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12: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际交流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米歇尔应邀访华期间,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以留学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演讲。本文试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语气和情态两个角度来探析米歇尔北大演讲的人际意义和交际意图,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理解演讲的人际功能意义。
关键词:人际意义;北大演讲;语气;情态
一、引言
随着对语篇研究的发展,对广告、学术、文学、电影和音乐这种专门领域的语篇研究越来越广泛,演讲语篇的研究也受到学者的关注。2014年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华之旅,并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发表了饱含情感的演讲。对语篇的研究离不开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支撑,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分为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三大功能。本文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理论去研究米歇尔北京大学的演讲的人际意义,主要从语气和情态两个角度去探究探讨该语篇所表达的人际意义和语言特点。
二、 人际意义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属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和动机的功能,此外还有表达对事物的判断、推断和评价的功能,亦被称为“人际功能”(胡壮麟 2009)。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并试图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人际功能强调交际角色的关系,也就是讲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韩礼德把交际角色分为给予和求取两大类,交流物是在求取和给予主要内容,交际过程中的交流物又被分为两类:物品和服务(good-&-service)和信息(information)。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和情态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两种主要途径。
语气(mood)承担着小句作为交流事件的功能,主要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主语是小句中的重要成分,是表达小句中肯定或否定的起始点,也是判断小句命题的有效性与否的成分,还是句子讨论的基点。限定成分主要是对小句命题提供参照点,主要对说话时间和说话者的态度提供参照,将话语和情景结合起来,主要包括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它们在句子表达中实现语气的作用。主语和限定成分在小句中同时构成一个交际事件,进而起到人际交流的功能。
情态(modality)是说话者对自己所说出的话语的判断和态度,也是在交际过程中对交流物的不同量值的判断。就交际作用来说,讲话者或是在陈述他们的事实和意见,表达他们的要求和命令,传达他们的意愿和想法。在英语中,常用限定性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表达。
语气和情态在交际过程中,共同实现语言交际的人际功能,间接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交际者所传达的人际意义或可能隐含的其它意义。
三、 对米歇尔北大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人际意义的实现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两个途径,米歇尔北大演讲主要是以留学和文化交流为主题,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值得探究和挖掘。以下就从语气和情态两个角度展开对这篇演讲的人际意义的探讨。
3.1 语气分析
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是在小句表达中较为常见的四种语气。对米歇尔北大演讲词的分析得出,在演讲中陈述语气使用最多,所占比例达98%,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使用较少。米歇尔提出中美留学交流的主题时,语篇中用了很多例子,也是以陈述语气出现,保证所传达的事实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向听者传递留学交流的信息和重要性,易于听者接受和相信信息,同时也拉近和听者的心理距离。祈使语气在语篇中以“And believe me,I understand where these young people are coming from because I felt the same way back when I was in college. ”和 “And believe me, I know how this can be a messy and frustrating process.”两个句子出现。两个祈使语气的使用鼓励了同学们出国留学进行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敦促和劝说听者去美国留学的作用,呼吁听者应该抓住机遇,尽快行动起来。反之祈使语气使用较少,听者不会有被敦促的感觉,拉近和米歇尔的距离,创造了一种轻松的对话氛围。
以“That’s why when my husband and I travel abroad, we don’t just visit palaces and parliaments and meet with heads of state.” 为例,演讲中总共用了七次疑问语气的句子,大部分均用在段落的第一句,不仅强调了美国对于留学交流的重视,能够很好引起听者的思考和注意,同时大大了鼓励听者想要赴美留学的积极性。
主语主要由人称代词构成,它在人际意义的表达中体现言语角色的功能,告知讲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在米歇尔演讲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I”和we”占90%,目的在于能够帮助她和听者建立直接的亲切的互动,拉近和听者的距离,吸引读者的参与,也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第二人称代词“you”将听者拉入演讲的情景世界中,让听者感觉是在称呼他们,正在和讲话者进行直接的交流。第三人称出现在演讲例证的时候,把听者的视角拉到具体的实例中,有效地增加了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在时态方面,研究发现语篇大部分以一般现在时为主,向听者和读者客观地呈现信息。同时,现在进行时也有较多的使用,如“We are sending high school, college and graduate students here to study Chinese. We’re inviting teachers from China to teach Mandarin in American schools. We’re providing ……”连续三个现在进行时小句出现让听者和读者不禁感到美国政府也正在为构建中美交流的桥梁积极努力,为更多的年轻人想要出国交流创造可能。语篇中还有其他类似这样的语句,正是美国正在为跨国文化交流搭建平台。过去时的使用的在语篇中也有出现,用到了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和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经历来的学生来例证留学交流的意义,以此客观地呈现信息给听者。
3.2 情态分析
韩礼德在语篇表达情态意义时,讲话者根据自己的选择表达不同情态的语言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具有不同的情态量值。在情态助词中,can、 may 、could和might 是看做情态低值词;will 、would、 shall和should 被看做情态中值词;must 、ought to 、need 和has to 被看做情态高值词。在此语篇中,can 和could出现的频率较高,”情态低值的出现避免过于绝对的表达。在“And our study abroad programs should reflect the true spirit of America to the world.”这句话中,“should”情态中值词的出现,并没有把留学项目应该体现美国精神的建议强加给听者,易于使听者接受信息。
