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的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项目的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1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在科学技术研发及技术创新方面优势不断提升,全国各类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持快速增长趋势。自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以来,我国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数量489项,占授奖总数的50%以上,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几千项,充分显示了我国高校科研技术水平和实力,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我国高校研究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科研经费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缺口严重,高校科研经费账目混乱,暗箱操作猖獗,许多学术研究俨然成为权钱交易,严重影响了校园风气,并给社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重立项,轻预算

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运作首先需要高校内部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后予以立项,才可以正式运作,并提供科研项目经费。目前,我国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立项方面管理较为严格,对科研项目的审核流程比较复杂,从项目的可实施性、价值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地考核及评估,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之后才能够获得通过。但是,在预算管理方面,却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经费支出没有严格限制,导致经费预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支出结构不合理

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同科研项目由不同部门或者团体进行支持,如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以及社会捐赠等等。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实施之初有着非常详细的科研经费预算计划,并且能够按照预算开展研究,但是部分科研项目却缺乏科学的预算计划,支出结构非常不合理,许多必要环节资金匮乏,而其他环节资金消耗严重,而这也是导致科研经费超标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监督及考核机制

高校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对于促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科研经费应该由专业的部门予以监督和管理,才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落实。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部门和组织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监督,没有起到应用的约束作用,导致经费管理缺乏,科研项目经费居高不下。同时,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高校内部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考核机制,强调研究结果却忽略了对研究过程的管理,致使经费账目混乱,科研经费超标等现象的发生。

二、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原因分析

(一)立项与经费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针对高校科研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项目管理和费用的控制,并定期协同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账目进行核对。但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出现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的问题。同时高校科研项目是高校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靠,高校科研经费的核对并不严格,高校科研经费核对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许多科研项目经费用完后项目研究却并没有结束,以及经费超出预期等各种问题的出现。

(二)各部委的制度与高校管理脱节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能力和重要性的凸显,我国政府各部门逐渐加强了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各部委都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指导意见,以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控制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维持高校科研项目产出和投入的平衡性。但是,高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部委所提供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制度实施,许多高校为提升自身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不断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轻视经费管理和经费审核,由科研项目小组自行分配经费,使得部委制度与高校管理相脱节,高校科研经费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拨出的重要依据,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直接反映出高校科研项目的开支水平,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往往和实际的经费支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许多内容都存在超标的问题,并且跟实际的科研工作无关,如服装采购、办公用品采购等等,都与实际需求相脱节,造成资金浪费的同时,还出现了经费流入个人腰包的现象。

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对横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

首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一套详细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并成立专门的经费管理小组,由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保证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开展经费管理与审查工作。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经费预算的管理和审核,将业务费、差旅费、交流费、设备费、材料费以及协作费等进行等级划分,并严格按照制度和办法进行规范,如某项经费超标,则必须进行重新核算和修改,保证经费预算灵活性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落实。

(二)对纵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要依照各部委制度和指导意见对研究小组下达经费预算计划,在规定期限内由科研小组提交经费预算报告。之后,科研管理小组结合研究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并发回科研小组进行整改。高校必须要做好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全程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经费审查,如存在和预算不符的问题,必须要予以严格追查,杜绝不正之风的出现。

(三)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沟通和交流

为确保高校科研经费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及分析,高校必须要加大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完善信息管理流程。高校可以对其他优秀高校信息平台建设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完善信息平台,对经费的开支情况、经费余额等信息进行统计和收集,并做好实时的监控,检查开支是否合理和准确。同时,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高校多部门进行及时地沟通和交流,针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讨论和意见征集,并对经费管理问题进行优化和解决,提升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

政府方面应该加强经费管理部门的组建,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实施外部管理,坚决打击中饱私囊等现象,并追究其法律责任。高校内部也应该积极加强和政府方面的沟通,共同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专业知识对高校科研经费实施管理,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使科研经费支出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是高校科研项目的重要基地,也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依靠。高校科研项目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长足动力。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科研经费问题,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予以严格、系统、科学地管理,结合政府、社会组织控制科研经费支出,杜绝不良风气,保证高校科研活动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2]何军.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27)

[3]陈兰.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09(12)

篇2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41-01

医学科研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位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是衡量其科技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1]。由此可见,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中标率,是提升医院科研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1落选的原因分析

1.1前期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是课题立项的基石,是体现立项所提出理论和设想的前提条件。部分落选项目中未能体现出申请人有与该申请课题相关的研究经历和有关的预实验及前期工作基础,特别是相关的SCI论文,导致专家对所提出的设想产生怀疑。

1.2缺乏对国际医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全面了解,立题创新性不强创新性是一个科研项目的灵魂,是其能否中标的关键[2]。很多项目申请人没有针对所申报的研究进行创新性和前瞻性调研,题目总是跟着前人走,虽然在技术、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缺乏原始创新性,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重复。

1.3立论依据不够充分、研究目标不明确其主要表现在申请者对国内外该研究现状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难题没有很好地把握,研究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泛,存在概念不清、思路不畅、分析混乱、表达含糊等状况,无法令专家信服所立项目为目前研究之所需,研究意义也无法被接受。

1.4经费预算不合理课题经费主要包括两部分:专项经费和其他区渠道来源的配套经费。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申请者很难把握经费预算的精确度,在预算中就出现了较多的、含糊的、不确定的数据;预算说明书中的数据与预算表中的数据存在偏差;合作单位在经费分配上未做说明等。经费预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获资情况。

