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3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常规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若要想上好体育课,就要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各种活动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课堂的各项活动。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体育课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首先,我们应将课堂常规梳理清楚,从课堂常规的性质上来看,课堂常规可分为一般性课堂常规和特殊性课堂常规。一般性课堂常规是指,对所有课程均适用的常规要求。例如,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教学环境。特殊性课堂常规是指因不同教材而提出的个别的常规要求。例如,在健美操课上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好一般性常规,即能够满足课堂所需,而在技巧、篮球、足球等一些危险性较大和难于组织的课堂上,我们还需要提出进一步的特殊性常规要求。
其次从要求提出的时机上来看,我们又可将课堂常规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等三项常规。课前常规,主要指师生在课前的准备,例如着装和鞋子的要求、携带物品和配饰的要求、集合地点与时间的要求等。课中常规,主要是指学生出勤情况的检查、教师对有关于教学内容的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学生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等。课后常规,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归还器材、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分析等。
不管我们是从性质上,还是从时机的角度将课堂常规如何划分,课堂常规的目的是统一的。即是为了保证体育课堂的安全,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和高效。课堂常规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组织教学,更能增加课堂练习的密度。有的学校由于场地小、器材少,先天性的使得体育课不好上,但由于学校建立了课堂常规,提出了必要的措施和要求,体育课仍然能上得很好。如有的老师采用轮换教学时,在调动队形、变换项目、指导练习等教学环节上做到组织严密、措施合理、行动迅速。节省了教学时间,相对地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加大了课的密度,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建立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有效途径
尽管我们有时用尽心思,对教学进行了周详的设计,但是课堂教学中,总会有学生出现不认真上课甚至违规行为的时候,这时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
1.运用哨子
哨子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必备工具之一,有时课堂上的一声哨音胜过我们的千言万语。当课堂上出现大面积的吵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一声短暂而响亮的哨音可以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醒学生回到课堂。在各项练习时,我们可以运用哨音来进行指挥,这样做的好处是声音响亮,信号行强,易于分辨。
2.悄悄暗示
我们经常会碰到在教师进行提问或者讲解时,有学生在队伍里窃窃私语,这时候用哨音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可以采用针对小范围的眼神或者手势的提醒。一方面可以小范围的解决掉这些偶尔出现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必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
3.培养骨干
我们在课堂上总是一个人面对这几十个学生,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候如果班级里能有几个小骨干,帮着我们来维持课堂常规,那么课堂会显得安静很多,教学的效率也会提升很多。在每个班级中选出几个自我要求较严格的,并且能带领和适当约束其他同学的骨干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做法对一个班级的常规的形成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抑扬结合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但是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批评和惩罚,课堂上常常充斥的是教师的呵斥声和训责声。教师的这种反面教育的方法在当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提醒、震慑作用。然而从长远上来看,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对于教师课堂常规的管理却没有什么大用处。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的教育效果,远远强于让学生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鼓励学生“我能行”、“我是好学生”。合适的表扬会让学生更好,而不恰当的抑制只会让学生走上相反的道路。对好学生适可而止的表扬,会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生;而对后进生的表扬,则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心思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以此来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推动他们的前进。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体育课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要制订课堂教学常规,以此规范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体育课堂教学又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因此为了维护规范体育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常规来规范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行为都必须受到一定行为规范的约束。体育课堂如果完全由教师兴致之所至地随意发挥以及学生自主自觉的任意行为,体育教学不但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背道而驰,也许还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伤害事故。课堂常规就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手段,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执行教师自己的课堂常规制度,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课堂常规,以此加强他们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应有的预期效益。
