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12: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56-03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实施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更是学习能力的源头,因而导学案不是习题集。这个提示很重要,导学案必须能够生成能力,而前提是它首先要让知识之间具有必要的联系,要呈现出“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导学案的核心是“三学”,即学生、学情、学法。那些把导学案弄成习题集,模拟高考试题进行强化训练,练完讲,讲完练的做法恰恰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而案是基于“三学”的设计。
(二)有以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 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四)实施小组化教学,形成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功,我校思品教研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因此,我们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小组交流,然后课堂上组织活动,这样课堂小组活动时就不会因无素材而空谈,就可以运用感性的材料体验理性的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互助意识
只有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对困难的克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积极性,要人人争当主角。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不合作就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合作才是出路”的道理。
3.注重问题设计,难易适当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跟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4.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课程理念,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为学生送去“及时雨”、“智慧粮”。例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出现困难、冷场的情况下,要帮助小组组长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时要及时组织课堂;对少数小组能顺利完成任务要当场表扬,以示激励。
(五)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定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反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高效课堂又叫反思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因此上课就是进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教学共进、师生相长。
三、结语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课程改革是一场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一场变革,它需要思考、需要创新、需要奋力执著的精神,让我们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武装头脑,努力去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吧。
参考文献:
[1]施光.纠错与接纳:中学课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鲁道夫・海德・尔曼.课堂形体语言的魅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刘民慧.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J].教育探索,2009,(2).
[5]代夏春.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探索性尝试 [J].教育科学,2009,(11).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XIAO Fei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一、问题缘起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教学时间又特别紧张。赶进度的课堂教学渐渐变得繁琐而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请看某教师教学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的第一框:“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的片断:1、导入:视频“处死查理一世”,思考:国王为什么会被处死?2、新课教学:⑴出示《新航路开辟》地图,观看视频“圈地运动”,让学生了解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⑵革命的经过:角色扮演,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国王与议会唇枪舌剑,最后演变为内战。⑶革命的结果: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请解答课本思考题:革命后英国国王和过去专制君主的权限有哪些不同?3、小结:革命的影响,包括对英国的影响及对世界的影响。整堂课教师都在使用幻灯片。下课铃早已响过,教师还在急急忙忙地补充着……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习惯于按课件上课,习惯于按部就班、面面俱到,不停地补充材料丰满课堂。我们对此心安,上课讲过了,强调过这些知识,可我们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如何学的。虽然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但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师难以作出明确的选择。因为教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也比较笼统,宽泛,难以把握,加上教师思想中的求全心理,不断补充旧教材中的内容进入新教材,无形中课堂教学变得臃肿而笨拙,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精彩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朴实、简单的。那么,教师如何实施简单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二、简单高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一)立足实际:依据课标把重点课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上课要做到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课程标准不能在一节课上全部达成。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有机分解并落实。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它涉及的课标是2-3-3“讲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是第一框,课标难以在一课时中落实,怎么办?把落实课标的范围缩小,根据教材内容,把重点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阅读教材,结合教学活动的说明,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后把课程标准分解为如下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利用资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革命后建立新体制的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意义。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因很简单,学生如果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就为理解新体制的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意义做了铺垫。至于革命的过程,教材中有叙述,学生能看明白。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意义。这一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大方向既定,专注重中之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底气就足。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对课程标准有侧重点的落实,少而精。其次,针对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把选定的课程标准转化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三,对照学生的学情,教师帮助学生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二)抓大放小:围绕重点目标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重点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处理教材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是用教材的观点流行已久,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上,教师习惯于教教材,还要补充大量细节的知识。“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教材内容只占两页多一点,约1100字,学生阅读5分钟即可。可按照教师甲的教学流程,要50分钟才能完成。用教材的本意是抓大放小,“大”即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不容易理解的难点知识,是指课堂教学中关于“为什么”的那部分知识。“小”即一般性知识,学生看看就明白的知识,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关于“是什么”的那部分知识。按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强调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能掌握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抓大放小是教学的气概,是哲学当中学会抓主要矛盾的魄力。1、解读课标,琢磨教材,从标题入手抓课眼。课眼是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聚焦点和抓手,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第三课的课眼是什么呢?标题里往往含着课眼,新体制的创立就是课眼。标题既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又揭示了结果,言简意赅。标题就激起了读者的疑问,新体制是什么?新在哪里?新体制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就会明白,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新体制新在哪里?(新体制的特点)。这一标题正对应课标2-3-3“讲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再如八(下)“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中的第一框“皇权膨胀”,“皇权膨胀”就是课眼,它与课标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相对应。解读课标之后,反复阅读教材,琢磨编书人的意图,认真分析每一课每一框的标题,课堂教学的课眼就成为提醒学生学习的中心词。2、以课眼为引领,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处理教材,抓重点难点。找出课眼之后,如何处理教材也体现出了教师领会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教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内容的取舍用教学目标来衡量。正是这样处理教材,教师乙把课文内容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要解决的四个问题:①谁革谁的命?②为什么要革命?③怎么革命?④结果怎样?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文,自主思考解决以上问题。这四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②个问题其实就是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第④个问题稍作引申,学生就能找出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对四个问题的回答,梳理出一张知识结构图:第①和第③都是小问题,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就能化解,第②和第④难以理解,是必须掌握的大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掌握了,教学目标就实现了。没有必要一定按革命背景、革命经过、革命结果等步骤来教学。教学当中,“是什么”是基本史实,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就会明白,“为什么”是史实之间的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这就是教师要花功夫,花力气重点帮助学生理顺的知识。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
