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12: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中小企业中70%以上是私人企业,是由个体商贩、家族传统手工业者、或者是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而来的民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技能单一、专业度低、理论水平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简单、松散,基本是老板直接面对员工的家长模式,经营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急需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基本还是劳动密集型辅助企业,多媒体技术应用有限,先进尖端设备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缺失,竞争力较弱。
(二)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遇到了生存问题,尤其是技术含量偏低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用工费用的增加,生存艰难,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却又不能像大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和政府协调,很难跟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在这一方面脱节,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直接关系到生存。2.强者横强,弱者艰难是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在二次创业中,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联网、传媒、科研、物流等行业发展迅速。而生产加工型企业受到来自市场、资金、用工以及国家结构调整的挤压,生存困难。3.中国金融体系的设计是完全服务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国企。虽然国家要求各大银行要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是进展缓慢,远水难解近渴,现状仍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或者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尽管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令人振奋的。
1.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接纳的大学毕业生逐年提高,而且随着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更多的高智能人才充实进来。同时,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中低端劳动者的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来源。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中小企业的未来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2.因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带来不竭的动力。可以看到,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数量已占到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30%以上。
3.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船小好掉头,适应能力强。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大趋势,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我们相信,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数量会以两位数字增长。
二、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给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中小企业的未来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地维护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生存和发展能力相对较差,很难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融资、装备、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但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更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98.7%来自银行贷款。政府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问题。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中小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服务体系,民间融资合法化,逐渐从地下转到地上。
(二)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后劲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但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更会制约企业未来长远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综合解决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结构矛盾
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失调是困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政企不分、政资不清、产权模糊,导致企业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为结构调整带来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行为,解决结构矛盾,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四)兼顾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数量已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总量的60%以上,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吸收了大量富裕劳动力,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企业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两者密不可分。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顾社会效益,中小企业在未来的运行中就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挤压。优秀的创利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才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成长壮大,对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繁荣一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生存境况堪忧。中小企业只有依托政府的强力支撑,创建现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竟争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龟甲万,年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的1/4,另外第二到第五名的企业又占1/4,市场集中程度非常高。反观我国,酱油市场规模500万吨,而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生产企业海天只占全国产量的4%。又如“四大名醋”,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
这是因为受中国地域广阔运输成本高、区域消费口味差异性、企业传统经营思路的影响,我国调味业目前仍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辐射到邻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
去年,海天斥资10亿元在广东建立酱油基地,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使其总成本大大降低,并将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锁定为20%。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海天靠产量居于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调味品行业区域混战的局面,让海天在短期内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如意算盘并不那么容易实现。目前,国内调味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行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关志荣分析认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但是由于区域性强势品牌的长期存在,全国性品牌的扩张道路依然非常艰难。