1.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较好地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体育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当然,教师在向学生下达课堂常规要求时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1.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_,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1.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2,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2.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2.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缭,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2.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
体育课堂常规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该如何如何。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穿运动装、运动鞋上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师来说就必须做出表率,即便是某一课时的确不需要老师来做示范,我们也要以课堂常规行事。如果教师将自己置身于体育课堂常规以外的话必将大大的折扣体育课堂常规的威严度,久而久之课堂常规就是一句空话。
二、宜当场教育,忌事后责罚
体育课堂常规是一种制度,其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警示作用——体育课上应该怎么做而不应该怎么做。课堂中一旦有人违反,作为教师来说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制止,让其违反的效果降至最低或是在萌芽状态就给夭折,切忌临场视而不见,再事后解决,甚至是惩罚,那样就达不成治病救人的目的了。
三、宜时限稳定,忌随意更改
体育课堂常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模式,应该体现一定的稳定性,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不需要过于频繁的增删,便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共识。如果教师随意的更改体育课堂常规,简单的用YES或是NO来告诫课堂中的学生,势必给学生造成一些误解,模糊体育课堂常规的内涵,体育课堂常规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了。即便是真的需要修订堂课常规的话,也建议教师可将其暂时写在教学反思中,形成系列,待下一阶段(如某个新学期)再向学生宣读。
四、宜言出必行,忌放任自流
体育课堂常规是一种规矩,如果有人胆敢触及这根高压线的话,必将招致一定的“还击”,体育教师绝不能含糊其词,且一定要说到做到(当然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中发现个别同学吃口香糖,除了要责令其立即将口香糖丢弃到垃圾箱中以外,还要让其课后写下保证书等等。我们再开始下一节体育课之前必须要查验上次课违反课堂常规同学的处理结果,看看其承诺有没有兑现。如果我们仅仅是说教了而没有去督促、检查,那日后体育课堂常规的执行也将是一纸空文。
五、宜杀鸡骇猴,忌依法责众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似乎是很多人都违反了常规,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会让学生在体委的带领下沿操场慢跑来热身,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人大声喧哗、打闹,甚至队形是“溃不成军”。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策略,那就是俗话说的杀鸡骇猴——抓住“领头大哥”予以适当的责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应,以此来震慑以后再有此类念头的同学。即便是真的找不到这些“典型”,一般不要责罚所有的同学,即便是惩戒了,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种做法会伤及无辜,挫伤那些遵规守纪同学的上课热情与自尊心,这就是俗话说的“法不责众”。
六、宜及早明确,忌亡羊补牢
一般的说体育课堂常规适宜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全体同学告知,明确其具体要求与做法,让其明白从现在开始要怎样做才能上体育课。我们不能等到在体育课上出现了若干个问题后再提课堂常规的一些具体要求,这样显然是亡羊补牢。尽管此时也是在执行体育课堂常规,但是总有点“为时晚矣”的感觉。更甚者如遇到“好事”的学生,上课的教师有时是非常尴尬的,处理问题起来也是非常棘手的!
七、宜一视同仁,忌区别对待
在体育课堂常规面前应是人人平等,不论是谁如果是故意触犯,教师必须“同等看待”,千万不能牵强附会,甚至是袒护!比如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时常遇到运动成绩优异者,文化课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或是某个领导、亲朋好友的孩子等违反纪律的情况,这些同学依仗自己有些“背景”,似体育课堂常规为儿戏,而体育教师处理这类情况时似乎也有难言之隐,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当每每遇到“普通学生”有此类现象的时候,立即拿课堂常规说事,甚至会加大惩处力度。这种“戴着眼镜看人”的做法会极大地伤害眼睛雪亮的同学的心。诚然,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但绝不可取,有百害而无一利。
八、宜见机行事,忌发号司令
体育课堂常规虽是一种约束,但是面对形形的学生来说,执行起来似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体育教师来说,我们最好能参与其中,监督学生的言行举止。如果单凭体育教师自己简单的一声吩咐,让学生去完成,有时就是纸上谈兵。比如在篮球课回收器材的常规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执行,即便是教师自己不亲自动手,只要教师站在球车一旁目视器材回收的话,学生一般也会很乖、有序地将篮球放到球车中,而不会出现争先“投篮入车”的场景。
九、宜民主协商,忌独断专行
体育课堂常规作为一种大家都遵守的准则,最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班级、年级等)讨论的基础上来协商制定——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同时辅以课任体育教师的指引,这样定下来的规矩,似乎更透明、更具体,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果仅仅是教师一言堂,特别是一些似乎有争议的“条条框框”,这样酝酿出炉的课堂常规也许没有说服力,更缺少一定的权威性,师生以后执行起来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2-0032-05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始建于1999年9月,建校两年之后,适逢课改浪潮,十余年课改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洗礼,让这所年轻的学校在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思索和实践中渐渐成长。“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这是芳草园小学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它成为学校推进课改、落实现代教育的思想依据,让学校在与各种新思潮、新理念的碰撞中寻找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径,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海德格尔把教学阐述为:“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1]这一阐述在四年前为芳小人谋求课堂教学变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一、本立道生:“让学”课堂新常规的内涵
