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效率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学习效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学习效率

篇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我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古人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刺激,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达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单靠老师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不能持续长久,要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持续地继续下去,就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耳、调动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

4.鼓励学生,注重赏识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鼓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会想,敢讲会讲。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习惯,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的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课堂中适时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些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课后可以是朋友关系。”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即“课堂上我们是朋友关系,课后我们是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学生才能畅所欲言。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后最终赢得学生的一份尊重和信任。

篇2

从入学开始,直到我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课堂都是我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大部分宝贵光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无论如何,课堂学习都是不可替代的学习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其他任何学习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要想增强学习效果,必须搞好课堂学习。那么,课堂学习有哪些优势呢?我们又如何抓住课堂上的学习机会高效听课呢?笔者就这些问题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课堂学习的优势

1.课堂学习可以有效开发学生智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通过讲解、提问、适时点拨等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或思考、或动手,从而不断开发学习的潜能的智力。因此,通过课堂学习,就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智能。可能有的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强,不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有效开发自己的智能。这样的想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离开课堂学习的自学和课堂学习比起来,劣势显而易见。因为课堂学习中,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这样的碰撞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工作,在思考陷入误区时,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或是其他学习伙伴的提醒,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课堂学习是比自学更能开发智能的形式。

2.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获取知识的学习。我们的学校教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阶段直至大学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什么学段,应该接受哪些必要的知识,应该接受到哪个层次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阶段,我们所接受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的产物,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用了几千年创造的智慧成果经过十年的系统学习,我们就可以继承下来,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课堂学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效率,是与专业老师的传授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课堂学习这个主要环节。

二、抓住课堂学习,实现高效率听课

课堂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完成这项艰苦的劳动时,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使课堂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这样做。

老师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紧跟老师的思路,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相当轻松。否则,我们即使花费很大力气,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在课堂学习时,老师讲他的,自己学自己的,不能和老师同频共振,结果用了同样的时间,效果却相当差。我们如何才能抓住老师的思路呢?

1.根据课堂提问紧跟老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点。有些问题需要同学们的回答,而有些问题则可能不需要同学们的回答,不管怎样,这些问题都是这堂课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关键之处。抓住这些问题,思维随着这些问题的转,就会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

2.根据自己预习时的逻辑结构紧跟老师的思路。在课堂学习的准备过程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内容有大致了解,并对这堂课的大致逻辑有初步理解,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的教学都是按照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展开的,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跟上老师的思路,高效地学习了。

3.抓住一些关键性提示紧跟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特别的提示,比如:“同学们,请注意”,“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的问题”,等等。这些关键性提示语往往体现了老师教学的思路。我们如果能够从老师的提示语甚至一些语言动作中准确揣摩出一些意蕴,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得多。

篇3

目前,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越来越大,课堂上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我看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自然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有些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无非就是因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枯燥,与其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针对这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掷硬币或是骰子进行试验。

二、合理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提问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提问过后要尽量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防止跟风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还有可能自己得出答案,减少课上教师讲解的时间。

三、控制好课堂纪律

保证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学中的纪律。虽然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课堂氛围,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课堂可以无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效率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握好这个度,比如设定讨论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让学生在应该活跃时活跃,应该认真时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应该明确本堂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包括内容和难点。不论是普通的授课还是学生分组讨论,都要注意不能脱离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时利用板书的形式写明这节课的重、难点,时刻提醒自己和学生围绕此知识点展开,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篇4

唯物主义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发生变化,形式相应地也要发生变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形式应适应新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校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进行适当改变。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何谓课堂组织形式?课堂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组织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按照学生的组织标准,课堂组织可划分为:个别教学、群体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开放教学。班级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的优点:“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无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班级教学与“三维”目标产生诸多的冲突,主要有:

(1)兼顾能力、情感等的培养目标与班级教学之间的冲突。学生全面发展指学生智力、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智力与能力占主要的地位。学生的智力,一般指的是学生的知识,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代表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一般指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步入信息社会,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并且侧重能力的要求。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重智力轻能力。目前,课堂教学主要是班级教学,班级教学主要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适合于学生智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对于要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就相形见绌。因此,班级教学组织应改革。

(2)学生的自我发展与班级之间的冲突。教学的两大功能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功能。长期以来,教学主要倾向于前者。现在人们意识到教育首先是人自身的需要,而这一点长期被忽视了。并且,社会的需要与人的需要两者并不相同。如,人有情感的需要、情趣的需要等。因此,教育把首先满足人的需要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选择,这种教育目标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与班级教学要求的整体划一的特征格格不入。因此,班级教学就应适应这种特点,建立体现个别差异、多方面需要的组织形式。

