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37: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19-02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因涉及面较广、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等特点而成为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在艰巨的养护任务面前寻找出一条同高速公路发展相适应的养护机制,做好管理与养护工作,使其尽可能发挥出安全、高效、舒适、便捷性能,是当前需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要满足养护维修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以及高机动性的基本要求,就必须遵循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配以合理的技术措施,施行日常保养,及时予以修复,切实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通常,高速公路建设期存在的某些原因在实际中都会在运营初期表现出来,像边坡防护、道路排水、通道设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只能在后期通过及时养护维修进行弥补与完善了,但是,提前预防在降低病害发生、扩大以及损害的及时治理上意义重大,不仅延长了高速公路及相应设施的使用周期,还降低了管理成本。
2 养护管理工作性质和特点
第一,养护管理工作具有强制性。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对使用者收费,因此,管理部门有必要确保其优良的使用性能与优质的服务水平。任何对养护工作的疏忽与懈怠在对高速公路及其设施构成潜在危害的同时,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法律规定对高速公路实施强制性养护。
第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养护对象包括除常规的道路、隧道、桥涵及其附属设施以外,还应包括交通设施,通信、照明、监控设施,环保、绿化、园林设施以及许多生活服务设施。上述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道桥、建筑、光电、计算机、园林等许多专业,使得综合养护体系涵盖面广、相互交融、缺一不可。
第三,养护管理工作要求专业性技术和高素质人员。由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专业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除需机械化和专业化技术之外,还应与时俱进,随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进步而发展,探索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等。
第四,综合养护成本较高。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机械规模、材料选用、施工程序、保护措施、养护范围、现代化程度等非一般公路所能比的,因此,养护管理成本也高。但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较高的养护投入回报是道路设施的完好耐久、服务水平地提升、通行费收益以及社会效益。
第五,高速公路的养护要求机动性和时效性。不同于一般公路的养护作业方式,高速公路要求快捷机动、高效实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过程中需要设置交通安全的管制区段。
3 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地发展,传统养护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它的发展要求。当前,养护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3.1 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仍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型管理模式,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对公司性质的经营已不适用。尽管各省市已具备较为健全的养护管理机构和组织方式,但是落后的管理体制和封闭型管理的养护市场势必会日益影响高速公路的养护水平。更别说某些地方管理了,观念陈旧、机构臃肿、缺乏活力等,无不揭示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3.2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上,长期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集中表现为养护资金不足和科技进步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国家公路建设资金都很紧张,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迅速,逐渐加重养护负担。此外,不少管理人员自身对高速公路的早期养护缺乏认识,迫于建设方面的压力更倾向于降低资金与科技方面的投入。再者,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大多依靠贷款等融资方式,在其开通运营之后,迫于还贷等压力,势必降低养护管理和科技开发资金,甚至出现挪用养护资金的现象。一些中外合作或者经营权转让的高速公路工程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却忽视养护管理工作。
3.3 预防性养护不到位
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过快,相比而言,养护管理严重滞后。截至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养护技术标准有待完善,养护规范与一般公路有别,难以适用。预防性养护工作不到位、不够重视,而且尚不能形成规模,严重制约着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预防性养护若能得到积极开展,就会及早发现问题并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形成节省养护成本以及提升养护效率的良性循环。
3.4 养护市场有待成长
尽管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高速公路养护规范,但是在2003年以前对于养护企业如何进军养护市场并无明确规定。2003年以后一系列相关规定相继出台,虽然为养护市场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实施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高速公路养护市场起步较晚,养护资质企业较少,市场规则应匹配养护标准,仍有很大上升以及成长空间,有待培养。
3.5 缺乏养护定额及规范
截至目前,我国仍缺乏统一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定额及规范。于是,大多数管理部门依据工程定额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养护支出,依照养护技术规范制定养护方案,将“好路率”作为考核标准等等,参照无不局限在建设方面,同全方位养护现实需求相去甚远。在高速公路实行公司经营之后,特别是信息化联网技术的逐渐渗透,制定全国性的养护定额及规范刻不容缓。
3.6 机械化程度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尽管从国外引入了大功率养护机械设备,但对其性能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手工作业仍为主流。此外,新的技术、工艺、材料还处在试验阶段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及使用。
4 养护管理提升策略
第一,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作为工作基础,规范各项工作以及人员行为准则。建章立制应当涵盖各项工作范围、结合实际、规范管理、便与执行、简明扼要。
第二,养护市场及规则的建立与健全。符合产业特征、顺应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落实管养分离,遵循集中统一原则,即严格施行分级管理,养护工作应当统一标准、规划和调度,切实将养护工程从计划形式向市场发生转变。
第三,强化养护队伍。从人员素质、技术含量、机械配套、方案完备等方面加强,实现决策从经验型向系统型转变,评价标准由“好路率”向综合服务水平转变。
第四,坚持机械化养护。高速公路的特性决定了在损坏发生后必须及时修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经验养护做法不能满足养护管理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养护队伍,配套设备齐全、技术熟练、反应迅速,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第五,国外发达国家公路养护新技术、材料、工艺的推广使用,提升路面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J].交通世界,2012(11):98-99.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project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engineer to establish quality control task, procedures and methods, investment control, progress control, productio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supervision, it has the certain enlightenment.
