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平台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安全平台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篇1

教育网权威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linshi.safetree.com.cn/

篇2

教育网权威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panjin.safetree.com.cn/

篇3

教育网权威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ngdezhen.safetree.com.cn/

篇4

一、理论学习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吸取《课程标准》的精华部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要之位。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坚持研读与学科体育相关的杂志、公众号,通过视讯平台等相关网站,学习借鉴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且作为烟台青年体育骨干教师,我也一直跟随烟台教科研体育团队的步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12xue上我也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记录经典案例,积极撰写自己的所感所思,并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分享给同组的老师们。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教体局体卫艺科领导以及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疫情网课期间,我录制的体育教学视频也推送到了烟台体育教育平台,这一学年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及疫情期间常态化体育教学区域大教研中受到局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纪艳艳校长一道协同安全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特别是我校的宣传工作,也是做的有姿有色、颇为出彩,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我提交的宣传资料也多次在烟台教育、莱阳教育公众号上。今年我校的安全工作在各位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协助下也是平稳有序的开展,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平台以及平日的安全主题教育也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为我校创建安全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个人成绩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度莱阳市学校安全先进工作者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足球“优秀裁判员”

2018年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市长杯”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8年莱阳市小学排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中小学胶东红色文化精品微课程资源评选“优秀微课程”《致敬,为祖国献身的英雄!》

2017级新教师培训“优秀学员”

2019年莱阳市篮、排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小圈儿跳出大智慧》

篇5

《要点》确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 “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篇6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凭借强大的处理能力,减轻用户端处理负担,因此,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在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云计算理论知识

云计算包括很多理论知识,加强对云计算理论知识的探讨,可为云计算的应用以及充分发挥云计算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云计算定义

目前有关云计算的定义比较多,文中认为云计算将互联网中管理与维护等虚拟计算机资源加以集中,完成网络交付信息服务的系统。云计算的管理有软件负责,并利用SaaS、PaaS、IaaS模式将服务布局到用户终端。同时,集中处理终端服务请求,简化终端实际操作。

2.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首先,云中软硬件资源的存在形式为分布共享,即,不管是存储器的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均可提供给用户;其次,配置与扩展具有较大灵活性。当用户使用云资源时,可将相关服务提供给用户,一旦用户不使用可对其进行收回;其次,用户并不参与云端的管理,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与负担;最后,节约用于使用成本,即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相关资源,并支付相关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云计算服务类型

云包括三个架构,每个架构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其中基础设施云,为用户提供直接操作硬件资源的相关接口,用户可获得存储及计算能力。平台云实质上为托管平台,即,用户可将自己开发的应用托管到云中;应用云可为用户直接提供应用服务,不过该种服务依赖于浏览器,主要针对某项特定功能,灵活性不够。

二、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平台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平台一般是以这种形式存在:有学校负责建立网站,教职工、管理员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均在该平台上实施。尽管这种形式构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及管理活动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劣势也日益凸显。

首先,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尽管我国比较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但受当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影响,优质的教育资源仍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教学资源应用不合理。部分学校在实现传统教学资源向数字化转化过程中,没有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并建立相关索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再次,忽略软件资源管理。部分中职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平台时,将硬件的投入当做重点忽略软件的管理,导致软件资源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最后,不重视后期功能的开发,无法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功能,尤其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资源平台的运用效率。

三、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构想及模型选择

1.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构想

中职学校构建云平台教学资源时需将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和封装,而后实现现有教育网上的云布置。同时,为得到较大资金支持,应鼓励与引导企业进入教育行业,为构建教育领域私有云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构建云平台教学资源时,中职学校还应充分考虑云的应用方式和提供的服务,以实现教育资源与云计算的良好融合,为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作用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模型选择

构建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模型,目前云分为混合云、私有云以及公共云三种类型,其中公共云的计算模型由云服务商提供,可降低在基础方面的成本投入,将运行、管理风险转移给服务上,但也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风险。而私有云需要中职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混合云不仅具有公共云的诸多优点,而且安全性较私有云高,因此,中职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构建混合云。

四、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资源平台构建

构建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资源平台时,需明确平台的逻辑及平台架构,接下来结合中职学校实际进行探讨。

1.逻辑架构

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后,当学校师生应用云资源时,系统能自动完成IP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路由,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用户要寻找的资源,而后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有时即便云中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也能切换到另外的服务器上。同时,因使用统一身份认证,因此,学校师生只要注册一次,便可实现整个云资源的访问,十分方便与快捷。另外,考虑到云计算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用于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自由的访问云中的资源。