(3)不同的组织形式与班级教学的冲突。为了解决不同教育目标与不同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问题,教育家们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如,有利于个别教学的个别或群体教学形式,照顾学生差异的道尔顿制,兼顾学科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文纳特卡制,按照学生能力差异进行的分组制,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特朗普制,现在又有注重学生发展的开放课堂。

以上的组织方式,都如天空中的流星一闪而逝,不能取代现代的班级教学。现代班级教学有诸多的缺陷,但是有两个优点却是其他组织形式不能取代的。①能有效地系统进行知识学习。学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这一点,其他的组织形式不能保证。②班级教学有很高的效率。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虽然有众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班级教学还是当前占主要地位的组织形式。

二、优化课堂组织策略

如何解决新培养目标与班级组织教学之间的矛盾?教育学者和教育实践者对班级教学的结构、排列方式、师生参与方式进行了调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合理搭配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全班教学即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班内分组教学形式是指“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的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健康交往,学生相互了解就可以缓解和消除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人际关系冷漠和学习压力以及优化学生的性格,还可以形成互助、互学、互进的良好班风。应避免按能力分组或成绩分组,这会产生教学问题:给学生贴上标签,造成心理压力。班内个别学习,主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之间,有同有异。教学中应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使高智力的吃好,智力中等的吃饱,智力一般的基本掌握。

(2)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座位排列就是将课堂中的座位根据教学任务进行适当的空间组合。常见的座位排列有:秧田式、马蹄形、圆形、双矩形、兴趣角、扇形、模块性等。不同座位排列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知识学习相配的秧田式,是常见的班级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马蹄形,有利于师生非言语交流,生生之间相互交往;圆形又称会议型,有利于学生讨论和相互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模块性有利于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兼顾学生的个别情况。因此,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3)班内分层递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实施教学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就是将大班教学、班内分组和个别学习合理地结合起来。其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解决共性问题采用大班教学,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采用小组教学,个别问题采用个别教学”。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

参考文献:

篇5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细细琢磨,不无道理,生活如此,学习亦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知识的传授方法、技巧,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常常不自觉地把学习习惯培养同以上内容割裂开来,全然忘却了学习习惯在学习当中有着极强的制约、影响作用。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在学校里,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养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课前准备的习惯。既有书本文具的准备,也有思想状态的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上;2.认真倾听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调动五官,聚精会神,切忌意马心猿,上课走神;3.快速预习或自学的习惯。按照教师的要求,带着问题去预习或自学课文,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4.高效复习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要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记忆,解决“如何记住知识”的问题;5.课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写作业,可以查漏补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决定学习成绩”。

篇6

“轻负高质”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质”也成为公认的推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高速公路。正是因此,各地的省、市教育局也大力开展“轻负高质”系列活动,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模式,以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也在做着“轻负高质”的努力与尝试,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进行“轻负高质”的实践是我们的探索之一。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

1.“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课堂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耳、眼、脑、口、手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区别很大,自主等主动学习方式比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倡导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一学习方式。

2.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标要求与学习方式的调整

解读2011版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我们发现,新课程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其中新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强调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从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标要求出发,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该理论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多“官”齐下――“科学”优化效率;自主学习――主体激化效率;活动探究――合作催化效率,成效明显。

二、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

1.多“官”齐下――“科学”优化效率

“学习金字塔”理论注重耳、眼、脑、口、手多种器官的综合使用,运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多感官教学。

所谓“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包括视觉、听觉、语言、运动、感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各个感官下的综合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学成效。

“多感官教学”蕴涵的科学因素有:

(1)多感官调动,开发学生多种潜能。如识别、感官、音乐、语言等在内的潜能。

(2)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

(3)学习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疲劳。

2.自主学习――主体激化效率

“学习金字塔”理论证明,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区别很大,自主等主动学习方式比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

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中要遵循“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先学后教”策略,即对于学习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活动探究――合作催化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习金字塔”理论也认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其知识的平均留存率高达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时要有效实施“活动教学”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通常分为活动学习和活动展示两个环节。

三、实践成效

从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来看,将“学习的金子塔”理论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减轻了学习负担

运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改革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单位时间的教学中,通过视听、小组活动交流、模仿体验、表演、朗读、练习操作实践等学习参与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动耳、眼、脑、口、手多种器官综合使用,有效缓解了学习疲劳,减轻了学习负担。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案例运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学习方式,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重在组织、引导。特别是小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焕发出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竞争意识加强了,全员积极参与学习,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因此,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实施多“官”齐下―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学习策略,就很好地体现了纲要对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实现“轻负高质”的一种有效策略。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金字塔模型和具体数字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例。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的。

在金字塔的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习效率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只能记住5%的学习内容。第二种是“阅读”方式,两周之后可以记住10%的学习内容。第三种是“视听”方式,可以记住20%。第四种是“示范”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方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教授他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达90%。