(三)化繁为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好课堂学教活动是关键。教学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认知也是有规律的,教师的教学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1、以认知规律为指导,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环节设计。从认知心理学常识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每节课重点与难点也就那么多,教师只有把教学强度和教学时间应用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才有效率,才有意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为什么是新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以史实为依据来论证。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个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环节,教师乙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和展示,时间为15分钟。四个小组展示,一个小组点评与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本课教学作如下小结:君主立宪制是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资产阶级)的制约。国王再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实行专制了,这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的开始,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教师在重点难点教学环节要精心设计,耐心引导,细心组织同学讨论展示,使这个环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思考、交流和展示,解决学习中重点难点问题有广度也有深度,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2、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减少作秀式的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基本上能弄明白即代表资产阶级的议会与国王有矛盾,国王征税直接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利。教师甲设计学生角色扮演,扮演议会与国王的唇枪舌剑,设计挺有创意,这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果仅仅用于展示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感觉有点作秀,那比较可惜,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换个角度,学生角色扮演作为情景铺垫,让学生讨论分析,揭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达到深层次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而不是作为课堂花絮来活跃课堂气氛。把甲乙两位教师的学教活动环节重新修订,即可组织两个环节,一是角色扮演,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二是小组讨论及展示,分析说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及其历史进步意义。整节课既有学生的自主阅读,又有学生有实效的活动,教学环节简洁,便于教师组织引导。教师甲把圈地运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看这个视频吗?不知教师甲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吗?冷静观察我们的课堂,有多少热闹的活动带给同学的只是作秀和喧嚣,如果用简单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目的就用简单的手段,教师要克服把问题复杂化的毛病。
三、结语
学生心目中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是那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帮助学生把书读薄,又能把书读厚的教师。历史与社会教师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学生的需要,在现实教学中修炼自己的教学智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简单高效又优雅灵动。
参考文献:
[1]丁艳辉.还原课堂教学的本色——教与学之辩[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第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一方面学校的基础设施、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方面难以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这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阻碍。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农村初中英语高校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能改善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状况,更好地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备课环节
为了构建英语高效课堂,备课工作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对相关的英语课程资料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加强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对各级教学目标要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合理分析和处理这些目标,更好地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教材是教学最为重要的支撑,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当前的英语教材的起点比较高,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减少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每一节课的疑难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清晰的思路,加强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串联起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练习,进而整合优化教学的结构和内容。除了上述措施外,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教师还应该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视野和文化视野,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加强。
二、完善课堂导入
课堂的开始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但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意义、计划,也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足够的兴趣进行英语课堂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完善课堂导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若是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主动性的话,就会降低教学的难度,优化英语教学生态,创造一个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被动灌输的学习环境。为了保证课堂导入的效果,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深入了解学生,导入的目标不但是导入课堂内容,而且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此教师要深入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诸如了解学生喜欢的运动、偶像、颜色等这些内容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建立逻辑练习,导入的内容和课程应该有逻辑关系,若是不相及的话,则不但不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疑惑。
三、把握提问规律
课堂提问不但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为此要掌握好提问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应该把握如下内容:(1)问题要设置层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加深,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在问题的回答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进行自我激励。(2)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素质都不是很扎实,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问题的针对性。这样就使课堂的针对性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四、和谐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沟通,创建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充分激发其自身的潜能力,促进其更加深入地思考。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不但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而自身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辅助、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还应该为学生带去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这样使其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进而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学习机制,学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热情,教师获得更加成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五、倡导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深化课改、追求课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语文高效的教学策略尤为必要。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实践、教学指导中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1.熟悉教材,了解学情,认真备课,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老师们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其次,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知识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既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也要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最终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改进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取舍,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地调整,使我们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基本流程及操作要领如下:
2.1 明确目标