在情态副词中,always和really 被看做情态高值词;usually、sometimes、probably和ever被看做情态中值词;seldom和rarely被看做情态低值词。在语篇中,对情态副词的运用不是很多,“just”出现了四处,尤其在“paying for plane tickets or living expenses half way around the world just isn’t possible. And that’s not acceptable, because study abroad shouldn’t just be for students from certain backgrounds.”两个“just”的同时使用体现了留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可能的,试图去创造应该人人应该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在“I always tell young people back in America, you don’t need to get on a plane to be a citizen diplomat. ”句子中,“always”这个高情态值的出现更是鼓舞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对听者施加的压力就大。“See, I came from a working-class family, and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o study abroad ――never. ”此句中,“never”连着出现两次,着重强调过去出国学习的不易,似乎在暗示现在的学生完全有机会出国留学,呼吁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在语篇中也出现了“often”、“truly”、“really”这些高情态值的情态副词,语气比较强烈,直接表达讲话者重视出国交流的决心。尤其在“All of you are America’s best face, and China’s best face, to the world ――you truly are.”这个句子中,“truly”高情态值的出现更是鼓舞了年轻人的士气,都是中美最有前途的年轻人,号召年轻人应该走出去,进行跨国交流,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担负建设国家的重任。
因此在情态的运用方面,中高低值情态动词和副词均在语篇中有所使用,较之能够充分积极传达说话者的信息,有一定的号召力,让听者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受到激发和鼓舞,想要去探寻异国的思想,观念,技术,风俗的探寻。
四、结语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框架,从语气和情态系统两个角度分析米歇尔北大演讲的人际意义。总结得出在此语篇中句子多使用陈述语气,客观地给听者呈现信息;多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更多中国学生体会留学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情态方面多用中高值量的助词和副词,增加了演讲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语气和情态同时在演讲中的巧妙使用,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可信性,引起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英. 英国银行宣传手册的人际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01(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H319
在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观念在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因此,转变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是首要任务。
1、创设情境,促进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观念中,课堂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环境,不存在人际交往的因素,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人际交往意识的主要原因。就综合英语学科而言,首先需要把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让英语成为课堂人际交流媒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命迹象。因此要创设营造具有生活品味的教室环境,课堂交流主题要符合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讨论的欲望。
案例1:Bribery and Business Ethics 目的:Know different briberies 形式:Plot performance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think what the hottest society problem is?
S: Education/farmer workers/ employment/bribery...
T: Yes, there are so many hot problems in society, but today we mainly talk about "bribery", I believe you should have so much to say. In order to express ideas vividly, I require you to make a plot performance, so it can add some funs to our classroom.
S: (begin discussing and making a preparation)
(20 minutes later)
T: Let's enjoy your performance.
(Students begin performing;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riberies, such as education bribery, business bribery, administration bribery, etc.)
S: (applause)
这是一个情境表演案例,教师选择了目前社会热点之一即贿赂现象作为表演主题,让学生们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激起了他们表演的欲望。情境表演既蕴含着人际交流的技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这正是上面所提到的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交融,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也在表演中得到提升,因此,这是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一项原则。
2、自我展示,促进交流
综合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对同学的知识或见解抱有“不信任”的心理因素,这就使他们不积极依靠同学进行交流学习,成为课堂交流活动的观望者。打消这种“不信任”的心理因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这部分学生从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和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活动最好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活动包括辩论赛、情境表演、英语演讲等以群体形式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更灵活,例如集体行动找出大街小巷英语翻译的错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逐渐打消对同学的“不信任”态度。
案例2:主题: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形式: Speech 时间: 3 minutes
We stay in the ag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re equal for each of us,however some persons can't grab the chances. Why? I don't think they make preparation. I believe opportunities always fall on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ready. So let's make preparation about both knowledge and ability at school I believe we can grab opportunities and meet challenges then!
