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37: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的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9-02
众所周知,医院是一个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目前医院内保证重点病人安全迫在眉睫,须加强医院内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为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管理,强化重点病人的评估,护理管理者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流程中,要做到事先预防,是和危机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环节质量管理理论相一致的。【1】 医疗纠纷已愈来愈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工作难题,医患矛盾是当今卫生系统的敏感课题,如何提高重点病人安全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重点病人的评估与护理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工作之一。
1重点病人的范围:
随着医院和病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而变化,从问题管理和护理管理的角度,通常指医院的医疗服务可能存在的或容易引发种种不满意的病人【2】。重点病人包括:(1)老年病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人将成为医院的服务对象,老年病人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护理管理的工作重点。(2)疑难、危重病人:主要指心、肺、脑、肾、肝等人体生命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也可见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及各种休克(最常见的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昏迷(脑性和代谢性昏迷等)。(3)手术后病人、术后感染病人、发生并发症病人: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业务的不断开展,复杂的手术及术后感染病人、发生并发症的病人,成为临床的重点工作对象,护理管理者将此类病人的工作质量放在首位,尤其是心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移植手术后病人;(4)新生儿病人:其高危险程度比较明显;(5)长期住院病人、高额费用及疾病晚期的临终病人:这类病人及家属承担着病情及心理负担、社会负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重点病人,需要进行特别照料。(6)急诊病人:尤其是成批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的外伤病人,或成批中毒病人,对社会影响大;(7)社会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人物;社会知名人士、医院协作单位、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社会闲散人员等病人。(8)与医疗纠纷或司法案例有关的病人等。
2 重点病人的评估
2.1 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病人资料的过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作出护理评估及推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程序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如果估计不正确,将导致护理诊断和计划的错误以及预期目标失败。优秀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为重点病人提高满意度【3】。
2.2 评估的目的:1为分析、判断和正确作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提供依据。2建立病人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3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2.3 评估的内容:护理工作者收集资料的内容应该与护理有关,并且尽可能不与其他专业人员重复收集相同的资料。根据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理论观点,评估内容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及精神的诸方面的资料,从整体护理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命过程中这五大方面的资料,从而更好地确认病人的能力及限制,以帮助其达到最佳健康状况【4】。
2.4 重点病人评估的方法护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是在一种不断确立和完成目标的良性循环中往复进行,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中,对重点病人护理工作人员给予即时评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制定重点病人管理制度,以免发生危险,具体方法如下:
2.4.1系统地观察;即通过使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来取得重点病人的资料,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护理工作者与重点病人的初次见面就是观察的开始。如重点病人的外貌、步态、精神状况、反应情况等;而重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评估及实施措施后效果的评估都依赖于系统的、连续的、细致的观察。因此,护理工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重点病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从中选择性地收集与重点病人健康问题有关的资料。
2.4.2 交谈;交谈是一种特别的人际沟通方式,通过与重点病人或其家属、朋友的交谈来获取护理诊断所需要的资料信息。交谈可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正式交谈是指预先通知病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交谈。例如入院后询问病史,就是按照预先确定的项目和内容收集资料。非正式交谈是指护理工作者在日常的查房、治疗、护理过程中与重点病人之间的交谈,此时病人感到很自然、轻松,可能认为是一种闲聊,但是护理工作者能从这样的交谈中收集到重点病人较为真实的资料。交谈时应根据重点病人的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2.4.3 护理体查:在掌握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这些体检技巧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与护理有关的生理资料为主,而与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有关的体检应由医师去做。
2.4.4 查阅记录:包括重点病人的病历、各种护理记录以及有关文献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10-01
一 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都是由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压力所致。其中心理作用占据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在患病都会不安,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他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而这样的压力对心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进行护理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各个环节,对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进行心理观察干预,使之能够在放松中接受治疗。同时打破一些患者对于自己病况的不乐观的看法,让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的变化往往同环境息息相关。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用一种家的温暖去感染患者,放松心态,而不是用冷冰冰的仪器去包围原本就对自己身体深深担忧的患者。家的氛围可以让患者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悉心关切,这对病情的缓解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 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
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三 护理重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引起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睡眠护理
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着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人性化护理
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为老年人,对于疾病的治疗大多数的他们是因为子女的不放弃,护理人员应该把老年人当作自己父母一般去关心,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每一个都需要爱,而这些老年患者更需要爱的关怀,护理人员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从人性化出发,关怀患者。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琴;心血管防治的一些新观点[J];中国校医;2004年05期