二、品类经营专业化
调味品的高密度覆盖性、品类的多元性、需求的差异性以及 通路的复杂性,在快消品中也难逢对手。形态袖珍、市场广袤、收益稳定、卷入度高、品类庞杂、渠道丰满——这一切属性的集聚,使得这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活着容易、长大困难、山头林立、一盘散沙的态势。
调味品行业的全国性品牌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酱油只有海天称霸,鸡精有太太乐称雄,不起眼的调料品牌王守义十三香也在品类市场中占有绝对性的市场份额,而大部分调味品品牌还立足于区域市场的厮杀争夺。如何在区域市场中出人头地,如何走出家门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呢?这是许多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市场困惑。
目前的调味品业还处于粗放式营销时代,低成本、低门槛、低附加值、消费周期长是调味品行业的显著特点,这导致了企业不可能在成长期投入大量的广告成本。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局限于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上,但从市场竞争发展趋势看,整合品牌营销是调味品竞争的必然阶段。
小型调味品企业想稳固并立足本地区域市场,中型调味品企业想寻求更大的市场覆盖面,大型调味品企业更存在傲视全国市场的野心,而要达成这样的企业经营目标,靠的是什么?品牌建设是必然的趋势,整合品牌营销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品项创新细分化
根据各种菜系或特色菜专门设计的调味品
记者在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看到, 目前调味品的种类极其丰富,在超市都能占据一整排货柜,有酱油、醋、酱等,包括淘大、味事达、李锦记、海天、B.B等在内的各个品牌都对各自的产品进行了细分。如酱类就分为六七种,有排骨酱、饺子酱、叉烧酱、柱候酱、拌饭酱等等。据介绍,每种酱适合的食物都不同,如排骨酱适合烧烤食物,叉烧酱适合腌制食物,全候酱适合焖煮肉和蔬菜等等。
“现在酱油也可分成很多种,不再是以前的一瓶酱油可以配各种食物了。”味事达品牌相关人士说,现在鱼、肉和海鲜等都配有不同的酱油,这些酱油能让不同类的食品吃起来更鲜美。据介绍,酱油的细分主要是在原料和工艺上进行区分,比如蒸鱼的酱油含有干贝汁,沾肉的酱油是由黑豆和黄豆制成等等。
四、产品研发高端化
调味品产品在重视口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营养健康,传统的调味品以及复合调味料都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市场进一步细分强化功能型调味品(如铁强化酱油),利用各种调味原料提取或深加工的调味品(如鲍汁酱油)纷纷上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调味品生产中,如生物酶解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 膜技术、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大大提升了调味品品质和各种生化技术指标。
五、渠道运营多样化
调味品的销售渠道可划分为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场所,其渠道大概或划分如下:
1、大型零售终端:KA大卖场、仓储式购物中心的食品销售区。
2、连锁超市:此类超市以食品及日用品为主,以分布在社区或商业区的B、C类店为主
3、干鲜调料店:开设在农贸市场,它们是销售调味品的重要渠道,还具备批发和零售双重功能
4、社区便利店:即遍布家属楼或社区里的小型食杂店。部分店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餐饮店:是调味品的直接消费终端,是调味品的最重要消费渠道之一
从上可见调味品具备宽渠道消售特征,而这些渠道在运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种渠道对品牌、品种、品质、配送、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覆盖渠道所需要的帐期资金要求和营运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也为各类规模的调味品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随着专业化运营的要求,调味品专卖店也将快速涌现。
六、区域品牌全国化
调味品行业经过几轮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一些原本经营区域市场或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出于应对本地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还是想突破地域限制,纷纷走上扩张道路。部分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品牌、技术、研发、资金、人才优势的企业还剑指全国市场。但调味品除受地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竞争壁垒的限制外,尤其对于液体调味品还受限于价值低运输成本高而造成价格竞争力不足的劣势。调味品企业在区域扩张时,必须具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营销技战术能力,在扩张到一定规模时,还要布建符合其服务半径和营业规模的生产基地。
七、企业整合航母化
关键词 企业战略 问题
中小企业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和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闭。有研究表明,尽管倒闭的原因种种,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技能,或没有开展战略管理。几乎对所有的失败案例的研究都发现,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严重缺乏。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为促进自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紧跟随时代步伐,吸收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其管理。
一、我国中小企业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薄弱
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企业主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这些企业的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市场需求的满足,缺乏长远的目标。即使有的企业自认为有战略,事实上是一种形式战略,停留在毫无意义的空洞的目标和口号上[2]。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创立背景的特殊性,对多数中小企业家而言,能在战术层面维持着企业的生存与盈利就是成功者;对于战略层面的问题,他们很少思考甚至缺乏战略思考能力。
(二)中小企业管理多为家长式,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决策的科学性不够强,缺乏监督和制约
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虽然家长模式在某个的阶段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家长模式始终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在家长式管理模式中,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三)企业战略规划和实际脱轨
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并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环境、目标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实力,仅从的良好意愿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具体怎么实现目标,在管理者和员工心中都没有―个准确的概念。另外许多企业存在着一种跟风现象,盲目模仿成功企业的战略模式,而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最后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模糊不清。
(四)战略制定的短期化
很多中小企业的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即使没有足够的资金、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它们也可以很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从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规划,在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很小,而短期计划的作用很大,其结果造成了企业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从而难以及时准确制定出企业的应对措施。
二、战略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拓宽其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实现,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日益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新重点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必须具备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是企业的灵魂。通过战略管理的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人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化、战略主题主体多元化倾向