Classmates: Great! /Yes! / Come on! ……
刘书一同学性格内向,很少和同学交谈,同学们对她的英语基础一直不了解,甚至不信任。通过这次演讲,同学们对她的英语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对她的观点也赞赏不已,可见,学生的自我展示是建立同学之间互相信任桥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学习技巧,促进交流
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够自由交流是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最理想状态,自由交流有许多优点,比如让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交流、容易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别出心裁观点的产生等,这是其他交流方式欠缺的方面,因此,这种交流方式还是需要鼓励的。自由交流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际交流技巧的掌握。根据目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传授人际交流技巧的建议:首先是心理上的鼓励。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不高没有信心说英语,这是阻碍人际交流的关键,因此,从心理上鼓励学生说英语是首要的。其次,提前告知学生课堂交流的主题,让他们有时间准备资料,做到有话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说什么,而且课堂时间有限,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只能沉默或倾听别人的观点,因此,提前让学生做交流准备是必要的。最后,鼓励学生做好课后交流总结,从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逐渐掌握人际交流的技巧,在课堂交流中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交流环节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特点,得到了师生的认可。然而,师生交流只是课堂交流中的一个环节,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全部需要,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沟通技巧,对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沟通又有其特殊的意义,实习护生进入临床所面对的是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护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同时护士在医院内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后勤等各部门工作人员合作、开展工作,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保持健康自信的护士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有利于沟通交流,护士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护士要依据病人的年龄、职务等正确地称呼病人,使用礼貌性语言,护士的姿态应该文雅、健康、有朝气,这些都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病人的信任。因此在进入临床之前,对实习护生进行护士形象培训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提高护士的知识素质,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
对患者的理解是护患沟通的关键,要理解病人,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护士不仅提高了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使患者感到护士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护患之间达到了相互理解与信任。
3.2 培养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3.2.1 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与交谈是语言沟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耐心关注着患者,不随意评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困扰,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而且可以为护患沟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谈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的语言可分为治疗性语言和交际性语言。治疗性语言是护理专业术语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治疗性用语,注意谈话的针对性、保密性、谨慎性、婉转性和引导性,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职业、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和态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有计划地影响病人,达到治疗的意图。
3.2.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以服饰、神态、动作、眼神、姿态、表情、双方位置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衣着素雅整洁、举止端庄大方、热情、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敏捷,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及审美的需要,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关注能力的培养。面部表情、眼神可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注,病人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所以,护士应以微笑、坦率、真诚面对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时眼睛不能左顾右盼,要望着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疗护理时,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适当与病人交流,给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是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4.1 学习带教老师的沟通技巧
言传身教,是培养护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护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社会阅历浅,对许多社会常识、社会组织状况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都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带教老师来引导与教育。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主动传授知识,在和人沟通交流时,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学到沟通交流的技巧。
4.2 用心倾听。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沟通习惯。教师与护生谈话时,应用心倾听,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护生的谈话进行分析并加以引导,做到真正把握护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4.3 善于表扬。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期望得到赞赏,当受到老师表扬时,护生的自信心将倍增,这样有利于护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
5、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它具有情境性特征。因而,创设具体的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先决条件。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中学生年龄、性别、知识结构及思维等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口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三种情境。
(一)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凭借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满足生与生、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需要。比如写《可爱的小动物》一文,教师除了根据教材让学生说养过什么小动物,最喜欢哪种以及为什么喜欢以外,还可创设不同小动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在课上说说小动物的特点等。