[2] 付婕;;病人心理社会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讨论[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C];2001年
小儿肺炎作为当前儿科呼吸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幼儿中发病的比例较高。这种疾病的病发对患儿心肌组织的损害较大,合并心力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较大[ 1 ]。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把握住护理的重点内容与步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儿当前的护理质量,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他们的年龄在1~7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5例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是呼吸急促、发热、腹胀、嗜睡、肝脏肿大、心率过大等。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重点护理的要求。其内容包括药物对症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等。
1.3评判标准
本组研究的评判标准的内容包括:一是无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二是有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纠正,血常规逐步恢复正常;三是痊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2]。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重点护理要求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表中可知: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两组患者在HR数值的变化中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3 探讨
在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重点护理要求包括以下五点[3]:
首先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工作,在服药之前要检测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当患儿的心率小于 120次/分钟的时候需要暂停服用该种药物并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以采取有力的急救措施[4]。当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心律失常、黄视、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状况时要即刻汇报给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使用利尿剂的时候,需要在一到两分钟内利用静脉注射完成,并记录患儿在一天内的出入量,并定期检查患儿的血钠与血钾。
其次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并包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半流质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以降低膈肌对患儿心肺功能的不利影响。对于婴儿的母乳喂养时间,每次为七到八分钟。而对于人工哺乳,需要采取措施让奶汁可自行滴落的速度为佳。
三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处理工作,对于需要急救的患儿,需要将病床的床头抬高30°~60°,用鼻导管给氧每分钟3~5L,并及时地给予患儿吸痰的处理。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血管活性的药物的注射,另一条用于抗感染或者利尿药物的注射。
四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即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耐心回答患儿家长的问题,并用温柔和蔼亲切的语言安抚患儿恐惧、紧张的心理。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救治方案、救治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与教育,逐步增强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勇气与耐心。
五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工作,医务人员要运用多功能的心电监护设备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RR、HR数值进行检测,并细心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以及心音的强弱变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三凹症、呼吸深浅度、鼻翼煽动、点头样呼吸的状态,在必要的时候检测患者的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的结果来有效调节给氧的时间与含量。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病区的安静,减少对患儿的不必要刺激,以免患儿出现焦躁不安、恐惧、哭闹的情绪。同时要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给患儿注射镇静药物,以免患儿暴躁不安而引发心率加快与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孙祥玲.小儿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30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9,(1):56-57.
膈肌破裂时临床表现各异,受伤初期往往被严重损伤掩盖,容易漏、误诊,应加强巡视、监测,全面掌握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临床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膈肌损伤的可能。
1.1伤后出现胸痛伴同侧肩部放射痛是膈肌损伤的典型表现;呼吸困难、急促,伤侧呼吸音减弱、消失,叩诊鼓音或实音,可闻肠鸣音。
1.2胸部损伤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胸穿抽出胃肠内容物或有恶臭样胸液;胸部闭和伤出现舟状腹(Gibson征)。
1.3下胸、上腹部锐器伤所致开放性损伤或较力引起的闭和伤,腹部损伤出现胸部症状者;有胸腹部穿透伤史而无腹部原因的肠梗阻。患者常喜欢伤侧高坡卧位,腹部微曲,以减轻疝入脏器对纵隔及健侧肺的挤压及牵拉痛,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膈疝形成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早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一经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2 护理
2.1迅速监测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状态及气道是否通畅,评估主要脏器损害情况,对清醒患者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时的情况、受伤的原因等,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护士要有全身观念和敏锐的急诊意识和思维,对病情观察要有仔细和有预见性,有创伤患者外观预测指标要敏感,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主要创伤。
2.2急救护理 对气道梗阻与呼吸功能不全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连枷胸者给予减压、封闭伤口、胸壁固定等急救处理;评估呼吸和循环功能,密切观察有无呼吸衰竭和休克表现。中流量给氧,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用留置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常规留取血标本以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备血之用,按需要行术前准备,需紧急手术者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
2.3心理护理 突发的严重创伤使患者恐惧、悲观和焦虑,患方亲属心理不能接受,情绪易激惹,医疗过程中的不到之处,容易成为患方注意的焦点,产生医疗纠纷。护士应同情、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术后观察
3.1呼吸循环功能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脉博呼吸血压,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保证各类抢救药物及时应用。对于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并发ARDS者,持续心电监护,协助医生早期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通护理,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病人缺氧征有无改善,结合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输液中避免短期内大量进入晶体液,加重肺挫伤后肺水肿。
3.2协助排痰 由于开胸的创伤及气管内插管麻醉致使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上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影响有效咳嗽,排痰,使痰液淤积甚至堵塞小支气管,造成肺炎或肺不张。因此,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十分重要。为防止剧烈咳嗽,腹内压突然升高造成膈肌修补处破裂,以致再度形成膈疝,为此协助咳痰时操作要轻柔。气管内导管吸痰时应在患者轻咳时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气管后才打开负压,边退边转动吸痰管,尽可能将痰液吸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3呼吸功能锻炼 由于手术前受疝内容物的挤压,使肺脏萎缩,甚至肺不张。因此,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以促进肺膨胀,消除残腔,预防感染。3.2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3.3.1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 每1~2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挤压时应自切口近侧向远侧挤压,以利于引流及时排出,避免血块堵塞。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脱落和漏气发生。