Key Words:Do well supervision of hydraulic project management.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GB50319-2000《建筑工程监理规范》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事业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监理行业的历史太短,监理行业的发展还不规范;因此总结一下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经验并与同行们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对提高工程监理的工作质量,完善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有一定启发。
工程建设分为决策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工程招标及承、发包工程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保修阶段)。现阶段我国的监理工作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即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和保修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水利建设监理往往都是施工阶段的监理。监理单位接受(中标)委托后,工程一般马上要开工,监理介入时间太晚,为弥补此项不足,总监应力争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多方面接触,掌握第一手建设信息资料。大家都知道,要想把一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项目造价都放在第一位来抓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惟有了解到工程建设的真正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编制好监理规划,调动建设各方的力量,在保障其他两项目标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实现第一目标,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建设意图,让业主满意。
1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项目监理机构
1.1完善监理机构
工程项目监理效果的好坏与监理机构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和工程地点的周围环境给予综合考虑。
(1)监理企业是一种依靠企业信誉求生存求发展的行业。要维护企业信誉,必须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和高度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素质、懂法律、会管理的监理人员。
(2)建立一个满足工程需要的试验室、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是实现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
(3)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
(4)监理取费偏低,不利于监理企业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人才外流,也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监理行业。
(5)强化法规学习,掌握国际惯例,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6)加强甲级监理企业之间的联合,打破条块分割的状态,提高监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项目监理机构,除应有一个好的总监外,组成人员也要精干,并且业务水平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监理部刚刚组建之时,即投入繁忙的日常监理工作。而如何在监理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人的岗位职责,无论是从搞好工程管理的角度还是增强各级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调动工作积极性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值得认真做的事,只有分工明确,监理人员各尽其能,才能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有充分了解到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特长与不足之处,在权力上予以适当控制,才能避免监理工作失误,规避监理工作风险。例如,同样是水工专业监理工程师,有的人出自施工单位,适合跑现场,在工程现场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但却不习惯记监理日志或发监理通知单,使得监理工作无记录;有的人来自设计单位,善于理解设计意图,勤于书写而疏于实际操作,对于施工方法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总监根据各人的不同专业特长,分配其不同的工作内容,明确其职责范围,并在其专业薄弱处予以弥补,完善其工作,使得监理部总体监理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以适应当前水利监理工作的需要。
2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程序和方法
2.1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
在进行设计交底前,总监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并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书面反馈给业主,由业主同设计单位联系解决;项目监理人员应参加由业主组织的业主、设计、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设计技术交底会,设计技术交底会应形成会议纪要,总监应对会议纪要进行签订。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依据监理规划、设计文件、规范,按专业、分阶段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并报总监审批后,组织实施。
总监应及时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并根据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由承包单位负责整改,最后由总监审定。
监理人员应根据合同文件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规格和质量的检查工作,核查其原始凭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等,确认其质量;对检查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绝不允许用于工程,并责令承包单位及时运出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机械、机具完好性,看其是否满足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质量,特别是重要的工序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参加单项工程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做好质量签证工作,行使质量监督权和否决权;开好质量协调会,协助业主处理好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2.2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施工监理程序按“施工准备施工自检监理检查合格签证”等顺序进行。上道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报质量检验单,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签认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重点工序的施工进行重点控制(如旁站监理、设置质量控制点等)。对于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签证,承包单位不能覆盖后继续施工。不合格的上道工序,未经补救或返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订合格,绝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3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方法
监理工程师通常采用质量控制的检查方法有: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具体视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确定采用的方式。
对工程的重点部位、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等可设置质量控制点或待检点。
现场质量检验方法有:目测法、量测法、测量法(借助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法(通过试件、取样进行试验检查)。
监理工程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承包单位“三大员”(即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的情况,根据各人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防发生重大过失,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要协助业主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在安排资金投入时要注意避开洪水期),将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额与投资控制目标之间的偏差,然后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
依据质量合格证、工程量清单前言和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对承包人已完工程量进行计量。计量的项目为工程量清单中的全部项目、合同文件中规定的项目、工程变更项目。监理员负责复核或在施工现场直接获取承包人完成的工程量,并签发计量凭证;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工程计量工作,审核工程计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总监在投资控制中的主要工作是审核签署支付证书,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下达工程变更令,处理索赔事宜。
4施工阶段进度控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是实现进度控制的前提,但是计划编制者很难事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准确无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影响进度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偏差,监理工程师应采用必要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整实际进度。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应依据合同分析原因,厘清责任,再采取措施。如仍不能按时完工,应及时向发包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意见,经发包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按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实施,确保工程按预定计划完工。
