时分享这些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
4.3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
4.3.1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许和关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设置学习悬念、采用激情式的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的迁移现象,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4.3.3实施成功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具体做法有: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告别自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②采用积极的评价法,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训斥,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4.4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4.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运用心理测验和调查问卷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那些学习好、成就动机强的优秀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保证其成才;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其树立自信心。
4.4.2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室,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设立心理咨询室,"谈心信箱"、"心理网站",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交流、信件交流和网上交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4.4.3举办心理讲座,开办心理活动月,积极发挥集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如:"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考试焦虑的调试方法"、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心理活动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举办心理剧大赛,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到心理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连峰.论高中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
最近,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管理人性化”“人性化设计”。究竟什么叫人性化?所谓教育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而是让人备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事业;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
教育人性化建立在对受教育者个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教育对象人格的尊重与关怀。提倡教育人性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师道尊严的有力挑战。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高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判断能力也比较强,如果教育他们只采用简单粗暴或是夸夸其谈的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发师生间的冲突或是让学生鄙视教师。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人性化”,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会有效果。我以对高中生常见“错误”的教育方式为例,从正误两方面加以对比,希望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一:学生上课睡觉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怒吼一声,惊醒梦中人;
讽刺挖苦式――喊他(她)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就讽刺说:“我还以为你什么都会了呢!”或“刚才周公没有告诉你吗?”
不负责任式――不管成龙上天,成蛇钻草,听之任之,让他(她)睡好了,只要他(她)不影响上课就行了,我讲我的课。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轻轻唤醒他(她),问明睡觉原因,鼓励他(她)克服困难,坚持听讲,下课再和他(她)沟通。
学生上课睡觉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为昨晚家中有事而整夜没睡,现在实在是无法坚持听课了;也许是晚上看书到深夜早上又起得太早,所以现在坚持不住了;或许是教师授课太枯燥无味了等。教师应该分析原因并自我反省,甚至不妨采取一种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比如说叫醒他的时候,不要直接问学生睡觉的原因,而是轻言细语地关怀他:“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到校医室去一趟?”这种时候,学生本来就怀有恐惧愧疚之心,纵然他想撒谎,但多半难掩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在教师温情脉脉的注视下,对自己的错误更觉无地自容。之后的教育与鼓励,就容易多了。而学生也会记得老师如此和煦温暖的举动,进而努力学习。
例二:学生上课随意讲话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怒吼道:“给我闭嘴!”“住嘴!”“太不像话了!”
不负责任式――听之任之,你说你的,我讲我的。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停止讲课,保持威严肃立姿势,直至声音静下来为止,然后出乎意料地笑着说:“看来这一堂课我上得太失败了,我在讲台上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足可以叫黄河倒流。但是你们看看你们的反应,居然是无动于衷,甚至在下边三五成群开起小灶,简直是伤害我脆弱而敏感的纯洁心灵。”配合着这样的话语,不妨作出心碎的模样。学生看到一向一本正经的教师如此模样,一定会乐不可支。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但笑过之后,趁学生全被吸引,课要照上,练习照讲。下课之后,一定要把讲小话的同学找来问明原因,再予以教育。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喜欢讲小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除了自制力差、厌学等原因外,教师自身的原因也必不可少,我们在责备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先反思自己的上课方式是否太过枯燥陈旧。关于这一点,也可以在下课后,找班长、科代表、最喜欢你的课的学生问明原因,坦诚地请学生指出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纠偏归位。在如此有理解、有沟通、人性化的教育教学中,师生才可以和谐相融。
例三: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听mp3、mp4,或吃零食,嚼口香糖等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把他(她)的手机、mp3、mp4扔到教室外,威胁他(她)再搞小动作就不客气了。怒吼一声:“不准吃东西!”或叫其他同学都来看他(她)吃东西的样子好不好看。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1)可以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不用讲什么话,也不用特别摆出严厉的表情,只需平静地伸出手,学生自觉理亏,多半会乖乖地将手机、mp3、mp4交到教师手中。拿到这些东西以后,也不用花时间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照直讲课。学生在忐忑不安之后,就会感到教师已经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课后,他自然会跟随教师到办公室作解释。如此处理,是因为手机、mp3、mp4,已经作为日常用品,深入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就像电脑一样,盲目粗暴地采用堵或压的办法,只能适得其反;上上之策,还是引导。不妨让犯错误的学生自己在白纸上列一个单子,分列两项,即为使用手机、mp3、mp4的好处和坏处。在这种比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思维辨别能力的高中生,自己能作出判断,也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当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后,教师恰当而及时地开导与规劝才不会“逆耳”,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果学生在下面吃零食,嚼口香糖等,教师不妨暂停讲课,以诚恳的语气说:“你们初中都学过《硕鼠》这首古老的诗歌,请告诉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会心知肚明,大声回答。教师再接着以幽默的语气说:“有人说,老师与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敌对关系,如果我是猫,那么你们就是鼠。下边的某些同学,你是不是怕自己太瘦了,不够塞我的牙缝,所以要拼命催肥呀?”这个时候,你只须笑盈盈地盯一眼偷吃的学生,他一定会低下头,收起食物。下课也会主动向你道歉。这个年纪的学生,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懂事而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个体,最忌讳的就是冷嘲热讽或是武断的压制。你给他越多的尊重与理解,他的羞耻心或良心就会越占居上风,相应的也会越来越能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