2.平台架构

首先,在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方面。该层架构主要为学校师生提供存储、计算等方面的基础服务,一方面依据云基础架构构建数据存储中心,用于存储教研成果、精品示范课、课题库等内容。另一方面,构建网上交互式实验室,以及实现视频会议的召开等;其次,PaaS平台即服务。在该平台下,中职学校师生可获得一站式服务,即,在SaaS模式下,将开发环境、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师生。中职教师利用云平台设备,完成相关程序的开发,而后通过网络传到学生及教师手中,为教师及实力较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及平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可借助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最后,SaaS软件即服务。该层的作用是将各种应用软件服务提供给师生,例如,教学统计、信息、课件制作等应用服务。

五、总结

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需分析与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该平台的构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势,应进行综合的分析、合理的规划,实现教学资源与平台的良好整合,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00-02

自19世纪以来,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及其成功经验成为世界各地高校学习模仿的对象。在我国,尽管许多高校决策层认识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共生关系,但从实施层面来看,高校服务社会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诸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程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政产学研沟通不畅、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1]厦门理工学院始终将亲近产业,服务地方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首先从解决教师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把“以生为本,服务产业”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每位教师,切实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看成是关注学校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对接产业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开展以知识传播与创造为核心的活动需要以区域经济社会为落脚点,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可以为高校的知识活动提供方便和现实的舞台。[2]厦门理工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美丽厦门”等战略规划,通过优化结构布局,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等来探索服务地方的新路径。

学校紧盯厦门“5+3+10”现代产业体系中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符合厦门城市发展定位、对闽西南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调适的作用。[3]厦门理工学院学校现有52个本科专业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整合学校现有学科专业资源和优势,形成了光电与通信、机械与汽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10余个专业群。学校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二、融进产业界,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1.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促进全方位校地互动。学校在厦高校中率先制定并实施《服务厦门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3)》和《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推进与厦门市及6个行政区深入合作;呼应厦门市推进“山海一体、江海连城”大海湾城市战略,制定开展“科技服务八闽行”行动,深入厦漳泉龙四地的产业部门、工业园区开展调研,为各类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与厦门市共建国家级“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余名高级工程师和3.5万名研发人员举办创新方法培训;与厦门市各区分别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区校携手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按照市政府要求主办“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民办公助”模式“入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控股单位;以“托管”模式管理附属中专――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在创造与传播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主流文化优势,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思想营养,形成辐射影响。[4]学校制定并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方案”,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文化产业规划、鼓浪屿“申遗”、城市景观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学校与社区共建共育共享。打造“厦门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师生自我服务、管理、监督的自治机制。把文明学校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连续三届获评“福建省文明学校”。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探索警、地、校共建平安和谐校园机制。

2.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合作落实校产对接。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先后与30多所境外优质高校和国内外200余家企业共建“亲产业国际化办学发展联盟”;已经建成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省市重点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厦组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等20余个;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科研项目会等。在省内牵头成立一般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协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与政府、企业联合引进和培养高端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和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携手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与ABB、宸鸿科技、冠捷集团、厦航等海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等,与林德叉车、金龙客车等省内汽车(车辆)制造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客车整车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研制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与大金龙联手打造新型轻量化全承载节能环保安全客车;依托ABB等跨国电力巨头,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主导产品领域开展设备研发和检测,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与宸鸿、联电、开发晶等龙头企业在光电系统集成、电子封装、平板显示器、光电信息材料、LED照明设计等领域开展合作研发等。

4.延伸产业线,深化对台教育合作。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闽台合作,有利于促进闽台优势产业及人才对接,厦门理工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开展本科“分段对接”和“校校企”教育合作项目的高校之一,已有16个专业与台湾高校开展“3+1”的联合培养;与冠捷科技、中华大学联合开展“校校企”合作“4+0”办学模式试点。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金属机械工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学校与台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铭传大学等5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宸鸿、台达、晶元光电、南侨集团、资策会等30余家知名台资企业和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自贸区及厦门产业,联办数字创意学院、海峡商贸学院等二级学院;开展全产业链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优先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理赔公估(国内首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烘焙)、金融工程等闽台合作专业;联合研制电动导览车“金厦1号”、海岸沙滩垃圾处理车;联合筹建两岸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两岸大学生技能大赛、学术交流周等系列活动。

三、搭建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要加强学校与地方高层互动,建立双方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联合成立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并分管产学研合作,成立了产学研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三是搭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优化校内产学研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支撑和引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厦门理工学院借助移动终端,建设科研云平台网络,形成与企业项目快速对接的科研体系。四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科研管理体制。坚持应用型科研为主,健全以服务需求和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建设若干个校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聘用制、项目合同制、教师“合聘”等方式,推进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健全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建立以绩效考核和发展评估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和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政策倾斜,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

总的来看,地方高校要发挥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得益于由地方政府主导搭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引导、组织保障、项目支撑等方式深化合作。同时,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将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并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才能真正建立长效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3).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8