(二)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问路、购物、打电话、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如“购物”还可以具体设计出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情境。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交易和适应市场经济等生活技能,为“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根据时代的主题和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如利用课件显示路人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吐痰者”对话,使“吐痰者”懂得吐痰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创设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患者的情境,让学生与医护人员对话,感受并学习医护人员那种为救死扶伤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因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而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
同时需注意把握交际情境创设的前提 。如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情境创设是否达到最优化。有些运用录像创设的情境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
二、强化交际礼仪的训练
交际礼仪一般是指在一定交际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交际礼仪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反映出人们的交际礼仪。交际礼仪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有着信息传递、感情交流、行为调节等功能。中国民谚曰:“有礼貌不一定是智慧的标志,但是缺乏礼貌却一定使人显得愚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中所体现的文明素养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向学生讲明交际礼仪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指导准则,它反映了交际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交际礼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在口语教学中自觉贯彻这些原则,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同学相处等。例如,见到长辈或师长应主动问好,不能直呼其名;待人接物要热情诚恳;与人相处要和睦友好,听话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特点,吸取别人的长处。说话中要善于自控,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讲解问题、介绍经验时更应注意,哗众取宠的假话、大话、空话、废话,是令人生厌的。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态度要冷静,要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情况下,以商讨的口气提出看法,讲清理由,不要奚落他人,讥笑他人。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进行体制变革、自主创新以及多元化发展等等。而且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提高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将目光集中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而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人际沟通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找出现今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沟通方面上的问题并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则是国企要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要解决的必要性问题。
1.人际沟通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人际沟通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人力资源规划无疑是其部门工作的重点。而在完成这一规划的过程中,大量而重复的人际沟通可以说是贯穿其中。因此,要完成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从而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离不开对人际沟通的成功把握的。
1.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够有效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
在员工进行正常的工作之前,岗前培训,试用以及转正期间都是需要进行大量的人际沟通活动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只有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才有可能更好地分析出所招聘的人员是否能够满足本企业的需求以及能够胜任其所应聘的工作岗位。
1.3人际沟通在薪酬福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用
在薪酬政策出台前,相关的工作部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相关人际沟通工作以进一步地统一员工思想,确保相关政策的可行性。而在薪酬政策的执行期间,有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人际沟通活动以促进其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并为之后的政策调整与完善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增强薪酬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
2.目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每个企业里面,合理的组织结构无疑是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际沟通活动的开展的,对此,国企也不例外。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国企的组织结构都依然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从而导致信息的传递连过长,信息的传播速度缓慢无比,甚至很容易就出现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流失或失真的不良局面。
2.2人际沟通在沟通渠道及媒介选择方面上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与发展,沟通媒介大量增加,人际沟通的渠道越发宽广了。只是沟通渠道的多样性发展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相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择相关的沟通方式及渠道上屡次失误,导致了部门信息传输不畅,沟通的效率也大大地降低。
2.3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国企里面,大多数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忽视了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作用,仅仅是把人际沟通看作为是传达行政指令以及下达工作任务的一种工具。另外,为了顾及自身在下属面前的形象与权威,忽视感情在沟通方面的重要行作用,对于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处理而不加以任何的重视。
3.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人际沟通问题的相关建议
3.1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的组织结构模式
在国企里面,只有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的组织结构模式才能有效地确保相关人际沟通的有效性。而针对以往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弊端,新提出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等级式管理中的“人员只能重复,冗员多以及整个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尽量地精简企业的组织机构,有效减少信息的传递链,大大地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速度。