例四:学生公开顶撞教师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责令他(她)出去,否则就不上课了;把该生单独叫出室外教育,其他学生自习,并当众宣布是他(她)一个人影响了全班,孤立他(她)。
推脱责任式――给班主任打电话,请求“支援”;找教务主任,带家长,扬言不把该生调离本班就不教了,等等。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静心,息怒,暂停教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尽量冷静地与发生冲突的同学说:“有问题,我们下课再谈,现在要先上课。”一般来说,十几岁的学生激情澎湃,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很有可能一下课,该生就会主动道歉、承认错误。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找老师道歉,那么老师就要在下课之后找学生好好谈一谈。谈的过程中,不要咄咄逼人,给学生辩白的机会。在学生的辩白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他诡辩之处一一瓦解,使他诚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如果是因为教师错怪了学生,则一定要当众向该生道歉,化干戈为玉帛。关键是要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五:学生谈恋爱
错误的教育方式:
讽刺挖苦式――“你年纪龄大了,可以谈恋爱了?这么小就开始想那些不该想的事了?”
抱复惩罚式――“再谈恋爱就叫你家长来!”
粗暴简单式:“学校三申五令不准谈恋爱,再谈就开除你!”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首先,老师应该收起严肃的面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促膝谈心。恋爱的东西本来就很私密排他,加上特定年纪、特定思维,如果教师一开始就以拯救失足者的姿态介入,绝对适得其反。不如和学生畅谈名著中或是伟人的忠贞爱情,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在哪种情况下,爱情才可以美好圆满;再次,便是比较生活中的百态情感,引导学生自己界定什么是喜欢,什么是迷恋,这些等不等同于美好纯真的爱情;最后,针对实际,让学生自己分析,他的“爱情”能不能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不能,被荒废的青春岁月又如何弥补。这样严密有序的劝导之后,大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至少学生不再将你视为面目可憎的棒打鸳鸯的顽固老朽,而愿视你为交心的朋友。其后,再给予学生更多关怀,再多谈谈心,与学生共同幻想他向往的理想人生,渐渐地,他自己就能分清楚学业与感情的矛盾,自己作出恰当的处理。
以上举例的原始方法十分陈旧,而且简单粗暴,不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而第二种方法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切合当代的教育形势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人性化管理,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核心是显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不拿制度去“管”,去“压”,去“吓唬”。
当然,可能常见小“错误”还不止这五条,而在我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大错,都没必要进行“大批判”。但无论“法犯哪条”,教师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遵循一个人文化和人性化的标准。实际上,任何教师都有教育的热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关键是要有教育的耐心。为什么?因为你是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群体学生的监督,你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学生楷模。否则,以为学生冒犯了你的师道尊严是大逆不道,教育效果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总之,高中生已经成年,已经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要人性化,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再采取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服从教师的教育,所以高中教师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要人性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设备出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一个新的课题无形中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本文就如何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数学却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于中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最简单的图形辨认做起,先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这基础上逐步认识这些图形。这就都属于了解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看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如“物体分类”,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茶叶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同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象,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初学几何知识,掌握的程度必定参差不齐,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大相径庭,以致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掌握程度不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所能全部预见的,而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鼓励学生对不能理解、不会理解和不同见解的大胆地提出来就非常重要了。学生质疑时,有时由于组织能力差,表达不清,做教师的要善于从中捕捉到学生想提的问题;有时学生提的问题自己不能立即回答的,决不能草率作答或闪烁其辞,因为很多时候,老师的几声点拔便可解开学生的心头之疑,学生之间也可以从中互相学习,互受启迪。事实上,很多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生动、新颖又富有启迪思维作用的问题往往是教者所考虑不到而由学生提出来的。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有同学问:老师你说四边形不稳定,为什么眼前的小黑板、桌面、窗框又这样稳定?原来这同学把稳定不稳定的前提忽略了,这三个图形的顶点已被固死,怎会不稳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引探教学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刻苦钻研,就能在几何教学中走出一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创新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移位,理解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空间想象力的内容,就包括了对位置的确认、对路线图的认知、对图形的抽象再现等等,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体验图形移位感、方向感,确立物体的位置,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这除了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描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具体操作,加大实践活动。首先要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具体观察物体所在位置,学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看简单的路线图,尝试体悟物体的阴影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别实物的阴影。