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12: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生产培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37-01
引言:档案整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整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想真正的解决档案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文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加强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只有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培训,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法治意识,增强全员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本文就提高安全生产法治意识,从观念、制度、内容、形式、考核体系方面,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的质量。
一、目前安全生产法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安全生产法治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企业甚至地方领导,对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安全生产法治培训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有关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规定,一旦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损失惨重。
(二)安全生产法治培训法规制度尚不健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监管机制的变化,尤其是面对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的规定,我国现有安全生产法治培训法规制度已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是有些法规修订滞后,造成安全生产法治培训职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负担;二是部分立法迟缓,可操作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法律、法规或标准存在缝隙,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安全生产法治培训投入尚显不足。近年来,由于不少国有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无力保证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投入,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又不愿意在安全生产法治培训方面进行投入,没有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经费,导致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偏低。
(四)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健全。目前全国安全生产培训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培训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相对滞后,对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组织机构约束不够,培训考核欠规范。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明显缺乏力度。
二、 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切实担负起地方的监管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高度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领导的高度重视将为做好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坚持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要明确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重大意义,提高对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的认识,把握总体目标,按照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务求实效”的要求,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按“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明确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工作任务,详细制定学习、考评、后勤保障等各项措施,确保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层层到位,确保安全生产法治培训质量。
(二)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内容应重点突出。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必须根据受教育的对象的情况,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内容、层次应该有所不同,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不仅起不到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使受学习者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法治培训要在培训大纲范围内,加强培训需求判研,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努力做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对象的层次化、培训方法的多元化和培训内容的实用化,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增强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针对性。
(三)必须加大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投入力度。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职工培训经费应在安全生产保障预算中足额列支并且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升级时要专门安排专项安全生产法治培训资金。同时,考虑到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安全生产法治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将安全生产法治培训部分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由政府、企业有机分担的企业安全生产法治培训的投入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安全生产法治教育齐抓共管的合力。
(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法治人才奖励制度。将培训考核结果与经济鼓励相结合,运用经济杠杆去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成绩优秀的职工给予适当奖励,对在安全生产法治培训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人才进行表彰奖励,适时举办法治知识创新、比赛和评选活动等,都是值得推荐的好举措。这种培训效果与经济奖励动态结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的目的,促进企业实现安全好、效益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局面。
中图分类号:TN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66-01
一、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基础建设
电网企业一线生产班组的基础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即岗位与人员设置、工作过程管理、资料管理和文明管理。岗位与人员设置应坚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真正体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而工作过程管理则是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一方面班组月初应制订详细的月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按工作计划逐步实施,月末应由专人做出月度工作总结,对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及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资料管理则包括岗位管理工作标准、制度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图纸管理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工作日志、班务记录、安全活动记录、品牌标识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以上众多建设内容需由专人负责,并在班组信息化标准建设管理系统中体现,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二、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建设
谈到安全生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连着你、我、他,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任何一级电网事故的出现都是从一线生产班组发生的,且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公司系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加强分层分级管理,班组安全基础得到巩固;电网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安全生产规程测试年年进行,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周周开展,杜绝一般和重大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的利剑一直高悬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只有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了,整个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能否顺利完成每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需要班组所有一线人员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一线生产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鲁棒性。