3.3.2注意引流液的质和量的变化 正常的引流液颜色应由深到浅,引流量应逐渐减少。若引流量为鲜红色,连续观察4小时,每小时出血>200ml,经止血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为活动性出血,必须及时采取其他止血措施。
3.3.3引流瓶的管理和记量 引流瓶内引流液应每日更换一次,量过多时应随时更换。更换引流液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无菌,防止逆行感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在肺已膨胀,引流量明显减少且胸腔无感染的情况下拔除。
3.4 消化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减轻胃肠腹部张力,有利于腹部创口愈合,及时引出胃肠漏液及腹腔渗液,减少毒素吸收,且24小时总量匀速进入。
3.5胃管的管理
3.5.1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持续胃肠减压可使胃肠处于空虚状态,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也减轻了腹压,减少了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力,避免膈肌过度抬高,这对促进裂口愈合,便于咳嗽排痰都有益处。术后应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并记量,每日引流液一般在300~600ml左右,引流量过少时应调整胃管的位置,并用生理盐水50ml分次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保证引流通畅。
3.5.2拔胃管时机 一旦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肠鸣音正常或排气,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现象,即可拔除胃管。进食问题应遵医嘱,一般应从少量流质开始,进食的质和量应逐渐递增。
4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78-02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院开展已有10个多月,儿科做为医院首批示范的三个病区之一,在前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间点均为接触点,但最能“打动患者的心”以及影响患者下一次就医选择的时间点为“关键接触点”[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关键接触点”的护理,可使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8―12月儿科住院的有认知能力的患儿及家属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家属92例为患儿母亲,18例为患儿父亲,首次住院89例,再次住院21例。
1.2 要求填表者每项内容只填一个分值,否则作为无效
所患疾病83例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为消化系统疾病,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为小儿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其护理项目内容依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制定。
2 方法
2.1 关键接触点的调查。问卷由16项内容组成,根据测试者对16项内容的在乎程度,分为:很在乎、在乎、一般、不在乎、很不在乎,然后将患儿及家属所填护理项目中百分比高的8项内容进行排列[2]。
2.2 关键接触点的提取。患儿及家属问卷百分比前8项的内容,依次为:护理操作技术娴熟,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所需检查、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讲解所用药物知识,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介绍病区环境及各种安全事项,饮食喂养知识。
2.3 制定护理对策
(1)强化护士“三基训练”进行岗位练兵,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并举办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次,对儿科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暖箱和光疗技术等要求熟练掌握。对新入科的同志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静脉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尽量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为患儿创造舒适的内外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2)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患儿家属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使患儿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饮食喂养和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减轻了心理压力,能积极配合治疗。
(3)强化基础护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也直接关系着患者康复的进度[3]。我们打破了以往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局面,同时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了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严格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使患儿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得到帮助和关心。科室有专人提供开水到床头,护士为患儿洗头、剪指甲、换尿布等,食堂根据饮食原则提供可口饭菜。尽量做到使其感到舒适、满足,并减轻家属的负担,做到陪而不护,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4)运用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步骤,沟通在护理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4]。尤其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多与家属交流,共同理解孩子的需求,对较大的患儿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护士应注意仪表端庄,面带微笑,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并规范使用礼貌用语,如“小朋友不要怕,不痛的,给屁股上画个月亮,你很勇敢”等语言,给予心理支持。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温馨的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放心,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
(5)加强入院宣教。患儿入院后,家属和患儿进入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及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安全告知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消除紧张感,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6)提供喂养和饮食指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向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并鼓励母乳喂养,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正确指导人工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的顺序。对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
3 结果
在优质护理中运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分析患儿及家属重点护理项目中的关键接触点,针对关键接触点采取护理对策,通过每周的行政查房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使住院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4.1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若护理管理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关键接触点是一种进步的、实用的、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在优质护理中实施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现代管理意识。它促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责任护士为所负责患儿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有了亲切感和安全感,通过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儿家属和社会的理解、尊重。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达到患儿、家属、社会的满意。