1.5人员配备不合理合理的人员配置是课题能够高质量顺利完成的前提。有些课题研究力量薄弱,老、中、青搭配不合理,指导课题的人多,能够实施课题的人少;或是缺乏高级职称人员的指导;或是课题组成员全为一般医务人员,没有技术骨干,这些都是令课题不能完成的潜在因素。

1.6形式有误[3]错误多表现在:电子申请书和纸质申请书的内容不完全一致;项目经费总预算与各项预算的合计不相符,这个错误尽管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以往的审核中仍时常出现;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申报的项目超项;项目主要参加者在不同项目中的年工作时间合计超过12个月,课题申请者在邀请相关研究人员参加所申报的课题时,没有特别注意合作者已经参与的其他项目,在计算机审核时,往往会出现同一个研究人员所参加的不同项目年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2个月等。这些失误看似简单,一旦出现,就会因为形式审查不合格,而不能进入下一轮的评审。

2相应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纵向课题逐年增多,大到国家863计划课题,小到地方部门计划项目,不论是哪一级的课题,要想提高申报课题的中标率,都要注重每个细节的管理,从细微处做好、做强、做大。

2.1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项目对于一些瞄准国际前沿、创新性强、专家评审意见较好、有发展前景,但前期工作基础较薄弱的项目,医院给予重点扶持。在经费上全力支持,用于前期探索性研究;在技术上提供帮助,邀请知名专家传授经验,现场指导,指导课题组注重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及时,充分做好预实验,提炼出前期研究结果,充分展示已有的相关研究工作经历、优秀成果,充实自己的观点和设想,提高后期研究的可信度,提高项目的申请竞争力,为获得资金资助创造有利条件。

2.2紧扣指南 瞄准前沿 准确选题[4]一方面加强医院的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医学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帮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寻找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空白点,确定课题主攻的方向。另一方面科研部门协助科研人员理解吃透各类基金项目《指南》的精髓,明确资助方向,有意识地将研究方向向《指南》靠拢,为中标奠定基础。

2.3经费预算详尽准确、匹配合理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与科研任务的相关性是评审的主要内容,是能否获得资助的关键性因素。预算说明书要与预算表中的数据保持一致,针对各科目经费支出途径、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测算方法、测算依据逐一进行详细说明。当多个单位联合申请时,对于各承担单位的经费使用安排要做详细说明。

2.4联合其他院校,组成合理的研究小组一个科研项目常涉及多个领域,单个医院的科研力量,往往达不到科研要求,此时我们要看清自己的弱项,与其他院校联合,取长补短,借助外院的技术力量,组成合理的课题组,既要有专家、教授指导,又要有足以完成研究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为该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2.5注重细节,认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的主要依据,如何在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申请书撰写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组织院内专家组对每个项目逐一进行初审,就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队伍组织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帮助申请者不断完善申请书内容。另一方面将申请书中细节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类,集中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自查,减少非技术性错误。总之,在申请书最终提交前,决不能忽略与项目申请手续有关的每一个环节[5]。

2.6严把形式审查,杜绝因小失大做好各类课题的形式审查是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科管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严防标书中的书写错误、规范格式错误,严把项目申请的第一关。同时要求项目申请人对申请书撰写给予足够重视,仔细审阅,将失误降到最低,避免因小小的失误导致课题标书形式审查未通过而落选现象。

3结语

科技基金申报管理任务要渗透到全年的科技工作中,在非申报期,要抓大放小,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术水平的提高。在申报期,要注重申请书中的细节问题,细化管理,减少由于细节问题而导致的失败,短期内提高基金项目申报的中标率。

参考文献

[1] 陆明莹. 1998-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研中标项目的统计分析.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3(23):192-193.

[2] 闫雪冬,陈瑛,张焕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获资助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4(23):235-237.

篇3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是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制约性等特性所造成的。因为一个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就意味横向科研项目是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技术更新等地方是以前尚未碰到过的事情,所以就会有没有认识清楚的规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横向科研项目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数,从而使得横向科研项目具有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这也造成了在横向科研科研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并且成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成败关键。

在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的技术,就是要对所制定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主动控制,预防在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当中所遇到风险和干预因素,保证所定目标的实现。虽然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进行风险的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置等工作,都要占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但是非常必要。

一、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各种数据和信息加以描述的,横向科研项目也一样。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现在掌握的科学及时水平和对横向科研项目的要求信息,预见未来要达到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认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世界上许多事物属性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有各自的习惯和经验。横向科研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有限性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造成的,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项目的完备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造成项目的风险。

造成项目风险的原因除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和信息的滞后性等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和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因为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影响内外部条件的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在研发当中所需技术的变化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横向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科研中作者的可延长新能力、采购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而在项目的外部,项目投资人的利益、项目的时间计划、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项目结果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以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原有计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内外环境的各种发展与变化所带来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计划和进程,而这种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项目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

信息的滞后是造成风险的因素之一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造成事物信息不完备的客观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理论上所有事物的属性都可以由数据加以描述的,但是这些数据只有在事物发生以后才能获得,然后再由人们加工处理后才能产生对于决策有支持作用。因此一个事物的信息总是在事物发生之后生成数据并经过再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所以任何事件的信息总会比它本身有一个滞后,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本身的滞后性。横向科研项目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事件在以前是没有的,它的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他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本身的实际数据尚未发生,所以在决策中所使用的信息都是根据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的推断,推断的依据只是理论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备,造成了很多的风险隐患。只有随着横向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取得完整的数据,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直到项目完成时人们才能获得完备的项目信息。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横向科研项目属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希望能成功的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科研成果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事业的成就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横向科研项目创新系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

