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基层卫生存在问题及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层卫生存在问题及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层卫生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分配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日益趋于完善与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是基层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基层单位救死扶伤的工作是财务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的,但其发展情况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社会大众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承担的,并且基层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基层单位内部提供的不竭动力进行支持。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是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内控制度缺失,他们甚至用单位内的管理制度将其替代,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依据支持自身的行为,一些会计人员做事情的标准仅仅是个人经验或者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导致管理情况的不严谨,工作很随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国家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设备,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有效的控制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购置工作,但是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措施仍然缺乏。配备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投入使用不及时,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建立,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责任人等情况经常出现,以上种种都是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的原因[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上都存在问题,如其收费时下没有医药发票的开出,入账的依据仅仅是收入日报表,因此漏洞百出。与此同时,关于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很多单位没有详细制定的,很多支出的经费都采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即只要开销上面有单位负责人签字,那么会计人员就会对其进行报销,这样最终导致了财务监督与控制功能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乏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财务管理条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机构中工作的财务人员的其晋升途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是医院的财务人员晋升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职称晋升的实现需要经过国家的统一考试,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大都不对职称晋升抱有希望,由于相关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考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人通常都过不了规定的标准线。但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其他的工作人员,如卫生技术人员,他们在晋升职称时,如果他们达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参加统考(不是全国性的)获得晋升。由于此种晋升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财务人员较差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由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因此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形势下推行的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特别一些乡镇卫生院里此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现阶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存在较低的素质,代表了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低的财务理论水平,这些人员当中油盒大一部分并非专业的财经类专业毕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单位中的非医疗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在岗位上不能发挥"在其位,谋其政"的作用。由于他们对系统的专业性知识的缺乏,因此,一旦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他们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现代化的电脑等辅助工具都不会操作。除此之外,因为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些人没有接受正式的岗位培训,因而其不能将最好的状态发挥在工作中。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新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制定的初衷是建立相应的财务运行机制,保证此机制可以实现明确的责权界限、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进行适度的管放,已达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目的[2]。因此,以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为依据, 寻求突破财务管理的关键点。第一,坚持"三权"、"四责"不变的原则,将管理权限进行明确。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就是所谓的"三权",保持这三种权力的不变, 各个卫生院仍然拥有资金, 各个卫生院按规定程序审批、合理安排使用事权范围内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责任、债权债务管理责任、财务收支平衡责任、会计主体责任是所谓的"四责",保持这四种责任的不变, 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仍然是各个卫生院, 依法管理拥有的资产、债权、债务和年度收支盈余、亏损等工作。第二,严格遵守重点监管与直接支付的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监管。如果各卫生院的相关设施与区卫生局监管的金额起点保持一致,经过区卫生局的研究同意后,才能对其基本建设、医用设备及交通工具配置金额进行组织实施。第三,实行"票据统管制度"以保证收费行为的规范、透明。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发

只有将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推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实现赏罚分明,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忱充分的调动起来。然而,当相关的激励机制被建立起来并得到完善时, 必须采取措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进行加强,使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得到提高[3]。因此,为了调动财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需要带头学习并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将自身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特别是要严格以会计法为依据,将财会人员配备齐全,同时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以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财务监督工作也要严格实施。

(3)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加强,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财务人员培训学习需要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单位领导只对临床业务人员的培训学习非常重视,而忽略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所以各单位要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措施支持、鼓励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其次,财政部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行督促。不管是兼职的财务人员,还是专职的财务人员,不管有没有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各单位中的所有采取人员都要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每年卫生主管部门都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专门培训学习,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多,以此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极其重要,由于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若想在新形势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采取措施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高,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医院后勤是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保障体系,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和稳定,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准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医院后勤应包括总务、设备、基建、财务、保卫、信息等部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基层医院病员不断持续增加;同时,病员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我县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内两所民营医院的系统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意见,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后勤管理水平。

1 现状检查结果分析

1.1 方法 以《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各项检查指标为标准,对全县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内两所民营医院采取实地查看现场、检查汇总材料、抽查询问工作人员、听管理人员汇报等方式。

1.2 检查内容 制度职责落实情况、专业人员资质、医疗安全、基础设施、各类检查记录文书。

1.3 存在问题分析,发现10所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3.1 制度职责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所检查的10家医院的制度职责普遍存在照搬上级医院的文书痕迹,不仅与本院的实际不相符,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没有按医院的特点来从实际出发,所有制度职责都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照章办事,也无法落实到位。

1.3.2 人员配置不齐、分工不明确 大部分医院都是除一个分管后勤的院长比较明确外,其余人员分工模糊,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或临时工,根本无法表述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工作没有头绪,都是领导临时安排一样做一样。