4.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能积极主动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和自学考试。在2011年4月份医院组织的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人员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金朝霞.涂议军.“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 苑江清.“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关键接触点的应用效果及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26):16―17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88-03
doi:10.14033/ki.cfmr.2015.30.044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即持续质量改善小组,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现场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和品质管理活动,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品管圈活动则是这个小组的成员在相互启发和自我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对全员参与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改善与维持的活动[2]。电子病历(EMR)是指医疗机构结合计算机和数据库系统建立起来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发病情况和就诊过程中的医疗信息,具有信息范围广和覆盖所有纸质载体病案的所有功能的特征[3]。由于笔者所在科室自开展护理电子病历以来,经检查发现护理电子病历存在较多缺陷问题,而护理电子病历也是护理文书记录规范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依据。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9月开展了以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11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纳入研究范围,按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将2014年6-8月抽查的住院患者的240份护理电子病历作为对照组,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护理电子病历;2014年9-11月抽查的住院患者的240份护理电子病历作为试验组,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电子病历。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成立QCC小组:QCC小组于2014年9月2日成立,由5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共12人组成。设有圈长、辅导员(护士长担任)、记录员、组员。小组成员均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特点、原则及方法,从而使护理人员对使用QCC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了解[4]。(2)选题:小组成员通过临床调查和头脑风暴,用4M选题法(即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按照总分排序,最后确定“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为活动主题,选题理由:①护理文书书写应当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规范;②护理文书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作为法律依据,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权益;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统一管理,而护理电子病历为护理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3)活动计划:活动时间105 d,采用PDCA循环。(4)查找原因: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导致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原因,从人、事、物等方面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原因并绘制鱼骨图。(5)制定对策并实施: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特点,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确定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的标准。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①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记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②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应当及时、准确、客观、真是、完整、规范;③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统一管理[5]。加强培训,统一标准,定期学习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的标准,并以文字形式给当班护士。⑹检查:由圈长、辅导员、小组成员负责检查活动计划、对策实施情况,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特点,对重点患者、重点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班的护士,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2014年6-8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抽查240份,存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为183份,缺陷率为76.25%。试验组:2014年9-11月住院患者护理电子病历抽查240份,存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为59份,缺陷率为24.58%。两组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电子病历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如法律效力、标准等问题,而护理电子病历作为电子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记录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过程,是护士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记载[6]。科学的护理电子病历的应用和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使得护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和照顾患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质量[7]。QCC具有普遍性、自愿性、目的性、科学性、民主性、改进性、激励性等特点,其活动的基本步骤是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QCC在工作中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大家通力合作,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并且在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明显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使护理管理更加有效,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8]。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模式,QCC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医院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管理活动由点至面,使医院上下一体。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9月开展了以规范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品管圈3个多月以来,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率由未开展之前的76.25%降低至开展后的24.58%,在缺陷率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不但使护理电子病历书写更加规范,而且还大幅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圈员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
综上所述,品管圈模式在护理电子病历中的运用不仅更大的发挥和挖掘团队的有效管理,促进成员的相互协作精神,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琳凤,张毅,吕海瑛,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2]常美,吉小静,戴欢欢.品管圈活动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106-107.
[3]苏军霞,柯尊彬.电子病历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需求[J].现代医院,2010,10(7):118-120.
[4]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5]谭佳丽,张帆,邹芳,等.护理电子病历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25-27.