在了解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基本内容。教师对下一步的学习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2.2 自主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导学提纲等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或编拟下发导学提纲,明确要求学习内容及达到的程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控和诱导,但不能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2.3 整体把握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自学成果,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从宏观上明确文章的思路、结构、写法特点、感情基调、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2.4 精读品析
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对课文的精要语段、重点内容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精心研读,深入探究,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个人无法完成的问题,各学习小组深入探究,合作攻关。
2.5 交流展示
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阅读感受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学习小组推荐出有代表性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既是学生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又是检验各学习小组集体智慧及合作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点拨到位,对学生智慧的成果要充分地肯定。
2.6 总结拓展
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给自己的表现、收获等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或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安排必要的训练或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拓展迁移。是否需要拓展迁移,需视教材内容、课堂容量而定。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拓展训练或活动的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的问题应富于启发性,启发深度、广度应适度,评价要及时。通过情境感悟法,情感分享法等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态环境, 以情动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灵活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3.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脑、动口、动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3.2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若干 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共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勤奋刻苦、善于思考的品德和个性。
3.3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互动探究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就是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3.4 解决问题方法的"原创性"
此种做法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不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关操作过程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由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操作等学习活动自行解决,这就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原创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4.创设宽松的学习心态环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语文课堂要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施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能力培养训练,要尽量把能力培养训练穿插于新授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每一个新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创造等方法来掌握,通过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能力训练的质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引导措施,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高效愉悦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备考方向;导学提纲;重要考点;内容整合;有效提问;认识水平
一、明确备考方向
高考历史备考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科书,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仔细研读,对于里面要求的主要历史事实、主要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都要弄个清清楚楚,也要给学生讲个清清楚楚,并且要求学生把每课的课程标准要求都写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以便学生自主复习时再次研读。高三一轮复习主要侧重打基础,具体的步骤和安排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可以按照一、二、三、四、六、七、五、八单元的顺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唤起高一、高二学习历史记忆的同时,对教材做了小小的整合。历史二轮复习主要是将教材专题史的形式转而采用编年史的方法进行复习,将历史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某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我们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提纲,“学(讲)思练”结合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使用的流程包含以下基本环节:一导学,即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课前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一些问题;二探究,学生围绕“导学案”进一步探讨问题;三检测,通过当堂达标测试,发现还存在哪些问题;四总结,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五拓展,布置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与练习,并对完成作业与练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高考中,对材料和解题思路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考纲可以告诉考生考试的内容,但不能告诉考生考的材料和思路。所以高三复习平时就要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提纲,注意培养学生“学(讲)思练”结合。
三、做好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掌握重要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科目知识点庞杂,所以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在第一轮复习期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来整合:(1)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四、设计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提问是教师上课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每一节课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都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切忌平、淡、浅、直。提问类型要灵活多样。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按提问技巧可分为诱导式(设置诱导源)、疏导式(设置问题链)、阶梯式(设置阶梯状问题组)、对比式(考查比较辨析能力)四种类型。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管运用何种技巧,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要求,精心设计。
五、融通基本史观,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高中历史要求学生掌握六大史观,即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并能分别从这些观点或角度去认识同一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观点能符合青少年学生阶段的特点;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相信各位教师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得足够到位的话,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也定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提升学习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能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作者:常爽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高效地发展其认知水平?这一直是国内外教学关注的焦点。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离不开“同化”和“顺应”的基本过程,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有更加深刻的阐述,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见,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帮助受教者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精神至少包括了四个维度的要点:体验、自主、合作、践行。
站在化学教学的视角上,职教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较薄弱,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探究求知的学习意识欠缺。面对化工专业课程,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加之知识难度陡增、工程学应用性强,学习自信心急待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不畏困难的科学态度,从无机、有机化学的基础课开始,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为职业技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善的教学策略能帮助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生成中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打开职业的大门。本文拟对教学策略的细微之处谈谈做法。
1.感悟反思,提升科学信念的高度。
狄尔泰认为:“只有通过体验我们才可能把握实在,从而解决精神科学如何获得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有效知识的问题。”受教者的体验已成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需要在课堂中直观地感受现象、深刻地理解规律,最终对事物确立稳定的态度。感悟和反思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建立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才能内化形成独特的情义认知,适时进行反思内省才能促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例如,在讲解电解质溶液一节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矿物质运动饮料入手,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完成溶液导电实验。当通电后灯泡亮起时,学生自然对电解质水溶液能导电有了视觉的感受。这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电解质溶液?其导电性强弱如何?有学生拿食盐、烧碱、白醋等来尝试,观察到实验灯泡的亮度不一,深刻理解了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最后,反思实验中的成败之处,会发现交流电解质强弱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本课使用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发现问题的好奇心、敢为人先的自信心和直面挫折的上进心,把科学的态度养成融入学习之中。