对“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追求最终要落实在课堂的构建上,体现在对教学常规的执行中。课堂常规是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矩或程式。“教学常规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教学常规反映的是基础的、通常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二是强制性,既然是基础的、通常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认真执行。”[2]
以生为本,本立而道生。课改让我们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活动,在此之上建立新的教学观念,由基于教师付出的“教”,转变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随着对教学活动认识的更新,“常规”随之推陈出新,“让学”成为带动课堂新常规的必然选择。
关于“让学”之“让”,王尚文老师这样解释:“‘让’者,使也:既可以是‘逼使’、‘强制’,也可以是‘激励’、‘诱导’。当然,海德格尔所指的决非前者,而是后者。”[3]所以,“让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知识教授变为知识研究的过程,是“教”让位于“学”,教师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的理念,让芳小的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被控制”走向“会合作”。
1.“‘让学’课堂新常规”确定新的课堂价值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课堂要适应未来的教育,不仅仅关注让学生“学会”这一目的,“让学”课堂新常规更重视“学会”这一的过程是否让学生“会学”。这种选择,让课堂价值不只体现在当下,不只“目中无人”关注学生的分数,它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这是一种“为人的成长”而存在的教育。
2.“‘让学’课堂新常规”催生新的教师行为
海德格尔说:“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让学”课堂新常规提出之后,教师所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责任和能力。“让学”课堂新常规把教师的主导定义为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把创造作为“智慧”的核心。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教师要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
3.“‘让学’课堂新常规”构建新的课堂关系
“让学”课堂新常规让课堂的交流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这样单项的联接,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频繁的互动。
海德格尔说,“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5]。作为“让学”者的教师自身要有学习的欲望,身体力行,“他不但先学后教,更在教中学,边学边教,特别是以教为学,和学生一起学”[6]。“让学”课堂新常规使得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他传授知识和技能,但不仅仅盯在知识、技能上,他能够带动学生学,能够参与学生学。
“让学”课堂新常规在教室里构筑着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生生关系,通过合作、探究、反思等方式,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碰撞、交流,再返回个体。“在教室里,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互相呼应”,产生“如交响乐一般的教学”。[7]
4、“‘让学’课堂新常规”形成校本特色教育
在“十一五”期间,芳草园小学提出了“阳光儿童教育”,倡导构建“阳光课堂”,而“阳光课堂”的特质就是“让学”。走进“十二五”,学校进一步构建“阳光城”,更加关注师生在这座“阳光城”里的生活,课堂生活当然是其最核心的部分。“让学”课堂新常规的提出,在追求健康的教育生态的同时,彰显了学校个性,形成了校本特色教育,指导和规范着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道术相辅:“让学”课堂新常规的行动纲领
过去的教学常规多重在要求,并不具有操作性,对于教师而言,好似隔岸观景,知道目标就在对岸,却不知应该怎样到达。正如李希贵老师所担心的:“如果不把这些新的理念转化为老师们容易理解的东西,就很可能把好‘经’念歪了。而且,旧的模式不能用,新的套路学不来,教学秩序就会陷于混乱状态。”[8]
“让学”理念让我们自主构建芳草园小学特色的教育哲学,“让学”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道为本,术为用,为践行这一理念,把抽象的观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师生受益,我们推出了《芳草园小学“让学”课堂新常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常规》由三部分组成:
1.一级指标的构建:凝练“让学”关键词
“让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9]据此,我们将“让学”课堂的特质概括为四个词:乐学、自主、互助、多元。
(1)乐学。学习有三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我们的“让学”课堂,努力超越前两者,让学生爱上学习,对学习饶有兴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课堂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从而有效地实现学习动机由外在向内在的转化,最终达到“乐之者”的境界。
(2)自主。“自主”是“让学”课堂的核心要素。我国学者庞维国归纳出自主学习的特征:“一是要有建立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二是要有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三是要有建立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四是要有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10]
(3)互助。自主与互助是相辅相成的。“同伴互助学习”是“旨在促进同伴关系和个体认知能力,以一定的结合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形式的‘同伴’在‘互助’这一活动过程中不断创生,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发展的价值”[11]。
(4)多元。“让学”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面向每一个,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作为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不仅是检验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更是促进和改善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多样的评价方式,整合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习活动。