篇7

杜威先生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的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经营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场所。然而,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现状堪忧,学生厌学的情况严重,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我认为应该把快乐还给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

一、实施快乐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多为下午课,是学生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上课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趴桌子的学生一大片,坐着发呆的学生一多半,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满堂灌得毫无乐趣。思想品德课被视为小学科,七八年级时被忽视,九年级时学生不重视,但思想品德科却又是中考的科目,而且要求达到满分为最佳,这样就使其成为“鸡肋”。在这样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思想品德课堂就成为一潭死水,不仅学生不喜欢,甚至教师自己都感觉味同嚼蜡。

二、实施快乐教学的方法

1.妙用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能否扣人心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大部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认为本来思想品德的课时就少,知识性较强,于是就忽视了导课环节,每节上课时直入主题,有时甚至连学生都没看一眼就直接讲课了,根本没有交流互动。新授课成为在书上划知识点,复习课成了做卷子对答案,上课伊始就陷入了沉寂,学生没有学习下去的兴趣。教师也说,在九年级待的时间长了,都不会上课了。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出现了教师不解的后果:开卷考试怎么连书都懒得找。所以,上课时“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2.活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

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讲授知识点和划书固然重要,但如果过分地强调这一内容,往往事与愿违,导致知识人为地被肢解,使本来流畅的知识链在教师的肢解下变成了难懂的不计其数的所谓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结果出现了学生知识点掌握得很熟,但在做题的时候却不会应用。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了知识点,而没有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能力,试卷上的材料题学生不懂或是不会审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中充满快乐的因素很重要,我们可以采用辩论、抢答、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历史故事等教学手段。我在思想品德的复习课时经常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工夫。

三、实施快乐教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要精准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和课程标准不熟。有的教师对整个教材的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能做到高屋建瓴,现买现卖,备一课讲一课,就课本讲课本,相当于把课本的知识复述了一遍,这样的课重复上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摧残了学生的身体。一提到思想品德课那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无休止的说教,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真是一件想起来就让人心烦的事情。在思想品德课上除了能得到考试中的一点分数外,毫无乐趣可言,毫无意义所在。

2.研究课堂教学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曾说:“课堂是一个值得教师好好经营的地方,是教师人生修炼的道场。课堂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自己写,大家读。”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脚踏实地地研究课堂,经常听课、研课,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充满快乐,让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有的规模小的学校只有一两个思想品德教师,总是一个人承担一个或两个年级的教学,如果不研究课堂,教学十年与教学一年的差别并不大,总是自己在闭门造车。

总之,把快乐还给学生,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语文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只有是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特点,注重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把生活情感融入到学文中,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具体目的。

教学《黄鹤楼送别》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环节,首先播放几个送别的场景:泪流满面,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饮酒告别;送完说声“再见”就走。然后让学生就这几种场景根据自己生活进行体验后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是哪一种……选完后,再让学生来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生活中我们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在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场景与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的基础上体悟诗人的豪情。再次,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帮助学生积累已学的诗句。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并让学生表演。设计这几个环节的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联系起来,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

其实,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这不仅能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营造质疑的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灵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说明学生在思考、参与、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其实,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么的简单、复杂、古怪,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轻易否定和回避,而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回答学生的疑惑,而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讨论,在师生一起分析了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后,让学生们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毁掉了木板,只剩十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是怎么也不可能“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炸铁链。由此,让学生明白夺桥是多么的困难、又是多么英勇和无畏。这样,就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学生能提出疑惑,说明他们能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这样,40分钟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灵性得到展现。

三、营造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徐特立老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强调让学生注重读书做记号之外,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动笔写。我们知道,读能陶冶性情,写才能抒发心志。光读不写,就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因此,只有把读写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在读书中享受审美的乐趣。

篇9

一、要创设新奇的情境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恩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牵引力,兴趣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对象的关注,围绕所感兴趣的数学对象,展开活跃的数学思维。数学问题的新奇性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人性化的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可以运用诸如讲事故、做游戏等变式手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比如:我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运用学生喜欢的歌谣方式归纳其不等号的确定方向,“同加同减不改变,同乘同除怎么办?正不管,负转弯。”课后从作业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所以,创设新奇轻松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思维,克服懒惰心理,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要从饶有趣味的数学话题引入课堂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知识的兴趣。”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教学时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愉快心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入新课时要体现“有趣、有疑、精妙的,班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提高学生参与欲望,比如我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时,特地将做好的西瓜模型带进课堂,课堂上我说:同学们怎样吃掉这个大西瓜,有同学说从中间先分成两半,然后呢……”,许多同学还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就从西瓜的形状引入到探究y=ax2的图象,整堂课,同学们都在“吃”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这个“大西瓜”,而且还“吃”得非常饱。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趣味的因素,把教材相关的“美味”引入课堂,它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还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从而学会数学,最后发展为会学数学。