5施工安全生产控制
抓好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监理中,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经总监理工程批准才可以进行工程施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基础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需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可实施,同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报总监理核准,由总监下达暂停施工,并报建设单位,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6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应遵守“三同时”的原则,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投入使用,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监理过程中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由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方案同时有序实施,监理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报总监理核准,由总监下达暂停施工,并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7结语
水利工程监理和其他建设工程监理大同小异。小异之处在于水利工程涉及的外部环境更广泛、更复杂。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有更强的协调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甚至避免洪水等不利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威胁,促使工程项目施工能够做到质量优、成本低、工期合理、效益好。我国加入WTO以后,建设工程监理行业面临着监理能力、监理技术、资本市场、工程法律、监理人才等方面的激烈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行业内部的学习,“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强化法制意识,努力按国际惯例办事,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力争使建设监理行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浦生、许春云编著:《水利水电建设监理工程师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
3、何佰洲、周显峰主编,何伯森、成虎主审:《建设工程合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5月。
4、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的经营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
一、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人”包括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两大方面,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必须同时突出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作用和地位,把他们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图书馆工作不再是单纯“物”的管理,强调的是人的服务,以人为中心。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知识量每2年就增加1倍,一般文献的有效期缩短到5~15年,文献种类与载体日益多样化。同时,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广大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网络等硬件日益丰富、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内涵拓展很快,其业务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向馆外延伸。高校图书馆已从原有的借还书工作,向读者教育、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图书服务拓展,注重职工素质的人本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要手段。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其适应新时代图书馆“情报中心”职能的需要,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指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图书馆的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方面的投放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师生的需求。
图书馆员要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现代化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符合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真正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书馆必须顺应师生对知识和信息要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需要。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中,读者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比如实行全开架服务,藏阅一体化,借阅、视听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图书馆要深入了解读者(师生)的信息需求,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次的服务,及时地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就是用一流的人才、现代化的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特色的、专业化的服务。
满意度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使读者在总体上满意的程度,是满足度、关心度、便利度等评价指标的综合体现。因此,追求较高的读者满意度应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奋斗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经费不足,任何一座图书馆所购资料都是有限的,因此单靠一个或几个图书馆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的。但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网络查找资料越来越广泛,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是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接待读者时,不能轻易说出“不知道”或“不”字,不管什么问题,只要读者找到图书馆,馆员就必须尽可能地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本馆解决不了的,也一定要指给读者能够获得解决的途径或机构。
四、树立现代经营观念。
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重藏轻用”的倾向,从原来的单纯书本出借,向信息寻找、加工、提供与知识传递转化;另一方面,图书馆真正的“比较竞争优势”来自员工团队的“集体创新”和“集体责任感”,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确立馆员在图书馆的主体地位,以全体馆员为依靠,采纳其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的才智。
五、建立激励机制。
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以人为本,具有可操作性,既承认馆员在性别、年龄、资历、生活等的客观差异,还要有效地规划统一的图书馆管理奖罚考核制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在物质激励的同时,重视精神激励,通过评先进与优秀工作者,树立模范榜样。杜绝任人唯亲,建立选贤选能、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六、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与科研的辅助单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馆藏为基础的“一次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必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重视新生的图书馆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新生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知识导航”,以及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检索与利用、国内外资料原始文献检索等介绍,让大学生掌握从现代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第二方面,开展网上服务,加强与读者的及时沟通。改变图书馆封闭式运作的传统做法,在图书馆web站点设立意见箱,个性化定制服务和虚拟社区,及时反馈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现有图书馆全开架自助式服务的基础上,把本馆书目信息到网上,开展网上预约图书、推荐新书目等业务,购置自助借还书机,避免读者借还书排长队的现象,为读者节约借还书的时间。
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要围绕着读者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首先,要了解、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需求倾向;其次,应着眼于读者利用文献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最后,图书馆的布局、环境设施应体现人文关怀以及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由“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付立宏,图书馆管理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高校图书馆做好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年05期.
关键词电视频道广告收入流程广告刊播管理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电视频道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所以做好公司广告收入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广告收入是指在销售广告业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广告播出后取得的款项、补偿实物、互换资源等。广告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能予以确认:1、广告已经开始播出,已将广告时段或特殊广告形式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2、广告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为减少广告收入坏账,一般对广告收入按照“实播额”即有效播出额统计确认,“实播实收”是指广告已经播出,并且已经收到款项。