许多中小企业不能开展战略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战略技能,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战略管理、怎么开展战略管理,随着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了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的专业人员或专门化的战略规划部门,协助企业家进行战略管理。同时随着世界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企业战略决策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多变,领导者在制定战略时会受到认知的限制,会暴露出其思维的局限性,这就促使领导者不断转变思维,个人主义的独断思维逐渐转变,民主决策越来越被企业家们重视,战略主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柔性化不断加强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时候都必然受制于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的制定与环境相适应方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竞争条件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企业间的竞争对抗性越来越强,企业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我国加入WTO后,外国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速度过快、竞争规则变化加快,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适应市场变革、对市场需求能够快速响应的动态柔性组织结构,在制定战略时,保证战略能够适时调整,伸缩自如。
(四)多元化的利益诉求
公司的社会责任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不同程度的关注。公司社会责任是基于社会本位和利益均衡的理念,强调对社会和公司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保护。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对原来在不同程度上忽视的社会利益、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相关社团组织的利益纳入公司的战略规划中。虽然获取利润仍然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考虑社会利益相关团体的利益,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把社会利益纳入到规划中来。
三、总结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动荡多变的情况,战略管理是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竞争的胜利甚至把握整个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小企业业主和企业家对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认识的提高,实行和加强战略管理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原因
工业机器人是集多种高端科技与一体的自动化的装备,从第一台机器人的问世到今天,机器人的制作工艺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在创新。机器人这一产业以可观的速度一直在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必定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迈进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人的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势头。尤其是在进入90年代后,人们的思想慢慢的与国际接轨,机器人产品的销量也就保持了每年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工业生产方面。工业机器人进入生产车间,大大加大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人工操作生产的不合格率。而且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电力,只要有电就可以不知疲惫的持续工作,大大较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在工厂工作的员工只要时不时的观看机器人是否在正常工作即可。工作人员不必再在有危险的地方进行工作,降低了工厂车间内发生事故的概率,为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迅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让使用机器人的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现在的机器人大多还是由人工操作的,不操作就无法独立的完成工作。但是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向着人工智能的方面发展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核心中输入相应的程序,它就能够像人一样的进行工作了。人们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记忆错误导致工作不能完成,但是机器人不会,它们的记忆是永久性的,会一直存在在它们的程序中直到它们无法在工作,要进行销毁重造时。
2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2.1国外的发展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研制成功是在美国,它的出现是机器人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开端。在此之前,关于机器人印象我们都还停留在电影、电视的荧幕上。机器人出现之后日本人就对这个技术产生了兴趣,在日本国内,工业机器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日本的人口少,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利,工业机器人的出现缓解了日本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使日本的经济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让日本凭借着工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处于强者地位。就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但是优势还是重点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的身上,他们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质量高,可操作性强,不容易出现不受控制的现象。机器人这一行业中,在国际上有名望的企业也大多也来自于美国、日本或者欧洲国家。现在全球几乎全部的工业工厂都有机器人的出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机器人在工业发展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技术也日渐成熟,机器人的价格也在没有出现一开始的涨幅趋势,而是在每年不断地下降。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各国的技术工程师正在致力于研究具有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有思想的可以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新型拟人化机器人。这种新型机器人的出现必将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为轻松,我们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它不仅仅局限的服务于传统的制造业,还服务于其他行业。机器人可以进行采矿,农业,建筑等相关行业,在抢险救灾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家用型的机器人进入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当中,机器人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在家里帮助主人做家务,人们也不用担心与保姆不熟悉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的事件的发生。机器人在军事领域也得以运用,许多可能存在生命危险的事情由机器人代替,减少了国家军事人才的损失。
2.2国内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也飞快的发展,为了与那些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缩短距离,我国政府也对发展这项新型的科技进行了鼓励与支持。在进行机器人的研究时我们应该借鉴与吸取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先进的生产技术,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进行突破,以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要多向其他国家学习,毕竟我们的生产技术还不太成熟,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把握的还不是很好。现在在国内有上百家的单位进行着机器人事业的研发工作,数十家企业专门从事机器人的制造生产。在国家的支持下中科院有专门研究相关技术的部门,在许多重点大学加设机器人研发的相关课程的讲授,允许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学生加入研究工作。