因素,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其创新活动最终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创新活动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接近预期目标;二是创新活动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并且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创新活动的大量投资也无法收回;三是科研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还有横向科研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没有明确该成果的责权的约定,做成日后成该成果的产权纠纷,陷入长时间的口水战,甚至动用法律途径解决产权纠纷,做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科研开发周期的估算是否准确,有的在竞标当中,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取得横向科研项目采用压低预算成本,或者因为考虑不周,把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遗漏了这部风内容等情况,造成所需费用的预算偏低,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进度。

二、横向科研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者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风险识别需要确定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风险来源、风险事件、风险征兆。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来源一般来自技术风险,对所需的技术或者现有的技术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他们设计的是新技术、新领域、新工艺的要求,这个要求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在科学的推理或推断的情况下做出的科学化的理论推断。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或者理论基础下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开发,现有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质量风险:技术需求方与开发方队新产品、新工艺质量的约定,技术开发放在实现产品或工艺时,影响质量体系的因素很多,其质量最终检验达到双方约定,则为成功的案例,负责将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做成很大的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包括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当中参与管理方法、管理形式、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成员的沟通能力、成员之间的技术协作、团队成员学术互补性、计费的到位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还有组织机构风险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引起需求方对产品技术要求的变更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识别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好准备。

三、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估计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估计是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衡量和估计。横向科研项目是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创新,属于新生事物,对于他来讲,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研究人员对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技术分析和相关人员收集的一些数据,这些都对该项目的研发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人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就要对它存在风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估计。风险事件分为确定型事件和不确定型事件。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判断是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概率的分布,根据以前相似的实验数据和收集的资料数据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利用理论概率分布情况作出判断。要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并且要估计出可能对横向科研项目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估计。通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做成的损失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预测风险发生的次数以及其发生的后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篇4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通知,对于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企业对科研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科研资金的使用更加明晰、规范、专业,科研企业应该认清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管理。本文从科研企业的概念、特征,政府类科研项目的概念,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研企业概念以及政府类科研项目特点

科研企业即具有先进科研技术、能力,能对技术开发做专门研究的企业,它主要利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先进技术两大优势,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企业的运营生产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内在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研企业主要依靠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变为内在竞争力的方式来创造利润,进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而具体到本文的研究重点――政府类科研项目,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的科研项目战略,推动国家的科技发展,政府展开主持、规划、实施、监督等一体化管理的科研项目,它具有投入规模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合作机构复杂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想做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并非易事。近年来科研企业在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暴露出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二、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缺乏重视

在科研企业内部,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使企业具备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多数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片面重视技术领域的提高和创造发展,而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不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出现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另外,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由于受到“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过于注重对员工技术能力的要求,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科研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往往偏向于激励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能力,而对于其不遵守财务管理的行为却不加以重视和批评。

2.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科研企业需要上报相关项目预算材料,对项目投入所需资金等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但是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征求财务部门的意见,而是根据以往经验自行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使得所上报的经费预算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支出需求。此外,部分科研人员为防止在申报过程中被上级部门削减经费,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增大经费金额,使得所编制的经费预算失去科学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本难以有效执行。

3.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

政府类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较为严格,国家对其做了详细规定,即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设立与之对应的内控制度,并对各类费用的具体使用有着严格限定,如科研经费支出只能用于研发设备、材料的购买或者是研究所需费用开支等。然而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比较混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管理人员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项目人员滥用资金等。如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很多科研企业发生科研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混用现象,将与科研项目不相关的差旅费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等等,与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定相差甚远。因此,科研企业要想承担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做好科研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定。

4.项目经费监管力度不足

在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中还存在着经费监管制度不完善问题,这种情况将会导致项目具体实施中的实际经费用途和报告中批准的预算并不相符。如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为了保证结题验收报告的通过,其结题报告的实际填写情况往往与财务部分所列出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并不相符,在结题报告中出现将不符合预算支出的资金使用更改变为符合预算支出的调账情况。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财务部门并没有严格审查结题验收报告中的经费支出和实际财务经费支出之间是否相符,缺少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全方位的资金监控管理以及对于项目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系统。在很多科研企业中,甚至还存在着财务部门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中所使用的经费情况不进行财务验收的情况。总的来说,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都是财务部门疏忽其监管功能和职责、对项目经费的监管力度不足造成的。

5.法律意识淡薄

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频频出现财务管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范的法律认知不强,对涉及财务管理和开支项目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法律严谨性。

三、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

1.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要顺利推进科研项目,就要切实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制定科学的项目内控制度,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二是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各项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认识,从而真正重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三是企业内部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能够有效贯彻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的项目人员,根据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贡献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强化成本意识,节约意识,控制项目经费的支出。

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

在政府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要以项目具体的研发任务以及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编制,提高所编制预算的质量,确保与项目实施的实际相吻合,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改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首先,科学编制,统筹安排。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以保证重点部分、统筹安排全局、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对于项目中实施各环节的具体支出进行安排,务必做到科学合理。其次,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科研人员虽然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但是其缺乏财务相关知识,而科研项目经费科目繁多,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完全依靠科研人员很难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财务人员虽然熟练掌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编制方法,但是其缺乏科研知识,对于预算编制中所需要的专业数据难以掌控。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及时沟通,才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3.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

目前,科研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大多数是财务管理制度不明晰导致,这种不良情况影响了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科研企业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修整财务类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及相关规定,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