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明方向盘、车轮、硬币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易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着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提升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促进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现阐述如下,与同行分享。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开放式的、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主导作用,通过事先设计的“问题串”,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针对性地引向本节课所预设的探究活动中心内容,从而在促进探究性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可以先提出探究性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植物是没有神经系统的,那么,植物对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然后,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物现象,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而转动……树上的叶片会随着秋深而枯黄脱落……阳台的盆花幼苗会向着光源方向生长……这都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举出诸如此类的例子……”教师利用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把学生“带入”充满情趣的生活情境,然后,话锋一转,再将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知识情境”:“同学们请看这样一个实验现象:(1)将燕麦的种子种在暗处,胚芽鞘会包着胚芽出土并向上直立生长。(2)如果从胚芽的单侧进行光照,幼苗则弯向光源生长。……科学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了植物具有‘向光性’特点,那么,植物为何具有‘向光性’?‘向光性’的产生与哪个部位有关?”教师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生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的照射可以使得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传递到下一部生长区,造成背光面的生长速度快于向光面。”并总结得出:“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部位在尖端以下,单侧光能够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却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可以通过敏锐的“感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以强烈的探索愿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去,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判断,获取全新的认识。比如,细胞是人通过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这就对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这一章节时,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在认识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上,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进而认识到生物体生长的奥秘。即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根据回忆画出细胞结构简图,引导学生的思考:“这些结构分别叫什么?……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没有区别?……”然后,教师适时地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进行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地不断深入地学习和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或利用显微摄影仪投射于屏幕上进行观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的流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细胞是否有生命?”这个问题,从而通过循循善诱,一方面达到了识记生物科学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63-01
1 师生交流的心理期待
交流是双方信息的双向传递,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的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有意义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不一定表现为物质性的。高中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以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高中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政治老师如能紧扣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很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愿望必然会提高。
作为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对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起积极支持的作用,避免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防卫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要表达心的感受而非常词套话;要协调要缩短彼此的距离而不能让人有距离感;要适应要培养共同的兴趣而不能只顾自己的话题;要体谅要赞美对方的辛劳而不能轻视对方的努力与付出。
2 交往心理学──教师必修的新兴科学
作为从事人的教育活动的教师,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老师,必须对其作用客体进行研究。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有好多,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有对教权威的刻板印象,老的“权威指数”比较高,老师的冷漠、容易生气、苛求偏心和对部分学生有成见,学生曾有与老沟通失的经验,老言行不一等等,不外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时空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心理现象:
(1)首因效应,指双方初次交往时各自对对方的直观观察和归因判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自己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你在首次接触中一切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都给学生留下一份作出初步判断评价的资料,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是不能对学生评价凭借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则“失之于人”,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的某种判断往往会产生较大偏差。
(2)月晕效应,指人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评价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情况。高中学生是“一好(学习好)遮百丑”。教师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对个别学生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可与教师的取向产生正、负面两种不同的趋近或背离。高中学生由于其心理正处于叛逆期,故往往会采取逆向判断,即孤立或反感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即使该生确实十分优秀。教师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尽量避免月晕效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 交往技巧──教学开展的有益辅助
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平等真诚的心灵,善良热情的态度,讲求信用的人格,宽容友善的情怀,并以之作为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础。此外,掌握交往技巧也是十分有益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的。