3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工业机器人研究技术的成熟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了机械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橡胶塑料制造与木材制造等产业,甚至还在食品加工产业中存在。在进行机器人的研究时我们要看到其他发达国家与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和我们自身存在的优势。我们要认识到,我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国家付出了多大的心血,给出了多少经济的支持,希望能够吸引高新科技人才为国家效力。我国生产的部分机器人的技术已经成熟,国内的企业要对本国的产业给予支持,不要一位的相信外国产品,要弘扬国产机器人。
4结语
就我国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与机遇,迎接与克服这一挑战就能使我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抓住这次机遇,努力进行研发工作,力求能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技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进一步的加深,其机械制造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也给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完善,也使得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传统落后经济的影响,其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都同世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认清国际发展形势,以此来调整和控制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当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飞速的发展,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的地位。
一、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
目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地位的基础化
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在种类、数量和贡献上具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其所生产的产品更是其他一些行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地位。
2.经济的规模化
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扩张,外贸机械制造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各大跨国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大机械企业通过不断的联合重组,以及对主干业务在投资研发上的加强,使机械制造系统的个性化和成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的适应当前多样化的市场变化形势。
3.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一是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二是在本国生产,并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
二、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具体包括:
1.规划策略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振兴机械制造业,使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牢牢的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要进一步的适应当前及未来国际机械制造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生产规划策略,从而有效的把握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多领域技术的融合
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其机械制造技术是向着多领域技术相互融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多,其机械制造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机械制造技术同其他领域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多领域技术的融合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球性产品的研发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参与到国际机械市场中的机会和范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就使得所生产的机械产品在研发上也要向着全球性产品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服务性思维的拓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向着完全化的买方市场过渡,也就是说不是机械企业按照一定的固定规格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按照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特殊化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鉴于此,服务性的管理思维势必会成为今后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思维管理方式必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更新。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企业和科技人员要积极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勇于攻破技术壁垒,加快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机械行业真正融入到国际机械市场的贸易竞争当中去,促进和推动我国外贸机械行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06).
[2]邓 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0).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49-02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3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许多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是和我国当时短缺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密切关系的。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从短缺转入相对过剩.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后.企业的经营出现归核化的趋势。所以.近十几年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众多企业遵从的主旋律.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和行业的成熟.国外大企业纷纷到国内投资建厂.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适应全球化的趋势.适时实施多元化经营又重新摆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层的面前。
1、多元化经营的概述
多元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多元化经营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安索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包括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领域多元化和资本形成多元化多元化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其基本特征是企业在权衡企业自身能力、风险因素、利润的基础上,寻求自身与市场机会的最优结合。时至今日,发达国家中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当大的一部分都采用并实施的多元化经营战略。
2、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不管是大集团企业招兵买马、扩张地盘.欲建起一艘巨型航母,还是中小型企业投资经营.欲小有斩获或企图就势转行.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以下一些或多或少的硬伤:
(1)盲目进入非相关多元化行业。依据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多元化经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相关多元化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之外开拓新的产品.但产品和自身已有的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相关因素:非相关多元化是指脱离现有的行业.进入与现有产品、市场、技术等自有条件均无关的其他行业。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在市场的机会与诱惑面前,许多起决策作用的领导,自信心容易膨胀。在忘却自身实际、不熟悉其他行业运作规律的情况下。毅然踏入其他行业.而面对新的行业突如其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最终为其所累。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巨人集团”.一颗璀璨的新星.伴随着向房地产这一陌生领域的迈进.伴随着巨人科技大厦从l2层拔高到70层.巨人集团在一片危机声中轰然倒地。
(2)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过早地实施多元化战略。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只有企业自身具备进入当前市场的能力时.多元化经营才能获得成功。任何与企业成长规律相违背的发展行为.都注定要陷入困境一个企业正常的成长路线是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产业扩张、结构调整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是积累自身经营优势.形成自己的根基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企业的领导层来说,本应该心如止水,淡然观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方向不明、资源分散可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阶段.甚至于创立阶段就按耐不住寂寞.急于做大做强的心情.过早地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一个没有根基的灌木丛。
(3)多元化扩展速度过快.企业管理逐渐失控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是一条必由之路.因为国内大型的制造型企业还很少有进人世界500强的2009年排名第499名的中国铝业集团,它的营业收入为185.79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销售额.靠单一产品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显然是办不到的。所以.该公司在做大做强铝业的同时.积极向其他有色金属产业拓展.而且还拓展了建筑、市政公用等行业工程规划、咨询、设计以及工程承包和监理等业务。
由此可见.进行多元化经营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企业缺乏的准备工作且进军速度非常快如太阳神企业从吹响多元化发展的号角后.一年内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酒店、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二十来个项目,另外,在云南、新疆等地相继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收购活动。结果内部相应管理跟不上,导致企业也快速衰落。
多元化经营.初始阶段扩张速度不宜过快.在从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中,其中有许多艰苦的、细致的工作要做。诸如资源分配、管理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是否要重新构建、企业战略目标是否要变化、企业经营业务主次排队问题等等.都需要纳入进来作全盘的考虑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必然要面对多个产品市场.这就无形中间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监管难度.同时也致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复杂.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更大的风险和难度而我国过去多元化经营的实践一再重复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的领导者进人一个陌生的领域之后.由于对新的行业不熟悉.在业务方向的把握上不准确.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上往往出现失误这种事件不断地在各个层面发生.最终结果无一不是对企业的管理上一步步失控。
3、多元化经营需要慎重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对于专业化来说.多元化经营有着很多的优势.它避免了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各项事业可以“百花齐放”.多条线路盈利,同时.它们相互之间还能够起着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进而提高了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使强者更强。在进行产业扩张.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要想出现掌控良好的局面.以下几项因素是必须慎重考虑的
(1)认清自身实际情况,坚持培育核心竞争力不动摇古希腊德尔斐神殿有这样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它一直在向人们诠释.自我认知一直是挑战人类智慧的梦魇这一命题对于企业来说.认清企业发展阶段、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领先度、在同行业内的排名等一系列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这一系列问题都搞清楚了.那么方向也就明确了.行动也就务实了企业处在创立阶段或发展阶段.那就先静下心来专业化.把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
目前的主要任务来抓因为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和实力,不仅包括人、财物等有形资产,还包括企业的形象、品牌等无形资产:同时保证核心业务能够提供新业务在新的领域盈利前所需要不断投入的各种资源。
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核心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但是核心业务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核心业务也要不断地淘汰更新.从而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永葆青春,散发活力。具体来讲.就是先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再借其力发展相关多元化产品.随着老产品的过度竞争.外部环境变化.再从相关多元化产品中培育核心产品.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企业的良性发展。
(2)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企业所涉及的各行业之问的相关性对多元化,经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有好到差的选择依次是:内在相关多元化、外在相关多元化、内在非相关多元化和外在非相关多元化在选择相关多元化时.还要考虑该产业有没有迅速做大的可能性.那些市场容量小、市场分散,很难做到几亿、几十亿的产业.这不是很适合进入的。
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又可以节约经营资源.它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团队、品牌、营销网络等资源。而如果产业间缺乏关联性.企业的管理层对它不熟悉、不了解.认识不到其在经营过程中的困难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困境在转行过程中很多失败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地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求得生存与发展,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日趋凸显。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跨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地区分布中,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主要投资区域为亚洲和非洲,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较少:2.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联营较少:3.就分布行业和企业类型而言,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展开,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于贸易,近几年已拓展到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既有中信、中石化、中建等国有企业,又有诸如万向、正泰、美的、华为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每年对外投资总额远小于当年FDI流入量。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境外投资企业多,但规模小。我国跨国公司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普遍规模都偏小,还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无论是海外雇员人数还是资产总数,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这反映出我国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也同时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使得跨国公司对外融资受约束,企业很难有规模地对外融资。