4.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如项目批复文件、项目任务书以及项目预算方案等等,确保会计工作能够配合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实行从项目下达之后直到验收完成全过程的会计责任制度。其次,在项目经费的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需采购的科研仪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审核项目批复书、购买合同等是否齐全,如果不符合规定则不予报销。再次,对于经费支出的内容进行审核,检查其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要求,要根据国家科研计划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

5.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建议科研企业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科技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提高他们对国家科研管理项目相关法律条文的认知,为申报、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对科研企业正进行大力改革。科研企业也应牢牢抓住这一难得契机,提高思想认识,做好财务核算,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培养遵法守纪意识,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上的现存问题,从而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益与回报,充分发挥科研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 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全球化、竞争世界化、服务个性化,项目管理作为提升组织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科研项目研究与开发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定义和作用

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们都在为将知识转化为效益而忙碌。项目管理作为实现知识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得到了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重视,因此,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对项目管理较为普遍的定义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确保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应用项目管理方法于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中的人力动员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方法,使组织资源得到合理调剂,运作效率得到提升。二是项目可控:项目计划的完整性和强制性,为项目按计划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控本增效:有了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成员的精打细算,严格执行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对于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无疑将有较大的帮助。四是提高效率:项目管理是组织与客户、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对外依据合同文件,对内依据管理文件,凡事都有项目团队的协调,项目整体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五是项目信息集中、档案完整:项目管理以其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客户等各方面的项目信息科学的管理。项目信息由项目团队收集、整理、归档,使项目档案完整、规范化,有利于组织应用档案资料,分析、指导其它项目开展工作。

二、科研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项目管理更为关注项目具体执行细节,不太涉及项目之外的宏观管理,推广实施较为简单。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管理理念,都是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非常需要引入和强化的内容。因此,项目管理非常适合应用于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

(一)可以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目标的完成。影响我国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因素,除了客观因素外,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漏洞是最为重大的影响因素。首先,我国的科研项目的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视不够,有时为了申请经费而有所回避。在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科学控制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以便达到减少或规避风险的目的。项目伊始,项目管理就要使全体参与者全面理解、深入认识项目目标,并将项目目标有效分解,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反馈处于可控状态;项目进展过程中,采用认证和交付跟踪的方式,检验项目节点完成情况,确保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在进度计划上,项目管理中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对科研项目实行全程控制,可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地按进度计划完成。

(二)可以有效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我国科研经费落后的管理体制,十分容易导致部分科研单位经费相对过剩、花钱大手大脚、以及“二手老板”的现象。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由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成本控制过程组成。其原理就是监控成本偏差,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按照成本最低原则推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对科研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对科研项目中与预算偏差的费用及时分析调整,将有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把项目管理应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将会有助于改变我国科研工作多年来“偏理论、轻应用”倾向,使科研项目最终目标的范围与结果都得到严格定义。按照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要求,科研项目完成后,各阶段产生的数据及各种文档资料应非常完整,对于以后成果的转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可以较好解决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开发创新问题。由于这些研究和开发任务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共同特征,采用常规的运行管理是难以应付的,必须组成专门的项目团队,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这也是项目管理已经渗透到了包括企事业管理机构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形式组织的根本原因。采用项目管理思想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尤其适用于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度大、资金的来源多元化以及管理复杂性高的组织。

三、加强目标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可能出现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费用超支、研究时间被动延长等情况。准确识别风险、科学规避风险,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合同纠纷等。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将为科研项目提供了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将目标层层分解的方法应用于科研项目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较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降低潜在风险。

(一)准确界定工作范围。工作范围的界定材料包括合同、任务下达书、客户需求等等。界定材料中的重点内容是成果的特征描述。在立项之前,应当通过德尔菲法等科学方法来确定这些特征描述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技术解决方案是否可行等,以上问题获得确认通过后才能批准立项。相应的输出材料主要是工作范围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的起止时间、成果的具体形式、可量化的技术指标等。

(二)科学制定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的输入材料包括客户需求、合同、工作范围说明书、任务下达书等。项目进度计划应该是全周期的,根据任务细化要求,可分为一、二、三级计划,必要时可以再细分为四、五级计划等等,计划的编制采用由上往下,计划修订由下往上,上层计划是下层计划的依据和约束,下层计划必须支持上层计划。编制进度计划时应遵循SMART原则,并按以下步骤实施:一是科学分层。根据科研项目的结构设置,可按照“课题―任务―工作单元”的模式进行分解,直至分解至无法分解的最小单元。二是确定工期。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单元的工期应控制在10个工作日。三是落实责任。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单元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如果存在由多人共同承担的分解单元,应再次细分。四是化解风险。在任务分解过程中,对已识别出的具有较大风险的任务,应再次细化分解,同时制定化解、降低、控制风险的措施。五是关联任务。在编制计划进度时,应正确设置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要合理确定项目的里程碑节点。

(三)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工作范围及进度计划制定后.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对于科研管理部门而言,本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并负责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的输入材料包括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必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根据进度计划及工作范围说明书,定期对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予以解决。

(四)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科研项目的变更可能会造成研究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等。在实施变更前,应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充分说明变更理由,变更申请事宜必须经有关专家的审议,确保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方能实施变更。同时必须根据变更内容对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等进行修正,并保留变更记录。