3.2选取并运用合适的人际沟通工具及媒介
面对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媒介与沟通工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就必须要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与企业的人员数量以及各种资源条件相匹配的沟通工具与媒介。
3.3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人力沟通只有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在相关氛围上有所渲染,企业的内部沟通才能得到有序的开展。如企业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之前就开展了大量的人际沟通活动,掌握好了各个员工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及意见等各种信息,并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与缓解内部人员的各种紧张情绪等都有利于人力沟通工作的有效实现。
总之,企业要真正解决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实现良好的人力沟通活动,就必须要从自身的组织管理结构模式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并结合选择合适的沟通工具与媒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力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沈玲.有效沟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力[J]经营与管理,2011(03)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手机的使用同样引发我们深思——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但心与心的距离呢,如果双方不能“有一说一”怎么办?当这个令人悲观、甚至不合时宜的问题摆在面前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传播技术条件下的人际传播问题。
一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勒纳(D.Lerner)从传播体系的变动和整个社会体系变动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演进,划分为以口头传播系统为主的传统型社会、传媒和口头传播系统并立的过渡型社会、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系统的现代型社会三个阶段。[2]循着这一思路,我们以《手机》为例,来分析传播媒介发展对社会和人际传播的影响。
30多年前的严家庄,显然是传媒和口头传播系统并立的过渡型社会,且以口头传播为主,“通讯基本靠喊”,现代通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电视剧中许多情节可以为证:新娘吕桂花借助一部固定电话和高音喇叭向远在200里外的丈夫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移居到200里外的张小柱写给白石头(严守一小名)的信,在邮差手中即将成为“死信”时,是路之信的喊声帮助邮差完成了这次借助多种手段才完成的人际传播。电视剧在暗示,在过渡型社会中,人们仅仅在方圆200里左右的有限范围内从事着以口头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传播活动。多年后,奶奶告诉严守一,小时候白石头撒过一次谎后,面对奶奶一直实话实说,有一说一,原因是他耳朵后的黑痣会“告诉”别人他是否在说谎,而这个秘密只有和他非常亲近的人才会察觉到。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在过渡型社会,虽然现代媒介逐渐侵入到偏远乡村,但并未对传统社会的人际传播模式改变多少,人际传播仍然是面对面的、非常可靠的,这进而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紧密的关系。
而当严守一成为闻名全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严家庄乡亲们不仅时刻关注着他“今晚会不会上电视”,而且在他们也用上了手机后,预示着现代传播媒介将这个偏僻的山村带入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随即被深刻改变。在严家庄,“手机一响,黄金万两”,天生大嗓门的路之信借助手机传播的及时信息干起了“哭丧”营生,让这个本来穷困潦倒的光棍汉一度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婚姻生活。当年依靠固定电话和高音喇叭以及人力的中介完成夫妇间私密问候的牛三斤,这时却在一部时兴的导航手机指引下,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远在北京的妻女。手机在这里俨然昭示:手机就是信息,使用手机就是和现代社会的接轨,甚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
乡村如此,城里人更因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而受益。自幼与传播媒介结下不解之缘的严守一当上了电视谈话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并蜚声全国,赢得了声誉。媒介知识分子费墨,从策划电视节目、出书乃至亲自上镜走到聚光灯下而名利兼收。具体到手机,引用电视剧中的台词——“手机的应用,就一个民族来说,早十年,晚十年,事关国民经济建设;而就一个人来说,关了手机就等于关了脑子,不敢想象没手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形象地说明了手机对社会和个人的深刻影响。保罗·莱文森更是以浪漫的语言宣称,“手机把人们从机器跟前和紧闭的室内解放出来,送到大自然中去。你可以在高山海滨、森林草原、田野牧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你可以斩断把你束缚在室内和电脑前的‘脐带’去漫游世界。只需要一个用大拇指操作的手机,你就可以‘一指定乾坤’”。手机带给我们的,“一般都是净盈利”。[3]
由此看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一例外地享受着手机使用及其高度介入、干预生活而带来的福祉。
若就此打住,《手机》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媒介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媒介的进步意义在此亦彰显无疑,这正是发展传播学所期望和津津乐道的。但媒介是中性的,于此是善、是进步,于彼却不见得。即使在个人身上,这种中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借助电话表达相思之苦的幸福新娘吕桂花,在30年后闹起了离婚。婚姻的变故倒不算什么,可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被铁心要离婚的吕桂花刻意否认的30年前的电话,以及上了一期电视节目《有一说一》,竟然让她无法获得精神自由,原因是“最近你还回来吗”所隐喻的爱情故事被广泛传唱,连法官都认为“社会影响太大”而不予判决。媒介作用如此之大,大得可随意左右、控制、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选择!这还不算完,吕桂花想离婚却因一个电话离不成,从未想过要离婚的严守一却因偶然间无意拨通的电话而家庭破裂。更令人深思的是,当被严守一视为“身体的故乡,更是精神故乡”的奶奶临终时,在外的兄弟俩却都关机,错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信息——媒介的不可靠在这里以如此令人心痛的方式表现出来。老实巴交的牛三斤借助导航电话找到了喧嚣都市中的妻女,试图挽回濒临破碎的婚姻。尽管流浪歌手演绎的“最近你还回来吗”那饱含深情的问候,时不时地将他拉回到过往中,但感怀当年,相隔200里距离的交流看似困难重重却情意绵绵,如今传播技术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遗憾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徒留惘然和慨叹。
毋庸置疑,手机的出现使得人类跨越了时空界限,不用面对面就可完成人际传播,哪怕相隔万水千山。如果秉承麦克卢和莱文森乐观的媒介观,毫无疑问,媒介延伸了我们的感官,且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介有效地补偿了旧媒介的不足,媒介在与社会的不断互动中获得自身的进化,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开创了不同的时代。[4]
但问题和麻烦也出现了,手机延伸了我们听觉感官,却为信息的缺失和个人行为的不自由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埋下了伏笔。麦克卢汉当年神谕般地、乐观浪漫地告诉全世界,“媒介即信息”,却不知这位预言家是否忧虑过这一点。
考察手机的社会功能就会发现,“一方面,手机被吹捧为进步、人类生活改善和社会前进的象征”,“另一方面,移动通信也被认为是文化紧张关系的象征,这些紧张关系包括传统和现代、乡村价值和都市规范、地方情谊和外部侵犯、社区和谐与移民离散、家庭亲情和虚拟网络、个人主义和全球化如此等等之间的冲突。”[5]
不经意间,一个被麦克卢汉有意无意忽略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无论是丹尼尔·勒纳笔下“传统—过渡—现代”的社会演进序列,还是麦克卢汉隐喻般的“部落—脱部落—重回部落”的感知方式回归,媒介技术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进步无疑改变了个人与社会,无限度缩短了人类传播的时空距离,但是,它是否也应为人际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负责?