电视频道公司广告业务管理流程为:第一,公司业务员与客户进行洽谈;第二,广告投放与审批;第三,财务人员审核广告投放合同;第四,下订单排期;第五,财务人员对信息审核;第六,广告生成播出串联单上载播出。从广告业务管理流程可以看出,财务人员涉及到第二、第三、第五,三个重要环节的管理。在第二环节,财务人员要按照广告价格体系中设置的权限进行审核;在第二环节,财务人员要对广告投放的合同进行审核;在第五环节中要对下单与客户交款情况进行审核。现分别对广告收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阐述:
公司广告业务人员在跟客户洽谈之前,公司要制定好广告价格体系。广告业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的广告价格管理体系。广告价格管理体系分为广告刊例价格表、频道(率)折扣优惠办法和优惠政策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广告类别、播出频道(率)、时间、时段、时长、次数、价格、折扣、编排执行期间、收视点成本价格、费率、年终返点率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组合设置,实现对广告价格的系统监控。广告价格确定后,财务部负责广告价格管理审核,广告策划和广告编排的相关部门严格按批准的广告价格政策规定执行。财务部按照规定确定应收金额。 财务部门应指定广告会计对广告价格管理的要素实行审核和监督,修改要素必须取得有关广告价格政策规定或批件,并将相关文件按期整理归档。
广告合同审批和管理。一般广告投放合同和广告投放合同的审批程序:业务人员填写申请报告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广告经营部门分管领导或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合同控管员凭报告批示审核并盖合同章。 其它广告投放合同的审批程序:业务人员填写申请报告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经广告经营班子研究同意后,报领导审批(具体审批权限由广告经营部门另行规定);财务部门合同控管员按报告批示审核并加盖合同章。广告合同原件一律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保管,保管人员应定期按客户类别整理存档。
广告刊播管理。客户刊播广告,原则上实行播前付款的方式。分成七个部分。1、广告下单编排审核流程:业务人员根据客户要求并确认段位后,广告编排人员将广告订单排期表交由财务部门对进行审核,财务审核后的编排信息不得随意修改。2、广告撤改单流程:对于撤改单的广告刊播,财务和编排人员根据报告批件和合同办理撤改单并及时审核。3、播前付款广告刊播:财务部门根据广告合同及其它审批文件,对客户名称、公司、品牌名称、投放频道(率)、时段、时长、播出顺序要求、刊例价、折扣率、广告应收金额、客户和经办人签章等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广告款已收妥,标识为现结广告。4、实物补偿广告和资源互换广告刊播: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和领导审批件核对广告应收金额等项目,经客户签章确认后,标识为资源互换广告。换回实物办理入库手续,领用时应办理出库手续。5、返还广告刊播:财务部门应根据《返还额度计算审批表》审核返点找差合同或备忘录。用返还额度直接冲抵客户新投放广告款时,标识为返还广告。6、免费广告刊播:财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广告签免权限规定,核对免费广告批件和广告合同内容,将结算方式标识为免费公益广告、本单位广告或签免广告。7、差错广告刊播:财务部门根据签发的《差错广告补播通知书》和补播广告合同进行审核,错播和漏播广告进入系统编排补播时,标识为差错广告。
刊播广告稽核。编排部门、财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设置稽核岗位,根据广告政策规定,对刊播的广告进行稽查核对。广告编排稽核人员主要对客户名称、品牌、公司、投放频道(率)、时段、播出顺序指定、广告内容、广告版本进行核对。财务稽核人员主要对客户名称、品牌、刊例价、折扣率、广告应收金额、广告结算管理进行核对。
广告款管理。广告会计一定要严格审核广告刊播编排表,每一期广告款未付之前,不得签字,并告知业务部。其他部门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播出未付款的广告。
广告发票管理。广告业务统一使用“专用发票”,财务部门指定税务会计负责发票的保管、领用、回收和核销。广告结算原则上先收款后开票。特殊情况需先开票的,由业务人员申请填写《发票领用审批单》,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开票人员审核并跟踪督办回款。不得借支空白发票,不得代开发票。广告收款采用转账结算,开具电脑发票。开票抬头名称与付款人必须一致。财务部门应由广告会计负责广告款到账查询和进款确认。及时将已到账的广告发票通知业务人员或客户签收。
参考文献:
[1]韩建中.电视频道专业化现状及问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纵观近些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式的深化,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的养护管理工作,相比过去也更为丰富,更具规范性和更具科学化。如何做好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工作,深受有关单位和管理者的重视。我们在以下的文章中,对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公路养护是整个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完成建设后,投入使用运营的过程中,随着交通使用量的增大,加之现阶段部分车辆不良运载现状,以及受自然环境侵蚀影响的情况下,其运营公路更是受到疲劳损害,并带来不同程度道路病害。为确保高速公路安全、舒适、环保、经济、耐用,保持其原设计工作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养护技术与措施,及时做好预防道路先期损伤,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其途径就是要经常检查和维护高速公路上设施及路面等工程是否处于完好的状态。
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
要想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建立这些规章制度中,我们应当注意几个点:其一,具有科学性,就是说应以规范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指导,结合客观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本公路发展的科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其二,要有协调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要与高速交警和高速路政部门,以及养护单位的管理部门等相协调;其三,要具备适时性,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选择相应的巡查方式和养护方式,视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同时要随着社会环境条件、实际路况、交通流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其四,要有可操作性,因为大部分道路养护的工人,文化水平低,所以再其相关制度和操作的规程上,一定要简洁明了和通俗易,以便于记忆与掌控,其五,要有追溯性,制定出详细的日常原始方面的记录,对于公路中存在的病害,要做好巡查、养护、道路财产受损、维修等方面的日记、调查记录等,制定的这些原始记录,其目的就是想把与公路有关的情况,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方便后期分析和归纳总结。
三、提高养护工作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选择优秀专业的养护队伍
(一)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其养护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首先,在养护管理计划制定与其工作任务安排等方面,其因素是受决策者个人主观方面的影响,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很高的管理素质及果断的决策能力;其次,养护工作人员在其现场工作中,没有拥有高技术及责任的意识,便会对,对于公路的损坏也是熟视无睹,这就很难保障公路的质量。想要提高公路养护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就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强化,还可以进行实地指导和讲解。组织开展一些技术比武的活动,来激励和提升养护工人的工作激情。结合理论与实践过程的不断进步,来提高养护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
(二)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与运营管理大部分都是为一体的,公路养护工作实行的是内部单位行政管理,而养护的项目相对全面,还要担负不同情况的养护工作任务,每支团队大多是从地方临时招来的人所组成,其管理技术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并且缺乏专业的知识,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又属于一项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维修工作,这时就需要起相关单位,采用招标或者质量监督等方式,来进行专业的施工单位选择,并且进行专业监理和社会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水平和质量。为促进高速公路养护水平,可通过开展养护检查路况评比等检查活动,对养护单位的养护水平进行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护单位列入企业养护的“黑名单”。这样,承包商的养护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利益,也影响到业主的长远发展。因此,承包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会对自己的养护工作提出更好、更高的要求,否则落后的养护水平会被市场所淘汰。
四、防微杜渐,加强早期的预防性养护管理。
高速公路养护一般分为小修和中修,及大修和改善四种。怎样尽量小修,并能减少中修和大修,是公路养护管理人员比较看中的问题。养护管理要做到“预防为主”,做好其早期的养护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弥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和不足,改善其每项技术的状况,对公路使用寿命的延长和抵抗早期的破坏,以及延缓大修的时间和降低其养护的成本等都有着很大意义。养护管理工作人员,还要注意一些人为的危害。有些管养分离的相关单位,由于养护单位因小病害处理费用太少,其所获得的利润相对较低,他们就会对这些小病害不予理睬,任其发展,等病害逐步增大,当需要管理者花费较大费用来进行养护时,他们就会从中获得很大利润。对这种现象,管理层领导要不定期或者定期地对其管辖公路路况进行巡查,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 建档立新,做好公路养护管理的科学化和养护机械化工作。
(一)建立完善路况技术的档案。公路使用的基础数据是公路养护最基础的依据,有效的积累其路况的数据,在现实工作中能够掌握其系统和全面的公路养护状况,对于公路养护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的意义,可是有些养护单位忽视了这项工作,其结果,将会给公路养护管理的方案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了养护管理方案的制定不够合理和不够科学化。成立路况准确的信息数据库,保证其数据具有完善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要采用适当的行政手段硬性规定数据库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数据采集的范围要求,从而更为维护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使决策依据充分,养护管理工作更科学化。