1.3.3 专业人员缺乏,资质不够 后勤人员大多是临时工和无学历、无职称人员,重点岗位如电工、电梯工、锅炉工均没有查见上岗操作证。

1.3.4 管理人员理念陈旧 与医院领导层座谈、沟通时发现;后勤管理很少纳入日常医院管理中,对后勤的管理不太重视,以为后勤管理与收治病人创造效益没有太大关系。

1.3.5 基础设施不到位 ①食堂,为全院职工及病人提供就餐的场所均没有消毒柜、防蚊防蝇灭鼠设施、大多数医院的食堂连洗碗池都不足三个,生熟菜板也没有分开。②洗浆房:均为在屋顶放置1-2台普通洗衣机操作即可,没有清晰的分区,没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也没有浸泡消毒的设施和防护隔离的装置。③消防设施:10所医院里的消防设施均未配置够,大部分医院灭火器已过期失效但无人发现,没有及时更换。

1.3.6 安全意识淡漠 ①针对后勤安全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各种应急预案均存在抄袭其他医院的现象。②各种演练也没有落实到位。③各类安全检查也没有落实。④10所医院的食堂均没有办理食品安全许可证,也未对每餐食品做留样,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医院责任重大。⑤各重点部位均缺安全警示标示。⑥很多医院没有备用的发电设备,有个别医院有发电设备,但发电设备没有妥善的放置场所,没有定期进行检查及试运行,一旦医院发生停电,医疗活动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⑦10所医院对全院的计量器具均未按要求进行定期强制检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⑧10所医院均未与当地派出所形成警医联动,在当前医疗秩序较乱,医闹横行的形势下,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与当地派出所形成警医联动势在必行。

1.3.7 院感知识未融入后勤管理 ①污水处理:10所医院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②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暂存点无防护装置,无消毒处理设施。③房屋建筑改造未经过院感专家的审核,存在很多分区及布局流程不合理的地方。④相关工作人员未进行定期体检,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

1.3.8 信息化投入少 10所医院除两家医院有病案软件外,均只有一个简单的收费软件,大部分的汇总报表均无法信息化完成,只能用手工操作,存在较大误差,同时给统计的工作人员但来一定难度。

1.3.9 社会化程度不够 10所医院只有一家医院把环境卫生保洁服务交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据了解有个别医院的病区内布类洗涤由医务人员分床包干完成,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缺乏对布类洗涤的规范管理。

1.3.10 各种记录不完善 大部分医院均找不到各类工作记录、检查记录,有个别医院有记录,但记录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一看就是做假文章,经不住推敲。

1.4 原因分析

1.4.1 医院领导对后勤管理重视不够。

1.4.2 后勤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及服务意识。

1.4.3 后勤队伍人员不够、素质不高。

2 对策

2.1 领导应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不要总认为后勤光花钱不赚钱,光消耗不创收,看不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但后勤管理是服务,后勤管理得好,能省钱、省心、省力,服务管理出效益,后勤如果管理好了人、财、物,能为医院增加附加值,能赚小钱,也能赚大钱,能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2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职责

2.2.1 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根据各项大的工作分线条细化管理,把每一项工作做到谁管、如何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

2.2.2 完善制度职责并督促落实 医院后勤范围广、工种多、技术性强,要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实际出发,对后勤工作逐项细化,不断地修订并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将制度职责的内容落实到人,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了的事学会做记录。管理人员应该多指导员工,简化文书,突出重点,做到什么事都能有据可查,同时可提高大家的责任心。领导应定期监督、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要不断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持续改进,确保医院各项业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为临床一线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2.3 强化服务意识 后勤部门是全院的保障体系,一切应以一线工作为重中之重,要积极主动服务临床,定期与不定期深入临床一线,听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为临床提供全面、周到、优质的服务,做到下收、下送、下修。

2.4 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的好坏,要造就合格的医院后勤管理干部,有效的办法便是开展医院后勤的规范教育与培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在选拔后勤管理干部时,也要考虑到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一些热衷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后勤管理部门,必须以务实为重要标准[2]。

其次,加强现有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医院应重视现有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学习方式,达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目的,与时俱进。医院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培训、等级考试等,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技能,一专多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第三,加强与上级对口支援医院的联系,可分系统、部门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学习并借鉴上级医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也可请上级医院管理专家到现场指点,这样既投入小,又效果好。

2.5 推行医院社会化进程 基层医院因资金紧、人员少,很多条件不具备,完全可把一些后勤服务项目如消毒供应、布类洗涤等可与附近的上级医院达成服务协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可把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绿化、安全保卫、设备维修等交由专业的公司统一管理,以解决基层医院管理人员少、工作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

2.6 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与院感、医务、护理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协同完成各项工作 后勤部门的诸多工作如食堂管理、三废的处理、布类洗涤、各区域的布局流程、分区等,包括各类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都需要院感部门的指导,使各功能区布局流程规范合理,从而更好地达到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后勤部门应定期与不定期与一线医护人员及病人进行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2.7 加强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 后勤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运行中的常规支持系统,对全院信息系统有着直接影响。后勤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好用好后勤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满足医教研、管理、工作人员等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的需要,并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基层医院的特殊性和各医院的实际情况,一些重要的信息系统应该及时投入。