(五)全面验收评价项目。项目验收的输入材料包括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监督检查报告、变更记录等。按照项目实施前期各阶段已明确了的项目成果形式、数量、技术性能指标等内容,在验收时应由行业专家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检验、验证,通过后方可确认为项目任务完成,同时应尽快移交课题成果及过程资料。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确保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坚持将目标管理法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各阶段,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节约科研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篇6

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培养高端人才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针对大学生设置了各种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科研项目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显示,针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对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研创新项目的增多,一系列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如何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让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及管理现状

1.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

大学生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种具体形式,项目所具有的众多特点都在它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它有具体的经费,有固定的项目组成员、有明确的周期、有具体的目标,但是相比较一般的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又存在一些特殊性。

1)多样性的目标:由于大学中存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的科研形式和成果千差万别。很多理工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专利产品,而文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这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就很难用一致的量化标准去衡量。

2)特殊的项目组成员:大学生科研项目组的主体成员是在校学生,由于爱好兴趣的因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探索性创新活动。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与一般企业的项目成员不能相比,所以要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持续保持动力和激情,在成果量化和考评方面要有一定的弹性。

3)不确定的结果: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推出的最初目的就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但是由于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较少,同时科研能力相对进行的训练较少,这样的因素也就确定了科研项目的失败风险比较高。

1.2 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大学生科研项目虽然现在在中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的举办,但是由于中国高校引入该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水平有待提升。

1)重视目标忽略过程。现有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方更多重视的是立项的评估和结项的考核,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如项目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够被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项目负责人在做,其他成员没有能够有效参与,项目实施中没有任何考评机制,项目能不能顺利结项只有在最后环节才能够被知晓。

2)缺乏统一协调组织机构。现有的高校科研创新项目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有的项目由校团委负责,有的由教务处负责,有的由具体院系负责实施。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申请的动员和组织、教师的指导参与,项目经费的管理、实验室的设置、配套设施的提供等。由于单一部门无法完成所有涉及资源的配置,所以抑制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3)管理相对松散。很多学校还是缺乏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重视,认为其属于学生兴趣自发活动,在教学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对于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或者缺少工作量的核算。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是处于自发状态,导致管理相对松散。另外,很多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管理办法和正式的制度去遵守,那么就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监督机制。学生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相当数量的项目结不了项,或者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2 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和项目管理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契合点。如果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2.1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征,相关人员由于科研项目而成为一个团体,当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解散,这与项目管理的临时性特征一致。大学生科研项目自始至终都是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而项目管理的原则是项目组成员为了一致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它们在目标维度上也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是一项高度柔性的活动,这与项目管理的管理客体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存在明显的启动、规划、实施、控制和收尾过程,这也符合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另外项目管理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采用适合的项目管理工具对科研项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解决方面的冲突,保证科研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2.2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中,能够解决当前大学生科研项目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协调,能够使项目效应最大化。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践行项目管理理念,能够以全局观念考虑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通过周密的策划,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从而科学地协调组织,明确各个成员、各个时间阶段的任务,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在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理论的控制和监督方法,能够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项目管理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管理素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其它的科研项目的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现代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具有能够与相关利益方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 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可以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划分为策划申报阶段、申请立项阶段、计划编写阶段、实施控制阶段和验收评估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利用相应的项目管理知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的申报阶段。科研创新项目是否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开展前,要有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如通过网上平台、海报、宣传栏等,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存在意义和价值,科研项目活动的具体流程,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申请立项阶段。申请立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的确定,并且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此阶段主要采用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的形式,通过答辩的项目签订项目合同。专家评审和学生答辩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了项目能否实施、一般具有创新性和实践研究价值的项目才能够通过答辩,没有经过评审同意的项目方案则被淘汰。

计划编写阶段。通过申请立项的项目方案进入项目计划编写阶段。计划的编写包括编写计划进度表、项目资源的分配、人员的分工协作、任务的分解、经费预算等。编写计划是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依据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没有计划的项目就好像没有明确的方向,尽管后期会有所变化和调整,项目组成员也应尽可能按照计划来逐步地推进项目。项目计划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在明确的项目研究范围内使项目各项活动协调一致,同时还能确定出关键的活动,努力实现并完成目标。

实施控制阶段。项目实施控制阶段包括时间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人员沟通控制及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是对其进行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督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应对方法,预测未来进度可能出现的偏误进行纠正,对目标和预算进行修正等。现有的大学生科研项目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控制阶段,控制阶段的有效进行对项目的实施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中期检查报告在监督和控制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对中期检查材料的审核对于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价值。

验收评估阶段。到了项目后期,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并评估项目的成果价值。一般对项目的评估采用的是量化考核的方式,因为科研项目一般成果都是知识性的,很难采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估。只能把计划的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达到预计目标。验收评估阶段主要是结题报告,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及调研情况撰写项目工作总结,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等,上交给专家进行验收评审,评估项目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在高校学生科研项目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期望对国内高校现在举办的各种创新项目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均不断扩大,学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对科研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多所中专合并而来,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科研水平较低,但为了晋升职称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申报科研项目,造成许多科研项目虽然立项,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难以结题等现象。以上种种,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某科研项目为例,探索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次性工作,从产生创意到立项、实施、结题整个完整的过程,以下将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阐述其全过程管理方式,并着重论述该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申请立项阶段的管理

申请立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项目启动和项目计划两项工作内容,包含填写项目申报表、组织评审、签订项目合同等。

科研项目的申报表相当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议书,论证评审时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经验、成本、进度计划几方面。《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申报前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调研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说建设方案是不错的,项目负责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级课题主持人的经验,但申报表上没有明确列示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成本,进度计划也不够详细,仅有笼统、含糊的建设步骤。