(二)改善传统的养护,使用机械化养护。随着公路养护管理市场的发展,原有的人工养护的方法不能够适应当代的交通需求。因此,设备机械化的不断完善,组建的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实体,也成为了公路养护运行的突破口与切入点,代替了其原来的人工养护方式。当然,如何合理的和科学的管理,同时使用好机械化养护,进而实现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效益的最大化,也是关系到公路养护有关单位今后是否能立足市场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所以加强和完善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降低其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维修费用,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也显得非常重要。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其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利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各养护单位和养护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强化专业管理水平,为保证高速公路能够安全便捷、畅通无阻的正常运营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3).
一、明确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有书,就是一所学校。”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高等教育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情报资料等各种文献信息的中心,是教师的教学科研基地,也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服务教学、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图书馆可以通过书刊资料让广大师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截止到2009年8月31日,我校两校区(燕岭校区和五山校区)共有各类藏书79.9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38209种,455496册,电子图书213953种,其他资源折算129071册;订阅2009年报刊1501种。那么多的书籍,如何最有效地管理就成为一个摆在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所以首先要确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高校图书馆必须为高校服务,为学校师生进行科研教学、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服务,为领导提高管理水平服务。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
1.加强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
要发挥图书馆的最佳效益,除了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外,还必须建立和健全图书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图书馆阅览室规则》、《图书馆借书证管理规定》、《图书馆图书外借规则》、《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和保管规定》、《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等。在添置新书、登记排架、借阅流通、整理装订、整理装订和修补、日常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应加强管理力度,以规章制度确保图书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为数不多,因此,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忠于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举止有礼。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使图书馆管理人员了解图书馆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努力学习和掌握图书馆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外,还要注重本馆的实际工作需要,例如了解本高校最新设置的专业、主要课程,要用到哪些书籍,毕业后主要面向哪些领域。而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文献的载体、语言及传播方式,也使得图书馆传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因此,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像以前一样只会用手工操作,就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步伐。
3.完善工作体系,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衡量图书馆服务管理质量与水平高低的尺度,就是要看它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日益提高的学习与教育上对借阅与阅读的迫切需要。然而,多年来由于基础条件的不足,图书馆一度存在着不能适应与满足实际要求的情况。表现为:一方面是服务水准层次低,阅览服务只停留在最一般的手段上,只是维持材料随到随上的古老阅览方式,并未形成科学的程序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程度低,阅览规模小,材料不充分,还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各方面教育教学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不断发展着的教育教学的阶段与层次性要求。现在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是图书馆完善整体工作体系,让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前提。
4.学习同类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馆的直接服务者,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种学术性、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经常参加高校之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了解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知道最新的图书馆管理资讯,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做好准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给图书馆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成长,才能与时惧进,开拓创新。
三、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1.有的放矢,做好书籍采购。
高校图书馆人员必须广泛征求学校学科带头人及广大师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某些信息和对某种刊物的需求情报,并将其作为采购书籍的主要参考。在选择书籍时,应突出以教学需要为重点,以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主要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娱乐性、消遣性等,对于涉及基础学科和相对稳定的专业书籍,在收藏时应该做到不漏订、不脱期。同时,应广泛装贴订购新书目录,征求读者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经过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做法,再加上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才能使图书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开架服务,做好新书宣传。
凡新购图书一经入馆即开始进行图书的盖章、分类、编目、输入电脑,尽早与读者见面。当新书已经输入电脑时,将到馆的新书目录登在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宣传栏上,并同时在校内网上的图书馆页面的《新书通报》中宣布这一消息,以便读者知道最新的读书消息。对新来的师生要主动向他们进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介绍,并向他们介绍藏书布局,推荐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介绍如何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如何办理借还书手续等。
过去图书馆普遍采用闭架式藏书管理方法,无形中构成了藏书与师生之间的鸿沟。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开架服务,打破了这种无形鸿沟,使师生们直接面对丰富的藏书,开阔了视野,缩短了查阅时间,不但调动了师生对各类文献的阅读积极性,还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和普及率。
3.有效导读,提高阅读效率。
高校的学生多是从中学升学上来的,中学的课外阅读与大学阅读毕竟有所不同。不少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阅读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有的学生甚至有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的错误想法。有些学生的阅读停留在“随便看什么”,不是因为“我要看什么”,阅读没有目的,有些学生专门找那些装帧比较漂亮的杂志来读,结果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做好导读工作。导读是沟通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学生需求的桥梁,是使用学校图书资源的金钥匙,是向学生传授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选择和鉴别所需阅读文献的有效手段。作为学校图书管理员,做好导读工作,图书馆的功效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导读工作,可分为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向学生介绍藏书类别、数量,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如何提高阅读效果,学会哪些书刊、哪些文章要精读细读,做到学生阅读前心中有数,不浪费时间等。
4.做好服务,满足读者不同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换角色,更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图书馆的功效得到发挥。做到这一点,只有充分了解、正确把握师生的阅读需求,才能将图书馆的阅读率提高,从而让学生在图书阅读中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员要本着为读者所想,切切实实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细致耐心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使图书馆成为读者之家、学习之家。