二
传统人际传播(或称人际交流)是指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的传播行为,是一种面对面的口头传播。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口头式的人际传播逐渐扩展为媒介方式的人际传播。从固定电话的发明到手机和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媒介方式的人际传播已然蔚为大观,人际传播研究在传播研究当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也日益增加。彼德斯总结道,“交流”(或称传播)是20世纪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在战后,有两种话语占据了“交流”研究的主导地位:一是信息论的技术话语“通讯”,一是在人文主义框架内发展的作为疾病和治疗话语“交流”。两者都认为人类交流的不完美性、人类接触的障碍和麻烦都可借助技术而得到改善。[6]
但事实果真这样吗?起码《手机》告诉我们并非如此。那么,新媒介介入人际传播后表征着一种怎样的传播方式?它与传统人际传播有何不同?
与麦克卢汉、勒纳不同,美国女传播学者、“媒介系统依赖论”的创始人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及其合作者认为,传播技术对传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否被人们以某种方式用于延伸他们通过其他传播形态业已进行的活动”,[7]但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社会传播形态,也就不能以此来划分不同社会形态。依据信息流通方式,她们认为大众传播是独白式的传播形态,人际传播是对话式的传播形态,而借助信息传播新技术的传播,则是电子对话式的传播形态。据此分类,显然我们可将通过手机进行的人际传播归入新兴的电子对话式传播形态的范畴。洛基奇等认为,人们必须首先弄懂人类传播的基本特征,进而才能弄懂任何传播形态的潜力。为此她们列出了感觉上可靠性、地理范围、反馈性质、潜在互动性(交互性)、对于硬件及软件技术(非传统的语言技巧)的依赖等10方面的特征或称评判标准,以此为尺度去对比分析传统人际传播形态同以信息传播新技术为手段的新兴传播形态。在电视剧中,奶奶质疑通过“没有线的电话”——手机——能和远在北京的严守一“说上话”,她朴素的理由,用学术语言来讲就是因在场感的缺失而导致交流不可靠。而传统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除有声语言外,姿态、外观形象等都是自我表达的手段与媒介。[8]
虽然“到场的追求未必使你进入对方的心灵本身,然而它的确可以使你接触对方的身体。朋友和亲人的身体至关重要。面孔、嗓音和肌肤具有接触的感染力。”[9]
但当手机、QQ、MSN等通讯工具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主体间交流中时,人际传播“多媒体”的优势和功能大幅缩水,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交往失真。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延伸了人的感官,对传播个体来说,这当然没有错,但对个体间的交流来说,电子媒介的介入却使人们的感官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际传播在感觉上的可靠性和反馈的完整性。通过电话(手机)进行的中介式交流与互动使得人际交往越来越“缺乏任何共同在场形式”,这种“无声化”、“间接性”和“非共同在场性”的特征与人们在面对面情景中的人际互动模式差异极大。[10]
“因为所有中介物都只是某种工具性媒介,他们无法像面对面交往那样,通过对方的表情、语调、姿势、服装、配饰等非语言符号来辨别交往双方内心真实的情绪体验与情感状态。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强了。”[11]
显然,连一向对传播媒介保持乐观态度的莱文森也看到了手机对于人际传播的负面影响,他不得不承认,“除了给人带来好处之外,手机可能开启了一个说谎的黄金时代”,“手机号码叫做你的监号(cellnumber)”。[12]
手机让人身不由己,怕被猜测而撒谎,因撒谎而疏离,人际关系不再是面对面交流而心连心,变成了面对面(通过手机短信)的撒谎和心与心的隔阂。在电视剧里,严守一、费墨等人算不上道德的堕落者,但手机在手,让他们谎话连篇——“手机连着你的嘴,嘴巴连着你的心,拿起手机你就言不由衷”。手机这个中介不断地引诱着他们说出谎言,在潜移默化中异化着人,引导他们走向撒谎和欺骗,进而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13]
至此,似乎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媒介的广泛运用,以手机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介入,使得原本纯粹、高效、可靠的人际传播变得面目全非,人际关系也随之不断疏离、扭曲甚至恶化。在结尾处,电视剧也以这样方式表达对媒介“恶”的逃避、控诉与反思——伍月扔掉手机离开了都市,严守一奔向“宁静、有海”的爱沙尼亚,两年中音信全无,费墨则告别了喧嚣的电视媒体回归大学校园。
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寄望于技术来增进交流无异于痴人说梦。“交流的缺陷仰仗于技术,可是任何技术都不能十全十美,新的技术带来新的问题,于是就苛求更新的技术。在彼得斯看来,人类的交流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循环的技术矛盾体:技术既是病人又充当医生。”[14]
另一方面,将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的失败和人际关系的疏离这一社会现实,完全归罪于手机的介入,或视为媒介进步开出的“恶之花”,也是不妥当的,彼得斯同样告诫人们,“抱怨媒介扭曲对话,就像是哭丧找错了坟头”。[15]
综合以上两方面,质言之,媒介既无法促使交流趋于完美,也无力扭曲对话。
那么,人际传播实质到底是什么?人们如何才能达到真实交流的目的?《手机》对媒介的批判难道做了无用功?