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处在审核项目申报表时应该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责成负责人修改后再上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汇总后上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立项通过率。

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全成本管理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制作甘特图等方法,完善项目申报表的内容,编制合理的项目计划。

根据申报表中对于该课题建设步骤的笼统表述,可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厘清为:协商和讨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进行前期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阶段并发表;撰写研究工作底稿并结题。但以上建设内容阶段性进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应根据以上内容,编制出更为细化的项目计划:

(1)2012.11-2012.12:讨论协商阶段

召开课程项目建设会议,广泛调研,征求项目组成员、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建设意见。

(2)2013.1-2013.3:前期调研阶段

课题组将按方案确定的分工、时间,以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围绕“个人理财课程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校和社会展开前期调研。

(3)2013.4-2013.6信息数据搜集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题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条件,积累下内容丰富、完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4)2013.3-2013.8实证研究阶段

在进行以上2、3项工作的同时,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5)2013.6-2013.10编写校本教材阶段

在积累素材和前期调研、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分岗位模块教学”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写论文和征求意见阶段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发表。撰写课程项目研究总报告初稿,对课程项目建设情况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7)2013.12结题验收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制作现场答辩的PPT,参加验收评审会。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可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图,以明确为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编教材为重点进行工作分解:

二、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研发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指从通知立项开始到结题验收之前这一阶段,该阶段包括项目的执行与控制两项内容。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并尽可能减少项目执行的风险。以下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及科研团队管理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非程序化的,其质量目标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控制,因此对科研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能照搬项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根据影响该科研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来进行质量控制。

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内因,包括选题是否先进、科学,预期成果对学生是否适用、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显著。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图的下半部分为外因,其中研究基础条件一项中,由于团队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两项因素成为该科研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是关键控制点。而“网络技术”方面,因为有校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课题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类科研课题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一般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物资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会对项目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进度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活动进度和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如果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调整原来的进度计划,从而确保该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项目,其进度管理内容所适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通常较为宏观,一般都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导致延期、撤项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校级课题项目相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还是比较单纯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所以可以运用甘特图来进行进度控制。根据前面编制的总体项目进度计划,可制定如下甘特图:

由于甘特图的直观性,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产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时弥补,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利用甘特图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广。

(三)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计划(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结余经费管理等三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是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正确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经费管理混乱,此种局面亟待改善。

根据校级课题的特点,本文认为,重点应该在经费管理流程上做改进。在经费管理流程上,该校一直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分院虽然实行二级管理办法,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限于院长签字一项常规手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因此在经费使用和报销方面存在漏洞。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经费分级管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四)科研团队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校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以下是矩阵式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本文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首先,校级课题建设项目的上级职能部门主要有科研处、计财处,这两个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沟通。同时还要兼顾和听取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其次,该项目团队作为矩阵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团队成员同时接受来自分院与项目组两个方面的领导。如团队成员有的来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来自投资理财研究所,有的来自远程教育分院,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从事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工作。这样的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优点是扁平式、分权式的组织管理,便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让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即由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对待,撰写好验收报告,根据校级课题的验收要求,还应该制作精美直观的PPT形式的汇报材料,在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做详细的汇报。

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应事先编制项目结项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再由校级或上级评审专家组终审,主要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完成、指标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成果有无推广转化、成果转化效益高低以及汇报资料是否清晰明确等。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知识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管理作为一门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日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引起了很多学者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和研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往年的项目材料,都蕴含着科研工作者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知识。

1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获得、筛选、创造、整合、学习、存储、创新等活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交流体系,让知识得到不断地循环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和数字进行表达,可以通过文字记录、整理并储存下来,可以通过数据、公式、规范和手册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而隐性知识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经验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通过感官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很难将其文字化或公式化,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收集与分享。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以阿贝克和米歇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只限定于知识或信息;以维娜艾利和维格为代表的则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知识或信息,还包括与知识交流相关的事物,如技术、组织结构和其他的资源等。此外,还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定义。不论何种观点,知识管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它是通过对人的各种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不仅注重人的知识创新能力,还关注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内的传播和共享。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贯穿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分为申请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到项目申请人、项目参与人、专家、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员,涉及项目申请单位、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的单位,因此,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员广、组织机构多、系统并复杂的工作。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申请立项阶段。科研工作者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申请人要充分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掌握项目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拟解决的问题,申请人要对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成果进行完整、全面、详细的规划和阐述。申请人还需要收集、整理课题组参与人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知识融入项目的标书中。科研项目管理的中期管理是对项目在实施过程的监督。一般来讲,高校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向依托单位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的形式开展。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就是该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所包含的知识大集合。包括课题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自对项目本身的研究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并存储的共享知识;还有科研管理人员在中期管理时组织、总结的便于管理的经验性知识。项目验收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第三阶段,包括结题、成果申报以及技术与知识的传播。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体现,比如以论文形式发表,以成果转化形式得到应用,以科技报告的形式进行传播,还有一些个人经验或体会难以使用文字进行存储,只能通过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得到分享。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3.1加强知识管理的理念

科研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要确信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学科不断细化,学科间互相交叉越来越频繁,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从而使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也变得更为精细和繁重,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的新形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能够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对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2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目标