2.跨国经营动机原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向海外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获得技术信息,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均不是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这类企业到海外投资一般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和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追求效率和发展全球战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贸易加工类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产业偏少,诸如保险、电信、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偏少。从投资方式来看,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绝大多数,这与国际上的跨国直接投资以并购、合资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4.缺乏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难以建立国际知名品牌。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技术优势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此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多,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缺乏国际性品牌,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考虑以下思路进行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一)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这里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1.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指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调整同一个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产业素质和产业效率升级。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如提高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能力的跨国公司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二)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应通过收购、兼并、改造和调整资产结构实现企业重组,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施并购还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2.利于扩张与整合市场。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3.利于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与通过自主研发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时,并购其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三)重视和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跨国经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用国际语言思考的复合型人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更需如此。因此,我国企业要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具备海外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外语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人才培养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企业除了在国内引进具备所需知识能力的现有人才,还应面向国际市场招贤纳士,启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注重不同文化的结合,提高和更新跨国经营人员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熟悉当地文化习惯,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最后,企业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按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与规范,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跨国经营人才,
(四)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府应制定我国跨国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对跨国经营企业给予宏观指导。要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入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加强对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支持、协调和引导工作,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2.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构我国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的框架体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他们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政府应大力支持那些新能源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第三方物流l展趋势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现代企业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的要求。这使得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一批具有专业化、社会化性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就应运而生。
一、第三方物流的介绍
现代企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为满足客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参与市场竞争,他们逐渐将运输、仓储等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因此第三方物流对现代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变得日益重要。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称为第三方物流。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为:“由供需双方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第三方”的内涵,即物流服务提供者作为发货人(甲方)和收货人(乙方)之间的第三方,代表甲乙双方来执行物流功能。但是仍不够完善,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修改为“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这个定义更加强调了物流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营等新内容。
(二)第三方物流的标志
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不一定要具有物流作业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没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负责物流系统设计并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具体的作业活动可以采取对外委托的方式,由专业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去完成。那么,第三方物流还具有哪些标志呢?