2.8 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医疗保健场所,承担着农民的基本医疗、农村的公共卫生、传染病报告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等工作[3]。医务人员工作的环境,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的设备设施投入是每个基层医院面对的难题。有很多公共卫生项目医院针对广大服务人群都是属免费的项目,而医院要发展、要生存,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更好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好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3 效果

通过对每所医院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逐项现场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后,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整改,后勤管理质量明显得到提高,软件资料更规范完善,投入小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

4 结论

我县农村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政府在硬件上有了更大的投入,但在管理上还需要医院自身加强,不断持续改进,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提高,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民族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公共服务事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属均等化问题尤为突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将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环境,因地制宜,给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及均等化趋势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一、调查研究方法及内容

此次调研采用人户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入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对象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局、教育局、社会保障局、文化局、科技局、民政局、环保局等几个部门。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甘南藏族自治州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文化活动及设施、科技培训、环境卫生等几个方面的政府公共服务类别。调查问卷共计72个题目,其中均为单项选择性题目,实地访谈的内容包括公共服务事业的资金投入、科技及人力投入、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状况、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四个方面。入户问卷调查主要依据调查地各部门工作人员数量进行固定比例随机抽样,由各部门平均分配问卷数。调查于2012年7月19日至20日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实地访谈以座谈会的方式与入户调查同期同步展开。

二、调查结果

㈠、公共教育方面调查结果

(1)公共教育的现状

根据调查,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等省州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其中专科院校6所,独立高中15所,初级中学36所,小学180所(含教学点34个),幼儿园5所,职教中心5个,教师进修学校2所。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29人,中级职称的403人,初级职称的909人,未评669人。总的来看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共教育在“两基”的普及、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管理与教学质量等方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公共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增强工作合力。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两基”攻坚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工程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第二,认真摸底调查,加强动员劝返,全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帮教活动。多年来,国侨办在保证积石山县建设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省“一县一策”帮扶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资助,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教师培训、贫困学生救助、组织学生夏令营活动等方式改善教育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二要狠抓“四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和认真实施以学校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工程”建设,组织和引导各学校以创建“花园式”育人学校为目标;三是加大教育设备投入力度。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争取再配置更加完善的各类实验室、机房、图书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二)医疗卫生事业调研结果

(1)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全州医疗卫生机构达356个,其中:州医院2个、妇幼保健站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个、民族医院1个、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一般卫生院12所,卫生院分院1所,审批发证的村卫生所(室)170个、个体诊所111个、门诊部50个,全州共有病床800张。全州卫生系统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其中正式职工351人,乡村医生220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的75人,初级职称的176人。现在全县卫生工作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趋于合理的医疗保健网络遍布全县各地,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筑总面积达到48375.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0939.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4.63%,2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运行,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得到改造。30年来,医疗设备拥有率普遍提高,医疗设备达到2547台(件),大型设备有CT扫描仪、x线数字成像系统(DR)、呼吸机、电视透视系统、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机、牙科治疗仪、血球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胃镜、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三道同步心电图机等。医用设备更新换代加快,设备普及率提高,医疗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2)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不足与对策

甘南州经过30年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短缺,结构不合理;二是当地人对于卫生方面的事不太重视,主要体现在村中人畜接触十分频繁;三是村中没有集中的垃圾池与统一的垃圾处理办法。

解决方案:一是政府部门要继续提高认识,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当做一项主要情况来做;二是积极展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使人们病有所医;三是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望县级的卫生局能对村中的私人诊所进行整顿,对其药物来源渠道和药物价格进行监督和管理;四是制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使卫生总费用结构优化;五是希望村委能在村里建几个垃圾池,分布村中的各个主要居住点,定期组织环卫工人清理,防止滋生大量的苍蝇和蚊子;六是希望当地的村民能重视家中的饮食卫生情况,尽量使用消毒碗柜。避免使用受苍蝇污染的餐具或摄入受苍蝇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肠胃炎等疾病。

㈡社会保障工作调研结果

(1)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保障局成立于1986年,现有干部职工14人,领导干部5人,少数民族干部5人,妇女干部4人,本科5人,大专6人,中专2人,高中1人。社保局现设有人秘股、养老保险股、就业服务股、失业保险股和农保股五个股室。经办全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就业再就业工作。

(2)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五点突出的问题

第一,保险费征缴难度大,由于企业不景气,财政困难,欠费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门负担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不能足额到位。

第二,保险扩面工作难度大。因县上企业少、群众收入低,劳动合同制职工已全部参保缴费,民营企业不愿参保

第三,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对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