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造和利用各种科研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将科研项目管理中所有的知识进行提取、筛选、储存与分享,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提供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管理经验等的支持。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可提高学校科研整体的协作水平。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就能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管理技术等,快递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并将其进行有效地分享与传递,实现共享。信息和知识在高校内部系统地进行处理后,不仅能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还能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3.3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类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及市厅级的项目,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系统、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等,其他省级和市厅级的基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都为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标准和参考。利用网络技术,将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经费划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信息以及项目最终成果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录入科研管理系统加以保存、汇总和分析,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4搭建科研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随着科研项目的类型、学科类别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管理蕴含的知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信息的采集和储存,而对于知识信息的挖掘、传播与分享等方面就较为欠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管理的规律,并根据项目的差异性进行分类,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项目知识信息,筛选、提取有效的知识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从而为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服务。

3.5构建科研项目知识的共享环境

科研团队的协同合作是高校科研项目实的关键,拥有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将会助力科研团队的研究。科研团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提问的方式在内部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领域或专业专家群组、邮箱等形式向外部寻求知识的共享。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基于某个科研项目的申请或实施管理,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或者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传播和流通。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势下,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交流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作,则成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

篇9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类似问题,如项目研究范畴雷同,经费核算不准,过程控制不够及时,评价验收不规范,技术推广滞后或者未推广等问题,结果造成很大浪费[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识领域广、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这一切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项目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创效益。

1 科研项目管理新特点

项目管理体系包含对进度、范围、质量、资金、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整体等九大管理领域,其中前四项属主体领域范畴,最后一项属综合管理,其余四项属辅助领域范畴[2]。就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而言,其内容涵盖一般项目管理框架外,还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1 创新性

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科研项目创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新发现,体现出对新知识体系的贡献,即基础性研究,也可以表现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潜在的效益,即开发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创新是各类创新的源头,那么科研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为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灵活的反应机制,服务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创新,即在课题管理中,找寻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管理组织方式,将课题研究思维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课题管理思维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增强对课题管理的成功标准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1.2 知识性

科研所科研项目组研究成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知识产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开发创新能力、转变和创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能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判识、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1.3 不确定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辨识风险,查找它们的来源信息,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对内部成员有效沟通失败,成本预测不全面,项目进度把握欠佳、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远,市场预测偏移,外部因素干扰等。当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未知因素减少,风险概率随之降低。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采用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或者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综合研究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建模,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既然科研课题管理有自身特点,属于一个特殊的管理范畴,那么从项目前期准备、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评价结题到成果转化等各阶段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以下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全过程管理。

2.1申报准备阶段,强化长期科研的意识,为申报课题做铺垫

在项目申报通知前,一方面积极组织讲座及交流会,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讲解和宣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增强职工和科研人员科研信心,发扬雷厉风行、协作配合的科研作风,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将来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提前开展系统论证和大体设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结束的过程,一般项目从组织申报到上报申报材料往往半个月,仅依靠这么短的时间准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申报者在了解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前提下,有一个长期的科研申报准备,需要从事科研的人员具有“长期科研”意识;最后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在配套经费、试验设备、办公环境、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2.2申报立项阶段,切实组织好科研选题和队伍组建工作

申报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的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选题不当或填报表格时,没有认真研读吃透通知精神,导致申报的课题偏题、课题重点不够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失误,导致申报的项目中标率偏低。因此该阶段须做好:

第一,选好课题,严把申报质量关和遴选关。科研管理部门接到申报通知后,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动员,鼓励生产人员及科研人员认真填写科研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时的唯一依据,填写申请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申报成功,这其中题目重要性可以达到50%~80%,所以说题目的选定又是重中之重。一个好题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尽量使问题细化,从纵深挖掘,从内涵挖掘;其次要有有价值,能体现某个领域的创新或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要有竞争力。总之,选择科研课题既要考虑能够最佳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填报申报表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邀请组织专家评议申请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价值高的申请课题预选上报,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的申报立足于高起点,提高立项成功率。

第二,组建好研究团队。对于一个研究所而言,科研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单个学科、单个部门或者单个项目成果的累加。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首先提倡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次整合优势,挖掘特色,将科研实力集中到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上来,全局统筹规划,以联合协调的科研格局,协调组织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申报,适时引入“外援”,当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主体必须是研究所本单位人员,并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联合攻关,避免个体的、单一学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动单打独斗。对于主要参加者人数不应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课题的内容选择3~5人较为合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综合研究或应用对策研究,生产部门的人员最好有一些,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在成员搭配时,尽可能合理,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使科研课题研究在一个团结、和谐、技术过硬的团队中开展。

2.3项目实施阶段,切实做好中期检查及进度、成本、技术统一协调

申报立项获准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给课题组转发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抓好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组织落实等科题启动工作。一旦课题研究实施,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对课题进行查促,避免过程管理失控或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经费超标和课题延期,出现弄虚作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科研项目能否按时结题及确保资助效果的关键环节是科学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中期检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时实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节点进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项目启动后3个月和结束前3个月必须各设定一个节点检查,检查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在科研计划书中明确的课题节点任务、目标执行情况应逐一检查,形成节点检查报告,将作为阶段性预算分割、产值分配和考核项目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对项目研究意义、进展程度、研究水平等进行阶段评估与考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解决,以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3]。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自始至终,是反映项目研究状况最直接的指标,经费管理要实现专款专用,科学地管理。如果经费管理不当,不仅不能够有效约束项目研究人员遵守管理规定,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课题目标不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经费资助实效,这种在经费使用上先算后花,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概算严重,对课题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项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控制结点,在以进度和技术为依据,以实现既定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 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注重预测性,从时间、经费、技术等各方面预判,做好应急预案,解决突发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进度、经费、技术这几个约束因素间寻找平衡,以获得整体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调整项目组,使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2.4 项目总结阶段, 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转化工作[3]