2.自主探究,增加基础知识的厚度。
施瓦布指出:“教师应以探究的方式将科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当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时,会调动知识储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新理论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这样他们获得的就不是机械重复的短时记忆,而是熟练掌握的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反观教师,亦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松绑,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思维碰撞中夯实知识体系。
例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一节中,教师提供资料展现金属腐蚀的危害性,让学生自选金属类别和周围介质,探究电化学腐蚀和金属腐蚀反应。根据学力平衡、能力互补原则,教师可划分活动小组,实验分析金属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并绘制反应方程式。结合金属防腐的生活经验,学生分组选取不同方向研究,从金属的结构、防护层、电化学处理、介质处置等方面展开研究。这样,课堂容量大,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更高。
3.互动生成,拓展专业技能的深度。
在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生成教学像一个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预设生成则像一列按照精准的时刻表行驶的火车”。可见,生成教学能培养一种开放容纳的学习态度,给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拓展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课堂上,气氛热烈、学法灵活,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能深度发展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解晶体的基本类型时,教师可以突破从类型概述到实例分析的教授线索,让学生讨论列举常见晶体,逐一探讨其熔沸点、晶格微粒、空间构型,分组绘制晶格结构示意图,从微粒种类、范德瓦尔斯力、硬度和密度等方面列表比较各晶体所属类型。最后,全班汇总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由教师讲解化学式量和反应方式。根据教材顺序,到金属一章中,教师再以铝、铜、铅等物质为例介绍金属键和金属晶体,巩固学生的晶体知识。
4.校企合作,开阔职业取向的广度。
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实践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教发展新导向。基于此,教师可在化学课程中突出企业指向性,把工程知识融入课堂,邀请企业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和评价,联系单位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使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直接接轨。
例如,在制订金属及化合物的教学计划时,可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情况制定参观实训预案,实地考查钢、铁、合金等常见金属的冶炼设备和工艺,模拟工用硬水的软化操作流程等。邀请企业负责人参详学生的学情认定和考核标准,重点讲授并考查生产实践性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工共促。
当然,职业导向的教学中,学情反馈是必需的,教师可采用调查问卷、抽查提问、课堂训练、专题考试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适时补充热点问题,在探究和合作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完善课堂、提高效率。
1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1.1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操作要领:引入教学、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操作策略:教学引入要直观、简洁、形式多样;学习目标要详细、具体和简明,切合学生实际;布置任务应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老师将“抓尺”游戏引入新课后,及时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会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建立起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规律和特点.
展示知识目标之后,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交流,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这一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在揭示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内化本节课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2学生探究、教师巡导
操作要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策略: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个别答疑辅导.如有实验演示任务,教师可安排学习小组轮流上台探究;教师巡视时收集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做好精导准备.
教学案例:在学习《交变电流》时,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什么是交流电?什么是直流电?交变电流有什么特点?
(2)小组轮流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探究交流电的产生过程,观察小电珠的亮度变化情况.实验中线圈转动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3)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什么位置电流最大?此时小电珠的亮度怎样变化?
1.3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操作要领: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拓展、评价.
操作策略:多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通过做、观、演等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做好课堂调控,适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肯定、补充和纠正;教师点拨精讲要少而精,对共性问题要引导学生再讨论,明辨错因.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案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展示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ё酆闲越锨浚知识跨度较大,可设计成三个小问题分别让同一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分层展示:
(1)请展示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2)请展示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3)请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
学生在回答上面三个基础问题后,要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仍然还有困难,最后让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1.4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操作要领:布置课堂作业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
操作策略:教师精选训练题,分为基础必作题、提高选作题和拓展思考题,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学生当堂训练时,勤于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进行辅导;教师可采取“兵带兵”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也可采取“兵考兵”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训练情况;教师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达标情况,以求达到“堂堂清”和“日日清”.
2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思考
要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式,但要真正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高中物理知识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模型抽象,学生易学难精.如果不将教材知识和课后习题进行有效整合,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的编写研讨过程就是一个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其编写质量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编制导学案时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开展校本教研,将课本知识点加工成可探究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和兴趣点,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和情景生活化.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本策略探索出的四个环节,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测勾勒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这样的互动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理性化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2.2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率性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课堂.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课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每天晚自习前,由物理学科代表根据第二天教学内容拟定预习计划,在黑板上向全班公布,学生根据预习计划分组上好晚自习,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完成部分预测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以待交流讨论时解决.晚自习最后一节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探究讨论和小组内解答,提出共性问题,待第二天上课解决.
2.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可以找到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通过建立6人学习小组机制以及6人捆绑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升.笔者将每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层次等分为A1、A2、B1、B2、C1、C2人选,每组确定一名物理组长(原则由A1担任),将学生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和展示都交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评价杠杆,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表现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兴奋状态.课后教师根据每个组的课堂综合表现,按比例评价出A、B、C三个等级的学习小组.并对不同等级赋以不同分值,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分值均由组长记录于《学生成长手册》,作为班级、年级组每周、每月进行学习之星评比的依据.
2.4教师的专业提升是实现教学高效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