第四,财政、地税、社保与参保事业单位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搞好此项工作。

第五,因社保工作服务的量大面广,尤其是今年实施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基层村社群众服务,还有将来实施的新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更是面向全县群众,最主要的是缺工作人员、经费和工作车辆。

三、调查总结与建议

综合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甘肃省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充分考虑甘肃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以下几个总建议

第一,国家应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情况,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事业政策优惠力度,继续加大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才人支援、科技支持等扶持力度,不断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尽早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第二,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地方特色产业及绿色农牧业为主的地方经济,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加大对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努力改善政府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的局面。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难题。

第三,基层政府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打破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城乡二院发展格局,树立城乡均衡发展的观念,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事业的“南北差距”,促进政府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巨大差异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划分。城乡二元体制下,政府各类资源较大程度倾斜与城市农村获得的政府各类资源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又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篇4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篇5

    为更好地了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从业状况,以利于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研”课题组于2008年对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研。根据调研资料及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了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调查对象

    课题组在北京、苏州、济南、昆明、西宁等城市各选定一个城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了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医技人员为调查对象。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0份(每个城市100份),回收问卷412份,有效率82.4%,用SPSS14. 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男140人,女272人;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28.4% ,3140岁的占33.7% ,41 } 50岁占23.8% ,51 -.60岁之间的占11.4% ,61 } 66岁的占2. 7 %;中专学历的占22.8%,大专学历的占37.4%,大学本科的占32.3%,研究生占5. 3%,其他占2. 2%。初级职称占36.4%,中级职称占41.7%,高级职称占14.0%,未定级的占7. 9 % o

    2调查结果

    对于“您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总体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回答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30.6%,感到一般的占53.1 %,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合计占16.3%。表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调查显示,当初自愿选择现从事专业的占51.2%。如果有再次选择的机会,有58.0%的人不愿意再选择当前岗位,有68. 0%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做医生。这表明,被调查群体有较高的离职意向。

    3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3. 1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偏低

    调查显示,在影响到工作满意度的基木因素方面,被调查者主要考虑到了收人和其他福利待遇( 77.9 % )、医院前途(46.6 % )、个人发展空间(40% )、职业风险(39.1 % )。排在首位的是收人低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薪酬在1 000元以下的占18.4% ,1 001 } 2 000元的占43.2% , 2 001 - 3 000元之间的占31.1%,高于3 000元的占7. 3 %。超过八成(83.0%)的人认同“当前仅靠工资难以维持生计”的观点。超过八成(83.5%)的人认为自己的薪酬(工资和奖金)小于或远远小于他们的付出,薪酬不公平感较强。分别有35. 0%的人和36. 7%的人认为现在的薪酬仅“部分体现”或“几乎没有体现”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风险。薪酬水平不高也影响到了医德医风水平。当收人与付出不符,收人远远少于付出,工资待遇与理想情况相距甚远,报酬低于劳动付出,且有条件收受红包或回扣,此时有60. 2%的人选择完全能做到和基本能做到“廉洁行医”。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希望他们为患者无私奉献恐怕是一种奢望。

    3.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和转诊状况不佳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也存在问题,如社区卫生机构工作面积小、服务设施差,服务项目单一,又要靠医疗竞争生存,社区医师社会地位低,群众信任度差,工作局面尴尬。[‘]

    调查显示;对当前我国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情况选择满意的仅占14.5 % 0 50. 7%的人认为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困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条件在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基层医疗机构设施条件差、医疗技术水平低,患者宁愿跑更远的路、花更多的钱,也要去大医院看病。由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原因,被调查者自身都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感到困难,这将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程度。

    3. 3个人职业发展受限

    社区卫生服务“总量”指标不足限制了医护人员能力发挥,削弱了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查显示,有45. 6%的人认为当前的岗位不能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有53. 9%和19. 4%的人认为科室主任对人才梯队建设关注程度一般或不关注;有46. 6%的人认为单位没有为自己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便利。目前,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老化,又缺乏进修、深造的机会,这会加重患者的不信任感,影响社区卫生机构的业务工作量和个人收人。

    在职称评定方面,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技术职称晋升方面有些不公平。职称评定系统不仅决定性地影响着医务人员个人的工资待遇和荣辱升迁,作为人才调配的重要杠杆之一,它也直接造就了当前基层卫生系统人才缺乏的困局。职称问题不解决,社区卫生人员这支队伍就很难长期稳定下去。〔’〕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时与城市大医院卫技人员依照同一标准执行,这使许多符合基本条件的基层卫技人员被论文、外语、计算机及技能考试等多重关卡淘汰。基层医务人员晋升职称,更应该侧重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

    4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对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建议如下:

    4. 1加大国家投入,改善从业者收入、待遇和工作环境

    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人,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应适当考虑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队伍的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为防止新的“大锅饭”现象的产生,各级政府部门将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项目的质量、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服务效果差的扣减补助,以提高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率。有关部门需要更新和添置社区卫生机构必要的医疗设备。

    4. 2解决人才问题

    要解决人才问题,使社区有让老百姓放心的医生,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其一,社区卫生服务起步由大医院领办,实行属地化分制,由综合性大医院牵头,在技术上负责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若干综合性大医院为骨干的医疗服务群体,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其二,对于全科医生不足的问题,在起步阶段可以采取领办医院专家巡回到社区开展医疗活动,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共享,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方法,帮助社区医生提高技术水平。其三,建立大医院人才下沉激励机制。城市三甲医院可把门诊的主治医生合理配置到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医生的人事关系和劳资分配还留在大医院,服务社区一、二年后再回来,医院给予职称、补贴等奖励。其四,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侧重于解决医生的工资、编制等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以吸引适宜医学人才进社区。总之,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生现实需要等情况,加大投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务人员下基层、到社区,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4. 3完善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篇6

1 主要措施

1.1 领导重视、搭建网络,奠定项目实施组织基础 新区领导高度重视“两癌”检查项目,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社事局分管领导任组长、保健站负责人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主任为组员的“两癌”检查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考核;由区妇保站、辖区各相关医疗机构技术骨干组成“两癌”检查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业务指导、质量督查工作。辖区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均分别成立了由中心分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技术骨干组成的实施小组。逐级建立组织,制订实施方案,从组织上保障“两癌”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1.2 制定文件、完善制度,确定项目运行政策基础 根据《江苏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及《无锡市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联合区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制订了《无锡市新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同时制定了“两癌”检查项目信息上报制度、督导制度、健康教育宣传等制度。从检查对象、实施时间、项目目标、部门职责及费用来源、标准、结算等各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使项目工作有据可依,便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率。

1.3 加强培训、规范服务,确立项目实施质量保证 自2010年“两癌”检查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均召开专题培训会议。首先,由市级层面召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项目负责人、各相关医疗保健机构项目负责人、妇科、乳腺科、检验科、超声科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政策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全面了解项目工作;其次,在区级层面组织各社区中心分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相关业务人员,详细解读、学习区“两癌”检查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各种资料的填写以及信息上报及罡正信息系统录机,进行具体学习,深入了解项目;第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部署、具体落实项目工作的开展。同时,为确保各单位规范开展“两癌”检查,通过“送医下乡活动”由市妇幼专家或技术组成员进行妇检、乳腺手诊、宫颈涂片方法等现场指导,纠正检查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题培训,如组织基层阴道镜、乳腺B超检查人员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轮训学习。采用上述方式,提高了检查医师的业务技能,从而提高“两癌”检查质量。

1.4 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确保项目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两癌”检查涉及部门广、科室多、表格繁琐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对各单位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社事局负责“两癌”检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目标管理;妇保站负责制定文件、业务培训、质量控制、经费测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两癌”检查具体工作,包括检查、登记、阳性追访、信息上报及数据录机等。同时,与计划生育部门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妇女主任、乡村医生的作用,负责入户宣教、通知等。各条线密切配合,各负其职,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服务对象;异常病例重点管理,保证服务质量。乳腺钼靶、宫颈活检由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负责接诊,检查结果一式两联交于患者本人及区妇保站再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市、区、街道三级逐级负责,分工明确,部门协调,确保了检查进度和质量。

1.5 形式多样、加强宣教,提高妇女健康知识知晓度 一是隆重举行区“两癌”筛查专题启动仪式,相关市、局、街道领导出席会议,百名妇女参加了“两癌”筛查健康女性签名活动,同时开展专题讲座;二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两癌”检查的重大意义,定期刊登“两癌”项目实施动态;三是在项目检查单位设立“两癌”宣传角,放置宣传版面及册子,并有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宣教,提高广大妇女保健意识;四是充分发挥基层网底的作用,妇女主任、乡村医生分片包干,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了受检率,各中心均超额完成了检查任务。

1.6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项目领导组和技术者相关成员组成督查组,从实施流程、检查质量、资料填写、录机情况及序时进度等方面进行督导,并对辖区两癌检查项目及人员进行了调研、对宫颈刮片进行抽查质控。每季进行一次全面质控,并由专人进行电话调查;每月对实施进度及存在问题通过月例会进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每半年组织各社区中心项目分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相关业务人员等召开项目实施情况通报分析会议,反馈实施进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通过加强指导督查,保障了“两癌”检查项目顺利完成。

2 项目成效

2.1 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 2010年、2011年新区共完成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分别为61 090、61 255例,全区共发现宫颈涂片异常140例,确诊CINⅠ~Ⅲ级23例,宫颈癌11例,发病率为18.01/10万;确诊乳腺癌14例,发病率为22.86/10万,均得到及时治疗。妇女“两癌”发病情况与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国肿肿瘤登记年报》08年报道统计数据基本一致[2]。