三、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技能建设
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技能建设是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班组是电网公司系统所有工作的最小实施单元,一线生产班组技能建设成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公司的建设水平。首先是针对一线生产班组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等特点,应加强班组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培训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班组培训教材、课件和书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贯彻培训规范,加强理论和现场培训,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制定班组岗位实训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岗位实训活动。组织开展师带徒、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计算机仿真模拟培训等活动,提升班组成员岗位技能水平。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建立完善员工技能提升激励机制,创造员工技能提升的良好环境;员工培训成绩应纳入班组内部绩效考核,培训结果作为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构筑员工职业生涯阶梯式发展通道,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良性机制。
四、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创新建设
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创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应充分调动一线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一年一度的QC小组活动课题中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好QC小组活动。要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发现一些攻关型和创新型的QC课题,真正把“五小”活动开展好,使QC小组活动能真正为企业一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科技论文的撰写。科技论文的撰写应提倡一线生产人员结合班组实际情况,专业分类,有针对性的拟定论文题目,逐步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创新与发展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创新是一个企业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灵魂,只有将企业的创新建设真正做好了,这个企业才会永远保持活力。
五、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民主、思想和文化建设
局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城市创建工作,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协调法制创建工作,并组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保证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为做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办〔〕6号),按行业系统、片区进行全员培训,截止目前,组织危化企业开展防火演练1次,征集《年安全文化论坛论文征集》活动论文14篇,组织参加省安委会《大众交通安全知识竞赛》10000份;组织各类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10期2344人;扎实开展全国安全宣传月活动,6月13日上午,区安监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劳动局、区总工会、区质监局、区消防大队、市公安交警五分局等8家单位参加了区集中宣传点活动,现场设置咨询台8个,摆放安全宣传展板20余块,挂图16张,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日,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和部分社区在辖区设立安全生产宣传咨询点46个,全区共免费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万余份,参与群众共2.5万人,丰富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提高了社会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增强了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意识。
三、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中交通、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实际运行中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等工种繁杂。所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者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大多职工从事工作多年或干过很多个工种,觉得没有再加大培训力度的必要了;另外新进职工绝大多数是大专、本科生,少数还是研究生,文化程度较高,于是就降低了三级教育网络的培训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因使用劳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实施三级安全教育较繁琐,于是便心存侥幸,省略或简化了三级安全教育。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而事故恰恰最容易发生在对业务知识生疏、工作经验少的职工身上。。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去管理,其科技含量愈高,对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创建一流的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所以在工作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站在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
二是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人员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三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各项管理方式、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成效。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0).
[3] 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J].科技与法律,2002(02).
[4] 邱长江.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2(06).
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30——50倍。尽管200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死亡人数也比2008年下降13%(表一),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煤矿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其中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生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不见效,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事故隐患依旧大量存在,在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炭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煤矿企业强调社会责任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份
死亡人数(人)
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
2001
5670
5.07
2002
6995
4.64
2003
6702
3.71
2004
6027
3.08
2005
5986
2.81
2006
4746
2.04
2007
3786
1.485
2008
3092
1.182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也能得到切实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必须注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发挥了坚实有效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安全机构,健全安全体系。项目开工前,要组织基建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健全安全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工程施工单位将安全目标分解到各专业、各岗位,做到责任到人、细化到位,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并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及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一方面,高危险的作业环境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状态。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场地局限大等不利因素,加之建筑工具、原料物品体积庞大,一旦发生事故,个人之力往往难以抗拒。另一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队伍增加了不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安全管理技术素质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建筑工地从业人员许多是农民工,缺少系统的操作技能训练,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通俗化”和“人性化”。