(1)是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
(2)可以向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物流活动;
(3)不是货主向物流服务商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购销活动,而是采取委托-承包形式的关系合同化的业务外包的长期物流活动;
(4)除了向货主提供一般性的物流服务外,还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等功能专业化、现代化物流活动。
总之,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大都具有信息网络化、关系合同化、功能专业化和服务个性化的标志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最终是站在货主的立场上,为实现货主企业的物流合理化而设计的物流系统和系统运营管理的物流活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能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现代企业除了用技术开发来降低产品成本外,他们还把目光转向生产前后延伸的流通领域,进而意识到通过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可大大降低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至少可为货主降低10%的物流成本,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让企业致力于核心业务
现代竞争理论认为,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巩固和扩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这就要求企业致力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如物流服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能让企业减少投资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的高效率有赖于先进的设施和软件,它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物流技术设备、物流软件、物料搬运设备、货架、码头设备、起重机、贮存和提取系统、通信和自动认识系统等。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可以减少自己在此领域的巨额投资,增加在核心业务上的投入。
4.能为企业重新整合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了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个网链,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和整合,使得供应链中的客户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客户的经济效益。
5.满足了企业虚拟化的需要
虚拟公司和电子商务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商业模式,但虚拟公司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不少没有国际营销渠道的公司希望进入国外市场,而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恰恰可以帮助这些公司实现其拓展国际业务的目的。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
1.凸显行业特色。由于不同行业的采购、生产与销售模式不同,每一行业的物流需求都有其特点,运作方式各不相同,第三方物流市场已经逐渐按照行业划分成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IT电子物流、会展物流、化工物流等。据调查,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集中力量在这些优势的行业中。
2.打造差异化服务产品。不同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同,为实现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和差别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客户需求的特点,将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提炼成差异化服务产品,以便在特定市场上发挥品牌效应、提高营销效率。
3.物流服务的多元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提供的物流服务除仓储和运输配送外,还有物料管理、直拨、库存管理、货物组配、干线运输、准时制交货、运费协商、国际多式联运、甚至对管理技术要求很高的全球性网点库存及物流管理等都属于多元化的物流服务范围。
4.企业的并购和整合趋势增强
兼并和收购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利润增加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内外资物流企业为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国内外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趋势更加激烈。由于客户希望得到“一体化”、“一站式”和“单点接触”的物流服务,常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对服务资源的直接掌控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兼并重组。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30-2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效卓越、贡献很大。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已经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
1 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生产力水平将对较低等一问题制约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前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农业供给了大量生产资料,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运输、供销等各项服务,支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部分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销售问题,减少了农民对于粮食滞销的担忧,并且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初级产品,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1.2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不断攀升,占社会总产值的60%以上。但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简单的农业生产中。衡量工业化的标志包括工业的产值比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的构成等,所以说现实中存在一定问题,我国要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如果将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带来住房、交通、生活供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一系列难题。因此,要实现工业化,在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乡镇企业已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实行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工贸一体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3 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要实现强国之路,最根本是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最根本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富裕了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并且使国民经济上升了一个台阶,为国家增强了经济实力,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1.4 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一些农村落后的状态,提高了农民收入,解决了许多政府无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乡镇企业把现代工业文明注入广大农村,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大军,使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为自己增收,农民富裕了,精神状态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是稳定农村社会、提高管理效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坚实物质基础。
2 乡镇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对乡镇企业影响巨大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带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国际竞争加强,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国内消费市场供大于求
由于城市消费结构升级速度逐渐放缓,农村消费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又明显不足,导致许多工业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已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城乡市场销售不旺,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对乡镇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2.3 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约束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区域环境上,西部乡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中西部地区始终相对于东部存在很大差距。
2.4 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这种调整是在商品过剩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压力下进行的,多数通过资产重组、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垄断经营、削减过度竞争等方式实现,这种调整对于资源型、一般加工型的小型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很大。
2.5 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素质低水平差
乡镇企业内部干部职工是以农民为主,他们很少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制约,使之缺乏商品经济时期的观念与素质。不少生产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业务技术知识欠缺,以及仍然受到乡土观念、家族观念、裙带观念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制度上仍有不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经营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3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的发展路线
3.1 围绕农民就业增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
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和质量标准工作,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基地建设,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休闲农业要注重行业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规模,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真正做好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3.2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加入新兴产业发展链条,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碳环保、以及农村、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或通过推动乡镇企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等方式,帮助乡镇企业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当中。
3.3 围绕农业、农村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类服务业,主攻方向放在农业、农村产业链的延伸上,重点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产品初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包装等产业,以及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商贸、物流、信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
3.4 围绕市场多元化,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要紧跟市场需求,结合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要注重开发能有效拉动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搭建各种展会、贸易洽谈会、采购会等服务平台,开展促销活动;引导乡镇企业采取销售、连锁销售、直邮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主动开拓市场。
3.5 围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坚决关停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引导乡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兴办循环利用资源产业,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重点培植一批节能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6 围绕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中西部开发
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和省际、市际、县际之间的对口合作,促进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使乡镇企业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