2.2 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及时诊治 通过检查发现生殖道感染7489例,患病率12.26%,子宫肌瘤3044例,乳腺良性肿瘤726例,均给予了及时治疗,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

2.3 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 2010年目标人群宫颈癌、乳腺癌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32%、90.9%,2011年目标人群宫颈癌、乳腺癌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12%、95.21%。

2.4 群众满意度提高 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序、经费到位,广大妇女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调查所得群众满意度达100%。

3 存在问题

3.1 “两癌”检查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异常病例检查率不达标,两癌检查发现异常病例需进一步乳腺B超、钼靶和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的比例,距目标值仍有差距;二是乳腺手诊检查不正确,乳晕区、区、腋下淋巴结等处漏检,至初筛阳性率偏低。分析原因,一是基层开展两癌检查服务项目如乳腺B超、宫颈刮片和阴道镜能力不足;二是两癌筛查普遍与妇女病普查工作结合开展,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异常病例现场开转诊单的较少,至检查率下降;三是与基层单位参与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主要是妇产科医生或全科医生,而非乳腺专科医生有关。

3.2 异常追踪随访不到位 一是部分单位对阳性病例的登记、随访、督促转诊工作不够细致到位。二是对个别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认识不够,未能做到定期随访。

3.3 信息资料录机不规范 一是录机时间普遍不够及时,两癌未做到先录机再转诊;二是录机质量不高,有漏输、少输现象,进一步检查的内容和结果录入也不够及时或不够准确;三是录机数与上报数不完全一致。

4 工作建议

4.1 建立“两癌”检查长效机制 “两癌”检查是目前公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3、4]。因此,开展群体性的妇女“两癌”检查是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希望及时启动新一轮“两癌”检查实施项目,该项免费政策能长期开展下去。

4.2 简化“两癌”检查流程 作为无锡市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两癌”检查的每位对象需填写“两癌” 检查手册,除封面上个人信息资料外,还包括知情同意一张表、知识问卷两张表等相关个案资料。事实上,平时大规模检查时,信息资料太多,既不准确,又加剧场面的紊乱,最好仅填写必须的个人资料,对阳性患者再追填个案资料。同时,录机的资料既多又繁,增加很大工作量,要同步简化。

4.3 灵活调整检查比例 在实际检查中发现异常病例需进一步乳腺B超、钼靶和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的比例,距目标值仍有差距,尤其是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的比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检查比例及对象应有所调整。乳腺癌检查以手诊为初筛,对年龄≥50岁手诊阴性的受检人群可以不作乳腺B超检查;宫颈癌检查以宫颈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初筛,对细胞学检查阴性但临床症状体征可疑者,也应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检查。

4.4 加强系统化业务培训 尽管项目开展前和实施中多次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但部分医师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积累或人员不能固定,影响了“两癌”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所以工作中要注重培训效果,做到培训连续性和系统化。同时,要增加到上级业务单位轮训的比例,真正做到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4.5 调整“两癌”检查对象 美国宫颈癌筛查新方案规定30岁以下妇女每年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筛查[5]。近年,“两癌”发病年龄明显呈年轻化趋势,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多例年龄35岁以下的宫颈癌、乳腺癌患者。因此,建议免费检查年龄范围要扩大,尤其是对年轻妇女。

4.6 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要扩大健康教育人群,健康教育的群体不仅仅是受检查对象,还要注重整个社会群体的健康宣教,因为周围人群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更能影响妇女对疾病的就诊态度;在宣教时要增加公众教育途径,如拍摄“两癌”宣教短片,在公交车移动电视、地方台等广而告之,将大大提高宣传面。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试行)[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20(5):260.

[2]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国肿肿瘤登记年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编制,2011年.

篇7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着多种问题和困难,其已经难以满足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乡镇水利站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实现乡镇水利站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1 当前乡镇水利站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就当前形式来看,乡镇水利站建设资金投入依然存在不足,且方式较为单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乡镇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其建设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并且由于当前水利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中,而政府投资的重点多集中在一些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上,且很多情况下是根据国家、省、市配套资金进行投入,而对于乡镇水利站资金的投入和经费的安排少之又少,进而导致其难以履行职能。

1.2 乡镇水利站管理机制不完善

多年来,乡镇水利站一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的任务,如农田抗旱防汛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等,这些工作都是一些公益性的,但是相关部门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作出明确的规定,进而导致乡镇水利站职能混乱,很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虽然有些乡镇水利站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对于水利站人员工资的调级、职称的评定以及相关档案的管理都是有县级水利局负责,但是乡镇水利站中人员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

