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4 17:1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

篇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篇2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于地理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作“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可以互相讲明白的,老师不用教;学生看不懂的,老师再教。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有些知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地球的形状,就不用再讲了。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生自己看课本完全可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老师以习题或问题的方式检测。有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让讨论之后明白的学生讲一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问题与漏洞,加以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之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种学习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具有相似性与同步性,效果更好,也避免了学生听老师讲,一听就会,但做题不会,没有真正吃透的原理。

二、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下转79页)(上接77页)动中概括总结。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教别人”是检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与其一味地采用讲授、读书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倒不如让学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并能传授给他人,即“学进去,讲出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合乎规律的途径教授给他人,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不正是我们理想的课堂追求吗?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五、当堂训练,“马上应用”

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两大类。口头练习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插入进行,易于搡作。书面练习检测知识的面相对比较宽,学生参与也比较广。书面的课堂练习通常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内容也主要针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将练习放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总之,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笔者将重点在讨论小组组建、讨论问题创设、讨论小组评价等方面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理组建课堂讨论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及取得成效的基础。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同学关系等合理搭配,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至6人,并且从2人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后再深化发展。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主持人”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具体分工如表1。

二、科学创设小组讨论的问题

1、问题要明确:小组讨论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讨论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

3、问题要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三、有效评价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制定适宜的小组讨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我们研究小组讨论学习时,认为小组讨论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文利.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三种常用方法简介[J].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06期

[2]王枫.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2期

[3]徐建红.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篇4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工具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的确对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部分数学教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地位,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依然不高,这时常造成师生身心俱疲,收效甚微的结果。因而,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仍是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给力之处

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和工具似乎只有书本、黑板、粉笔和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这很难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数学图形间的变换和情境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深入到数学课堂,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动画演示、音乐或故事等,这样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不自觉的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换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师更方便、灵活的进行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观察所学知识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通过动手画、剪纸等活动来探索三角形的全等的条件,经常会出现测量的误差或者难以测量等困难,而通过教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较为形象直观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使教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来描述这些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负面影响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图片、动画和声音等,但是,如若使用的量过多过杂,则会导致一种“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将容易集中在动画、图片等上,导致对所学知识应有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播放速度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要快很多,一些教师注意不到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了“走马观花”,导致学生上课似乎都听懂了,课下做题做不来。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失去实质性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片以及勾股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等,本来这可以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这些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发现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是的”、“嗯”、“对”等的机械回答中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的一堂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虽是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时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也称为“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结论跟埃德加·戴尔的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学习金字塔(上图)揭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所能记住所学内容的量(平均留存率)不同。据图可知,学生通过听讲方式(最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通过阅读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10%;通过视听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20%;通过演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30%;通过讨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0%;通过实践方式学习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75%;通过教授给他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90%。

我们可以发现,两周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为被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听讲、阅读、视听和看演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三、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没有感官的参与就没有学习,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

合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的机会。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给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要谨记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只有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听、思和做等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必要途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主动的学习方式包括讨论学习、时间学习和教授他人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生互动平台,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而且时常还会有新的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适时适度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或合作者,数学学习多有抽象和难懂的知识,教师要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当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度的进行点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适时放手,与学生互换角色

学习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平均留存率高达 90%。由此可见,适时放手,让学生担当“小老师”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为保证数学课堂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培养学生担任“小老师”时,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题”,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并说出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题意、解答及拓展等方面的思考,实现在以生生互动为主的交流中完成目标的教学方式[2]。“说题”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它是做题的一种有效补充和丰富,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苏建强,“说题”,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 2 )。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22-02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基于小组合作讨论的课堂教学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建立课堂合作小组的原则

1.空间就近性原则

在近邻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能保证“讨论”在合作小组内有效展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若采用纵列分组方式,或几个小组环列教室一圈的分组方式,会因为同组的一些组员相隔的空间太远而影响讨论效果,有些组员只好“单干”,甚至加入了其他小组的讨论。笔者认为,建立课堂合作小组,最好是将前后左右相邻的学生分成一组。

2.小组小型化原则

基于空间就近性原则,一个小组由坐在前后左右的6~8名学生组成为宜。在常规教学环境下,不可能让学生每一节课对每一个问题都“毫无止境”“无休无止”地讨论下去。如果小组成员太多,必然会导致一些组员没有“张嘴”的机会。

3.组员个性化原则

所谓组员个性化原则,就是要把具有不同知识基础、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的学生分散到各组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生处在“半成人”阶段,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同特点的学生编成一组,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互补,而且有利于学生性格的互补,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小组稳定性原则

合作小组一旦组建,就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是因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要实现协调合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二是因为频繁地更换组员,会造成新老组员之间缺乏了解。目前,许多班级实行座位轮换制,建议教师在轮换座位时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以确保合作小组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知识基础、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教师也要针对这些变化,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对合作小组成员组成进行合理调整。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应充当协助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

1.教师应提供或协助学生发现有讨论兴趣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的核心是“活动—参与”,问题是“活动—参与”的载体。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难以开展合作和进行讨论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或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有兴趣讨论的问题。

例如,教学历史必修1《的诞生》中“诞生的历史意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笔者精心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背景:1999年,英语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第四。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开展讨论:马克思的人气指数为何如此之高?