此外,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文明窗口,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数是从中学考入大学的学生群体。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图书馆除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以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对他们来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的好坏,除了看馆藏是否丰富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等之外,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很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员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语言,化解馆内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图书馆内呈现出和谐、安静的气氛,以利于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的海洋中去。
高校图书馆如果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馆,必然会与许多师生真正所需要阅读的时间产生错位。因此,图书馆必须在满足学校阅读课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馆,以便满足阅读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80-2
钻探施工属高危行业,风险大、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多,主要概括为:人为因素、气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地理环境和地质因素等,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也就相当大。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人的管理方面的工作,以科学的理念完善制度,同时抓好落实。因此,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不断地更新观念,并且重点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大力气、真抓实干,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
1以人为本,更新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时刻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1]。
(1)以人为本,保障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人是安全保障的客体,也是施行安全行为的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影响安全的其它要素也大都与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努力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中,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也就是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任。
因此我公司近年来不断地加大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上工地前对他们进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肓并要求各机台购买意外保险。通过教育,使员工逐步提高认识,转变自身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思想认识定位,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督促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例如今年3月31日,我公司在四川攀枝花钻探工地实习的员工祁某,操作钻机升降机时,被山上一群羊踩落的滚石击中头部,安全帽被打烂。事发后,项目部及时将员工送往当地县人民医院检查,经CT检查确认滚石没有对头部造成其他伤害。这归功于该员工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因此,此次事故虽然危险性大,却也只造成了轻微的伤害事故。通过这一事例我们认为员工主动地参与、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2)以人为本,要把握“人的因素”,落实各级人员的责任。
1.1要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五条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直接掌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单位的安全生产要亲自抓,负主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要协助主要负责人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落实,其他领导及单位各有关部门要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钻探施工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2]。
1.2要强化对钻探施工作业队伍安全生产的考核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要求“地质勘探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地质勘探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地质勘探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因此,我们严格按要求对钻探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全面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一是每一个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送培,都取得了地质勘探《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二是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使从业人员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技能;三是从事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经过专业性技术教育,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2]。
1.3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钻探施工作业规程
我们根据钻探施工作业的实际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程序简明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钻探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将各种操作行为有效置于规程的框架内,强化以规程促规范,进一步增强钻探施工各级人员执行规程的自觉性,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钻探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2]。
2健全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
安全工作能不能搞好制度是保证。因此在对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认识上,不能认为它仅仅是空洞的条文,而是为实现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尖兵利器。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我们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深人生产一线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安全管理制度要及时进行修订。根据工作实际,详细制订了钻探生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每一道工序(尤其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都加以规定,使制订的岗位责任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3抓好制度的落实
安全管理制度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实现钻探施工作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钻探施工作业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技术岗位练兵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制度。我们在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单位统一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公司与各机台班组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制订详细的考核指标。
(2)加强日常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定具体负责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3)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日常巡查、周查、月查,按照大队的要求,认真开展安全月活动。根据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要求和生产现场影响安全的有关因素,统一设计安全检查表,在现场检查中按照安全检查表的要求,逐一细查隐患和薄弱环节。在安全检查中,除了要注意物(环境、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要密切观察人的生产行为,查找不安全行为,制订隐患整改措施,安排专人负责,限定整改时间,要求将整改结果及时反馈,领导安排专人再进行检查验收,直至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4搞好机台、班组建设
班组是钻探施工作业整个机台机体生命力最强的细胞,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结合点。在班组安全管理中所进行的一切旨在提高班组安全素质、减少工伤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所做的一切具有建设性的安全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地勘生产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方法。班组安全管理是钻探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就抓好了钻探施工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3]。
(1)加强班组建设,班组是机台安全生产的细胞