(1)相逢缘是开头难。教师首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特别要重视首因效应。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好像服饰打扮可以随意一些,但,作为教师则由于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对此角色的心理期待的制约,衣着打扮十却不能随意,应以端庄,整洁为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此外,穿着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整洁端庄得体的服饰往往能表现穿衣人的品位。教师的开场白也十分重要,要真诚,热情,不能表现出倨傲冷漠。
(2)点点滴滴皆有爱。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长者与施教者,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这种关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教师应该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有时还可以用昵称。此外,可以巧妙运用每天课前的寒暄,将自己对学生的一片关爱之情表达出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善用微笑化冰雪。微笑是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人以愉悦感的一种面部表情,也是教师最富表现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表现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教师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微笑,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同时,敬畏感就会被信任感所代替。学生上课时没有回答出提问,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学生获得了成绩与进步,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学生偶尔犯了错,决心改正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信任与宽容;学生遇到了难题,愁眉不展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抚慰与鞭策。
(4)多用赞美促进步。人人渴望赞美。我们在做事情时,往往有一种潜意识:“别人会怎么认为?”或“别人会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赞许的期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是表扬,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不论多么平凡,多么自卑的人,其内心都有一丝自尊,一丝自傲。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的表扬,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因为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表扬,往往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确定自己行为的肯定。
(5)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应该多考虑高中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需要出发明白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尤其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出发,去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进而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我们提倡教师宽容,用宽容的力量去征服高中学生。用情感的给予和友善的施与,使学生获得“仁慈之心“。学会使用技巧善于使用技巧,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否则就失之虚伪,令人生厌了。
(6)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不仅要传授给高中学生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常驻学生的心田,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榜样来示范给学生,要求老师要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自己说一套,做又另一套,否则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用心付出,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定会更顺畅自然,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一、引言
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起到预防和治疗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中体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干预。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能够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全面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制定系统的体育锻炼计划,积极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敏感症状。
高中学生的敏感症状表现为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在与其他学生相处中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形成脾气秉性怪异的孤立性格,对其他学生和事物不予理睬和过问,喜欢独来独往,自我封闭。一旦学生具有这种敏感症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过度的自我意识,导致心理承受水平下降,进而产生更加严重和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焦虑症状。
高中学生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恐惧,同时具有不自信、不安全的感觉,一旦遇到少许挫折就会立刻焦躁不安,束手无策,甚至思绪混乱,心跳加速,失去了应对问题的能力,进而产生不可抑制的恐惧感。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不能紧跟教师节奏,不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表现出畏惧、害怕、胆小的性格特征,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
(三)偏执症状。
高中学生的偏执症状表现为思维混乱,观念不清,以及深度妄想等。具有偏执症状的学生不能站在正常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不能直面和肯定自我,经常没有理由地妒忌其他学生,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指责与批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估值倔强,高估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不相信其他人的劝说,始终抱着深度怀疑的心理,在做人做事方面缺乏思考。
(四)抑郁症状。
高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表现为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心理存在莫名的失落感,不能应对高中阶段巨大的课业压力。尤其是高中学生的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表现为对所有事物缺乏主动性,过度悲观和自责,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忧心忡忡,甚至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
三、体育锻炼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
(一)对人际关系的有利影响。
首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使学生与其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更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友好环境,学生的体育锻炼通常是在学校操场上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谈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促进学生友谊的发展。其次,当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体育活动项目时,需要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和谐共建的团队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当几名学生在一起参加团队体育活动项目时,可以形成良好的默契,相互磨合,相互帮助,其他的学生可以为挑战的团队加油助威,使学生愿意更多地与其他人交流。例如,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项目,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对偏执症状的有利影响。