[6] Willems E,Van de Velde V,Goethals K,et al.Search for a good fit between nursing practice and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nursing records on a pediatric hemato-oncology ward[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3,17(6):898-899.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5月收治患儿137例,男58例,女79例,年龄0~14岁。呼吸系统疾病61例,消化系统疾病52例,循环系统疾病11例,免疫异常及结谛组织疾病8例,其他5例。
提出焦点:病人入院后护士通过与患儿及家属交流,询问病史、护理查体和病情观察等方法,评估患儿目前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或异常行为,作出判断和结论,用简单几个字的护理术语表达成为焦点。
描述资料:描述护理过程中支持焦点的资料,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以及患儿的应激反应,与病人目前病情有明显意义的资料,且与焦点相关。采取护理行为:针对患儿的焦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反应和结果:病人接受护理行为后的反应和结果。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健康知识。如: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
焦点记录法以F、D、A、R、T5个项目来书写,格式由五分格构成:即日期、时间、焦点、护理记录(D、A、R、T)、签名。D、A、R、T的记录比较灵活,不一定依次出现,有时可能出现D、A、R或D、T,但有护理行为(A),就必须有反应(R)。
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焦点记录方法举例说明,见表1。
结 果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广为书写整体护理病历创造了有利条件。
儿科整体护理病房采用焦点护理记录法的137例患儿获得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均病愈好转出院。发放病人满意率调查表137份,病人满意率由开展前的85%达到99%。体现为健康教育和入院指导宣传到位,护理工作细致周到,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关于焦点记录法评价发放了自制护士满意度调查表20份,护理满意率达100%。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护患关系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增强;护理文本书写及培训时间明显缩短;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也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认为焦点记录法适合整体护理的要求,值得在各病区整体护理病房推广。
讨 论
焦点护理记录法的优点:①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焦点不需要描述相关因素,简单适用,病人的健康问题一目了然;②结构简单,易学易用。焦点记录法使用五分格记录法,病人焦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方便。护士容易学、容易懂、容易使用,培训工作简单;③焦点护理记录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由资料焦点护理行为健康教育反应和结果5要素构成,相当于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一个完整的护理程序框架,符合整体护理的需求;④护理记录准确、客观、系统、全面。真实的反应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作为法律效力和有临床价值的护理病历;⑤避免重复交班,减少文本书写。焦点记录法的采用,交班时简化了病室交班报告,避免了重复记录,焦点交班重点突出,且有条理性。其次,简化了书写整体护理病历的程序,大大减轻了繁重的文本压力;⑥优化护患关系,防范护患纠纷。护士从繁重的文本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参与护患沟通和交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良好关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减少的护患纠纷的发生;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调动护士积极性。临床实践要求,护士遇到焦点要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确实能够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过程常见的问题:①漏写焦点:护士未能将主要的焦点全部、及时记录下来或出现的新焦点未能及时提出,而仅在反应中记录;②焦点经采取护理行为后,未能及时得到反应;③支持焦点的资料不准确、不完整。原因:护理查体不详细、描写不具体;④D、A、R、T混写,把病人的D、A、R、T混在一起写,违背了焦点记录法的原则。
焦点记录法的缺点是在抢救、护理危重病人时,频繁的换药及更换治疗方案,用焦点记录时难掌握。对策:我院采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弥补了这一缺陷。
眼科病房护理工作要掌握好对于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动过手术的病人,因为术后在一段时间内会生活在黑暗中,加上担心在拆掉纱布之后会永远的失去光明,所以情绪会很不稳定,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充分的展现职业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做好安抚工作,认真记录病人的情况,做好术后的充分护理,不仅仅要给患者做好护理,还要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和支持。
掌握充分的眼科知识和技术后,还要明确在眼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下面做一下简析:了解眼科患者的情况在患者前来就诊之后,再医生要求病人留院后,就要熟悉病人的情况,包括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药物护理的情况等,做好记录。其中在给病人打针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无误的提供的药物,一定要严谨,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护士给患者打错针吃错药的情况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在这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时代里,严谨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在医务工作中,和患者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护理工作者,所以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性格等,然后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让之后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在和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喜好,在简单的闲聊中偶尔的提一下相关的内容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患者会觉得您对他的关心很多,这样一来,护理工作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当然不仅仅是眼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到这点,只要是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很多眼科手术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护理人员在和主刀医师配合的过程一定要完美,这样会给医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手术更加顺利的完成。