因为机台的班组长工作是在生产一线,他们所在的岗位都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岗位,他们带领其他工人一起工作,工人的实际技术水平、工作态度他们最了解,因此班组长的工作水平和责任心,往往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和影响一个班甚至于整个机台、整个钻探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因此对于班组长要加强管理,对他们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调动他们开展班组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熟悉班组安全建设的做法,熟悉在班组安全建设中,班组具体要做哪些事。在工作上和思想上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大力予以表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
(2)开好班前班后会
坚持开好班前会,交待清楚生产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对策,使班组成员全面了解钻探施工任务、作业过程中的作业环境,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标准,熟悉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同时分配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开好班后会,及时总结钻探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取钻探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教训,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作用[4]。
(3)班与班之间也要加强沟通,认真进行交接班
因为钻探生产工作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一个班出现了事故,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下一个班组的正常工作,上班为下班的作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钻探施工就会连惯性。交接班时,交班要交隐患、交险情、交安全措施,接班要接隐患、接险情、接安全措施。我们要求班组“下班六不走”(电器没有断路不走、设备没有擦洗不走、工具没有检查不走、钻孔没有措施不走、卫生没有打扫不走、安全记录不全走)[3]。
(4)做好班组安全检查记录工作
班组安全管理要做到“明”“严”“细”“实”,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种活动有记录,事事有记载,以便检查落实,记录内容有班前安全教肓、安全检查表、安全活动日记、安全交接班报表等,做到安全信息畅通,班组设立安全信息板,及时宣传各种安全信息。班组各危险部位悬挂明显标志,以提示人们时刻“注意安全”[5]。
(5)机长要认真履行职责,当好机台带头人
班组建设好了,机台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机长作为机台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应根据地质设计要求和工作实际,认真制订钻探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认真作好施工现场勘查和各项准备工作,经常组织召开机台工作会议,详细布置工作,将设备、工艺、工作量、钻孔地层情况等交代清楚,对安全操作规程和要求也要交代清楚,对施工组织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修订。立塔、拆塔、孔事故处理等工作,机长都亲自参加,做好现场指挥协调和监护工作。
5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只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就会得到广大干部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就能够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浅析》,广西地矿政研会论文获奖文章(2004年).
【Keywords】enterpris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09-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企业还未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哪家企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对策,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逐渐发展过来的,要想分析人力资源的内容,就要对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去,人力资源管理被称为劳动管理[1],顾名思义就是对劳动力的统一管理,后来逐渐被称为人事管理,因为管理者不仅对物质方面有所需求,还对精神层面有所追求,再后来就是现在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内部通过招聘、培训、报酬奖励等管理工作对人员与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其进行整合与分配,使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老旧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管理中只是将人力资源当作企业的资本进行管理,并没有重视起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才是竞争的关键,只有提升了人才的整体实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并没有按照对企业贡献的多少来进行薪酬的制定,而是按照在企业的工龄和职称以及在企业的职务进行薪酬的制定,这种管理模式是很落后的,影响了青年人才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3.2 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因为需要实践性的人才,所以企业在招聘时招聘的人才都是在应聘后马上就能上岗的人才,企业不愿意再花费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并没有明确制定对员工的培养战略,只是在需要使用某一方面的技能人才时,才想到去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培训[2]。由此来看,这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应该在实际发展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培养。
3.3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大多都是只注重对于有用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的工作中多数都是采用人才引进的办法进行企业的人才选拔,并没有进行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这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3]。在企业的发展中不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进行规划,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缺乏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所以导致在企业的发展中,不能够挖掘企业内部人才的潜能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 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应该对企业的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等级进行人才的合理协调配置。在大力引进骨干人才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初、中级人才的提升比例。初、中级人才因长期在第一线进行作业,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针对这种在自己岗位上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的人才,企业应该给其晋升的机会,应该对其做出的业绩进行肯定。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完善中级人才的培养战略,中级人才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想保证各级人才的协调合理性就应该控制好各级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不会出现交叉或者是干扰现象。
4.2 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开发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广纳人才、合理利用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招纳人才的渠道、培养人才的机制,重视人才的开发,为有着理想抱负的人才提供平台,使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做出贡献。在挖掘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力?Y源的合理配置,让企业与员工充满激情。企业要合理利用人才,尊重他们的知识,尊重他们的技术经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长处,以求人尽其才。
4.3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在人才招聘机制的建立上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机制的制定。企业应该科学的对招聘的岗位进行评估,在实际的用人中制定详细的、合理的、完善的用人需求。在招聘中要对应聘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要严厉杜绝走后门行为的发生,对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优待,在薪酬上和待遇上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待遇提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4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
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要让员工充分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企业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重视起对绩效管理的考核,在绩效管理考核的标准制定上,应该实行弹性的绩效考核。作为石油企业的员工应该充分尊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绩效信息管理,进行封档备案。