传播学的先驱们将传播归结为直线的信息流通模式,人际传播始终也在“我说你听”以及“我怎么说你才能明白”的圈子里追求最佳效果。因此,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传播,还是印刷和电子媒介介入其中的人际传播,处处体现的是讯息、控制、效果的拉斯韦尔5W模式。洛基奇笔下的“电子对话式传播”就是以“传播是信息流通”为宗旨,将其和传统的人际传播相比较,得出了传播不在场、“感觉上的可靠性”下降,传播的质量因此被削弱等结论。当人们在为新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欢呼,以及对交流的负面影响进行批判的同时,却也给传播笼罩上“技术的”光环。
近几十年来,“传播就是共享”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认。传播取“共享”的含义,旨在强调传播的相互性,是指参与其间的人们共同在做的事情。而人际传播,则是“一个相互的、持续不断的、协商的、合作建构意义的交流过程”。[16]
在传播中,即建构、共享意义的交流过程中,人不仅造就了自身,也在双方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各自对对方行为产生了期望,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因此,人是关系的存在,构成人类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关系就成了研究人的问题的起点,也是人际传播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传播学研究试图从个体相遇和交流的角度,界定人际关系的发生和发展。”[17]
在这种视角下,人际传播的不同形式以及因之带来的问题“都不是决定和导致高质量传播的最重要的因素”,人际传播强调人与人个性的相遇交流,“只有相互尊重个体间的自我属性,人与人才得以保持这种特殊的关系,并使之渐入‘我—你’传播的佳境。”也就是说,判断人际传播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只有一个,即个体间“自我属性”的相遇。[18]
这里说的相遇便是,人通过传播与交流,由彼此相处,而相互了解的交往过程。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传播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参与其中的个体是充满个性特征的人,影响人际传播质量的,不是别的,而是是否向对方传播一个真实的自我。
这种自我属性的相遇关系和敞开心怀的体验交流,在犹太哲学家、思想家马丁·布伯那里被称之为“我—你”的对话。“我—你”关系理论是人际传播思想的精华。在其最重要的著述《我与你》中,布伯认为人身处双重世界,一重是“我—它”,另一重是“我—你”。[19]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8-02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人际交往在社会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生是社会中重要且特殊的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中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故提高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重要性
(一)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一个人通过交往,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更深刻、更主动的发挥自身价值和潜能。”“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指高中生之间以及高中生与其他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并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心理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的技能,包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待人处世的能力、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健康心理能力、健全人格的能力等等。
(二)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进入高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高中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人际交往已成为获得更新、更多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人际交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有利于拓展思维、启迪智慧。
2.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高中生感到自己被他人认可,满足其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促进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高中生初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在实践中学会辨别真假美丑,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人际交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也是为未来成就事业打基础的阶段,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今后做好工作、开创事业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具有极强的与人交往的欲望,但缺乏交往的经验和技巧
高中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处于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大多具有极强的与人交往的欲望。但由于交往经验和技巧的缺乏,给高中生带来极大的困惑和打击。
(二)朋友之间缺乏信任感,知心朋友很少
在当代,大部分高中生具有先帮助别人而后得人助的思想,但存在不能全面看问题,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不愿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样的高中生只能在自己狭小生活圈子里,封闭自己,不能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最终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三)高中生人际交往功利性趋势加重
有些高中生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于人际交往。在高中生眼中友情不仅仅被视为情感交流的渠道,高中生人际交往已带有一定的社会印记,是高中生的意识形态开始迈向社会的一个基本迹象。
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有: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物欲化倾向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心态,这种思想也影响了高中生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社会竞争不公平,人情交往、功利性在高中生人际交往中愈演愈烈。
2.我国常年以来的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一味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经验与技巧基本知识的教育,这些是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也是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3.缺乏正确的规范和引导。社会是个大染缸,社会风气具有渲染性。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高中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已逐渐潜入高中生的意识形态。
三、提升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
(一)自觉学习和提高交往的艺术和技巧
尊重他人,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真诚等情感,缩短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高中生个性比较强,在接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在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的态度。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个人的内在和外在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真诚是友情的剂。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要诚恳批评。对人、对事要实事求是,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要在背后诽谤人,能做到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在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相信别人和取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取得别人的信任首先要言必行,即说真话,不说假话;其次要行必果,即实践诺言。
(二)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规范与引导
将道德实践活动融入高中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抓文化建设,为高中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和规范高中生的人际交往。
高中生需要将学的人际交往知识运用到一些交际场合,学校团委及学生会等组织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不同的高中生去展现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慢慢地融入学生群体生活中。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高中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艳波.高中生礼仪教育――沟通与演讲实用教程[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刘俊庭,吴纪饶.高中生健康教育[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邢莹,吴敏.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高中出版社,2002.