其中手术室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场手术需要哪些设备,哪些器械,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而且眼科手术需要做到精细,会有很多的手术器械,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能够快速的为主刀医生递送器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懂得主刀医师的需求,做好配合工作。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最期待的就是手术过后可以重新清楚的观赏这个世界,因而在手术之后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没有很好的护理,那么患者很容易变得焦虑不安,而且因为患者通常都是缺乏手术常识的,所以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手术经过,害怕手术没有成功,这对于术后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护理过程中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这个阶段身为护士,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病人多做鼓励和健康心态的引导,给与强大的精神支持,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病情的问题,一定要有问必答,百问不厌,这样才能让患者有更好的认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除了以上精神上鼓励和心理的引导之外,还要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做到完美,比如说包扎过程,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当然对于一些辅助措施也要做到谨慎,这样才能让护理工作更成功。
对病人和家属做简单的疾病知识的讲解在病人确诊疾病类型之后,因为他们自身比较缺乏相关知识,所以会很关心疾病的相关内容,因而会想医生和护士询问疾病的相关知识,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简单的为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简单的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了解知识后心理能有个准备和认知。而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之后,对于所患疾病的一些病因,发病过程都有一个认识,这样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医生的做法,从而更好的配合。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眼科科普知识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了一个眼科疾病的患者,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压力还会让家属在一定程度上担心自己会患上眼科疾病,因而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简单的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科普知识,或者是保护措施,可以让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有信心,也可以让病人的家属更加放心。如果患者是小朋友,那么还可以教给他们做眼保健操,不仅会给小朋友带来乐趣,还能帮助他在今后更好的保护眼睛。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把一些用眼尝试给病房里的病人降解一下,他们会乐于学习的。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该好好掌握,对于要求更为细致的眼科临床护理工作更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工作的重点,然后在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视力,守护好他们的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更好的观赏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每一位朋友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不希望自己遭受病痛的折磨,美好的生活还在等着他们,缤纷的世界还在等着他们去浏览,所以,作为一名眼科护理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及网络使用的普及,现代医疗环境也随之快速演变,现代医疗环境中最大的变革是将医疗信息电子化,首先开展的是电子病历。2013年7日我科率先开展护理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现将护理电子病历在临床运用过程和体会总结如下。
1 电子护理病历的临床应用
1.1体温单 体温单是护理表格的主要组成部分,除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外,还包括患者其他相关情况:记录患者出入院、手术、转科、死亡时间,以及出入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通过体温单能了解患者的概况,了解疾病的好转与恶化,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制订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的依据之一。因此,体温单所记录的内容十分重要,要求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清洁。量体温传统的做法是护士先将量好的体温记录在纸上,然后再在体温单上画出体温曲线。存在很多问题,如:格式不统一、项目记录不全、用笔颜色不正确、不按规范书写、字迹潦草等[1]。重复劳动,费时又费力。PDA(个人数字助理)的应用,将护士工作站直接延伸到病房,护士携带PDA到患者床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采集,信息可直接保存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中,系统即时自动绘成彩色曲线,生成体温单,整洁美观,有效地解决了原来手工体温单上容易出现的录入时间与实际测量时间差距较大的问题[2]。而且,所录入的信息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均可查询和打印,便利地为医疗提供了实时而准确的信息[3]。
1.2护理病历电子摸板的功能和应用
1.2.1入院评估单 入院评估单是记录新入院患者一般资料p身体评估p生活状况及心理社会评估内容。而患者的基本信息,传统方法都是通过询问,将信息填入表格中。现在通过电子模板可自动提取患者一般信息,例如:患者姓名p床号p病案号p家庭住址p诊断p生命体征等。
1.2.2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p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整个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其主要内容是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病情客观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书写护理记录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书写不规范(包括字迹不清、涂改、错别字、页码填写错误或漏填等),病情记录不及时,病情描述不准确,重点不突出,未能正确使用医学术语等[4]。电子病历通过事先建立的各种疾病的模板,关键病史特点的提醒功能杜绝了对疾病重要特点的遗漏,常见的症状及体征采用选择式记录(如咳嗽p咳痰p咯血p气短p喘等若干选项供选择),部分特殊情况则自行输入,如此等等措施,使得护理记录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全面记录了护理工作的内容,弥补了整体护理的书写繁琐、护理记录不能与病历一同归档的缺陷。
1.3电子护理病历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1.3.1缩短了护理病历书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病历软件的设计,可使护士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整个护理管理软件的应用,使护理病历书写变为只需按键盘上相应的键或进行选项即可自动生成表格式的护理病历。由于护理计划库可提供大量的可选择的护理诊断、措施,缩短了制定护理计划和调整护理措施的时间。