4.5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在我们现今的教育制度中,应试教育和主观教育虽然有着被淘汰的趋势,但大多数高校的教育主题模式仍然没有变。应试教育主要的思想是老师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育很难是学生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间接的影响了学习效率。相同的是我们的高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基本也是一种应试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并以主观管理为主,很难让学生有存在感。所以说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观念上来说还很僵化,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管理方法。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新的情况下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从现状上看,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基本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但地方院校,尤其是北方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仍停留在忙于事务,常常重管理,轻服务,认为学生只是被管理者,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就好了。
1.2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
多年来,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制定了符合本校校情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无疑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但其中也存在“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规定,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时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就使得高校想改革也无制度可依,无章可循,从而就产生了与其进行无头苍蝇一般的改革,还不如固步自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从而使得人性化的观念始终得不到贯彻。
1.3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使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从学生的数量上对教育体制形成了新的冲击,学习后进生增多;交费上学,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由此产生心理压力造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多,这也使得教育方法的不当更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情绪。
1.4学生辅导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管理人员短缺和质量不高。 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数之比为:1:120-1:150,但大多学校的师生比例都达到1:300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 1:600或者更高。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再加上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很少有人专门学习过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又缺乏进修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观念
2.1要尊重学生
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准则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要让学生有自我的意识,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与设想或者意见,并肯定他们从主观上的自我认知与想法,达到相互尊重的效果,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或者说是单纯的朋友也好,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2要关心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于学生的有效措施,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评选先进、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党员等方面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2.3要培养学生
学生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单单的管理,而是通过管理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我们要牢记的是管理是方法,而不是手段。通过管理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才是管理工作的目的。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不断进行培养和教育,才是高校管理的最核心内容。
2.4要激励学生
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激励与鼓励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主观意识以及“我能行”的思想,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哎学习与管理上都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学生管理中我们的教育体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并进而研究如何运用激励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3.结语
所以说,我们先进的学生管理制度还处在一个潜在的改革阶段。随着应试教育的逐渐退潮,管理制度的思想转变也势在必行。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是转念上的转变,要从管理学生转变成服务学生,改变学校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来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我们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55-02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下滑、学生生源素质明显下降、或因心理疾病或身体多病或家庭困难或学业不良等问题以致很多学生因成绩原因受到留级处理,因此,各高校留级生人数和比例成逐年上升趋势。近两年,留级生比例达到近4%,个别理科院校的比例甚至达到惊人的9%。对留级生,如不加强管理,将对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留级对于高校、社会、家庭都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如何有效开展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安全维稳工作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留级生的现状
据调查发现,学生留级之后,45%以上的学生都存在自卑心理。对他们而言,“留级生”这个称呼对于留级生本人来说也是个莫大的耻辱,给他们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自知自己是留级生,而产生这种自卑感,普遍留级生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自认为低人一等,总感到别人的眼光“怪怪的”,做什么都不舒服、自然;有的还害怕学业完不成,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把这一切全装在自己心里,思想负担重,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还有的则表现为较敏感,情绪波动大。表现为:在班级中出现不合群的现象,主动地把自己和本班同学区分开。表现为:不愿意主动搬回所在年级寝室居住,与同学们有一种隔膜,离群索居,不愿意和所在班级同学交流,导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所在的年级中去。对部分留级生来说,旷课、缺课是家常便饭,班集体的互动不参加,脱离管理,成了少关爱,没人管的“野孩子”。从以上的现象分析得知,留级生这些现状,普遍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没有统一的形式,他们的学习状态很难及时全面掌握,对于留级生、条例上虽然明确规定应由留级生所在班进行管理,但由于宿舍调配、证件焕发、课程安排等原因,大多数留级生实际上并没有随留级生所在的班共同学习和活动,同时如果他们与班级或同学相处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可能会产生极强的叛逆甚至背叛心理,这给辅导员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全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给班级、年级乃至学校带来诸多潜在不稳定的因素,影响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因此,如何加强留级生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日渐复杂,管理难以到位。
留级生留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搞清楚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诸多因素当中既有学生不努力、精力投入不够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上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笔者随机性从本校72名留级生抽样调查他们留级的主要原因。
二、留级生管理和教育的几个建议
1.留级生留级原因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留级生管理的复杂性,辅导员应该及早与留级生本人及其原所任辅导员沟通与联系,从中获悉该生第一手基本信息,针对留级生的情况,调整教育策略与指导方法,力求使新生“心”不生,留级“心”在级;如:根据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我校的实际,注意引导新生及时调整心态。加强新生教育和引导。学校、学院、班级等各级管理机构要通过各种事例,及时进行警示性教育,加强入学教育,促进大学新生角色尽快完成转换。适应能力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出现降级现象,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班主任)就要适时注意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培养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从进一步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指导和引导培养新生专业兴趣等方面入手,帮助新生充分认识社会进步对大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正确评价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尽量避免留级现象出现。
2.应当调整理科专业的教学设置,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控制,避免课外活动对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改进学生宿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宿舍的学习功能,弥补我校教室相对欠缺的不足。进行有效地学习理想教育,端正学习目的,对留级生来说,学院、班集体、辅导员和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无疑会有助于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