“乐学、自主、互助、多元”四大元素是我校“让学”课堂新常规的一级指标。包含对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的关注和对放手让学生实践、及时指点实践的路径和方法的关注。
2.下级指标的构建:铺设“让学”途径
在新常规中,一、二级指标表达的是凭借“让学”课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品质及基本途径。如果说一级指标呈现的是“目标”,那么二级指标则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从不同的角度细化了一级指标;而第三级指标,则是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按照教学新常规的要求一一落实,才可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让学”课堂的状态,才可能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一、二、三级指标环环相扣,形成了“让学”课堂新常规――
三、和而不同:操作中凸显学科特性
“让学”新常规拟订后,我们更加关注操作中的策略,关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在实施中,我们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成立学科核心小组,积极学习新常规,进一步讨论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各学科如何体现“让学”课堂新常规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验证、调整与积累,以突显出学科个性,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各个学科既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共性目的,又有不同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应用等个性目的。因此,在“让学”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下,“让学”的手段也不尽相同。“让学”课堂中的“以生为本”应当关注学科特质,而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简单地变成形式,成为一种课堂上的技术炫耀;不能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失去初衷,演变成“主体性神话”。
在骨干带领、全校推动对各个学科“让学”课堂新常规的研究中,“让学”新常规带有显著的学科特色出现在课堂上。以“让学”课堂新常规中“自主探究”为例,这是一种积极主动而非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我们希望通过先学、质疑、探究这三个途径来达成目标。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实现路径,试以语文和数学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1.“‘让学’课堂新常规”下的语文学科“自主探究”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习中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2]。“让学”课堂新常规下,教师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1)先学。“先学”不是简单的预习,它要求教师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指导性地给出前置性学习的思路和建议。依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先学单”,并考虑要适度的留白,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先学单”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更多的选择,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学习素材,为自主探究搭建起飞的平台。以“让学”为核心的“先学”,不同年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他的成熟度允许他有更大的自由”。
(2)质疑。针对先学,教师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在课前对学生的质疑做出归类和筛选,优选出和教学内容与表达相契合的核心问题,并据此进行二次备课。以“让学”为核心的“质疑”,营造着“半肯”的教学文化。而“半肯”所营造的文化,是一种对话的文化、探究的文化、创造的文化。[13]所以这里说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说是“从质疑到质疑”,学生在不断解疑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3)探究。与质疑相伴行的,一定应该有探究。尤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探究情感;发挥想象,探究意境;品读欣赏,探究内涵。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4]对于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教师要给足学生不得少于10秒的候答时间,要求学生将思考所得以列提纲的方式做记录,并通过合作、辩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深入研究。即使是疑难焦点,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让学’课堂新常规”下的数学学科“自主探究”
我们的“让学”课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旋律。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的策略是:(1)基于媒体情境等,为探究提供环境支持。(2)基于学生的实践,提出真实的探究问题。(3)基于思维的碰撞,边合作、边探究。
比如,王天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激起学生认知矛盾,让学生从各自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将自己方案自由地贴在黑板上,他们有的折纸,有的画图,有的通分,有的化小数……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将这些方法自然分类,引导学生们看似随机实则有序地汇报,引导他们互相提问,互相补充,反复对比,不断总结。在这样的数学学习环节中,培养了学生探索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探索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培养探索思维的深刻性;充分利用争论和反思,培养探索思维的批判性;营造氛围,鼓励创新,培养探索思维的独创性。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超乎了教师的预想,让我们真切感受“让学”的意义。
“让学”课堂新常规让芳草园小学为了学生的成长智慧地前行:我们积极构建“让学”课堂新常规,在理念和操作之间架构桥梁;我们认真推敲各学科“让学”的策略,追求理想的课堂;我们反思“让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从课堂实践到形成学校对“让学”的文化诉求,开展“让学”课堂新常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5][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28.28.