人人参与,打造“智能”育人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建设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不仅加大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还鼓励全校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用信息化智能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目前已建成校园门户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教室配有150套多媒体教学系统、122台有线电视,建成录播直播系统,并汇聚了多形态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学习自主、协同教研的“智能”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办公、生活场所。新增72台触摸一体机、20台近焦投影机和50台教学笔记本,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持促成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诞生,学校鼓励教师上传电子课件、教案、考评试卷等资源,创建学校独有的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库存量已经达到40T,并且形成了“一师优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重点优化一门课程,实现精品教学。学校还利用录播直播系统,要求每系部每周推荐一名专业老师录播专业公开课,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从而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和评论,提升效率和参与度。

学校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数字智慧校园;以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保障,构建了快速、安全的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智能的数据环境、个性化的信息管理服务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学校还建有一卡通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升级了智能办公系统,并通过物联网、电子巡诊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把控,让教师在课前课后甚至校园外都能对学生高效管理。

面向企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本质决定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的校企合作需要的是内外互连,即要求学校与企业双方实现深度融通。”校长王广武介绍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信息化建设正是为这种深度合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打造了“智能”育人环境,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校企深度融通。

S着信息化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携手企业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平台,服务全校师生和企业。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及表现,学校还将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一款“实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基本情况和表现的新型软件,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

篇9

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学校明确提出了“一三五”计划,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全国知名学校。信息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为现代化、集团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了《青岛实验初中“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从发展策略、优先发展项目、财政预算编制、队伍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跨越地率先建成“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推动学校现代化、集团化的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下设六大职能小组,在网络安全、基础建设、教学融合、德育、学校宣传、学校治理、技术保障等环节,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委员会以年度教育教学年会为节点,对一年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梳理,编辑信息化专册,汇报成果、征集意见与建议。

二、提升软硬件整体代际水平,推进深度融合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信息化与各方面工作融合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学校相继投入使用远程课堂、升级电子书包平台、更新“新班班通”设备,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新增了3D打印机,更换了150台教师办公一体机和新一代计算机云教室等。与之配套,学校陆续开展了教师的信息化运用培训、应用示范课等活动,特别是开发能体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竞赛等活动,把硬件的功能发挥到最佳。

注重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纵深融合,变革教学方式,聚集学科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一是充分利用“新班班通”的集成特点,挖掘各学科教学资源,改进知识呈现、效果评价方式,借助先进的音视频技术直观、立体、形象呈现知识、实验过程等,让课堂更加有趣和有效;二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更加规范、全面地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师生沟通交流的便捷化:三是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们进行探究式、自主合作学习提供支持,并加大即时反馈功能的开发与使用,促进课堂评价的及时与高效,有效减轻师生负担;四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录屏功能,鼓励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录制下来,聚集成学习资源库,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反复观看,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整理、优化,争取形成新的微课程资源库。

三、注重创新驱动与资源整合,开展专项培训

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主要采取三种不同培训策略:一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与教导处共同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工程的系列培训计划,从文本编辑、数据处理、电子白板使用、微视频的制作与编辑到校内云盘使用等,全部由校内教师主讲,注重教师既有水平的迭代式提升,帮助他们不断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授课形式与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提升;二是教师暑期赴北大研修,提升理念;三是结合远程课堂和“新班班通”,邀请供应方的专业团队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效融入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等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具体包括:继续完善“实验初中快乐微课堂”建设,实现各学科视频化课程资源聚集,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足量的学习资源;继续完善网上测试程序,把微课学习与效果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做好“乐享――学生学习共同体”网络空间,汇聚学校“乐学榜样”的经验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资料等,为学生搭建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有效介入部分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课”的创新整合,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整合信息技术课本、创新课程、信息技术考试、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打造实验初中的校本信息化教材。

四、完善数据驱动和网络保障,打造“智慧”校园

不断完善、开发数据平台,持续提高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网络化、数据化水平。完成“教学管理平台”整合,在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将学习过程管理纳入数据库,尝试记录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完善学校已经使用十年之久的选修课报名平台,下一步将完全实现网络选课、走班上课;拓展现有主要用于网络阅卷的数据平台的功能,将作业、日常测验纳入阅卷平台,实现错题汇聚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精准教学;继续完善网络报修平台,通过网络报修数据,发现技术保障和设备运行情况的规律;创建“实验卓越云平台”,进一步优化无纸化办公环境,实现“个人文件”与“公共文件”的移动式管理与应用,实现校园内网络资源的集成与融合贯通,特别是有利于加强网络病毒传播的管控,提高了网络安全。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文化渗透,服务区域均衡