2.1安全教育制度化
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现场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做到安全知识不知晓不进场、安全操作不达标不上岗,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2.2安全教育通俗化
针对建筑工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多采取观看安全知识宣传片、施工现场讲解、安全操作实际演示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多次组织开展了“安全建设月”、“百日安全竞赛”、“安全、质量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2.3安全警示教育人性化
在施工现场作业区设置了安全警示镜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有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在工地显眼处张贴“工地是个大家庭,工友合力保太平”、“一人平安,全家幸福”等既有哲理,又富人性化的安全警示标语,从工人的内心深处激发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深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建筑施工人员真正做到牢记安全宗旨,坚守安全纪律,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操作,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实施目标管理,抓好重点环节安全生产
在监督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立项,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特别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突出重点环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免费论文参考网。
3.1实行“每周办公例会”制度,现场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
基建科主持召开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工地现场办公会议。免费论文参考网。会议的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提出下步建设施工意见。特别是建筑安全问题,每次例会都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认真查找隐患,切实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
3.2精心编制安全方案,严格审核落实
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每一次阶段施工,都制定具体的安全方案。如《脚手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安全施工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等重点施工安全方案,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部位进行精确计算,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
3.3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
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外墙作业等重点阶段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危险因素较多的基坑开挖、桩基施工、起重设备安装、外墙干挂、幕墙施工等重点施工阶段,组织参建各方技术负责人精心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狠抓了具体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通过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设计方案体现安全、工作环境保障安全、作业人员注意安全、施工过程确保安全”。
4.创建“示范工地”,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自我加压,通过采取目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4.1工作环境秩序化
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要求,对工地现场的施工围挡、场容场貌、临建设施、卫生管理等实行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所有临建设施全部建成具有保温、安全、美观性能的装配式彩钢活动房,围挡墙采用彩钢板加固,施工场地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使施工现场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
4.2安全管理规范化
为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在工地全面推行建筑安全“从零工作法”。管理人员每天按照“布置、检查、整改、验收、总结”的封闭链式程序进行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安全员、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每天记录“从零工作法”日志,及时消除隐患,改进工作,确保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
4.3安全监控数字化
积极推广使用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配备计算机,将现场的安全生产、工程监理、队伍管理等情况,及时、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并与主管部门联接,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在主楼塔吊上方安装了摄像机,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市监控中心联网,使主管部门、施工方、监理方对现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免费论文参考网。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建筑安全管理必须切实从讲大局、保稳定,心系群众的高度出发,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切实把“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落到实处,不仅要确保建设一流的优质工程,更要注重建设一流的平安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建民,徐新福,范守海.浅谈建设工程安全标准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9):203-204
2009年5月始,沈港地铁公司在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学生招聘会,分别录用了地铁司机、地铁检修、站台服务三类工作人员;同年10月,沈港地铁公司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合作,完成了录用人员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纵观沈港地铁公司的三次招聘和一次培训的过程安排,均令我们感受颇深,甚至带来很多观念上的冲击,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从事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以及国内企业,都带来诸多的启示。
一、摒弃传统的“是非观”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有传统的“是非观”,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道德,都促成此观念对一个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传统的“是非观”也就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及行为的准绳。然而,在沈港地铁招聘中,很多需要判断处理的面试问题使学生回答时措手不及。接到问题后,学生往往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判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即所谓的“是非”。以至于只顾苦苦探究问题结果的“是非”而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时机。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并没有最正确的答案,很多事情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我们只是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可。正如回答沈港地铁公司的问题,只要能提出一种观点,然后给一定的理论依据来自圆其说。
二、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地铁公司面试题中,很多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的,这与地铁公司的工作性质有关。应变问题主要针对于一些诸如火灾、临时停车等突发事故。免费论文。就一般企业而言,职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按部就班工作是最基础,也是容易实现的;但是企业更希望职工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无论是回答面试问题还是工作需要,最关键是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无论如何应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减小企业损失和影响放在首位;二是锻炼一定的心理素质,处事不惊;三是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安全生产意识要贯穿职业教育的全程
地铁公司在笔试、面试及后期培训中,涉及很多电、高空作业、灭火器的使用等知识,始终强调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诚然,无论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明白安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职业教育始终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并未将安全生产意识系统地贯穿进能力培养。如今,地铁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时代抓起,并贯穿全部工作过程的头等大事。