[2]冯发柱.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常规[J].教学与管理,1998(09).
[3][6][9]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9.7.36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7][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44.
[8]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7.
[10]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11]左璜,皇甫全.试论同伴互助学习的基础、涵义与研究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课堂常规建设容易,坚持下来往往很难。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发现,一旦建立了常规,学生也会很自觉地去做。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也在所难免。这样要求我们老师应该加大常规实施的力度,特别在开始一个阶段我们老师要做到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强化凸显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常规保持下去,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为课堂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学生课堂常规
对于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我整理如下: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动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堂无关的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育委员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体育委员和小组长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时要爱护使用器材。
6.课后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7.全体学生做好老师布置的回家练习。
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也要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也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二、教师课堂常规(体育教师学科建议)
根据现已提出的体育学科教学建议,共有30条,分为四个部分:(1)教学准备1-6条款;(2)教学实施7-19条款;(3)学习评价20-24条款;(4)课外活动25-30条款。与学生课堂常规密切配合的是第二部分教学实施第7-19条款中的部分条款,现对照整理如下:
第7条 上课铃响之前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好运动服和运动鞋,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对应学生课堂常规第1、3两条)
第8条 根据课时计划、课前完成器材和场地的准备、布置,保证场地和器材的充分利用,防止相互干扰。建立学生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的轮流值日制度,做好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第9条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制订的地点整队集合,检查人数,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好出勤记录,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并且精神饱满。
第10条 处理好见习生(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助理工作或见习。(对应学生课堂常规第2条)
第11条 宣布内容简明扼要,内容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教材,包括教材的重点,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练时注意的方面,并强调安全要求。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在活动、练习的组织和保护帮助过程中。(对应学生课堂常规第4条)
我们经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的确,特别是体育学科,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上课在室外,教学的场所空间较大,教师的音量也要比在室内上课的老师开得大,冬天有西北风,夏天有太阳的炙烤。在操场上管理的是一批活动的学生。每天都像在上公开课,其他教师在休息之余随时可以看到室外上课的体育教学情况。所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建立好学生常规,让学生在室外上课有规矩可循,建立有效的常规制度是十分有效的,结合上述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和教师时时要注意:
1.落实上课点名制度,查清缺席学生的原因,并登记在册。
首次将新课程提出的不太容易操作的"三维目标"简化为"二维目标",即"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一维目标,但实际上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兰维目标融在二维目标之中。这里所说的"知识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里的"情感目标",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上课方面
在教师上课方面,明确提出了8点要求,其中对教师本身提出了"严谨上课、文明上课"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目标明确、教程简明、指令清晰、训练到位、调动有效、习惯养成"等6条衡量标准,这也是今后我市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教学常规的标尺。
1、目标明确
首次提出"课堂教学的双重目标"—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知识与技能"目标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全部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误区。我们要追求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因为,情感目标的实现是知识目标实现的前提与保证。
2、教程简明
首次提出"教程简明"。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程都特别的简沽,节奏控制得非常得当,且教学程序之间过渡自然流畅。新常规旨在引导教师把课堂从复杂变成简单,切忌把简单变成繁杂。如,用一句话可以解决的事,有的教师要花好几分钟时间来解决。把简单变复杂,是低效课堂的共同特征之一。
3、指令清晰
首次提出 “教师教学指令三要素”明确提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包含三要素,即"明确的任务、约定的时间、恰当的检评"。指令是否清晰完整是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富有经验的直观标志。教师指令清晰,教学过程就落实得到位,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c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自觉地养成"发完整课堂指令"的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训练到位