教师指导:马克思的理论贡献、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

这些材料让学生“感到意外”,一是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的名牌大学和主流媒体进行的“民意测验”;二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爱因斯坦理所当然的是“千年第一”。因为感到意外,所以学生产生了刨根究底的探究兴趣,他们的讨论非常激烈。

2.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开展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打造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从而推动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无论采取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以突破课程目标为基准,即有利于教学中心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也不能仅顾及“趣味性”,更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引入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话题,否则,就是哗众取宠,就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失职行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指的是应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

仍以教学历史必修1《的诞生》为例。学生要对“马克思的人气指数为何如此之高?”这个问题讨论出个满意的结果,就必须运用已学过的诞生的背景、创立的过程等知识。因为是学生的已有知识,而且是刚学过的知识,学生的讨论“有米下锅”。而诞生的背景、创立的过程也是本课的主干知识,通过合作小组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分析诞生的历史意义)。可见这个讨论是有价值的。

3.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上不乏“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学生。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不愿发言,或因为基础知识欠缺导致无话可说,或因为担心说错丢面子而沉默寡言。教师应深入到这类学生中,或予以鼓励,或提供与讨论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小组合作讨论中。

篇6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小组 合作 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因此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为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

“分组教学”是将班级按成绩或能力划分为几个小组,同一水平的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并以小组成绩代表个人成绩。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他们相互帮助的程度。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1.小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2.小组成员角色任务的分配

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六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九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信息员一人,资料员一人。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好中差学生的交错搭配,以小组取得成绩对小组评价,这样让每一个优秀学生心甘情愿地辅导落后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3.红旗小组评比

小组进行红旗评比。第一名小组获红旗,二、三名获黄旗,四至六名获蓝旗,两面黄旗合一面红旗,两面蓝旗合一面黄旗。五面红旗年级嘉奖,十面红旗学校嘉奖,二十面红旗集团嘉奖。组长获旗手称号,给予奖励,激发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落实具体的学习目标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明确任务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并突出知识的循序渐进性和环环相扣的特点,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交往目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精心考虑和设计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等。

2.明确各小组难易适当的任务

上课时,分组合作,人人参与,以这样的方式上课,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查资料。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缺乏讨论的兴趣;问题过于深奥,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发展程度无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会感觉无从下手,所谓的讨论只能流于形式,讨论后的总结提升也只能是教师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对那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会保持良好的兴趣,才有信心去解决,同时也能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3.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讨论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为了讨论而进行讨论;二是切忌处处小组讨论,什么问题都由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

从讨论问题的内容上看,要首先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从问题的类型上看,“开放性”的问题,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篇7

1 课堂反馈教学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的提升作用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对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 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外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相较于内科学知识,由于外科学知识点繁多且?论内容较零散,学生的实际理论知识掌握效果不佳[1]。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包括教材的选取,内容的选择、授课侧重点等等都由以教师全权安排与掌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多数不佳。即便当时课堂效果不错,也不能排除都大部分学生人云亦云的参与。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的应用,可以融入更多的案例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且自主收集与外科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的外科理论知识学习印象[2]。

1.2 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课堂交流

课堂反馈式教学法可以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其中,在学生外科知识学习期间,结合学生的思维现状、学习情况等展开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思维的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交流。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等方式打造“互动型”的高职院外科理论知识指导氛围。通过实时课堂反馈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真实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存在的问题等[3]。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学生外科学知识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实施针对性外科学知识引导。

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根据实际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引导学生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真正体会到外科知识学习的乐趣,且不断增强学生的外科专业知识掌握能力。

2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中应用的方式

2.1 提前告知课程内容,以便学生资料查询

在展开外科学知识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程的学习内容,以便于学生展开资料查询活动。