四、抓好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的脆化和缺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在此次应聘时暴露无遗。很多学生面对应聘企业表现出的是紧张、恐惧、手足无措、心理失衡、患得患失,导致临场发挥不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然而,心理素质脆化和缺失并非只是影响应聘这样简单,该问题若得不到解决还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非只是职业教育中的辅助部分,而是应该全体教育者、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免费论文。
五、抓好基础知识的养成、积累,提高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往往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弱化了基本知识的养成和积累,这一点无论从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到学生的重视程度都可以体现。然而,在地铁的笔试中,考核学生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基础、电工电子、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和养成,这也使很多学生应对措手不及。其实,诸如地铁的很多行业不再强调在学校期间的专业技能,而是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弱化工作经历、工作经验论
国内企业招聘时,往往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与此相反,沈港地铁公司更希望用单纯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不愿承担岗前培训环节,希望应聘者能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并开始工作;而沈港地铁公司则愿意招收的员工是一张“白纸”,不掺杂其它因素,这张“白纸”则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系统培训来书写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免费论文。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水利施工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工作体制,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办法
为了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克服安全工作人人都管而又人人都不管的现象,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在所承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有效规章制度的建立
(1)加强安全生产自身建设。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该有专职安全员,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更好的杜绝盲目管理现象的发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接受专职安全员的监督、整改,不能满足要求的坚决不能进行生产,要做到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2)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
施工单位必须有合理正确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培训考核工作制度;安全产品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标志认证和发放制度。
(3)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加强施工单位队伍自身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外,就是对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以及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且不定期地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宣传材料供职业学习。
(4)开展预防性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劳动条件、隐患治理和职工上岗培训教育等情况的检查。对安全生产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的不放过。
2积极开展安全活动
(1)安全月活动。
通过安全月活动的举办,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制定整改措施,正常有制度的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进度及施工环境的不同变化,分别进行不同主题的安全月活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如下主题的安全月活动:①消除隐患,遵章守纪,为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而奋斗;②反违章,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落实责任、加强法制。
(2)安全周活动
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及环境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习惯性违章、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免费论文。现场安全专职人员每周分别到有关班组参加安全周会和安全活动,以促使其安全活动制度化。在每周的安全活动中,开展了如下主题的安全周活动:①遵章守纪、杜绝三违;②勿忘安全、珍惜生命;③治理隐患、保障安全;④遵章守纪、保障安全;⑤加强管理、保障安全;⑥落实责任、保障安全;⑦安全、生命、稳定、发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以周促年等。
3对事故隐患的分析
3.1 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病根——认识隐患要“深”。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与思考, 在现阶段, 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有: 内在和外在因素, 主观和客观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凡事故的发生,因为其潜藏着隐患,只是有的显现,有的隐藏,有的隐蔽,有的被发现,有的没被发现罢了。事故隐患是企业的大敌,它或早或晚必将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单位领导首先认识到了整治隐患的重要性,才能带动全体员工查找隐患,整改隐患;影响安全管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企业或项目的组织框架及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领导者的安全管理理念及思路, 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及执行, 职工及民工安全素质, 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等等。设施单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抓住主要矛盾, 找出薄弱环节; 然后 对症下药。免费论文。
3.2于细微处入手——查找隐患要“细”。
隐患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埋藏在生产过程中的“隐形炸弹”,不易被发现。只有人人保持一种高度戒备的心理,才能发现隐患,这是查找隐患的指导思想。稍一大意,隐患便会与你“擦肩”而过。隐患始终在等待适合它“发作”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便会一触即发,导致事故的发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切断适合隐患“发作”的这种条件;
3.3未雨绸缪——整治隐患要“狠”。
现场发现的隐患是可以当场整改的,要马上予以整改。当场没有条件整改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便落实整改措施。隐患具有持续性等特征,复查可以决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情况;可以防止同类隐患、同一地点隐患的重复出现。抓隐患的整改要持之以恒,整改隐患贵在一个“恒”字。要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形成一种制度,要把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道德水平上来认识。也就是说,谁在工作中不重视安全,谁就没有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工作。
4对安全监控的几点想法
关于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在对待安全与质量的问题上,过去我们总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提“安全第一”;遇到质量问题时又提“质量第一”。固然,安全和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笔者以为安全工作也可以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安全监控与质量监督既不会矛盾,也不会干扰,因为安全工作也有自身的质量管理目标和控制目标。换一句话说,我们要把安全工作作为质量监督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关于安全与工期的关系。安全措施的到位与现场的施工进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面上来说,施工前先布置安全设施和施工结束后撤出安全设施,对施工的进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安全措施做好之后,施工人员可以更集中精力的进行施工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缩短施工工期,尤其是对那些单向施工工期较长的项目,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工期的缩短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编写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指导书2004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