非语言技术,是指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和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这种技术能力,具有语言信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人际交流、沟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间的沟通、交流中,有很大一部分信息并非是由语言传递的。毕业生要想应聘成功,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取决于非语言技术在应聘时的灵活、有效运用。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研究者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语言完成的。另有研究者统计,人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技术都有着丰富的含义。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无论所做的动作成功或失败,教练或是抚摩头或是拥抱,都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露和传达。
二、非语言技术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发现,非语言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所以,非语言技术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事实上,非语言技术在人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有时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传播和沟通中,非语言技术的运用,既补充和支持了语言信息沟通的作用,又体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技术可以起到特别的作用,且效果远比语言信息更好。因为语言传递的信息可以是真,亦可为假,全凭说话者的意识所控制,而非语言技术却难以伪装而透露出实情。例如,一个人在演讲台上,一边抿嘴、搓手,一边说自己一点不紧张,台下的观众能相信他“不紧张”吗?
非语言技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早已被人们所熟悉。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广泛性和文化交流的多元性,使人们越来越希望从非语言技术中捕捉更多、更深层、更真实的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招聘与应聘活动中,双方都希望从对方的交流中得到较多的、真实的信息。因此,非语言技术的应用,在招聘活动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同一专业的毕业生一起参加同一单位的应聘,若其中哪位着装得体,在面试过程中能坦然、自信、谦逊地与考官进行交流,回答问题内容准确,语音、语调悦耳、手势自然,那么,这位毕业生将比不注重非语言技术运用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工作。这充分验证了在人际交往中非语言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笔者走访观察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与理想职业岗位失之交臂,主要就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非语言技术的准确把握和正确、灵活的使用。例如,曾有一位毕业生到一家用人单位应聘,尽管他很想得到那个岗位,然而在应聘时却漫不经心、东张西望、心神不定,结果用人单位以不自信、没礼貌、素质差等理由,未录用该毕业生。由此可见,学习交流中的非语言技术,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是十分必要的。
三、非语言技术的主要形式
在实际交流、沟通中,非语言技术有诸多的表现形式与类型。其中,最重要的三种是目光、微笑、衣着。掌握并运用好这三种非语言技术,将有助于毕业生实现成功
就业。
1.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人与人之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眉目传情等成语形象地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毕业生在应聘面试时,与考官的目光对视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眼神,可以展现聪明自信;另一方面,可以察言观色,避免面试出现尴尬。如果眼光游移不定,逃避主考官的目光,这除了表明应聘者的拘谨之外,还表示应聘者缺乏自信心。另外,应聘者可以从主考官的眼神中看出一些信息。如果对方满意,其目光一定会有所反应,如注视时间延长,凝神的眼光突然闪亮等。如果主考官露出这样的眼神,应聘者的应聘基本可以说是成功了。
2.微笑
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的快乐也创造快乐。在应聘过程中,微微一笑,双方都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是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表达了如下多种含义,如高兴、欢悦、同意、尊敬、认可等。作为一名应聘者,应把笑意写在脸上,传递给别人温暖、信心等,从而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赖感,增强自信心。如果应聘结束时,主考官面带微笑地告诉你“等通知”,说明这次应聘是成功的。
3.衣着
在公共场所,人的衣着也在传播过程中与对方进行着沟通。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要求。同样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它们会得到不同的收效。
在应聘面试中,应聘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面试官总是先看到应聘者的外在形象,然后才会听到对方说话。所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众人皆知。据统计,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是在1~7秒钟之间形成的,外表形象占55%(显性因素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形体、发型等),行为表现占38%(显性因素包括声音、手势、姿势、动作等),真才识学占7%(隐性因素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由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外表形象在第一印象中占据最大比例。如果给人一个好印象,就算不善言辞,人们也会比较宽容;反之,如果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算后面的交流很精彩,也会大打折扣,甚至降低可信度。着装得体的应聘者会给主考官留下较好的印象,可以加大应聘的成功机率。那么,如何着装才能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呢?整洁、大方、得体即可。
参考文献:
[1]叶素贞,曾振华著.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