三、抓好有效学习迁移链接

一节高效率的课,离不开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迁移渐进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思维朝着迁移的方向一泻如注,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迁移过程中的思维的链接,因势利导,顺利地将学生引入迁移渐进的求知过程中,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时,我们应该从y=ax2y=ax2+ky=a(x-h)2+k的形式求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然后把y=a(x-h)2+K整理,即形成了y=ax2+bx+c,最后反过来用配方法把y=ax2+bx+c化为y=a(x-h)2+K的形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它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方程公式。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公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按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加强演示操作,注重直观教学

感性直观的事物和动手实践有助于减缓抽象逻辑思维的难度,可以将一大堆诸如定义、定理、推论等枯燥无味的东西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展示和动作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自制学具。例如:我在教学由一些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同形的三视图的相关内容时,我将准备好一大堆空粉笔盒进行演示,并抽出程度不同的三组学生上来堆积,要求堆积的不重复,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从旁加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应的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五、多用幽默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是互通心灵的主要工具,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调味品”,而且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述出来,特别是每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端也许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多举一些风趣幽默例子感染学生,拨动学生思维的弦,使之奏出和谐的“曲子”。有次我请一个在数学成绩并不好的学生上黑板,做了一个我认为他一定不会做的数学题,结果令我惊讶,他不但做正确了,而且方法还很独特,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同学操刀主罚命中,太了不起了,我再给你加10分。”同学们听了开怀大笑,接着是一片掌声,我深知,这句话在这位同学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六、关注后进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教师课前的准备到课堂活动,到学生课后任务的完成,都要有后进生的一席之地,要让后进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提高后进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欲望。任务的布置既要照顾优生,更要照顾后进生,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虽然枯燥,但也不难学。时时关心、爱护、帮助后进生,要从学习上、心理上进行辅导,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唱主角。使后进生怕数学、厌数学变为我要学数学,久而久之,他们会积极的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合作研究活动之中。

篇10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精彩的课堂引入。好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课堂引入要突出趣味性、针对性和新颖性以增强课堂气氛。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其次,课堂引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引入方式。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另外还要注意引入材料要新颖,现在的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课堂引入要突出灵活多样以增强新颖性。

1、温故知新法。由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

2、背景知识法。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3、视听调动法。中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4、关注时事法。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引入课文,让课堂引人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5、文娱游戏法。文娱引入法即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谜语、诗歌等课堂引入。这种引课方法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得知识,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如何设计问题,突出学习目的

问题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通过思考获取知识。问题的设计要从两方面把握:

(一)提问要有情趣性。

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教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还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学习中哪怕学生有点滴进步,就立即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学习情绪持续高涨。

(二)提问设计要有度。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度”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这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水平,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

三、如何巧妙举例,增强学习印象

英语教学是一门对语言现象进行导入、解释并操练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地引入例句以辅助教学是一个必需而重要的部分。对例句精心进行设计、选取会对整个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恰当举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兴趣原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新颖有趣、一举多得的例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多引用格言、谚语。在教学过程中,格言、谚语和习语以它的精炼、对仗、寓意深刻且琅琅上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讲到地点状语从句时,很多同学都喜欢“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讲到定语从句,引用“All that glitters are not gold”(闪光的并非都是金子)等。讲动名词做主语、表语时,引用“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其他如“A bird in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聪慧)等等,不胜枚举。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祝福语作为例子,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学习定语从句时能用到的祝福语:You are the best mom that son ever had.(您是儿子心中最好的妈妈。)This is the day when we appreciate all the things that moms do for us.(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感谢妈妈为我们所作的一切。)这些祝福语的使用,不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勤作笔记,还培养了他们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恩之心,无形当中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教育,起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横向、纵向联系原则。

在教授新词时,教师不应该只局限在新词本身,还应该由新词联系到这个词的词形变化、同义词、近义词、原来曾经学过的与之有联系的旧词等。比如,学习surprise,课本上是作动词呈现的。老师还应该同时补充它做名词的用法,以及它的形容词形式surprising、surprised,纵向还可以联系interest, puzzle等。在举例时,还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前几课学过的词汇应用到新句型中,以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三)结合情境原则。

教师举例时应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到英语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比如,在讲授初中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2如何描述方向及地点时,我就充分联系了我们学校的实际环境,描述如何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从食堂走到教学楼到图书馆等。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学到的英语原来离自己的生活这么近,不再像以前一样学了不能用。

四、如何强化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练习,是英语教学中提高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课堂练习效果:

(一)突出针对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