1.3.2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了护理纠纷 电子护理病历可以和医生的电子病历共享数据资源,体温单中的数据与护理记录同步,护理电子病历可以直接查看医生的病历、化验单数据等,并可直接引用医生记录、医嘱到护理记录中,减少了医护记录不相符这一严重而多见的病历质量问题,减少了因此带来的医患纠纷。
1.3.3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 传统手工书写护理病历随意性强,通过计算机的统一管理,电子护理记录格式更易实现模式化、规范化[5]。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漏字、漏记、格式错误时,可及时在计算机上修改或删除再保存,形成的护理病历格式规范、整齐、美观[6]。
1.3.4存贮量大p传输速度快p使用方便p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便于护理临床资料的充分利用 电子护理病历改变了用普通纸张记录贮存病案资料的保留占用空间大、查询困难、不利于信息交流的困境,当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资料时,只需输入患者姓名或住院号或ID号即可获得该患者全部资料,大大减少了人工收集和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水平,达到了分散输入、信息共享、省时省力、减负增效的效果[7]。
1.4电子护理病历在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1.4.1病历细节部分注意不够 进行护理文书录入时精神不集中,护理病历中错别字和同音字较多,上、下、左、右等关键词输错,部位大小前后不一致等。
1.4.2复制、粘贴现象较多 由于电子病历可复制、修改,伪造数据在显示屏上不留痕迹,而计算机编程也未能有效制止上述操作,使一些护士为提高书写效率或贪图省事,记流水账或重复医生的病程记录,随意复制、粘贴与患者实际病情不符的记录,使护理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1.4.3护士签名的有效性问题 电子护理病历中的签名,打印出来后仍需护士本人手工签名,若有修改后重新打印,不在班的护士无法及时签字,给日常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麻烦,特别是护士夜班、节假日或休假时更加难以完成。
1.4.4护理病历保存在计算机中,若计算机遭遇病毒的侵袭时轻者文件无法打开严重时丢失等。
2 讨论
护理电子病历是护理工作信息化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今后我们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电子护理病历质量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缩短护士在书写方面的时间,把时间还给患者,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46-02
心理护理能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1]。尤其是肿瘤,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尚未征服或尚未完全征服的疾病。其死亡率之高,是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少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历史。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病人的恐惧、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面对肿瘤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护理心理学知识,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通过给病人提供关于肿瘤治疗的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和情绪配合治疗。因此,在肿瘤尚未被征服的今天,心理护理在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3]。注重对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在护理方面,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也是体现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一个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问题。还可从实践中张扬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服务的精神,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心理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各项种类肿瘤病人124例。其中早期32例,中期64例,晚期28例;乳腺肿瘤38例,肝癌11例,肺癌35例,结肠癌12例,胃癌15例,直肠管癌8例,卵巢肿瘤3例。脑瘤2例;出现应激状态的30例,忧虑和恐惧的20例,疼痛的50例,绝望的8例。害怕被遗弃的5例;男性60例,女性64例;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42岁。
2 心理特点及护理
2.1 肿瘤病人的心理障碍
肿瘤至今仍是一个未被完全攻克的医学难题,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容易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自己生存的信心,经济承受能力、身体上的痛苦折磨、对日后家庭和未尽事业的担忧,等等心理负担。患者的这各心理,形成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形成了极大的心理障碍;甚至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扩散和发展,致使病情有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相反,还会促使癌细胞更加活跃,抗体减弱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
2.2 肿瘤患者各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在护理方面也要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配合医生在药理方面的治疗。
2.2.1 早期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多数早期病人得知自己患癌症之后,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个“震惊时期”,亦称为“诊断休克期”,处于“震惊时期”的病人,在心理上极力否认医生对其诊断和结论,譬如:怀疑或否认诊断报告的正确性,甚至怀疑医院的档次和医生的业务水平,总是希望出现新的不同的结果,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心理,是一种创伤或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与人体的身体健康关系及其密切。对医务人员来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扶正病人因恐惧心理引起的心理扭曲。对肿瘤病人出现的应激状态,在护理方面应及时地向患者做有关方面的知识宣讲,尤其是心理压力对病理的影响的负面作用要讲清楚。引导病人尽快、尽早从应激状态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心理,通过这此心理护理,这30例病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2.2 肿瘤病人治疗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这一阶段是患者对医生的诊断得到确认之后,在心理上进入第一个反应期,这时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在对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的恐惧与效果的疑虑上。