1.3 人员素质下降,服务水平下降

由于水利站经济状况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比如一些年龄较大的管理者,虽然具有丰富经验,但多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慢,而且专业培训少之又少。而一些技术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的人员,由于乡镇水利站工作福利待遇较低,很多职工都将精力投入到维持生存上,严重影响自身职能的履行。

2 乡镇水利站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2.1 完善投入机制。

在乡镇水利站建设中,应当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思想,具体实行上采取国家辅助、群众投劳以及收益单位进行管理的措施。首先可以采取“竞争立项、招标建设”的措施,以此作为乡镇水利站建设组织的构成方式。主要优势在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能够实现群众的全过程参与,确保参与者的积极性。其次,为了促进水利站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和农村生产稳定的发展,县级政府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乡镇水利站服务体系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可以实施按照岗位的编排进行落实乡镇水利站管理人员工作和劳保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并按时足额发放。同时,根据乡镇水利站的规模和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投入措施,积极争取省和市里的财政投入,同样由地方财政根据相应的比例进行配套的投入,另外,也可以实施民办公助或者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受益群众自己来投资,然后地方财政根据相应的比例采取补贴。

2.2 切实提高水利站管理体制

为了保障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当安装有效的计量设施,当前我国不少地区乡镇水利站中并未使用用水计量工具,即使有也比较滞后或者老化,无法实现用水的准确计量,通常就直接采用计时或者根据面积来进行估算,未能够起到节水效用。而通过安装有效的计量设施,能够让群众真正意识到水的珍贵性,进而做到节约用水。其次,应当鼓励用水户参与到管理中来。为了实现群策群力的管理目标,提高用户的参与热情,应当采取用户代表来对于水分配以及水价各地进行管理的方式,确保能够自觉接受用户的监督,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2.3 切实加强水利站队伍建设

新时期想要进一步做好乡镇水利站机构改革和服务工作,想要从单一性的人事组织管理向综合性的人才开发管理转变,首先应做好乡镇水利站职工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上岗任职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为了能够吸引

秀技术人才,可以实施岗位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制,并将原有的身份管理转向为岗位管理,实施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择优秀的技术人才。另外,在水利站队伍管理中,为了能够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将职工的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编制控制上,实施开放状态,彻底打消“铁饭碗”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基层水利队伍人员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为乡镇水利站建立人才引进和流动的长效机制。

2.4 加强乡镇水利站改革发展

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对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水利站自身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乡镇水利站改革,以促进水利站的发展。想要实现乡镇水利站的改革,必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应立足于水利站的长远发展,妥善进行制定人员安置问题;(2)坚持实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则,应根据乡镇水利站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改革机制。(3)最后应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要求,将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从而促进乡镇水利站的改革发展,实现服务“三农”的最终目标。

3 结束语

乡镇水利建设与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项目投入机制、建设过程的管理以及竣工后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是确保其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有效发挥的重要方面,需要施工单位、受益群众、当地政府等多个主体的协同合作,才能进一步实现乡镇水利站建设的发展,使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耿少权.浅谈基层水利站的发展之路[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6):96-97.

篇8

(一)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我局于2014年2月14日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落实,为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按照县委开展活动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局在第一时间研究制发了《县城管局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对目标任务、活动内容、开展形式、方法步骤、工作要求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便于操作和执行。

(三)动员发动。2月19日上午,我局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周局长作专题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对局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县委第三督导组黎斌组长到会作了指导讲话。

二、认真开展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一)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2月27日,开展了一次市容环境卫生座谈调研活动,邀请了市民、商户、工地和网络媒体代表来我局进行座谈,了解了他们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月19日,深入蔡家桥镇高溪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听取了高溪村的工作安排和建议意见,并就实际存在问题提出了帮扶意见。3月10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美化绿化了垃圾处理场环境,同时定期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垃圾捡拾活动,用实际行动感化部分市民的不文明行为。3月14日,组织召开了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局部门负责人分别结合自身岗位畅谈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收获,局领导班子成员均结合自身分管联系工作,撰写了3000字左右的交流发言材料,在与会的各部门负责人中引发共鸣。3月28日,举办了一次理论知识测试,进一步检验了我局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效。4月,分别3次组织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观看《焦裕禄》、《旌旗飘扬》、《之害》等廉政教育专题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增强改进作风、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严格开展集中学习月活动。3月底至4月底,我局通过周一例会和周五文明创建工作调度会形式,学习党的十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和三严三实作风建设要求,学习每周荐读、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联系工作实际,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安排各部门交流讨论发言。

三、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一)多方征求,切实找准问题。一是走访沿街商户。认真听取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发放收回20余份调查问卷。二是设置专用意见箱。为畅通反映渠道,在办公明显区域设置了征求意见箱,随时接收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到结对联系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征求群众对局领导班子关于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并建立了台账,为我局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切实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注重边学边查边改。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特别是面对面征求意见时,对于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做到及时逐一进行解答。对于查摆和梳理出的问题,时下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通过征求意见和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我局在环境卫生存在死角、门前三包未落实到位、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渣土车辆污染路面、干部职工工作方法简单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推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解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篇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三个围绕”:

第一,围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确定主题和载体,使学习培训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校党委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谋求学校生存和发展路子的重大机遇来抓,围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拓展生存空间的实际需要,确定以“推动科学发展,突出职教特色,增强发展后劲”作为活动主题,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活动载体。校党委紧紧围绕主题及载体,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学习培训:一是组织党委领导班子学习规定篇目并针对学校面临的生存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6次集中学习和4次专题研讨。二是组织各基层党支部及各科室结合实际开展学习培训,既学习规定的必读篇目,又结合业务工作进行了学习;三是针对学校学生团员达2000多人的实际,把学习培训扩展到团员青年之中,实现党团互学,把教学工作与学习培训相结合,做到了学习培训活动全面铺开。在全面铺开学习的同时,校党委明确学习主体在全体教职工中以党员职工为重点,在党员职工中以中层以上干部为重点,在中层以上干部中以党委成员为重点;在全体学生中以团员青年为重点。在学习培训中,全校党员、教职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共40次,学生团员组织学习累计达171次,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科学发展意识和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意识。由于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了始终与试验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较好地避免了学习培训空洞化、教条化的问题,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10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深化对于卫生院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更有必要,这不仅在于乡镇卫生院的很多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都十分低效,这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根本。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深度革新,并且解读这些变革在乡镇卫生院可以有的实施方式,进而让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建设。

一、深化对于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控制

新医改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控制有了更好的管理,这对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绩效,让卫生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很有帮助。这种转变可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透过对于运营成本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很多乡镇卫生院不必要的活动成本及医疗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卫生院的高效运营,并且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绩效;2)透过全成本核算的实行,这将会极大的为价格主管部门在各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上提供参考依据,为单病种的医保方在付费时提供有效的成本参照,这也会为医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3)全成本核算的推行,能够促进乡镇卫生院各级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高效化;4)实现全成本核算还能够很好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进而在卫生院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会促进节约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设备、资金等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财务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成本管理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与方向,这些指引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

二、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预算的管理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上都存在各种问题,新医改制度下对于卫生院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很多全面而细致的要求,这些制度在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中的有效执行将会极大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卫生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明确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卫生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革新,极大的弥补了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管理上的各种漏洞。

三、渗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下让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会计以及经济运行的管理上都趋向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过往的很多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上都不够清晰透明,很多管理上的细节做得比较马虎,这一点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与运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很有必要改善的问题,新制度下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很好的得以体现。首先,对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出了更为深入与具体的要求,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良好建设。新制度对于成本管理也更加清晰与细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成本管理目标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分摊流程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模式等都做出了更为明晰的限定,这将会极大的细化乡镇卫生院的成本归集与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医疗成本的分摊及核算提供可供验证且口径一致的参照数据。这些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慢慢缓解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病贵”的担忧,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体制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财务核算机构或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实行会计委托记账。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具体办法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透明性,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规范性与可用性,深化对于卫生院财政支出的有效监管。新制度的运营将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对于国家投入的利用效率等有更加清晰的呈现,对于收支分类会有更明确的界定,财务报表也会更加规范与透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信息也会更为精准。这些都是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落实的范畴。此外,新制度下也会进一步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将会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财务信息需求。这些都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规范与标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向各方公布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

五、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新制度下为乡镇卫生院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是过往被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忽视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乡镇卫生院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2)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科学论证,并按规定报主管部门会同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批准;3)严格禁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4)在资产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对期限超3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核销。

六、转变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模式

一直以来,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都受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卫生院过分注重盈利,以商业目的为首要考虑也是造成人民“看不起病”、“看病贵”的呼声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点不仅在城市内的医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很多乡镇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也非常常见。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以盈利为追求。这种转变非常可喜,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所在,这将会极大的改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观念与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卫生院会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的服务,会将效益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首先给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与担忧。很多人会认为,这种类似公益的行为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种理解并不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营模式上做出深度革新,会让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收支的核算,这些都会推进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与运转模式,要推进卫生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革新,要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来为乡镇卫生院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这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乡镇卫生院的运营成本,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会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七、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将会朝着更加规范、标准、透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解决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效率低的实际问题,这也会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模式的革新,进而让乡镇卫生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八、结语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提出了很多革新方向,这些变革极大的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经营绩效。新医改背景下首先极大的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成本管控效率,并且深化了对于预算的有效管理。这些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新医改背景下让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理念也有所更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很好的得以渗透,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也在慢慢得到落实。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此外,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思芬.浅析卫生院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J].知识经济,2009(04).

[2]卢继青,杜文娟.卫生院会计制度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思考[J].财会通讯,2009(13).

[3]陈岳.卫生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