篇10

首先,公办中小学由于受当地教育局部门管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形成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同的情况,由于经费下拨、设备集中采购,形成一头重、一头轻的局面,即少数示范性学校的设备充裕、先进、投资大,部分学校还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造成服务器资源使用浪费。而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设备落后、经费紧张、投入少、全校也没有几台电脑。不论是示范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共同之处是: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

其次,成人院校、高职学院、大专院校中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三类学校的数量在全国超过3000多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学生的半数以上。这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政府有少量的拨款。由于经费的问题,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如邮件系统的应用,只有部分院校能为教师提供邮件服务(美国的大学也为学生提供邮件信箱)。成人院校、高职学院、中小学都没有邮件系统,原因是管理者的观念、专项经费的投入、专业人员的管理、日常的维护都存在不足。

最后,硬件设备储备不均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一种安装在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者不需要下载和安装任何软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使用,但软件安装至少需要3台服务器,一台用于WEB服务,一台用于数据库服务,一台用于文件存储服务,还要有连接INTERNET的宽带。有的学校只能提供一台PC机充当服务器,即便有服务器也是同其他系统共用一台服务器,还有的学校将原本三台服务器用一台来代替,这样即不安全、也不可靠,无法长时间保证运行。有的学校使用教育网,只能在校内使用,师生在家里访问受到限制,或者访问速度很慢。所以,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ASP应用服务需求很大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并非被“教育网”垄断了。全国有700多所普通高校几乎都在使用“中国教育资源网”,但其余的大部分都在使用当地电信、网通或铁通的宽带网络。如天津的13所成人院校全部使用网通宽带,即便教育网已经延伸到学校,也还没有使用,因为要交不少的费用,而且作用同网通一样,速度甚至更慢。部分高职院校也在使用铁通宽带,还有几所学校共用一条教育网,目的是分摊费用。

以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为基础,向学校全面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服务,首先从速度上来讲是首屈一指的,电信级IDC机房的双路电源保障,专用服务器的保证,都是任何一所学校无法实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规划、实施、维护更是可靠保证的重要因素。

相比传统的信息化产品,这种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网络应用服务供应商)服务形式,界面更友好,操作更简便,也更安全。以前总担心电脑一丢,信息就全丢了,现在有电信运营商管理就放心了。

将原本要学校自己实施的信息化应用改成由电信运营商来提供,学校以交纳年费或月费的方式“租赁”使用,对学校来讲,不仅节省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的几十万元费用,还节省人员维护和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机房条件是无法与电信IDC机房相比的。“租赁”后的系统与学校自行购买的效果是一样的,平台拥有独立的学校名称,独立的课程管理,管理人员不必担心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被泄露,因为“注册式”课程要求只有任课教师批准的用户才能访问,其他人是无法进入课程的。

这种ASP应用服务,没有参与传统电信市场争夺,更多的是与传统教育软件公司竞争,“相比之下,我们当然更愿意信任电信运营商。”有学校管理者这样说。

“按年收取服务费方式很好”

经过一年多为学校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试用,学校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到教师都对此有很强的需求,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学校均反映,租用系统比买断更受欢迎。

河南新乡医学院成教学院的曹老师指出,学院有近1万名学生,非常需要该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可购买一套软件,加上服务器投入至少要100万元,这样高的费用学校很难批准,如果能有像网易邮箱一样的服务,哪怕让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服务费,学校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另外,学校用的是教育网,而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教育网的出口太慢,如果能有电信运营商提供这项服务,相问速度会有很大提高。

天津新华职工大学是天津成人院校中的领头羊,其网络中心主任崔欣指出,如果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年费,就相当于学校请了一位网管,每月500元相当便宜,又不需要学校购买服务器和租赁宽带,至少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而且全校所有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上开课,学校认为这种方式很好。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主任黎雁则认为,按年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很适合所在学校,如果一次很多钱,学校需要请专家论证、招标、周期很长,使用租用就可以免去这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右图老师利用远程辅助教育平台授课,下图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些环节,而且如果认为不适合,第二年可以不交钱使用,这样就不存在浪费的情况了。

天津南开社区学院从今年开学起,部分课程借助该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员通过给定的权限进入课程平台批准教师开课,教务通知,监督教学情况,查看教师在论坛中的答疑情况等,在教务处工作的邸霞作为专职的网络平台教务管理员,一有时间就上网查看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就通知任课教师。学生在网上和在论坛中的提问时间都比面授时间多了许多,网络辅助教学在成人教学中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培训是最好的销售方法

专家表示“电信运营商目前面临全面的转型,这需要在机制与组织体系跟随业务而变。这个业务与原来装电话机、装宽带完全不同,学校信息化业务需要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部,这不是过去的销售体系所能够完成的。目前的转型更多是业务与技术上的,如何创造新的体制适应中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