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资料查询的情况,清晰标注出自己理解的内容、未理解的内容等等。教师需要针对课前学生资料查询结果进行收集,且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2.2 展开案例分析活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课程教学期间,主要是针对前期所收集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安排,并结合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教学,发挥“因学而导”的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以骨折为例,学生需要分析骨折的发生原因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等,且可以提出“人体的骨主要包含哪几种类型?”、“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等问题。多媒体播放“骨折处理不当的视频”,且组织学生分析“可能会产生的二次损伤类型、并发症”等等。案例引入的方式下,学生能够结合案例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骨折知识的学习印象,且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个人经验,增加学生互动。

2.3 重视课后效果反馈,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课堂反馈教学法应用期间,需要重视课后效果的反馈,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错误之处展开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价值,不断完善外科学教学模式,提升外科学教学的质量。

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62-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主客观条件,完成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内容实施,维持教学秩序及师生互动、保证教学任务有序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组织教学,以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复习检查。复习检查的内容可以是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又与新知识有一定关联性的内容。复习检查的形式要多样化,一般包括口头提问、板演、检查课外作业。复习检查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通过复习检查,还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包括把学习的题目、内容、目的与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教师讲清教材中的重难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原理的具体运用。传授新知识特别要注意启发性,以便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一般是从引导学生复习学习新内容所必须的知识入手,然后导入新的课题。

4.巩固新课。巩固新课是在新课讲完后,教师用精练扼要的语言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系统概括,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消化。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精读课本、整理笔记、书面测验、作业练习等方法达到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目的。巩固新课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及时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化和条理化,辅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教师通过这一环节,能更好地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为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业,可以是复习题、思考题或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后活动、心得体会、思想政治小论文、社会实践和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等。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落实知与行的统一,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同时,适当的作业布置能使大学生合理地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构成一堂课教学的全过程,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环节,集中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每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教育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等进行设计的,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抓住重点知识,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每一节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本门课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形势和任务,在对教材和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等实际情况的具体把握的基础上确定的。确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切实可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活动才能共同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将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成败。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讲授的概念和原理要准确,观点要正确,材料数据要真实,理论联系实际要恰当,讲解思路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的立场,运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去指导实际行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有其共同点,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要求联系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具体社会现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防止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脱离理论知识、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3.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突出重点,就是指对每一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用主要精力和时间作细致深入的讲解探讨,力求讲清讲透。教师授课时,应在技巧上下功夫,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有清晰和深刻的印象、明确和完整的理解、牢固和持久的掌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精讲、详讲,对非重点的次要问题少讲或略讲。由于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每节课都存在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部分就是该课的教学难点。解决难点,就是指在讲授学生难懂的教学内容时要讲究策略,可以辅以其他教学技巧,如多媒体等,将枯燥的知识点具象化、形象化,以求做到深入浅出。

篇9

[3][5][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4]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3-5.

[6]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5-7.

[7]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1,62.

[8] 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11-13.

篇10

公共英语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其有效性与学生英语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效性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必须引起重视。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费时多,收效低,处于无效或低效状态。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要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公共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到位;(2)评价标准单一,教师多依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教学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3)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彩,且没有落实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4)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评价的结果对于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没有明显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不大,评价意义缺失。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建立一个适合高职院校的具有多元评价主体、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切实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二、有效教学理论下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1、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有效性特点,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保证高职学校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又是学校所有活动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首先需要对教师的劳动成果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以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关心学生、更新教学思想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重点的教师自评制度;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为重点的学生评价制度;以方法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等方面为重点的专家评价制度;以实践教学水平、学生操作能力、学生意志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为重点的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制度。

2.确定明确的评价目标。开展教学评价的目标是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能当作管理或者评优的需要。依据有效教学理论的目标性原则,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强调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的作用,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情况进行评定。

3.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自身评价需求的体系。当前的高职院校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专家评分,然而专家的主观因素会使评价的结果存在主观性,因此,需要创建创新有效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方法。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在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时,应当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集思广益的集体评分方法,不应当仅仅依赖专家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的评价机构、企业和教师的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代表学生的利益,企业和机构代表社会的利益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效利用机体评分的方法,不断对集体评分方式进行创新,齐心合作,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最终目标。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主体机制。多样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职责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些技能的都需要由多样的评级主体来实现。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应该仅由一份成绩单来表示,它应当由各种评价主体机构共同参与。比如,教师的教学成果要经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方面完成;学生的能力评价要经过教师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来完成,不同的评价主体占到评价体系的不同比例。

5.构建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职业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和普通的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大量的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独特性,构建有力的评价指标当作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最终需求,提升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6.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评价的反馈,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显著,W生的评价反馈对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认识到到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督促他们不断探索和提升,提高教学能力;学生也能意识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师生沟通,改进学习的方法。

三、小结

教师在教学中要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进行探索,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构建高效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惠敏侠.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