首次提出"当堂训练15分钟底线"。课堂教学高效决定于4个字一一落实到位。同样,练习尤其是笔头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我们提出当堂练习1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底线,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少或取消课堂练习时间L重返"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口头头、以少数代多数"的错误之路。当然, 15分钟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死规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更不能理解为教师每节课留15分钟让学生无目标地随意学习。这里的练习既可以是笔头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既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助;既可以是集中时间练习,也可以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严格控制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总量。
首先,提出"快速指导"的要求。面对学力差异日益严重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在当堂练习过程中快速指导学习小组与个体学生的本领。只有不断地对后进生(甚至"放弃生")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才有可能重树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将"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列入教学常规。与"保证当堂练习15分钟底线"一样,这一常规既是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质性举措;更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当然,学习小组与学科小先生一般要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推行。
5、调动有效
首次把调动课堂列入教学常规。面对学生现状,课堂调动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位教师缺乏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在备课与上课时都应考虑,如何通过课堂调整、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恰当评价、适时激励等途径,对全体与个体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调动。实践证明,一位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的教师将会越教越累。因此,首次把"调动有效"写人课堂教学常规之中。
6、习惯养成
首次把“教师上课随带‘五个一’”列为常规。可以说,当知识遗忘之时,剩下的就是方法与习惯了。新常规中提到教师上课应随带"五个一",其中的“直尺”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教师规范做图,包括英语教学人门阶段的书写规范横线;二是用于当做教鞭,以保证教师在讲授时能避免自己的身体将板书内容遮住;"红笔"主要用于当堂练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练习批改、个体激励;"成绩册"主要用于记录课堂提问次数及打分、作业完成情况及其他课堂表现记录,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首次将“学生上课随带‘五个’”列入常规。其中的"红笔"是用于课堂练习时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的"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改、小先生批改",用于学生自己订正练习的错误。实际教学中有必要时应增加"尺子",以备教学过程中的做图之用。
三、作业方面
首次提出"作业批改先生后师"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以一己之力替代全体学生批改作业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这种教师替代学生进行作业批改的做法是违反"教学不替代"原则的,其批改的有效性值得商榷。新常规要求无论是学生学习疑问、课堂练习还是课外作业,都必须先问同学、先让同伴(同桌同学、学习小组长或"学科小先生")批改而后,教师全面检查、重点批改,注重讲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之外的科目教师,应追求才巴基本练习落实于课堂,把主要作业批改于课堂,课外作业应追求少而精,并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改必评)。
四、辅导方面
首次提出辅导的重点从课外移到课内,把教师辅导改为"教师辅导与
同伴互助"并重。与以往要求不同,在要求课外辅导的同时,加强课内辅导。教师利用学生当堂训练时间,通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个体辅导""4人自然小组的同伴辅导""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 实际学习困难,以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在继续做好辅后工作的同时,特别要强化培优意识,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17-0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完成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劳动和精力,但有时教学效果却是低效或者无效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知识短缺,也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充分教学准备,更不是缺少对工作的热情,我们缺乏的是对课堂管理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缺乏切实可行的班级行为准则,会导致学生课堂行为没有约束,教师费尽心力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那么什么是课堂管理?怎样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违规行为管理。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制定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以学生为本。制订课堂常规必须尊重学生,要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课堂常规应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协商来制定。要能激发班级所有成员的目标感、责任感。这样的常规便于学生能理解遵守,也便于教师实施。千万不能是教师仅凭个人意愿,一手包办,将自己制定的规则强加于学生。二是课堂常规要简洁明确。内容要结合校规校纪制定最基本、最适宜的规范。不必面面俱到,不能要求太多,拖沓冗长,使学生难以把握,教师无法控制。课堂常规简洁并不等于都是大框子,还得明确,不能只提出一些空洞条文,对一些基本规范要有明确说明,注意措词上多用鼓励性词语,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推动学生进步。
当然,再完善的课堂常规,也会有课堂违规行为发生,这时教师应该对违规行为进行管理。课堂违规行为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干扰或影响到学习活动的学生行为。它的存在,不仅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影响了课堂氛围,并可能危及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权威,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更严重后果则是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有害影响。从有效学习时间角度来看,学生违反纪律、迟到、发呆等行为浪费了许多时间,真正教学所占时间就相对少了。对学生来说,有课堂违规行为的学生,他一定从事了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并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所以对课堂违规行为管理便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下面谈谈对课堂违规行为管理的方法。