由于高中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将来步入大学生活还要面对社会压力,学生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等,都会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产生心神不宁、慌乱无措的偏执性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不能向自己的父母倾诉压力,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在处理事务上面显得犹豫不决,过于自负。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积极开拓一些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尽量提高体育锻炼项目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减少高中学生偏执症状的产生。
(三)对抑郁症状的有利影响。
当高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时,每名学生的脸上都洒满了阳光,洋溢着幸福,尤其是在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这种兴奋的状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抑郁情绪。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尽可能地安排一些体育竞赛项目,使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竞赛活动中,降低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概率。据调查研究显示,系统的有氧体育锻炼和无氧体育锻炼都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和治疗学生的抑郁症状。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面对巨大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时还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系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因此,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锻炼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内心压力,消除身体疲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晨.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52-53.
[2]王社平.谈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学的缺失与解决思路[J].学周刊,2015,34:94-95.
高中学习阶段正处于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特殊时期,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输全面准确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使其能够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体育教育与其它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别,它脱离实体课堂,主要针对学生的肢体运动,不仅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其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分析
高中生年龄通常在15岁至19岁之间,恰好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已经相对成熟,对未来有一定认知,并结合认知水平针对人生形成简单规划,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会主动调整心态将理论学习作为此阶段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另外,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体育教学,不同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不同的认知,有些高中学生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学,已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有些高中学生体验过的体育教学乏味或刻板,可能导致高中学生从内心抵触体育课程,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难度[1]。除此之外,高中学生正面临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而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并未将体育作为必考科目,家长及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和体能的锻炼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百度高中生论坛2014年针对8900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愿意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不足60%,在体育教学中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足30%,认为体育课重要的学生不足25%,由此可见现阶段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体育兴趣并不强,近年来高中学生体重平均水平明显上升,而视力平均水平却明显下降,针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个性化教学
针对高中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制定高标准,并在动作、技巧上多加指点,使其在感受技术提升的过程中延续对篮球的兴趣;而对身体素质一般、篮球基础不好或完全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应有目的的为其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逐步掌握篮球技术的同时培养兴趣;针对身体素质差或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结合体验式教育,为其提供接触篮球的机会,挖掘其对篮球的兴趣,至少使其对篮球运动不抵触。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鼓励、调动情绪为主,不能随意伤害其自尊心,不然会适得其反,个性化教育除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划分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等,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而定[2]。
2.团队竞赛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例如篮球、足球、拔河等,而团队竞赛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团队竞赛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组,制定明确的比赛规则,搭建浓烈的比赛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比赛兴趣,学生在比赛氛围的感染下会主动的在队伍内强帮弱、弱学强,这种学习效果相对于教师的集体教学效果更明显[3]。例如在排球基础教学后,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预留一节课准备时间,下节课直接进行比赛,学生们会充分利用这节课对个人及整体的技能进行加强,原本排球实力强的同学会主动帮助队伍里的其它同学,而弱势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强,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高中学生会感知到团队的意义,树立团队意识,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符。
3.体验式教学
目前体育教学并未充分利用其课程特点组织教学,仍然采用“你教我学”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并未真正感受到其与其它学科的不同,这不利于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有目的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不接触或很少接触的运动带进教学课堂,并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渲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运动,体验新运动的全过程从而产生兴趣,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相应的鼓励,例如“真不错”“太棒了”或点头、竖大拇指等,高中学生对外界反应非常敏感,适当的肯定会使其对自己及运动树立信心[4]。例如在跳马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将法说“我觉得你们跳不过去呀”,使学生产生证明自己的欲望,在学生成功后教师应予以鼓励,若学生失败了,教师可针对学生技术失误说“已经不错啦,你要是…肯定没问题”,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体育兴趣。