第一,严格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科研项目最终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项目结题程序,认真履行结题验收,既能鉴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3],因此科研结题验收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科研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很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课题研究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并认真初审提供的材料,对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再向立项单位提出结题申请并交结题验收评议组,以便检查验收,通过结题的项目及时移交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报和转化。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结束,而是项目的另一个新的起点。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后的追踪管理,以此为契机,推动项目成果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规范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结题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册,报送并存档,并提供所有材料的电子版,这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二是督促课题组在时机成熟时申报鉴定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从优化政策环境、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三是抓紧成果的报奖申请,通过科技奖励达到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通过符合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与国际化、开放型、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充满活力、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制度,达到提高科研水平、丰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收入、实现科技目标,从而整体提升科研所研究实力。在管理中应做到:

3.1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等特点,实施以柔性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3.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研人员为原则,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58.

篇10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45-02

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是以一套特定而相互联系的任务计划为前提的,通过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某一特定的科研目标。而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就像广义上所说的管理活动一样,是指通过相关的管理专家,即现实中的管理工作者,对项目的整个实施完成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督控制,以确保整个科研项目的连续进行过程中各方面的策划、检测等工作有效进行。而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管理活动的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有其独有内涵。首先对于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进行一门管理科学,而这则是一门需要有明确逻辑和具体步骤构成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科。

虽然表面上看,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只需要依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即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首先,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如何将管理学中的知识步骤与科研项目具体结合就是一个难题,因而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它所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知识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而门外汉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掌握。正是因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以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盲目套用的弊病,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来,学会对科研项目的整体过程进行全方面的动态管理监督。下面,本文将对应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分析。

1 传统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按照普通管理办法套用,以部门和单位为中心,进行指令性的管理指导。虽然这种传统层面的管理方法对于多数企业单位来说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具有科学性的特殊意义的科研项目,则在管理力度与深度上有所欠缺。

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在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欠缺性,我们可以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最注重的往往是人与物的安排,而对于科研活动来说,还必须投入对于科研发展各个阶段的管理分析活动,在不同的科研阶段,管理的中心应当是不同的。其次,传统意义中的管理时间重点往往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即认为只要掌握了项目的初期人力与物力的安排,那么后期的具体项目实施便不会遭遇过大困难,但是这一点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是不能套用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一般是按照一份科研计划进行的,而科研计划往往是比较理想化的科技设想,所以整个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可以说其可预测性是很低的,因而需要管理者在跟踪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研究方向(不排除中期更改研究方向的可能性)而具体实施管理

活动。

2 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后的现状

众多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意识到了传统层面上的管理方法的失效,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发现了目标管理法,因而开始将其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而现今许多研究者发现目标管理者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来说有一种超乎意料的合拍性。

2.1 目标管理法简介

所谓的目标管理法是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一种现已被广泛应用的管理办法。在目标管理法的具体操作中,管理者需事先将项目目标进行详细设定与分解,从而在之后的项目实施中以其为评判标准,完成可靠的监督检查。不同于一般意义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还引入了奖惩手法对项目成员进行激励管制,即当员工在项目的每一阶段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量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反之则是受到一定的惩处。实行目标管理法时,理应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依次表示在目标管理法中,所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 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目标管理法为科研项目提供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即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目标层层分解的方式,以确保项目的各个阶段在控制范围内得以实施。而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可分为如下四步:

2.2.1 确定工作范围:只有将科研项目的整体项目工作范围进行确认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工作。在确定工作范围的时候,管理团队应当事先邀请专家来对该科研项目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该科研项目本身存在不可实施性,那么就应当停止,如果该项目被验证是可行的,那么也应由专家给出初步的工作意见,再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来确定工作范围。

2.2.2 制定进度计划:制定工作进度可以说是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最重要一步。因为在利用目标管理法进行项目管理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原定计划进度对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考量,从而及时给出项目管理意见。正如上述所说,在制定进度计划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到SMART原则,即要保证所制定的进度计划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3 监督检查:当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进度计划被确定下来之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需要跟随着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管理监督。在管理者对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况下负责协调问题,包括人际关系、资金资源等项目实施中可能遭遇的瓶颈问题。为了对整体科研项目进行详细记录,管理者需要按照目标管理法的宗旨,及时对进度进行详细记录,撰写进度说明书,并通过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以便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或者说以便对项目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进行及时的奖惩行为。

2.2.4 变更控制:当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不可解决的难题时,整个项目就可能面对变更,即项目管理者需要重新针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出新的计划进度书,并制定新的工作范围,相当于将目标管理法的步骤重新走一遍。虽然变更行为可能造成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延长以及产生成本增加等问题,但是如果管理不以变更控制的行为对科研项目进行纠正,那么该科研项目则可能陷入完全瘫痪,甚至作废。除此之外,项目管理者还必须保留每一次的变更控制记录以及前后的进度计划书等

资料。

3 结语

科研活动是事业单位本身进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之路,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只有科研活动进行得顺利,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才不会一味地依靠外来技术,而本国的科技实力也能借以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而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整体管理活动中来,就是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并能够借由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活动成果判断,这是对于科研活动的优化过程,也是对于提升企业、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伟.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2:

14-19.

[2]丘磐.科技项目管理之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3:17-22.

[3]卢游杰.现代项目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