一、教师明确要求
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利用课堂纪律和常规来实现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控制,直接而明确地给出指令和要求,这些明确指令是课堂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保证,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课堂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则行为给予一定惩罚,但不能是过激体罚,提倡温和解决的方法,如“近距离制止法”、“眼神警告”等。靠近违规学生或通过眼神让学生知道老师已经注意到他的行为了,促使其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停止违规。这种管理方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简单易行,立竿见影。使教师个人意愿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实现,可以起到较好效果。
二、教学设计生动有趣
这种方法认为课堂行为管理出发点在于教学设计,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并执行教学活动,就可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样而有趣味性,使学生感到不厌烦,利用学生兴趣来推动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当学习目标和成功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学生帮助,根据学生需要设计快乐、有序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都专注于学习,而无暇去违规。
三、奖励与惩罚并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学生的奖励,要注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学生的精神奖励,可以是言语方面的鼓励;物质奖励,可以是学习用品,还可奖给跳绳、毽子等。这样既激励了他们进步,又能鼓励他们多做运动,一举两得。但不管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都不能频繁,否则会使奖励意义降低,甚至会流于形式。如果孩子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奖励的话,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应接不暇。这时可以用置换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孩子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1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数目可换取某种奖励。遇到很不听话的学生该怎么面对呢?我们除了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奖励外,可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惩罚。惩罚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而是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用爱心和耐心、用智慧和时间、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消除师生之间的阻力,架起一道沟通心灵的桥梁。惩罚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原则。要对事不对人,不能把学生分成喜爱的和不喜爱的,在惩罚时有所偏袒。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受到惩罚,并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惩罚还要坚持客观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没有掌握好惩罚力度而导致惩罚过度,对孩子造成伤害。
教学常规是教学大纲精神和教育科学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和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因此,每学年的开学伊始,笔者都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教学常规,尤其是对新教师更要求他们注重学习,让他们知晓教学常规内容,各学科的教与学必须遵守的规章与要求。在组织大家学习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还制定了《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针对教师教学实际拟订了《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印装成本,人手一册;发动学生制定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五方面的《学生学习常规》,使每个师生能经常学习对照教学常规和要求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因此,在教的方面教师能做到课前有准备、有计划,每节课的教案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程序、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在学的方面学生也能自觉预习课文,用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检查督促,执行教学常规细则
师生是贯彻学校教学常规的主体。只有他们自觉地执行教学常规的细则,且养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习惯,才能真正全面贯彻执行。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好呢?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了解师生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笔者所在学校采取领导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下班辅导的情况,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此外,还发动教师进行自查与互相检查,鼓励、督促教师自觉遵守教学常规细则并持之以恒。
教风建设主要是督促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决定了教师教学质量优劣、教学效率的高低。学校始终狠抓教风建设,严把教学常规管理关,全力抓好教师常规教学工作。教案坚持“每一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加强课堂管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严抓课堂教学的考勤,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督察力度,杜绝教师缺课、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学校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随堂听一节课,通过随堂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倡导有效教学。专人负责检查教师坐班,保证教师将主要时间与精力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要求教师上课、自习课严禁接打手机,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学风建设狠抓学生早读、晚自习的自律性,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早读做到书声琅琅,晚自习则鸦雀无声,鼓励学生养成读书、自习的好习惯,积极营造勤学、好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三、考核评估,落实教学常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