4.娱乐式教学,树立终生体育观念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娱乐的追求是天性使然,所以注重体育本身的娱乐性,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知体育的乐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坚持某项体育运动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这是体育运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加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有目的的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而且两者具有相互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以篮球的娱乐性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自发组织篮球活动,在毕业后也会参与篮球娱乐,将篮球作为其业余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这无形中为学生确定了一项长期进行的运动项目,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规避或解决,而个性化、体验式、娱乐式和团队竞技式的四种方法都针对高中生特点而设计,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可以积极应用,但随着教育的逐步深化,教师应注重在方法上合理创新,以求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纪伟.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0.
早期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绘画,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就是工业制图课程,因此美术课程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中被称为图画课程,美术教师也被家长和学生称之为“画画老师”,其实这是把美术课程狭窄化和单调化了。美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绘画是美术知识基础的一种而已。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它既可以描绘和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也可以倾吐和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美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抽象的;可以是观赏性的纯艺术作品,也包括大量的实用性建筑和产品。教师如果将美术教育的内容局限于绘画,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当的美术形式和类型的对应性,更为严重的是限制了美术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术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如今,除了准备参加美术高等院校考试的学生对于绘画基础还有一定的训练,基本上高中学生美术课都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纲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业的。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美术教育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
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和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模块中,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起到引导或辅助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高中学生以一种审美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高中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态度等各方面都是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参加美术欣赏、美术评论,以开阔眼界、丰富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美术教育将会对高中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但在意识上要关注教育功能的实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美术鉴赏》固然要让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但仅仅以鉴赏的知识做铺垫,不能够替代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理性的学习,而美术的体验是超理性的活动,是更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事物欣赏观念的改变。 转贴于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教师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高中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堡礁,通过这些堡礁,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
早期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绘画,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就是工业制图课程,因此美术课程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中被称为图画课程,美术教师也被家长和学生称之为“画画老师”,其实这是把美术课程狭窄化和单调化了。美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绘画是美术知识基础的一种而已。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它既可以描绘和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也可以倾吐和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美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抽象的;可以是观赏性的纯艺术作品,也包括大量的实用性建筑和产品。教师如果将美术教育的内容局限于绘画,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当的美术形式和类型的对应性,更为严重的是限制了美术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术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如今,除了准备参加美术高等院校考试的学生对于绘画基础还有一定的训练,基本上高中学生美术课都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纲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业的。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美术教育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
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和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模块中,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起到引导或辅助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高中学生以一种审美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高中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态度等各方面都是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参加美术欣赏、美术评论,以开阔眼界、丰富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美术教育将会对高中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但在意识上要关注教育功能的实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美术鉴赏》固然要让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但仅仅以鉴赏的知识做铺垫,不能够替代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理性的学习,而美术的体验是超理性的活动,是更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事物欣赏观念的改变。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教师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高中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堡礁,通过这些堡礁,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