2.2.2.1 对放化疗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放化疗前,病人对放化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认识和了解,加之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心,病人易产生消极负性心理。为此,我们要重视沟通扶技巧,向病人耐心介绍放化疗方案及其优越性,例举放化疗后康复良好的病倒。向病人介绍放化疗的必要性,以及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如:生理方面可表现出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口腔溃疡等等;在心理方面可表现为震惊、恐惧、绝望、对事业和前途担忧。担心社会地位的改变、外貌形象的缺陷,出现压抑、自悲甚至自杀的念头等。疾病和治疗引起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着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4]。所以,护士应让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对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因此,在放化疗期间需要护士能够深入地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进行争对性的护理。本组的40例病人对放化疗增加了信心。
2.2.2.2 忧虑和恐惧的护理
病人放化疗时,由于其毒副作用的影响,放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病人对治疗有特殊的警惕性,甚至拒绝治疗。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并及时疏导,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针对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就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并取得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鼓励其战胜疾病。放化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往往让病人意志消沉,精神压抑,饱受痛苦的折磨,生活质量也降低。因而,防止上述症状的发生很重要。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采用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使病人心情愉悦。本组20例病人出现的焦虑和恐惧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2.2.2.3 焦虑的护理
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当恐惧感发展为持续的、无法克服的焦虑时,病人就感到忧心重重和紧张,对肿瘤的恐惧完全占据了他们的思想。这种先占有的体验,如痛苦的治疗、放化疗的副作用、复发和病情恶化,使病人失去应付的能力。这时,我们护士要重视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方面的技巧,需要护理人员深入了解病人的生理反应、治疗反应和心理问题,要根据护理问题,找到护理重点,进行具有争对性的护理方法:尽可能根据病种,把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增加病人间的情感交流;指导家属关心和照顾病人的同时,嘱咐病人尽量生活自理,尽最大的可能淡化病人的角色意识,将自己融入正常人的娱乐和生活中去。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情绪和意识[5]。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适宜的心理护理来减轻病人消极的、有碍治疗的负性心理,本组的23例病人解除了焦虑情绪,提高了对生活和信心,为持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2.2.3 肿瘤晚期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肿瘤晚期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其早期、治疗阶段出现的心理现象,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愈。但是,当各种方法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听不见医护人员和家属、朋友的劝说,甚至还会产生绝望自杀的念头。此时,病人在精神上表现为易怒、不遵医嘱等。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独感,具体表现为害怕遭到亲人的淡漠和被社会遗弃的心理。患者处在这一阶段时,我们要和他们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给病人予以抚慰,尽可能地让病人发泄郁闷,使其心理获得宽松。并且还要主动地关心他们,满足他们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应该准许家属或亲人陪伴或陪住,相互进行感情的及时交流,减轻或消除他们的孤独心理,使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得到充分的安慰和关怀。肿瘤晚期病人还常常出现倒退和依赖的心理现象,即:在心理上倒退得象孩子一样寻求庇护和依赖,甚至有时对其要求达到过分的程度。此时,要对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并且要解释清楚,病人的这些反应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因此,无论是医护人员或是病人家属都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使他们压抑的心理能得到解释和安慰。缓解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尤其是要保持病人的人格尊严,要从情感和人道主义方面重视患者的微小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本组的病人也安全度过此期。
3 肿瘤病人对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
职业技能是从事一定的社会工作的能力或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固然要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才能驾驭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肿瘤病人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一般的常规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练掌握肿瘤病人的特殊心理的护理技能,既要熟悉肿瘤放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有可能对病人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同时还要施以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心理疏导。比如: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口腔溃疡等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将技能护理和心理护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的要求,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玉美、李锐主编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华医学杂志2003.12.12.3
[2] 胡佩诚主编 医学心理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
[3] 梁光霞主编 护理心理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4
[4] 高静儒 李娜 孙会军主编 护士与病人对化疗反应认识的对比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0.746―747
[5] 吴凤玉 华新民 高雪梅等主编 癌症三阶段止痛法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 1992.27(3).107
(接1844页)
参考文献
[1] 林辉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04).
[2] 吴晓燕.C-反应蛋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